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認識台灣 ( 歷史篇 ) Calvin Chen 02 14,1998. 台灣史前文化的時間與空間架構圖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陶罐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屈肢葬.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認識台灣 ( 歷史篇 ) Calvin Chen 02 14,1998. 台灣史前文化的時間與空間架構圖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陶罐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屈肢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認識台灣 ( 歷史篇 ) Calvin Chen 02 14,1998

2 台灣史前文化的時間與空間架構圖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陶罐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屈肢葬

3 1. 原住民系 : 台灣自古以來屬於原住民 4-11-1998 TSS_ASU “ 認識台灣原住民 ” 鄒族人鑽木取火 雅美族婦女織布

4 2. 其他族系 12 世紀初, 福建泉州人移民澎湖 13-15 世紀, 元明時代, 掀起漢人 海外移民高潮 宋元文獻都沒有記載漢人移駐台 灣島的紀錄 1360 年 ( 元至正 20 年 ) 蒙古帝國 在澎湖置巡檢司 古代亞細亞人類移動路線圖

5 1388 年 ( 明洪武 21 年 ) 明廢止澎湖巡檢司, 把 澎 湖漢人強制遷回漳, 泉內地 1544 年 ( 一說 1557 年 ) 葡萄牙人經台灣島外 海, "Ilha Formosa" 1592 年日本人攻雞籠, 滬尾 1593 年日本豐臣秀吉派原田孫七郎書告高山 國朝貢, 未果 1597 年 ( 明萬曆 27 年 ) 明帝國置澎湖游兵 1622 年 英荷艦隊於 6 月攻澳門, 死傷眾, 乃於 7 月轉佔澎湖島, 並至台灣西南海岸調查港 灣 水深, 這是歷史上, 歐洲人到達台灣本島最 初的一頁. 8 月, 決定在馬公附近築城 1623 年明荷戰於澎湖白沙島血戰八月餘, 議和 荷蘭放棄澎湖 明不干涉荷軍佔領台灣島 1368 年 朱元璋在東亞大陸建立明 帝 國 1492 年 歐洲人哥倫布抵美洲加勒 比 海一帶 1497 年 達迦瑪繞過南非好望角, 抵 印度西岸 1510 年 葡萄牙人佔印度 Goa 1516 年 葡萄牙人至廣州, 要求互市 1579 年 荷蘭自西班牙統治下獨立, 聯合英國挑戰西班牙霸權 1588 年 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602 年 荷蘭設立東印度公司, 設分 公 司於爪哇的巴達維亞 TaiwanWorld

6 1624 年 -1662 年 荷蘭人統治 1626 年 -1642 年 西班牙人統治 ( 北部 ) 荷蘭人當初據台只想做與明國日本貿易的 轉口地, 但一登陸台灣就看重了地廣, 氣 候溫暖, 土地肥沃, 適於農業生產的條件, 重新決定了長久性的殖民地計劃 (1) 鞏固政治中心 : 以八年四月於 1632 年完成了熱蘭遮城, 1650 年又在赤崁 ( 今台南市 ) 築第二城 ( 赤 崁樓 ) 台灣成為荷蘭在東北亞唯一的殖民地守兵 二千, 官民職員六百人常駐 (2) 對原住民政策 : 初期十餘年以武力征服方式,“ 右手持槍左 手拿聖經 " 1636 年 2 月在新港舉行歸順典禮 荷蘭人占領下的臺江沿岸情景圖 熱蘭遮城全景圖

7 (3) 對漢人政策 : 由漳泉二地招募漢人從事鋪路修橋築堤 水利灌溉 從印度輸入種子苗木和耕牛 王田、地租、田賦 殖民地社會的形成 (4) 統治者荷蘭人在台攫取之利益 : 鹿皮 → 日本 蔗糖 → 日本,明國,遠達波斯 稻米 → 明國福建 荷蘭人在台灣貿易上所獲淨利, 在亞洲各地的 荷蘭商館中, 僅次於日本, 佔亞洲第二位 1626 年 5 月 西班牙人抵台灣東北角, 命名三貂角 (San Tiago), 入雞籠港 1628 年 佔滬尾, 並築城 1642 年 荷蘭趁機攻雞籠, 西班牙守軍投降. 台灣北部正式亦歸何人統治 荷蘭時代開拓地域圖

