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青少年情緒管理與常見的精神疾病 Authentic Happiness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 郭約瑟醫師
2
大 綱 一、談幸福 (Happiness) 二、談壓力與情緒管理 三、青少年常見的精神疾病 四、父母難為?
3
Seligman’s 幸福配方(2002) H = S + C + V
真實、可靠、持久的幸福 (Authentic Happiness) 等於下列三者的總和: 設定點(Set-point) 情緒溫度計 外在環境(Circumstances) 自主控制(Voluntary control) 內在的信念
4
幸福設定點(情緒溫度計) (Happiness Set-point)
即使經歷重大生活事件的人(例如中樂透或四肢癱瘓) 幸福程度總是隨時間會回到原本過去所經歷的範圍。 雙胞胎及收養研究顯示基因對幸福感扮演重要的角色(佔25%)。 當代理論認為你的情緒大半決定於你所設定的幸福點或範圍。
5
Highest Life Expectancy
And disability free years Lowest Life Expectancy And disability free years Life expectancy disparity is 16 years Diener et. al. 2004 From and economic inequality
6
外在的環境(Circumstances)
一旦基本的需求被滿足之後,即使再多的衣服、車子、房子、假期、教育,甚至在好的健康都無法提升幸福感。 失業、缺乏個人自由、慢性疼痛、及精神疾病則確實會降低幸福感。 安全的社區、社會連結及親蜜關係都能帶來較高的幸福感。 整體而言,環境只能解釋幸福感 8-15%的變數 。
7
16 nations, 169,776 people
8
16 nations, 169,776 people
9
自主幸福感(內在的信念) (Voluntary happiness)
追求生活樂趣 投入生活目標 追尋生命意義 與過去滿意的生活銜接 對未來抱持樂觀與希望的態度 並享受現在的歡樂與愉悅
10
享受生活樂趣 (Enjoy your life)
感受正向情緒 學習擴大幸福強度與時間的技巧 生活在幸福設定範圍的高點
11
投入生活目標 (The Engaged Life)
專心投入工作、愛情、友誼及休閒生活 經常認同並使用自己的長處與優點,並能應用在更多的生活領域當中
12
生命的意義 (The Meaningful Life)
自我提升,將你的優勢與價值歸屬、並積極投入比你自己更寬廣的信仰社群。
13
對過去感到滿意 (Satisfaction about the past) 滿足、實現、榮耀與祥和 (Contentment, fulfilment, pride, serenity)
重要的概念: 揚棄過去可以決定未來的念頭 增加感謝以強化正向的記憶 學會寬恕過去的錯誤以消散痛苦感
14
對未來感到滿意 (Satisfaction about the future) 樂觀、希望、信心、信任 (Optimism, hope, faith, trust)
重要概念: 對好事尋求恆久且一致的解釋,對壞事則尋求短暫且特殊的理由。 確認悲觀的念頭,並且努力打散它們。
15
對現在感到滿意 (Satisfaction about the present) 歡樂、狂喜、寧靜、祥和、快樂、自在 (Joy, ecstasy, calm, zest, pleasure, flow) 重要概念: 藉由沉浸在享受時刻、建立記憶、自我喝采、銳利化知覺、全神貫注並充滿感謝,來強調與強化歡樂時光。 特別安排各種不同的享樂模式,並可以變換場地以強化新鮮感。設定互動式的驚喜安排。
16
God Has a Plan for Your Happiness
