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Teacher:张家茂 Department:商学院 Tel: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Teacher:张家茂 Department:商学院 Te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Teacher:张家茂 Department:商学院 Tel:13675292218
献给我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老师和学生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Teacher:张家茂 Department:商学院 Tel:

2 课程内容体系 宏观经济学前沿 国民收入核算 收入决定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IS-LM曲线模型 宏观经济政策

3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2.1 国内生产总值(GDP) 2.2 国民收入的核算 2.3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2.4 国民收入恒等式

4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国 民 收 入 核 算 GNP-GDP NNP-NDP NI PI DPI 国民收入核算 的重要概念 支出法 生产法
收入法 两部门 三部门 四部门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国民收入 的核算方法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构成 AS=C+S AD=C+I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5 引言 问题 从哪里开始研究宏观经济呢? 回答 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总量的经济学
国民收入是最重要的总量指标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就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定义和计量的理论。

6 2012年GDP世界排名 1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15,924,18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China (PRC) 7,426,090 (471564亿元RMB) 汇率为6.35 3 日本Japan 5,974,297 4 德意志联邦Germany 3,305,898 5 法兰西共和国France 2,555,439 6 大不列颠-英国United Kingdom 2,258,656 7 意大利Italy 2,023,687 8 巴西Brazil 2,023,528 9 加拿大Canada 1,563,664 10 俄罗斯Russia 1,476,912

7 2011年中国各省GDP排名 排名 省份 GDP(亿元) 增速 01、广东 45636 12.8% 02、江苏 40088 10.4%
01、广东 % 02、江苏 % 03、山东 % 04、浙江 % 05、河南 % 06、河北 % 07、辽宁 % 08、上海 % 09、四川 % 10、湖北 %

8 2011世界人均GDP排名 1 卢森堡 122,272 2 卡塔尔 97,967 3 挪威 96,591 4 瑞士 84,983 5 澳大利亚 66,984 6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联酋) 66,625 7 丹麦 63,003 8 瑞典 61,098 15 美国 48,147 87 中国 5,432

9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在一国或一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0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 1.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规定 2.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
3.是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是一个地域概念。

1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理解GDP须把握以下几方面: 1.是市场价值总和。 Qi -- 最终产品 Pi -- 最终产品价格

12 与GDP有关的其他概念 名义GDP和实际GDP GDP是用货币计量的产出,即 GDP=∑PiQi 引起GDP变动的因素有两个:P和Q

13 与GDP有关的其他概念 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Pt Qt 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即不变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P0Qt

14 名义GDP与实际GDP 2003年 2013年 数量 (万单位) 价格 (美元) 香蕉 15 1 20 1.5 上衣 5 40 6 50

15 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 实际GDP 香蕉 上衣 151 540 201.5 650 201 640 151.5
2003年 2013年 2003年价格 2013年价格 香蕉 上衣 151 540 201.5 650 201 640 151.5 550 合计 215 330 260 272.5

16 名义GDP与真实GDP 最终产品 2012年 2013年 数量 价格 (美元) 书本(本) 面包(条) 菜豆(克) 100 200 500
0.5 110 450 1.5 名义GDP 1450 美元 1850 美元 真实GDP 以2012年为基期 1525 美元 以2013年为基期 1800 美元

17 名义GDP与实际GDP 一般公布某年的GDP都是名义GDP; 在衡量产出、经济增长率、纵向比较时都用实际GDP;

18 名义GDP与实际GDP 在研究经济增长率时,要用实际GDP

19 名义GDP与真实GDP GDP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以2012年为基期 以2013年为基期 (1525-1450)÷1450=5.3%
( )÷1800=2.8% 结论: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真实GDP的基期价格。

20 名义GDP与实际GDP

21 名义GDP与真实GDP 2013年与2012年的价格水平比较 结论:2013年的价格水平比2012年上涨了21.3%。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指数。

22 名义GDP与实际GDP GDP折算指数(也称平减指数、缩减指数)是重要的物价指数之一,能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23 与GDP有关的其他概念 现实GDP和潜在GDP 现实GDP:是指实际发生的GDP。

24 现实GDP与潜在GDP 潜在GDP不是经济所能够生产的最大产出,只是在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25 现实GDP与潜在GDP 现实GDP围绕潜在GDP波动,它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潜在GDP。