8 1661 年 3 月 鄭成功攻澎湖 4 月 鄭氏由鹿耳門登陸台灣本島, 陷赤崁城, 進而包圍熱蘭遮城 5 月立台灣為東都 1662 年 2 月 荷蘭人投降 5 月 鄭成功病歿於台灣, 享年 39 歲鄭經繼位 1681 年 正月鄭經歿享年 40 歲 長子克臧被殺, 次子克塽 12 歲即位, 被攝政 1683 年 ( 清康熙 22 年 ) 8 月 18 日克塽投降清國 鄭氏據台後, 統治方策及制度大體是承續荷蘭人的 : (1) 繼續征服原住民 (2) 採用屯田制度 王田私田營盤田 (3) 派遣貿易船於日本琉球東京廣南柬埔寨 暹羅麻六甲爪哇菲律賓等地從事貿易 (4) 稅制 : 地賦, 雜賦, 陸餉, 水餉 1626 年後金皇太極 ( 清太宗 ) 即位於盛京 ( 今瀋陽 ) 1630 年 ( 明崇禎 3 年 ) 明帝國內部流寇四起 1636 年 ( 明崇禎 9 年 ) 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1644 年 ( 明崇禎 17 年, 清順治元年 )3 月李自成攻陷北京 9 月清軍入北京 1645 年 5 月清軍攻佔金陵 ( 今南京 ) 1654 年明永明王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 並賜招討大將軍 1659 年鄭成功慘敗, 喪失大半精銳部隊 荷蘭使節晉見鄭成功求和圖

9 鄭氏時代開拓圖鄭氏王朝行政區域圖

10 1684 年 ( 清康熙 23 年 ) 5 月台灣劃屬福建, 置分巡台廈兵備道 1721 年朱一貴反清 1738 年台米大量出口 1746 年淡水咭里岸 ( 北投 ) 立五塊番界 碑 1758 年竹塹社番賜姓潘 1772 年定番, 漢界, 立望樓, 南至打狗山, 北至大小雞籠 1787 年 ( 乾隆 52 年 ) 林爽文反清革命 台灣行槍砲刀械管制條例 1795 年 ( 乾隆 60 年 ) 台米暴漲至每石 5,000 文 陳周全反清 1760 年由 England 地區開始, 工業革命 ( 產業革命 ) 1775 年美國獨立戰爭 1776 年美國獨立宣言 1781 年北美洲英軍投降 1783 年巴黎和會, 英承認美國獨立 1790 年鴉片輸入清國達 40,000 箱 1793 年英馬嘎尼爾至北京, 拒向乾隆帝 跪拜而被逐 1795 年福建缺米 1797 年英國公佈政治團體節設法視罷 工為陰謀暴動 1839 年清英因鴉片問題起衝突 1842 年英軍佔上海, 攻南京 8 月 29 日南京條約, 清國割讓香 港, 開放五港 TaiwanWorld

11 1797 年 ( 嘉慶 2 年 ) 吳沙佔頭圍 ( 頭城 ) 1802 年 ( 嘉慶 6 年 ) 吳化拓墾蛤仔難 ( 今 宜蘭 ) 1841 年 ( 道光 21 年 )7 月英軍攻台, 英鑑 中彈, 觸礁,204 人被清軍所俘,9 月二犯 雞籠, 又被擊退 1842 年正月英鑑三艘攻大安港, 其一 觸礁, 又被俘 57 人 1843 年台灣方面抵抗英軍有功之台 灣兵備道姚瑩總兵達洪阿在英方要求 下, 被逮捕治罪 1848 年英船來台探測沿海地形 英人戈登至雞籠調查煤層 1856 年美商魯班洋行至打狗購糖, 銷 往華北 16 萬擔 1857 年淡水大雪 1858 年怡和, Dent 二洋行競購樟腦 天津條約提及台灣開港 1848 年馬克斯發表共產黨宣言 1850 年咸豐帝即位 洪秀全建太平天國 1853 年美培里抵日本, 強迫開放開戶 1854 年日本神奈川條約, 被迫開放開戶 1857 年英法聯軍陷唐沽天津迫北京, 咸 豐出走熱河 1858 年清英法簽天津條約 TaiwanWorld 清領時代後期台北大稻程之貨運碼頭

