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2 第三讲 主要内容 一、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二、理想与现实 三、人生过程与人生态度 四、人生价值及其评价 五、个人与集体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3 一、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1.人生是什么 (1)定义: 人生是指在人的自然生命流逝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4 一、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2)分类: A)个人的人生; B)人类的人生。
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和平与战争;恐怖主义问题等。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5 一、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3)人生过程是一个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 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宽敞;用讲高档;行讲通畅。
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 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宽敞;用讲高档;行讲通畅。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6 (4)人生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 肉体与灵魂的矛盾(魔鬼与天使、感性与理性的矛盾)。 人的潜能与人的价值的矛盾。
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的矛盾。 私与公的关系(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损公肥私)。 利益与道德的矛盾。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7 生与死的矛盾。 苦与乐的矛盾。 得与失的矛盾。 境遇与选择的矛盾。 命运与拼搏的矛盾。 恋爱、爱情、婚姻、家庭与事业的矛盾。
目的与手段的矛盾。 欲望与追求的矛盾。 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 黄、赌、毒、假、非、腐、邪、黑。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8 一、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2.人生观的界定 (1)涵义: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理想、态度、意义、价值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9 人是什么? 人为什么活着? 人应该如何活着?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0 一、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2)特征 A)时代性或历史性; B)主体性或阶级性; C)矛盾性或冲突性; D)相对独立性。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1 一、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3)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思维观、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与重要表现。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2 一、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4)地位与作用 B.人生观决定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 C.人生观有利于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 B.人生观决定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 C.人生观有利于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3 3、人生的目的 (1)含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人生目的是人生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总目标。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的根本方向和根本态度及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4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 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5 人生目的究竟是为什么 为功名?为爱情? 巴尔扎克:“人生最高目标,男人为功名,女人为爱情。” 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冰心:“女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为爱情而活着。” 培根:“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心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6 为物质?为精神?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生几何,对酒当歌;青春不乐,一生白过。 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
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头脑理智冷静而内心充满热情,献出自己的才智与力量,同周围的社会苦难相抗争并努力给予人们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物质手段,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7 赫拉克利特:“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应当说,牛在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最幸福的。”
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宋史·王安石传论》称王安石“以文章德行高于世,犹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而王安石本人很推崇李商隐诗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8 为己?为人? 杨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罗曼·罗兰:等到自私的幸福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后,不久人生就会没有目标。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9 爱因斯坦论为别人而生存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了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安乐和幸福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同情的纽带把他们的命运同我们联系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20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 ,我们就不会为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21 为眼前?为长远? 《列子·杨朱》:“杨朱曰:太古之事灭矣,孰之哉!三皇之事若存若亡,五帝之事若觉若梦。三皇之事或隐或显,亿不识一;当身之事或闻或见,万不识一;目前之事或存或废,千不识一。太古至于今日,年岁固不可胜记,但伏羲以来三十余万岁,贤愚好丑,成败是非,无不消灭,但迟速之间耳。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余名,岂足润枯骨?何生之乐哉!”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22 目的与手段 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守望者》: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鄙地活着。” 马基雅维里: 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目的可以证明手段的正当性”。 鲁迅: “苟活是不能活的初步。……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23 泰戈尔:假如鸟羽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再不能飞翔了。 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浊富不如清贫。 韩愈:有乐于身,不如无忧于心。
安徒生:清白的良心是颗温柔的枕头。 莎士比亚:如果丧尽天良,即使身披钢盔铁甲,也还是赤身裸体。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24 4、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 本体论与人生论 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最终都要灭亡。 人总是要死的。 人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25 终极视角上对人生目的与意义的回答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莎士比亚《麦克白》)
“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 (《列子·杨朱》)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26 人生如同吹肥皂泡,尽管明知一定要破灭,却还是使劲地吹,吹得大些再大些,吹得色彩更漂亮些。
