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培训 锦江区医学会 费新潮 2013年4月8日. 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培训 锦江区医学会 费新潮 2013年4月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培训 锦江区医学会 费新潮 2013年4月8日. 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培训 锦江区医学会 费新潮 2013年4月8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培训 锦江区医学会 费新潮 2013年4月8日

3 本次疫情分析

4 疫情概况 发生时间:2013年2月 发生地点:上海、安徽、江苏 疾病种类: 不明原因肺炎,后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

5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感染人类、猪、马等。 人感染禽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心、肾等脏器衰竭导致死亡。 禽流感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

6 禽流感病毒的种类和危害 H被称为红细胞凝聚素,N被称作神经氨酸苷酸,他们都是糖蛋白,分布在病毒表面。H有1-15个亚型,N有1-9个亚型。由于H和N的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有不同。

7 病 毒 由一些基因物质外加一层保护性蛋白衣壳组成 甲型肝炎病毒 轮状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感病毒

8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基本构成 A. non-enveloped virus, 无包膜病毒 B. enveloped virus. 有包膜病毒
1.Capsid 衣壳 2.Nucleic acid 核酸 3.Capsomer 壳粒 4.Nucleocapsid 核衣壳 5.Virion 病毒体 6.Envelope 包膜 7.Spike (envelope 刺突 (糖蛋白被膜)glycoproteins) 病毒的结构

9 病毒特征 – Invisible without electron-microscope只能通过电镜观察 – No cell 非细胞形态
– Not alive – Need other cell for breeding 需借住其他细胞进行增殖 – No Metabolism 没有新陈代谢 – No Sex 无性增殖 Hepatitis B 乙型肝炎病毒

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电镜照片 返回

11 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的种类和危害 H被称为红细胞凝聚素 N被称作神经氨酸苷酸 都是糖蛋白,分布在病毒表面 H有1-15个亚型
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有不同

12 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8个独立片段 一个新的重配禽源性病毒:6个内部片段来源于H9N2 新型传染病,人类无抵抗性。
红细胞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 8个独立片段 一个新的重配禽源性病毒:6个内部片段来源于H9N2 新型传染病,人类无抵抗性。

13 病原体特点及其抗力 病原特点: 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有囊膜 对消毒因子的抗力: 对热敏感,煮沸2分钟可灭活

14 细 菌 – 致病性 – 毒力 – 抵抗力 – 传播 – 数量

15 细 菌 – 大肠埃希菌 – 肠杆菌科 – 链球菌 – 沙门氏菌

16 人禽流感历史 人禽流感死亡率高于非典 最早人禽流感病例出现在1997年的香港。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12人发病,6人死亡。
人禽流感历史 人禽流感死亡率高于非典 最早人禽流感病例出现在1997年的香港。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12人发病,6人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从2003年到2012年5月为止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4人感染,357人死亡,死亡率63%。 中国03年至今有49多人感染禽流感,其中30人死亡。

17 历史上典型的禽流感案例

18 人禽流感受到重点关注的原因 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病死率高 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 无特效药和疫苗

19 H7N9流行趋势

20 本次疫情发展情况

21 实时更新: 内地确诊20人感染H7N9禽流感 其中6人死亡 2013年04月07日 17:00

22 吴某,男,27岁,系猪肉商贩。2月27日发病,3月10日死亡。
省份 确诊 死亡 病例介绍 上海 6 4 李某,男,87岁。2月19日发病,3月4日死亡。 吴某,男,27岁,系猪肉商贩。2月27日发病,3月10日死亡。 储某,男,48岁,江苏如皋人,从事鸡鸭运输工作。3月28日出现咳嗽、咳痰症状,4月1日出现发热, 4月3日死亡。 於某,女,52岁。3月27日出现低热,29日就诊,后病情加重,于4月3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李某,男,4岁,幼托儿童。3月31日出现发热39℃、流涕症状,4月1日就诊,4日确诊。目前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6℃。 曹某,女,67岁。3月22日出现咽痛、咳嗽、发热寒战症状,24日就诊,27日收治入呼吸科ICU,4月4日确诊。目前病情危重。 浙江 3 1 洪某,男,38岁,杭州人,厨师。3月7日左右发病,24日病情加重,3月27日上午死亡。 张某,男,64岁,杭州人,农民。于3月29日发病,4月3日确诊。 杨某,男,67岁,湖州人。3月25日因咳嗽、发热等症状入院,4月3日确诊。 江苏 许某,女,45岁,南京市江宁区人,从事活禽宰杀工作。3月19日出现发热、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4月2日确诊。 桑某,女,48岁,宿迁市沭阳县人,从事板材加工工作。3月19日出现发热、头晕、咳嗽等症状,4月2日确诊。 沈某,男,83岁,苏州市吴江区人。3月20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伴胸闷、气喘及胸痛等症状,4月2日确诊。 张某,女,32岁,常州人,现居无锡市滨湖区,无业。3月21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4月2日确诊。 安徽 韩某,女,35岁,安徽滁州人。3月15日,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进而发展为严重肺炎和呼吸困难, 30日确诊。 全国 14 5

