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2 第一节 急救的概述 一、目的(意义): 急救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生命安全和今后的治疗效果。
第一节 急救的概述 一、目的(意义): 对意外或突发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初步的临时性的处理,用以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急救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生命安全和今后的治疗效果。 

3 抢救生命!

4 止血、包扎,防止伤口污染 减轻疼痛

5 预防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6 国外急救电话 美国:急救911 ,医院咨询939 德国:112 澳大利亚:000 法国:15 比利时:900-1964 瑞典:900
英国:900-1937 意大利:118 日本:911

7 国内120 3-5公里 5-10分钟

8 二、原则: (一)抢救生命第一: 1、首先抗休克。 2、注意保暖或防暑; 3、止血。 (二)动作要快:
快抢救,快转运,争分夺秒,迅速敏捷,采取措施。 (三)注意事项: 1、态度和蔼亲切,忌粗暴; 2、要保持镇静,有条不紊。忌惊慌失措,故此失彼; 3、技术熟练、迅速; 4、了解病情,进行有效地抢救。后伴随去医院,向医生介绍病员情况及抢救经过。

9 二、急救的工作内容 (一)急救的组织工作 1、设置急救点 2、急救物质的准备 (二)现场的具体急救工作 1、初步诊断(收集病史、就地检查) 2、初步急救处理

10 第二节 休克的急救 与运动有关的休克 定义: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所发生的严重全身性综合征,以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特征。
第二节 休克的急救 休克”一词为外来语 Shock 获得音译,原来的意思是“震荡”。 定义: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所发生的严重全身性综合征,以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特征。 与运动有关的休克 1.失血性休克:健康人急性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1/4(1000毫升)时,机体可代偿,血压可维持正常;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1/3时(1500毫升),血压下降,有生命危险。 2.创伤性休克:严重的创伤多合并休克。

11 一、原因: 二、机制: 它是由创伤、出血、烧伤、脱水、重度感染、手术、药物过敏、精神刺激等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或全身综合症。
由于毛细血管灌注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导致组织器官缺氧,引起代谢紊乱,并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这种紊乱互为因果关系,产生恶性循环,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12 (一)兴奋期:早期(缺血缺氧期) (二)抑制期:休克期(失代偿期) (三)休克晚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三、征象
 三、征象 (一)兴奋期:早期(缺血缺氧期) 烦躁不安、呻吟、叫喊、表情紧张、面色苍白、脉快有力、 呼吸表浅、急促。 (二)抑制期:休克期(失代偿期)   短时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全身软弱无力,四肢发凉, 血压下降,脉快无力。严重的还伴有口渴、头晕、出冷汗、发 绀、酸中毒、昏迷等。 (三)休克晚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广泛性出血,低血压休克,溶血及血栓所致多种器官的功能障碍

13 休克的急救 (一)安静休息:伤员平卧或半卧位休息,安慰和鼓励。 (二)保暖和防暑 : (三)饮水和吸氧:清醒伤员可饮少量淡盐水,吸氧。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镇静与止痛 :镇静剂、止痛药 (六)包扎和固定:防感染和再伤 (七)止血 (八)针刺疗法:针刺或指掐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十宣、涌泉等穴位,以使其恢复知觉

14  第三节 出血的急救 (一)止血的重要性: 人体血量因性别、时间、机能状况发生变化。但是基本上维持衡定。健康成人每公斤体重有75毫升血,一个人的总血量一般达到4000~5000毫升。 如果失血达五分之一,就会出现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等急性贫血症状。如果失血达三分之一,就会有生命危险。

15 二、分类与鉴别: (二)止血是抢救伤员的第一步: (一)按出血的部位分:
应立即进行止血,尤其是止大动脉出血,往往是抢救生命的最重要的措施。闭合性损伤的出血,及时压迫止血,也有减轻肿胀,利于康复的功效。 二、分类与鉴别: (一)按出血的部位分: 1、内出血: 由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内脏出血。包括皮下组织、肌肉、关节腔、胸腔、腹腔和颅脑。