26 现实GDP与潜在GDP GDP缺口 = 潜在GDP - 现实GDP 潜在GDP很难计量,GDP缺口也很难计量。

27 现实GDP与潜在GDP 复苏 衰退 GDP 潜在GDP 现实GDP 通货膨胀缺口 通货紧缩缺口 时间

28 2.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final products: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商品和劳务; —— 不再转售
intermediate goods: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品和劳务。 —— 投入品 不考虑中间产品,避免重复计算。

29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理解GDP须把握以下几方面: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不能同时计算 农场 棉花 消费者 1. 纱厂 纱 农场 棉花 消费者
2. 农场 纱厂 棉花 消费者 3. 布厂 纱厂 棉花 消费者 4. 布厂 农场 服装厂 成衣

30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理解GDP须把握以下几方面: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同时计算,会造成重复计算(以成衣的价值为例)。 产品 棉花 纱 布 成衣
合计 GDP 中间产品 15 20 30 65 市场价值 50 115 增值 5 10

3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理解GDP须把握以下几方面: 增值(即新创造的价值)=产品的市场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
单个最终产品的价值=∑与生产此单个最终产品相关的所有厂商的增值

32 面包的零售价值=各厂商的增值总和=消费者的最终支出
增值法和最终产品法 面粉厂 面粉 小麦 消费者 面包厂 面包 农场 零售商 4元 市场价值 1元 2元 3元 农场主 农场主的增值 面粉厂 小麦的价值 面粉厂的增值 面包厂 面粉的价值 面包厂的增值 零售商 面包的批发价值 零售商的增值 消费者 零售商的增值 农场主的增值 面粉厂的增值 面包厂的增值 面包的零售价值=各厂商的增值总和=消费者的最终支出

33 2003年该国的各项产值如下: 该国2003年创造的总财富 = ? 例如:一个小国,只生产棉花及其制成品 棉花的总产值15亿美元
纱的总产值20亿美元 布的总产值30亿美元 衣服的总产值45亿美元 该国2003年创造的总财富 = ?

34 1) 该国2003年生产的棉花、纱和布 最终都用于衣服的生产 2) 该国2003年生产的棉花、纱和布 的产值中各有5亿美元直接供消 费者使用
例如:一个小国,只生产棉花及其制成品 两种情况 1) 该国2003年生产的棉花、纱和布 最终都用于衣服的生产 2) 该国2003年生产的棉花、纱和布 的产值中各有5亿美元直接供消 费者使用

35 例如:一个小国,只生产棉花及其制成品 情况一 棉花 纱 布 衣服 15亿美元 20亿美元 30亿美元 45亿美元
价值增值= =45亿美元 5亿美元 10亿美元 15亿美元 最终产品价值45亿美元

36 一个小国:只生产棉花及其制成品 情况一 棉花 纱 布 衣服 15亿美元 20亿美元 30亿美元 45亿美元 加工深度 15 15 5 15
10 15 5 10

37 例如:一个小国,只生产棉花及其制成品 情况二 产品 产值 最终消费 中间投入 价值增值 棉花 纱 布 衣服 15 20 30 45 5 10
25 合计 60

38 结论 例如:一个小国,只生产棉花及其制成品 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等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的各行各业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即价值增值总额。
即:GDP=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各行各业所有厂商的增值

39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理解GDP须把握以下几方面: 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售出的最终产品价值 产出与销售的差定义为库存变动

40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理解GDP须把握以下几方面: 是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

4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理解GDP须把握以下几方面: 是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
回答:都是100万元。甲企业库存增加20万元,乙企业库存减少20万元。

42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理解GDP须把握以下几方面: 是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

43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理解GDP须把握以下几方面: 是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
回答:不能,因为这幢旧房已计入其生产当年的GDP。但是,买卖旧房的中介费应当记入2003年的GDP中。

44 4.流量与存量 flow :指某经济变量在某一时期中发生的变量。 stock :指某经济变量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 时期数
—— 时点数 流量导致存量的变化 流量 存量

45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理解GDP须把握以下几方面: 经济学中几个重要的流量与存量: 国民收入(流量) 国民财富(存量)
国民收入(流量) 国民财富(存量) 投资(流量) 资本(存量) 货币流通量(流量) 货币供应量(存量) 储蓄/消费(流量) 储蓄/消费总额(存量) 种下一粒籽(投资),结出一树果(财富)

46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5. 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GDP表示一国范围内的最终产品价值 外国公司在中国创造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计入中国的GDP

