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專題提案報告 金門後浦歷史城區之 都市設計因子探討 班級 : 都景二 組員 : 高千涵 (2 號 ) 、 陳冠中 (15 號 ) 、 謝明辰 (17 號 ) 、 韓宛妤 (19 號 ) 指導教授 : 莊翰華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專題提案報告 金門後浦歷史城區之 都市設計因子探討 班級 : 都景二 組員 : 高千涵 (2 號 ) 、 陳冠中 (15 號 ) 、 謝明辰 (17 號 ) 、 韓宛妤 (19 號 ) 指導教授 : 莊翰華 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專題提案報告 金門後浦歷史城區之 都市設計因子探討 班級 : 都景二 組員 : 高千涵 (2 號 ) 、 陳冠中 (15 號 ) 、 謝明辰 (17 號 ) 、 韓宛妤 (19 號 ) 指導教授 : 莊翰華 教授

2 簡報大綱  研究動機  研究目的  研究範圍  研究方法  文獻回顧  歷史保存因子之釐清  歷史空間實質環境現況  歷史保存因子指認與都市設計因子  結論與建議  參考文獻

3 研究動機  近年來 , 金門開放觀光為當地帶來經濟上的高效益 , 加上 2003 年被劃定為世界遺產 潛力點 , 使得身處離島的金門地區 , 其自然生態與文化結構相較於台灣更顯脆弱與 重要 , 但另一方面開放觀光帶來的效應 , 卻使得歷史地貌的逐漸消失 。  歷史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接受到都市設計的影響或管制 , 但於目前金城地區所擬 定的都市計畫 , 僅只針對土地使用及建築物高度作規則管制 , 尚且缺乏上位計劃指 導規劃 , 然而在無法執行尊重既存人文歷史紋理的都市設計下 , 必定會喪失都市空 間發展的潛力 。  如何透過新舊文化空間的連結 , 來形塑具有深度人文意義的空間氛圍 , 讓民眾全面 參與 , 凝聚社區居民的共同記憶 、 情感 , 進而建立傳統與現代兼具的社區空間 。

4 研究目的  指認後浦城區保存對象及其保存依據 。  經由對後浦城區的歷史研究與釐清空間特性 、 歷史建築的發展脈絡過程 , 引發居民 對於歷史記憶的情感認同 。

5 研究範圍  金城鎮后浦城區

6 研究方法  田野調 查  資料蒐集 → 蒐集後浦城區相關歷史調 查 與都市計畫等地區實質性發展資料 , 進行整理及分析 。  相關文獻探討 → 蒐集相關歷史文化街區保存與都市設計的學術理論與文章加以探討分析 。  指認歷史文化街區紋理與都市設計因子之操作手法 → 配合相關學術理論 , 經過分析建立其操作手法邏輯與觀念依據 。

7 文獻回顧 歷史街區與都市保存相關研究  在探討城市發展與生活圈分布及型態改變時 , 都市歷史紋理的保存與空間的再生必 將為其考量之一 , 而都市新舊街道交會與衝突更是影響都市紋理的重要因子 。

8 聚落與都市保存相關之研究聚落與都市保存相關之研究 研究者出版單位研究名稱研究內容與成果 夏鑄九、 顏亮一、 林鍬 1992 文建會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 古市街與傳統聚落保存方式之研究 分析國內外案例, 提出聚落保存的課題及研 擬制度的基本方向, 而後提出傳統聚落保存 的保存方式、聚落保存的架構建議, 並規 劃 設計保存工作執行過程與制度。 黃璽恩 1998 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系碩 論 台南市歷史街區保存與再發展之研 究 - 以水仙宮在街區為例 以歷史建築保存與都市再發展結合考量, 來 促進歷史街區的復甦, 建議未來台南市歷史 街區的保存與再發展工作, 包括成立推動小 組、訂定合理的基準容積, 以容積移轉機制 作為保存與再發展之銜接措施。 周一心 1994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 論 高雄市鹽埕區歷史保存因子 與都市設計因子之研究 針對鹽埕區指認出歷史保存因子, 與都市設 計因子媒合, 提出都市設計構想, 並給予適當 會建立相關準則與管制。 塗芳岳 2004 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 市設計 研究所碩論 歷史街區保存規範之研究 - 以大稻埕及鹿港保存區為例 此研究回顧歷史街區保存之意義內涵, 保存 價值與方法, 及藉由歷史街區保存規範方式 與保存案例的回顧與分析, 探討歷史街區維 護規範準則。並以大稻埕與鹿港兩個劃定 為歷史街區之案例, 進行現行保存規範分析 。