16 开放性的血液外流,是运动员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
2、外出血: 开放性的血液外流,是运动员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 两种出血比较,内出血的性质较为严重,因为内出血的早期不宜被察觉,容易被忽视。 (二)按出血的性质分: 血 管 出 血 点 特 点 危险性 静   脉 在伤口的远心端 缓慢持续外流暗红色 较 小 在伤口的近心端 呈喷射状间歇外流鲜红色 较 大 动   脉 毛细血管 在创面呈点状渗出 介于动静脉之间 较 小

17 常见的止血方法 (1)冷敷止血法 (2)抬高伤肢止血法 (3)包扎止血法 (4)加垫屈肢止血法 (5)手指直接指压止血法
(6)间接指压止血法 (7)止血带止血法 (8)填充止血法

18 (一)冷敷: 目的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有止痛、止血、防肿胀的作用,冷敷的越及时越好。 (二)抬高伤肢: 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出血部位血压降低,减少出血。

19 用于前臂、手和小腿、足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情况下。
(三)加压包扎: 用以压住创伤部位的血管而达到止血的效果,主要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四)加垫屈肢止血法: 用于前臂、手和小腿、足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情况下。

20 间接指压法(止血点止血法) 颞动脉压迫止血法 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 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 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 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腔前、腔后动脉止血点

21 颞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头顶及颞部动脉出血。 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迫。

22

23 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肋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外,将动脉血管压于下颌骨上。

24

25 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 常用在头、颈部大出血而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方法是在气管外侧,胸锁乳深肌前缘,将伤侧颈动脉向后压于第五颈椎上。
但禁止双侧同时压迫。

26 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出血。 方法是用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跳动处,其余四指放在病人颈后,以拇指向下内方压向第一肋骨。

27

28 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方法是在病人上臂的前面或后面,用拇指或四指压迫上臂内侧动脉血管。

29

30

31

32 止血带止血法 在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通常用止血带止血。

33 种类: 充气止血带 橡皮带止血带 橡皮管止血带 宽布带或撕下一条衣服以应急需

34

35

36 部位: 上臂的上1/3部 大腿中、下1/3 交界处 上臂中、上1/3处扎止血带易损伤桡神经,为禁区。

37 要求: 压力要适中 时间:上肢每半小时,下肢每1小时应放松2-5分钟
放松时应以手指在出血处近端压迫主要出血的血管,以免每放松一次丢失大量血液。

38 第四节 骨 折的急救 一、概念: 二、骨折的分类: 在外力的作用下,骨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叫骨折。 (一)从骨折周围软组织情况分:
第四节 骨 折的急救 一、概念: 在外力的作用下,骨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叫骨折。 二、骨折的分类: (一)从骨折周围软组织情况分: 1、开放型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2、闭合型骨折: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39 (二)从骨折的程度分: 1、完全性骨折:骨小梁完全断裂; (三)从骨折后的稳定性分: 1、稳定性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骨出现裂缝;也称骨裂。 (三)从骨折后的稳定性分: 1、稳定性骨折: 骨折断面平整,经复位后,适当固定,位置不易移动。 例如:椎体压缩性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为不稳定骨折。

40 (四)从骨折的时间分: 2、陈旧性骨折:骨折后2—3周以后。 1、新鲜性骨折:从骨折时开始至2—3周内。 时间划分依据:
 1、新鲜性骨折:从骨折时开始至2—3周内。 2、陈旧性骨折:骨折后2—3周以后。 时间划分依据: 1、因伤部形成肉芽组织和转化为纤维组织的这一过程为2周左右。 2、骨外膜深层的成骨细胞在一周内开始形成与骨平行的骨样组织。

41

42 骨折的性质及导致原因 (一)损伤性骨折: 1、直接暴力: 力量直接触及骨折部位引起的骨折。
即受到外力所导致的骨折。 1、直接暴力: 力量直接触及骨折部位引起的骨折。 例如:车轮直接压在腿上所至或棍棒直接击打所至的骨折。 2、间接暴力(传达暴力): 力量不是直接致伤,而是受力较远的部位骨折。 例如:倒地手撑地,上臂与地面构成不同角度,可发生 桡骨远端肱骨髁上骨折和锁骨骨折。

43 例如:踝关节内翻,可引起外踝尖撕脱性骨折;突然下跪,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骨折。
3、肌肉强力收缩(牵拉暴力) 肌肉猛烈收缩引起撕脱性骨折。 例如:踝关节内翻,可引起外踝尖撕脱性骨折;突然下跪,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骨折。 4、疲劳性骨折(积累性暴力): 长时间的反复的直接或间接的力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致使局部骨质发生组织改变而导致骨折。 胫腓骨疲劳性骨折; 例如:脚第二、三跖骨骨折; 这一类骨折无移位,但是愈合缓慢。

