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壁牡 盛 Modified 8年之前
1
湖口老街 室設二 B 9621443026 劉怡君
2
老街講古 湖口地名原為大窩口,為什麼會 演變為現今的地名呢?由來是因 為聚落的所在地位於楊梅地塹的 西端出口處,因此,位於店子湖 台地向西北西「南窩」、「羊喜 窩」、「糞箕窩」等山間小盆地 出口處的老湖口,得以命名。其 中「窩」的意思為山區中三面封 閉,一面開放的空間,且因「湖 口」與「大窩口」的客家話音相 近,所以在譯名時就以湖口命名。
3
老街小史 清光緒 10 年( 1884 年)時,劉銘傳來臺主持鐵路舖設政務,陸續推 動了幾項公共政策,其中興建鐵路一項,當時僅限於基隆到新竹一段, 工程自光緒 13 年( 1887 年)開始動工,一直到光緒 18 年( 1892 年), 鐵道才舖設到老湖口,光緒 19 年( 1893 年)正式完工通車。 當時的「大湖口火車站房」,每天有 6 班車往返基隆與新竹間,行旅、 貨物的往來運送,使車站附近開始聚集人潮。日治時,人們口中的 「湖口驛」不但營運良好,附近 的周邊區域,更提供了商販做生意 的好機會。久而久之,湖口逐漸發 展成商業區,匯集了無數的買賣交 易,街上的店家多半是小本經營的 零售生意,但因腹地不廣,商圈最 遠只到新豐和富岡。
4
湖口老街的建築風格 湖口老街的房舍全部以紅磚為建材,老街的建築式樣較為特殊,牌樓 立面屬於羅馬巴洛克建築,架構採閩南式,兩側為長條形店舖住宅, 老街房舍的內部格局因應住宅與店舖的混用,第一進為店面,第二進 為住家,兩進間的深井為廚房 之所在。在台灣現存的老街中 ,湖口老街的建築立面不是最 精彩繁複的,但卻是保存最完 整的;湖口老街中拱形的門廊 戶戶相對,街屋整齊一致都設 有騎樓,一樓柱節單拱走廊, 二樓窗戶和女兒牆間有水泥楣 點綴,商號名稱鐫刻其上,簡 潔大方。走完湖口老街宛若歷 經一部模糊的歷史。
5
簡單的立面,拱門卻用羅馬式石柱深邃幽遠的紅磚拱廊
6
古典主義風格,講求均衡與對稱的係,不講求裝飾。 ( 鹿 ) 祿與 ( 鶴 ) 為長壽
7
巴洛克風格雕琢精緻、華麗繁複 建築風格是大正時期流行的濃厚巴洛克建築
8
福祿壽三星拱照
9
鯉躍龍門 代表祈求吉慶的旗、球、戟、磬 三陽 ( 羊 ) 開泰 鳳凰與獅象 裝飾簡介
11
走看老街 老湖口街道以三元宮為中心,包含「街頭」、 「橫街」與「新街」 3 條街,其中「新街」建成時 間最晚,大約在 1920 年,這條長約 300 公尺的街 道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湖口老街。在老街區中有 一樓的低矮建築,但過了三元宮,就是整列的兩 層樓紅磚建物,家家戶戶幾乎一式的拱型亭仔腳, 建築型式相當類似,但立面花樣裝飾稍有變化, 是早年商業街道常見的型式;這裡是當年通往火 車站的道路,日本人認為既是通往火車站的門面, 當然要整齊氣派。
12
舊街 這條街的房厝已經很古舊了, 範圍是今湖鏡村 212 號到 237 號 一帶。有一些小型工廠,也有 人家從事家庭代工。後段的屋 舍幾乎都已改建,古式房子僅 存一、兩棟,前段靠天主堂位 置的古厝則較為整齊連續,不 過多以殘破不堪,有些房子顯 然因無人居住而乏人整理。據 此間居民的說法,這條街的房 子,和老街建蓋的日期差不多, 不過確實的答案,仍有待考證。
