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課 明湖居聽書 劉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課 明湖居聽書 劉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課 明湖居聽書 劉鶚

2 課前引導 胡適先生說: 音樂只能聽,不容易用文字寫出,所以不能不用許多具體的物事來作譬喻。白居易、歐陽脩、蘇軾都用過這個法子。

3 白居易˙琵琶行: 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大絃音繁雜而急 小絃音輕而細)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絃音圓潤清脆)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絃音婉轉流利絃音低沈微弱) 水泉冷澀絃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絃音極其細微,終至停頓) 別有幽愁闇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鎗鳴。(絃音驟然高亢激越)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 (絃音清厲聲中戛然作止)

4 2) 歐陽脩˙秋聲賦: 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寫秋聲自遠而至的種種特點,描繪出秋聲由小而大,終於氣勢磅礡的生動形象)

5 3) 蘇東坡˙赤壁賦:   其聲鳴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描寫簫聲的悲音)

6 胡適先生又說: 劉鶚先生在這一段(第二回寫王小玉唱書)裡連用七八種不同的譬喻,用新鮮的文字、明瞭的印象,使讀者從這些逼人的印象裡,感覺那無形象的音樂的妙處。這一次的嘗試總算是很成功的了。」

7 音樂的妙處是無形的, 只能聽,不容易用文字寫出,但是在藝術化的層面裡,「文學、戲劇、音樂、繪畫、雕塑,都可以視為一種語言,彼此翻譯。」

8 且看 - - 文字「翻譯」音樂

9 目 次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 三、文心對焦~題解 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
目 次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 三、文心對焦~題解 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 五、國學殿堂~課文相關國學、文學常識 六、妙筆生花~文法修辭成語對聯 七、提綱挈領~章法結構 八、集思廣益~課後問題討論 九、更上一層~延伸閱讀 十、應用練習~形音義及綜合演練 十一、網路資源~本課相關及圖文資料 來源 ◎五、六、九、十等四個單元建議配合電子講義使用。

10 一、知人論世 生平著作 《老殘遊記》文學成就 《鐵雲藏龜》 ~ 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 回目次

11 劉鶚,字鐵雲,筆名鴻都百鍊生,清江蘇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生於文宗咸豐七年(西元一八五七年),卒於宣統元年(西元一九○九年),年五十三。
作者在《老殘遊記‧外編》卷一中自白:「在下姓百,名鍊生,鴻都人氏。這個鴻都,不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的那個洪都,是『臨邛(ㄑㄩㄥˊ)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的那個鴻都。究竟屬哪一省、哪一府?連我也不知道,大約不過是北京、上海等處便是。」(由此段敘述可知劉鶚筆名應是鴻都百鍊生,而非洪都百鍊生) 劉鶚,字鐵雲,筆名鴻都百鍊生,清江蘇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生於文宗咸豐七年(西元一八五七年),卒於宣統元年(西元一九○九年),年五十三。 后退

12 劉鶚二十八歲曾在江蘇 淮安開過菸草店;三十一歲時又在上海開過書局,但都經營不善而倒閉。
劉鶚個性放曠不羈,精通算學、醫學、水利學,並留心西洋科學。曾在揚州行醫,後又改行從商。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黃河決口於鄭州,便投效巡撫吳大澂(ㄔㄥˊ),參與治河有功,聲譽大起,被保薦以知府任用。曾上書建議借外資來修築鐵路,開採山西煤礦,興辦實業,卻被守舊者斥為漢奸。 個性豪放,不受禮俗拘束。 劉鶚二十八歲曾在江蘇 淮安開過菸草店;三十一歲時又在上海開過書局,但都經營不善而倒閉。 劉鶚是一個具有改良思想的愛國官吏,主張維新圖強,又充滿忠君仁政的儒家觀念。就因為這股急切的愛國心,他曾因上書朝廷建議藉外資在山西築路開礦,被人們指為「漢奸」,其實他的想法是:「晉鐵開則民得養,而國可富也。國無素蓄,不如任歐人開之,我嚴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礦路歸我。如是,則彼之利在一時,而我之利在百世矣。」想法在當時非常新穎,但此種主張並不為當時的社會所接受,因此被稱為「漢奸」。

13 光緒二十六年(西元一九○○年)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他以低價向占領清政府太倉的俄軍購得儲粟,賑濟饑民,卻因而被控私購倉粟,流放新疆,最後病死於迪化(今烏魯木齊)。作品有《鐵雲藏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老殘遊記》等書。 后退

14 鐵雲藏龜 《鐵雲藏龜》:劉鶚拓印的殷墟甲骨文字專集,是書為清代研究甲骨文之始。
鐵雲藏龜 《鐵雲藏龜》:劉鶚拓印的殷墟甲骨文字專集,是書為清代研究甲骨文之始。 《鐵雲藏龜》由來:劉鶚曾投奔金石學家吳大澂名下,涉獵金石學,收購刻辭甲骨,前後藏有近5000片。1903年劉鶚將收藏的刻辭甲骨搨印了1058片,在羅振玉的幫助下,由抱殘守缺齋石印,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甲骨文書籍《鐵雲藏龜》。

15 老殘之意 取「棋局已殘,吾人將老」之意。老殘就是劉鶚的化身。因作者劉鶚的「劉」從「金」,「鶚」俗稱「魚鷹」,「鷹」與「英」相同,故讓老殘姓鐵名英。作者在自敘中言:「……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16 《老殘遊記》 《老殘遊記》,章回小說,凡二十章,題「洪都百鍊生」著,實為劉鶚所著。寫一個江湖醫生在各地的見聞和活動。本書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塗炭生靈的社會現實,魯迅先生評論︰「言人所未嘗言」、「敘事狀物,時有可觀」,並列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老殘遊記》書中主旨,強調國家社會觀念,而非個人身世,作者顯然揣及清朝已入殘局,預料東北將落入外族之手,為拯救危亡,唯有提倡科學,振興實業,才有希望。 后退

17 本書在寫酷吏清官之殘暴不仁,自以為服務成功,殊不知在小民之心目中,對其痛恨,更較貪官汙吏為甚。歷來小說只揭贓官之惡,揭清官酷吏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
《老殘遊記》楔子中所寫破船情形,正是當日中國之縮影。《老殘遊記》自序云:「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將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后退

18 《老殘遊記》評價 缺點:結構鬆散、人物形象單薄。 優點:文字簡潔流暢,描寫鮮明生動。
胡適認為:音樂只能聽,不容易用文字寫出,所以不能不用許多具體的事物來作譬喻。劉鶚連用七八種不同的譬喻,以新鮮的文字,讓讀者從一連串逼人的印象裡,去感覺那無形象的音樂妙處,技法實在很出色。白居易、歐陽脩、蘇軾都用過這個法子。 后退