44 四 、 症状与诊断 (二)病理性骨折: 因病变而引起的骨折。 1、痛疼; 2、红肿瘀血; 3、功能障碍;
 例如:骨髓炎、骨肿瘤等部位遭到轻微的外力即可断裂。 四 、 症状与诊断 1、痛疼; 2、红肿瘀血; 3、功能障碍;

45 4、畸形:  骨折后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成缩短、旋转、重叠、成 角等形状。 缩 短 旋 转 重 叠 成 角

46 骨折端相互磨擦时,听到的和感觉到的骨擦音和骨折动感。
5、假关节活动: 没有关节的部位发生不正常的活动。 6、骨擦音(感): 骨折端相互磨擦时,听到的和感觉到的骨擦音和骨折动感。 注:如果没有以上体征,有人可能有骨折。 例如:嵌插性骨折;骨裂。 7、压痛和震痛: 骨折处明锐的压痛 8、X线拍片: 最权威的确诊方法。

47 骨折的急救原则: (一)止血、止痛抗休克: 静卧、保暖、止血、补液、针刺止痛。以抢救生命为主。 (二)现场临时固定:
 (二)现场临时固定: 现场临时固定的目的是防止再伤,减轻痛疼,便于转运  (三)先止血再包扎伤口: 伤口有出血时先止血。 外露骨端应清除污物,进行消毒,纳入创口内,不易还纳的,可覆盖纱布,原位包扎。

48 注意事项 1、不可随意移动伤肢。 2、不可随意整复。 3、固定时夹板长度超过断端上下两关节。 4、暴露伤口应剪开衣服,不能脱。
5、露出伤口的骨片不要放回伤口。 6、固定松紧以绑带上下活动1㎝为度。 7、固定后露出肢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49 1、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对临时固定的器械的要求: 1、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2、夹板两端空隙处、骨突处要垫衬棉花软布。 3、绑缚松紧要适当,注意观察末端循环。 注 意: 如伤及重要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包扎过紧,超过一定的时限,可致肌群缺血而致死,经过机化形成疤痕组织,经过逐渐挛缩,形成特有畸形,并致重残。 (爪形手、爪形足)

50 脊柱骨折的搬运 1、 胸腰椎骨折的搬运: (1)3~4人抬肩、臀、伤处、下肢四点。 (2)将伤者平托起来放在担架上。
1、  胸腰椎骨折的搬运: (1)3~4人抬肩、臀、伤处、下肢四点。 (2)将伤者平托起来放在担架上。 (3)将伤者置于俯卧位。 (4)绝对避免两头抬,以免加重脊髓损伤。

51 2、 颈椎骨折的搬运: (1)三人:一人负责头部的牵拉固定,保持头 与身体呈一直线,避免摇晃。 (2)伤者仰卧于硬板上。
2、  颈椎骨折的搬运: (1)三人:一人负责头部的牵拉固定,保持头 与身体呈一直线,避免摇晃。 (2)伤者仰卧于硬板上。 (3)颈下垫薄枕,颈两侧垫衣服,以免头摇晃。

52 骨折急救的固定方法 锁骨骨折

53 第七节 急救包扎的方法 绷带包扎法是急救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绷带有卷带和三角巾,现场还可用毛巾、头巾、衣物等代替。
绷带包扎可固定敷料和夹板,也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的作用。

54 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1、包扎动作应熟练柔和,尽可能不要改变伤肢位置,以免增加伤员痛苦。
2、包扎松紧度要合适,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将失去包扎的作用。一般在包扎四肢时,应露出手指或足趾,以便观察其包扎的松紧度。 3、卷带包扎一般应从伤处远心端开始,近心端结束,末端用粘膏或别针固定,如需缚结固定,缚结处应避开伤口。

55 绷带包扎的方法 1、卷带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粗细均匀的部位,如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以及其他包扎的开始与结束。包扎时张开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用拇指压住,包扎一圈后,将带头斜放的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以后一圈覆盖前一圈,最后将带头固定。

