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溫度引發的疾病與傷害 進修部運休系二乙 授課老師:崔治安. 課程目標  了解溫度對人體的影響  了解中暑的原因及嚴重性  分辨中暑與熱衰竭的徵兆與急救  能夠處理熱痙攣  能分辨體溫過低的徵兆,並施與 急救處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溫度引發的疾病與傷害 進修部運休系二乙 授課老師:崔治安. 課程目標  了解溫度對人體的影響  了解中暑的原因及嚴重性  分辨中暑與熱衰竭的徵兆與急救  能夠處理熱痙攣  能分辨體溫過低的徵兆,並施與 急救處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溫度引發的疾病與傷害 進修部運休系二乙 授課老師:崔治安

2 課程目標  了解溫度對人體的影響  了解中暑的原因及嚴重性  分辨中暑與熱衰竭的徵兆與急救  能夠處理熱痙攣  能分辨體溫過低的徵兆,並施與 急救處理

3

4 核心溫度≒ 37 ℃ (core body temperature) 對照溫度 (reference temperature) 直腸溫 耳溫 舌下溫 比直腸溫略低 0.3 ℃~ 0.8 ℃ 腋下溫 比直腸溫略低 0.5 ℃~ 1.5 ℃

5 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everydayPhysics/rainbow/eargun.html

6

7  人體體溫反應身體的熱平衡狀態, 一旦平衡受到破壞,體溫必定改變, 因此要維持體溫的恆定,必須先在熱 的獲得與散熱間取得平衡。  人體的主要生熱來源是基礎代謝、 肌肉活動 ( 運動 ) 、激素、食物的生熱 反應、姿勢變化與環境等。

8

9 身體的熱 = 熱的產生 - 熱蒸散 + ( 幅射 + 傳導 ) 熱平衡

10 流汗的基本概念 1. 汗水的張力低於血液,它所含的水多於鹽。 2. 一個人失水過多,則細胞外液的張力將大於 細胞內液。細胞內的水將會流向細胞外,以 保持滲透壓的平衡。 3. 血液內的水分流失,血中將存有高濃度的電 解質。 4. 水分喪失過多,流汗的機轉將停止,導致體 溫上升。 5. 血中的高電解質將會干擾心臟的正常節律。

11 影響運動員流汗率的因素 1. 運動的強度。 2. 環境的情況。 3. 運動員的體能。 4. 運動員是否能適應熱環境。 5. 穿著的服裝式樣和數量。

12 人體的溫度的受納器  一個在腦的下視丘 ( 中樞受納器 ) ,感受流 經腦部的動脈血液溫度變動;一個為皮膚 (末梢受納器)。  兩個受納器可感受環境溫度的變動,而 且具有兩種形式的感官器 (sensors) ,一個 感受熱,一個感受冷。  中樞與末梢受納器都連結皮質和下視丘 的溫度調節中樞,產生隨意的與反射的調 節動作。

13

14 正常皮膚表層 損傷復原後皮膚

15  腦幹的下視丘是溫度調節中樞,它是以對 照溫度為主要 的調節基準, 對照溫度則會 受到末梢受納 器的調節,在 熱環境對照溫 度下降,在冷 環境對照溫度 上升。

16 保持體溫恆定 下視丘 體溫調節中樞 擴張血管 加速血流

17 體溫的調節 — — 天氣寒冷時 恆溫動物皮膚中的血 管會收縮,使流至皮 膚的血液量減少,減 少體熱的散失。  食慾較佳,可多獲 得能量。  太冷時,肌肉顫抖 是為了增加體熱。

18 體溫的調節 — 天氣炎熱或運動後 皮膚的血管擴張,使較 大量血液流入皮膚表層, 促進體熱發散。  炎熱造成食慾減退, 活動遲緩,減少體熱的 產生。  皮膚內有汗腺,汗液 蒸發也可以散失部分體 熱。

19

20

21 1. 皮膚血管擴張以增加皮膚血流量,從事 循環的調整。 2. 增加汗腺分泌以蒸發的方式冷卻皮膚。 運動時主要的散熱方法 人體內部主要的體熱來源是肝臟與骨骼肌。

22  人體在熱環境下運 動,心肺系統要更加 賣力,將肌肉產生的 熱,藉由循環系統傳 到皮膚表面,以便散 熱體外。因此任何一 個會造成心肺系統過 度負擔或干擾散熱的 因素,都會嚴重的破 壞運動表現,增加熱 傷害的機會。

