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现代教师学导论 主讲老师 朱晓燕 联系电话
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师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教师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的各种问题。 具体表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师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教师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的各种问题。 具体表现 研究范围——教师(群体、个体的成长规律) 研究问题——有关教师的问题(本质、特点、地 位、作用,素质等) 二、教师学的内容(知识结构): 三、教师学的研究方法:
3
第二节 学习教师学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教师学? 一、教育的战略地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的职业专业化的趋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4
教师的职业专业化的趋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20世纪60—80年代后,教师的专业化运动,已成为众多国 家提高教师质量的主导运动。 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一种趋势。 我国教师队伍专业化方面的现状: 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教师的专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教师的经济地位还不太高,没有形成很强的吸引力。 提高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主要措施: 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深化对教师培养制度的改革; 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及和实践的联系,突出教师专业化 的特色; 建设健全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体系。
5
目前,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不适应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不适应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1、和要求的更高学历不适应; 2、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求不适应。 衡量教师能力的根本标准是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素质; 教师能力中的主要成分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力; 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全面的主动的发展是教师的核心能力。 我们应如何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质量观、人才观。(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研究、了解学生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3、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不适应; 4、和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不适应。
6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伴随学校的出现而出现的。
第二章 教师与现代教师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一、教师职业的历史: 1、教师职业产生的背景(基本条件);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伴随学校的出现而出现的。 2、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 中国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一览表:
7
年代 学校 教师 备注 官学 私学 称谓 担任者 夏 序、痒、学、瞽宗 国家官吏 西周 国学、乡学 政教合一、官师合一 学在官府 春秋时期
年代 学校 教师 备注 官学 私学 称谓 担任者 夏 序、痒、学、瞽宗 国家官吏 西周 国学、乡学 政教合一、官师合一 学在官府 春秋时期 官学中断 私学独兴 先生、祭酒 稷下学宫 秦 禁私学 吏师制 汉 中央、地方 书馆、乡塾、精舍 博士书师塾师传经大师 唐 六学二馆 村学 私家讲学、家传技艺 博士、助讲 直讲 宋 书院 山长、讲书 最高层次的私学 明清 私塾 塾师、蒙师 童生秀才 清末民国 学堂 教习、教员、教师
8
二、教师职业的现在与未来: 现在:教师队伍的规模很庞大;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质量不断提高; 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质量不断提高; 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 发展趋势之一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未来:“学校会消失吗”?
9
第二节 教师职业的性质与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一)职业、职业体系与教师职业: (二)专业和专业标准: 职业
第二节 教师职业的性质与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一)职业、职业体系与教师职业: 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工作的种类。 职业体系:由于职业繁多,就需要对职业进行分类,组成了一个职业体系和 经济社会分工体系。 教师职业: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 教师: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二)专业和专业标准: 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 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 专业性的:医生、律师、会计师等; 半专业性或准专业:护士、图书管理员等; 非专业性:售货员、操作机器的工人等。 职业
10
为什么? (三)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教师是为社会服务是,是培养人的事业; 1、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性质。 为什么? 教师是为社会服务是,是培养人的事业; 教师的形成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他有许多专业知识技能作为训练的基础; 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比较大的自主权,能够负责处理; 教师有自己的专业团体; 教师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上综合起来看比较高。 2、教师的专业化(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社会为实 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专业是复合性的专业; 教师专业的实现的一个多方面多主体努力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有多方面的内涵。
11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1、劳动对象上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是成长中的人,是学生; 学生特点:主动性;未成熟性;差异性。
学生特点:主动性;未成熟性;差异性。 2、劳动手段上的特点——主要靠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靠自身的行为师范; 教师特点:主体性;师范性。 3、劳动过程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劳动时间和周期上; 长期性;连续性;节律性。 4、劳动环境上的特点——主要是学校环境; 文化性;室内性。 5、劳动成果上的特点——是受过教育的人,是社会可用之才; 精神性,非物质性;合成性,集体性;长效性,迟效性。 6、劳动性质上的特点——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 复杂性:教育目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运用多样的方法对待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潜在创造性:因材施教、 教学上不断更新、 教师的教育机智。
12
教师的地位:是指教师在社会各个部门和行业的总体中,其经济收入、掌握和参与政治权力、文化资源的分配与创造等方面所处的位置。
第三节 现代教师的地位、作用与角色的变化 一、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在教育过中起主导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重要条件。 二、教师的地位: 教师的地位:是指教师在社会各个部门和行业的总体中,其经济收入、掌握和参与政治权力、文化资源的分配与创造等方面所处的位置。 1、教师的经济地位; 2、教师的政治与社会地位; 3、教师的文化地位。
13
1、 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特定的身份和行为模式。