幸福的指標(Diener E.) 幸福的指標(Indicators of happiness) 1. 對生活、工作及婚姻感到滿意 2. 情緒正向 3. 對他人感到信任 4. 安全感 5. 生命的意義與目標 6. 少有負面情緒,如憂鬱、壓力等 長期的幸福(Lasting happiness) 1. 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成就) 2. 擁有親密關係 (愛) 3. 享受身體感官的快樂 (活力) 4. 享受心靈的喜樂 (靈性, 智慧) 追求幸福的過程(Personality): 1. 調適: 韌性 2. 設定目標: 彈性 3. 性格: 樂觀 【握有好牌的人,常常不是永遠的贏家; 拿到爛牌的人,往往反敗為勝。】 Am Psychologist 55(1):34-43, 2000
17
精神疾病的形成 身心疾病 壓力反應 平安喜樂的生活 逆境 智慧 社會支持系統 愛的關係 心理及藥物治療 自律神經系統 免疫系統
壓力與情緒管理 (活力) 自律神經系統 免疫系統 身心疾病
18
逆境(壓力來源) 一、個人內在: 生理上的因素:疲憊、飢餓及身體疾病等;
心理上的因素: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自尊受挫、自我否 定及感受到絕望等; 二、外在環境: 噪音、空氣汙染、交通紊亂及高犯罪率等; 三、發展上: 上學、離家、求職、工作、婚姻、子女教養, 配偶死亡,退休、獨居等; 四、人際關係: 家庭紛爭不斷、與同事、朋友關係不佳、疏離等; 五、社會文化: 文化環境差異、角色期待、價值觀改裝國家重大遭遇等。 六、天災人禍: 災難與創傷
19
青少年主要的客觀,主觀生活壓力 學校生活事件, 身心生長發育事件 家庭事件 異性交友事件
客觀/主觀生活壓力有年級的差異,年級越高,壓力越大;主觀壓力有性別差異,女生較男生易感到困擾。
20
青少年企圖自殺的因素 自我分化的程度較弱 家庭氣氛是疏離與衝突的 家庭中缺少正面的溝通」 父母親的期待與幻想 壓抑或忽視自己的情緒
認知型態扭曲 缺乏問題解決技巧 外在歸因型態 死亡概念
21
日常生活常見的壓力指數 ☆ 分數建議: 總分在300分以上與150分以下者相比, 前者多半 在測量後一年之內罹患疾病。
配偶死亡 100 離婚 73 夫妻分居 65 近親死亡 63 自己生病 53 結婚 50 被解雇 47 退休或離職 45 擔心夫妻是否能和解 家人生病 44 性生活不如意 39 好朋友死亡 37 換工作或調職 36 夫妻吵架頻率升高 35 負債超過20萬台幣 31 家人吵架 29 工作取得優異成績 28 開始戒煙 24 搬家 20 休假 13 ☆ 分數建議: 總分在300分以上與150分以下者相比, 前者多半 在測量後一年之內罹患疾病。 Holmes & Roche,1997
22
壓力與疾病的關係 300 200-299 150-199 149以下 重度壓力 中度壓力 輕度壓力 未感到壓力 高(79%左右)
壓力指數 壓力程度 生病或發生意外的機率 疾病感染性 300 149以下 重度壓力 中度壓力 輕度壓力 未感到壓力 高(79%左右) 中(51%左右) 低(37%左右 很少 重大疾病 低抗病性 高抗病性 身體健康 Holmes & Rahe, 1997
23
壓力反應 心理上: 會造成不安、侵略性、缺乏興趣、鬱悶、疲勞、挫折、 罪惡感、易怒、失去自信、緊張、孤單及失落感; 行為上:
會造成不安、侵略性、缺乏興趣、鬱悶、疲勞、挫折、 罪惡感、易怒、失去自信、緊張、孤單及失落感; 行為上: 會有較高意外發生的傾向、藥物濫用、急躁不安、暴飲 暴食、食慾不佳、酗酒或過度抽菸、暴力傾向。 認知上: 會有注意力無法集中、易忘、過度敏感、懷疑、猜忌等。 生理上: 會有心跳加速、呼吸困難、血壓升高、口乾、流汗、頭 暈、四肢無力、小便急促、頭痛、失眠、惡夢等。 組織方面: 會有家庭紛爭不斷,人際關係不良、工作效率低、士氣低 落、對工作不滿、易造成高轉業率等。
24
智慧 不確定性:智慧 不可改變: 韌性 可改變: 勇氣 新問題解決能力 「神啊!求你賜給我寧靜平和的心﹐來接受我所無法改變的 事物。也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事物。更要賜給我智慧﹐足以分辨兩者的不同。」雷霍德-尼布爾
25
愛的意義 ☆心理意義: 無條件正向關懷、真誠、同理心瞭解 ☆聖經意義: 1. 付出: 恩慈 2. 自制: 忍耐、不自誇、不張狂、不嫉妒、
不求自己的益處 3. 不傷害: 不做害羞的事、不喜歡不義、不輕易發怒 4. 寬恕: 不計算人的惡、凡事包容 5. 追求真理: 只喜歡真理、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6. 時間: 永不止息 自己隱藏的特質 他人隱藏的特質