叔本华认为,人如上弦即走的钟,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盲目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根据和毫无意义的。由于生存意志的驱使,人生便成了一场苦难,世界成了一个不幸的罪恶的世界。 人生如梦,是一个短短的梦。人生的舞台是一座地狱,任何一个扮演角色的人的生活,除了个别局部的情况有喜剧性外,就总体来看,总是一场悲剧。每一张人脸只不过是一幅飘忽的画像,被意志以游戏的笔墨画在它那无尽的画幅上,稍停片刻又被抹去。 人生如同吹肥皂泡,尽管明知一定要破灭,却还是使劲地吹,吹得大些再大些,吹得色彩更漂亮些。 人生是一条由炽热的煤炭铺成的环形跑道,中间有几处清凉的被看作幸福的地点,每个人在这条跑道上不停地奔驰,总是期望着或许也确实碰到过那清凉地点给予的惬意感,然而最终还是倒毙在炭火中。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摆动。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争取,都注定逃脱不了死亡的掌心。所以,一切都不值得我们去争取,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空虚的。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27 佛教人生观——四谛说 苦谛:大千世界是一切皆空,现实人生是苦海无边。人生有“八苦”。
集谛:寻根究源,无明无知、贪得无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十二因缘说”。 灭谛:入灭、圆寂、解脱,达到寂灭为乐的境界,即进入涅槃寂静的极乐世界。 道谛:出世出家,皈依佛门成为和尚和尼姑,遵守清规戒律,修练苦行,六根清净,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渐悟或顿悟。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28 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
二论:空、苦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三世:前世、今世、来世。 四谛说:苦、集、灭、道。 五欲:色、声、香、味、触。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 八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歌舞观听、不蓄金银财宝。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29 西西弗斯的故事     柯林斯国王西西弗斯死后获准重返人间去办一件差事,但是他看见人间的水、阳光、大海,就再也不愿回到黑暗的地狱,触怒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他再把巨石推上山顶,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以为用这种无效又无望的工作可以消磨西西弗斯的意志,让他的生命消耗殆尽。可是万能的神错了,聪明的西西弗斯没有在绝望中倒下。用各种方式推动巨石上山,他在推石的过程中居然找到了乐趣!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30     西西弗斯却在这种孤独、荒诞、绝望的生命中发现了意义,他看到了巨石在他的推动下散发出庞大的动感的美妙,他与巨石的较量所碰撞出来的力量,像舞蹈一样优美,他沉醉在这种幸福当中,以至于再也感觉不到了苦难。
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被打败!”失去希望,决非绝望,西西弗斯的幸福是在过程中,在与大石同处的时候,而不在顶峰大石停留的时候。“幸福和荒诞是同一块大地的两个儿子。”“征服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 西西弗斯的命运是人的命运,西西弗斯的态度就是人应该采取的态度。加缪说,人必须认识到他的命运的荒诞并以轻蔑相待,这是一种苦难的人新的出路。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31 最终目的与终极意义 一般来说,人们的行为总有一定目的。人们追问的是,A为了B,B为了C,C为了……最终为了什么?
人总是要死的。死亡是否剥夺了人生的一切价值? 人生有限。在此有限中,能否找到无限与永恒? 意义是物理现象?还是心理现象?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当我们论及某人或某事物的意义时,是指对谁而言?同一对象,对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关于人生意义,人是追问者还是被追问者?意义是被赋予的,还是主动创造的、发现的?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32 讨论: 假如生命还有一周,应该怎么活?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 保尔·柯察金 陆幼青的“生命的留言”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33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 美国著名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猩红热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全世界。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34 作品: 奇迹缔造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师 我黑暗中的光明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35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罗斯福夫人:
马克·吐温: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罗斯福夫人: 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的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希望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36 海伦·凯勒生平 1880年6月27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或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37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38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39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你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4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自传体小说,其主人翁——保尔·柯察金在老布尔维克朱赫莱同志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并且完全抛弃了个人利益,为布尔维克的苏维尔政权奉献了一切。在苏维尔政权刚刚建立的时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祖国与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在建设苏维尔政权的过程中,保尔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为社会主义而劳动。保尔在战争和建设中多次负伤和患病,年纪很轻就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保尔异常坚强,依然用僵硬的手坚持写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保尔忠实于党的事业,一生经受住了枪林弹雨的考验,艰苦生活的考验,残疾病痛的考验,荣誉利益的考验,爱情和家庭的考验,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并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41 保尔·柯察金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实践着一个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目标: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42 “生命的留言” 陆幼青,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从教、从商,也当过记者。1994年后他因胃癌、腮腺肿瘤开刀,不久被无情地宣布:胃癌晚期,活不过100天。他决定选择不吃药、不治疗,以生命最后日期的感受写下日记,在“榕树下”网站发布,题为《与死神相约》。 病魔正在吞噬他的生命。他的脖子右侧生出了一个个大如乒乓球的红色小瘤,右脸颊也鼓起来了。也许是因为腮腺瘤还在隐隐作痛,陆幼青用手托着下巴,慢慢地对记者说,“获悉生命还有100天的路程,心里很不平静,经过长长的思考后,我选择了不吃药、不治疗,以写‘死亡日记’的方式来告别人生,我将真实记载在这百天(或许还会长些,或许会短些)直至结束的经历、生理、心理变化,以我的行动呼吁社会对数百万肿瘤患者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能少受疾病以外的折磨;以我的经历鼓励他们生存的勇气;以一个即将辞世者的公正和冷静、尊严,谈一些我悟出的人生之道和讲一些个人的经历,给家人的安慰和孩子的一份礼物。”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43 自2000年8月3日起,陆幼青的日记一篇篇地在网上发表。陆幼青每天早早地坐在床上用笔记本电脑写作,然后到客厅里,坐在沙发上把“死亡日记”发到网上去。有时写着写着他会睡过去,但是他又会被各种疼痛弄醒。100天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讲,可谓短暂;而对一个头脑而言,却已足够思考很多问题。陆幼青在仅有的时间里撰写的《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全选本》是他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有位哲人说过:生命之美,不在于她的绚烂,而在于平和;生命之动人不在于她的激情,而在于平静,唯平和才见其广大,唯平静才见其深远。勇敢的陆幼青平静地面对死神,死神也却步,人性的光芒依然照耀着他。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44 1.死亡意味着什么?死亡对生命的意义如何?