23 疫情概况 病例分布于4省市 上海(10例,死亡4例)、浙江(3例,死亡2例) 江苏(6例)、 安徽(1例)
江苏(6例)、 安徽(1例) 确诊病例间未发现流行病学联系,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均已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未发现异常情况。 目前疫情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4 H7N9流感病毒能否人传人?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接触者之间或确诊病例之间有人到人的传播。现在正在调查各种可能的感染来源,包括人传人的可能性。
进一步对暴发范围、感染来源、传播方式、最佳临床治疗方案和必要的防控措施进行调查,并时刻保持警惕以便发现出现的病例,是极其重要的。

25 H7N9主要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 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重症症状 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咯血痰;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纵隔气肿、脓毒血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以至死亡

26 H7N9禽流感病毒潜伏期 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 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27 传染源 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推测可能为 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28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 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 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29 易感人群 尚无确切的证据显示; 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 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

30 高危人群 现阶段主要是; 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 以及发病前1周接触过禽类者

31 H7N9临床诊治要点

32 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 “不明原因肺炎”是继SARS流行之后,卫生部为了更好地及时发现和处理SARS、人禽流感以及其他表现类似、具有一定传染性的肺炎提出的一个名词。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热(≥38℃);   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 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根据具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患者的高危因素又可以分为SARS预警病例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33 H7N9监测病例标准 发热(腋下温度≥38℃) 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诊断为常见病原菌所致肺炎 同时具备以上4项条件的病例为监测病例

34 发病机制 流感病毒 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H 血凝素 受感染的细胞发生炎症 N神经氨酸酶 病毒引起全身急性感染

35 诊断与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 疑似病例:
符合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生化及胸部影像学特征,排除了季节性流感,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确诊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重症病例:肺炎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重症病例。

36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 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 细菌性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鉴别诊断;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 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 细菌性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腺病毒肺炎 衣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 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37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

38 治疗 目前H7N9的诊治指南还在不断更新中 已出诊治第一版,正在制定第二版
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 2013年4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

39 病例发现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 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的病例后, 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在做好病例救治的同时,应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 填写病例个案报告卡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2小时内电话、将信息报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在12小时内将填写完整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个案报告卡寄出。

40 标本采集、转送和检测 标本采集:所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均要求采集临床标本
医疗机构应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及时采集病例临床标本包括 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 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 天内急性期血清,如病人死亡,应尽可能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标本

41 医疗机构的职责 1.负责病例的诊治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2.进行病例的网络直报和订正报告;
3.为流行病学调查及各级专家组会诊提供相关临床资料; 4.协助疾控机构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采集病例的临床标本妥善保存,与疾控机构配合进行标本转运6.定期组织对本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 医疗机构的职责

42 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43 基本要求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开展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四早。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44 基本要求 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严格按照《消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

45 防控策略 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口罩 护目镜 隔离衣 手卫生 标准预防措施 空气的管理 消毒与灭菌 预检分诊 咳嗽礼仪 隔离病人 口罩的使用
规范转诊 环境的管理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46 防控措施——发热门诊 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47 防控措施——发热门诊 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48 防控措施—急诊 应当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应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应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 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49 预检分诊怎么做? 不能简单量体温; 预检分诊的医护人员要培训上岗。 询问流行病学史很重要! 问诊“三部曲”
1.询问并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8℃) 2.近期有无禽类接触史 3.存在以上两种情况,请分诊至感染科发热门诊再次筛查

50 防控措施—收治疑似患者 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包括: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限制患者的活动,若确需离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戴外科口罩,防造成交叉感染。 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彻底清洁和消毒。 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51 病房布局

52 医务人员的防护 防护标准 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接触传播预防

53 标准预防 定义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均具有传染病,须进行隔离治疗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 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解除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54 标准预防特点 既要 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也要 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 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也要 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 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空气隔离、微粒隔离包括解除隔离

55 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临床医生常规个人防护“三件宝” 口罩、帽子、手消毒剂 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56 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 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7 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 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58 个人防护用具 防 护 帽 防 护 服 N-95 Respirator Mask呼吸器口罩和手套 护 目 镜 鞋 套
防 护 帽 防 护 服 N-95 Respirator Mask呼吸器口罩和手套 Barrier equipment includes gloves, sterile and nonsterile, disposable gowns, masks, and protective eyewear. To make the workplace safer, barriers should be available in all patient care areas. Gloves, disposable gowns and surgical masks are single use items. Single use means that they are not to be re-used and they should be discarded after use. Remember to always wash hands after removal of barrier equipment. 护 目 镜 鞋 套

59 防护用品管理要求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医用防护口罩、外科口罩和一次性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应符合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和GB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要求。

60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戴帽子。 步骤2:戴口罩。 步骤3:穿防护服。 步骤4:戴上防护眼镜。 步骤5: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61 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解防护服。
步骤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4:脱掉防护服,将里面朝外,放入污衣袋中 步骤5: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6: 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 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7: 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或污衣袋中。 步骤8: 洗手、消毒。