56

57 (2)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但范围较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等处。包扎时以环形包扎开始,然后将卷带斜行向上缠绕,后一圈盖住前一圈1/2-1/3。即可。

58

59 (3)转折形包扎法 又叫反折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括粗细差别较大的部位,如小腿、前臂等。包扎仍以环形包扎开始,然后用一根拇指压住卷带将其上缘反折约45°,并压往前一圈的1/2-1/3。转折线应避开伤处并互相平行。

60 (4)“8”字形包扎法 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通常有两种方法。
1)从关节中心开始:先以环形包扎在关节中央开始,后一圈在关节上方,另一圈关节下方作“8”字形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逐渐远离关节,每圈仍然压住前一圈的1/2-1/3。

61

62 2)从关节下方开始:以环形包扎在关节远端开始,然后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来回作“8”字形缠绕,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以环形包扎结束。

63 2、三角中包扎法: 三角巾的大小可根据需要选定。一般有大小两种,用1米见方的白布对角剪开为大三角巾,小三角巾是大三角巾的一半。常用的包扎法如下:

64 (1)头部包扎法: (2)肩部包扎法: (3)肘部包扎法: (4)腕、手掌、手背部包扎法:

65 (5)前臂悬挂法 ①大悬臂带:用于除锁骨与肱骨骨折外的各种上肢损伤。肘关节屈曲90°放在三角巾中央,顶角向外,一底角在健侧肩上,一底角在肘下,然后将下底角上折,包住伤肢前臂,在颈后与上底角打结。最后将肘后顶角向前折,用别针或粘膏固定。 ②小悬臂带:用于锁骨与肱骨骨折。将三角巾折成四指宽的宽带,中央放在伤肢前臂的下1/3处,两端在颈后打结。

66 第五节 关节脱位的急救 一、概念: 二、原因: 三、合并症: 2、间接暴力:由外力传导所致。运动性脱位多是有间接力所致。
第五节 关节脱位的急救 一、概念:   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关节面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叫关节脱位。 二、原因:  1、直接暴力:外力直接作用于关节部位所致; 2、间接暴力:由外力传导所致。运动性脱位多是有间接力所致。 三、合并症: 在脱位的同时,可引起神经、血管、肌肉、关节囊等损伤。

67 四、分类 1、从脱位的位置分为正、侧、前、后脱位; 2、从脱位的时间分新鲜性脱位和陈旧性脱位和 少见的习惯性脱位;
3、根据脱位的原因分外伤性和病理性脱位; 4、根据脱位的程度分完全性和半脱位; 5、根据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和闭 合性脱位。

68 五、症状 1、痛疼肿胀,瘀斑、压痛明显; 2、运动能力丧失; 3、畸形; 4、关节腔空虚; 5、“X”线检查。
注:脱位的初期,由于感觉神经阻滞、麻木,痛疼较轻。 易于忽视伤情。

69 六、急救 七、功能锻练 1、止痛、止血抗休克。可采用兴奋的加强手法; 2、夹板、绷带固定。例如肩关节脱位的固定; 3、立即送医院。
又:一些小脱位可以就地整复,整复后要注意防止肿胀。 七、功能锻练 1、急性期可以锻练其他关节; 例如:肘关节脱位可锻练肩、腕、手; 2、中期可以小范围的伤关节获活动,静力活动; 3、后期进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练习,以提高关节稳定性。

70 第六节 心肺复苏 当人体受到意外的严重损伤,如外伤性休克,溺水等,均可能导致呼吸和心跳骤然停止,此时如不及时抢救,伤员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场急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71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现场判断呼吸和心跳骤停的征象: 1、突然昏迷不醒。 2、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5、面色死灰。 如以上征象同时有2个或以上出现,即可诊断为呼吸、心跳骤停。

72 人工呼吸的步骤(口对口呼吸法) 1、呼吸道要通畅: 6、吹入量:800-1200ml 2、先吹两口气: 7、呼吸频率: 3、姿势:
4、病人口张开: 6、吹入量: ml 7、呼吸频率: 单人急救时15:2;双人急救时5:1,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钟吹一口气(12~16次/分)。