思考讨论 1.死亡意味着什么?死亡对生命的意义如何? 2.陆幼青创作的《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全选本》里有一句话,“人的一生是因为有结局才绚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3.陆幼青的生死观和人生观以及面对死亡的态度对我们活着的人有什么启发和教益? 4. 如何理解人的灵魂和精神可以永垂不朽?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45 5.人生观类型: (1)禁欲主义的人生观(悲观主义、虚无主义) (2)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3)实用主义的人生观(一切原则因我而变、为我所用)。 (4)存在主义的人生观(存在先于本质;人生就是自由;自由就是选择;选择意味着责任;他人就是地狱。)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46 人生理想是人生的航标 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47 二、理想与现实 1.理想的基本含义 (1)理想是基于客观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事物的向往、期望、憧憬、设想、构想与追求。
理想属于人的意识范畴,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既是对现存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趋势的反映,又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理想体现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48 二、理想与现实 (2)理想是人性需要的现实表现以及人的利益追求的思想观念形式 人性需要是理想的源泉和目的。
理想是人把客观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与人的需要结合起来所构想的关于未来的观念形态。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中国农村改革“三得利”机制。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49 二、理想与现实 (3)理想、信念、信仰的关系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层次。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50 二、理想与现实 (4)理想与空想、幻想的关系 理想以客观现实可能性为基础,而 不是空想的东西。 幻想包括科学的幻想和非科学的幻想。
科学幻想是理想的组成部分。 非科学幻想是毫无现实可能性的空想。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51 二、理想与现实 (5)理想与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当条件具备时,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事物的情形。可能性具有复杂性: A、两种对立的可能性;
B、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 D、可能性与或然率。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52 二、理想与现实 2.理想的主要特征 (1)时代性与历史性; (2)阶级性与主体性; (3)预测性与超越性;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4)实践性与现实性。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修正,在实践中实现。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53 二、理想与现实 3.理想的地位与作用 (1)理想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理想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理想是深刻性和执著性的统一, 理想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 理想是人的社会本质和主体性的确证。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54 人活着,总得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自已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可以牺牲我的生命,决不可放弃我的信仰。
屠格涅夫: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培根: 毫无理想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张志新: 人活着,总得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自已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可以牺牲我的生命,决不可放弃我的信仰。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55 二、理想与现实 张华: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泡。
(2)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航标、方向盘 托尔斯泰说: “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张华: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泡。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56 爱因斯坦: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激励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57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58 毛泽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59 二、理想与现实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刘胡兰)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60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61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方志敏: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62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苏霍姆林斯基: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丁玲: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苏霍姆林斯基: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63 二、理想与现实 4、理想的结构内容 (1)性质上——高级和低级;正确和错误;积极的崇高理想与消极的庸俗理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认认真真工作,清清白白做人。 生活上过得好,业务上过得硬,政治上过得去。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64 二、理想与现实 (2)时间上——长远理想与短期理想 远大理想:共产主义 中期理想:现代化社会 短期理想:小康社会 眼前理想:小资生活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65 列夫·托尔斯泰: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66 列宁: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1921-11-5)
  这看起来很奇怪:共产主义与商业?!这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于、相去甚远的东西。但是,如果从经济上认真考虑一下,就会知道这二者之间的距离并不比共产主义同小农的、宗法式的农业的距离更远。   我们将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以后,我想,我们会在世界几个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黄金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这样使用黄金,对于当今几代人来说是最“公正”而富有教益的,因为他们没有忘记,怎样由于黄金的缘故,在1914—1918年“伟大的解放的”战争中,即在为了解决是布列斯特和约坏些还是凡尔赛和约16坏些这个重大问题的战争中,曾使1000万人死于非命,3000万人变成残废。   怎样又是由于黄金的缘故,不知是在1925年前后还是在1928年前后,是在日美之间还是在英美之间的战争中,或者在诸如此类的战争中,一定还会使2000万人死于非命,6000万人变成残废。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67 选自《列宁全集》第2版第42卷,第251号 第244—252页;《列宁选集》第4卷,第578页。