三、教师的角色: 1、 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特定的身份和行为模式。 2、 教师角色:是指社会对于充当教师的人如何行动所寄予的一种 期待和赋予的规定。 3、 现代教师应具有哪些角色:学生的诊断师、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 评价者与激励者、学生的管理者…… 4、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 教师角色的冲突:指教师因为不能满足两种以上的角色期望,履行 不同的角色行为而出现的矛盾。 主要有两种冲突:角色间的冲突;角色内的冲突。 产生角色冲突的原因: 多种角色行为需要同时履行,这是时间因素造成的; 社会对教师的不同甚至相反的期望造成的冲突; 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角色期待发生了变化,有的教师 跟不上形势,形成了原来的角色定势; 不顾场合地使用一种角色。
14
第四节 教师群体与个体 一、教师群体及其结构: 群体:是指由于有某些共同的特征,通过一定的 社会关系组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并相互制约 的人群。
第四节 教师群体与个体 一、教师群体及其结构: 群体:是指由于有某些共同的特征,通过一定的 社会关系组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并相互制约 的人群。 教师群体:是一定范围内的教师以一定的结构形 式组合在一起的群体。 教师群体的结构: 准则:人岗相适; 结构互补; 动态调整。
15
二、教师个体: 年轻教师 中年教师 老年教师 1、教师类型的划分: 1)自然划分的类型: 男教师 女教师
2)根据知识积累方式和思维方式划分: 头脑清楚型 头脑迷糊型 刺猬型 狐狸型 哈耶克 塞亚.柏林 3)根据性格类型划分:理智型;意志型;情感型;组织型。 教师个体的素质:主要是从理想状态来讨论。 4)根据功能划分:灵活机动型; 学生取向型; 内容取向型。 5)根据素质特点划分:技术型; 精神领袖型。
16
第三章 现代师生关系 第一节 师生关系概述 一、师生关系的意义: 二、师生关系的特点: 对象的限定性; 关系的规范性;
第三章 现代师生关系 第一节 师生关系概述 一、师生关系的意义: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心 理等方面的关系。 意义: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社会能力和创造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同样也影响着教师。 二、师生关系的特点: 对象的限定性; 关系的规范性; 教师的主导性; 学生的能动性。
17
三、师生关系的行为模式(良好的四种,不良的四种):
教师的正确行为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 教师的错误行为会引起学生的消极的反应。 根据师生关系密切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 接近水平 合作水平 理解水平 乐生水平 不良的师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的三个阶段: 不协调 紧张 决裂
18
第二节 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 一、教师的期望; 二、教师的领导作风; 三、教师归因偏差; 四、教师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
19
一、教师的期望; 1、皮格马利翁效应: 2、教师的期望:
一、教师的期望; 1、皮格马利翁效应: 2、教师的期望: 是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行为表 现的推断和预测,它通过教师的话语、暗示等表现出来。 教师期望产生效应的条件: 教师的人际期望效应常和一定传递期望的行为相联系,只 有期望化为行动,才能成为物质力量,以激起学生行动的变化。 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教师。 教师期望的高低本身无好坏之分: 主要取决于教师形成的期望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根据期望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
20
二、教师的领导作风 心理学家勒温在1939年提出了领导作风的三种类型同样适用于教师在班级和课堂的管理中。即: 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了解不同的领导作风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不同的结果。 教师的领导作风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21
三、教师归因偏差; 归因:是指根据有关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 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
归因:是指根据有关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 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 归因偏差:人们对行为的原因作出错误的解释和说明。 造成归因偏差的原因: 1、认识观察问题的偏差; 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利己性的归因偏差”:当行为本身是好的、成功的时候,则倾向于归因于内因;当行为本身是不好的、失败的时候,则倾向于归因于外因。 四、教师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 教师归因偏差的主要表现: 1、教师的自我归因偏差; 2、教师对学生的归因偏差。
22
二、师生对抗的类型: 1、教师体罚型——学生报复型; 2、教师惩罚型——学生逃避型; 3、教师心罚型——学生沉沦型。
第三节 师生冲突 一、师生冲突的实质、影响与原因: 1、实质:师生冲突: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 2、影响: 对学生的影响;对教师的影响。 3、原因:大学教育或师范教育与工作实际有叫大差距; 与双方的期望不一致,会引起师生冲突; 角色意识过强的误区; 师生的“代沟问题。” 二、师生对抗的类型: 1、教师体罚型——学生报复型; 2、教师惩罚型——学生逃避型; 3、教师心罚型——学生沉沦型。 三、师生冲突的解决: 1、冲突解决要解决主要矛盾; 2、加强师生间的思想沟通,敞开思想,坦诚以待,增加相互了解; 3、师生要共同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针对 地找出解决方法。
23
第四节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师生交往艺术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师生交往的艺术: 1、原则:理解;尊重;宽容;平等。
第四节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师生交往艺术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的内涵: 教师对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的承认; 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二、师生交往的艺术: 1、原则:理解;尊重;宽容;平等。 2、交往的技巧: 要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 期待; 记忆; 公平; 幽默; 暗示; 谈话; 角色淡化。
24
第四章 现代教师的道德素养 第一节 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作用 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1、教师崇高的道德素养为学生所敬仰;
第四章 现代教师的道德素养 第一节 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作用 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1、教师崇高的道德素养为学生所敬仰; 2、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最强大的教育力量; 二、在教师劳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1、对自身工作与工作态度的调节; 2、对师生关系的调节; 3、对教师与其他人际关系的调节; 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1、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决定教师的人格和行为举止为世人所瞻目; 2、教师通过培养学生,使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在社会发扬光大; 3、教师的道德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自身人格的陶冶作用。
25
第二节 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内容结构 一、依法执教; 二、爱岗敬业; 三、热爱学生; 四、严谨治学; 五、团结协作; 六、尊重家长; 七、廉洁从教; 八、为人师表。
26
一、依法执教; 1、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3、认真学法,严格守法。 二、爱岗敬业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认真教书,精心育人; 3、崇尚科学真理,宣传科学知识。
27
三、热爱学生: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2、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四、严谨治学: 1、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勇于改革创新; 五、团结协作: 1、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
28