12 1871 年 ( 清同治 10 年 ) 琉球人漂至八瑤 灣, 被牡丹社原住民殘殺 54 人 1873 年日本向清廷交涉牡丹社事件, 清 吏部尚書毛昶熙答 :“ 台灣生蕃屬我國化 外, 問不問罪由貴國裁奪 " 1874 年 3 月日軍三千名攻牡丹社, 清廷 始知事態重大 9 月清賠款 50 萬兩, 承認日本行 為為保民義舉 11 月日軍撤出台灣 1880 年台南神學校開校 1884 年 8 月法軍攻入雞籠港, 被守軍擊 退 11 月進佔滬尾 1885 年法軍傷亡加上疾病, 退出北台灣, 改攻澎湖 2 月, 孤拔佔媽宮法兵多患疾病 6 月孤拔病死於澎湖媽宮 9 月清廷認命劉銘傳為台灣巡撫 1864 年太平天國滅亡 1868 年日本幕府還政, 明治維新 1870 年普法戰爭 義大利統一 1871 年德意志帝國成立 1883 年法國侵占安南為其殖民地 TaiwanWorld 日軍攻打牡丹社圖

13 1886 年 ( 清光緒 12 年 ) 首任台灣巡撫劉 銘傳履任, 台灣建省 省治於台北 4 月設南北兩府清賦總局 5 月設電報總局 1887 年 3 月滬尾 - 基隆 - 台北電線通 6 月台北 - 基隆開始建鐵路 12 月基隆煤務收歸官辦 1888 年 2 月設由政總局 8 月浸水莊施九緞反抗清丈土地 蔣渭水出生 1884 年 清法為安南 ( 越南 ) 宗主權, 爆 發戰爭 法東洋艦隊在司令官孤拔指揮下, 大敗清軍於福州 1885 年清法天津條約, 清承認法國為越 南宗主國 1886 年 清國承認英國在緬甸的主權 1888 年 11 月清國康有為尚書, 主張變法 12 月北洋海軍成立 1894 年 3 月 29 日朝鮮東學黨反亂 6 月 8 日清國出兵朝鮮 6 月 12 日日本亦出兵朝鮮 8 月清日甲午戰爭 11 月孫逸仙在檀香山組興中會 1895 年 2 月清國北洋海軍全滅 4 月清國指示李鴻章有關割讓台 澎條款 TaiwanWorld 台北最早的火車站

14 1890 年 7 月劉銘傳的積極政策, 侵害了 許多既得利益者, 且百姓農民更加困苦, 被迫請辭 1891 年 邵友濂巡撫以體恤民力為名, 實 施減政劉銘傳時代的各種近代改革 事業, 幾乎都撤銷 1892 年 2 月邵友濂把鐵路修至新竹為 止 5 月裁去清賦局 1893 年 台北 - 新竹鐵路通車 1895 年 5 月 23 日台灣民主國宣言 5 月 25 日台灣民主國成立 5 月 29 日日本近謂師團登陸澳底 6 月 7 日日軍入台北城 6 月 10 日日軍入台北城 10 月 19 日台灣民主國亡 台北府衙門 清光緒年間台北之石坊街

15 清國發動征台軍和佔領台灣的唯一目的, 只想討伐明朝餘黨勢力的鄭氏一族而已 所以在軍事勝利後, 除澎湖外, 想把台灣島 放棄,但靖海侯施琅力陳康熙帝, 於 1684 年 ( 康熙 23 年 )4 月, 台灣有史以來, 第一次被編 入中國版圖 ( 但此時, 中國仍未誕生, 東亞 大陸由少數民族滿洲族統治多數民族漢族 形成一帝國 ─ 清國 ) 一. 清國治台之統治機構 : 設台灣府, 將隔海峽的廈門府合成一分 巡台廈兵備道. 名義上, 雖領有台灣, 但實際 行政權力只及於荷據鄭氏兩代所開拓以台南 為中心的西部地區而已 二. 清國對台移民政策 : 內地商民來台貿易者, 須有台廈兵備道察明, 發路照 出入船隻嚴查渡台者不得攜帶家眷 清初台灣府行政區域圖

16 三. 開拓事業的進展 : 清國對台採行封山禁墾政策 漢人開拓者, 必須以自力打開生存空間 四. 土地所有關係 : 清國文武官員劫去鄭氏官田為私有 封建的殖民的土地制度 大租戶. 小租戶. 現耕佃人. 五. 商業經濟的發展 : 台灣米運回福建 砂糖仍是重要輸出品 烏龍茶和包種茶 樟腦產量世界第一位 大眾交易所 ─ 「市」的發達 商人同業工會 ─ 「郊」的發達 六. 掠奪與剝削 : 重賦苛斂的殖民地剝削 -- 地賦, 丁賦, 雜賦, 番餉, 屯稅, 隘稅. 官場吏胥敲詐勒索 清末台灣省行政區域圖

