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三、人的社会化(P81,第五章) 网络文摘:傅国涌:怎样看“八○”后的一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三、人的社会化(P81,第五章) 网络文摘:傅国涌:怎样看“八○”后的一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人的社会化(P81,第五章) 网络文摘:傅国涌:怎样看“八○”后的一代 中国的“八○后”一代可能是世界史上第一代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群体。不久前,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曾发表一篇报道,将他们称为“我”一代,以“我”为中心,只为“我”而活。他们深受消费主义、互联网和电子游戏的刺激,喝星巴克,穿耐克,玩网络游戏,对政治丝毫不感兴趣。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关注政治也对政治起不到丝毫作用,还不如不谈它,也不参与进去。”从一九八○年到一九八九年,中国大约有二亿四百万人诞生,这是《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字。也就是说“八○后”这一代在数量上至少有两亿人,他们正处于青春年华,是我们这个转型时代极为重要的一代人。不少人担心这一代缺乏社会责任感,承担不起推动社会变革的使命。往深一层想,这种情况难道是他们造成的吗?他们只不过是环境的产物。在他们成长的年代,政治是不许关心的,关心政治要冒很大的风险,这一切潜移默化,已渗入他们的骨髓。避险是基本的人性,不能指望大多数年轻人逆流而行。不过,也不必太悲观……

2 三、人的社会化(P81,第五章) (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一)、定义(P81-82) 狭义(少年儿童,个体)
广义(个体一生)(群体,一代,国民性):如经历“文革”的一代:一些教师的行为…… (二)社会化的类型(P83) 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逆向社会化。 其他教科书分类……

3 (三)、社会化的作用 对个人 对社会 (四)、理解社会化的角度(P82) 1、文化角度 2、个性发展角度 3、社会结构角度(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冲突论角度——接班人问题……)

4 (五)、社会化的条件(影响因素)(P86) 社会化中个体的生物基础(P86) 社会化的社会主体(P88): 1.家庭:[三岁,榜样,爱别人的能力。美国儿童权利保障与独立性培养,中国:棍棒下的孝子(私有财产)…… 2.学校与社会组织(如宗教组织):中美学校(小学)教育比较…… 3.同龄群体、邻里与社区:(美国万圣节,见“文化”部分课件) 4.工作单位 5.传媒:电视剧中的暴力、明星的示范、中国对一些电视台内容的删除……

5 (五)、社会化的条件(影响因素)(续) 社会化的社会环境: 6.文化与社会风气:一个笑话:成长理想与责任。美国儿童天堂。信仰环境对人影响。讲真话及其后果?(逢人只说三分话)。中国:幼儿园送礼,学校中比父母的官职,“依靠文化”。美国一调查:假货2/3出于中国(凤凰卫视)。假文凭,“权学交易”。规则的超越与遵守(中外贵族)。“在一些酒桌上,一些干部和老板不时津津乐道自己如何 ‘整治’、‘收拾’甚至‘戏弄’交警的故事,往往引来满堂喝彩。”“一些领导和领导的司机认为,敢于交通违章是你的本事,开车小心翼翼说明你这个人没有办法。一位给领导开车的司机甚至说,开特权车你就是要横一点,不然交警以为你是假冒的!” (如何才能有规则意识?)。真诚与信任的环境(如文革时对“真”的摧残,美国信用社会的建立,美国老百姓的“笨”,中国的“提防”。很多外国人都说中国人显得过于精明(贬义),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中国人在一生之中,难得享受到社会的温暖,而生存的艰辛却是一直都在品尝着...因此,怎么可能不变得精明甚至是滑头。美国的义工,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功能。(我的杂文:《让志愿者精神星火燎原》)告密文化?斗争观念汇报是非观念党化教育。 7.自然环境

