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新课程 下的课堂教学
2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发言提纲) 1、课程界定的思考 2、新课程实现三大转变 3、目前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一、新课程的几点认识 1、课程界定的思考 、新课程实现三大转变 3、目前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1、事实层面上的“教什么” 2、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 3、价值层面上的“为什么” 三、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能力结构
3
新课程的几点认识 课程界定的思考 新课程实现的三大转变 目前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4
新课程的几点认识 课程界定的思考 (1)课程的历史沿革
唐 · 孔颖达:“救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宋 · 朱熹: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 “ 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 ” 等。当然,这里的课程主要指: 工作程度、学习范围、时间安排、教学研究等, 与现在对课程的理解略有差异。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俄等国才出现“课程” 一词。 作为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科,出现得更早。如孔子的六艺:礼、乐、射、衘、书、数,陏唐的《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易、礼、春秋等。古希腊、罗马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5
新课程的几点认识 课程界定的思考 (2)对课程界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例如: 学校旨在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而准备的有计划的一切经验。
学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以课的方式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 学校一切工作的总和。 (3)不管如何界定,有几点是一致的: 计划水准:课程是有计划,有准备的。 实施水准: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果水准:要从学生素质的变化看课程改革的成败。
6
新课程的几点认识 课程界定的思考 (4)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
课程领导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在我国受到关注,当前进行新课改中, 学校的课程领导更是重要。课程领导是: 实践方式 引领、统领课程改革和开发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系统 凡是发生课程改革和开发的地方,都需要课程领导,国家、地方、学校和课堂都需要课程领导。 管理模式 旨在摆脱历来的“管理”思想——自上而下的科层式官僚体制的监控、管制,体现一种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新理念,领导者和所属人员共同探究课程改革和开发。
7
新课程的几点认识 新课程实现三大转变 目前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课程政策:集权——分权 教材编制:学科中心主义——社会建构主义
教学方式:传递中心——对话中心 目前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课堂中只有学生的声音 一切教学必须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一切知识都需要学生探究出来 课堂只有热闹的活动
8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事实层面上的“教什么” 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 价值层面上的“为什么”
9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事实层面上的 “教什么”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教学既科学也是艺术,“ 教什么”属于科学范畴,具有可以重复和可以迁移的特点。“怎么教” 属于艺术范畴,具有个性化和即时性的特点。只关心“怎么教” 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只是关心 “教什么” 的教学是没有肉体的教育。 改革说到底是一种选择,内容与形式上的选择 。“ 教什么 ” 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 怎么教 ” 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比教学方法改革更强烈、 更重大的改革 。
10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事实层面上的 “教什么” (2)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
国家标准不动,基本结构不改,动的是让课程更符合实际,改的是让课程更适合学生。 一是关注教材的理解,把握难点和重点, 二是关注学生的盲点和兴奋点,把握兴趣和爱好。 这是二次开发,不是重新编一套教材。目的是使国家课程更适合学校和学生,适合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 例如:更新型开发、幅射型开发、调正型开发、综合型开发。
11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校本课程的独立开发,不是开发类似数学、物理那样的国家课程,而是从微型课程入手,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事实层面上的 “教什么” (3)校本课程的独立开发 校本课程的独立开发,不是开发类似数学、物理那样的国家课程,而是从微型课程入手,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例如:社会实践课程、技能兴趣课程、情感体验课程、基础型课程的补充和完善。
12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技术层面上的“怎么教” (1)教育与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阵地,发挥课程和学科的育人功能是课堂教育的灵魂,所以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课堂教学定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一堂好课必须在正确处理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的同时,更要注意情感和责任方面的培养。 实现 “ 教学 ” 和“ 教育 ” 的有机结合。
13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技术层面上的 “怎么教 ” (2)预设与生成 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进程、条件的“预设”是成功
的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价值追求,是长期经验积累的表 现。 教师对学生差异性与发展性的预测不可能绝对正确 , 所以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 “ 生成 ” 的空间、给学生享受 “ 生成 ” 的权利 。一堂好课,必然是 “预设”和 “生成” 的完美整合。 一堂好课,必然是“预设”和“生成”的完美整合。
14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技术层面上的 “怎么教 ” (3)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是最有效、最准确、最经济的向学生传递知识