17 1. 日本據台前後之情況: 1868 年 (明治一年)德川幕府被迫還政日 本天皇,後世稱『明治維新』 (Meiji Restoration) 1871 年 建立郵政制度 1872 年 廢止封建制度,實行中央集權。開 放土地買賣,確立農民土地所有權 1873 年 1 月 1 日啟用西洋新曆 (Gregorian Calendar) 1886 年 開始以紙幣交換硬幣,建立兌換制 度 1887 年 12 月在東京成立票據交換所 1889 年 頒佈憲法 1890 年 頒佈商法,確立公司制度,同年 5 月 制訂銀行條例。選出國會 (Diet) 1893 年 頒佈交易所條例 1894 年 清日『甲午』戰爭,擊敗清國 1904~1905 年 日俄陸、海戰,擊敗俄國, 日俄議和 1910 年 併吞朝鮮 台南郵便局 ( 現已拆除 ) 蘇花公路

18 2. 日本據台之措施 (1) 土地問題 1898 年 實行地籍調查﹑三角測量﹑地形 測量三項 1905 年 制訂土地登記規則 1910~1914 年 實行林野調查 1915~1925 年 實行官有林野整理事業 1925 年起 10 年森林計畫事業 * 土地的資本主義化 * 土地的分配 (2) 度量衡及貨幣制度 1898 年 台灣銀行開業,發行一元銀幣 1904 年 6 月 發行金幣兌換券,除納稅外,禁止銀圓通用 1905 年 以銀圓的納稅亦被禁止 1911 年 4 月 實行貨幣法,完全與日本同 (3) 資本家企業 〝外國〞資本的驅逐 → 日本資本家的進佔 → 獨佔 → 向島外發展 台灣工友總聯盟代表大會合照

19 (4) 階級的關係 1. 台灣資本家 日本人(內地人) (a) 住在日本者 (b) 住在台灣者 本島人 (c) 從屬於日本人的經營者 (d) 與日本人資本家對立者 2. 農民:農業人口佔台灣總人口 58% 3. 漁民 4. 礦夫 5. 工業勞動者 1925 年 10 月 21 日二林農組罷工 10 月 22 日『二林事件』 1927 年 高雄〝台灣鐵工所〞同盟罷工 1928 年 高雄〝淺野水泥會社〞同盟罷工 製糖工廠 水泥工廠

20 6. 中產階級 7. 大企業雇員 8. 官吏及公務員 9. 自由業 (5) 日本資本主義下,台灣對日本的價值 1. 資本的移動 2. 商品的移動 3. 財政的價值 4. 台灣的入﹑出超關係 (6) 教育問題 1896 年 3 月設立『國語傳習所』『國語學校 』 1898 年 『國語傳習所』改稱公學校 * 日人兒童教育與台灣人分開 1899 年 創設『醫學校』 1922 年 新教育令,解除日本人與台灣人 教育系統差別 艋舺公學校 金瓜石小學校

21 3. 民族與政治問題 1896 年(明治 29 年)公佈法律 63 號 (六三 法案) (1) 武力抵抗時代 (1895~1915) 台灣民主國 (1895 年 5~10 月 ) 抗日軍時期 (1895 年末 ~1902) 零散武裝抵抗時期 (1903~1915) 1915 年 西來庵事件(礁吧年事件) (2) 政治運動時代 (1913~1937) 1919~1926 台灣議會設置運動 1921 年 7 月台灣文化協會(蔣渭水﹑ 林獻堂等發起) 1924~1927 世界共產主義的發展 ,影響文化協會發展,逐漸左派掌 握協會 1927~1928 台灣民眾黨 1927~1930 台灣共產黨 1930~1937 凋落時期 1937~1945 運動屏息時代 礁吧年事件被捕義士押解送審圖 台灣民眾黨本部

22 後記 : 部份圖片取自史明 400 年史及認識台 灣 ( 歷史篇 ) 教科書


Download ppt "認識台灣 ( 歷史篇 ) Calvin Chen 02 14,1998. 台灣史前文化的時間與空間架構圖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陶罐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屈肢葬."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