27
Power(活力) :NEWSTART (吳光顯醫師)
Health N (Nutrition)…… 完全均衡的營養飲食 節制五白食品(白米、白麵粉、白糖、白鹽、味精) 多樣性, 勿偏食, 加工愈少愈好, 愈自然愈好 當地、當季、盛產、整全(美而廉) 自由基抗氧化劑 : 維生素A 、 C 、 E、 ß胡蘿蔔素、類黃醛… 等 排毒餐/自然醫學 E (Exercise)………適當的運動 W (Water)…………潔淨的水(白開水) S (Sunlight)……..避免直曬的日光浴 T (Temperance)..有節制、規律的生活 , 合宜的體重(BMI) 、不喝酒、少喝咖啡、不吸毒 A (Air)……………綠色大地/新鮮的空氣/離菸 R (Rest)………….精神、肉體的休息、睡眠 T (Trust in God)…信仰
28
自律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系統:在一個陽光普照,舒爽的日子裡,---你悠哉地在公園散步。 突然,一隻發怒的熊出現在前面。你會等著打架,或是轉身逃走?這就是『搏鬥』或是『逃跑』的反應。 在這種狀況下,你的交感神經系統會被喚醒並且開始作用─使用能量─血壓上升,心跳加快,消化變慢。 副交感神經系統:在舒適,晴朗的一天....你在公園悠哉地散步。 此時,不管怎樣,你決定要在路邊的椅子上放輕鬆。這是『休息消化』反應。現在是副交感神經工作以便儲存能量—血壓降低,心跳變慢,消化過程開始。
29
免疫系統 胸腺、骨髓、脾臟、淋巴系統 T細胞(指揮官)及B細胞(抗體) 身體的污水處理系統: 抗病菌 免疫力與情緒及壓力關係密切:
情緒壓抑(C型性格)與癌症? 自體免疫疾病
30
自殺發展九階段 第一階段 難以忍受的壓力(挫折、受拒、無解題、失落、家 庭混亂)
第一階段 難以忍受的壓力(挫折、受拒、無解題、失落、家 庭混亂) 第二階段 沮喪憂鬱的態度(悲傷、失望、無用、無望感、焦 慮、疏離感) 第三階段 嘗試去適應(遠離人群、孤立自己、操縱別人、放 棄、侵犯叛逆、尋求替代物來滿足需求) 第四階段 累積的挫折、情感力量逐漸削弱 第五階段 出現自殺念頭 第六階段 藉自殺來調整(不嚴重或很嚴重的自殺嘗試、沮喪 死亡念頭一直盤據心頭、明顯的威脅、被死亡深 深吸引) 第七階段 環境對自殺行為的反應(驚訝、內疚、關係的改 變、個案本身的壓力加大、被懲罰或受忽略) 第八階段 孩子更確信對生命抱持的悲觀看法、更相信自殺 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第九階段 續增的新挫折導致最終的自殺行為
31
青少年因應行為的類型 轉移注意力 主動解決與正向情緒處理 逃避延宕與負向情緒處理 使用菸酒藥物
(取自江承曉 「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32
壓力與情緒管理 一、生命價值優先順序管理:時間、慾望、壓力來源 工作與財富的目的是要促進家庭的幸福與快樂,甚至是幫助家庭以外的人。
二、創造生命快樂的經驗(人、事、物) 三、問題克服過程的標準步驟: 1.理性思考及分析問題事件的的來龍去脈; 2.擬訂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 3.確認個人對問題的處理能力; 4.累積尋求能幫助解決問題的資訊,包括何動用家庭及社會環境支持系統; 5.選定解決方案,積極處理問題; 6.若已完全盡力,問題仍無短時間克服,可能需要長期奮戰不懈,還需要其 他的精神力量支持,如宗教信仰。 四、情緒紓解: 1. 認清並接受情緒經驗的發生 2. 情緒調節 3. 正向樂觀的態度 五、生理反應的調和:放鬆(焦慮管理)與運動 六、行為上的調適:應該避免不適切的宣洩行為,而應該培養正當的休閒娛樂。
33
焦慮管理 1. 放鬆訓練: 藉著循序漸進的肌肉放鬆練習協助當事人控制本身的焦慮和恐懼。 2. 呼吸練習:
教導緩慢腹部式呼吸法來幫助當事人放鬆自己,和解除因為壓力所產生的身體緊張狀態。 3. 正面的思考和自我對話: 教導當事人如何去改變負面的思考內容(如:我覺得我一定會失敗)而以較正面的想法來代替(如:我想我可以試試看)當他們遇到壓力時。 4. 自我肯定訓練: 教導當事人如何適當的表現自己的觀點、情緒和期望,不是去疏離他人。 5. 思考中斷法: 當出現不適當的念頭或思想時,馬上利用另一個念頭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34
