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院前医疗急救建设与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院前医疗急救建设与管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院前医疗急救建设与管理

2 主 要 内 容 认真贯彻落实《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我区院前医疗急救的发展思考

3 一、认真贯彻落实《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4 (一)重要性 以上数据表明,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整个急救医疗的成败,而且直接关系着伤病员的预后。

5 院前医疗急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在满足人民群众日常院前医疗急救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院前医疗急救的性质、概念,院前急救网络的建设原则,医疗救护员的配备,院前急救号码的管理等重点内容

6 对于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急诊急救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将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纳入医政管理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贯彻意见,确保《办法》得到落实。

7 (二)院前医疗急救的发展历程 124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当时是对战争中伤员的救治,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伤员救护和转运为主有组织的急救医疗服务,
我国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但是,从“文革”结束以后,具有真正意义的院前医疗急救才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8 ★ 1980年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加强城市急诊工作”的文件。
★ 1983年颁布“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方案”。 ★ 1986年1月卫生部、邮电部发文规定,中国院前急救机构统一使用急救电话“120”。 ★ 1986年7月《关于加强急诊抢救和提高应急能力》。 ★ 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正式成立,“院前医疗急救专业”正式成为我国急诊医学的一部分。 ★ 1995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 ★ 2004年5月卫生部、国家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通知》。 ★ 2013年11月《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9 (三)《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明确的主要问题
1.明确了院前医疗急救的定义 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

10 2.院前医疗急救性质 医疗急救性质

11 3.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以急救中心(站)为主体,按照急救半径和呼叫反应时间,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医院共同组成网络。
3.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以急救中心(站)为主体,按照急救半径和呼叫反应时间,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医院共同组成网络。

12 4.负责部门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则,统一组织、管理、实施。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设立,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

13 5.执业规范: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的医师和护士;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医疗救护员,医疗救护员是当前医学专业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重要补充。
6.呼叫号码管理:全国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为“120”。急救中心(站)设置‘120’呼叫受理系统和指挥中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120’呼叫号码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院前医疗急救呼叫电话。 7.规范行业管理:对院前医疗急救的机构设置、执业行为、网络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14 (四)卫生计生部门重点要抓好的工作 1 2 3 4 5 加快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 统一院前医疗急救救护车配备 加强院前医疗急救队伍建设
建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全程监管机制 4 对院前医疗急救进行一次清理整顿 5

15 1、加快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 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完善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规划和建设。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包括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各设区市要独立设置一个市级急救中心,负责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指挥和调度;市级急救中心覆盖不到的县(市、区)可设立县级急救中心(站),接受市急救中心的统一调度和业务指导。

16 各设区市要合理布局急救网络医院,将本地区医疗力量相对较强的医院纳入院前急救体系,并将急救网络医院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告。网络医院急诊科不得使用“急救中心”名称。

17 2、统一院前医疗急救救护车配备。 坚持5个“统一” 统一标注急救中心(站)名称 统一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
统一调度院前急救资源,急救中心(站)负责指挥、调度急救网络医院,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坚持5个“统一” 统一院前急救 人员着装 统一救护车标识

18 3、加强院前医疗急救队伍建设 院前急救人员应为专职专业技术人员,争取每救护车单元须配备医、护、驾3名工作人员,和1名医疗救护员。执业医师应具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执业护士应具有两年以上临床经验,医疗救护员从事辅助性医疗救助工作并应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业资格书》,上岗前均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

19 4、建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全程监管机制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工作职责。
建立对院前急救机构及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定期通报考核结果。 对院前急救机构的考核内容包括机构建设、日常急救、应急救援、学科建设、急救培训、医疗质量、社会效应等。

20 5、对院前医疗急救进行一次清理整顿。 各设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进行全面评估整顿,重点查处非法使用急救中心(站)和网络医院名称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非法设置“120”或者其他院前医疗急救呼叫电话、拒绝推诿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将救护车用于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非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使用救护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等,年底前将整顿结果报我委医政处。

21 特别落实 好“五个不准” 第一,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及其内设机构、个人不得使用急救中心(站)的名称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第二,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120”呼叫号码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院前医疗急救呼叫电话; 第三,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不得因费用问题拒绝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第四,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不得将救护车用于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第五,除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救护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22 二、我区院前医疗急救的发展思考

23 院前急救,以往多是强调城市院前医疗急救,但是现在国家正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因此,在思考下一步的发展,必须重点把握院前医疗急救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建设问题,否则浪费资源不用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无从说起,也是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不相符。

