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中国两岸三地电影史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中国两岸三地电影史概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中国两岸三地电影史概述

2 第一节 内地电影史概述 主要经历10个发展和演变阶段: 初创期——萌芽和初创阶段(1896—1921)
第一节 内地电影史概述 主要经历10个发展和演变阶段: 初创期——萌芽和初创阶段(1896—1921)   发展期——20年代,探索阶段(1922—1930)   高潮期——默片成熟和有声电影诞生时期(1931—1937)   低潮期——抗战电影阶段(1937—1945)   成熟期——40年代后半期,战后影戏电影的成熟阶段(1945—1949) 繁荣期——建国后“17年电影”的高潮阶段(1949—1966) 荒芜期——文革电影的低落阶段(1966—1976) 改革开放新时期——文革后创新突破阶段(1976—1989) 新新电影——新生代电影和老电影人新创作( ) 开放整合期——市场的放开,电影产业和创作的发展(2001-至今)

3 (一)初创期和发展期(1896-1930) 1、电影传入中国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最早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并不是由中国人首先在中国拍摄和放映的,而是由外国人拍摄、并且在外国放映的。

4 2、早期电影短片的创作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著名谭派京剧艺术创始人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片段《定军山》。
1913年《难夫难妻》, 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和郑正秋联合导演,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 同年,黎民伟主演、黎北海导演了根据庄子故事《庄周蝴蝶梦》改编而成的影片《庄子试妻》。

5 1922年《掷果缘》 又名《劳工之爱情》 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 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
影片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以突出夸张的动作特征为主的滑稽短片,比较注重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的短故事片。

6 3、长故事片的创作 (1)《阎瑞生》:编剧杨小仲,导演任彭年、徐欣夫。 (2)《海誓》:导演但杜宇,1921年拍,1922年公映.
(3)《红粉骷髅》:导演管海峰,1921年拍,1922年公映 总体来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等第一批长故事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由短而长的一次飞跃

7 (4)《孤儿救祖记》 4、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放映业 明星公司1923年拍摄,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郑小秋。
20年代以后,制片公司蜂拥而起。“明星”、“天一”、“联华”是最重要的公司。

8 (二)中国电影的高潮期(1930-1937) 1、左翼电影的兴起
1933年3月,在瞿秋白的领导下,组织了由沈端先(夏衍)、阿英(钱杏邨)、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在内的五人“党的电影领导小组”。 1933年是左翼电影的丰收年,涌现了《春蚕》、《民族生存》等无声影片,还有《姊妹花》、《渔光曲》等探索期的有声电影,被誉为“中国电影年” 。

9 2、无声电影的成熟 吴永刚和《神女》 蔡楚生和《渔光曲》
1934年,被誉为1934年中国电影界的最大收获,也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的艺术成就走向了成熟的最高点。 蔡楚生和《渔光曲》 1934年,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赢得国际奖项的故事片。

10 3、有声电影的诞生和探索 1927年,美国电影《爵士歌王》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这是第一部有少量歌曲和人物对话、蜡盘发声的电影。
明星公司在1930年6月开始拍摄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1 1)郑正秋的《姊妹花》1933 2)袁牧之和《桃李劫》1934 声音探索上,台词的运用已经比较成功,而且在语腔语调上有了比较独特的节奏感。
缺点在于,台词过于集中和戏剧化,并且整部影片没有音乐和音响。 2)袁牧之和《桃李劫》1934 遵循了有声电影的创作观念,将声音第一次作为有机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构思,被赞誉为“中国有声电影划时代的作品”。

12 (三)中国电影低潮期(1937—1945) 国统区电影 上海“孤岛” 沦陷区

13 (四)中国电影成熟期(1945—1949) 1、战后电影的成熟 一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 (《三毛流浪记》) 五 (《乌鸦与麻雀》)
八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万 (《万家灯火》)

14 重点影片 (1)情节剧史诗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2)散文风格的艺术电影《小城之春》 1947,蔡楚生、郑君里合导,陶金、白杨主演。
以情节剧的结构模式为影片的主要叙事架构。剧性冲突的多层次设置,反差性高潮段落的合理安排 (2)散文风格的艺术电影《小城之春》 1948年,导演费穆,文华公司出品。 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注重散文诗般的抒情文化传统,注重人生哲理的意义。