19 二、軼聞趣談 ~課文相關事典 ~ ˙白妞黑妞本傳 ˙說唱藝術種類 回目次

20 白妞黑妞本傳   《老殘遊記》第二回中所著力描寫的鼓書女藝人王小玉,是確有其人的。刊行於西元一九一六年的鳧(ㄈㄨˊ)道人《舊學庵筆記》中〈紅妝柳敬亭〉一條,有云:「光緒初年,歷城有黑妞、白妞姊妹,能唱賈鳧西鼓兒詞。嘗奏技於明湖居,傾動一時,有『紅妝柳敬亭』之目。端忠敏題余〈明湖秋泛圖〉有句云:『黑妞已死白妞嫁,腸斷揚州 杜牧之』,即謂此也。」並加按云:「白妞一名小玉,《老殘遊記》摹寫其歌時之狀態,亦可謂曲盡其妙。然亦只能傳其可傳者耳。其深情遠韻,絃外有音,雖師曠未必能聆而察之,腐迂未必能寫而著之也。」柳敬亭是明末清初極著名的說書家,是當時說書界的風雲人物。王小玉姊妹有「紅妝柳敬亭」之稱號,其說書之精采自不難想見。

21 說唱藝術種類 定義:用中國的文字、語言(包括各地方言)、音樂和特有的又說又唱的表演技巧,來敘事、抒情、寫景以娛樂群眾的表演藝術。
彈詞類:以蘇州彈詞、揚州彈詞為主流,湖南有長沙彈詞,浙江有「寶卷」(花名寶卷),廣東、福建有木魚書,皆屬於彈詞的系列。 琴書類:使用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所以有些地方叫揚琴。如山東琴書、北平琴書;四川揚琴、雲南揚琴也有些地方叫絲絃的,如徐州絲絃、常德絲絃。 后退

22 漁鼓類:是由古代的「道情」演化而來,使用八節竹筒蒙皮所作的漁鼓掌握節奏,現在許多地方仍叫「道情」,如晉南道情、溫州道情、河南道情等。
大鼓類:是使用一面大鼓和一副簡板掌握節奏而得名,如京韻大鼓、梅花大鼓、樂亭大鼓、山東大鼓、奉天大鼓等,多數是冠上地名。〈本文即是描寫民間藝人王小玉說唱大鼓書的高超技藝。〉 后退

23 走唱類:載歌載舞、邊舞邊唱,如跑竹馬、旱船、高台曲、東北二人轉、西台二人台、雲南燈車、湖北花鼓、鳳陽花鼓、各地的秧歌等。
牌子曲:從戲曲裡採取的牌曲,或是民歌中採集的歌曲連綴而成,如平津地區的單絃兒、山東的八角鼓、甘肅的賦子腔、四川的清音、河南的大調曲子、廣東的粵曲清唱。 走唱類:載歌載舞、邊舞邊唱,如跑竹馬、旱船、高台曲、東北二人轉、西台二人台、雲南燈車、湖北花鼓、鳳陽花鼓、各地的秧歌等。 后退

24 評書類:有評書、評語、評詞等不同名稱,是只講故事加以語言、動作表情的純說話藝術,有國語和多種方言,表演的技巧卻是大同小異。
快板類:用竹板、鐵板、竹筒等打擊伴奏,以朗誦代表說唱的表演藝術,如數來寶、蓮花落、竹板快書、鐵板快書等。 后退 相聲類:有說有唱具有喜劇風格的表演藝術,包括平津地興起的相聲、雙簧,上海地區興起的南方滑稽等。

25 三、文心對焦 題解 文體、主旨 回目次

26 本文節選自《老殘遊記》第二回,原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古山名。相傳舜耕於歷山,所在地點說法不一。這裡是指今山東省 歷城縣南,一名舜耕山、千佛山,有舜祠(即所謂「古帝遺蹤」)。老殘遊記第二回:「又出南門,到歷山腳下,看看相傳大舜耕田的地方。」 即大明湖,位於濟南舊城北部,總面積八十六公頃,水面積四十六公頃,由市內眾多泉水匯流而成,被譽為「泉城明珠」,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稱。˙絕調:猶言「絕唱」、「絕響」。 后退

27 明湖居是位於山東濟南大明湖邊的說書茶館。小說中寫老殘遊覽了大明湖回來,在街頭牆上看到「明湖居說鼓書」的招貼,聽見眾人爭說白妞說書之妙處,次日便往明湖居聽書。
文中先敘彈三弦者的容態、技巧,作為引子;再寫黑妞說書的高妙作為陪襯,烘托白妞說書的出神入化。特別是用各種鮮明的譬喻來描寫抽象的聲音,令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又稱「 大鼓」,均是「大鼓書」的簡稱。曲藝的一個類別。

28 胡適在〈老殘遊記序〉一文中說:「這一段寫唱書的音韻,是很大膽的嘗試。音樂只能聽,不容易用文字寫出,所以不能不用許多具體的物事來作譬喻。白居易、歐陽脩、蘇軾都用過這個法子。劉鶚先生在這一段裡連用七八種不同的譬喻,用新鮮的文字、明瞭的印象,使讀者從這些逼人的印象裡,感覺那無形象的音樂的妙處,這一次的嘗試總算是很成功的了。」稱讚本文在音樂描寫技巧上的高妙,歷來公認為《老殘遊記》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 后退

29 四、探驪得珠 1.課文賞析 ˙第一段 ˙第二~四段 ˙第五~六段 ˙第七~八段 2.深度鑑賞 回目次

30 第一段大意 描寫彈三弦者的神態與彈奏的技巧。

31 到了十二點半鐘,看那臺上,從後臺簾子裡面,出來一個男人:穿了一件藍布長衫,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彷彿風乾福橘皮似的,甚為醜陋,但覺得那人氣味倒還沉靜。出得臺來,並無一語,就往半桌後面左手一張椅子上坐下。 音 ㄍㄜ˙ㄉㄚ,皮膚上凸起的小顆粒。 被風吹乾的福州橘子皮,此指臉部乾皺的樣子。 戲臺上的桌子,只有平常方桌的一半大小,叫做半桌。 指氣質、神態。