47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指某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48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 GNP 外国国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 本国国民在外国的要素收入 本国国民在本国创造的收入

49 GDP与GNP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区别: 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本国居民在外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 = GDP GNP 区别:

50 某些国家2007、2008年GDP 单位(亿美元) 排名 1 2 3 4 5 6 2007年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英国 法国 138112 43767 32972 32801 27278 25623 2008年 142043 49093 38600 36528 28531 26456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orldbank.org)

51 某些国家2007、2008年GNP 单位(亿美元) 排名 1 2 3 4 5 6 2007年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英国 法国 138865 48133 31970 31209 26085 24471 2008年 144661 48792 36785 34857 27872 27022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orldbank.org)

52 某些国家2008年GDP和GNP 单位(亿美元) GDP 142043 49093 38600 36528 28531 26456 GNI
美国 日本 中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GDP 142043 49093 38600 36528 28531 26456 GNI 144661 48792 36785 34857 27022 27872 差额 >0 <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orldbank.org)

53 第二节 GDP的核算方法 GDP的核算方法 生产法 支出法 收入法 常用 曹冲称象

54 GDP的核算 怎样来核算一国的GDP呢? 如果已知一国所有的最终产品,把它们的市场价值直接加总即可。 但是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55 GDP的核算 观察 1) 价值增值总额 = 总产出 回忆:生产棉花及其制成品的小国例子

56 GDP的核算 观察 2) 总产出 = 总支出 如果最终产品全部售出,总产出一定等于总支出。
2) 总产出 = 总支出 如果最终产品全部售出,总产出一定等于总支出。 即使存在没有卖出的最终产品,总产出仍然等于总支出,因为库存可以被视为企业购买自己的产品。

57 GDP的核算 观察 3) 总产出 = 总收入 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阶段产生的价值增值部分都等于生产要素的报酬 所以,价值增值总额 = 总收入
3) 总产出 = 总收入 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阶段产生的价值增值部分都等于生产要素的报酬 所以,价值增值总额 = 总收入 进而,总产出 = 价值增值总额 = 总收入

58 GDP的核算 若所有的产品都被售出,则必定有: 总收入 = 总产出 总支出

59 GDP的核算 若有一部分产品未售出,我们就把这部分未售出的产品(即存货)的价值看成是厂商自己购买自己的产品,形成存货投资(支出),并把这部分产品自己卖给自己,形成存货收入。则有: 总收入 = 总产出 总支出

60 = = GDP的核算 总收入 总产出 总支出 有三种方法可以衡量GDP: 生产法:衡量不同行业的生产; 支出法:衡量不同集团的支出;
收入法:衡量不同集团的收入。

61 GDP的核算 生产法就是从生产的方面来衡量GDP。通常是通过核算各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GDP。
一、生产法 生产法就是从生产的方面来衡量GDP。通常是通过核算各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GDP。 国内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 农业、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服务业‥‥政府 生产法也称增值法或部门法

62 GDP的核算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二、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谁来购买这些最终产品? 支出法也称最终产品法

63 GDP的核算 谁来购买这些最终产品? 支出法 GDP 居民购买 消费支出 或 最 终 产 企业购买 投资支出 品 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
外国购买 出 口

64 GDP的核算 支出法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65 GDP的核算 支出法 注意 最终产品的购买者,除了本国居民、企业、政府外,还包括外国(居民、企业、政府)。

66 GDP的核算 1. 消费(C) 支出法 家庭除了购买和建造新住房以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
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 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 为什么不包括购买和建造住宅的支出?

67 GDP的核算 2. 投资(I) 支出法 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和存货)的私人支出。
不包括对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的购买,也不包括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

68 总投资公式(1)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 存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指厂房、设备、商业用房以及住宅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69 总投资公式(1)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 存货投资 存货投资=年末存货价值-年初存货价值
注意: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 当存货增加时,说明本期生产的产品>本期售出的产品;当存货减少时,说明本期生产的产品<本期售出的产品。 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如年初100万元,年末150万元,反过来呢?

