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汉 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汉 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汉 字

2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 人类社会为了搞好生产协作,组织社会生活,从一开始就需要有相互交际的工具。口头语言就是人类最早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从动物界最后分化出来的标志。 但是,凭口、耳进行交际的有声语言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它一发既逝,不能留传到异时异地,极大地阻碍着文明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人类为了突破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口语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字,使语言除了说和听的形式以外,又增加了写和读的形式。 那么,汉字起源于什么时代,又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

3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1、结绳说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郑玄注《周易》:“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郦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易》八卦,……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4 2、八卦说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八卦实是上古巫人用以取象衍说吉凶的符号,卦形及卦名如下:

5   《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做《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许慎认为八卦为伏羲氏所创,是根据《周易•系辞下》的说法,这是不足信的。   《易纬•乾坤凿度》:“……”纬书是对经书而言,汉人伪托孔子作,都是附会人世吉凶祸福的迷信著作,多已亡佚。后人有辑本。

6  宋代郑樵《通志•六书略》把八卦中某些卦形作为“水、火、川”的原始字。
  八卦的起源,是用算筹来布成爻,如古文“学”、“教”和“巫”字。

7 3、仓颉造字说   《世本•作篇》:“史皇作图,仓颉作书。”   《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韩非子•五蠹》:“苍颉之作书,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  这一传说到了汉代,仓颉造字被极力神化,如:   《论衡•骨相》:“仓颉四目。”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8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 古代有关汉字起源的种种传闻,只能对我们提供一些思考的启示。真正需要了解汉字产生的实际过程,还得进一步去考察和研究考古发掘所得的原始汉字和记事符号的材料。从考古发现的岩石汉字资料来看,汉字的产生可能有二个途径:一是来自于记号,一是来自于图画。

9 1、记号: 在汉字产生以前,汉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记事时期,如“结绳而治”的记载,与结绳性质相类似的实物记事方法可能还有其它一些,契刻便是比较通行的一种。契刻是指在竹、木之类的物体上刻画记号,或用来计数、或用来提示事件的一种记事方法。

10

11 “记政”和“记事”的区别主要有: (l)“记政”指有了专职的史官;(2)“记政”有了“记事桩”一类的综合记事和分类记录的办法。(3)“记政”已经成为古代人类群体决策战事、预卜吉凶和丰收歉收的参照依据;(4)“记政”已有信息集存的功能,带有文字萌芽的因素。

12 2、图画: 在结绳和契刻之外,原始绘画也是古代人类普遍用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辅助手段。不过,由图画发展为文字,其演化的途径似乎比契刻符号演化为文字的途径更为宽广,其历程尤其具有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的性质。我国很早就有“书画同源”的观念,古代埃及语言中,“画”和“写”、“绘画”和“文字”、“艺术家”和“书写人”这几个词是相同的,这正是书画同源这一相同文化历程的一种反应。其实,在汉字起源时期,绘画与书写就不能分开,一方面是因为原始绘画大多有其实用的目的,绝非纯艺术之事;另一方面原始汉字本身既具有浓厚的图画特征。

13 仔细品度祖先遗留给我们的这些岩画,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是记实岩画。这类岩画可归于艺术范畴的原始绘画,是原始人类的生活激情的表露。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事,一次带有奇迹般的会猎,一场可怕的灾变,一次盛大的祭祀,这些催动人们激情而抒发表现欲的大事件,他们就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在石壁上。原始人类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生活和造物主赋予的大自然充满了激情的爱。岩画中还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和自然物的各个方面。这类岩画有其绘画的属性,也有记实的功能。如阴山岩画的围猎场面以及猎牛和驯牛的岩画,还有黑山岩画中对各种动物的描画(图10)。这类岩画写实性强,生动、形象,并具有成熟的审美情态。这种偏于艺术表现的岩画,在当时是有记实目的和记实功能的,所以,我们称它为记实岩画。

14

15

16 二是记事岩画。 记事岩画以记事为目的。它的特点是把所画的物象尽力简化,有的画面构图散乱,有的是多次画成,有的还有多次记录的重叠和情节过程的连续性,就跟连环画差不多。利用岩画作记事的形式,有一种是记录一次完整的活动,一次联合围猎的各个方面,一次盛大的庆典,一次隆重的祭祀等。

17

18

19 三、图画过渡为汉字,以及汉字体系的形成 汉字起源于图画,这是毫无疑问。但是,图画与语言中的词相结合,需要有一定的契机。据学者们研究,图画与语言中的词结合起来的契机是用作族名、族徽的图形。比如:一个以“羊”作为名号的氏族,用一个描绘着“羊”的图形来作为本氏族名号的标志,属于这个氏族中的人,以及熟悉这个氏族的人与人之间,必然常常指图呼名,“羊”这个图形就通过族名这个环节跟语言中的“羊”这个词稳固的联系在一起了,这时图形便成了文字。所以,一个图形只要被用做族名的标志,就带来了成为文字的机缘,很快就会成为代表一定词语的书写符号。

