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赤壁賦 國二甲 張昀姿 S0342023 選自 翰林版 高國文 第一冊第八課. 賦體 漢賦 (古賦、大賦) 魏晉駢賦 (俳賦、小賦) 唐代律賦 宋代散文賦 (散賦、文賦) 明清股賦 (股賦、 明清賦) 1. 篇幅宏大 2. 喜用奇僻詞語 3. 鋪陳詞藻 1. 受當時駢文影響 2. 駢賦講求聲律 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赤壁賦 國二甲 張昀姿 S0342023 選自 翰林版 高國文 第一冊第八課. 賦體 漢賦 (古賦、大賦) 魏晉駢賦 (俳賦、小賦) 唐代律賦 宋代散文賦 (散賦、文賦) 明清股賦 (股賦、 明清賦) 1. 篇幅宏大 2. 喜用奇僻詞語 3. 鋪陳詞藻 1. 受當時駢文影響 2. 駢賦講求聲律 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赤壁賦 國二甲 張昀姿 S0342023 選自 翰林版 高國文 第一冊第八課

2 賦體 漢賦 (古賦、大賦) 魏晉駢賦 (俳賦、小賦) 唐代律賦 宋代散文賦 (散賦、文賦) 明清股賦 (股賦、 明清賦) 1. 篇幅宏大 2. 喜用奇僻詞語 3. 鋪陳詞藻 1. 受當時駢文影響 2. 駢賦講求聲律 3. 駢四儷六 4. 隔句對仗 1. 按照詩歌聲律 2. 嚴格要求對偶句式 3. 限制用韻 4. 規定平仄要配合 5. 音調要諧和 1. 受古文運動的影 響,趨向散文化 2. 化典重為流利 3. 句式、對仗、押 韻等形式自由 1. 律賦與散賦雜揉而成 2. 寓駢於散 3. 科舉八股賦,已無文 學價值 司馬相如的 〈子虛賦〉 、〈上林賦 〉 陸機的〈文賦〉 蘇軾的〈前、後赤壁賦〉 歐陽修的〈秋聲賦〉

3 赤壁賦 背景:蘇軾被 貶謫黃州 時 七月既望 秋夜 遊於赤壁 之下 蘇軾與客 東坡赤壁 泛舟 結構分析 人事 地物

4 作者介紹 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豪。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 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 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 游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 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 派。因其文、詞頗多於著作,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 之考試。故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吃菜 羹」。南宋孝宗於乾道六年,賜之諡號文忠公,並由宋人王 宗稷撰《蘇文忠公全集》。

5 西元 1079 年,蘇軾被謫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於西 元 1082 年寫下了這篇作品。作品描寫的是蘇軾與客人泛舟 赤壁,談論赤壁之戰,進而至天地人生的過程。黃州湖北黃岡 赤壁赤壁之戰 因「烏臺詩案」,於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 1079 年) 11 月 29 日,聖諭下發,貶蘇軾為黃州團練副使。元豐五年 (西元 1082 年)秋冬時(時間待考證),蘇軾先後兩次遊 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兩篇赤壁賦。《前赤壁賦》寫 於作者首次游覽黃州赤壁(赤鼻磯)時。烏臺詩案宋神宗 創作背景

6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 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 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 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 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而不知其所止 ;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 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 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鳴嗚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 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原文欣賞 月出之前(敘事) 月初之後( 寫景 ) 忠君愛國,即使身處異鄉仍思念國君 簫聲感動人心

7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 」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 詩乎 ?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 此非孟德之因於周郎者乎 ?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 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 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 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 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 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原文欣賞 主問客答 歷史遺跡、追憶古人、對比自己、萬物無窮

8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 逝者如斯,而 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 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自其不變者而觀 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 且夫天地之間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 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 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 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以水、月為喻 由風、月興發 原文欣賞

9 此賦通過月夜泛舟、飲酒賦詩引出主客對話的描 寫,既從客之口中說出了吊古傷今之情感,也從蘇子 所言中聽到矢志不移之情懷,全賦情韻深致、理意透 辟,實是文賦中之佳作。 無端受屈、含冤入獄的蘇軾,在「烏臺詩案」結 案後不久,就被貶謫為黃州團練副使。所幸的是黃州 地方官吏欽慕他的為人與俊才,非但不加管束,還常 常任他在管區內縱情遊山觀水,而情豪興逸的蘇東坡 則每遊一地必有詩文紀盛,《前赤壁賦》與《後赤壁 賦》就是這一時期留下的不朽名篇。 作品賞析

10 赤壁賦被後世認為是蘇軾的思想境界逐 漸臻於三教合一的徵兆,而其文學成就則 繼承和廣大了蘇軾一貫的氣度與風采,逐 漸成為中國文化中最著名、評價最高的作 品之一。 後人評價

11 三教合一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個教派的融合, 其中有儒家立場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場的三教融合 和佛教立場的三教融合三種類型。對於此種現象, 學者多以三教合一統而論之。然有些學者極其曖昧, 對儒道融合佛教的三教合一多鄙視不屑、對佛教融 合儒道的三教合一多讚美讚歎或避而不談、甚至認 為儒道好的思想也幾乎皆從佛教而來。然而,從三 教並立到三教合一,則有一個過程。元明間「三教 合一」一詞的出現可以說是三教間關係已經具有內 質的演變。 補充資料

12 THE END


Download ppt "赤壁賦 國二甲 張昀姿 S0342023 選自 翰林版 高國文 第一冊第八課. 賦體 漢賦 (古賦、大賦) 魏晉駢賦 (俳賦、小賦) 唐代律賦 宋代散文賦 (散賦、文賦) 明清股賦 (股賦、 明清賦) 1. 篇幅宏大 2. 喜用奇僻詞語 3. 鋪陳詞藻 1. 受當時駢文影響 2. 駢賦講求聲律 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