32 絃樂器名。長約三尺三寸,有絃三根,故稱三弦。弦,音 ㄒㄧㄢˊ,同「絃」。
慢慢的將三弦子取來,隨便和了和絃,彈了一兩個小調,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後來彈了一枝大調,也不知道叫什麼牌子。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這曲彈罷,就歇了手,旁邊有人送上茶來。 曲牌、曲調。 彈奏絃樂器的一種指法,用幾個手指連續動作,快速彈撥,猶如車輪的轉動。 音調的高低起伏、停頓轉折。

33 第一段賞析 全文寫三位說書人之表演,由簡到詳,同中求異。而此段以彈三弦的琴師為開場,泛泛地讚美其彈奏技巧,為下段出場的黑妞進行鋪墊,以烘托出黑妞表演之巧妙。

34 慢慢的將三弦子取來,隨便和了和絃

35 第二段大意 描寫黑妞的容貌與說書的妙處,藉以烘襯下文。

36 停了數分鐘時,簾子裡面出來一個姑娘,約有十六七歲,長長鴨蛋臉兒,梳了一個抓髻,戴了一副銀耳環,穿了一件藍布外褂兒,一條藍布褲子,都是黑布鑲滾的。雖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潔淨。來到半桌後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彈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錚錚鏦鏦彈起。 舊時將頭髮往上梳,綰(ㄨㄢˇ)在頭頂上或兩旁的一種髮式。 外衣。褂,音 ㄍㄨㄚˋ,北方人稱外衣為「褂」;南方人則稱為「衫」。 原指金石撞擊的聲音,在此形容絃聲響亮動聽。錚,音 ㄓㄥ。鏦,音 ㄘㄨㄥ。 衣裙邊緣鑲上的邊飾,寬扁者稱鑲邊,圓窄者稱滾邊。

37 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裡,便丁丁當當的敲,與那弦子聲音相應;右手持了鼓棰子,凝神聽那弦子的節奏。忽羯鼓一聲,
也叫梨花片,由兩塊特製的半月形鐵片組成,演奏時用手夾擊發音。 樂器名。本源自西域,狀似小鼓,兩面蒙皮,均可擊打。在此應為演唱「梨花大鼓」鼓曲時所用之鼓,表演時將鼓放在架上直式敲打。羯,音 ㄐㄧㄝˊ。 梨花簡

38 突然 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比喻聲調清新嬌嫩。 梨花大鼓有中篇書和短篇書。短篇以段為單位,叫段兒書。 所看過的事物,沒有比眼前這個更好的了。形容盡善盡美,無以復加。 比喻聲調輕快宛轉。

39 第二段賞析 描寫黑妞出場說書的樣貌與身段,用來「陪襯」第四段出場的白妞 王小玉,進一步烘托出白妞表演之精湛。

40 第三段大意 藉觀眾的評論,以引出主角白妞。

41 即本文的主角王小玉。妞,北方人對女孩子的俗稱。
旁坐有兩人,其一人低聲問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罷?」其一人道:「不是。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她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她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她的好處,人學的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 唱歌或說話時音調的高低。這裡指唱鼓書的技巧。

42 此處指喜歡唱鼓書的人。 你想,這幾年來,好玩耍的誰不學她們的調兒呢?就是窯子裡的姑娘,也人人都學,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她十分裡的一分的。」說著的時候,黑妞早唱完,後面去了。這時滿園子裡的人,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賣瓜子、落花生、山裡紅、核桃仁的,高聲喊叫著賣,滿園子裡聽來都是人聲。 妓院。窑,音ㄧㄠˊ。 即山楂果,色紅而味道酸甜。

43 第三段賞析 沒有立刻介紹白妞,而是藉由觀眾誤把黑妞當成白妞的評論,為下段即將出場的白妞埋下伏筆,也烘托白妞技巧之高超。同時,寫戲園子裡人聲鼎沸的情景,為下段王小玉在「一盼」之間,全場即鴉雀無聲的舞臺魅力預作宣告。 作者從容不迫,掉轉筆頭去寫滿園子裡談笑、叫賣等等嘈雜的人聲,看似閒筆,其實不閒,乃有意留下一段空白,好讓急切的讀者在期待的間歇裡,去回味他已經寫過的,和懸想他將要寫到的。

44 第四段大意 描寫白妞的容貌神態與掌控全場的震懾力。

45 指中國古代高低不同的各種音階與調子。五音,即宮、商、角(ㄐㄩㄝˊ)、徵( ㄓˇ )、羽等五個音階。十二律,中國古代音樂中十二個調子,如黃鐘、大呂等。五音,相當於現代音樂簡譜上的 12356。十二律,是由十二根粗細相同而長短不同的竹管,所吹出十二種不同的標準音,古人便以此來確定樂音的高低。這十二根律管,各有名稱。 正在熱鬧哄哄的時節,只見那後臺裡,又出來了一位姑娘,年紀約十八九歲,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瓜子臉兒,白淨面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只覺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著頭出來,立在半桌後面,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煞是奇怪:只是兩片頑鐵,到她手裡,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 清秀而不妖豔、不單薄。

46 又將鼓捶子輕輕的點了兩下,方抬起頭來,向台下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裡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裡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跌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形容眼睛清亮有神,黑白分明。 白妞上場,未寫其聲, 先寫其人。「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八個字形容她的風采,已見其清秀脫俗。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寫她那雙眼睛。讓她這透亮的目光掃得全場鴉雀無聲, 方始寫她開口唱曲。而寫她唱曲之先,又寫她搖動那梨花簡:「只是兩片頑鐵,到她手裡,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這之後,作者才用整整兩段文字,筆酣墨飽地寫出那令人銷魂的白妞唱書。

47 第四段賞析 經由前三段「琴師」、「黑妞」、「觀眾」的層層鋪墊,王小玉終於出場。一開始卻不直接描述白妞的說書技巧,而是先寫其「秀而不媚,清而不寒」之相貌,形容她的風采神情,接著輕描淡寫她梨花簡的高明,之後再操弄。就其「如秋水,如寒星……」的震懾旁人眼神,讓所有觀眾安靜無聲,為下段文章內容之張力營造至最高點,之後才筆酣墨飽地寫出那令人銷魂的白妞說書。

48 第五段大意 連用數種具體的事物為喻,描繪白妞說書的妙絕。

49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 舒適妥貼。 神話傳說中的仙果名,食之可長生不老。

50 哪知她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轉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泰山西南方的山峰名。 位於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縣城北,古稱東嶽。海拔一千五百二十四公尺。 形容山壁陡峭高峻。仞,音 ㄖㄣˋ,古代八尺或七尺為一仞。 泰山中一座山崖名,山壁摺疊,狀如摺扇,又名孔雀開屏。 在泰山最險峻的十八盤頂端,又稱三天門,建於元代。