24 (一)关于院前医疗急救模式 世界各国院前急救模式划分为二大类
英—美模式是以现场对症处理为主,主要由EMT(急诊医疗技术员)或Paramedics(辅助医务人员)履行现场急救任务,然后将病人运到医院急诊科,由急诊医师提供进一步的医疗急救  法—德模式是以执业的急救医生为主,在病人到达医院前抢时间进行高质量的医疗救助,强调救护措施尽早高质量和现场医疗急救的重要性

25 我国院前急救模式 因各地的经济实力、城市规模、急救意识、服务区域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设立院前急救医疗机构时,所采取的院前急救模式亦不相同。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大体上可分为如下模式:

26 1、独立型——其中有两种: (1)院前院内完善型,如北京120、北京999,由院前急救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构成,与市政府卫生局、各大医院直接联系。 (2)单纯院前型,如上海、天津,由急救中心站及其分站与医院紧密协作模式,属于集中指挥型。

27 2、依附医院型,如重庆、海南,依托辖区内医院开展院前急救的模式,在全国占多数。
3、单纯调度指挥型,如广州、珠海,由市急救指挥中心负责,以若干个医院急诊科成立一个区域中心,实行分区域分科负责急救模式。 4、联合型,如苏州、镇江,与公安、消防、交通等多部门联合设置模式,实行资源共享。

28 各设区市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本地的发展模式,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要有前瞻性,如钦州、防城港、北海等将海上院前医疗急救/搜救考虑进去,有条件的要规划直升机停机坪以便空中院前医疗急救的需要。统筹安排建设进度和建设经费,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急救中心(站)的建设。

29 (二)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 加强急救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合理利用各类卫生资源,探索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推进院前医疗急救城乡一体化。 统筹建立先进的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平台,如果暂时财力不足,必须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实施,力求做到“四个统一”管理模式。

30 四个统一 统一受理平台:整合市、县、乡的“120”受理平台,由设区市急救中心网络统一进行受理。建立统一的“120”急救数据平台,收集受理记录、GPS定位、急救时间节点等信息,形成完整的本辖区的院前医疗急救数据库。 统一调度系统:在实行“统一受理”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研究“统一调度”的工作机制,适时建立“统一调度”模式。

31 统一指挥体系:建立各市统一的指挥体系。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和承担重大保障活动时,各市院前医疗急救中心在当地卫生计划委的授权下,及时统一指挥和调度院前医疗急救资源,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提升应急保障力度。

32 统一考核机制 制定院前医疗急救系统的业务考核标准和体系 确定考核内容,明确考核指标 建立日常考核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形成考核的评价和反馈体系

33 (三)救护车和急救装备配置 为应对日益繁重的院前急救任务,满足群众日常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基本需求,必须合理增加救护车配置数量和急救装备的配置,提升车载医疗和通讯设备配置标准和质量。有条件的医疗急救中心,要配置危重新生儿转运专用救护车,优先满足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转运需求。急救车辆配置遵循合理、必需原则、均衡性原则和高低搭配原则,确保急救车辆用于院前急救业务。

34 (四)院前医疗急救队伍建设 1、建立院前急救医师定期培训与进修提高制度。结合院前急救工作实际,定期开展急救医师各类业务培训,并有计划地安排急救医师到综合型医院进修学习,多形式、多渠道地提高院前急救医师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5 2、建立多层次的院前急救人才体系。根据分类救护模式的需要,通过培养、引进等手段,建立起一支由院前急救医师、助理医师、护士、医疗救护员等组成的,多种层次、结构合理的院前急救人才队伍。
3、积极培养和引进医疗救护员。加强医疗救护员培养体系建设,明确医疗救护员的功能定位和职业范围,保证医疗救护员来源和素质,拓宽院前医疗急救的队伍来源。

36 4、探索院前急救医师分流机制。为因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不再适合从事院前医疗急救一线工作的院前急救医师、护士、医疗救护员建立适当的分流机制。

37 (五)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考虑成立自治区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控制中心
1. 制定自治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管理和监督进行明确规范 2. 开展对全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管理和运作进行实时监督和检查,督促和保证院前医疗急救效能和服务质量

38 (六)解决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院前医疗急救《办法》已明确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因此,政府投入是必然的。作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政府、人大、政协的沟通协调,提出当地院前医疗急救存在问题及发展规划,争取政府领导支持

39 尤其是抓住应急救援的机会,争取政府将院前医疗急救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项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形成稳定的财政支撑渠道,切实体现院前医疗急救的公益性质。对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中涉及的基本建设、通讯设备、运输车辆、消耗性支出、日常人员

40 办公经费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急救医疗支出,要明确政府的投入项目和比例。(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都是政府投资,政府主导的)。只有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院外急救工作的尊重和认可。

41


Download ppt "院前医疗急救建设与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