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穆爵 富 Modified 8年之前
2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余跃强 章腾勋 王航 余跃强 章腾勋 王航
3
2 目 录目 录目 录目 录 前言 前言 概述 概述 形态和生活史 形态和生活史 寄生适应特征 寄生适应特征 致病机制与症状 致病机制与症状 诊断 诊断 流行情况 流行情况 防治 防治 小结 小结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4
3 针对校园出现的化妆品推销中的螨虫问题 ,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这种皮肤疾患 的始作俑者主要是一种寄生虫 —— 毛囊蠕 形螨 。本文通过对该虫生活史、寄生适应 特征、检查和防治等与治病性相关的小知 识加以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同学正确认 识、科学防治该皮肤病以及合理选用护肤 品有所帮助。
5
4 毛囊蠕形螨,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肉 食螨总科,蠕形螨科。体细小,呈蠕虫状。体壁较 薄,为壳质膜结构。目前已知约有 120 种亚种。它 是一种小型的永久性寄生螨,可寄生于多种哺乳动 物的毛囊内。人体的主要寄生部位为面部、头皮、 乳头、胸、臀等处的皮脂腺上的毛囊内,其中以脸 面部感染率最高,如鼻尖为 69.7% ,鼻翼为 68.3% 。 可引起毛囊虫皮炎,表现为鼻尖和鼻翼两侧皮肤出 现弥漫性潮红,充血,脓疮、有痒感和烧灼感。
6
5 毛囊蠕形螨生活史各期的发育必须在哺乳动物体 上进行,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前若虫、若 虫、成虫五个期。 卵期 卵无色半透明,成蘑菇状。自前端向后逐渐增宽,至 卵体中部最宽。壳薄,可见卵内发育中的幼胚。卵期一 般约 60 小时。 幼虫期 幼虫体细长。足三对,触须分两节,须跗节上具有 5 个弯曲的刺形爪。咽泡明显,无颚腹毛。足跗节各具一 爪,爪端分三叉。末体环纹不明显。幼体不断以皮脂为 食,并能刺吸上皮细胞内含物。约 36 小时发育,蜕皮为 前若虫。
7
6 前若虫期 前若虫有足四对,各足跗节具 有一对爪。经 72 小时取食和发 育,蜕皮变为若虫。 若虫期 若虫外形似成虫,较成虫细长。 末体环纹不清晰,咽泡明显。 足 4 对,跗节有一对四叉爪。不 食不动约近 60 小时发育蜕皮为 成虫。
8
7 成虫期 成虫体细长,呈乳白色半透明。马蹄形 咽泡细长,后段开口较窄。 虫体分为颚体和驱体两部分。颚体位于虫 体前端,呈梯形,螯肢一对,呈细针状,触 须三对。躯体又可分为前体和末体。 雌虫略大于雄虫。雄性生殖孔位于第 2 对背 足体毛中间的一个三角形突起上。雌虫有一 指状肛道,雄虫无。 雌雄螨于毛囊口交配后,雌螨则进入毛囊 内产卵,雄虫在交配后即死亡。完成一代生 活史约需 2 到 4 周,雌虫寿命 2 个月左右。
9
8 毛囊蠕形螨主要刺吸宿主细胞分泌物,少数以角蛋 白为食。该螨在不同发育阶段取食量不同,通常从 幼螨到成螨取食量逐渐增加,尤其从若虫到成虫阶 段取食量最大,且雌虫的食量大大超过雄虫。
10
9 毛囊蠕形螨生活史各期均不 需光,但对温度较敏感,发 育最适宜温度为 37 ℃,其活 动力可随温度上升而增强, 54 ℃为致死温度,低温对毛 囊蠕虫螨生长发育不利。 该螨寄生人体的密度以夏季 最高。一个毛囊内常有 6 至 18 个成体群居,最多达 200 个 。 毛囊蠕形螨雌(含卵) 雄成虫
11
10 人体经毛囊蠕形螨感染后,虫体 钻入毛囊内,由于虫体的机械刺 激和其排泄物的化学刺激,使组 织出现炎症反应。随着它不断繁 殖,逐渐引起毛囊和皮脂腺的袋 状扩张甚至增生肥大,形成鼻赘, 还可导致继发毛脂腺炎和痤疮。 寄生部位毛囊涨大,皮脂腺分泌 物增多,感染细菌,形成粉刺。
12