9 文獻回顧 金門聚落與建築相關研究  聚落是一個以人的生存需求為目的 , 發展出人與自然 、 活動 、 空間的型態與結果 。  聚落除了是一個城市 , 也是一個 鄉 鎮 , 或者是更簡單的鄰里社區 , 因此將聚落定義 為一個社會的 、 空間的 、 生態的與擁有文化自明性的生活共同體 。

10 金門聚落與建築相關研究金門聚落與建築相關研究 研究者出版單位研究名稱研究內容與成果 許浩龍 1998 台灣大學建築 與城鄉研究所碩論 金門水頭聚落居住空間 變遷之研究 以訪談及文獻分析的方式探 討水頭聚落的居 住空間變 遷, 將聚落分成清朝時期、僑匯時期 、戰地政務、國家公園四個發展階段。 許文琦 2005 台北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論 金門國家公園 傳統聚落再生之研究 以聚落再生為概念, 利用「生 態博物館」的發 展架構, 組織 國家公園境內七座傳統聚落, 建構 一套整合性的聚落環境再生發展永續經營的 機制。 李增德 2002 銘傳大學中文所碩論 金門古寧頭聚落 營造的探討 以訪談為主探討古寧頭的聚落營造特色, 有助 於了解金門聚落的構成原則。 陳忠壽 2011 金門大學閩南文化 研究所碩論 金門傳統聚落保存之研究 - 以金門特定區計畫為例 本研究經由國內外相關文獻蒐集、政府機關 單位承辦人員等口述訪談與實地田野調查 、 分析、研究「金門特定區計 畫」傳統聚落保 存制度之建 立、演變與特徵, 提出「金門 特定 區計畫」制度之現況實行成果與影響傳統聚 落環境景 觀保存制度的課題, 以作為政府後續 政策法規制定與計畫 執行之參考。

11 文獻回顧 都市設計規範都市景觀構成及分析  都市空間的組織關係是以具有社會共識的營建規則形塑而成 , 而其中都市轉化說明 歷史過程中社會結構與都市結構的改變 , 藉以分析都市景觀構成的過程了解都市歷 史文化意涵 , 進而提出適當的都市設計準則 。

12 都市景觀構成與分析都市景觀構成與分析 研究者出版單位研究名稱研究內容與成果 王梅娟 1995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 街道都市虛體空間 之視覺品質分析 探討以城市虛體空間「街道」 的構成在空間 形式上的意義與結果。主要的研究內容在於 「基礎形式分析」以及「表現 形式分析」兩 個部分。經由兩 者的分析後, 試圖提出一套可 運用的操作的「指標性建議」。 黃冠智 1998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 都市歷史景觀構成之研究 - 以台南市孔廟周圍地區為例 此論文試圖建立對於都市歷史景觀的分析方 法, 以觀察分析, 指認歷史景觀與環境的構 成 關係, 說明不同的都市層級因為歷史空間所呈 現的豐富景觀資源。

13 歷史保存因子之釐清 都市空間結構  在 Kevin Lynch 《 都市意象 (The Image of The City) 》 書中 , 將都市地景分為路徑 (Path) 、 邊緣 (Edges) 、 地標 (Landmarks) 、 區域 (Districts) 、 節點 (Nodes) 五大類 , 來分析歷史城市與眾不同的元素 。  目前後浦城區建築量體錯落雜亂 , 除了本就存在的歷史建築外 , 經調 查 所得日常活 動中都市空間形式 , 分為節點 、 區域 、 路徑三項空間形式 , 另外每年固定的城隍遶 境活動 , 是一種因應節慶的大型都市活動 , 故將此定義為綜合性都市空間形式 。  文化資產與都市發展結合 , 不在互斥 , 然而在面對經濟 、 社會 、 文化全球化之衝擊 , 如何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節奏 , 將是未來強調的重點 。