憂鬱管理(學習樂觀) 憂鬱情緒:(無助、無望、無價值) 是一種求助訊號(愛的呼喚) 是一種智慧不足的呼喚(智慧的渴求) 是成長的契機
是危機也是轉機 認知治療基本步驟 A: Adversity 不愉快事件 B: Belief 念頭 C: Consequences 後果(情緒和行為) D: Disputation 反駁(找出正向觀點) E: Encouragement 激勵
35
憤怒管理 (一)聽,身體在說話: 當心跳加快、肌肉緊張、牙根咬緊、呼吸急促的時候,就是憤怒的反應。要小心的是,無法專心工作、坐立難安、頻尿、失眠等退縮性的行為,也可能是生悶氣的徵兆。 (二)暫時抽離: 察覺到怒氣,如果無法冷靜,最好暫時離開現場,出去散散步,放鬆每一根手指頭,同時轉移注意力,避免鑽入牛角尖,或作深層的「方塊呼吸法」,就是以腹式方式,吸、停、吐、停各四秒來放鬆緊張的身體。 (三)第一時間滅火: 在憤怒初期就明白地向對方表達,較能「用愛心,說誠實話」,不至於臉紅脖子粗,讓憤怒模糊了焦點,傷害自己,也傷害對方。表達要注意時機,飢餓、疲憊,或是才經過長時間塞車等身心狀況不佳的時候,都不是溝通的好時機。 (四)清除憤怒的火藥庫: 對於憤怒作了當下處理之後,事後的配套功課更是必要。為什麼我會這樣生氣?生氣的當時,在腦中突然閃過的念頭是什麼?最好鉅細靡遺地寫下當天憤怒的所有感覺,憤怒不會無由發生的。自覺暴躁易怒的人,也不妨尋找心理師協助,找出生命中潛藏的幽暗。 (五)學習正面思考: 生氣的主因包括感到被威脅、傷害,受到不公平對待,規則被冒犯了,或期待落空。山不轉路轉,要脫離憤怒的泥沼,最根本的還是在於「轉念」,打破思考的盲點。說來困難卻又容易,一個翻轉,就能由地獄到天堂,這是每一個人終身的必修功課。
36
對治干擾性的情緒 利他對治仇恨,自由對治慾望,耐性對治憤怒,謙虛對治傲慢,喜樂對治嫉妒。
解放情緒,一個念頭只是眾多因素的暫時性交會,本身是不存在的(空性),這樣念頭就會失去力量 無法衍生下一個念頭,於是煩惱的鎖鏈立即被打斷,了解念頭的空性,讓念頭在放鬆的心情中歇息片刻 ,讓心在自然清明中保持不變。
37
精神疾病的形成 身心疾病 壓力反應 平安喜樂的生活 逆境 智慧 社會支持系統 愛的關係 自律神經系統 免疫系統 心理及藥物治療
壓力與情緒管理 (活力) 自律神經系統 免疫系統 身心疾病
38
身心疾病 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妄想症 躁鬱症 精神官能症: 憂鬱症 焦慮症 強迫症 暴食症 失眠症 其他: 成癮症 人格障礙症 心身症
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妄想症 躁鬱症 精神官能症: 憂鬱症 焦慮症 強迫症 暴食症 失眠症 其他: 成癮症 人格障礙症 心身症 心臟血管系統:冠狀動脈疾病、原發性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 血管性頭痛、偏頭痛等。 呼吸系統:常見的有過敏性鼻炎、氣喘、過度換氣徵候群等。 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食道迴流、嘔吐、腸胃道躁激症等。 泌尿生殖系統:頻尿、與月經週期有關的症狀,如經痛、經前緊張徵候群等。 免疫系統:如蕁麻症、各種的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等。 皮膚系統:搔癢症、牛皮癬、多汗症、特異性皮膚炎等。 肌肉骨骼系統:類風濕性關節炎、下背痛、肌肉緊張性頭痛等。 內分泌系統:低血糖症、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副甲狀腺機能低 下、腦下垂體機能不足等。
39