70 总投资公式(2)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净投资是指固定资产和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重置投资是指重置资本设备的支出或对旧资本消耗的补偿。
净投资=年末资本存量一年初资本存量 净投资可以>0、=0、<0 重置投资是指重置资本设备的支出或对旧资本消耗的补偿。

71 重置投资与折旧 重置投资是指重置资本设备的支出或对旧资本消耗的补偿。 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损耗所造成的价值减少。即固定资本的消耗。
折旧包括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

72 重置投资与折旧 折旧 例如:一台机器,价值100万元,预期使用寿命10年,不考虑残值,则平均每年消耗10万元。这10万元就是这台机器每年的折旧。

73 重置投资与折旧 若重置资本设备的支出完全弥补旧资本的消耗,则重置投资=折旧。若不能完全弥补,则重置投资<折旧。 大多数情况下,重置投资能弥补折旧,所以也常写成:总投资=净投资+折旧(即重置投资)。

74 净投资与重置投资 重置投资:用来补偿旧资本消耗、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 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年度 上年资本存量 折旧率 折旧 总投资
1 5000万美元 10% 500万美元 1000万美元 2 5500万美元 550万美元 1200万美元 650万美元 3 6150万美元 615万美元 1400万美元 785万美元 4 6935万美元 693.5万美元 1600万美元 906.5万美元

75 总投资公式的互换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1) =(净固定资产投资+重置投资)+存货投资 =(净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重置投资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1) =(净固定资产投资+重置投资)+存货投资 =(净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重置投资 =净投资+重置投资 (2)

76 GDP的核算 3.政府购买:G 支出法 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比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 政府购买
建筑道路,开办学校、公务员的工 资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 支出 这部分政府支出并不计入GDP! 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

77 GDP的核算 4. 净出口( NX= X-M) 支出法 出口(X)减去进口(M)的差额 出口是外国居民购买本国最终产品的支出
进口是本国居民购买外国最终产品的支出,已包含在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中,所以应当减去。

78 GDP的核算 GDP=Cd + Id + Gd + X =(C - Cf) + (I - If) + (G - Gf) + X
支出法 GDP=Cd + Id + Gd + X =(C - Cf) + (I - If) + (G - Gf) + X =C + I + G + [ X - (Cf + If + Gf) ] =C + I + G + (X - M)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买 + 净出口

79 GDP的核算 支出法

80 GDP的核算 观察 1) 从根本上来讲,一个经济社会的 收入都是属于私人的。
三、收入法 观察 1) 从根本上来讲,一个经济社会的 收入都是属于私人的。 2) 收入与产出永远相等,因为产出 形成之时,也是获得收入之时。

81 GDP的核算 收入法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来核算GDP 产值或收入分给谁了? 收入法也称生产要素法或成本法 注意
三、收入法 收入法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来核算GDP 产值或收入分给谁了? 收入法也称生产要素法或成本法 注意 产出除了给要素所有者带来直接收入之外,还通过间接税和资本折旧给要素所有者带来间接收入。

82 GDP的核算 GDP=间接税+折旧+企业转移支付+要素收入 GDP=间接税+折旧+企业转移支付+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收入法 GDP=间接税+折旧+企业转移支付+要素收入 GDP=间接税+折旧+企业转移支付+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83 虽不是生产要素的收入,但是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所以应计入GDP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雇员工资: 利息: 租金: 公司 税前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各种非公司型企业的收入,是以上各种要素收入的混合。 收入项目: 虽不是生产要素的收入,但是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所以应计入GDP +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调整项目: +企业转移支付:是企业对个人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 。 +折旧: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83

84 GDP的核算 收入法 收入法计算的是初次分配的结果,支出法计算的是二次分配的结果。

85 对收入法核算式的整理

86 结论: C:消费 S:个人储蓄与企业储蓄(公司存留利润+折旧)的总和 T:所有的税收总和 则按收入法核算的GDP为:GDP≡C+S+T
-转移支付

87 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从理论上说,以上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的GDP应该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

88 总结:三种核算方法的关系 最终产品的价值的形成过程: 所有企业资产增值的总和 概念 生产法 居民(消费) 企业(投资) 政府(购买)
国外(出口) 归属或流向 劳动工资 资本利息 土地租金 企业家利润 最终产品 渊源 收入法 支出法

89 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 (增值法) 收入法(要素成本法) 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工资 消费支出 厂 要 产 商 素 品 的 市 租金
消费支出 租金 投资支出 利息 政府购买 利润 净出口 折旧 间接税 89

90 总收入=总支出 总支出 消费:C 总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总和:GDP 总收入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非公司企业收入
间接税 折旧 总和:GDP