6 (六)、社会化的(基本)内容(P100)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具体内容不同(合格的臣民或者公民、胜任各自岗位)。但从基本内容种类看: 1、知识技能。刘军宁建议去掉“人才”一词,见补充阅读材料:中国教育“病”在哪里? 。成功(幸福)技能。补充阅读: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告诉你幸福的真谛。 2、政治社会化:历史,中外。爱国主义。忠孝。政治参与(组织与选举)。补充阅读材料:从顺民、暴民走向公民。毛时代政治社会化特点。雷锋(对同志……对地主……——爱恨、感恩、听话)(袁伟时——“狼奶”,狼图腾。补充阅读:袁伟时: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我的杂文:《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同志的残忍吗?》。(雷锋的影响:刘晓庆:拍成雷锋又不真实,不拍成雷锋我又不愿意)。补充阅读:牛田洋的“精神原子弹”。阅读讨论:林达:美国《公民读本》的第一课:“你”。 3、道德社会化:内容?形式?(自律与他律)(学雷锋运动,检查卫生……,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良知的国有化(思想汇报),追认为党员?

7 (七)社会化的历程(P96) 儿童期、青年期…… (八)、社会化的若干理论介绍(主要是针对社会化的过程)(P91)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镜中我”)。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弗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P92) 埃里克森对社会化过程八阶段划分(P93)

8 (九)讨论与思考 1、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化环境问题分析。 (比如马加爵的成长的环境……)(人的工具化:家庭、学校、体育事业……)(农村教师素质——(从素质教育看……) (另:关于继续社会化问题,关于再社会化环境问题) 2、中美国民性(格)及其社会化环境分析。 3、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分析社会化的历程: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及如何克服。

9 补充阅读材料: 1、《比特犬与中国人》。选自电子杂志《大风》——可从“大风在线”网站下载。 2、林达:美国《公民读本》的第一课:“你”,选自林达新作《扫起落叶好过冬》,三联200610。林达的博客: 参考书目: 1、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2、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

10 人的社会化(人的修养)能达的境界 《绅士》 (《读者》杂志(2004年第4期)中的一篇文章)([英]约翰.亨利.纽曼,尹慧怡译)  可以说,从不使他人受苦之人几乎成为绅士一词的定义。这一概念历经锤炼,可谓精确。绅士总是致力于消除身边阻碍自由与坦诚的因素。他与周围的一切保持和谐而不是突出自己。真正的绅士言行谨慎,避免任何引起争执或带来恐慌的行为,诸如挑唆、压制、猜忌、恐吓等,即使是对与自己不相干的人。绅士最大的愿望是使每个人身心愉悦。他关心身边的所有人:温柔地对待羞怯者,亲切地对待陌生者,宽容地对待无知者。他会记起每一位谈过话的人。他反对任何激怒他人或不合时宜的举动。在与人交谈中,他从不锋芒毕露却孜孜不倦。

11 施人以恩,绅士从不放在心上;受人之惠,他却念念不忘。除非迫不得已,他从不谈及自己。绅士从不为小小的误解而辩白,也不听信任何谣言和诽谤。他谨慎地与反对者交往,尽力阐明一切。在争论中他从不心存私虑,以势压人;也从不言辞刻薄或是含沙射影、诋诽他人。从长远着眼,他谨记古代先贤的箴言:我们应把眼前的敌人当作未来的朋友。绅士遇事考虑周全,从不当众出丑。他古道热肠,不计个人得失。对于他人的恶意中伤,他更是置之不理。他洞悉事理,因而富有耐心和克制力;懂得适时放弃。由于不可避免,他承受苦难;由于无法准备,他直面失去;由于无力逆转,他正视死亡。如果他一旦陷入争端,他坚强的理智会使他免于误入歧途。

12 人的社会化环境补充材料:网上文摘 1、让做“义工”内化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义工最早起源于西方19世纪,工业文明的大发展产生了诸如贫困、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有道德水准的智识群体,包括学者、学生、有爱心和利他精神的有闲阶层、有先进思想的商人等,自发组织起来,参与到慈善事业和社区服务当中。发展到今天,在国外人们通常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地去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工作。“有时间,做义工”几乎已经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有关资料介绍,在加拿大,义工平均每年贡献191个小时来从事义工活动,这些时间相当于578000个全职工作。在德国,大约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每个月花费15个小时的时间在协会中,在倡议的活动、项目、自助机构中从事义务工作。在美国,56%-62%的妇女每周奉献3.4个小时,49%的男人每周奉献3.6个小时在义工的服务工作上。