73 它是现场急救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74 3、姿势:病人仰卧位,头后仰。下颌抬起,口盖两层纱布,急救者用一手托起患者下额,另一手拇、食指捏紧病者鼻翼,以防吹进的气体从鼻孔漏出。 4、病人口张开:抢救者吸一口气后,张大口将病人的口全包住,而病者的口全张开。 5、注意捏鼻动作:快而深地向病者口内吹气,并观察病者胸廓有无上抬下陷活动。一次吹完后,脱离病者之口,捏鼻翼的手同时松开,慢慢抬头再吸一口新鲜空气,准备下次口对口呼吸。

75 6、吹入量:每次吹气量成人约1200ml,儿童800ml,过大量易造成胃扩张。无法衡量时,以急救者吸入的气体不要过度饱满为度。
7、呼吸频率:口对口呼吸的次数成人16~20次/分,儿童18~24次/分,婴儿30~40次/分。单人急救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2;双人急救时,每按压胸部5次后,吹气1口,即5:1,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钟吹一口气(12~16次/分)。

76

77

78 3、有效指示: (1)吹气时胸廓扩张上抬; (2)在吹气过程中听到肺泡呼吸音。

79 注意事项: 施行的要领是开始每次吸气时必须尽量多吸入,吹出时必须用力,10-20次后可逐渐减小。此法因操作者易疲劳,入宜以两人或多人轮流施行较好。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配合,应每按压心脏4-5次后吹气一口,吹气应在放松按压的间歇中进行。抢救一经开始就要连续进行,不能间断,一直作到伤员恢复呼吸或确定死亡为止

80 胸外心脏按压 一般只要伤员意识丧失,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或心前区心音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此时,首选方法应是胸外心脏按压。此法可通过按压胸骨下端而间接压迫心脏,使血液流入大动脉,建立有效的大小循环,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

81

82 1、方法: 置病人于仰卧位,背部必须有坚实物体(木板、地板、水泥地等)的支持。操作者立(或跪)于病人一侧,又或骑跪于病人髋部,两手掌伸开并彼此交叉重叠,以掌根部按在伤员胸骨中下1/3处(非剑空部),肘关节伸直借体重将胸骨下段压向脊柱,使胸骨下段及其相连的肋软骨下陷3-4厘米,间接压迫心脏,压后迅即将手放松,使胸骨自行弹回原位,如此反复操作。以每分钟挤压60-80次为宜,儿童可稍快,可增至每分钟100次左右。

83

84

85

86

87

88 2、注意事项: 压迫部位必须在胸骨中下1/3处(不可压剑突)过高过低,偏左偏右都不行。用力方向应垂直对准脊柱,不可偏斜。按压力量以能扪及大动脉博动力度,不宜过轻或过猛,以免造成无效按压或发生肋骨骨折、气胸,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影响复苏效果。

89 3、有效指标: (1)按压时在颈,股动脉处应摸到博动,听到 收缩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 (2)面色、口唇、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转红。 (3)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4)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只要有前1-2 项有效指标出现。心脏按压就应坚持下去。无论是呼吸骤停或心跳骤停,或呼吸与心跳均骤停,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都应迅速派人请医生来处理。

90 心肺复苏术 美国心脏学会公布的心肺复苏七步骤是实用有效的措施:

91 第一步: 首先检查病人是否还存在着知觉。如病人已失去知觉,又是呈俯卧位,则应小心地将其翻转过来。 第二步:
必须保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使病人头向后仰,以防止因舌根后坠堵塞喉部影响呼吸。 第三步: 若病人确已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即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后,对着病人之口,将气吹人。

92 第四步:救护者一手放在病人额头上,使其维持头部后仰的位置;另一手的指尖要轻摸位于气管或喉两侧的颈动脉血管,细心感觉有无脉搏跳动,如有则说明心跳恢复,抢救成功。
第五步:如果没有摸到颈动脉的跳动,说明心跳尚未恢复,需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术:病人仰卧,救护者右手掌置于病人胸前的胸骨上,左手压在右手上,两肘伸直,有节律地垂直用力下压病人的胸骨。由于胸受力而下陷2~4厘米,正好压在心脏上,而且一压一松使心脏被动收缩和舒张,可以促进心跳恢复,一般要求每分钟按压心脏80次。