憂鬱症與焦慮症之盛行率 盛行率 (%)* Key Poin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 are common in community samples Background Lifetime and 12-month prevalence rates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and 4 common anxiety disorders are depicted The prevalence rates were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NCS), parts 1 and 21,2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prevalence rates from community populations such as these are often not a reliable estimate of treatment need. Narrow et al3 have recently re-evaluated the estimates from the NCS and Mental Health Epidemiologic Catchment Area Program (ECA)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the community Use of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criterion reduced the previous estimate of 1-year prevalence of any anxiety disorder by approximately one third (18.7% to 12.1%) The 12-month prevalence rates from the NCS for the anxiety disorders depicted on the slide were revised as follows when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criterion was applied: MDD 6.4% (vs. 10.1%); SAD 3.7% (vs. 7.4%); PTSD 3.6% (no change); GAD 2.8% (vs. 3.4%); panic disorder 1.7% (vs. 2.2%). The original NCS data in the slide included individuals 15 to 54 years. The Narrow data are for individuals 18 to 54 years References 1. Kessler RC, et al. Arch Gen Psychiatry. 1994;51:8-19. 2. Kessler RC, et al. Arch Gen Psychiatry. 1995;52: 3. Narrow WE, et al. Arch Gen Psychiatry. 2002;59:
40
認識憂鬱症
41
流行病學的統計 一般人口隨機取樣七至十歲有百分之二罹患憂鬱症 每千分之1.5的孩童和每千分之17.5的青少年符合臨床診斷的憂鬱症
成人和青少年的憂鬱症女多於男 兒童時期男女比例相等 共同罹患疾患方面孩童多分離焦慮、青少年多物質濫用和飲食障礙 兒童憂鬱症有增加的趨勢
42
孩子憂鬱與自傷常見的原因 一、生物因素:遺傳、周產期創傷 二、人格特質:依賴、缺乏自信、自我要求高、挫
折忍受力低、問題處理能力差、遇困難容易 焦慮、緊張、生氣、退縮 三、父母自殺傾向、自殺與憂鬱 四、喪親經驗:難以止息的漫長悲痛 五、父母離婚或分居 六、兒童虐待與忽視 七、家庭暴力 八、家庭危機:重大疾病、新生兒誕生 、爭吵、酗酒、債務糾紛 九、學業壓力 十、學校人際壓力:同儕或老師
43
憂鬱情緒的意義 求助: 愛的呼喚、智慧的渴求、能量不足 防衛: 壓抑、幻想、退化、反向操作、轉移焦點 、過度理智化 勇敢面對:
自我察覺、自我關照、適當宣洩、面對問 題、分析因果關係、勇敢求助 正面意義: 以令人受苦的方式來提醒與試練, 不要忽視 心靈深處的需求,憂鬱的感受提供個人檢視 生命歷程的絕佳機會
44
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