13 2、 有一项“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中学生关于21世纪之梦”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不想当官,因为当官就意味着责任重大”和“不想当官,因为当官就得牺牲自我”等观点,美国、韩国和日本七成以上的中学生均表示支持,这些国家的大多数中学生都不想以失去自我为代价去谋求高地位。而我国中学生的观点却截然不同,占到四分之三还多的中国学生,对由于当官带来的责任重大、牺牲自我等丝毫不反感,反而把它作为人生的重大目标。 …………………… 另外,在广州,一项针对18至35岁青年人的调查显示,青年男性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已从9年前的“自己创业”,变成了党政机关干部,选择人数高达46.3%。某小学一个班上共有43名学生,班干部就有40人……

14 《羊城晚报》2004、10、11(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3000万17岁以下青少年受情绪障碍或行为困扰 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

15 许纪霖:《人才至上,还是公正至上?》 所以现在大学生进入大学,理科我不清楚,从文科来说,我是教大学历史的,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消磁”,把你中学里学到的一些已经被曲解的知识,特别是他们的思维方法,先告诉你这是不对的,然后告诉你新的东西,这个工作非常艰难,差不多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消磁”,让他们从应试头脑转变为创造力、有发散性思维的人,这个过程非常非常艰难。

16 我这里摘录刘燕敏先生《两份报告的预言》的一段话,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如何“严夷夏之防”:
雷锋在一九五九年十月15日(出版物中原文是X日)的日记中写道: “毛主席的身体很健康,对我们青年一代无比的关怀和爱护......当时,我的心高兴得要蹦出来。我想有一天我能和他一样,见到我日夜思念的毛主席该有多好、多幸福啊!可巧,我昨天晚上做梦就梦见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像慈父般的抚摸着我的头,微笑地对我说:好好学习,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早上醒来,我真像见到毛主席一样,浑身是劲,总觉得这股劲,用也用不完。 我决心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好好地学习,顽强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做一个毫无利己之心的人:我一定要实现自己最美好的愿望,真正见到我们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读雷锋日记,每读到这一处,都忍不住要击节惊叹,雷锋真是一妙人儿!在毛泽东时代,懂得这样做人做事,不发达都不可能。那些为雷锋做宣传的人们,把这些材料送到毛泽东那里去,毛泽东肯定读到了这一段,看到雷锋如此效忠输诚的憨态,应该相信毛泽东一定是非常感动一回了的。圣心大动之下,号召天下人:“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在他的日记里,有三次写到梦中“见到了毛主席”。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雷锋要见毛泽东的心情十分迫切,所以就会“梦见毛主席”。 据张峻回忆说: 如果雷锋没有因公殉职,他将于45天后受到毛主席接见,可惜雷锋不仅没有见到毛主席,连这个好消息也不知道。 1962年6月,沈阳军区已经批准雷锋作为出席1962年国庆观礼的代表,但并没有通知雷锋本人。 我清楚地记得1962年的7月中旬,雷锋拿着一份血书来找我,希望我能将血书转交部队首长,请求首长同意他去福建前线,他特别强调说:我当兵快两年了,也没作出成绩,不可能见到毛主席。这次要能批准我上前线,报仇雪恨,杀敌立功,胜利凯旋,再去见毛主席,也好向他老人家有个交代。 我拿着他的血书,几次想告诉他已经被批准参加北京国庆观礼的事,话到嘴边却改口说,你们连长说得对,前方后方都一样,只要你把工作干出成绩,见毛主席的事不用你考虑,上级领导会作出安排的。 为什么话到嘴边又不说了呢?因为雷锋毕竟是个入伍不到两年的战士,不告诉他也是对他的考验,再说万一有什么变更,怕影响他的情绪。 雷锋的日记,有好些是极有哲学思维的。比如做“一棵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螺丝钉精神”,还有什么“钉子精神”,“傻子精神”,“永远作党的驯服工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天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等等。 雷锋特别擅长于做“忆苦思甜”报告,这是最能体现雷锋特别红的地方。今引2003年新华网的文章一篇,标题是《雷锋最早出名与作“忆苦思甜”报告有关》。 在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老百姓吃不饱饭,军粮供应也不足,雷锋所在的施工连队每人每天只有一斤粮。自然粮食的不足,可以通过补充精神食物来鼓舞士气,这就是政治工作的威力。 朱德的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一句,极大可能是从雷锋的日记里选用的。 