93 第六步:救护者跪于病人胸部左侧施压,这点很重要,因为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吹气需要交替进行。最好有两个人同时参加急救,其中一个人作口对口吹气,另一个人按压心脏。比例为5:1。
第七步:如果抢救现场只有一个人时,也不应放弃心肺复苏术。在抢救过程中,每按压心脏15次,给予口对口吹气2次(比例为15:2)。 每隔一分钟就要检查一次颈动脉有无跳动。

94 抢救有效的指征: 1、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 2、测得血压在60mmHg或以上。 3、唇、甲床转为红润。 4、瞳孔缩小。
5、自主心跳、呼吸恢复。

95 注意事项: 冷静、迅速、连续进行、边急救边迅速请医生或上送医院。 真死征象: 1、呼吸停止; 2、心跳停止; 3、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4、角膜反射消失。 若出现1-2个征象并非真死,如四个征象同时出现,再用手捏眼球,如瞳孔变成椭圆形,即为真死。

96 第八节伤员搬运的方法 一、徒手搬运法: 扶持法 抱持法 托椅式搬运法 卧式三人搬运法 二、器械和车辆搬运法 担架搬运法 车辆搬运法

97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

98 运动损伤多为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分为: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99 第一节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及处理方法 一、概念: 二、处理要点: 局部皮肤或粘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有血
第一节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及处理方法 一、概念: 局部皮肤或粘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有血 液自创口流出。常见的有擦伤、刺切伤和撕裂伤。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易于感染。 二、处理要点: 及时止血,处理伤口,防止感染。

100 一、擦 伤 皮肤表面受粗糙物摩擦所引起的损伤,称为擦伤。手、肘、腿、面部及身体的正面

101 主要病理改变及征象为皮肤的表皮层损伤、脱落,真皮层亦可能受损,有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伤口无感染则易于干燥结痂而愈;伤口有感染,则局部可发生化脓、有分泌物。

102 小面积擦伤可用1~2%红汞液或1~2%紫汞液涂抹,勿需包扎;
面部擦伤宜涂抹0.1%新洁尔灭溶液;

103 关节部位的擦伤,一般不用裸露治疗,否则容易干裂而影响运动,可用消炎软膏涂抹后包扎。

104 大面积污染较重的擦伤 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然后在1%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用毛刷轻轻刷洗,清除沙粒、炭渣、碎石等异物,敷以1‰雷弗奴尔或凡士林纱布,上加盖消毒纱布并用绷带加压包扎。 换药 抗生素。

105 二、裂伤、刺伤、切伤 1.裂伤 人体遭受钝性暴力的打击引起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撕裂性损伤,称为裂伤。其伤口边缘不整齐,组织损伤广泛,常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出血。头皮、额面为多

106 2.刺伤 尖锐长细物刺入人体所致皮肤、皮下及深部组织器官的损伤,称为刺伤。其特点为伤口小,创道深,创底常有污染。腿、足为多

107 刺伤和裂伤比较 裂 伤 刺 伤

108 3.切伤 锐器切入皮肤所致的皮肤及皮下等组织的损伤,称为切伤。伤口边缘整齐多呈直线,出血较多,但周围组织损伤较轻。深的切伤可切断大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

109 裂伤、刺伤和切伤,轻者可先用碘酒、酒精将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加压包扎。
伤口较大、较深、污染较重的,应及时送医院,由医务人员进行清创术,清除污物、异物、坏死组织,彻底止血,缝合伤口; 口服或注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伤口小而深和污染较重者,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国际单位,预防破伤风。

110 变化及处理原则 第二节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 一、病理变化 (一)组织损伤出血期: (二)急性炎症反应期: 伤后即刻至数小时
第二节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 变化及处理原则 一、病理变化 (一)组织损伤出血期: 伤后即刻至数小时 组织破裂,即刻出血到组织间隔,产生血肿。 (二)急性炎症反应期: 这个过程从伤后数小时至几天

111 (三)肉芽组织生成期: 1、肉芽组织: 伤后24小时肉芽组织开始形成 由新生的毛细 血管与增殖的成纤维细胞,以及各种炎症细胞所形 成的物资。
伤后24小时肉芽组织开始形成 由新生的毛细 血管与增殖的成纤维细胞,以及各种炎症细胞所形 成的物资。 2、形成过程: 伤后4~6小时以后,血肿与渗出液开始凝结成 块。24小时左右,由伤口周围长出新生的毛细血管