15 (五)中国电影繁荣期( ) 1946年10月1 日 “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拍摄,这样就标志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

16 (1)战争题材影片 《南征北战》(1952,成荫、汤晓丹导演;沈西蒙等编剧;陈戈、张瑞芳等主演)
《董存瑞》(1955,丁洪等编剧,郭维导演,包杰摄影,张良主演) 《青春之歌》(1959,改编杨沫,崔嵬、陈怀恺导,谢芳、秦怡、于是之主演) 《红色娘子军》(1960,梁信编,谢晋导,沈西林摄,祝希娟、王心刚、陈强演) 《小兵张嘎》(1963,徐光耀编,崔嵬、欧阳红樱导演,聂晶摄,安吉斯主演)

17 (2)喜剧电影 A、讽刺喜剧 B、歌颂喜剧 C、轻喜剧 《李双双》(1962,鲁韧导演,张瑞芳、仲星火主演)
《新局长到来之前》(1956);《不拘小节的人》(1956) 《五朵金花》(1959,王家乙导演,杨丽坤主演) 《今天我休息》(1959,鲁韧导演) 《锦上添花》(1962,谢添、陈方千导演,韩非、赵子岳、凌元等主演) 《女理发师》(1962,丁然导演,王丹凤、韩非等主演)

18 (3)历史题材电影 (4)音乐故事片 《林则徐》(1959,郑君里、岑范导演)
《红旗谱》(1960,梁斌等编剧,凌子风导演,吴印咸摄影,崔嵬、葛存壮主演) 《甲午风云》(1962,林农导演,李默然、浦克等主演) (4)音乐故事片 《刘三姐》(1960,乔羽编剧,苏里导演,黄婉秋主演) 《阿诗玛》(1964,葛炎编剧,刘琼导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主演) 《洪湖赤卫队》(1961,谢添、陈方千、徐枫导演,钱江摄影,王玉珍等主演)

19 (5)人文主义电影 《我这一辈子》(1950,石挥编导演) 《林家铺子》(1959,夏衍改编,水华导演,钱江摄影,谢添主演)
《早春二月》(1963,谢铁骊编导,李文化摄,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 《农奴》(1963,黄宗江编,李俊导) 《柳堡的故事》(1958,石炎、黄宗江编剧,王苹导演,陶玉玲主演)

20 (六)中国电影荒芜期(1966—1976)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龙江颂》《平原作战》
样板戏电影保留剧目: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龙江颂》《平原作战》 样板戏电影特点: 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 或者简化为:英雄人物近大亮、反面人物远小黑。

21 (七)改革开放新时期(1976-1989) 1、电影复苏和艺术探索
1979年,中国电影理论界走出关键的步伐,主要产生了著名影评家白景晟的文章《扔掉戏剧的拐杖》、电影评论家钟惦斐提出“电影与戏剧离婚”、著名女导演张暖忻和文化研究者李陀合写的文章《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巴山夜雨》(1980吴永刚总导演/吴贻弓导演,张瑜、仲星火主演) 《天云山传奇》(1980,谢晋导演,王馥荔、仲星火等主演) 《邻居》(1981,郑洞天、徐谷明导演,冯汉元等主演) 《伤逝》(1981,水华导演,王心刚、黄宗洛主演) 《城南旧事》(1982,吴贻弓导演,沈洁、郑振瑶、张丰毅等主演)

22 2、第五代电影创作 《一个和八个》(张军钊导演)(第五代电影发轫之作) 《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陈凯歌导演)
《猎场札撒》《盗马贼》(田壮壮导演) 《黑炮事件》《轮回》《错位》(黄建新导演) 《喋血黑谷》《晚钟》《大磨坊》《阴阳界》(吴子牛导演)

23 重要代表人物 陈凯歌——执著的理想者 主要作品:《黄土地》1984;《大阅兵》1986;《孩子王》1987;《边走边唱》1991;《霸王别姬》1992;《风月》1995;《荆轲刺秦王》1998;《温柔地杀死你》(softly killing you)2000;《和你在一起》2002; 近作《无极》《梅兰芳》