但是,无论上述那种使用黄金的办法多么“公正”,多么有益,多么人道,我们仍然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应当像1917—1921年间那样紧张、那样有成效地再干它一二十年,不过工作的舞台比那时要广阔得多。目前在俄罗斯联邦仍然应当爱惜黄金,卖黄金时要卖得贵些,用黄金买商品时要买得便宜些。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至于要消灭所有的狼(在一个合理的人类社会里理应如此),那我们就要照俄国一句精辟的俗话去做:“上战场别吹牛,下战场再夸口……” 假定在千百万小农旁边没有电缆纵横的先进的大机器工业,——这种工业按其技术能力和有组织的“上层建筑”以及其他伴生的条件来说,能够比从前更迅速更便宜更多地向小农提供优质产品——那么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载于1921年11月6—7日《真理报》 选自《列宁全集》第2版第42卷,第251号 第244—252页;《列宁选集》第4卷,第578页。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68 林世荣先生  1955年9月生。 亚洲执事管理院院士,中国工商管理理事会理事,全球华人支持北京办奥联合委员会名誉主席, 恒丰金业科技集团董事会主席。 他在2001年打造了一座金厕所。给香港人带来了惊诧莫名的感觉,更引来了全世界的瞩目。 金制厕所以全世界“最豪华的洗手间”和“全世界最昂贵的座厕”的地位进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69 林世荣的金厕所耗资3800万港元。他用380公斤黄金配以钻石、天然珠宝和6000多颗珍珠(每颗价值超过1000港元)造成。
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这样描述该金厕:“世界上最昂贵的卫生间由珠宝商林世荣制造,它完全由黄金和昂贵的珠宝制成。抽水马桶、洗脸台、刷子、卫生纸盒、镜框、吊灯、砖块和门全部用24K黄金制成。厕所内的构造采用古罗马式的设计风格,墙身和配套镶以黄金珠宝浮雕壁画,地板采用天然宝石。此外,整个洗手间还装上自动冲洗和自动烘干设备,轻按按钮即可自动完成整个清洁过程。金厕所还装有先进的过滤系统,常保空气清新。当年打造这座金厕所动用的380公斤黄金,在2003年的时候市值就已升至6000多万港元。” 据说全世界只有几百人用过这座金厕所,其中包括香港著名演艺人员曾志伟和成龙。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70 林世荣一直把列宁的这段话记在心里。做一个金厕所由此成为他的一个梦。
林世荣为什么要打造一个金厕所? 他自己的回答是:少年时读《列宁选集》中的《论黄金在目前和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时,看到列宁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将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以后,我想,我们会在世界几个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厕所。这样使用金子,对于好几代人来说,是最‘公正’和富有教益的……” 林世荣一直把列宁的这段话记在心里。做一个金厕所由此成为他的一个梦。 20多年后,林世荣以其特立独行的行为和气魄让美梦成真。他实现了列宁的构想,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和难以想象的。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71 位于香港九龙红磡的那座黄金厕可谓金雕玉砌 、 “金碧辉煌”、“珠光宝气”、“美轮美奂”、“琳琅满目” 。
“金至尊”的门外车水马龙、一片繁忙,各式旅游车来来往往,一批批游客都是冲着金坐厕而来的。 每天最少有1200至1500人,到香港“金至尊”旅游景点参观购物。到“金至尊”参观的游客几乎是排着队去的。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72 建立于1992年的恒丰金业科技有限公司于1999年在香港上市。标志着该公司由珠宝生产商转向集设计、研发、生产出口、零售于一身的珠宝集团。
林世荣经过20多年的勤奋而又精明的经营,今天总算完成了金饰和珠宝生产、批发和零售一条龙的服务,创下“金至尊”和“银河明星”两个香港品牌。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73 他积极赞助公益慈善事业,赞助各项选美、乐坛颁奖礼和旅游推广活动。林世荣的善举赢得了社会好评,荣获不少奖项,也担任好些社会公职。
林世荣在取得辉煌成绩之际也不忘回馈社会 他积极赞助公益慈善事业,赞助各项选美、乐坛颁奖礼和旅游推广活动。林世荣的善举赢得了社会好评,荣获不少奖项,也担任好些社会公职。 主要的几项就有:1992年香港青年工业家奖、2002年紫荆花杯杰出青年企业家奖、2004年世界杰出华人奖、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湖南省政协委员、全球华人支持北京办奥联合委员会名誉主席、香港华侨华人总会终身名誉会长、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副会长等。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74 林世荣成功法宝是什么? 创业要靠“五想”: 思想:要多思多想; 梦想:人生要有目标;梦想是你的权利。 幻想:要敢于想人所不敢想。
联想:要集思广益,多和人交流。 理想:有理想还要速见成果。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75 豪气:为人要宽宏大量,要看远一些;做事不要太计较、要肯于付出、迟早会有回报。 神气:要集中精神做事业,要有自信。
立业要靠“五气” : 义气:做人要讲义气,待人要有情义。 豪气:为人要宽宏大量,要看远一些;做事不要太计较、要肯于付出、迟早会有回报。 神气:要集中精神做事业,要有自信。 勇气:每个人都有思想、有梦想,就看你敢不敢采取行动;要笑对人生。 和气:做事要成功不能单靠一个人的力量,须要周围的人帮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和气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和气才能生财。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76 管理靠“十八求” :   求诚求信、求质求量、 求买求卖、求功求力、 求廉求效、求新求美、 求礼求理、求公求法、 求谊求远。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77 二、理想与现实 (3)主体上——个人理想与群体理想 个人理想;马丁路德金; 圣雄甘地; 群体理想:共产党理想; 复旦创建一流大学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78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1929—1968),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做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位,因而被当地警员逮捕。马丁·路德·金立即组织了蒙哥马利罢车运动,从此他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1958年他因流浪罪被逮捕。1963年金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游行。196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他在旅馆的阳台被一名刺客开枪正中喉咙致死。 他最有影响力且最为人知的一场演讲是1963年8月28日的《我有一个梦想》,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79 二、理想与现实 (4)层次上——表层理想与核心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80 二、理想与现实 (5)内容上——物质理想与精神理想 雨果说: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胜过物质需要。”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81 二、理想与现实 生活理想—— 生活理想人们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包括吃、穿、住、行、用;
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宽敞;行讲通畅; 用讲高档。 家庭婚姻生活及日常生活。 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82 张闻天: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83 二、理想与现实 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的合乎自己意愿的职业及获取成就的追求和向往。
人们对未来工作、行业、工种、工作部门等等的向往和追求。 分工与职业;职业是谋生手段; 职业与事业:事业是对职业的升华;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84 二、理想与现实 职业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1)社会的发展需要 (2)个人的兴趣爱好 (3)就业、择业、创业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85 二、理想与现实 人格理想(道德理想)—— 人格理想是一定社会所树立的做人的榜样和楷模,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规范、品质的结晶和体现。
孔子圣人; 白求恩精神; 董存瑞精神。 雷锋精神。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86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87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88 焦裕禄 王进喜 钱学森 袁隆平 王选 张华 许虎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89 二、理想与现实 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社会及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大同社会——,小康社会——,太平社会——,乌托邦——,太阳城——,和谐村——,极乐世界——;南街村——,华西村——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90 二、理想与现实 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团结互助—— 充满活力—— 安宁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91 二、理想与现实 辩证关系—— 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有机统一。