112 (四)疤痕形成期: 和成纤维细胞,伸入并吸收血、水肿的凝块,白血 细胞清除坏死组织,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生。这 种新长成的组织即为肉芽。
从伤后的5~6天起,成纤维细胞开始产生胶质 纤维,并转化为纤维细胞,经过多数毛细血管的闭 合、退化、消失。肉芽组织缺血转化为疤痕。

113 一、急性损伤 1、早期 伤后24或48小时内,组织出血和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处理原则:止血、止痛、防肿、制动和减轻炎症反应。

114 处理方法: 适当制动休息 冷敷 固定加压包扎 固定时关节位置 患肢抬高 可外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 可使用消炎药如芬必得

115 2、中期 伤后24或48小时后,出血已停止,急性炎症渐退,但仍有瘀血和肿胀, 主要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处理原则: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促进淤血和渗出吸收,加速再生修复。

116 处理方法: 综合治疗方法和功能锻炼。包括: 1、理疗:热疗、理疗、按摩、针灸。 2、中西药物:活血生新药 3、功能锻炼。

117 3、后期 损伤基本修复、痛肿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主要表现:为锻炼时有痛感,肌力未恢复,严重者可能由于组织粘连、疤痕收缩而出现伤部僵硬,活动受限等。 处理原则: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功能,软化疤痕、松解粘连。

118 处理方法: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治疗,如旧伤药外敷或海桐皮熏洗药熏洗。

119 二、慢性损伤 慢性损伤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变性和增生,由于局部代谢障碍而引起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局部酸痛、无力、活动受限、局部发凉等,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120 处理原则:改善伤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合理安排局部负荷量。
处理方法:与急性损伤中、后期一致,应特别注意功能锻炼。

121 三、伤后训练 1、伤后康复训练的目的 2、康复训练的原则:动静结合、边练边治。 尽量保持全身和未伤部位的训练,避免伤后机能状态下降。
已伤部位要根据伤情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和负荷量,注意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和分期进行。

122 急性损伤:伤后1-2天,停止一切活动;2-3天,在保护支持带下适当活动,但应避免重复受伤动作;2-3周,逐渐过度到正常训练。
慢性损伤:加强受伤部位的功能锻炼最为重要,但应减少或避免致伤动作的重复,局部的负荷量和强度应伤情而定,遵守循序渐进原则。 局部负荷合理的标准:运动后局部无明显疼痛,经一夜休息症状不加重,持续5-7天后,伤处无不良反应。如符合加量锻炼。

123 3、加强功能锻炼 主要是加强伤部有关肌肉的力量和关节功能的练习,恢复关节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功能锻炼应注意局部肌肉的全面锻炼,原动肌、拮抗肌、大肌群、小肌群均不应忽视。在练习方式上应注意:由静力性练习过度到动力性练习、由不负重练习过度到负重练习、由被动练习过度到主动练习、由周期性练习过度到非周期性练习。

124

125 4、加强伤后训练的医务监督 训练前充分的准备活动、伤部使用保护 支持带、注意伤部反应以及时调整负荷 量、训练后进行按摩及积极治疗。

126 附:方剂 (一)新伤药 1、组成: 黄柏30g 延胡索12g(活血止痛)木通12g(清热利湿) 羌活7g 独活7g 白芷7g 木香9g(有降压作用行气解郁) 血竭3g 2、作用:清热,消肿,止痛。 3、主治:损伤早期,有红肿热痛者。 4、用法:上药研末、 用时取适量药末就水或蜂蜜调和滩在油纸上外敷于伤处,每日更换一次

127 (二)伤科偏方 1、组成:松针 生姜 食盐 适量 2、方解: 松针含有芳香性油有开窍作用;生姜性辛热有驱寒作用;盐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3、用法:上物捣碎,加热敷于患处。

128 第六、七章 一、名词解释 运动损伤 休克 二、简答题 1. 造成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三、应用题(病例分析) 1. 体育系足球运动员李××,在比赛中摔倒,由于手撑地加上身体向右方侧倒,以致右肘关节损伤。检查时右肘关节局部红、肿、疼痛、屈伸功能障碍,肘后等腰三角形关系发生改变。你诊断为什么疾病? 第八章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撕裂伤 1、简述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Download ppt "第七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