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聊齋誌異》 口技. 作者介紹 馬瑞芳譽:「短篇小說之王 」   蒲松齡 ,字留仙,一字劍臣, 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自稱異史氏,山東省淄川蒲家 莊人,漢族。  出身沒落的書香世家。生於明崇禎 ( 1640 ),卒於清康熙( 1715 )  一生窮困,僅能以教書、幕僚維生 基本資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聊齋誌異》 口技. 作者介紹 馬瑞芳譽:「短篇小說之王 」   蒲松齡 ,字留仙,一字劍臣, 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自稱異史氏,山東省淄川蒲家 莊人,漢族。  出身沒落的書香世家。生於明崇禎 ( 1640 ),卒於清康熙( 1715 )  一生窮困,僅能以教書、幕僚維生 基本資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聊齋誌異》 口技

2 作者介紹 馬瑞芳譽:「短篇小說之王 」

3   蒲松齡 ,字留仙,一字劍臣, 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自稱異史氏,山東省淄川蒲家 莊人,漢族。  出身沒落的書香世家。生於明崇禎 ( 1640 ),卒於清康熙( 1715 )  一生窮困,僅能以教書、幕僚維生 基本資料

4   ,一生熱衷功名,卻屢試不第,藉《聊齋誌異》寄託內 心孤憤。  《聊齋誌異》自序: 「才非干寶,雅愛搜神; 情類黃州,喜人談鬼; 聞則命筆,遂以成編。 久之 …… 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 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卒悲矣!」 創作動機

5   道聽取材  三十歲之前開始動筆,四十歲前已初具規模。  四十歲時完成《聊齋誌異》,並幾度改易原稿,直至死 前仍有增添。  「志異書成共笑之,布袍蕭索鬢如絲, 十年頗得黃州意,冷語寒燈夜話時。」  蒲松齡在世時,並未刊刻,僅在同儕間傳鈔。 成書經過

6 淺談聊齋 王世禎 <題聊齋誌異>: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7   書名的含意和由來  俗名《狐鬼傳》  全書 491 篇,分 12 卷  題材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反映了 清初中國的社會面貌 簡介

8   文言短篇志怪小說  內容可分為:歌頌愛情、揭露社會黑暗面、 暴露科場弊端、諷喻世情、異聞筆記 形式 & 內容

9   文言融合口語,文字精練,敘事生動  浪漫主義  虛實之間  帶有道德訓誡意義  獨特的妖怪觀  「異史氏曰」 特色

10   馮鎮巒:「同於化工賦物,人各面目」 、 「其刻畫盡 致,無妙不臻」  紀曉嵐:「才子之筆,莫逮萬一。」  魯迅:「變幻之狀,如在目前 …… 獨於詳盡之處,示 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 類。」。  老舍:「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 郭沫若: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後人評點

11 文本 - 口技

12   本文選自《聊齋誌異》,屬諷喻世情類。  口技,又稱「隔壁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表演藝術。 早期人類透過模仿動物叫聲,來呼喚並馴服禽獸。  以冒題法埋下伏筆。  以一位女子藉口技售醫藥的故事,諷刺村人的無知妄信。 題旨

13   村裡來了一名女子,揹著藥箱,賣藥治病。但她聲稱 自己無法醫治,必須等晚上向神靈請教,於是眾人在 門外屏息以待。到了晚上,女子房內果真有許多婦人 的聲音, 場面十分熱絡。寒暄一番後,女子向神仙請 教藥方,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最後沙沙地在紙上寫 下藥方,眾神才離去。而病人煎藥服下,卻不太有效。 後來才知道:那女子是靠模仿聲音的特技來推銷生意 的。 大意

14  村中來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攜一藥囊,售其 醫。有問病者,女不能自為方,俟暮夜問諸神。  敘述女子來到村莊中行醫賣藥,但她自己並不會開藥 方,必須請神仙幫忙。藉此製造懸疑感。 賞析

15 晚潔斗室,閉置其中。衆繞門窗,傾耳寂 聽;但竊竊語,莫敢欬。內外動息俱冥。  凝聚夜闌人靜、神祕莫測的氛圍,作為口技表演的場 景。不僅表現了村人企盼之情,也使讀者產生期待心 理。

16 至夜許,忽聞簾聲。女在內曰:「九姑來耶?」一女子答云: 「來矣。」又曰:「臘梅從九姑來耶?」似一婢答云:「來 矣。」三人絮語間雜,刺刺不休。俄聞簾鉤復動,女曰: 「六姑至矣。」亂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來耶?」一女曰: 「拗哥子!嗚嗚不睡,定要從娘子來。身如百鈞重,負累煞 人!」旋聞女子殷勤聲,九姑問訊聲,六姑寒暄聲,二婢慰 勞聲,小兒喜笑聲,貓子聲,一齊嘈雜。即聞女子笑曰: 「小郎君亦大好耍,遠迢迢抱貓兒來。」既而聲漸疏,簾又 響,滿室俱譁,曰:「四姑來何遲也?」有一小女子細聲答 曰:「路有千里且溢,與阿姑走爾許時始至。阿姑行且緩。」 遂各各道溫涼聲,並移坐聲,喚添坐聲,參差並作,喧繁滿 室,食頃始定。  以許多人的對白呈現女子精湛的口技。運用排比句描寫多 種聲音,顯示屋內一片嘈雜的景況。