13
新街(現在的湖口老街) 民國 3 年(大正三年)開始建構的 「老街」,當時可是大湖口地區的 一大盛事,不但商家們有所期待, 旅人們對它注目有加,附近居民也 對它十分好奇。事實上,在老街興 建之前,前後兩端區域,就以有幾 條民街先存在了。他們的建蓋年代, 據現在的老街居民表示,在民國前 就已經有了,建蓋日期和老街差不 多。「老街」落成之後,整個車站 區顯得更加氣勢不凡,市容煥然一 新。當時居民們為了區別起見,就 以「新街」稱呼現在的湖口老街, 其他兩條較早存在的民街,分別被 稱為「老街」與「橫街」,只是 「新街」在經過幾百年的風霜之後, 人們也不得不向時間低頭,幫它換 個相稱的名字了。「新街」一路走 向「老街」的歷程,迄今有八十餘 載。
14
橫街 「橫街」多「周」姓人家,先 祖大多是從長崗嶺(今長嶺村) 搬遷過來的。橫街上的建築, 以「周永興」和「周裕興」兩 家屋舍式樣保持得最為完整。
15
老街(最早的老街) 當時被稱為「老街」的民街, 現在住於湖口村境內,居民大 都姓「葉」。這條街上的民厝, 多為一樓磚造平房,其中有兩 間古厝,內外皆經雕琢,外牆 上有白色書卷雕飾,內部橫樑 上則有龍鳳木雕,外牆用較大 型的清水磚堆砌而成,其雕樑 燕尾相當華美。論其建築式樣, 顯然它的年代應該較現在的老 街還要早。
16
三元宮 老湖口三元宮自大正三年 (1914 年 ) 起建,七年落成 (1918 年 ) 。廟內奉 祀的主神是三官大帝,三官大帝俗稱三 界神,指的是天官 ( 堯 ) 、地官 ( 舜 ) 、 水官 ( 禹 ) 。廟的東廂有施基主羅志旺先 生、羅如嚴先生祿位,供人燒香祭拜, 是由於建廟的土地為當時大湖口地主羅 氏免費捐獻的。在建廟之前,大湖口地 區的信眾祭拜三官大帝必須往返於新豐 中崙的三元宮。由於路途遙遠以及交通 不便等因素,而向向新豐中崙三元宮分 香火於現址建宮。為老湖口地區祥喜、 長安、長嶺、湖南、湖鏡與湖口等六庄 共同信仰中心。
17
三元宮供俸三官大帝 --- 天 ( 堯 ) 地 ( 舜 ) 水 ( 禹 ) 三官 三川殿屋頂立面三重脊造形, 釉面筒版瓦、瓦當和滴水,上 有雙龍搶珠和八仙過海、麒麟 、魚、蝦、蟹將等
18
龍堵之蒼龍敎子石雕和彩繪虎堵之猛虎戲子石雕和彩繪
19
頂堵之三顧茅廬彩繪 頂堵之王子登科彩繪
20
門堵上之石雕 --- 春蘭 ( 像是茶花 ) 、夏荷 門堵上之石雕 --- 秋菊、冬梅 --- 代表四季平安
21
湖口附近步道 金獅步道 漢卿步道
22
祥湖步道 仁和步道 ,,
23
洋樓介紹 大正式紅磚洋樓
24
有許多來自大陸不同省區的移 民參與拓墾開發,又經過荷西、 明鄭、清統、日冶和民國等不 同時期的經營治理,如此錯雜 的時空背景一一反映在台灣的 建築面貌上。
25
日人自明治維新後, 積極吸收歐洲文明, 除引進西方國家的 建築風格外, 也不斷高薪禮聘英美 各國的建築學者到日本 傳道授業,為年輕一代 啟蒙新知。
26
老街街景
27
客家米食香草花園咖啡
28
時光走廊 日治時期是郵便局,光復後,汪氏夫婦略加裝修, 成一間半露天的電影院,取名「復興戲院」
29
老街地景
30
