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鄭氏下的台灣. 顏思齊 *萬曆 40 年( 1612 年)顏思齊遭宦家欺辱, 怒殺其僕,逃亡日本,以裁縫為業,兼營 中日間海上貿易。(廣結豪傑、與鄭芝龍 拜把兄弟) *天啟四年( 1624 年)不滿日本德川幕府的 統治,參與日本人民的反抗鬥爭。不幸事 泄,逃亡。 * 1624 年,在台灣笨港(今北港)靠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鄭氏下的台灣. 顏思齊 *萬曆 40 年( 1612 年)顏思齊遭宦家欺辱, 怒殺其僕,逃亡日本,以裁縫為業,兼營 中日間海上貿易。(廣結豪傑、與鄭芝龍 拜把兄弟) *天啟四年( 1624 年)不滿日本德川幕府的 統治,參與日本人民的反抗鬥爭。不幸事 泄,逃亡。 * 1624 年,在台灣笨港(今北港)靠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鄭氏下的台灣

2 顏思齊 *萬曆 40 年( 1612 年)顏思齊遭宦家欺辱, 怒殺其僕,逃亡日本,以裁縫為業,兼營 中日間海上貿易。(廣結豪傑、與鄭芝龍 拜把兄弟) *天啟四年( 1624 年)不滿日本德川幕府的 統治,參與日本人民的反抗鬥爭。不幸事 泄,逃亡。 * 1624 年,在台灣笨港(今北港)靠岸。

3 *被稱為「開台王」(派楊天生招漳、泉 移民來台拓墾,約三千餘人) *天啟五年( 1625 年)顏思齊與部眾到諸 羅山捕獵,染傷寒,病死( 37 歲)。部 眾推鄭芝龍為盟主,繼續拓墾大業。 *顏思齊墓:嘉義縣水上鄉與中埔鄉交界 處的山巔 *雲林縣北港鎮有「顏思齊先生開拓台灣 登陸紀念碑」

4 鄭芝龍 *小名:一官 *曾擔任荷蘭通譯 *天啟二年( 1622 年),到澳門找舅舅 (黃程),後替舅舅送貨到日本平戶 (認識顏思齊)。 *認識日本女子:田川氏 *海盜、走私貿易(武裝化的私人海商 集團)

5 *崇禎元年( 1628 年)被明朝招撫,明 給官職(海防游擊) *鄭芝龍願被招撫目的:為商業利益, 可名正言順控制壟斷海上貿易;明朝 想利用鄭芝龍平定東南沿海的海盜騷 擾(鄭芝龍儼然為「海上之王」) * 1646 年降清

6 鄭成功 *本名:森;乳名:福松;錢謙益取別 號:大木(棟樑之材) *母:(日本)田川氏 * 1624.8.27 (另一說: 1624.7.14 )生 於日本平戶千里濱(兒誕石傳說) *出生的異象:田川氏,陣痛昏迷,夢 大魚對其懷真沖而來 *中日混血

7 *父:鄭芝龍(父降清,拒絕降清: 「從來父教子以忠,未聞教子以 貳。」) *精通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喜擊劍 馳射 *娶董颺先的姪女;台南開元寺(鄭經 所建北園別館)供奉董夫 人,內有 鄭經井

8 * 19 歲,福州參加科考,金陵相士說他 是:「奇男子,骨相非凡,有雄才大 略,不靠科舉出人頭地」 *國姓爺(唐王(即隆武帝)看鄭成功 相貌驚奇,賜姓朱,改名成功,稱為 國姓爺) *焚儒服(唐王死,至孔廟將儒巾、儒 服燒毀,宣布「昔為孺子,今為孤 臣」)

9 *取得金門、廈門根據地(永曆四年, 1650 年) *延平王(永曆七年, 1653 年晉封) *開台聖王(台灣人民私諡) *鄭成功與安平煎追 *國姓魚 *國姓井 *劍潭