24 张艺谋—最具才华和创新思维的导演 导演作品有:
《红高粱》(1987)、《代号美洲豹》(1988)、《菊豆》(1990)、《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着》(11994)、《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有话好好说》(1997)、《一个都不能少》(1998)、《我的父亲母亲》(1999)、《幸福时光》(2000)、《英雄》(2002)、 《十面埋伏》(2003)。 近作《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 摄影名作《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表演名作《老井》、《古今大战秦俑情》。

25 (八)新新电影(1990-2000) 一、新生代电影 1、主流电影
路学长:《长大成人》1993、《非常夏日》1999、《卡拉是条狗》2002、《租期》2005 管 虎:《头发乱了》1993、《浪漫街头》1996、《西施眼》2002 张 扬:《爱情麻辣烫》1997、《洗澡》1999、《昨天》2001、《向日葵》2005、《落叶归根》2006 金 琛:《网络时代的爱情》1997、《菊花茶》1999、《三重门》2001 李 欣:《谈情说爱》1995、《我血我情》1997、《花眼》2001、《自娱自乐》 施润玖:《美丽新世界》1998、《走到底》2000 陆 川:《寻枪》2000、《可可西里》2004、 俞 钟:《我的兄弟姐妹》2000、《我的美丽乡愁》2001、《香巴拉信使》2006 张一白:《开往春天的地铁》2001、《好奇害死猫》2005、《夜。上海》2006 王全安:《月蚀》1999、《惊蛰》2004、《图雅的婚事》2006 万马才旦:《静静的嘛呢石》2004 宁 浩:《香火》、《疯狂的石头》2006 章家瑞:《偌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芳香之旅》2005 李 虹:《伴你高飞》1996、《黑白》2001 、《诅咒》2004 小 江:《电影往事》2005、《PK。COM。CN》2006 马俪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们俩》2004 徐静蕾:《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4、《梦想照进现实》2006

26 2、地下电影系列 3、纪实影片、纪录片创作 娄 烨:《危情少女》1994、《周末情人》1995、《苏州河》1998、《紫蝴蝶》2003
娄 烨:《危情少女》1994、《周末情人》1995、《苏州河》1998、《紫蝴蝶》2003 王小帅:《冬春的日子》1993、《极度寒冷》1994、《扁担,姑娘》1996 《梦幻田园》1999、《十七岁单车》2000、《青红》2004、 胡雪杨:《留守女士》1992、《湮没的青春》1993、《牵牛花》1995 何建军:《悬恋》、《邮差》1995 3、纪实影片、纪录片创作 吴文光:《流浪北京》、《我毕业了》 张 元:《妈妈》1989、《北京杂种》1991、《东宫西宫》1996、《儿子》1996 《过年回家》1998、《疯狂英语》1999、《我爱你》2002、《看上去很美》2005 贾樟柯:《小山回家》1996短片、《小武》1997、《站台》2000、《世界》2005 《三峡好人》2006 章 明:《巫山云雨》1995、《秘语十七小时》2001 李 杨:《盲井》、《盲山》(2005)

27 二、第四代、第五代电影人新创作 谢飞——儒者的电影
《湘女萧萧》1986、《本命年》1989、《香魂女》1992(柏林金熊奖)、《黑骏马》1995、《益西卓玛》2000 塞夫、麦丽丝——马上动作片 《骑士风云》1990、《东归英雄传》1993、《悲情布鲁克》199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998 杨亚洲——平民导演 《站直了,别趴下》1992、《背靠背,脸对脸》1994、《埋伏》1996(以上与黄建新联合导演) 《没事偷着乐》1998、《美丽的大脚》2001(电视剧《空镜子》)

28 1.电影生产力的快速提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结构
(九)开放整合新时期(2001-至今) 一、背景——三地电影各有危机 二、产业表现 1.电影生产力的快速提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结构 2.电影收益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相对提升 3.院线和影院建设稳步发展,观众人数有所增加

29 1.中国式大片的集中涌现,以大搏大的策略奏效。
三、创作表现 1.中国式大片的集中涌现,以大搏大的策略奏效。 2.商业电影创作自觉,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 四、存在问题 中国电影尚没有实行分级。 目前,行政审查体制虽已部分放宽,但诸多限制。


Download ppt "第一章  中国两岸三地电影史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