91 例子 2006年我国GDP核算两种方法的比较 支出法 收入法 最终消费 劳动者报酬 93822.83 生产税净额 32726.66
劳动者报酬 #居民消费支出 生产税净额 #政府消费支出 固定资产折旧 资本形成 营业盈余 #固定资本形成 #存货增加 3952.4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GDP总值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92 例题解析 例1——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 (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万磅银卖给了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假设全部为价值增值); (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给工人造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A: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B: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C:在生产活动中工资、利润共计分别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93 例题解析 例2—— 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000,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 C买2000,其余2800卖给消费者。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其中3000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时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94 计算 项目 收入(亿元) 工资 80 利息 10 租金 15 折旧 20 公司未分配利润 消费支出 90 投资支出 60 出口额 进口额
70 间接税 30 政府对企业补贴 5 政府的购买

95 解: 1)按收入法计算GDP,得 GDP=工资+利息+租金+公司未分配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 (30-5)=170亿元 2)按支出法计算GDP,得 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 (60-70)=170亿元

96 第三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国内生产净值(NDP) 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后的净值

97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国民收入(NI) 一国境内居民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

98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三、个人收入(PI)

99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四、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人们可直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100 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 国民 总收 国民 入 净收 GDP 国民 入 收入 个人 NDP 收入 NI PI 折 旧 间接税等 社保税等 所得税等
折 旧 国民 总收 GDP 间接税等 国民 净收 NDP 社保税等 国民 收入 NI 个人 收入 PI 所得税等 个人可 支配收 入 DPI 转移支付

101 五、其他总量指标 1.价格总水平及其衡量 价格总水平是经济中所有价格的平均值 λ1+λ2+……+ λn =1

102 其他总量指标 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价格总水平及其衡量
价格指数是同一组商品和劳务在各年的价格总量同它在某一基期年的价格总量相除得到的比率 基期年的选取 商品和劳务的选取

103 2.消费价格指数(CPI) 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与消费密切相关的一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

104 3.生产价格指数(PPI) 生产价格指数反映了与生产密切相关的一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

105 其他总量指标 4.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总水平的增长率

106 其他总量指标 劳动力和非劳动力 5.失业及其衡量 就业者——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工作超过一定时间的人 失业者——当期没有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非劳动力——不属于前两种类型的人

107 其他总量指标 失业及其衡量 劳动力和非劳动力 劳动力 = 就业者 + 失业者 一个具有劳动能力但自愿放弃工作的人也不属于劳动力

108 劳动力与非劳动力 年龄分布 就业者 自愿放弃 工作者 失业者 未成年人 退休者 = 非劳动力

109 其他总量指标 失业及其衡量 就业率与失业率 就业率 = 就业人数/总劳动力 失业率 = 失业人数/总劳动力

110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政府 生产者 消费者 国际贸易

111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GDP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在一年内其数值不断变化,只有在12月31日一定时点上的总量数值才是存量。 9 8

112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居民 + 企业 从支出角度看:GDP = C + I 从收入角度看:GDP = C + S
因此,I = S 投资 = 私人储蓄 = 居民储蓄 + 企业储蓄 企业储蓄=折旧+未分配利润(包括未售出产品的价值)

113 两部门经济流程 要素市场 家庭部门 厂商部门 商品市场 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要素收入 要素成本 消费支出
销售收入 商品市场 商品和服务 商品流 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货币流

114 两部门经济流程—漏出与注入 要素市场 家庭部门 资本市场 厂商部门 商品市场 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要素收入
要素成本 储蓄 证券投资 家庭部门 资本市场 厂商部门 消费支出 销售收入 商品市场 商品和服务 商品流 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货币流

115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居民 + 企业 储蓄使总支出减少,称为漏出,投资使总支出增加,称为注入。

116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居民 + 企业 + 政府 间 接 税 政 政府购买 府 总 个人所得税 税 收 直接税 公司所得税
转移支付 社会保险税

117 三部门经济流程图 家庭部门 厂商部门 政府部门 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要素市场 商品市场 资本市场 要素成本 要素收入 消费支出 销售收入
储蓄 证券投资 资本市场 公债发行 货币发行 直接税 间接税 转移支付 政府部门 政府购买 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商品流 货币流 117

118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居民 + 企业 + 政府 在总支出中,增加了政府购买。
在私人创造的总收入中,一部分交纳了政府税收(T0),但也获得了政府转移支付(Tr)。 GDP - T0 + Tr = C + S GDP = C + S + T0 - Tr = C + S + T

