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美术教学中的学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美术教学中的学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美术教学中的学生

2 3.1美术教学中的学生 美术教学主要解决一个“转化”的过程,即将教师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能接受的知识、技能,这一转化即是“教学法”,而设计教学方法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学生。 相关资料

3 3.1.1美术教学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特点的看法,是建构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石。因此,现代教学论非常重视确立科学的学生观。

4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 (2)学习的独立性。 (3)学习的主动性。 (4)学习的创造性。

5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匀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等特点。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来确定。

6 3.学生是具有潜能的人 (1)丰富性。 (2)隐藏性。 (3)差异性。 (4)可开发性。

7 4.学生是整体性的人 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其对象是一个个完整的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的人。 为此,教师在施教的手段、方法上也应注意完整性。

8 5.学生是有差异的人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

9 3.3.2学生美术活动的特殊性 1.学习系统的美术知识 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所认识的主要是前人经实践总结的认识成果——高度概括的、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美术知识体系,它是从人类知识宝库中挑选和提炼出来的最基本的材料,它系统地体现出人类文化史的缩影。

10 2. 优越的美术教学环境 (1)美术教材 (2)美术教师 (3)美术教学设备 (4)美术教学手段

11 3. 班级集体的学习 (1)美术教学中的集体 (2)美术教学中的个体 (3)美术教学中的小组

12 3.2儿童青少年绘画发展 3.2.1儿童青少年绘画发展的各种理论
研究表明,由于每个儿童的天赋不同和客观条件的差异,绘画能力有着显著差别,但并不能否认儿童绘画发展有着基本规律,而且这是实施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图表

13 3.2.2儿童青少年绘画发展的特征 儿童绘画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但这种普遍性特征也会因主客观原因而发生变化

14 (1)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文化的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培养等因素,儿童的认知水平、思惟水平都比以往儿童更早熟,绘画水平也比以往有所提高。

15 (2)所在地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也会从正面或负面影响儿童的绘画兴趣和能力。有迹象表明,电视、游戏机、家庭电脑的普及,反而会抑制儿童绘画的积极性。

16 (3)不同个体在绘画能力上会有较大差异性,而同一个体也会出现发展的阶段性。

17 (4)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普及与完善有助于儿童绘画水平的提高。

18 视觉文化时代的绘画发展新理论 安娜·金德勒(Anna·M·Kindler)&本纳德·达拉 (Bernard·Darras)
“多轴媒体表现及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多元路径”的学说: 安娜·金德勒(Anna·M·Kindler)&本纳德·达拉 (Bernard·Darras) 儿童绘画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直线型或是U线型轨迹,而且这种发展也不是脱离周围环境的自我发展,恰恰是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随着影像及多媒体的日趋普及化,儿童绘画的特征呈现多元化,不再朝以往所认为的写实方向发展,表现形式既可能是写实的也可能是抽象的 。 相关链接

19 “儿童绘画——言语发展相关论”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各种特点除了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综合水平相关之外,最重要的是同儿童言语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儿童绘画-言语发展相关性一览表

20 儿童绘画-言语发展阶段 涂鸦期(1.5—3岁) 符号期(3—9岁) (1)词的符号期(3-5岁) (2)句的符号期(5-7岁)
(3)陈述的符号期(7-9岁) 写实期(9—15岁) 陈述的写实期(9-11岁) 分化的写实期(11-13岁) 视觉的写实期(13-15岁) 理性期(15-18岁)

21 3.3学生美术学习心理与教学特点 3.3.1幼儿美术学习心理与教学特点 1.幼儿美术学习心理分析 (1)幼儿生理发展特点
幼儿的大脑结构继续发展,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性。

22 (2)幼儿认知过程特点 在认知过程方面,幼儿已不随意的形象记忆为主,凡是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鲜明的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容易记住的,而抽象的词的材料不易记住;幼儿易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影响,还具有易记易忘、记忆不精确等特点,有意识记初步发展。幼儿期儿童想象具有“童话式幻想”的特点

23 (3)幼儿个性品质特点 情绪和感情具有易变性、冲动性。幼儿活泼好动,求知欲和模仿性较强。

24 (4)幼儿美术发展特点 幼儿时期的美术作品变化是很大的,经历了从涂鸦到可爱的儿童画的过程。 初期,儿童画的形象有一点物体的主要特征,多用“线”来造形,不注意透视变化,也不注意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常把他们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特别大,会出现概念化现象。 后期,如提出要求,幼儿能画出更具体的细节,也会用散点式、“地平线”式、鸟瞰式或多维式等方式表达空间关系。色彩表现方面也出现选择不同颜色的笔来画各种事物、在形象中平涂不同的色彩等,喜欢使用主观颜色。画面出现简单的情节,想象丰富、形象夸张、表现大胆、充满情绪。

25 2.幼儿美术教学特点 启蒙性 幼儿美术教学是引导幼儿学习美术的第一站,幼儿一无所知、从自发的涂鸦逐渐走向丰富多彩的儿童美术创作。 趣味性 美术教学内容必须融入有趣的主题或有趣的形式之中,使幼儿便于接受。 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和态度、形成健康的身体。 稚拙性 幼儿阶段感知事物的粗略性和情绪化、手部小肌肉的不完善、以及认识水平的幼稚等多方面原因而造成的,同时,也因之而产生了幼儿美术作品特有的艺术魅力。