教育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六、尊重家长: 1、遵循与家长交往合作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2、改进与家长交往合作过程中的态度、方式; 3、正确处理与家长的矛盾。 七、廉洁从教: 1、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2、正确处理学生的礼物; 八、为人师表: 1、塑造文明的教师形象; 2、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3、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29
第三节 教师道德素养的相关问题 一、对待工作的道德问题; 二、对待同行的道德问题; 三、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 四、对待自己的道德问题。
第三节 教师道德素养的相关问题 一、对待工作的道德问题; 二、对待同行的道德问题; 三、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 四、对待自己的道德问题。 1、教师的幸福感; 2、教师的责任感; 3、钻研业务的紧迫感; 在集体的熔炉里锻炼成长; 采取竞争与协作的双赢策略; 1、学会爱学生; 2、循循善诱; 3、恪守公正,塑造美的心灵。 1、让“义务”和“使命”激励自己; 2、在“慎独”和“反省”中保护良心。
30
第五章 现代教师的教育观念 第一节 现代教师教育观念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一、教育观念的内涵及结构: (2) (1)
第五章 现代教师的教育观念 第一节 现代教师教育观念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一、教育观念的内涵及结构: 1、教育观念:是人民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 2、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和教育教学过 程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 所教学生的个体性认识。 3、教育观念的结构: 社会所倡导的: 外显的、理想的。 个体所采用的: 内隐的,实际奉行的。 核心性、价值性的; 边缘性、操作性的。 (2) (1)
31
二、教育观念的特点: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一般特征(应然状态): 1、它是主体性、个人化的认识,是一种微观的观念;
1、它是主体性、个人化的认识,是一种微观的观念; 2、对特定的教师而言,个体化的教育观念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东西,不是轻易为他人的劝说而改变。 3、具有明显的情感性和评价性。 4、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显现具有情景性。 (二)教师“所采用的教育观念”的特征(实然状态): 1、具有明显的工具主义倾向; 2、呈现多元化观念和主流观念并存的现状。 3、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既有联系又有脱节现象。 三、教育观念的作用:
32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念 一、基础教育的价值观; 二、人才素质观; 三、学生观; 四、学校教育活动观; 五、教师观; 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3
基础教育的价值观 一、对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的理解: 存在着“狭窄化”、“短期化”的问题。
存在着“狭窄化”、“短期化”的问题。 我们要广义理解“基础”是指人的终身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二、基础教育价值观的内容: 1、基础教育价值观的未来性; 2、基础教育的成长性和生命性; 3、基础教育的社会性。
34
人 才 素 质 观 一、教师应具有多元化的人才观。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 二、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学生:
人 才 素 质 观 一、教师应具有多元化的人才观。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 二、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学生: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高尚情操,民主与法制的自觉意识、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 3、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4、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5、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7、具有在“地球村”中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意识。
35
学 生 观 现代教师的学生观应为: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进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个学生; 2、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 3、要持有每个学生都具有“潜能”的观点。
36
学 校 教 育 活 动 观 一、学校教育活动观: 是指对有关学校教育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特性的本质认识。 二、主要观点: 1、学校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 2、教育活动的灵活结构性; 3、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 4、教育活动的综合渗透性。
37
教 师 观 一、教师观: 是指教师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看法。 二、新型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观察者、设计者与帮助者; 2、教师应成为反思型、学者型教师,而不是教书 匠; 3、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38
教 师 的 教 学 效 能 感 一、什么是效能感: 是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二、什么是教学效能感:
教 师 的 教 学 效 能 感 一、什么是效能感: 是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效能感的高低常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 二、什么是教学效能感: 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定。包括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自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的概念。
39
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最有效途径; 观察学习; 教师小组研讨会。
第三节 我国教师教育观念的现状 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一、现状: 定性研究的结果;定量研究的结果。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1、教师教育观念的来源: 个人的直接经验; 文化观念的影响; 2、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几点建议: 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最有效途径; 观察学习; 教师小组研讨会。
40
第六章 现代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一、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 二、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现代教师的科研能力 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 现状与改进
第六章 现代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本体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 文化知识 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 现状与改进 一、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 专业能力的结构 教学能力的构成 二、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 三、现代教师的科研能力
41
1、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第一节 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2、条件性知识:是指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 下才能更好地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 一种知识类型。 3、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 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 关的知识。 4、文化知识:是指交换司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博采众长, 以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