51 計算樂曲重奏的單位,如用同一曲調時,稱為前、後疊或上、下片。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 突然。陡,音 ㄉㄡˇ。 音 ㄔㄥˇ,縱馳。此指施展。 黃山在安徽省黃山市,著名的有三十六峰。 忍住呼吸,聚精會神。屏,音ㄅㄧㄥˇ。 環繞。匝,音 ㄗㄚ。本字作「帀」,周繞。

52 指日本。 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她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哪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四周高起,中間凹下,種植花木的地方。塢,音 ㄨˋ,四周高而中間低的地方。 急速的樣子。霍,音 ㄏㄨㄛˋ。

53 第五段賞析 白妞說書的精妙處,是全文的重心所在。作者以具體的事物描寫聲音,如「鋼絲拋入天際」、「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放東洋煙火」等,凸出白妞唱曲那種千迴百折、窮極變化的特點,讓讀者能實際感受其妙絕之處。

54 第六段大意 描寫觀眾的評論,藉以讚美白妞的說書。

55 停了一會,鬧聲稍定,只聽那臺下正座上有一個少年人,不到三十歲光景,是湖南口音,說道:「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空中設想,餘音怎樣會得繞梁呢?又怎會三日不絕呢?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 左右,約略估計之詞。 形容歌聲優美,餘音繚繞,歷久不散。語出《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欐,音 ㄌㄧˋ,屋梁。)

56 每次聽她說書之後,總有好幾天耳朵裡無非都是她的書音,無論做什麼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旁邊人都說道:「夢湘先生論得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說著,那黑妞又上來說了一段,底下便又是白妞上場。 比喻音樂感人之深。語出《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王以敏,字夢湘,湖南省常德縣人。 心有同感之意。戚戚焉,即戚戚然,心動的樣子。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57 第六段賞析 視點回到觀眾的評論,藉由旁觀者的角度,輔以古人讚美悅耳樂曲之言論,來烘托白妞既不單調呆板,而又嚴整有序、跌宕多姿的說書技巧。
作者能將白妞說書寫得出神入妙,真切動人,首先是因為他有生活的體驗,曾親自在濟南明湖居聽過白妞說書,他是寫實—實情、實景、實感,不是向壁虛構。因此,下筆時處處從切身感受出發,摒棄一切浮詞濫調,而用清新明潔的語言,作具體切實的描繪。其次是因為作者精通音樂,對音樂藝術有敏銳而獨特的感受。

58 第七段大意 以黑驢段補敘白妞說書的高妙。

59 這一段,聞旁邊人說叫做黑驢段。聽了去,不過是一個士子見一個美人騎了一個黑驢子走過去的故事。將形容那美人,先形容那黑驢怎樣怎樣好法。待鋪敘到美人的好處,不過數語,這段書也就完了,其音節全是快板,越說越快。白香山詩云:「大珠小珠落玉盤」,可以盡之。其妙處,在說得極快的時候,聽的人彷彿都趕不上聽,她卻字字清楚,無一字不送到人耳輪深處。這是她的獨到,然比著前一段,卻未免遜一籌了。 一名小黑驢,是梨花大鼓的傳統書段。 形容聲音清脆圓潤,悅耳動聽,好像大小玉珠散落玉盤中。語出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差了一些。籌,籌碼,記數的用具。

60 第七段賞析 略筆帶過黑妞之說書,而詳寫白妞唱〈黑驢段〉之過程,並引〈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說法,再次強調白妞說書的精妙。

61 第八段大意 描寫眾人意猶未盡,然而黑妞出來敷衍幾句就收場了。

62 這時不過五點鐘光景,計算王小玉應該還有一段,不知那一段又是怎樣好法。眾人以為天時尚早,王小玉必還要唱一段,不知只是她妹子出來,敷衍幾句就收場了,當時一哄而散。
應付。 在一片吵鬧聲中各自散去。哄,音 ㄏㄨㄥ,很多人同時發出聲音。

63 第八段賞析 寫所有觀眾意猶未盡、欲罷不能,冀望能繼續聽到白妞說書,表演卻已告一段落,而人群立刻一哄而散,亦側寫了白妞對眾人的凝聚力。

64 深究鑑賞 論點賞析 思想創新 寫作技巧

65 《老殘遊記》歷來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它的描寫藝術。課文中寫了三個藝人的彈唱表演。作者並不平均著墨,而是由簡到詳,同中寫異,步步烘托,層層鋪墊,寫得各有特色。特別著墨於白妞唱曲的細緻與逼真,生動地表現了她演唱技藝的精妙,傳達了曲音的深情遠韻,創造出一種極富於魅力的藝術境界。行文依照時間順序,先寫彈三弦者的彈奏,再寫黑妞說書,來為白妞出場蓄勢。開頭寫彈三弦者,是為了襯托藝術新秀;寫黑妞是為了凸出白妞。綠葉襯花,花更豔;群星捧月,月更明。綜合全文約有下列幾個特點:

66 (一)善於烘托渲染 為了凸出白妞說書,作者不惜筆墨,作了層層鋪墊。第一層,寫一紙小小的說書招貼,竟引起「舉國若狂」的回響。第二層,寫茶房介紹白妞。讚她的唱書能使人「神魂顛倒」。第三層,寫明湖居大戲園子裡的熱鬧擁擠氣氛。第四層,寫伴奏的琴師彈三弦。第五層,寫黑妞唱書一段,極寫黑妞歌喉的清脆婉轉,百變不窮,令人嘆為「觀止」,誤以為她就是白妞了;然而,她也只是一個配角的位置,令人更加期盼著主角的出場。

67 (二)富於變化且層次分明 特別表現於對白妞說書的正面描寫。白妞上場,未寫其聲,先寫其人。「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八個字形容她的風神。次寫她唱曲,可分如下四個層次: 1.起初階段,「聲音不甚大,但覺有說不出的妙境」 2.拔高後,「迴環轉折,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3.陡然一落後盤旋穿插,「愈唱愈低,愈低愈細」。 4.忽又揚起,萬音並發,縱橫散亂,「霍然一聲,人弦俱寂」。 通篇描寫既嚴整有序,又跌宕多姿,與曲聲的變幻無窮,契合無間。

68 側面烘托寫法 劉鶚為了襯托白妞,花許多筆墨側寫琴師和黑妞 。本文先寫琴師出場,他的琴技已人人叫好;到黑妞出場,她的歌藝更令人歎為觀止,但觀眾卻說黑妞比白妞還差得遠;由此而襯托出最後出場的白妞歌藝尤為高妙。 例︰漢樂府《陌上桑》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用側面烘托法來形容羅敷的美貌。