17 即聞女子問病。九姑以為宜得參,六姑以為 宜得芪,四姑以為宜得朮。參酌移時,即聞 九姑喚筆硯。無何,折紙戢戢然,拔筆擲帽 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筆觸几,震震 作響,便聞撮藥包裹蘇蘇然。  女子問病,會同三姑參酌商量。接連使用一連串的狀聲 詞,表現處方開藥過程的動作與聲響。也暗示女子除了 模仿人聲,也會擬音效。

18 頃之,女子推簾,呼病者授藥並方。反身入室。 即聞三姑作別,三婢作別,小兒啞啞,貓兒唔唔, 又一時並起。九姑之聲清以越,六姑之聲緩以蒼, 四姑之聲嬌以婉,以及三婢之聲,各有態響,聽 之了了可辨。  問病結束,女子與三姑、三婢互相道別,聲音又一時 並起,每人的音色清晰可辨。成功的「摹聲」正是全 文最精采之處。而在此處也暗藏口技的破綻。

19 群訝以為真神。而試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謂 口技,特借之以售其術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嘗言:在都偶過市廛,聞絃歌聲,觀者 如堵。近窺之,則見一少年曼聲度曲。並無樂器, 惟以一指捺頰際,且捺且謳;聽之鏗鏗,與絃索 無異。亦口技之苗裔也。  作者以史筆的精神諷刺世人的信以為真,並以他人實 際經驗談論口技奇術。

20  結構分析 起 承 轉 合 以「俟暮夜問諸神」故佈疑陣 以對白描寫女子口技 高超,一人分飾多角 「試其方,亦不甚效」 公布真相 後記補述 敘述女子營造眾神開藥的錯覺 半信半疑 層層遞進,眾 人信以為真 暗示不加查證的盲點 模擬各種動作的聲響, 使其演出更維妙維肖 受騙上當

21   以小小民間戲法,將眾人玩弄於股掌間 的故事,諷刺世人愚昧無知,缺乏求證 精神。 主旨

22   折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 既而投筆觸几,震震作響,便聞撮藥包裹蘇蘇 然。  九姑之聲清以越,六姑之聲緩以蒼,四姑之聲 嬌以婉,以及三婢之聲,各有態響,聽之了了 可辨。羣訝以為真神。 佳句摘要

23   善於鋪陳、埋伏筆  利用對話使讀者身歷其境  聲音的摹寫栩栩如生,賦予鮮明的音質特色  用排比製造多角錯覺  末段加入現實生活人物的話,增加故事的真實性 寫作技巧

24  傍晚,王媽媽在隆起的棉被中,找到弓著身子、一臉痛 苦的阿明。這年紀的小孩在天黑前自己爬上床休息肯定 有問題。左鄰右舍紛紛前來關心,在長輩的追問下,一 群小孩不得不承認前幾天溜到後山摘芭樂。 「一定是卡 到拍咪阿」 ,大伯十分斬釘截鐵。於是在眾大人咋咋呼 呼下,找來一位道士。隔天,道士一身裝備,來到王家 吃晚餐,在門埕擺好祭壇後,就坐在屋內看電視。等到 片尾曲響起,便掐指一算說:「時辰已到。 」起身,走到 祭壇,一手搖鈴,一手化符,口中念念有詞。阿明坐在 一旁,王媽媽陪在後面站著,圍觀的鄰居無不屏氣凝神。 模擬寫作

25 搖了很久,道士的臉色越來越難看,汗珠大粒大粒地從額 頭冒出,但阿明依舊一臉便秘樣。突然,他仰頭汲了一口 符水,衝到阿明前面「噗 ~~~! 」像大象的鼻子一樣,撒了他 滿身。阿明似乎沒料到這招,被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得大哭。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道士抄起桃木劍衝進阿明房間,眾 人跟上去,卻不敢進屋。只聽見裡面乒乓作響,夾雜道士「 大膽妖孽 ! 」、 「往哪跑 ! 」的喝斥聲,貌似激烈爭鬥。十幾 分鐘後,打鬥聲漸弱。既而道士疲憊地從屋內走出,一臉 大功告成的向眾人宣布女鬼暫時不會來侵擾, 大家都鬆了 一口氣。過了幾天,阿明終於能上學了 。 聽說王爸爸花了兩萬四千二治好阿明;道士的紅包兩萬四, 剩下兩百塊是買通腸劑的。

26  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91266.aspx  http://www.booksloverhk.com/poetrecent50_po.htm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1%8A%E6%96%8B%E5%BF%97% E5%BC%82 http://zh.wikipedia.org/zh- tw/%E8%92%B2%E6%9D%BE%E9%BD%A1 參考資料


Download ppt "《聊齋誌異》 口技. 作者介紹 馬瑞芳譽:「短篇小說之王 」   蒲松齡 ,字留仙,一字劍臣, 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自稱異史氏,山東省淄川蒲家 莊人,漢族。  出身沒落的書香世家。生於明崇禎 ( 1640 ),卒於清康熙( 1715 )  一生窮困,僅能以教書、幕僚維生 基本資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