42
二、现代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与改进 现状: 1、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条件性知识; 2、本体性知识不过关; 3、文化知识单一; 4、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改进:
43
第二节 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现代教师专业能力的结构: 现代教师专业能力:
第二节 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现代教师专业能力的结构: 现代教师专业能力: 是教师顺利地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工作的一种效能特点,它是一个复杂、丰富、动态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反思能力、科研能力四种。 教育能力: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教育的一种基本能力, 一般包括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能 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学能力: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 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反思能力:是以敏感地意识到教育、教学问题为前提,通过采取一 定的研究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能力。 科研能力:是在解决个体所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教育、教学问 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力。
44
二、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三、教学认知能力: 四、教学设计的能力: 五、教学操作能力: 1、领会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和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
2、了解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的能力: 1、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 2、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 3、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能力; 五、教学操作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身体语言) 2、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5
六、教学监控能力: 1、含义: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 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 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2、结构: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 根据其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包 括以下几方面: 计划与准备; 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教材的呈现; 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 评估学生的进步; 反省与评价。
46
3、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 能动性; 4、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认知的自我指导技术; 角色改变技术; 教学策略培训; 教学反馈、反思技术;
能动性; 评价与反馈性; 调节与校正性; 普遍性。 4、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认知的自我指导技术; 角色改变技术; 教学策略培训; 教学反馈、反思技术; 微格教学
47
一、现代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与研究范围: 必备条件:教师要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
第三节 现代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现代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与研究范围: 必备条件:教师要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 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要善于运用科学研究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研究范围:关于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 关于教育对象的研究。 二、现代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课题选择; 2、查阅文献; 3、研究设计; 4、实施研究计划; 5、分析研究结果; 6、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
48
第七章 现代教师的心理健康 1、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与标准; 2、教师的心理动力; 3、教师的职业压力; 4、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分类; 5、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49
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 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第一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与标准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 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 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 包括二层含义:无心理疾病; 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50
第二节 教师的心理动力 一、教师的需要: 二、教师的动机: 1、教师需要的特点: 基本生活条件需要的迫切性; 自尊、荣誉组要的关切性;
第二节 教师的心理动力 一、教师的需要: 1、教师需要的特点: 基本生活条件需要的迫切性; 自尊、荣誉组要的关切性; 成就、创造需要的强烈性。 2、对待教师需要应遵循的原则: 了解教师的需要; 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引导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二、教师的动机: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动机冲突:
51
三、教师适应心理: 适应:是指个体通过不断作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 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确立新的自我。 教师的适应与发展:
52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压力 二、压力源 三、压力反应 一、压力的定义: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引起机体压力状 态的外界刺激称为压力源。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引起机体压力状 态的外界刺激称为压力源。 重要生活关系的改变; 物质环境 心理社会环境 二、压力源 生理反应 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愤怒、冷漠 hfy 三、压力反应 压力的行为反应:逃避、退化、攻击 无助、药物滥用 心理反应 压力的认知反应:认知功能障碍; 自我评价能力降低
53
五、教师的职业倦怠: 1、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 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1、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 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2、教师职业倦怠有三种行为反应: 情绪耗竭; 性格解体; 降低成就感。 外在的期望 角色冲突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职业的低创造性 职业因素 教学情境 组织气氛 工作环境 3、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人格特征 社会能力的知觉 个人因素 社会的巨变 群体关系 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因素
54
第四节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分类 教师心理问题分类: 教师的适应不良; 职业心理问题; 教师人际交往问题; 教师的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
55