10 *與國姓爺有關的地名: 國姓村 國姓里 國姓埔 *台南延平郡王祠 台南鄭成功紀念公園 台南鄭氏家廟 鹿耳門天后宮 花蓮延平王廟(復興宮) *鄭成功與施琅

11 何斌獻圖,建議取台( 1659 年): *何斌為何對台灣了解之深刻,又為何建議鄭成功 取台? 何斌:「台灣沃野千里,實在是稱霸興王的地方。 如果取得這個地方,國家可以富強興盛。 使人耕種,人民可以豐衣足食。北邊的鷄 籠(基隆)、淡水(台北),也盛產硫 磺。不僅此也,它橫絕大海,不怕外來的 威脅,肆通外國,可以發展貿易,又有銅 鐵,可鑄軍器。如果取得台灣,將居民將 士都移來這裏居住,十年生聚,十年教 養,國富兵強,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足 可與滿清相抗衡啊!」

12 永曆 14 年( 1660 ),清軍進兵舟山廈 門,鄭氏獲勝,清採「堅壁清野」政 策,下令廣東、福建沿海居民內遷(遷 界:沿海居民一律內遷 30 華里( 18 公 里),「片板不許下水,粒貨不許越 疆」),對鄭氏施行經濟封鎖,鄭氏為 與清長期作戰而來台 。

13 鄭成功來台之因: *金門、廈門為彈丸之地,難以抗清 (我欲平克台灣,以為根據地,安頓 將領家眷,然後東征西討,無內顧 之憂,並可生聚教訓也) *台灣原為鄭芝龍經營之地(恢復先人 故土) *來台有可利用之人力(荷蘭時引進的 漢人)

14 *台灣與東亞大陸只隔台灣海峽, 可與金、廈呼應,進可攻、退可守 *有可觀的經濟利益(台灣在 16 世 紀末 17 世紀初,已成東亞貿易據 點) *維護海商集團利益(為軍事主要 來源)

15 鄭成功入台: *明朝永曆 15 年( 1661 ),鄭成功從金 門進攻荷蘭佔領下的台灣,從鹿耳 門(水道淤淺,沒有設防)駛入台 南。

16 鄭成功給荷蘭長官揆一的公開信: ( 1661 年) 台灣和澎湖應由中國政府管轄,因為這兩個 島嶼上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即 佔有並耕種這一土地。過去本藩父親一官 (鄭芝龍)只是將這個地方借給你們。你們 必須明白繼續佔領別人的土地是不對的,這 一土地原屬於我們的祖先,現在理當屬於本 藩,如果你們能用友好的談判方式讓出城 堡,生命和財產安全將會得到保障,否則, 所有的人將難以倖免。(中國不需要時,可 暫時借居,現在需要,理當歸還)

17 *荷蘭不領情,企圖以武力對抗 *鄭、荷之戰,至 1662.2.1 荷投降,荷 結束 38 年統治

18 *激戰後,荷退出台灣,和平協議 18 條,主要內容: *熱蘭遮城及其城外的工事、大炮及其 他武器、糧食、商品、貨幣及所有其 他物品,凡屬公司的都要交給國姓 爺。屬於私人的動產可以帶走,同時 還可以帶走荷人在返回巴達維亞途中 所必需的物品。

19 鄭成功取台後 *改稱台灣為東都 *台灣城改為安平鎮 *設府置縣:一府二縣(承天府(台 南);天興縣(嘉義)、萬年縣(鳳 山) *以明朝舊制,訂法律,以統人民、設 官分職處庶事、辦學校、建宗廟社稷

20 鄭成功復台意義: *政治:保存明朝衣冠於海隅,鼓舞人 心,做為休養生息之地,以反清復明 *國防軍事:杜絕外人對台企圖 *社會經濟:安插閩、粵人,來台開拓 土地,增加生產力 *文化:延續明朝正朔(國家頒布的曆 法)、把大陸制度文化移至台灣

21 鄭成功之死因與傳說 *(來台五個月,即病死, 1662 、 5 、 8 ,享年 39 歲) * 傳說: 有人見大將軍身穿白色戰袍,手持八 尺長矛,騎上大鯨魚從鹿耳門入海, 結果第二天鄭成功就死,謠傳將軍即 鄭成功的化身。

22 對鄭成功的評價: *最偉大的功績:驅逐荷蘭人 *史家評斷鄭成功,認為「收復台灣」 是他一生最大的功業 *沈葆楨仰慕鄭成功,撰聯: 「開萬古德未曾之奇,洪荒留此山 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 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 人。」