14 歷史空間實質環境現況 國定古蹟

15 歷史空間實質環境現況 縣定古蹟

16 歷史空間實質環境現況 歷史建築

17 歷史保存因子指認與都市設計因子 操作手法  藉由對後浦歷史環境調 查 與了解 , 從各項歷史遺跡與文化活動中找出後浦之地域屬 性包括歷史街區中所蘊含的文化及歷史風貌等具發展潛力之保存因子 , 經分析整合 , 成為未來後浦地區都市設計之單元元素 。  指認因子的評估項目 1. 情感價 值 → 具有認同作用及歷史延續感 , 隱含象徵性宗教崇拜的概念 。 2. 文化價 值 → 文獻的 、 歷史的 、 建築的 、 景觀與生態等等的價 值 感受 。 3. 使用價 值 → 涵蓋功能 、 經濟 、 社會與政治的意義 。  以年代為主要指認因子 , 並以城市歷史建築 、 歷史事件 、 居民生活 、 文化等為考量 , 強化保存意義與價 值。

18 歷史保存因子指認與都市設計因子 因子之指認  將各項重要的歷史保存元素與都市設計做結合 , 在選擇重要的據點做歷史建築再利 用設計 , 保存高度文化價 值 及帶入適當更新與設計 , 帶動周圍環境發展的活化 。  獨特性歷史區域 : 1. 模範街 2. 清總兵署 3. 邱良功母節孝坊

19 歷史保存因子指認與都市設計因子 因子整合與呈現  因子分類疊加 1. 後浦城區因舊金門城牆特性邊緣封圍性強 , 且居民生活 、 商業活動範圍也反映歷史 文化價 值 性 , 但巷弄錯綜複雜 , 易造成觀光客混淆 。 2. 雖巷道保存系統具有串聯各項歷史因子 , 但視覺存在感不強烈 , 故可針對改善道路 品質及狹小巷弄與人行步道導引及美觀功能 。 3. 串聯整合後浦城區的街道保存區域及獨特性歷史區塊 。

20 結論與建議 建議  歷史街區設計準則訂定之必要性 → 為塑造整體街廓的文化意象 , 除維護並增進景觀和諧性 , 必須透過都市設計的程序 , 以都市設計準則規範開發新建物或對既有建物的整建及改建行為 。  街屋立面管制準則設計 → 後浦城區在土地使用分區上多為商業區 , 應具有設計準則與規範 , 使新建物對環境 衝擊降低 , 以維持街區之歷史氛圍 。  開放空間與都市空間 → 建立觀光路網與特色街道 , 強化街廓連續性及豐富視覺性 。

21 結論與建議 結論  都市設計所思考的課題除了建物管制條例 、 街道及空間配置規劃等 , 空間的脈絡與 代表地方性的歷史人文應是首要考量 , 尤其是面對如此具有歷史意涵的地方 , 卻因 開發漸漸失去獨特風格與歷史氛圍 , 期望能利用都市設計計畫使其活化再生 , 凸顯 出本身的自明性 , 發展出有別於一般地方的觀光特性 。

22 參考文獻  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 102 年 2 月 , 陳靜怡 《 金門歷史文化街 區之都市設計因子研究 – 以金城後浦街區為例 》

23 THE END 感謝聆聽!


Download ppt "專題提案報告 金門後浦歷史城區之 都市設計因子探討 班級 : 都景二 組員 : 高千涵 (2 號 ) 、 陳冠中 (15 號 ) 、 謝明辰 (17 號 ) 、 韓宛妤 (19 號 ) 指導教授 : 莊翰華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