学校风气及教师的士气对教师工作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第五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维护与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 1、自我修养的提高; 2、校长与教育行政的协助; 学校风气及教师的士气对教师工作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校长及管理人员的领导作风与工作方法影响着学校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校长和教育行政机构应设法协助教师解决物质生活上的困难。 减轻课业负担不仅是学生的要求,也是教师的愿望。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的时间和场所。 增加教师进修机会。 3、专家的处理: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4、社会支持系统:
56
二、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调节 1、教师的人际关系; 2、教师的家庭生活; 3、教师的休闲; 4、教师的科学用脑。
57
第八章 现代教师的管理 教师的法定含义、权利与义务; 教师资格制度及任用制度; 教师的培训、考核与奖励; 教师管理与自身的专业发展。
58
第一节 教师的法定含义、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法定含义: 二、教师的权利:
第一节 教师的法定含义、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法定含义: 按照《教师法》第三条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 业人员。 二、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学术活动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 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评定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报酬待遇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 暑假的带薪休假。 5、教育管理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 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 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59
三、教师的义务: 1、遵纪守法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教育教学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 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 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 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 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 社会活动。 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 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 等方面全面发展。 5、保护学生的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 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 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 学业务水平。
60
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它包括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第二节 教师资格制度及任用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 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它包括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2、热爱教育事业;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5、有教育教学能力。
61
第四节 教师管理与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在教师管理中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 二、利用法律手段和管理制度促进自身发展;
第四节 教师管理与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在教师管理中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 二、利用法律手段和管理制度促进自身发展; 1、学好教育法规和管理方法,遵纪守法;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现象及响应的法律责任主要有: (1)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 (2)对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 (3)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
62
第九章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 第一节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生涯周期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九章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 第一节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生涯周期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它既指专 业各个方面的一起成长,也指一个有步骤和阶段性的成长过程。 二、生涯: 是指人一生走过的路。包括三个层面:时间、广度和范围、深度。 三、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主要阶段及特点: 准备期(新任教师) 适应期(合格教师) 发展期(骨干教师) 创造期(专家教师)
63
四、教师成长的规律性:影响因素与成长机制:
1、骨干教师的长征过程是他们敬业精神形成并发挥作 用的过程; 2、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他们的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 高和更新结构的过程; 3、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不断创造的过程; 4、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利用外部资源和条 件,进行优势积累的过程; 5、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的由目标到反馈的 自我监控过程。
64
五、教师成熟的最佳年龄 最佳年龄区:就是指一年龄区内,创造的成果数量最 多,质量最高。 教师的最佳年龄区: 36—60岁。 六、教师成长的目标: ——成为专家教师。
65
第二节 教师的生涯设计 一、教师的生涯设计:
第二节 教师的生涯设计 一、教师的生涯设计: 是指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 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与重新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 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 二、自我反思与分析: 1、自我反思的意义: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教学的情况所进行 的一种回顾、分析和总结。 2、自我反思的内容: 自我素质特点的反思; 成长环境的分析; 教学活动过程的反思; 成长历程的反思; 3、自我反思的方法: 日志和日记; 通过与同事的对话; 填写问卷调查表; 召开学生座谈会; 检查学生作业; 出席会议与讨论; 参观考察与观摩; 问题清单法; 成长自传; 教练的帮助。
66
根据上面各方面反思的结果,从实际出发,给自己一个比较 符合实际又有挑战性的定位。
三、职业生涯的目标设计和成长设计 1、自我定位与目标设计: 根据上面各方面反思的结果,从实际出发,给自己一个比较 符合实际又有挑战性的定位。 进行具体的目标设计。 2、成长阶段的设计: 3、生涯设计的形式:
67
第三节 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 一、终身学习的意义; 二、自我成长、发展与学习的理念: 1、发展和学习应该是自主的,而不是依靠外部的。
第三节 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 一、终身学习的意义; 二、自我成长、发展与学习的理念: 1、发展和学习应该是自主的,而不是依靠外部的。 2、发展和学习应该是可持续的和长期的。 3、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 4、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是完全可能的和有潜能的。 5、应该结合工作与工作中的问题来学习。 三、学习的途径与策略: 1、参加培训; 2、阅读与资料积累; 3、网络学习; 4、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 5、教育考察与观摩。
68
谢谢! 作业请及时上交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