1. 憂鬱情緒:悶悶不樂、面露愁容、哭泣、易怒。 2. 生活失去平時的興趣或樂趣、性慾減低。 3. 認知及動作遲鈍: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無法 專心、猶豫不決、生活懶散、生活及工作能 力減退。 4. 自責、罪惡感。 5. 自殺念頭或企圖。 6. 食慾不振或暴食、體重減輕或增加。 7. 失眠、經常凌晨醒來或睡眠過多。 8. 疲倦及四肢無力。 9. 躁動不安、手足無措或破壞攻擊行為。 當每天持續出現上述症狀中的五種或以上時,且嚴重影響到社會、學業或職業功能等,並持續兩週以上,即可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
45
兒童青少年憂鬱症常見的抱怨與症狀 沒有興趣 身體上的抱怨 憂鬱的表情 不想上學 倦怠 睡眠問題 表現出不安鬧脾氣和行為問題,代替語言的表達
由於認知的不成熟較少妄想和嚴重的自殺企圖 嗜睡 無望感 自殺意圖 體重改變 無精打采 行為問題 造成日常生活學業社交功能的受損
46
廣泛性焦慮症 一種廣泛且持續的焦慮狀態,不侷限或明顯發生於 某一特定情境,至少持續一個月,並且有下列特徵, 就可診斷為廣泛性焦慮在。
不安的期待— 焦慮、擔心、害怕、反覆惦念、擔心自己或別人發生不幸; 運動機能系統緊張— 顫抖、肌肉緊張、酸痛、易疲倦、無法放鬆、眼皮抽動、 臉孔緊繃、坐立不安、躁動、易有驚嚇反應; 自律神經失調— 流汗、心悸、口乾、頭暈、手腳麻、胃部不適、冒冷汗、 頻尿、腹瀉、喉中有異物感、脈搏和呼吸快速等; 過度警覺— 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緊張、易激動、缺乏耐性。
47
社交焦慮(恐懼)症診斷標準 1.明顯而持續害怕一種或多種社會性或操作性情境,此人害 怕自己可能會因為行為失當〈或顯露焦慮症狀〉而招致羞
辱或困窘的情形。 2.暴露於使其畏懼的社會情境幾乎必然引發焦慮。 3.此人能理解自己的害怕是過度或不合理的。 4.病人會逃避所害怕的社會情境或操作情境,或是懷著強烈 的焦慮或痛苦而忍耐。 5.針對所害怕的社會情境或操作情境的逃避行為、預期性的 焦慮、或處身期間的痛苦,嚴重干擾此人的正常常規生 活、職業〈或是學業〉功能、社交活動或社會關係,且此 人對此種情形會覺得困擾。 6.以上所述的情形,不是由於其他疾病或是藥物所造成。 7.如果個案年齡未滿十八歲,則需至少超過六個月的時間。
48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災難與創傷壓力事件
49
DSM-IV 創傷後症候群診斷標準 A病人經歷過創傷性事件,且出現下列兩種情形: (1)病人經歷目睹或遭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事件,且事件引起自
己或他人實際上或威脅性的死亡,嚴重受傷,或威脅到自己 或他人身體的完整性。 (2)病人之反應包括強烈的害怕、無助或驚慌。 注意:在兒童可能的替代表現為混亂或激動的行為。 B.此創傷性事件以一種以上下列方式持續再度被體驗: (1)反覆且強制性地痛苦地回憶此事件,包括影像、思考或感覺。 注意:在幼童可能反覆扮演與此創傷相關方面的主題。 (2)反覆痛苦地夢見此事件。 注意:在幼童可能作惡夢但不記得內容。 (3)彷彿此創傷性事件再度發生時的行為或感覺(包括感覺經驗再 現、錯覺、幻覺, 即發生瞬間重返過去經驗的解離經驗,不 論當時為清醒或藥物中毒狀況)注意:在幼童可能出現與創傷 有關的特異行為。 (4)暴露於與創傷性事件相似或有象徵性之內在或外在情境時產生 強烈的心理痛苦。 (5)暴露於與創傷性事件相似或有象徵性之內在或外在情境時產生 生理反應。
50
DSM-IV 創傷後症候群診斷標準 C持續避免與創傷性事件相關的刺激或對外界反應麻木(創傷前無此情形), 具有以下三種以上之情形: (1)努力避免與創傷性事件有關的思考,情緒或對話。 (2)努力避免會回憶起創傷性事件的活動、地點或人物。 (3)無法回憶起創傷性事件的重要部分。 (4)對重要活動的興趣或參與顯著減少。 (5)感覺與他人分離或疏遠。 (6)情感範圍侷限(如無法有愛的感覺) (7)對前途悲觀(如不期待有事業、婚姻、子女或正常的壽命) D.持續警覺性增加的症狀(創傷前無此情形),有以下二種以上之情形: (1)難入睡或難持續睡眠。 (2)易激動或憤怒。 (3)無法集中注意力。 (4)過分警覺。 (5)驚嚇反應更強烈。 E以上 B.C.D之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 F症狀明顯造成明顯不適或對社會、職業及其他重要功能層面造成影響。
