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 本章学习重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3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正确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认识法律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秩序的模范。

4 基本内容 1、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本质及特征主要表现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3、社会公德的特点与养成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及养成 5、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6、与大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几部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尤其是《治安管理处罚法》

5 这一章共分为三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体两翼”,“一体”是指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这是第一节所讲的内容;“两翼”是指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两种最基本的手段:道德和法律。这是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

6 众所周知,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7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人们除了生活在家庭和工作岗位之外,还会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活动在这样一些场所里,比如,社区、学校、公共交通工具、马路街道、影剧院、图书馆、体育与休闲场所、博物馆、公园与广场、旅游景点、人才招聘市场、各种商品和金融交易市场、网络世界,等等。我们一般把人们生活和活动的这些领域,称之为公共生活领域。

8 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一)公共生活的含义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的。 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9 原始社会——小农经济——大工业时代——经济全球化 现代交通手段和传媒手段的发达
(二)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成和发展 人类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小农经济——大工业时代——经济全球化 现代交通手段和传媒手段的发达

10 (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 当代社会生活具有以下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11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公共秩序就越复杂,道德和法律手段的作用就越突出。

12 (一)秩序及公共秩序 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13 秩序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矩之意。
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行为规范和有序状态。它是社会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包括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群众生活秩序等。

14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在公共生活中的具体要求: 一是公共场所和公共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二是有关公共场所和活动的法律法规;
三是个人在公共场所和活动中的较高的品格追求。

15 良好的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 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6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17 本节小结 了解人类公共生活的特点、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18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都是道德规范体系中的最低层次,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的领域越来越扩大。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 

19 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并融会于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之中,是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基础,对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建设有着引领作用,好公民是好职工和好家庭成员的前提。同时,社会公德也是敬业、奉献、牺牲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因此,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

20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人类公共生活领域广阔,方式复杂多样,和谐文明健康的公共生活需要自然有序,有序的公共生活离不开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公民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也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社会公德。

21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2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明:“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3 社会公德的内涵: 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举止文明、谦虚热情、尊重他人、助人为乐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层面: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维护公共秩序、遵纪守法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4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社会公德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要勇敢”、“不要懒惰”, “要尊重老人”等道德训条以及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如人际交往中的尊重他人、信守诺言,公共场合的礼貌谦让等都凝聚着人类的道德智慧。

25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26 (一)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与人们的公共生活息息相关,文明礼貌是人与人和谐相处、待人处世的基本礼节。
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和蔼谦虚、彬彬有礼、热情谦让、尊老爱幼的事情人们每天都会遇到,你怎样去做就会表现出你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体现你的内涵,天壤之别的公德行为就会呈现出来。 文明礼貌是敞开心扉的钥匙,是心灵交流的窗口,是情感沟通的桥梁。

27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在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与帮助和关心。 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
助人为乐是基于对他人幸福和个人幸福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采取的理性行为,是人道主义和道德高尚的重要标志。

28 (三)爱护公物 珍惜爱护公物、物用所值是人对物的态度,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这种公德体现一个人对他人的劳动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 对公共场所的设施、花草绿地、车船亭廊、路灯护栏等保证正常公共生活的设备予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私占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29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四)保护环境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看看我国的环境资源的统计数据表

30 看看我国的环境资源的统计数据表 环境保护部分数据: (13亿多人口)
淡水资源2.83万亿m3,人均淡水资源2200 m3,世界人均量 1/4。 废气年排放(2000年)年递增5.1%; 废水排放(2000年)373亿吨,86%的城市河段受到污染; 生物植物物种15~20%处于濒危状态; 自然灾害损失(1949~1995年)年递增3.1%。

31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人的基本道德和法律素质,公共生活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有规矩、有规范可循。 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32 一方面社会公德的弘扬、践行、事迹催人向上,另一方面社会公德的缺失、陋习、龌鹾令人忧虑。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一方面社会公德的弘扬、践行、事迹催人向上,另一方面社会公德的缺失、陋习、龌鹾令人忧虑。

33 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五爱”为内容的公德教育;
60年代掀起学雷锋活动的高潮; 80年代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90年代兴起“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希望工程” “志愿者”、 “手拉手”、“春蕾计划”、 “扶残助残”、“送温暖”、“百城万店无假货”、“保护母亲河” 活动。

34 当代大学生成为传播和践行社会公德的主力军,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开展的捐献骨髓 、无偿献血、三下乡、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已经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

35 但是,社会公德现状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社会上一些人缺乏社会公德,以随地吐痰为首的乱扔垃圾、违犯交规、占道经营、胡乱涂鸦、践踏公物、污染环境等陋习随处可见。

36 [案例]:从图片景象看不文明行为

37 大学校园部分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样反映出公德失范、素养勘忧的现状。课桌文化、逃课作弊、不讲卫生、长明灯长流水、挥霍浪费、剽窃成果、过度亲恋遭到非议。一些学生我行我素,桀骜不逊,自视高雅,言行不一,公德失范,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损伤着大学生的群体形象。

38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 公德规范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 公德规范 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都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回报社会,拓展能力,实践锻炼的渠道和方式,必将提升自身、带动他人、影响社会、加快成长。

39 践行社会公德规范要注重公共生活行为的细微末节,点点滴滴,集腋成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尊敬师长、扶老携幼、乘车让座、随手关灯等行为都会提高自己社会公德的境界。

40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也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包括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交友等。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优势,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41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而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42 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分析道德规范在网络生活中的需要:
一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二要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三要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四要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43 网络自律精神 不转发、散布丑化、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不利于社会和谐安定的信息和言论。
不浏览色情、暴力和宣传迷信、邪教的网页,积极抵制和举报违法网站。 使用文明语言,不发表侮辱、诽谤等具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言论。

44 不以制作传播病毒或其他方式非法侵入、攻击他人网站,妨害公众使用网络。
不以任何不诚实的方式骗取他人信任,获取并散布他人隐私,或窃取、毁损他人信息。 不毫无节制地上网、聊天、玩游戏。

45 本节小结: 了解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自觉增强公德意识,实践公德规范。

46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大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正确理解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对于维护公共秩序,促进社会进步,提升自身文明素质,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7 [案例]: 上海某女研究生闯红灯,交警干涉。该女不仅未对行为有所认识,反而对交警态度极为恶劣,后被处予拘留10日、罚款50元的治安处罚。

48 [案例]: 手机短信中使用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语言。多数人都认为其“失德”
2006年6月,昆明西山警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一蔡姓男子发送“黄短信”骚扰他人处予200元罚款。

49 分析: 行为违反公共秩序,显然违背社会公德。如果越出一定限度,则为违法。如果行为情节显著严重,还可能越出一般违法的界限而触犯刑律(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司法解释,对于发送淫秽短信数量超过200条的,可依法处予3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50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根据法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和教育作用。

51 (一)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52 (二)预测作用 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中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

53 (三)评价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这里的人们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54 (四)强制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55 (五)教育作用 法的教育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56 法的教育作用和实现主要有三种方式: 法律做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
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 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

57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三)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意义及基本原则 (四)《道路安全交通法》的立法意义和基本原则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 要内容

58 本节小结 : 大学生要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59 复习要点: 公共生活领域的形成、发展、动作的特点 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手段
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

60 本章练习: 1、下面哪些是公共生活的特征( ) A.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B.活动方式的多样性C.范围的广泛性 D.以上皆是 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有( ) A.继承性 B.基础性 C.广泛性 D.简明性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 )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保护环境 E.遵纪守法 4、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 )和( )

61 思考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结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6.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62 阅读书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第一讲、第四讲,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63 结束放映


Download ppt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