的方式。也是知识信息量在传递过程中衰减最少的方式之 一。 运用讲授法教学不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所以课堂应该“接 受” 与 “探究”的相互兼顾。
15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技术层面上的 “怎么教 ” (4)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我们看重学生 “ 独立思考 ”的能力和方法,也注重学生的 “ 自主学习 ”的意识和行为。但现代社会更关注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素养的培养。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包括合作的需求、角色的分工、成果的共享等。应该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担负个人责任,实现“自主”与“合作”的相辅相成。
16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技术层面上的 “怎么教 ”
(5) 工具和教育 人类在传递、获得、积累和应用各种知识或文化的过程中,最早是甲骨文和木石等原始工具,后来有了纸、笔、墨,再后耒有了粉笔、黑板,这些称为实体媒介、实物工具。人类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的工具不断产生,特别最近几十年,电脑、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和虚拟工具出现,人类的生状态己经开始彻底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马格丽特 • 米德提出:前喻文化、互喻文化、后喻文化 。 科学技术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文化薰陶的长久过程。因此要使工具与教育的互相促进。
17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价值层面的 “为什么” (1)少一点新口号,多一点草根式研究
教育的真谛,不是“所谓新理念”,而是扎根实践的 “草根式研究”。 一些理念被遗忘后又重新提出时,它就是新。一些理念从模糊变成清晰时,它就是新。一些理念从旧背景走向新背景时,它就是新。 草根式研究是: 立足学校。扎根课堂,研究教和学的方式。从不顺手处入手,从细微处突破。 为了学校。研究的是教育中的真问题,也许不是高深的学问,不是单纯的理论,却可直接作用于学生。 在学校中。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和校长。
18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价值层面的 “为什么” (2)少一点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 孔子经过一生的历练,七十岁时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七个字有双重标准,个人的道 德标准和社会的 制约标准。 转型期社会是新、旧规则并存、交织的社会,体现在理 念上是“似是而非”的观念太多。 校长必须少一点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 用自己的眼 睛看,用自己的脑袋想,用自己的话说,让 “洋理论” 中 国化、本土化、常态化、生活化。
19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价值层面的 “为什么” (3)少一点“量尺子”,多一点“照镜子”
教育评价从 “尺子” 走向 “镜子” 。 “尺子” 的功能是度量,即把不同亊物在一个维度作出比较,分辨出它们的高低。而 “镜子” 的功能是照像,即把事物的形象全方位反映出来。 教育评价不是每次都要求对学生区分高低的,更多时候 要反映学生的优点与进步,缺陷与问题,因此我们更加需 要 “照镜子” ,而不是 “量尺子” 。
20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能力结构
21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 年发表的 《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中指出:教学应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学是一种公共业务。它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从而获得并保持专门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这种专业人士,不仅需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求在实践中具有充分自主权。 从上述阐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理解: · 教师要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说明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 教师专业素养应是:职业道德、专门的知识和特别技术。师德是灵魂,知识是躯体,能力是翅膀。 · 教师具有充分的自主权,这是一种对自身职业实践具有的发言权和控制权,这是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
22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 为人之德 治学之德 从业之德 (1)为人之德:遵循“为人”的约束、“为师”的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 为人之德 治学之德 从业之德 (1)为人之德:遵循“为人”的约束、“为师”的修养 正人先正己,立言先立身。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人 格是“师者”的必备件和首要要求。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师德 无私奉献与合理取值相统一 道德召唤与制度约束相统一 整齐划一与宽容多元相统一 优秀人才不埋怨 对于不公平,你或是强力去抗争,你 或是化悲愤为力量, 在未来有更杰出的成绩。 但你不能埋 怨, 因为埋怨只可能使你更偏激、更不理智、甚至造成更大 的挫败。 君子慎独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23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 为人之德 治学之德 从业之德 (2)治学之德:作为“学人”的职责、“士人”的使命
教师职业道德 为人之德 治学之德 从业之德 (2)治学之德:作为“学人”的职责、“士人”的使命 作为 “学人” , 传承文化、拥有丰富知识,追求真理 、创造新知识,应该是他的基本职业责任。真理和知识具有自足性的价值,它可能成为一种谋利的工具,但更应该成为“ 学人”追求的价值目的,成为安身立命之方。 作为 “ 士人” ,除了应该具备传统勤学苦学的毅力、好 学乐学的境界、 求实奋进的精神、高度的社会道义责任 感,“士人” 还应该遵守当代社会知识分子所应该遵守的 道德规范。
24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 为人之德 治学之德 从业之德 (3)从业之德:具备 “爱生”的美德、 “做事”的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 为人之德 治学之德 从业之德 (3)从业之德:具备 “爱生”的美德、 “做事”的规范 热爱学生 把学生当人 把学生当作未成年人 把学生当作不完美的未成年人 对学生博爱大度 不分智愚、长幼、勤惰,有教无类。 对学生以诚相待 以真情感动学生,不以虚言欺骗学生。 对学生宽容平和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土地宽容 了种子,拥有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河 ,拥有了浩瀚;天空 宽容了云霞,拥有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对学生放手松绑 放手也是爱,是一种更深沉的爱 。 对学生高度负责 惩戒也是艺术,在批评中体现爱。
25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 为人之德 治学之德 从业之德 (3)从业之德:具备“爱生”的美德、“做事”的规范 热爱事业