11 临床表现为鼻尖鼻翼两侧 等处血管扩张,面部患处 轻度潮红,继而皮肤充血, 发生红斑湿疹或针尖大小 的红色痤疮庄丘疹、脓疮、 结痂等症状,可成批发生, 经久难愈。严重时刻累及 额、颊及眼周皮肤。从皮 损中可检查到毛囊蠕形螨 生活史的各个时期。
13
12 毛囊蠕形螨寄生于人体一般不出现明显症状,但有 时也可引发毛囊炎、睑缘炎和继发感染。患有酒渣 鼻、痤疮(青春痘)的患者,毛囊蠕形螨感染率及 感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及一般皮肤病人,说明毛 囊蠕形螨是引起上述症状的病因之一。
14
13 用痤疮压迫器或用手挤压 患处,将挤出物刮下,置 于滴有甘油的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轻压后,镜检。 若查到蠕形螨即可确诊。 病原检查可采用直接刮拭 法、挤压刮拭法和透明胶 纸法。
15
14 人体感染毛囊蠕形螨是世界性的,我国 10 多个省市 已报道有该螨的感染。各地感染率在 0.8 %~ 81.0 % 之间,且男性略高于女性。感染年龄范围从 4 个半 月到 90 岁,其中以 40~60 岁感染率为最高。 人体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或有毛巾等物间接感染。 但毛囊蠕形螨和某些动物蠕形螨同种宿主的直接接 触是该螨迁移的必要条件。在白天,毛囊蠕形螨可 出现于面部皮肤表面,有利于该螨的接触传播。
16
15 据流行病学调查,新生婴儿 皮肤并无毛囊蠕形螨的存在, 是其后天与带螨成人接触而 感染,且随着婴幼儿年龄增 长,接触机会增多,感染率 逐渐增高。 感染率不等于患病率。感染 有毛囊蠕形螨的人,不等于 都发病,它致病的条件是螨 在皮肤局部寄生的数量及人 体免疫机能的高低。
17
16 毛囊蠕形螨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酸碱度的适 应范围也较大,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肥皂、化妆品等 均不能杀死。 通过消除面部毛囊蠕形螨感染,能够有效控制和改 善面部症状。具体防治措施主要有: 加强宣传教育。 注意个人预防,避免和患者直接接触,毛巾、脸盆、衣 被要专用。 药物治疗:外用药有 10% 硫磺软膏,苯甲酸苄脂乳剂, 二氯苯醚菊脂霜剂等。也可服用灭滴灵、维生素 B2 、 B6 ,复合维生素 B 。 用天然植物大黄提取物脂质体制剂治疗。 用耐久防螨抗菌整理织物。
18
17 写本论文我们收获很大。通过对毛囊蠕形螨形态结构、生 态与生活史、摄食特点、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初步了解,我 们认识到该螨与其他寄生虫一样具有高度适应寄生生活的 特征。此外,由于人体感染该螨的广泛性,有必要让广大 同学了解这种寄生虫,认识其危害,提高正确判断、科学 防治该螨引起皮肤疾患的能力。虽然该螨感染者大多为无 症状的带虫者 ,一旦条件成熟,该螨迅速增殖,对皮肤的 化学刺激、机械损伤等致病作用会很明显。为认清该螨的 致病作用、机理和影响感染率的因素,探求有效易行的诊 断、防治措施,以使广大同学皮肤美观健康,我们做了以 上工作,当然这些是远不够的。今后我们会就感染该螨后 皮肤症状的辨识、化妆品中防治该螨的有效成分和影响该 螨感染率的因素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19
18 相关资料 本论文原件请参阅 Word 文档人体寄生虫.doc.人体寄生虫.doc 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本论文肯定有许多不足, 还请老师、同学们不吝赐教,我们一定在今 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20
19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