69 琴師彈奏 戲園盛況 白妞說書 黑妞說書 觀眾評議

70 明湖居聽書 戲園盛況︰轟動全城 琴師彈奏︰不同凡響 側面描寫 黑妞演唱︰以為觀止 觀眾評論︰餘音繞梁 三日不絕 白妞出場︰秀而不媚 清而不寒
正面描寫 白妞說書︰運用摹寫法

71 五、國學殿堂 一、中國小說流變史 二、章回小說介紹 三、老殘遊記 四、說書、鼓書、引子 回目次

72 一、中國小說流變史 緣 起 1.「小說」一詞始見( 莊子•外物 )。但其義為瑣碎淺薄的言論、小道理,與後代「小說」之意不同
緣 起 1.「小說」一詞始見( 莊子•外物 )。但其義為瑣碎淺薄的言論、小道理,與後代「小說」之意不同 2.漢書•藝文志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所謂街談巷語、道聽塗說之所造也。」 3.隋書•經籍志二十五部小說中,以( 燕丹子—荊軻刺秦王故事 )最古

73 流 變 1.漢魏六朝多零星散記的( 筆記 )小說 2.唐傳奇稍具規模,元代以後章回小說產生 3.四庫全書不收錄章回體。筆記小說錄於四庫全書「子部」

74 漢魏六朝 1.屬筆記小說,皆零星記事,不重結構,屬文言短篇 2.志人小說代表是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開說部之先河 3.志怪小說代表是干寶的(搜神記)、張華( 博物志 )

75 唐代 1.又稱( 傳奇 ),為有結構的短篇文言故事
1.又稱( 傳奇 ),為有結構的短篇文言故事 2.豪俠類:杜光庭( 虬髯客傳 )、袁郊( 紅線傳 )、李公佐( 謝小娥傳 )、裴鉶( 崑崙奴 ) 3.愛情類:白行簡( 李娃傳 )、陳鴻( 長恨歌傳 )、蔣防( 霍小玉傳)、元稹( 會真記 )又名( 鶯鶯傳 ) 4.神怪類:沈既濟( 枕中記 )、李公佐( 南柯太守記 )、陳玄祐( 離魂記 )、李朝威〈柳毅傳〉 5.歷史類:姚汝能〈安祿山事蹟〉 6.宋‧李昉所輯( 太平廣記 )保存大量唐人傳奇,為中國最早的一部小說總集

76 唐 代 這些傳奇故事大多成為後來戲曲的題材,如: 元稹•會真記→元•王實甫•西廂記 陳鴻•長恨歌傳→元•白樸•梧桐雨→清•洪昇•長生殿 沈既濟•枕中記→元•馬致遠•黃粱夢→明•湯顯祖•邯鄲記 李公佐•南柯太守記→明•湯顯祖•南柯記 陳玄祐•離魂記→元•鄭光祖•倩女離魂

77 宋代 1.以「話本」(說書人的稿本)最出色,是白話小說的成熟階段,短篇集大多收錄在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等集中。長篇大多是說經講史,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三國志平話〉、〈大唐三藏取經記〉等流傳 2.京本通俗小說有名的篇章:〈錯斬崔寧〉、〈碾玉觀音〉、〈拗相公〉 3.仿唐人傳奇( 文言 )之短篇小說,有樂史的〈綠珠傳〉、〈太真外傳〉

78 元 代 ◆開始發展章回小說,最著名的是施耐庵的( 水滸傳 ),以當時白話口語寫成,描述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的故事,屬( 俠義 )類小說 ◆最通行的是羅貫中的( 三國演義 ),以文言寫成,以三國時代的人物為題材,屬( 歷史 )類小說

79 明代 1.章回小說 1吳承恩(西遊記):寫孫悟空師徒一行西天取經過程,屬(神怪)類小說 2蘭陵笑笑生(金瓶梅):描述西門慶及其眾妻妾故事(潘「金」蓮、李「瓶」兒、春「梅」) 3許仲琳(封神演義):武王伐紂為中心的神怪小說 2.短篇小說:以馮夢龍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所成的(三言);凌濛初輯「拍案驚奇」、「拍案驚奇二刻」所成的(二拍)最受好評。抱甕老人將以上作品選出四十篇,名為(今古奇觀 ) 3.明代成為白話小說成熟的時代,明確地肯定了小說的文學與社會價值。 (如袁宏道即重視小說在文學上的地位)

80 清代 1.章回小說為主流 1愛情類:曹霑(紅樓夢) 2諷刺類:吳敬梓(儒林外史) 3豪俠類:文康(兒女英雄傳)、石玉崑(三俠五義) 4神怪類:李汝珍(鏡花緣) 2.文言短篇小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似唐人傳奇,被譽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王」 3.晚清譴責小說大興:因戊戌變法維新運動失敗而產生,揭發社會黑暗、申斥政治腐敗的小說。雖與諷刺小說同類,然「辭氣浮露,筆無藏鋒」,有過甚其辭的地方 4.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曾樸(孽海花)、劉鶚(老殘遊記)、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81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明代(李漁)說法 翻譯小說
六才子書 莊子(莊周著,子書)、離騷(屈原著,騷體韻文)、史記(司馬遷著,史書)、杜詩(杜甫著,詩集、韻文)、水滸傳(施耐庵著,小說)、西廂記(王實甫著,戲曲韻文)―清代( 金聖嘆 )說法 四大奇書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明代(李漁)說法 翻譯小說 晚清有林紓大量翻譯外國小說。如翻譯「黑奴籲天錄」及法國小仲馬「巴黎茶花女遺事」

82 二、章回小說介紹 1.為中國長篇小說的一種傳統形式。 2.源於宋代平話,確立於元末,以長篇小說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為成熟標誌。 3.其特點是將全書分為若干章節,稱為「回」。少則十幾回、幾十回,多則百餘回。每回前用兩句對偶的文字標目,稱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內容。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正文前標有「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本「畢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83 4.一回敘述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承上啟下,是全書的一個有機部分。
5.這類小說段落整齊,眉目清楚,符合民眾的欣賞習慣,便於讀者間歇閱讀,故其形式為明、清兩代長篇小說所普遍採用。

84 三、老殘遊記 1.創作動機:四十八歲時為了以稿費協助落難友人連夢青而作,並藉以紓解救國無門的愁苦,以遊歷方式記述作者言論見聞,反映清末社會現象。 2.老殘:取「棋局已殘,吾人將老」之意。其自序云:「……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將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他所要寫的是著重於國家社會的觀感,是他欲挽狂瀾於既倒的心中塊壘。