其中社会理想处于最高层次,是理想的核心,对其它三个方面起着主导、支配作用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92 三、人生过程与人生态度 1.人生的动力源泉 (1)人生的动力机制: 人体—需要—劳动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93 (2)人的未特定化理论(人的潜质的挖掘和实现具有复杂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 A.时间寿命上 B.空间居所上 C.食物资源上 D.大脑潜能上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94 A.物的价值仅仅是客体,而人的价值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 B.物的价值的实现是被动的,而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主动的。
(3)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的区别 A.物的价值仅仅是客体,而人的价值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 B.物的价值的实现是被动的,而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主动的。 C.物的价值是既定的、有限的,而人的价值是未定的、无限的。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95 2.人生的自在阶段 (1)自我意识尚未形成的未成年人的阶段; (2)先天素质和后天活动的相互关系(天才与勤奋);
(3)生物遗传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生物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可塑性强,处于“三观”形成阶段,注意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96 3.人生的自为阶段 (1)自我意识的觉醒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97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98 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 智商与智慧. “农民无文化,致富是空话”; “农民要想富,读书学技术”。 贝多芬的故事; 吴士宏《逆风飞扬》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99 你若是喜欢自己的价值,那么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00 从繁华来到荒凉,她感受到一种前 所未有的震撼
冯艾 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     四年内两次到西部贫困山区执教 从繁华来到荒凉,她感受到一种前 所未有的震撼 从校园走向社会,她要为孩子们送去快乐和希望 2003年年底,荣获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 2004年2月,荣获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01 冯艾说:“国家培养我那么多年,我有机会能为贫困地区老百姓做点事,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荣誉。”
大学毕业后,冯艾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光荣称号。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一系列让人羡慕的抉择同时呈现在冯艾面前:爸爸妈妈希望她能回北京已经联系好的单位工作;南方数家她实习过的大公司都向她发出了邀请,复旦大学保送她读本校研究生。   冯艾的选择却出乎许多人意料。她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复旦大学支教团,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教书。报名前,一位好朋友劝了她整整一夜:“到宁夏要耽误一年时间,西吉又缺水,太苦了,你会受不了的。”朋友的“游说”最终以失败告终。 冯艾说:“国家培养我那么多年,我有机会能为贫困地区老百姓做点事,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荣誉。”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02 马骅,1991年-1996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厦门、北京等多座城市供职。
在北京,马骅就职于北大在线。2003年2月底,只身到云南省德钦县明永村小学做义务免费教师。 04年6月20日晚19时半左右,马骅遭遇意外,他搭乘的吉普车不慎在梅里雪山明永冰川景区门票点附近落入悬崖下的澜沧江中,随即被激流卷走。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03 你可以这样理解 impossible(不可能),然而,I'm possible (我是可能的)。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04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要冒一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 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雨果:人生是花,而爱便是花的蜜。 赫拉克利特: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最幸福的。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05 三、人生过程与人生态度 4.人生态度的含义与类型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看法、行为倾向及稳定的心理倾向。
(1)含义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看法、行为倾向及稳定的心理倾向。 人生态度的形成取决于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社会地位,个人生活经历和文化教育是形成人生态度的物质根源。 人生态度影响和支配着主体的人生行为。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06 三、人生过程与人生态度 (2)类型: 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消极的人生态度; 入世、出世、避世。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07 第一,中国传统分类说。这种观点认为,人生态度有入世、出世、避世三种样式。入世的人生态度为儒家所主张,佛家主张出世的人生态度,道家和一些古代隐士则主张避世的人生态度。
第二,哲学流派分类说。包括享乐主义人生态度、禁欲主义人生态度、实用主义人生态度、虚无主义人生态度、功利主义人生态度以及意志主义人生态度等。 第三,生存基调分类说。这种观点认为,人生的态度作为生存的基调,有消极悲观和积极进取两类人生态度。这种分类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的普遍性。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08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乐观向上;
(3)要求: 人生应有积极的乐观态度: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乐观向上; 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爱国奉献; 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09 三、人生过程与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10 马克思: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边沁: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是道德与立法的基础。
巴金: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韬奋: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11 千手观音——邰丽华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12 三、人生过程与人生态度 5.人生境遇与人生挫折 (1)人生境遇 顺境和逆境具有两重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对待。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13 生、老、病、死、伤、残、失、生离死别、天灾人祸; 失败、失误、失足、失恋、失学、失业、失意、失望; B.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2)人生挫折 A.表现: 生、老、病、死、伤、残、失、生离死别、天灾人祸; 失败、失误、失足、失恋、失学、失业、失意、失望; B.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14 应当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奉献与索取、幸福与不幸以及生与死等人生课题。
(3)以积极乐观态度对待人生挫折 A、笑对人生 人生如一面镜子。 应当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奉献与索取、幸福与不幸以及生与死等人生课题。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15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16 每个人 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
才是人生。 ——季羡林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17 四、人生价值及其评价 1.人生价值的基本涵义