51
恐慌症 1.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疾病,發病若不 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治療,會持續發作及惡化。 喉嚨硬塞感 2.會不可預期她突然發作,發作
前,少有癥兆 3.嚴重發作時間,很少超過半小時。 但發作後的疲憊,可持續一整天。 4.常擔心會隨時發作,發作頻率可 能好幾個星期一次,也可能一天好 幾次。 5.發作地點常在人多、擁擠,又閉塞 的環境。有的人在高速公路或隧 道,甚至,在睡夢中發作而驚醒。 6.常四處求醫,送到醫院急診室或住 院,做許多檢查,都找不出病因。 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喉嚨硬塞感 噁心或腹部不舒服 全身冒汗 心悸或心跳加速 感覺快死掉或失去控制而瘋掉 身體發麻、刺痛或顫抖 失真感(覺得周遭環境怪怪的或身體不聽使喚)
52
恐慌症病程的七個階段 1. 次恐慌症狀發作期:發作症狀輕微,且發作頻率低,自覺身體有點 怪怪的.,但還可以忍受。
1. 次恐慌症狀發作期:發作症狀輕微,且發作頻率低,自覺身體有點 怪怪的.,但還可以忍受。 2. 恐慌症發作期:典型的發作,症狀嚴重,開始找醫師幫忙,或到急 診求助,但檢查卻都正常。 3. 慮病期:開始擔心心臟病、肺病、胃腸疾病、神經疾病,或擔心腦 瘤。遍訪名醫,且到 各大醫院求診,但檢查都正常,醫師回答, 不是沒病,就是神經衰弱,冶療效果有限。 4. 輕微畏懼症狀:找不到病因,症狀仍持續困擾,開始擔心外出會發 作,求助無門,所以不大敢外出。 5. 社交畏懼症期:擔心發作時場面難看,有損顏面,所以,開始不太 敢見親朋好友,謝絕應酬。 6. 催曠症期:嚴重擔心發作,幾乎不出門,或要有人隨時陪伴。有的 病患,甚至曾往到醫院附近,這時期,病患即使有人陪伴,也不 敢出遠門。通常病患會辭掉工作,整天待在家裡。 7. 憂鬱期;因發作,或怕發作,導致生活功能嚴重受損,如失業、孤 立及種種挫折。最後,造成對人生乏味、無助、無望、嚴重失 眠,及厭世。這時期,自殺危險性很高。
53
認識強迫症
54
強迫症特徵 強迫性思考 是指持續不斷重現且違反自我本意的意念、思想、影像或衝動,這些都不是自願產生的,而是由外侵入意識中的一些無意義或令人不愉快的思想,其內容多為淫穢、褻瀆神明、或漫無目的地思考一些無標準答案的哲學問題. 強迫性行為 是指重覆而似乎有目的的行為.這些行為似乎不合於現實.而且多餘。此種行為通常是基於對患者自身所可能引起危險的害怕所致,最常見強迫行為都與乾淨(特別是洗手)、重覆檢查(以使得潛在危險的狀況不致於發生)、秩序、整齊有關。
55
認識精神病
56
認識躁鬱症 躁症患者常表現 1. 過度的愉快、興奮、得意自大、意念飛躍、思想澎湃、聯想 力增快。甚至有誇大妄想,其妄想內容大多自以為異於常人、其有超強能力、財富或地位,有時自認為是上帝或神的化身或傳人,可以拯救世人。 2. 病患也常表現過份慷慨、浪費金錢、喜好爭論、愛干涉他人,經常滔滔不絕,即使嗓子啞了也不罷休。 3. 也因精力充沛,常常計劃過多、不眠不休。但因欠缺組織能力及現實感差,而顯得草率行事。 4. 有時幽默、受歡迎,但有時變得躁動不安、敵意、易怒,甚至暴力及攻擊行為。更有甚者,會出現精神混亂、幻聽及其他妄想等。
57
認識精神分裂症 1. 妄想: 被害、被控制誇大、宗教、政治、 關係、 多情、虛無、罪惡等 2. 幻覺: 聽幻覺、視幻覺、嗅幻覺
1. 妄想: 被害、被控制誇大、宗教、政治、 關係、 多情、虛無、罪惡等 2. 幻覺: 聽幻覺、視幻覺、嗅幻覺 3. 語無倫次 4. 不適切表情 5. 怪異行為 會造成工作、人際關係及自我照顧能力明顯障礙。並且可能出現明顯社會孤立、怪異行為、個人衛生差、情緒平淡、言語障礙、怪異念頭、易生錯覺、缺乏動力、無精打采、缺乏興趣等現象,上述症狀持續六個月以上,就會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58