教师职业道德 为人之德 治学之德 从业之德 (3)从业之德:具备“爱生”的美德、“做事”的规范 热爱事业 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激情是推动工作的灵魂。 激情来源于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激情来源于对学生的责任和热爱 激情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思考 激情来源于适当的负重和压力 激情来源于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氛围
26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 人文知识 社会知识 (1)精湛的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备的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 人文知识 社会知识 (1)精湛的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备的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 条件性知识,对具体的本体性知识做出教育学和心理学解释的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不是教条而是指导实践的法宝;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 了运用。 实践性知识,教师关于课堂情境和课堂上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
27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 人文知识 社会知识 (2)广博的人文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 人文知识 社会知识 (2)广博的人文知识 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每门学科都是一门并非孤立的学问,教师应具备开阔的、丰富的、彼此融通的知识背景。 优秀的中华文化。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 中华传统文化有老庄思想、孔孟思想、佛教思想,儒、道、佛三家,三教九流。
28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 人文知识 社会知识 (3)丰富的社会知识 了解自己的情绪,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产生的原因。
教师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 人文知识 社会知识 (3)丰富的社会知识 了解自己的情绪,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产生的原因。 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安抚自已,摆脱强烈焦虑忧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 激励自己的情绪,能夠整顿情绪,让自己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增强注意力和创造力。 了解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觉,察觉别人的需要,适应别人的情绪。具有同情心, 维系融洽人际关系。 凡成大亊者,都能沉住气、顶得住。三思方举步,从制怒到达观再升华,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
29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1)学习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娱乐阅读、探索阅读、修炼阅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1)学习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娱乐阅读、探索阅读、修炼阅读 读书的途径 读书 读图 读人 读书的方法 认知 -- 不知到知之、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认同 -- 经过思考和判断,示赞同或不赞同的价值取向。 内化 -- 认同的知识,经过消化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 物化 --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读书的动力 积极的外部期望 -- 自我价值的实现 持久的内部修炼 -- 儒家的耻感文化
30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2)研究能力 课程研究能力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2)研究能力 课程研究能力 课程理解领导力。对课程的理解决定课程实施的方向。 课程开发领导力。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资源开发。践行 “ 无处不课程、无人不课程、无事不课程 ” 的课程行为。 课程实施领导力。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而言,其意义在于教师的理解和技巧。对校本课程而言,其意义在于教师的执行和调整。 课程评价领导力。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方法与结果,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31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2)研究能力 微技能研究能力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2)研究能力 微技能研究能力 教学微技能是微小的、单一的,与课堂紧 密相连的教学策略研究。不要求大,不要求 新,只要求实。 指导思想:问题为本、实践指导、聚焦课 堂、研究教学。 终极目标:不在于作出知识上的贡献, 而 在于改进自已的工作。
32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3)表演能力 驾驭,一定教育情境的控场能力;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3)表演能力 驾驭,一定教育情境的控场能力; 演技,履行自己角色任务所具备的表演能力; 沟通,对教材文本、教育环境的理解; 对学生、家长、同事、管理者的沟通。
33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辞海》记载 “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返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辞海》记载 “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返 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从世界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看,反思已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反思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之间的联系。 教育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和发展为思考对象,对自 己所体验过的教学行为进行理解或描述,对由此产生的结 果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从中寻找出经验和教训, 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34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课前反思:备课有计对性 · 他人或者自己在以前教学这一内容,曾经遇到过哪些问题? · 采用什么方法耒解决这些问题的?效果如何? · 设想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课堂反思:反思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 · 反思学生在听课时的反映、在课上的合作状况。 · 反思学生在课上发表的看法和提出的问题。