(1)LIFE——HUMAN LIFE: 人生是人的生命、生活、存在、活动、劳动过程。人生是人的自然生命产生、发展、流逝过程,同时也是人的社会活动的过程,即人们为了自身发展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过程。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18 A、哲学含义——价值根源于人的实践;价值是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人择原理、人类中心论、人本理念。
(2)价值含义 A、哲学含义——价值根源于人的实践;价值是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人择原理、人类中心论、人本理念。 B、经济学含义——价值与商品的两重性关系;商品自然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的需要。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价值,是人类一般的抽象劳动的凝聚。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19 四、人生价值及其评价 (3)比较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是否、对错、真假。 价值判断: 1)功利价值:利、害。 2)道德价值:善、恶。
3)审美价值:美、丑。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20 四、人生价值及其评价 (4)价值观 价值目标——人生为了什么? 价值手段——人生该怎样度过? 价值评价——人生怎样才有意义?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21 四、人生价值及其评价 一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对自我、他人、集体和社会的生活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人生价值含义 一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对自我、他人、集体和社会的生活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的价值表明,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22 (6)人生价值与人的价值关系(动态与静态;个体与人类) (A)人生价值从动态上来考察人的一生;人的价值是从静态上来考察人的一生。
(B)人生价值更多地指向个体;人的价值更多地指向人类。 (C)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23 2、人生价值的基本形态 (1)从主体上划分人生价值 A、人生的社会价值:一个人的生活对别人、集体、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B、人生的自我价值: 其一,人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如人格尊严、生存权利、人的本质力量)。因此,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维护人的权利与利益。 其二,一个人的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同,并且从社会中获得了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条件。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24 《简爱》: “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象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站在上帝面前!”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25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26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27 修女——特里萨 特里萨修女不像罗斯福、丘吉尔那样的政治家,举手投足都可以影响世界,也不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能以超凡的创造力改变人类文明,更不像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那样的商界精英,精明过人而誉满全球。她只是加尔各答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修女。 特里萨修女1910年8月27日生于印度的马其顿斯科普里。从1913年到1949年,她一直在加尔各答的圣玛丽修道院里生活、学习以及任教。修道院里虽然很安静很安逸,但她却刻骨铭心地关心着修道院墙外的平民,是平民们极端贫穷和苦难的生活,是平民们得不到的基本人权和医疗保障。于是,她申请并得到上级的许可,离开修道院学校,开始在加尔各答贫民区的最贫困的人群中开展工作。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28 特里萨修女离开修道院后的20年间,收养了无数个麻风病人。众所周知,麻风病患者会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身体逐渐溃烂,像蜡烛一样融化掉,不仅外表恐怖、狰狞,令人毛骨悚然,而且还有阵阵难以描述的腥臭味。所以,麻风病人是社会的弃儿,一般人都尽一切可能疏远他们,甚至连提都不愿意提及。 然而,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特里萨修女,不但亲自为他们治疗,而且还为他们擦洗身体,与他们交流谈心。有一次,她在街上把一名“身上的一半都被虫子吃掉了”的男人收养回自己的诊所,悉心照料他,一点儿也不嫌弃他的污浊肮脏和恶性疾病,直到其安然离开人世。特里萨修女说:“在这些人中间工作的这20年,我越来越认识到,无人需要是任何一个人所能体验到的最糟糕的疾病。”她认为,今天最糟糕的疾病不是麻风病、肺结核,而是无人需要、无人关怀的感觉,是被人类社会抛弃。所以,特里萨修女一边治疗和关怀麻风病患者,一边考虑着他们痊愈后如何让社会接纳他们,并尽力帮助他们重新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中去。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29 (节选自《仁爱一生》,珠海出版社,2002年1月)
特里萨修女在她找到的那个世界中工作,她的观念里没有考虑过穷人与富人、伟大与平凡等问题,但她工作的目标却与人类期望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工作的目标如此一致、和谐。1979年,特里萨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当时,奥斯陆的群众举着火把,列队欢迎这位身穿道袍的弱小女子,在斯堪的那维亚12月的严寒中,特里萨修女在道袍外只加上一件针织羊毛背心。她回绝了在欧亚酒店为她举行的盛宴,把省下来的这笔钱,加上诺贝尔奖金和在挪威筹集到的一笔捐款,全部带回了加尔各答,用其帮助新的麻风病家庭建设房屋。她说:“我不配受到表扬。这次颁奖只是表示穷人的人权得到承认。”世界银行主席麦克纳马拉解释为什么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决定授奖予特里萨修女时说:“特里萨修女应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因为她用最为根本的方式,用她对人的尊严神圣性的确证来促进和平。”这也是对特里萨修女一生恰如其分的肯定。 (节选自《仁爱一生》,珠海出版社,2002年1月)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30 (2)从过程上划分人生价值(即,动态分析人生的重要环节) (A)潜在的价值形态
每个人天生具有的潜能,自然的遗传素质,每个人的潜能开发出来,就能成为现实的价值。 (B)流动(变动)的价值形态 人通过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财富。 (C)凝固的价值形态 通过创造性活动,使潜在素质开发表现为实际的产品、成果、成就等等。 (D)现实的价值形态(良性的价值) 既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满足个人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31 A、内在价值——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精神境界等内在因素。
(3)从性质上划分人生价值 A、内在价值——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精神境界等内在因素。 B、外在价值——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外在的名誉、地位、财富等等,它不能完全表明一个人发展的真正水平和达到的内在素质。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32 四、人生价值及其评价 3.人生价值取向与社会导向 (1)人生选择的必然性 (A)人生充满选择
(B)人生选择的复杂性(两难、双向、随意、随机、责任) (C)人生选择的意义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33 A、客观因素;人生来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因素以及社会文化传统)
(2)影响人生价值取向的因素 A、客观因素;人生来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因素以及社会文化传统) B、主观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性格、气质、意志力等等);文化知识智力能力的因素;习惯、从众心理、紧张心理对人生选择的影响。 C、思想观念的因素(如“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的影响。 D、偶发因素、突发事件、天灾人祸等等因素对人生选择的影响。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34 (3)如何正确选择人生道路 A.提高主体选择能力 B.确定选择标准 C.认清可达目的的手段