62 步骤1:戴帽子 步骤2:戴口罩 步骤4:戴防护眼镜 步骤3:穿防护服

63 步骤7:摘帽子 步骤8:洗手、消毒

64 消毒的分类 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 场所进行的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 场所进行的消毒。 例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和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 的消毒等,均为预防性消毒。

65 消毒的作用水平 灭菌(杀灭外环境一切微生物(去除细菌和芽孢) 戊二醛,热力灭菌,过氧乙酸等 高效消毒(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
紫外线,含氯消毒剂等

66 消毒的作用水平 中效消毒 (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 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双胍消毒剂等

67 锐器伤 保持镇静;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 受伤部位, 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
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 受伤部位, 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 同时,用流动的净水冲洗; 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

68 血液、体液的暴露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帽子、口罩、手术衣; 用流动的净水或肥皂液冲洗污染部位。 如需要及时注射相应疫苗。

69 洗 手

70 洗手 手卫生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 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 正确的手卫生能减少感染的传播

71 手卫生—国际关注的 最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 USA率先制定了“手卫生指南”。
手卫生—国际关注的 最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 USA率先制定了“手卫生指南”。 WHO已在2005年10月10日也正式颁布了“手卫生指南(高级草案)”。 我国也已经组成专家组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手卫生规范”,已颁布实施。

72 洗手的重要意义 手是医疗工作中最常使用的“工具” 90%的医疗、护理需经医务人员手完成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医院感染通常是以直接或间接的
手是医疗工作中最常使用的“工具” %的医疗、护理需经医务人员手完成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医院感染通常是以直接或间接的 接触性感染途径引起, 而手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73 什么情况下洗手?

74 什么情况下洗手?

75 什么情况下洗手?

76 手卫生的其他方面要求 A. 直接接触病人时不要戴假指甲 或附加物。 B. 应剪短指甲 (少于 0.5 cm )。

77 洗手和手消毒指征 如果手无可见污染 最好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常规手消毒。 ----WHO
如果手没有明显污染一般情况下强烈建议用无水洗手液洗手。 ----美国CDC 推广使用酒精类揉搓剂代替肥皂和水 按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的科学观点 酒精类揉搓剂目前被认为是金标准 ---WHO

78 洗手方法

79

80

81

82

83

84

85 保护你的双手

86 手消毒 指征 常用消毒剂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75%乙醇、0.5%碘伏。

87 手消毒 一般不提倡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 作常规手消毒剂。 方法:擦拭或揉搓3分钟
一般不提倡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 作常规手消毒剂。 只有手被抗力较强的微生物污染或疑似污染,并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后,才用含氯消毒剂、 过氧乙酸和碘酊等, 但要注意掌握浓度和作用时间, 2%碘酊消毒皮肤后要用75%乙醇脱碘, 以免损害皮肤。 方法:擦拭或揉搓3分钟

88 手卫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手干燥是手清洁的重要步骤,并应在干燥的过程中避免污染。
4、手卫生产品不适当,如液体皂液容器污染;肥皂没有干燥保存。 5、很多医疗机构的多病人的病房里只有一个水池,或水池安放在远离入口或病床边的地方,这些情况会妨碍医护人员的洗手。

89 戴口罩规范 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 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 使口罩紧贴面部;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如口罩的包装有佩戴指示,应依照指示佩戴口罩。

90 正规戴法

91 佩戴口罩注意事项 (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 (2)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 (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5)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6)不能使用纱布口罩作为个人防护用品。 (7)不要滥用医用防护口罩,只有发生空气传播可能时才需要佩戴 医用防护口罩。

92 清洁与消毒 13.1.1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13.1.2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93 清洁与消毒 13.1.3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13.2注意事项 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所用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94 医院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 5.6.1 应采用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采用机械通风时,重症监护病区等重点场所宜采用“顶送风、下侧回风”,建立合理的气流组织。 5.6.2 呼吸道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病室(区)、呼吸道传染病收治病区如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在通风系统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未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手术室、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病区(如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场所宜在通风系统安装空气消毒装置。 5.6.3空气消毒方法应遵循《消毒技术规范》规定。不宜常规采用化学喷雾进行空气消毒。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95 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 应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
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教育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96 隔离观察 观察期限为接触后7天。(自病人、疑似病人之日算起),观察期间不限制医学观察对象的活动,但观察对象活动范围需在禽流感疫区范围内(疫点周围3公里)。一旦发热≥37.5℃,应立即送往医院,并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标本,进行隔离。

97 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与出现症状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共同生活、居住、护理或直接接触过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和体液的人员。

98 医疗废物管理 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99 预防措施 WHO建议遵循手卫生、呼吸卫生和食品安全预防H7N9
Although both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and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are uncertain, it is prudent to follow basic hygienic practices to prevent infection. They include hand and respiratory hygiene and food safety measures. 虽然感染源和传播方式尚不清楚,但遵循基本卫生措施预防感染是明智的。这些措施包括手卫生、呼吸卫生和食品安全。

100 预防措施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或死禽及其分泌物的接触。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 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 暂时不要食用禽类产品。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101

102 谢谢您的参与!


Download ppt "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培训 锦江区医学会 费新潮 2013年4月8日. 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培训 锦江区医学会 费新潮 2013年4月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