23  在熱環境的運動情 況下,在最初的 30 分鐘左右直腸溫增 加至一定的水準, 然後維持此值直至 運動結束;皮膚的 溫度則會因為對流 和蒸發所產生的冷 卻效果而些微下降, 並且一直持續下降 到運動結束。

24 在熱環境下運動 體溫上升 心跳加速 耗氧量上升 乳酸產生多 肝醣使用量增加 蒸發散熱就是流汗

25 在熱環境下運動  環境溫度並非是造成熱病的唯一因素, 必須同時考量的幾個影響因子,包括: 環境溫度、濕度、風速與輻射量。  過度暴露於熱環境下,不但使運動能力 降低,同時也會引起熱痙攣、熱衰竭與 中暑等熱傷害。

26 在熱環境下運動,最嚴重的影響是身體大 量的失水,將使血流量減少。因此水分的 補充不能只靠口渴的感覺來飲用,因為口 渴的機轉是費時而且趕不上人體的水分需 求。 最好的補償方法是飲用和汗水一樣成分的 水分,即飲用每公升含 1-2 克的鹽水。

27  在熱環境長時間運動,因為環境溫度與 皮膚以及皮膚與體內溫差的下降,造成身 體散熱時的阻力提高。  濕度增加時,汗水蒸發的阻力提高而增 加蒸發散熱機轉的障礙。  長時間運動,身體必須循環更多的血液 和分泌更多的汗水,以便排除身體產生的 多量體熱。  在 22 ℃(相對濕度 45 %)與 35 ℃的(相 對濕度 50 %)情況下,每小時運動的排汗 量分別為 0.4 公斤與 1 公斤。

28  熱中暑  熱衰竭  熱痙攣

29 發生熱傷害之原因  人體會藉由許多不同的方法來提高或降低 體溫 -- 新陳代謝、對流、傳導、輻射與流汗 蒸發,以因應外在環境的溫度變化。  夏天的高溫會使我們的體溫上升,此時, 表皮的血管會擴張以便能經由對流與傳導作 用來散熱,另外也會藉由排汗方式將體熱排 出。

30 熱傷害多發生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而大 多數是由於出汗過多,在水份和鹽分補充 不足的情況下,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當天候溫度高於皮膚溫度時,人體無法以 傳導及對流方式來散熱;或是空氣的相對 溼度高於 70% ,汗水不易蒸發,人體散熱 模式因此被抑制,體溫即無法順利調節, 當溫度調節中樞失去作用時,則會導致可 能危及生命的熱傷害。

31 熱傷害種類  熱中暑:因脫水而引起大腦溫度調節中樞 失去功能,導致身體停止排汗、過高的體 溫無法降低。  熱衰竭:水分大量流失導致脫水而出現類 似休克症狀。  熱痙攣:因水分大量流失導致電解質不平 衡而使肌肉突然痙攣。

32 熱 中 暑熱 中 暑 原因:突然性體溫調節失常 症候: 1皮膚乾燥、不出汗 2體溫上升 ( 攝氏 40.5 度 ) ,伴隨發冷 3失去理性、昏迷、抽搐 4肌肉無力、軟弱 5四肢不願意活動 6點狀瘀血、紫斑現象 7嘔吐或腹瀉帶血 8心跳、呼吸加快

33 治療: 1迅速請醫師治療 2立刻冷敷、吹風或浸在冰水中,使體溫 在一小時以內降低至 39 度以下,或用酒 精擦拭 3保持呼吸道暢通,必要時得氣切 4在陰涼處休息 5紀錄體溫 熱 中 暑熱 中 暑

34 熱 衰 竭熱 衰 竭 鹽分不足 原因: 1出汗太多、太久 2鹽分攝取不足 3適應不良 4嘔吐、腹瀉 水分不足 原因: 1出汗太多、太久 2水分攝取不足 3尿液太多或腹瀉

35 症候: 鹽分不足 1頭痛、頭暈、疲倦、肌肉抽筋 2食慾差、噁心、嘔吐、腹瀉 3暈倒 4血中尿毒及鈣離子增加 5血球容量及血清蛋白增加 水分不足 1體重減輕很多 2體表、中心體溫都升高 3口乾、口渴、食慾減退 4尿液減少 5虛弱、遲鈍、協調不良、注意力分散