林彪的题词: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很显然,林彪是从雷锋日记里抄来的,这是一九六0年十二月X日雷锋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值得注意,一九六0年一月八日,雷锋参军的第一天,就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誓言。做毛泽东的好战士,是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毛泽东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在毛泽东时代,党是毛泽东的党,国是毛泽东的国,军队是毛泽东的军队,“人民”是毛泽东的臣民,总之,中国的一切也都是毛泽东的。在中共阵营里,朱德、林彪两位元帅和杜平中将,从井冈山时代就跟着毛泽东,跟了几十年,非常明白这一个伟大道理。但是年纪小小的雷锋同志,在他参军的第一天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可见他对于中国国情之认识实在是太深刻了!在这一点上说,雷锋实在是一伟大的、无人能及的政治天才。朱德、林彪的题词,其实也就是从雷锋日记里抄来的,堂堂元帅也都不怕拾人牙慧,而且雷锋才是一个小小的中士呢! 雷锋精神真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吗? 从上述的资料看,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忠于毛泽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一句话,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文革时期,对于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发展到了极致。红卫兵们干脆就喊出了更疯狂口号:比如“三忠于”: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四无限” 即对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 这些话长长的一串,无非就是要忠于毛泽东。假如不停地只喊一句忠于毛泽东,那就十分的枯燥无味,因此也就需要改变一下表达上的形式,可以生动活泼了一点。 当然,雷锋的日记中,还有其他场合里,也有什么忠于党、忠于人民之类的说法,那不重要,把雷锋精神解释是“为人民服务”仅是形式上的需要而已,其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忠于毛泽东才是最重要的啊。 把雷锋精神解释是为人民服务,完全是对雷锋精神的曲解。 当局几十年来一直都高喊“为人民服务”这么一个口号,似乎这个口号很了不起的。但是,什么是人民啊? 要知道“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在中国大陆,拥护毛泽东的就是人民,否则就是敌人,这是中国的政治教科书的常识了。也不那么纯学术,就引一个宣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例子来欣赏一下吧,就是张峻说的故事。 有一次,雷锋应旅顺海军基地的邀请去做报告,张峻和另一人陪同,亲眼目睹了“雷锋出行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过程。雷锋先是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位老大娘,然后就是扫地、擦玻璃和擦车厢,给旅客倒开水,忙个不停。张峻为雷锋的行动所感动,自然地拿出照相机,没想到却被乘警拦住了。 乘警说:你知道这火车上的人都是什么出身?什么成分吗?万一接受这位解放军服务的人是一位坏分子怎么办?照片登出去就是立场问题。你出问题,我们也会受瓜葛,所以你最好不要拍。 就因为这,张峻没有拍到雷锋在火车上做好事的照片。这是张峻自己说的故事。 历来有传说做好事必须考虑对方是不是一个贫下中农呢?这一段故事告诉人们,做好事的确要首先弄清对方是不是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啊。可见,为人民服务者,也就是为自己人服务而已。当然,在雷锋精神之中也可以说包含了一些“为人民服务”的成分的。可是在一个强调阶级斗争学说的社会环境之中,为人民服务实际上是为“自己人服务”。再比如说,一个被管制的“地主分子”或者“右派分子”尽管他可以“做好事”,可他却无资格高谈“为人民服务”,只能说是“自觉改造”而已。 雷锋以忆苦思甜出名,所以忆苦思甜也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形式。但是,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前后历时三年,中国大陆饿死了几千万人的时候,雷锋居然还要忆苦思甜,大力鼓吹毛泽东统治下“人民幸福”的谎言,实在是非常残忍的。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运动,饿死数千万大陆人民,雷锋却大作忆苦思甜秀,歌颂毛泽东伟大,这无疑是充当了毛泽东的帮凶。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狠。毛泽东和雷锋之间的爱也是如此,毛泽东打得了天下,实行所谓的“土改”,雷锋分得了三亩六分地,又少年得志,年仅十五岁就当公务员。毛泽东有难了,他当然要为毛泽东服务啦。这一种所谓的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独裁者毛泽东服务而已。 雷锋有什么哲学呢?那就去拜读一下他所写的日记吧。比如我们把雷锋日记中的 “螺丝钉精神”等等,称之为“雷锋的哲学”。 “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个人的一切,全听组织安排,当然是党叫干什么就必须干什么,而 雷锋在他的日记中,除了写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样的句子之外,还写下诸如“坚决地、无条件地做党的驯服工具”、“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即党永远正确,不会犯错误的。 读雷锋的日记的一个感觉是,这些文字好像是几百年前的古人写成的。其中完全没有一点现代精神的东西。在那里,有民主精神吗?没有。有的是忠于君主的观念。有人道主义的精神吗?也没有,有的是阶级斗争学说,比如所谓对待敌人要像严冬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从头到尾,在雷锋精神之中,都没有丝毫的民主精神。 雷锋精神也可以把它作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起源。“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文革”之中的那些红卫兵小将不是高喊着这一句话吗:“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司令,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还有“文革”中的许多口号,比如:“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这不是雷锋日记中的话吗? 雷锋精神其实只能是毛泽东个人独享的物品,因此随着毛泽东走进历史之中,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在毛泽东时代,只有毛泽东才可以享受“永远忠诚”这个待遇。毛泽东时代以后,还有什么人敢于厚着脸皮要求人民永远忠诚?看来是没有了的。 忠于毛主席”、“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样的口号,已经无人再敢享受,这算是当代中国的一点点儿政治进步啦。毛泽东之后的华国锋,虽然也当上了军委主席,但是不久即被邓小平夺权。我记得在华北大阅兵上,邓小平只是享受了在轿车上让那些大兵们欢呼一声“首长好”而已。这个时候的雷锋精神,可以理解为“忠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了。邓小平当着军委主席,把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三个中共首脑收拾掉,可见解放军是忠于军委主席,而不是忠于其他的中共主席或者总书记。这一时期,那些主席、总书记们也都明白,天下是邓小平的,所以不能公然提出忠于自己这样的口号。邓小平虽然掌握中共实权,当着军委主席,但是名不正言不顺,至少也不能在形式上违背党指挥枪的说法,形式上也不能说忠于军委主席这样的话。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已经完全不是当年那样幼稚了。但是,试图把毛泽东的统治权术继续拿来统治中国人民的人还是有的,不能享受“永远忠于”这个虚名了,于是就东施效颦 ,把忠于某个人改造成“团结在周围”。但是,目前中国所存在着的严重社会问题如果不积极解决,要民众团结在某核心的周围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拆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 谁忠于谁,这是一种政治道德问题。民主制度的国家,只有领导人忠于人民,决没有人民忠于领导人的道理。从这个视角看雷锋精神,无疑是过时的了。 我这里摘录刘燕敏先生《两份报告的预言》的一段话,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如何“严夷夏之防”: 1979年,中国一个代表团去美国考察。回国后报告说,美国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连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就侈谈“发明创造”;重音体美,轻数理化;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全无咱们中国老百姓循规蹈矩的样子,最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不行,再有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超过美国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同一年,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也写了一份报告:中国的小学生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右手,否则不轻易改变姿势。早晨7点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最早看见的是上学的学生;中国学生有沉重的“家庭作业”。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尖子生”。结论是:中国的学生最勤奋。再有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25年过去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培养了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10 文章:从顺民、暴民走向公民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被中共授意写了一本书《丧家狗:我读<论语>》, :「在该书中,李零围绕《论语》探寻究竟,《论语》到底在讲什么?