35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课后反思:及时剖析提升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课后反思:及时剖析提升 及时,及时反思,不拖延,及时动笔,写心得。 剖析,则需要勇气和智慧。勇气,教师要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正确对待同事的议论。智慧,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败,探究其中原因,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发扬和修正。 提升,是在剖析的基础上,把成功和失败提升为经验和教训,产生指导教学的有效方法。
36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四种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第一个“法”是教 学的法则和规律;第二个“法”是具体的教学方法,第三个 “法”是教学规律的最优章法。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存 在内在的局限性。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相配合,才能 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放飞囚禁的情愫。
37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接受学习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主要形式是讲授法。讲述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讲述重在“述”,即叙述、描述和概述。 讲解重在“解”,运用解释、说明、分析、论证、概括等方式进行传授。 讲读是边读边讲、以讲导读、讲读并用的传授方式 。 讲演是在分析和论证事实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结论或合理解释。
38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接受学习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接受学习 讲授是老师的本分,讲授法是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教 学方式。 关键是你讲什么,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讲得学生愿 意听、听得进、想得明和悟得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
39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自主学习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 “ 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的学习。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自已制定发展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学生自己监控、调节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 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40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自主学习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生高品质的学习。只有在 如下情况下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 学习内容很有趣、好奇或富有挑战性; 完成任务后适当的反馈; 良好的学习习惯; 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等等。
41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合作学习,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合作学习, 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体,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 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 做到: 分组要合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力量 均衡。 内容要适当。选择利于产生争论、有价值的、个人难 以完全的、处于学生 “ 最近发展区” 的内容。
42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合作学习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合作学习 时间要充裕。有讨论和交流、补充和辩论以及独立 思考的时间。 学生要关注。关注是否真正参与讨论,关爱学生心 灵的呵护; 评价要多样。一是重视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 合, 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 三是重视合作态度、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43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探究学习,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 , 通过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交流表达等活 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 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44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探究学习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具有 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 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 要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 的眼睛 ” 。
45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教法反思,改进教学形成特色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 · 戴尔1946年提出的。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听讲-----5% 阅 读 % 多感官接触知识 % 交流 合作 讨论 % 自主探究 获得知识 % 教别人掌握知识 %
46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发展反思:制定目标努力执着
教师能力结构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反思能力 (4)反思能力 发展反思:制定目标努力执着 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进行发展反思,制定发展目标。 教师在目标实施中,进行发展反思,分析目标的可行性,以确保目标实现。在实现目标时,有失败,也有成功;有痛苦,更有欢乐。只要坚持不断的反思和执着的努力,最后一定会获得成功。
47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