23 *曾任美國駐台領事德微臣說: 「國姓爺大約是東方現代史上最傑 出的人物」

24 鄭經嗣位之紛爭:(叔姪之爭) *鄭成功死時,鄭經在廈門,台灣 由鄭成功之弟鄭襲攝行王政。 *永曆 16 年( 1662 ) 5.13 ,黃昭等 人偽造鄭成功遺言,歷數鄭經罪 狀(私通乳母),並令弟鄭襲繼 承王位。後引起叔姪爭位,最後鄭經 勝,將罪歸於鄭襲身邊的黃昭、蕭拱 辰,叔姪和好如初。

25 鄭經下的台灣經營 *鄭經改台灣東都為東寧 *鄭經得力助手:陳永華 *陳永華對台灣文教上的貢獻:建聖廟 與學校(孔廟 ── 全台首學) *陳永華建議:「須擇地建立聖廟,設 學校,以收人才,庶國有賢士,邦本 自固,則世運日昌矣!」 *孔廟

26 陳永華在台建設: *下令通築圍柵,大起衙署,教人燒瓦造磚, 伐竹造盧舍 *屯田制度、寓兵於農 *鄭氏的拓墾:以寓兵於農為手段 *辦法:農隙訓以武事,有警則荷戈以戰, 無警則負耒以耕 *原因:因為需要糧食 ── 故要增加土地拓 墾 ── 要增加拓墾 ── 故要增加勞動力

27 *結果(功能): 1 、解決軍糧(軍隊可自耕自食) 2 、保障漢人安全(遣軍各地屯墾,可就 近監視原住民動靜) 3 、促進農業發展(軍民二萬五千人,大 批勞動力有組織計畫投入農業) *拓墾面積:約一萬八千四百五十四甲

28 田園所有權分三類:(明鄭土地制 度) *官田:荷時的王田,屬王國政府。種田之 人,稱為「官佃」,按上中下三等 納租稅,官發給耕作、農具、種 子、生產資金 *私田(文武官田):鄭氏宗室、文武官 員、士庶有力人士招 民自墾之田 *營盤田:駐防各地營兵開墾,自耕自食, 有屯田性質,不用納稅

29 連雅堂詩讚陳永華: *「仗策談時局,軍門禮數寬,兵 農輔文教,遺教在台灣」

30 明鄭的衰亡(政爭是鄭氏內部最 大的問題) *鄭經死,原欲傳鄭克臧(陳永華女婿), 但馮錫範私心於自己女婿鄭克塽繼位,於 是說克臧非鄭經親生子,結果鄭克塽即位, 馮錫範大權在握。 *永曆 35 年( 1681 ) 10 月,施琅準備伐台 *永曆 37 年( 1683 )雙方交戰,清勝

31 明鄭對外關係: 與日本關係較友好(因有淵源:鄭芝龍) 台灣的糖、鹿皮以日本為主要市場 唯一與鄭氏簽訂通商協議,並在台灣建立 商館 ── 英國 英國想透過台灣做為中介地,與中國、日 本貿易;鄭氏希望通過英商獲西方先進武 器供應,但雙方也出現危機(正式官商經 營壟斷,英國希望自由貿易)

32 鄭氏傾滅原因: *鄭經參與三藩之亂( 1674 年)使鄭氏國力 大損 三藩:吳三桂(雲南) 尚可喜(廣東)告老 子:尚之信 耿繼茂(福建)子:耿精忠 *鄭經死後,內鬥劇烈 *清廷行海禁,外貿受阻 *鄭成功強人政治(王即是法律),死 後,政策後遺症浮現

33 中時電子報 – 2012 年 12 月 3 日 《決戰熱蘭遮》透析國姓爺致勝祕訣

34 周雪玉《施琅攻台的功與過》


Download ppt "鄭氏下的台灣. 顏思齊 *萬曆 40 年( 1612 年)顏思齊遭宦家欺辱, 怒殺其僕,逃亡日本,以裁縫為業,兼營 中日間海上貿易。(廣結豪傑、與鄭芝龍 拜把兄弟) *天啟四年( 1624 年)不滿日本德川幕府的 統治,參與日本人民的反抗鬥爭。不幸事 泄,逃亡。 * 1624 年,在台灣笨港(今北港)靠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