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

2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直接和间接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总体。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直接和间接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总体。 它不仅包括教育机构中课程表上所列教师有计划组织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包括有计划组织的和学生自动自发的所有活动。

3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即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一日活动的总和。

4 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开展和幼儿参加的所有活动,包括各项教育活动(如: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节日娱乐活动等)。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具体途径。 (2)幼儿园教学活动存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幼儿园课程不仅指“教育教学活动”,还包含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不仅是“显性课程”,还包含“隐性课程”;不仅是“正规课程”,还包含“非正规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和基础。

5 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1、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是课程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导向作用。
2、课程内容——是学习者应该学、能够学并适宜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是课程目标的载体。 3、课程组织——使课程活动有序化、结构化、适宜化,从而产生最优的教育效应,最大实现课程目标的工作。 4、课程评价——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并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6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1、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启蒙性、奠基性 2、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发展性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1、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启蒙性、奠基性 2、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发展性 3、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基础性 4、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7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幼儿在园内的一日活动中,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活动性、生活性、游戏性
2、幼儿园课程以促进幼儿获得对生活环境的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直接经验性、启蒙性

8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方案 幼儿园的课程工作的两个方面: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方案 幼儿园的课程工作的两个方面: 1、课程设计是以编制一套课程方案包括确立课程目标、选择教育内容、选择组织和呈现课程的方法及及制定评价和调整课程的策略等内容,相当于绘画教育教学蓝图。 2、课程实践主要指开展教育活动,即按照蓝图施工

9 一、幼儿园课程方案设计的方法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 (1)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间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与教育目标一样,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由于课程体现的是教育的具体过程,因此,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实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把它们放在教育学科的不同范畴加以讨论时冠以了不同的名称而已。实践中,人们一般习惯于只使用“教育目标”这个词来进行表述。

10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从教师的教育角度出发:表述期望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的学习成果;如:激发、培养……在科学领域的其中一条目标表述为: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通过引导幼儿主观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发现,培养其开放的研究态度。 ——从幼儿的发展角度出发:指出幼儿在学习后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做到的表现。如:学会、掌握……在科学领域的上述目标可以表述为:对事物有好奇心,学会观察、操作、分析和发现的方法,养成开放的研究态度。

11 (3)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 ——国家关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幼儿园的环境条件

12 (4)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 目标是幼儿园教育的“指南针”和“方向盘”;在课程中处于核心位置。具体来讲,它的作用包括:
——选择和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依据; ——是指定教育活动计划的依据; ——引导驾御活动过程的依据; ——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依据。

13 (5)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具体方法 可以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课程文件中对教育和课程目标的有关规定,确定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具体的教育活动的目标。

14 3、幼儿园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发挥各领域内容的教育作用;
(2)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对幼儿来说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4)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对幼儿的学习具有挑战性等等。

15 二、幼儿园课程的组织 1、幼儿园课程组织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是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过程。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通俗的讲,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即教师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

16 2、幼儿园课程组织的编制 (1)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 ——分科课程:是以科目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编制的一种方式。
——核心课程:又称生活中心课程或单元课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幼儿的学习有一个中心,所有学习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这个中心即“核心”。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它强调以幼儿的活动为中心,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的起点,重视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变化不断调整和组织课程内容。

17 以上三种课程内容的编制,有哪些利弊? ——分科课程有利于幼儿获得系统的知识,但由于科目分化容易造成忽视各科目间的联系以及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忽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 ——核心课程有利于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但不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 ——活动课程有利于幼儿个人的直接经验的发展,但通常容易忽视学习内容本身的知识体系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

18 (2)幼儿园教育计划的的制定 ——幼儿园教育计划的层次:p203 ——活动设计的内容p205: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创设、活动步骤和方法; ——活动设计的思路:由确定目标、设计活动、观察或评价三个环节循环进行,可以有三个过程的设计思路。 观察或评价——确定目标——设计活动; 确定目标——设计活动——分析评价; 设计活动——观察或评价——确定目标——再设计活

19 (3)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方式的选择 ——依据教师的指导方式,幼儿园教育活动氛围直接教学活动和间接教学活动 ——依据组织形式的运用,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20 三、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1、概念与作用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应性的过程。
——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是课程运作的“终点”,又是继续发展的起点,而且伴随着课程运作的全过程。 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包括课程实施前、课程实施中、课程实施后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教师的教育态度与行为、教学方案的制定与调整等方面的评价。 具体来讲,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幼儿的评价、对教育活动和教师的评价、对课程方案的评价等。

21 【案例分析】神奇的蛋壳(科学领域,大班)
设计意图: 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22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23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24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表)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25 5.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26 活动评价: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原因。 操作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形式。让幼儿在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操作活动中,大胆尝试,逐步深入,体验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结果的快乐。

27 教育活动应重视活动本身对孩子的现实意义。在孩子发现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并用思辨性的语言去启发孩子,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兴趣。如在幼儿建造拱桥的实验中,老师问:“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实用性的分析。 应该注意的是,因为本次活动是老师预设的,所以在活动中,老师不能被预设的东西所束缚,应启发幼儿生成各种问题,并用灵活的策略给予回应,使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有机融合,让预设的目标更突出、鲜明,使活动更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

28 【归纳总结】 1、课程的基本要素。 2、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内涵。 (1)幼儿园课程方案设计的方法(包含课程目标的表述和课程内容的选择); (2)幼儿园课程的组织 (3)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Download ppt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