85 3.感情見解獨到處:表現了對家國的關懷,對清官酷吏的抨擊,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歷代小說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
4.文體及文字藝術: (1)體例:是一部二十回的白話( 章回 )小說。( 胡適 )先生認為老殘遊記結構較欠嚴謹,他最大貢獻不在於作者的思想、智慧、道德文章,而在於作者( 描寫風景人物 )的藝術是登峰造極的,無論寫人、寫景兩方面,作者都不肯用套語、濫調,總想鎔鑄新詞,做實地的描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86 (2)性質:清初曹雪芹的言情小說( 紅樓夢 )轟動一時,至清末二十年是中國小說史上極繁榮的時代。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後,大量出現暴露社會黑暗、申斥政治腐敗的小說。代表作有吳沃堯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李寶嘉的( 官場現形記 ),曾樸的( 孽海花 )及劉鶚的( 老殘遊記 ),合稱晚清四大( 譴責 )小說。 ※譴責小說雖與諷刺小說(如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同類,然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有過甚其辭的地方。

87 四、說書、鼓書、引子 說 書 講說歷史或故事的民間通俗曲藝,如評書、評話、彈詞等皆是 鼓 書
說 書 講說歷史或故事的民間通俗曲藝,如評書、評話、彈詞等皆是 鼓 書 又稱「大鼓」,均是「大鼓書」的簡稱,曲藝的一個類別。乃擊鼓以演說故事的曲藝,如「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等。唱詞多採自民間流行的歷史小說、故事編輯而成 引 子 本是宋、元時期各種說唱藝術,演唱時第一支曲子的泛稱。後借指「由此引起彼的文章段落」或「泛指事物的開端或緣起」

88 六、妙筆生花 ˙修辭 ˙譬喻 ˙摹聲 ˙鑲嵌 ˙誇飾 ˙成語集錦 回目次

89 譬喻 ※第五段—全文主體 1.聽書者 (1)伏貼:像熨斗熨過 (2)暢快:像吃了人參果 2.說書者
(1)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2)高音迴轉:如攀登泰山 (3)低音迴折:如飛蛇繞黃山 (4)低細無聲而復唱: ◆像從地底發出 ◆揚起如東洋煙火 ◆與三弦相和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 (5)人弦俱寂:臺下叫好聲,轟然如雷動

90 譬喻 ※外貌描寫 1.如秋水:眼睛明澈有神 2.如寒星:眼神晶瑩明亮 3.如寶珠:眼睛圓潤光彩 4.如白水銀裡養著兩丸黑水銀:眼睛的黑白分明
5.彷彿風乾福橘皮似的:寫彈三弦者一臉疙瘩,使人聯想到他風塵僕僕,飽經風霜

91 摹 聲 寫作時,將自己對宇宙自然與人生各種現象的感覺,具體忠實而逼真細膩的「摹」擬描「寫」出來,使讀者也能感同身受的修辭方式就叫摹寫,有摹視、摹聽、摹嗅、摹味、摹觸五種。其中摹聽,又稱作摹聲,因具有音響效果,在無聲的文字表達裡特別突出。 那彈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錚錚鏦鏦彈起。 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中,便丁丁當當的敲。

92 鑲嵌 鑲嵌修辭法在詞語中,故意插入虛字、數目字、特定字、同義字、異義字,來拉長文句, 稱為鑲嵌修辭法。可分為鑲字與嵌字兩種。 鑲字─用無關緊要的「數目字」或「虛字」 穿插在字詞間,以拉長文句。 或緩或急,忽高忽低。 左右一顧一看。 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

93 誇 飾 誇飾修辭法寫作時,把所要描寫人、事、物的特點,誇大鋪張的描述形容,叫做誇飾修辭法。簡單的說,就是要「語出驚人」,故意「言過其實」,把一件事誇大好幾倍,來吸引讀者的注意。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總有好幾天耳朵裡無非都是她的書音。無論做甚麼事,總不入神。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94 成語集錦 1.新鶯出谷 義近:珠落玉盤(喻聲音清脆圓潤、悅耳動聽)、宛轉悅耳、珠圓玉潤、乳燕歸巢(喻聲調清新嬌嫩) 反義:嘔啞嘲哳、荒腔走板
2.嘆為觀止 義近:無出其右、堪稱絕妙、無與倫比、俱出其下 3.削壁千仞 義近:壁立千仞、削壁巉巖、危崖絕壁 反義:平川曠野、陽關大道

95 4.屏氣凝神 義近:全神貫注、心神專一、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反義:心猿意馬、心有旁騖、漫不經心、心不在焉、鴻鵠將至、心有鴻鵠 5.轟然雷動 義近:歡聲雷動、此起彼落、掌聲四起  反義:鴉雀無聲、闃無人聲、噓聲四起 6.餘音繞梁 義近:洋洋盈耳、繞梁三日、繞梁餘韻、盪氣迴腸 7.剛愎自用 義近:師心自用、師心自是、師心自任、固執己見、自矜自是、剛戾自用 反義: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博採眾議、虛心求教

96 七、提綱挈領 ~ 章法結構 ~ 回目次

97

98 八、集思廣益 ~問題討論~ 文學價值 側面烘托法 觀眾反應 填詞 仿寫 回目次

99 一、胡適談《老殘遊記》的文學價值,曾說:「《老殘遊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爛調,總想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畫。」請就本課所見舉例印證。

100 答: (1)善用譬喻:寫王小玉說書,用了許多具體的事物來比喻。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以人體、鋼絲、登山、飛蛇、東洋煙火為喻描寫音樂。此外,寫彈三弦子的外貌,用「彷彿風乾福橘皮似的」;寫王小玉的眼睛,用「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寫舒服暢快,用「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這些比喻手法新奇貼切,生動傳神。 (2)善用誇飾:寫靜肅,用「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連一根針跌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101 二、本文重點在寫王小玉說書,但之前卻不厭其煩地敘述彈三弦者及黑妞的神態特色,這樣寫有什麼目的?
答:作者先寫彈三弦者的彈奏,再寫黑妞說書,來為白妞出場蓄勢。開頭寫彈三弦者,是為了襯托藝術新秀;寫黑妞是為了凸出白妞。綠葉襯花,花更豔;群星捧月,月更明。從心理因素說,這種寫法的極大好處,是造成讀者強烈的懸念與期待,並凸顯主題。

