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东城区维持无脊灰培训 培训内容 AFP 监测有关知识及内容 AFP 监测工作要求北京市急性弛缓 性麻痹( AFP )病例 主动监测工作流程指南 (SOP) 东城区 CDC 计免科 郑青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5 年东城区维持无脊灰培训 培训内容 AFP 监测有关知识及内容 AFP 监测工作要求北京市急性弛缓 性麻痹( AFP )病例 主动监测工作流程指南 (SOP) 东城区 CDC 计免科 郑青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5 年东城区维持无脊灰培训 培训内容 AFP 监测有关知识及内容 AFP 监测工作要求北京市急性弛缓 性麻痹( AFP )病例 主动监测工作流程指南 (SOP) 东城区 CDC 计免科 郑青秀

2 AFP 监测基本概念 AFP 病例定义 症状监测 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

3 医疗机构的职责 设专人负责: AFP 病例报告管理,包括电话、网报 和旬报; 制定制度:本单位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本单位 主动监测制度; 培训: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组织开展全员 AFP 监测培 训; 协助疾控机构:开展 AFP 病例调查、标本采集、查 漏补种 收集补充 AFP 病例的临床资料:提供给辖区疾控机 构。

4 病例报告 AFP 病例快速报告:双报 - 电话与网络 – 电话报告 – 各级病例接报人员在接报后,应填写 “ 表 1-1 急性弛缓性 麻痹( AFP )病例接报登记表 ” 。 疫情责任 报告人 医疗机构所属 CDC 市 CDC 居住地 / 暂住 地 CDC 12 小时内

5

6 网络直报 医疗机构电话报告同时应进行网络直报。 在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 的 “ 病例分类 ” 中选择 “1. 临床诊断病例 ” , ‘ 其他传染病 ’ 中选 择 ‘9825 , AFP’ ,将自动展开附卡,完整填写 附卡项目。

7 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 主动监测医院 – 一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 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 主动监测科室 – 医院中易发现 AFP 病例的科室 – 包括儿科、神经内科、内科、传染科、急诊科 等科室的门诊和病房

8

9

10 培训 区级培训 – 市级培训后 1 个月内完成,培训对象应包括辖区 内所有医疗机构相关科室 医疗机构培训 – 区 CDC 培训后 1 个月内完成全员培训。 – 特别加强对进修医生的培训 – 加强培训后的考核

11 培训要求 培训签到 教材 考核试卷 简报或总结 照片等存档备查。

12 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 )病例 主动监测工作流程指南 (SOP) 12

13 13 主动监测 SOP 指定的背景、目的  维持无脊灰状态需保持高质量的急性弛缓性麻 痹( AFP )病例监测系统, AFP 主动监测是及时 发现 AFP 病例,避免迟报、漏报,提高监测系统 敏感性的重要措施。医院信息系统( HIS )的发 展,促进了 AFP 病例主动监测工作。

14 14 主动监测病例定义 可能出现 AFP 症状的常见疾病诊断: ( 1 )脊髓灰质炎; ( 2 )格林 - 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GBS ); ( 3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 4 )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 经病); ( 5 )神经根炎; ( 6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内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 7 )单神经炎; ( 8 )神经丛炎; ( 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 10 )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 11 )急性多发性肌炎; ( 12 )肉毒中毒; ( 13 )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 14 )短暂性肢体麻痹。

15 15 PART 3 主动监测病例定义 可以出现 AFP 症状的疾病诊断 重症手足口病、运动障碍、癔症性瘫痪、小脑扁桃体下疝、小儿急性偏 瘫、脱髓鞘脑病、肾小管酸中毒、躯体化障碍、皮肌炎、脑损伤、库尔 森尿症、脊髓性肌萎缩、反应性关节炎、 miller-fisher 综合征、共济失调、 横纹肌溶解症、病毒性脑炎、跛行、四肢乏力、步态不稳、运动障碍、 脊椎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未在上述诊断名称中的但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疾病。 可疑 AFP 病例 无论临床诊断名称是否为常见 AFP 疾病种类,可能出现 AFP 症 状的病例。

16 门诊病例主动监测 16  HIS 查询  手工翻阅日志查询 “ 诊断名称 ” 模糊查询 “ 诊断名称 ” 排序查询

17 HIS 查询流程 1 根据 “ 就诊日期 ” 选择需要查询的日期范围。 2 选择需要主动监测的科室。 3 将病例年龄范围设定为 14 岁以下。 4 查询可疑 AFP 病例(诊断名称模糊查询,诊断 名称排序查询)。 5 记录可疑 AFP 病例的 “ 姓名 ” 、 “ 诊断名称 ” 、 “ 接 诊医生 ” 、 “ 门诊编号 ” 等信息。 6 与接诊医生核实该病例是否为 AFP 病例。