26 3.3.2小学生美术学习心理与教学特点 1.小学生美术学习心理分析 (1)小学生生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处于幼儿期进入儿童期的阶段,是最具幼儿童画特点的阶段

27 (2)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全部心理过程仍保留不少无意性、情绪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低年级学生对于形状常常表现出笼统、不精确与综合特点所画形象具有“符号化”的特点。低年级儿童的注意主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情境性和学生的情绪状态。四、五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开始占主导地位,注意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低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具有明显的无意性、在造性、幻想性。中高年级之后,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迅速增长,对表象的创造日益明显。

28 (3)小学生个性品质特点 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是:从对学习过程感兴趣逐渐变成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逐渐产生兴趣的分化;开始对抽象因果关系的指示感兴趣;游戏因素的作用在中年级以后逐渐降低。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稳定性和调控能力逐步增强,冲动性、易变性日益减少,但情绪仍对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29 (4)小学生美术发展特点 在低中年级小学生的美术作品中,充满了天真的幻想、纯朴的造形、绚丽的色彩、大胆的表现力,也有种种荒诞现象。在良好的美术教育的影响下,某些特点将逐渐减少而变得成熟起来。但是到了高年级,也会有部分学生的美术作业开始变得拘谨、呆板,出现因“画不象”而产生的“焦虑”情绪,逐渐出现“青少年危机”现象。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应当强调美术作业的写实性要求,允许采用装饰的、表现的等不同风格,鼓励学生们大胆、自信地去画自己的感受,就有可能避免陷入“青少年危机”之中。

30 2.小学美术教学特点 形象性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再生动地、再详细的文字也不能像美术那样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实实在在的印象
形象性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再生动地、再详细的文字也不能像美术那样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实实在在的印象 绘画性 在整个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小学生的写生画、想象画最具独特的艺术魅力,而由于小学生的设计、制作的理论发展的不足,绘画性课业应占主导地位。 兴趣作用 小学生对绘画抱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热情,甚至是一种依恋的感情。 游戏性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海具有无意性和情境性特点,所以尤其是低年级的美术课还应体现一定的游戏性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创造性 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提供机会;由于个体气质、性格差异,学生作业中也会在造形、色彩等方面出现个性差别,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31 3.3.3初中生美术学习心理与教学特点 1.初中生美术学习心理分析 初中生认知过程的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水平不断成熟,各种干知觉过程已充分发展。识记的有意性和主动性更加发展起来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言语更有独立性、自觉性和连贯性。初中生的想象十分活跃。 初中生个性品质特点 初中生情感的深刻性、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产生了与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等艺术有段有关的情感体验。 初中生美术发展特点 生理和心理上的迅速发展却是他们的美术作品失去了天真的幻想、纯朴的造形、绚丽的色彩、大胆的表现力,而变得理智、冷静、拘谨、呆板。初中阶段出现对美术兴趣的分化。

32 2.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 工艺性 初中美术教学中公益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 知识性 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只是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 创造性 美术课要成为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 个性化 初中生的个性差别日益明显,使美术作品呈显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动机作用 学习动机来自兴趣。

33 3.3.4高中生美术学习心理与教学特点 1.高中生美术学习心理分析
就智力发展而言,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惟能力已形成,并向辩证逻辑思惟能力发展。 在情绪情感方面,青年同少年一样热烈、奔放,但比少年稳定,持续的时间长,并由外露型情感向内隐型情感过渡,达成人水平。 个性特征方面,青年的兴趣比少年期更广泛、更深刻,普遍爱好各种艺术 。 在行为特征方面,行为动机和行为表现均已达到成人型水平。 高中生和大学生从感知、理解、操作技能以及态度等各方面都进入专业化美术学习的最佳时机

34 2.高中美术教学的特点 (1)多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完成必修课“美术欣赏”,达到高中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水平;二是部分高校(普通高校)开设了一部分美术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学习某一种美术技能或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三是对一些有志于从事美术或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考前专业培训 。 (2)理论性 在比较完善的课程中包含了较系统的美学原理、美术史、社会学、宗教等知识,一些同样的问题,认识的角度和深度却大不一样了 。 (3)自主性 从主观上说,高中生、大学生已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和行为动机,一般都能按个体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来选择课程。同时在各种内容的学习中,也都更应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个性和思想进行创造。

35 本章学习目标 识记: 1.能解释以下概念:教学要素、学生观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与自然状态下儿童美术活动相比,美术教学的特殊性。
3.能简要描述儿童绘画发展的分期与特征。

36 理解: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阐述幼儿美术学习心理。 2.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小学生美术学习心理。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初中生、高中生美术学习心理。

37 运用: 1.能深刻理解科学的学生观所包含的内容,并落实于教学之中。 2.能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对青少年危机的认识,以及解决的方法。 3.能掌握并按幼儿美术教学特点组织教学。 4.能掌握并按小学美术教学特点组织教学。 5.能掌握并按初中、高中美术教学特点组织教学。

38 研究: 1.设计一个调查表,通过调查后分析: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对儿童的心理、绘画发展和美术教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选做一项教学试验:考察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美术表现能力;研究在什么年龄阶段有可能学习哪些技能;研究学习某种类型美术技能的最佳年龄;如何使美术教学最优化,具有最佳的学习效率等。


Download ppt "美术教学中的学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