102 三、作者如何描寫聽眾反應?又引述夢湘先生的一段話,對說明王小玉的曲藝有何作用?
答: (一)「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二)夢湘先生引用了古人「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來讚揚王小玉的歌藝,並且取得當時其他聽眾的共鳴。作者寫夢湘先生的這段話,是想通過其他人的對話,側面印證王小玉歌藝是如何動人心弦。

103 四、下列短文節錄自《老殘遊記自序》 ,由此可看出劉鶚寫作此書的原由,引文中有四個空格,請自參考選項中選出最適當的答案填入。
(A)書  (B)終  (C)詞  (D)悲  (E)畫  (F)詩 (G)殘  (H)卑  ( I )痴  (J )背  (K)淚  (L)碑   〈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後主以(1.   )哭,八大山人以(2.   )哭;王實甫寄哭泣於《西廂》,曹雪芹寄哭泣於《紅樓夢》。 (C)詞 (E)畫

104 ……(曹雪芹)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萬豔同杯」者:千芳一哭,萬豔同(3. )也。
……(曹雪芹)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萬豔同杯」者:千芳一哭,萬豔同(3.   )也。   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鴻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   棋局已(4.   ),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內千芳,人間萬豔,必有與吾同哭同悲者焉! (D)悲 (G)殘

105 五、眼神的摹寫:作者摹寫白妞的眼神甚為成功,首先描寫其靜態:「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前三個比喻可感亦可見,第四個比喻則可感而不可見,全憑想像力發揮作用。其次,描寫其動態「左右一顧一看」,之後連用三個誇飾來描摹她眼神流轉的神態。請你參考這種技巧,就下列兩個題目,任選其一,去細細摹寫眼神的變化和產生的影響。(文長一百字以上) 1.監考老師的眼神 2.父母生氣的眼神

106 監考老師的眼神 (臺北市萬芳高中/鄭宇玲)
我不期然地抬起眼,不期然地遇上那雙眼,那來自地心深處的黑,那強烈巨大的流,蔓延著死灰的氛圍,壓迫著我千萬條細小微弱的神經,彷彿有漩渦,在他的眼中盤旋,一圈、一圈,……彷彿將我也捲入。 漆黑的球體是無形的牢籠,結實的黑色欄杆,鎖著的是不知所措的靈魂,一張蒼白的、驚懼的—我的臉。我極力地想跳脫出那黑色牢籠,但莫名的拉力扯著我、困著我,只見黑色的瞳孔無限擴大、充滿,滿滿地、滿滿地將我包圍,我像是無助的小殞石被吸入—黑洞。

107 九、更上一層 補充教材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聽穎師彈琴〉 〈女高音〉 回目次

108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列子•湯問中載:「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①,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②,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③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④娥之遺聲。」 ①梁欐:雙聲連綿詞,房屋的梁棟。 ②逆旅:旅舍。逆,迎接。 ③抃:音ㄅㄧㄢˋ,鼓掌。 ④放:仿效。

109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語譯:從前韓娥到東方的齊國,缺糧,經過雍門就賣唱求食,她離開後,餘音還環繞屋梁上三天沒有斷絕,雍門左右附近的人還以為她沒有離開。韓娥到旅館,旅館的人欺侮她,韓娥因而長聲哀哭,全里的老少也悲哀起來,垂淚相對,三天吃不下飯。里中的人急切地追回韓娥,韓娥回來後,又長聲唱歌,整個里的老幼高興地鼓掌跳舞,不能自禁,而忘了先前的悲哀。於是里人用厚重的禮物送給韓娥。所以雍門的人到現在善於歌唱,善於哭,就是仿效韓娥遺留下來的聲音。

110 反芻時間: 1.本文主旨在說明 (A)善歌者感人之深,移人之速 (B)陽春白雪曲高和寡 (C)音樂洋洋盈耳令人迷戀 (D)韓娥曼聲哀歌,連自己都悲愁得三日不食。(95北一女高一期中考) 答:(A) 2.下列「之」字,何者意思與其他三者不同 (A)乃厚賂發之 (B)遽而追之 (C)逆旅人辱之 (D)韓娥東之齊。 答:(D) 【(D)為動詞,往、去。餘皆為代名詞,指韓娥。】

111 ①昵昵:親暱。 ②恩怨:指情人間的恩恩怨怨。 ③爾汝:你我,猶言「卿卿我我」。 ④劃然:猛然。 ⑤躋攀:指調子越彈越高。 ⑥失勢:指到最高點時忽然轉折直瀉。 ⑦千丈強:寫琴聲由高到低,變化的迅速。 ⑧滂滂:流溢的樣子。⑨冰炭:指忽喜忽悲。 聽穎師彈琴  韓愈   昵昵①兒女語,恩怨②相爾汝③。劃然④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任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⑤分寸不可上,失勢⑥一落千丈強⑦。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⑧。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⑨置我腸。

112 聽穎師彈琴 語譯:琴聲纏綿宛轉,如男女細細私語,談情說愛,卿卿我我。突然變作高亢激昂的聲音,像勇士奔赴沙場。悠揚的琴聲好像不定的浮雲、無根蒂的柳絮,在闊遠的天地間,漫無邊際地飛揚。在耳邊有吱啾百鳥繁雜的叫聲,突然聽到一隻孤獨的鳯凰發出清越的長鳴。琴聲彷彿一步步地、艱難地向上攀登,一分一寸地攀登,琴聲澀住了,突然失去了立足點,陡地往下一滑,像墜下千丈崖谷,琴聲頓時停住。可惜啊!我枉生有兩耳,向來聽不懂音樂;自從聽到穎師彈琴後,感動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伸出手攔住他,此時熱淚已流滿我的衣襟。穎師啊!您真是有本領的人,我已禁受不起,你不要一會兒拿冰塊,一會兒拿炭火放在我的腸中。

113 反芻時間: 1.下列形容音樂文句的說明,何者錯誤 (A)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形容聲音雄壯高揚 (B)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任飛揚:形容樂音悠揚渺遠 (C)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在眾多樂音中出現了主樂音 (D)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寫琴弦因彈奏快速而欲斷裂的聲音。 答:(D) 【(D)寫琴聲的抑揚起伏】