36 紀錄體重、體溫、鹽份及水分攝取量

37 熱 痙 攣熱 痙 攣 診斷: 1中午以後,手、腳或腹部肌肉發生 痙攣現象 2血液中鈉、氫離子低 原因: 1熱天勞動過度 2出汗太多 3攝取鹽分不足

38 治療: 1嚴重者給予 500ml 生理食鹽水靜脈點滴 2較輕者給予飲用鹽水 3迅速在陰涼處休息 4多補充鹽分 5經 24 至 48 小時後才回熱環境活動

39

40 (1) 有過「熱暈倒」或「熱衰竭」者要特別 注意,這些人較容易發生熱中暑。 (2) 身體不適,感冒未癒或有嘔吐、腹瀉者 不宜在熱天運動。 (3) 必須從事較長時間的運動項目,在練習 比賽前必須先量當時的氣溫和濕度,應 停止運動。 (4) 在炎熱、潮濕的環境運動時,運動量應 特別減少,運動時間應縮短,僅量減少 不必要衣物在身上。

41 (5) 漸進方式適應熱環境,特別是剛開始的 七至十天,應在陰涼處有充分的間歇式 休息,並經常補充足夠的冷水和鹽分。 (6) 應注意運動前後及每天的體重改變,如 果體重大減或一直下降,要慎防發生 「熱衰竭」現象。 (7) 若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視力模糊、 步態不穩、腹瀉、抽筋、抽畜、臉色蒼 白、潮紅、暈倒、意識恍惚、昏迷、發 冷、脈搏加快減弱、呼吸不順、非常虛 弱等危險現象時,必須立刻停止運動, 在陰涼處安靜休息並迅速請醫護人員來 治療,以免病情惡化。

42

43 冷環境下的傷害  人體溫度保持 36 - 37 ℃之間。這個範 圍外,任何熱或冷的變化,都可能引起 嚴重功能損害,對人體的功能可能有致 命影響。  溫度與溼度是環境影響體熱調節的兩大 要素。  常見的冷疾病為:凍傷、體溫過低(失 溫 )

44 冷環境下的傷害  在冷環境下,身體核心溫度可能降低到正 常的下限 (36 度 C) 以下。這時身體會開始 寒顫,以增加身體產生熱量,此時協調能 力下降。  腦力受損,語言與思維能力接著受到影響。 當體溫下降至 32 度 C 以下時,寒顫減弱, 並有行動不穩,語無倫次現象。  在 30 度 C 以下的低溫時,體溫調節失調, 肌肉開始僵硬,呈半昏迷狀態。

45 凍傷 ●身體局部暴露在冷凍的環境,使組織局 部受損與壞死。 ●常見原因為衣物不夠保暖或衣物、鞋襪 潮濕、太緊。 ●常見部位為耳、鼻、面頰、手、足。

46 凍傷徵候與症狀 ●初發凍傷:影響指尖、足趾、耳尖、鼻尖、 面頰、下巴。皮膚變白,無痛感。 ●表層凍傷:影響部位只及皮下,皮膚變硬, 成蠟狀,底下組織是柔軟,但麻木的。 ●深層凍傷:影響所有組織的深度,皮下組 織變硬,成蠟狀,泛白中有紫點。

47 凍傷的急救處理 ●從低溫、雨水、溼地或寒風移離。 ●更換患者的濕衣物。 ●可以浸泡 40 ℃的溫水。 ●積極地進行身體的保暖。 ●患者開始顫抖,重新評估加熱的狀態。 ●隨時準備進行 CPR 。

48 體溫過低 ●全身性體溫過低潛藏致命的危機,嚴重 的全身性體溫過低,死亡率高達 87 %。 ●暴露於低溫下、寒風中、冷水裡皆可能 發生。 ●特別常見於登山者、水中活動者、酗酒 者與某些服用麻醉、止痛等藥物者。

49

50  行政院體委會 http://www.sac.gov.tw/ http://www.sac.gov.tw/  運動生理學網站 http://epsport.ccu.edu.tw/ http://epsport.ccu.edu.tw/ 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 http://www.tats.org.tw/ http://www.tats.org.tw/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黃基礎教授「人體的體溫調節」 http://www.biol.ntnu.edu.tw/doc/tempreg.htmhttp://www.biol.ntnu.edu.tw/doc/tempreg.htm 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http://www.health99.doh.gov.twhttp://www.health99.doh.gov.tw 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 http://www.tats.org.tw http://www.tats.org.tw  張瑞泰 (2005) 。熱適應對運動表現的理論基礎與實際應用。 國民體育季刊 144 期。  梁金銅 (1998) 。運動醫學。合記圖書。  楊天放 (1993) 。運動傷害。楊天放醫師。

51


Download ppt "溫度引發的疾病與傷害 進修部運休系二乙 授課老師:崔治安. 課程目標  了解溫度對人體的影響  了解中暑的原因及嚴重性  分辨中暑與熱衰竭的徵兆與急救  能夠處理熱痙攣  能分辨體溫過低的徵兆,並施與 急救處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