網路成癮
59
「網路成癮」定義 「由重複對於網路使用所導致的一種慢性週期性的著迷狀態,並帶來難以抗拒再度使用之慾望;同時並會產生想要增加使用時間的張力,對於上網所帶來的快感會一直有心理與生理上的依賴」(周倩)。 Young (1997)認為在過去一年內出現下述症狀中的五項或以上,便符合「網路成癮症」的診斷: 1. 下網後仍屢屢思念網路上的活動 2. 需要愈來愈長的上網時間才能得到相等程度的滿足 3. 無法控制上網衝動或企圖減少上網,但無法成功 4. 下網後有情緒化、憂鬱、或煩躁不安等戒斷反應 5. 上網時間遠超過預期的時間 6. 無視於因上網而危及重要人際關係、職業、或教育的機 會或花費過多,仍持續上網 7. 為了上網而放棄社交或職業有關的機會,並向家人或朋 友欺瞞上網的次數或時間 8. 藉上網逃避各種問題或解脫情緒困擾 2006,4月,第49卷第4期
60
這一代父母難為(馬志潔 ,93) 這一代父母在扮演天職時遭遇挫折的原因為: (一)對子女在心理上愛之深, 在行為上則責不當
(二)對子女愛太多,尊重太少 (三)為子女挑起太多責任, 給予太少磨練與慰藉。
61
良性互動必須是持續性的 建立親子共融關係之道: (一)做一個真實的父母 (二)重視子女的想法 (三)重視親子雙方的民主關係
(四)不可嬌寵孩子 (五)傾聽孩子的聲音 (六)滿足子女的價值感 (七)多安排家庭休閒活動
62
溝通三層次陳錦賢 溝通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為表面的應酬語 第二層次,則要以愛作為基礎, 愛是深層對話的元素,若能表現出尊重與同理對方,
方能進入角色經驗談的層次 第三層是內心秘密表露的層次 父母要對子女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並把握每一次家人對話的機會, 以打造幸福家庭。
63
人格養成六階段 一、我不想惹麻煩(被懲罰) 二、我想要獎賞 三、我想取悅某人(被讚美) 四、主動遵守規則 五、我能體貼別人
六、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Rafe Esquith)
64
父母教養原則 1. 檢視家庭結構: 結構包括規定、規矩、獎賞、懲罰、愛、指導、安全感和安全等,結構讓我們覺得安全與包容 家庭結構則包括父母親的關係、婚姻、心理健康狀態、父母有無暴力傾向、酗酒或吸毒等 2. 必要的信念: 不要有過多的罪惡感、父母的權力高於孩子、由父母親來設定家庭規矩、父母必須要能自我掌控(特別是情緒) 3. 警告系統: 紅黃綠燈; 有彈性; 當界線被挑戰時,必須強烈聲明與反應 4. 行動介入: 懲罰、暫停與隔離(強度的增減) 、取消特權或增強物、讓孩子為他所犯的錯付出代價、懲罰需考量年齡與效果 5. 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 學習應該有的好行為,並配上適當的獎賞如食物、物品、活動、擁抱、口頭讚美 自我讚美; 好行為包括態度、目光的接觸、非語言的溝通、口語的應對、學習言語表達、團體互動、選擇適當的朋友 6. 與學校老師的配合: 學校生活回饋單(優點與缺點)
65
從邊緣性案例得來的教養省思 一、延遲滿足訓練-自我節制、眼光放遠。 二、確認個人需求(自信) -簡樸中庸、對時尚高品質生活 欲求的調整。
二、確認個人需求(自信) -簡樸中庸、對時尚高品質生活 欲求的調整。 三、情緒管理訓練-情緒覺察及表達語言教育、不要過早介 入、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四、依賴-獨立訓練:適度放手,培養挫折忍受能力。 五、吸收知識、參加討論團體、提升智慧-心靈食譜(資 訊) 、用心篩選,培養穩固的善良價值觀。 六、獨立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訓練。 六、培養慈悲心、愛心、利他-特別關懷弱勢群體,降低自 私自利的執著。 七、避開人性試探,培養替代性滿足-對健康行為成癮,如 運動、休閒、助人行為、創意等。 八、成熟穩固人格的持續追求-敬天、自信、愛人、惜物。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