114 2.下列文句,何者描寫作者被音樂感動得心魂震蕩,忽悲忽喜,無法自持 (A)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B)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C)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D)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115 女高音 余光中 一隻鳥自地平線湧起,/緩緩地,盤旋在西方的天際。/它悠悠地飛下,又舒舒地飛上,/如片帆飄浮於微波的海洋。/那一片遼闊而溫暖的洋水,/盪得它懶懶地,有些微醉。/不久,海上吹起了巨風;/一波接一波向前洶湧。/忽然它振翅向天頂疾升,/疾升,疾升,要直叩天堂的大門!/那麼遠,那麼高,那麼渺小!/昂起頭幾乎都追眺不著。/轉瞬在太空它息下了翅膀,/翻一個筋斗向下界飛降。/但是還不曾觸到平地,/拍一拍雙翼,又緩緩地飛起。/哦,緩緩地,緩緩地,飛向西方,/漸沒於黃昏那無邊的蒼茫。

116 十、應用練習 1.字義比較 2.字形辨析 回目次

117 字義比較 字 形 字 義 詞 例 1. 少 稍微 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 或勸以「少」休(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字 義 詞 例 1. 稍微 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 或勸以「少」休(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司馬光•訓儉示康) 不久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蘇軾•赤壁賦) 一些 吾有「少」下酒物(杜光庭•虬髯客傳)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歐陽脩•醉翁亭記)

118 1. 年少 李夫人「少」而蚤卒(漢書•李夫人傳)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李密•陳情表)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韓愈•師說)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王羲之‧蘭亭集序)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論語‧季氏) 不足、欠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19 2. 戚戚 心動貌 夢湘先生論得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 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憂慮貌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悽悽、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人生貴適志,蠹魚求一飽,兩俱相忘,何必「戚戚」 (梁實秋‧晒書記)

120 3. 調音(ㄏㄜˊ) 將三弦子取來,隨便「和」了「和」弦 聲音相應 (ㄏㄜˋ) 忽大忽小,同她那聲音相「和」相合 倚歌而「和」之(蘇軾•赤壁賦) 連同(ㄏㄜˊ) 「和」衣而眠 溫暖的(ㄏㄜˊ) 風「和」日麗

121 4. 中等 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 同「衷」,內心 讚嘆語不由「中」(曾國藩日記選) 及第 帶挈你「中」了個相公(吳敬梓•范進中舉) 符合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論語•子路)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荀子•勸學)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莊子•庖丁解牛) 「中」規中舉 裡面 書「中」自有顏如玉

122 5. 數字 略遜「一」籌 「一」哄而散 事物的某方面 「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專注的 「一」心一意 統一,動詞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 相同、一致 大小不「一」

123 6. 氣味 氣質、神態 但覺那人「氣味」倒還沉靜;出得臺來,並無一語 景況、情形 還似往年春「氣味」,不宜今日病心情(白居易‧寒食江畔) 脾氣與志趣 少年豪壯今如此,略與殘僧「氣味」同(范成大‧元日山寺) 我同他一相識之後,便「氣味」相投,彼此換了帖,無話不談的(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九回) 芳香或臭惡的味道 只聞一陣香撲了臉來,竟不辨是何「氣味」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

124 7. 差、不如 卻未免「遜」一籌了 毫不「遜」色 謙遜、恭順 與其不「遜」也,寧固(司馬光‧訓儉示康) 出言不「遜」 讓、退 唐堯「遜」位,虞舜不台(怡)(史記‧太史公自序)

125 自離了師父,可早五日「光景」也(李文蔚‧圮橋進履)
8. 光景 左右、上下, 約略估計之詞 有一個少年人,不到三十歲「光景」 自離了師父,可早五日「光景」也(李文蔚‧圮橋進履) 這人姓華名忠,年紀五十歲「光景」(文康‧兒女英雄傳) 比喻時光、歲月 「光景」不待人,須臾髮成絲(李白‧相逢行) 日月 借「光景」以往來兮,施黃棘之枉策(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 情形、境況 寶蟾回來,將薛蝌的「光景」一一的說了(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一回) 光輝、光亮 「光景」斜漢宮,橫梁照采虹(蕭子範‧春望古意)

126 9. 窮盡,名詞 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窮盡 至其盡 頭,動詞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圖「窮」而匕首見(戰國策‧燕策) 「窮」兵黷武、詞「窮」理屈

127 9. 困阨、不得志 時「窮」節乃見(文天祥‧正氣歌) 及其無救而且「窮」也(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靈公) 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盡心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傳車送「窮」北(文天祥‧正氣歌) 尋根究源動詞 「窮」理致知、「窮」本溯源

128 10. 宛轉 聲音悅耳動人 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 纏綿委曲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白居易‧長恨歌) 調停、斡旋 縣宰道:此纖芥之事,不必介懷!下官自當「宛轉」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九) 含蓄委婉 「宛轉」萬情之形表,排託虛寂以寄身(晉書‧皇甫謐傳)

129 10 宛轉 身體轉動,翻來 覆去 愁修夜而「宛轉」兮,氣涫沸其若波 (楚辭‧嚴忌‧哀時命) 隨順變化 椎拍輐斷,與物「宛轉」(莊子‧天下) 態度和藹、柔順 說話措辭要「宛轉」些,以免得罪他人

130 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偏 旁 詞 例 乞求、疙瘩、肐膊、言訖、迄今、屹立不搖 玄妙、弦外之音、絃樂、船舷、炫耀、暈眩、泫然欲泣、玆色、痃癖(心胸絞痛)、馬蚿、牛胘(牛胃) 長袍馬褂(袿)、八卦、掛(挂)一漏萬、罣礙、圭臬、窪(漥)地、珪璋、閨閫、鮭魚、桂樹、跬步、詿誤(牽累別人) 急遽、歌劇、據說、璩先生、蘧然、慚懅、引人發噱、醵資(湊錢)、鐻架(懸掛鐘磬的架子)

131 哄(鬨)堂大笑、哄騙、烘焙、洪水、閧(ㄒㄧㄤˋ)弄、內鬨(ㄏㄨㄥˋ) 錚鏦、樅木、放縱、縱橫家、蹤跡、嵱嵷(群山起伏貌)、嵸豬、瑽琤、暰光、怒目電瞛、葑蓯(草名)、漎漎(水流聲) 楬櫫、偈語、石碣、竭澤而漁、羯鼓、揭竿而起、喝斥、曷其有極、謁見、短褐穿結、筆渴詞窮、歇斯底里、響遏行雲、葛布夏衣、玩歲愒時 疙瘩、搭訕、褡包、溼溚、菽荅麻麥、鎝元素、寶塔、嗒嗒嗤嗤(趕馬的吆喝聲)、鞳(音ㄊㄚˋ,兵器)

132 十一、網路資源 回目次

133 好站收錄 相聲瓦舍www.ngng.com.tw 臺北曲藝團quyi.tu-an@msa.hinet.net
表演藝術工作坊


Download ppt "第九課 明湖居聽書 劉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