D.自我选择与社会导向的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个人兴趣爱好的结合)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35 17岁的马克思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中写道:“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也许可以成为一名著名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和完美的人。”那些为了我们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历史证明,他们是伟大的人;那些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证明,他们是幸福的人。正是马克思作出了为人类谋利的选择,把他引向了一条壮丽的人生征途,造就了一个千古不朽的人。可见,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他们选择了伟大的人生。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36 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37 四、人生价值及其评价 4. 人生价值评价的尺度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38 四、人生价值及其评价 (2)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39 丛飞 参与400多场义演,捐款300多万元,收养、资助了178个山区的孩子读书。2005年4月20日因胃癌去世,年仅37岁,临终还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却留下了10多万元外债。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40 (3)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A.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尽力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41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42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 哥伦布说:“是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做起来都非常容易,不过其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我已经动手做了,而你们却至今没有。”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 哥伦布说:“是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做起来都非常容易,不过其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我已经动手做了,而你们却至今没有。”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43 打破蛋壳,才能真正认识外面的世界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44 四、人生价值及其评价 5.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1)确立合理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2)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3)在创造性活动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45 五、个人与集体 1.个人与社会的涵义界定 (1)个人的含义 A.现实中的具体的个体。(你、我、他,男人、女人,老人、小孩。)
B.社会实践的主体。从事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人,是社会生产的主体和承担者。 C.现实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性格、气质、态度等等)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46 A.社会是人们交往活动的形式,也是人们交往活动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共同体。
(2)社会的含义 A.社会是人们交往活动的形式,也是人们交往活动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共同体。 B.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时间上),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空间上)。 C.社会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关系。 马克思:“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47 A.马克思:“任何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研究历史就要研究人的活动,研究个人的发展史。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前提 A.马克思:“任何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研究历史就要研究人的活动,研究个人的发展史。 B.个人是社会有机体的细胞。基因的地位和作用。 C.个人是一切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个人及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48 (2)社会是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关系,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本质属性。人具有群居性和社会性。生物哲学。狮虎斗。个体或个人总是隶属于一定集团、团体中的人。 B.社会集体为个人的存在发展提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及环境。环境决定人。性格决定命运。家庭和学校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条件)总体上制约着人的活动状况和发展水平。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方式和生产力。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49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一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的现实的、可以用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20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50 我们正当承认,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 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51 公指的是:社会共同体存在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公”指公共利益,表现为大到国家利益、人类利益,小到集体利益。
3.公与私 (1)基本含义及特征 公指的是:社会共同体存在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公”指公共利益,表现为大到国家利益、人类利益,小到集体利益。 公共利益具有整体性、相关性、长远性特征。如,空气、水体、电力设施。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52 私人利益具有正当性、合理性、历史性特征。如,个人的尊严、权利、权益、
“私”是指私人利益,即一个人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的总和,尤其是物质生活条件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私人利益具有正当性、合理性、历史性特征。如,个人的尊严、权利、权益、 隐私权、私密性。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53 五、个人与集体 (2)辩证关系 A.公与私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如同上述“个人与社会”关系。
B.利益与需要的关系。利益是人的生命需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具体目标对象。需要是利益的内在内容。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54 A.以公为本位的公私观:一心为公,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先公后私,公高于私,这是进步高尚的公私观;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
(3)两种根本对立的公私观 A.以公为本位的公私观:一心为公,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先公后私,公高于私,这是进步高尚的公私观;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 B.以私为本位的公私观:一心为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先私后公,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这是不道德、不合理、不可取的公私观。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55 A.确认人人有私,有私不等于自私。国家保护私有财产。