18 18 PART 4 现场工作及其他 1.“ 诊断名称 ” 模糊查询 查询常见 AFP 病例诊断名称关键字,如: “ 格林巴利、脊髓、 神经、麻痹、瘫、肌、肉毒、无力、乏力、共济失调、 低钾、脑炎、脑病、躯体化障碍、步态不稳、运动障碍、 跛行、重症手足口 ” 等监测人员认为可能存在 AFP 症状的 疾病名称的关键字分别进行查询,寻找可疑的 AFP 病例。 需注意的是输入关键字时不得使用卫生部列出的 “ 常见的 14 种疾病 ” 的 ICD10 编码。 开发关键字查询程序:数据可导出、程序筛选出病例后再判断,根据工 作经验不断更新关键字数据库。 此方法通过诊断名称模糊查询,可根据以往主动监测经验,根据关键字 查询可疑 AFP 的诊断名称,核实该病例是否为 AFP 。 此方法与手工检索方法基本一致,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特别适用于门 诊量较大的医院,为目前优选的方法。

19 19 PART 4 现场工作及其他 2. “ 诊断名称 ” 排序查询 通过诊断名称排序,浏览诊断名称,寻找可疑 AFP 。优点是 可以通过排序,在浏览时可以快速发现明显非 AFP 的疾病种 类,减少了部分工作量,当无法实现诊断名称模糊查询时可 选用。 需注意查询可疑 AFP 病例不能仅关注常见 14 种疾病。 此方法主要通过诊断名称排序,根据以往主动监测经验,浏 览诊断名称,寻找可疑 AFP 。 此方法与手工检索方法基本一致,减少了部分工作量。 但如果门诊量较大的医院,仍然存在工作量大,容易出现人 为疏漏的弊端,无法实现诊断名称模糊查询时可选用。

20 手工查阅门诊日志  部分医院 HIS 系统不能实现就诊查询功能, AFP 主动监测工作需要通过翻阅门诊处方、 查阅门诊日志的形式开展。  此方式工作量大,容易出现人为疏漏,适 用于门诊量较小的医疗机构。

21 住院病例主动监测 21 1. 前往主动监测科室病房,查询出入院登记本或住 院登记系统和病案管理系统。 2. 通过 HIS 系统查询住院登记 / 出院登记系统中病例 诊断、查体等病例信息。

22 住院病例 AFP 主动监测流程: 1 选择主动监测科室,查询 “ 住院登记系统 ” 、 “ 病案管理系统 ” 。 2 以 “ 入院日期 ” 、 “ 出院日期 ” 查询病例。 3 查看 “ 诊断名称 ” ,浏览诊断名称,筛选是否报告 “1. AFP 主动监 测病例 ” 中所列疾病以及其它 AFP 监测人员怀疑存在 AFP 监测 症状的疾病。 4 如果发现可疑 AFP 病例,记录病例姓名、住院号、年龄、诊断 名称等基本信息。 5 与住院部主管医生核查病例病史、主要诊断、查体资料等情况。 6 如为 AFP 病例核实是否上报,常规询问科室主管大夫,提醒留 意 AFP 病例。

23 可实现通过 HIS 系统开展住院病例主动监测工作的医院 适用条件: 1. HIS 系统住院病例、出院病例信息实时录入的医院。 2. 发现疑似 AFP 病例可直接查询入院、出院诊断,并 通过电子化病历查看查肌力、肌张力信息。 3. 负责 AFP 监测人员有相应权限。 缺点:无法实现与医生交谈、督促 AFP 报告工作的目的。应定 期前往相关科室询问 AFP 病例报告情况,督导工作。

24 24 数据报告 主动监测医院:于当月 3 日前完成上月《可疑 AFP 病例基本信 息登记表》(表 1 ),《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 )主动监 测旬访表》(表 2 ),并报至所属辖区的疾控中心。 区(县)疾控中心:收集辖区主动监测医院的《医院可疑 AFP 病例基本信息登记表》(表 1 )、《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 )主动监测旬访表》(表 2 ),汇总成《可疑 AFP 病例 基本信息登记汇总表》(表 3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 ) 主动监测汇总表》(表 4 ),并于每年 1 月 15 日前上报市疾控 中心。

25


Download ppt "2015 年东城区维持无脊灰培训 培训内容 AFP 监测有关知识及内容 AFP 监测工作要求北京市急性弛缓 性麻痹( AFP )病例 主动监测工作流程指南 (SOP) 东城区 CDC 计免科 郑青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