而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以其犀利如刀锋的语言和对现实世界的一贯审视,将《论语》这部千百年来读书人视作命根子、当权者视作统治法宝的经典,作了深入浅出的解剖。在作者笔下,孔子就是一条郁郁不得志的丧家狗,奔波一生而无所得,他是读书人的宿命的缩影,是所有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者的缩影。」 牛田洋的“精神原子弹” 这就是现行教育的后果。我们的教育常常在散布制造谎言,有些谎言连小学生都能看出来,因为他们在书本上学到的,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跟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该不该触动这体制,而不是能不能触动。该不该触动是道理问题,能不能触动是一个策略问题。如果道理问题不讲清楚是不会有策略的。道理清楚了,路径就清楚了。如果大多数人不认为这是个问题的话,是没有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说在理论上认识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教育问题在哪》刘军宁 我们大学培养的人才创性能力比美国的要低很多,这是事实。但有些人认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是比美国的基础教育要好吗?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刘:我觉得不能这样说。中国人的创性能力差是因为中国人被当作“才”,只是一个原木,国家把你当做才的时候,既可以把用你来做火柴,或者做牙签,剩下的就不要了,这个原木没办法决定自己做什么。一旦变成“才”的时候,99%的都要被扔掉,国家只取你一点,其余都是浪费的。 你说的中国基础教育比美国的基础教育好,你看到的是硬性的指标,比如说数学,中美两国同年级学生比,中国学生程度是高些。但我觉得美国的教育设计是有道理的,它是根据社会的未来需要来设立自己的教育。未来不需要的东西,没必要学,学了也是浪费,比如解析几何,如果以后你不做工程师,干吗要在高中学?中国本来教育资源很有限,又浪费惊人,反而把自己这些学了没用的东西当作优势。 向:美国在培养人的公平竞争意识、每个人的进取心以及每个人表现自己的机会等方面,中国是无法与其相比的。 刘:在美国的学校,大家都平等地对话,老师和学生在身份上也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小组的重新分配,每个人的表现机会也是平等的。美国中小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就发几张纸或是参考书,自己去编。大学教材也是自己编的,老师也不完全按照教材讲。 向:美国的考试也是民间组织的。 刘:他们考试成绩仅供升学的参考,因为升学是由大量的平时成绩积累的,不是由一次性考试成绩来决定的。还有,美国给个人发挥自己的潜能以更多的机会,如组织学生乐团,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等。在美国,教学生做一个项目,这项目当然包括自己的想法,想法的论证,然后是想法的实现、验证等,这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与其自身的生活有关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从小就有具有一种能力,即独立地操作一件事情的能力。 向:从你的观察来看,美国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是这样吗? 刘: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学生的合理的想象能力。 美国也有名牌大学,学生也是从高中选拔的,但没有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它怎么选拔呢?它依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学校校长写推荐信。即使有考试也是民间组织的。你想一想,如果中国名牌大学的招生建立都在校长写推荐信的基础上,中国的高校招生制度会腐败到什么程度?谁敢相信校长写的推荐信?但在美国几乎没有人质疑这个问题。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这个制度,因为这个制度太依靠诚信了。 而中国最缺的就是诚信,不仅在教育领域如此,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不仅校长的权力不受制约,那些任命校长的人还要通过校长来走后门呢。因为校长是上级任命的,教育局长或是书记来要他写个推荐信,把某学生保举到某重点大学,这不太容易了吗?但是在校董事会制度下这是不可能的。统一招生制度存在的本身就说明我们的道德已经堕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招生制度本身是次要的,主要是看校长是怎么产生的。 刘:只要校长是上级任命的,他就只能两眼向上。诚信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如果校长由校董事会聘请,或是把校长的任命由黑箱操作变成公开竞选,把校长的一言一行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其个人素质马上就会提高了。否则,舞弊、腐败是不可避免的。 口号堆垒近代中国的社会沉积相


Download ppt "三、人的社会化(P81,第五章) 网络文摘:傅国涌:怎样看“八○”后的一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