119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居民 + 企业 + 政府 从支出角度看:GDP = C + I + G
从收入角度看:GDP = C + S + T 因此,I = S +(T - G ) 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社会总储蓄(或国民储蓄) 政府储蓄=T- G T(净税收)= T0 (总税收)- Tr(转移支付)

120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居民 + 企业 + 政府 也可写为: S = I +(G - T) 私人储蓄=私人投资+政府投资
=社会总投资

121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居民 + 企业 + 政府 税收使总支出减少,也属于漏出变量,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使总支出增加,也属于注入变量。

122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政府预算 政府(财政)预算(GB) =政府收入-政府支出 =总税收(T0)-[政府购买(G)+转移支付(Tr)]
=(T0-Tr)-G =T-G

123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居民+企业+政府+国外 在总支出中增加了净出口

124 四部门经济流程图 家庭部门 厂商部门 政府部门 国际市场 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要素市场 商品市场 资本市场 要素成本 要素收入 消费支出
销售收入 商品市场 储蓄 证券投资 资本市场 公债发行 货币发行 直接税 间接税 转移支付 政府部门 政府购买 政府进口 关税 进出口 居民进口 国际市场 资本往来 商品流 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货币流 124

125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居民 + 企业 + 政府 + 国外 从支出角度看: GDP = C + I + G +(X - M)
从收入角度看:GDP = C + S + T + Kr Kr 是本国向外国的转移支付 (常被省略) 因此,I = S +(T - G)+(M - X + Kr) 投资 = 私人储蓄 + 政府储蓄 + 外国储蓄 = 社会总储蓄

126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居民+企业+政府+国外 也可写为:S=I+(G - T)+(X - M)
私人储蓄=私人投资+政府投资+外国投资 = 社会总投资

127 四部门经济流程 四部门经济中的注入和漏出: 第一对: 第二对 第三对 注入--- 企业投资; 漏出--- 居民储蓄
注入--- 政府支出; 漏出--- 政府税收 第三对 注入--- 出口;增加国内消费 漏出--- 进口;退出国内消费

128 总结: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I+G+X=S+T+M 总投资 外国人储蓄 I=S+(T-G)+(M-X) 国内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

129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由上可知,无论何种情况,我们都可以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 投资来源于储蓄

130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始终成立,而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
它是对整个经济而言的,至于某个人或某个企业,则可以通过借款或贷款,使投资大于或小于储蓄。

131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供求分析 核算恒等式就是均衡条件 从事后的角度看 从事前的角度看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永远成立
如果计划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经济将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132 附论:对GDP的评价 作用 衡量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的信息; 进行经济福利比较; 进行国际比较。

133 对GDP的评价 缺陷 在衡量产出方面 没有反映大量非市场交易活动(如家务劳动等) 没有反映地下经济(非法经济、未申报经济和未登记经济)

134 对GDP的评价 缺陷 在衡量产出方面 没有反映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技术进步 没有反映效率的提高 没有反映产品结构

135 对GDP的评价 缺陷 在衡量产出方面 即使反映了所有 交易活动,也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如毒品交易的盛行、警察的增加、道路的破坏等

136 对GDP的评价 缺陷 在衡量经济福利方面 难以反映那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如: 闲暇的多少 环境污染和保护 收入分配

137 对GDP的评价 缺陷 在衡量经济福利方面 难以反映那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如: 生产条件 政治自由 健康和安全

138 对GDP的评价 对GDP的调整 提倡绿色GDP概念 净经济福利(萨缪尔森等) =GDP+增加福利的项目- 减少福利的项目
扣除资源和环境损失因素。 净经济福利(萨缪尔森等) =GDP+增加福利的项目- 减少福利的项目

139 资料 美国的史蒂文.兰兹伯格在他的《一个经济学家给女儿的忠告》一书中写道:“从我女儿降生的那一刻起,我家的人均收入就降低了1/3,如果人均收入是衡量人类幸福的合适尺度,那一刻一定是我一生中最不幸的时刻了。但我并没有那种感觉。” 经济学家彼得.鲍尔曾指出:“如果人均收入是人类幸福的正确尺度,那么农场里一只牲口出生是福音,而一个小孩的出生就是灾祸。但没有人这样想,因为除了人均收入外,生活还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140 第二章 结束 国民收入核算


Download ppt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Teacher:张家茂 Department:商学院 Tel:"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