天主堂 天主堂的現址以前是老湖口的舊車站, 當車站移到新湖口後,剛好天主教進入湖口, 舊車站這空間剛好轉移為天主堂。隨著時間、 人物的變遷,老湖口天主堂最後走入了歷史, 在民國 82 年結束。但這幾年,在老街民眾的熱 心奔走和文建會的補助之下,老教堂又再度變 身為地方文物館,再度展現他的樣貌。 民國 54 年,滿思謙神父買下原是火車站的天主堂現址, 建築了佔地廣大、宏偉莊嚴的教堂。 民國 82 年,矗立於老街街尾 28 年的天主堂, 因教友人數銳減,終於關閉不再對外開放。
31
天主堂內部 --- 現為大窩口文物館天主堂牆壁,有美麗的花格窗和聖經歷史木雕
32
教堂裡的彩繪玻璃,一走近來就被這些 玻璃吸引住目光,真的很漂亮。 天花板上的玻璃,抬頭看上面, 才發現上面還有故事的。 天主堂內彩繪玻璃
33
寅春(堂號) 湖口老街上最常見的是「寅春」的堂號, 不是因為叫「寅春」的商家開了連鎖店, 是老街在 921 地震時有部分損毀,加上幾 十年多次產權轉移,原始屋主已不可考。 加上「寅春」代表的是每年正月時節,有 隱喻商業興盛的意思。在重建時,為了修 復店面山牆前的浮雕,大部分無法辨認的 便以期望老街興盛「寅春」做為門前的堂 號了。 春寅 --- 是店號,也就是一年充滿生機的開始。
34
吳半街 所謂吳半街指的是大湖口街新街之南片街, 也就是與現今三元宮同方向的半面街屋。這 半街店面除了極少數由羅仁本、羅仁燈、傅 元熾及葉有千等人所興建外,其餘皆由原來 居住羊喜窩的吳屋族人所建,也因此被稱為 「吳半街」。對於吳半街這一歷史向來存在 著兩極化的褒貶:一方對吳屋之富有驚異無 比;一方則對吳屋之乍起乍落頗為唏噓。試 想,一個本來不算太顯赫的宗族,突然全面 進駐地方新興商業區,大有睥睨群雄之姿, 怎不令人對其雄厚的財力與強大的企圖心, 刮目相看?然而相對於吳屋之沾沾自喜,眼 看整個吳屋老街的投資全數失利,從而陸陸 續續至老街撤退,誰不感慨繁華無常,甚至 譏笑說「吳半街,半裡半暫」?
35
愛得其所 兩排老房舍組成的老街,最大特色在 2 層樓的 山牆,又以 228 號的吳建寅店號被封為老街最 美的建築。最特別的是女兒牆下「爰得其所」 浮雕,既非店號,也非堂號,在修復店面時, 因牆上字體斑駁,「爰得其所」 4 字一度被誤 認為是「愛得至所」或「爰得至所」。後經文 史工作者羅烈師引證考據,認為「爰」出於詩 經小雅斯干篇,為「於是」之意,「得其所」 出自孟子萬章篇,意為「在這裡」,即「於是 在這裡安身立命」,加上主人「吳建寅」的文 人身分,才確定這個堂號。
36
周永興(堂號) 民國 9 年 (1920) ,大湖口的經濟隨著連續 幾年繁榮的臺灣經濟,而欣欣向榮。此時大 湖口三元宮剛剛落成,經營米穀生意的周屋 在橫街新建的「周裕興」、「周永興」店面 正展示著長岡嶺商人的驕傲,大湖口街上可 謂商機蓬勃。
37
「穿瓦杉」牆 傳統民居之土埆牆怕日曬雨淋及風化, 會以疊蓋的瓦片來保護,便在瓦片的中 間打個洞,用一根竹釘穿過去固定住。 不過因為竹釘經日曬雨淋容易損壞,所 以在竹釘的外頭再包上水泥,會有一個 圓圓的點,看上去就好像穿了一件瓦製 的衣衫,民間俗稱「穿瓦杉」。
38
周裕興(堂號) 民國 9 年 (1920) ,大湖口的經濟隨著連 續幾年繁榮的臺灣經濟,而欣欣向榮。此 時大湖口三元宮剛剛落成,經營米穀生意 的周屋在橫街新建的「周裕興」、「周永 興」店面正展示著長岡嶺商人的驕傲,大 湖口街上可謂商機蓬勃。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