(4)注意划清下列关系的界限 A.确认人人有私,有私不等于自私。国家保护私有财产。 B.当我们谈论大公无私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利益。无私不等于没私。而是指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 C.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无私,也不存在绝对的自私。 D、关于无产者、有产者、资产者、中产者、共产者的思考。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56 3、集体主义 B、国家主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将国家利益视为至高无上的,否定个人利益,这是一种集权主义、专制主义;
(1)历史演变过程 A、集群主义,原始群是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社会组织,为了群体发展而牺牲个体; B、国家主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将国家利益视为至高无上的,否定个人利益,这是一种集权主义、专制主义; C、个体主义即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盛行。 D、集体主义,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信奉的原则。工人阶级及无产阶级的优点和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57 A、集体主义原则的理论依据:人的本质;人民群众作用;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2)集体主义原则确立的依据 A、集体主义原则的理论依据:人的本质;人民群众作用;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B、集体主义原则的历史渊源 C、集体主义原则的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本质; “三个代表”思想;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58 A、重视、尊重并保护每个人的正当的合理的利益。没有私就没有公,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
(3)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A、重视、尊重并保护每个人的正当的合理的利益。没有私就没有公,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 B、坚持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的行为准则。 “必要的自我牺牲”。“舍小家,顾大家”; C、强调个人与社会利益统筹兼顾,通盘考虑。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59 A、虚假的集体。一切反动统治者所说的集体利益,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集体。 B、真正的集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了个人和社会的高度统一。
(4)特殊类型 A、虚假的集体。一切反动统治者所说的集体利益,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集体。 B、真正的集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了个人和社会的高度统一。 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每一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 C、特殊的集体。我国的集体主义属于特殊类型的集体。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60 (5)现实意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
A、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B、集体主义原则包含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集体和个人的不断完善。 C、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D、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自觉地克服和抵制极端个人主义。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61 个人主义在西方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本体论。始基论。原子论。单子论。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运动。 资本的本性。
4、个人主义 (1)历史地位: 个人主义在西方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本体论。始基论。原子论。单子论。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运动。 资本的本性。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62 五、个人与集体 (2)主要含义: A、人性观上: 西方人主张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 如,“自私的基因”。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63 五、个人与集体 西方强调个人在社会中处于中心地位,主张个人高于社会群体。
B、价值观上: 西方强调个人在社会中处于中心地位,主张个人高于社会群体。 “个人是真实的存在,社会是虚构的团体。” “个人是目的,社会是手段”。 自我中心,个人本位。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64 五、个人与集体 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张个人绝对自由、人人平等,要求社会要尊重个人的尊严,保护个人的财产,维护个人的权利。
C、政治观上,即意识形态上: 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张个人绝对自由、人人平等,要求社会要尊重个人的尊严,保护个人的财产,维护个人的权利。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65 五、个人与集体 D、伦理观、人生观上: 主张“个人第一、个人本位、个人至上”的原则,强调个性发展、意志自由、独立自主、我行我素,注重发挥个人能动性,主张通过自我设计、个人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66 “各人自扫门前雪”;每个人管好自己的方向盘。 C、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特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3)表现形态: A、合理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 特征:既利己也利人。 “看不见的手”——“私利即公益”; B、温和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特征:利己不损人。 “各人自扫门前雪”;每个人管好自己的方向盘。 C、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特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67 A、合理性:强调个人的平等、自由、权利、利益,强调个人的自我奋斗与进取、自我实现。
(4)分析评价 A、合理性:强调个人的平等、自由、权利、利益,强调个人的自我奋斗与进取、自我实现。 B、局限性:人性观上是有问题的,人真的都是自私自利、损公肥私的吗?社会历史上的舍生取义、大公无私等现象充分表明人不都是自私自利的。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68 (5)注意划清几种界线 A.不要把谋取个人正当合理利益等同于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 B.不要把个人主义解释为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C.不要把自我奋斗、自我实现混同于极端的个人主义。 D.不要把私有制说成是邪恶。走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的误区。 E.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发展非公经济。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69 人生之路 何去何从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70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71 参考书目 1.冯友兰:《新原人》《新世训》《贞元六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2.梁漱溟:《人心与人生》
3.钱穆:《人生十论》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6·4 4.《季羡林谈人生》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7 5.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辽宁教育版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172 5.宋希仁:《伦理与人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6.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7.苏颂兴,胡振平:《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8.王绍玉等:《跨越转折—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9.刘立井:《世界的意义是什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Download ppt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第三讲 人生与伦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