20 第二节 汉字的 形体构造

21 一、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 1、形:词具有音和义两个要素,语音是词的形式,语义是词的内容。
汉字是为汉语中的词而构造的。汉字本身没有音和义,它的音和义是所写词的音和义,因此,汉字是用来写词的,即用来记录汉语词的音和义。这样,词就成了造字构形思维过程中的基本着眼点。 1、形:词具有音和义两个要素,语音是词的形式,语义是词的内容。 2、音:字形单纯而直接地显现词义,直感可识性强,便于用眼睛一下就辨认出词义,但作为构形方式却有相当的局限性,许多抽象的概念是无形可构的。 3、形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之法或许是太方便了,所以造字情况急剧发展,假借字一度大量涌现,以至给汉字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2 二、“六书”说的形成 历史上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萌芽。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五年》:“夫文,反正为乏”。《左传·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gǔ)”。古文献中的这些解析,在当时都是为了附会某种思维或哲理,还谈不上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理论概括。 历史上正式讨论汉字形体构造的,是传统的“六书”说。“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一书。 它说:“保氏(周代职掌教育贵族子弟,兼向帝王提意见的官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中有“六书”这个名称,但原书未对“六书”这个名称作更多的描述和阐释,估计可能是汉字教学的科目。

23 一、传统分析汉字结构,有六书的说法。 1、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里没有说出六书的具体内容,只是作为教国子的六艺的一部分,大概是识字的科目。 2、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东汉班固承袭西汉末刘歆《七略》而作的《汉书•艺文志》。它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班固明确指出六书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的方法。

24 3、汉末郑玄《周礼注》引刘歆再传弟子郑众的解释:“ 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4、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汉代学者是许慎,许慎是刘歆再 传弟子贾逵的学生。   许慎作《说文解字》在《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5   班固、郑众、许慎三家对六书的解释,虽然名称用字及次序有所不同,因其同出一源,基本内容和思想是一致的。这是汉儒古文经学派对汉字造字理论的认识。这一理论认识因许慎作有《说文解字》,用它分析了9353个汉字,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是后代学者分析汉字所遵循的标准。

26   这就是说,他认为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   戴震的理论,虽也有人反对,但得到清代诸多说文家如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等的支持,即使在现代,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27 第二节 象形字

28 一、象形字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脱胎出来的。跟图画比起来,除某些金文族名字之外,它的线条是简单的,有时只勾勒出大体的轮廓或某些特征。   许慎说的“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意思很单纯,很容易分析。   后人又将象形再分类,段玉裁分独体象形和合体象形,王筠则分正例、变例,还有的分得更多,反而把问题弄复杂了。   我们说,象形就是象物之形,因此只能是独体的,不能有任何附加的成分。 二、象形字是汉字形体构造的基础,会意字、形声字的组成成分很多都是象形字。即使指事字,有些也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事符号。   象形字是产生较早的文字,后来有些字被形声字取代,有些字则丧失了象形的意味,增强了符号性。   我们分析象形字,应该以较早的字形为对象。

29 三、下面举例说明: 甲 篆 甲    篆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30 甲 甲 金 篆 甲 甲 甲 金 甲 甲 甲 甲 篆 甲 篆 甲 甲 篆 甲

31

32 第三节 指事字

33   郭沫若说:“中国文字的起源应当归纳为指事与象形两个系统,指事系统应当发生在象形系统之前。”      ——《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 ,《考古》1973年第三期
  指事字是早期产生的汉字。指事字是指出一些不易用象形表示的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是为数不多的。   《说文》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从许慎的定义看,   指事字不同于象形字。   指事字不同于会意字。形体上:

34 1、纯粹的指事字 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 小 篆

35 2、在象形字上加注指事符号的指事字 图 甲 金 篆 金 篆 金 篆 金 篆 金偏 篆

36 第四节 会意字

37   会意字都是合体字。《说文•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这就是说,把几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意义。
1、会意字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是合体的,   二是必须由合体的几个字组成新的意义。   会意字的数量要多于象形字、指事字,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意字的组成比较复杂:   首先分为同形字重复组成的会意字,不同形字组成的会意字。   后者又再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几个相关的字组成图画式的会意字,一类是由主体与器官组成的会意字。另外还有些个别的不易归属的会意字。

38 一、同形重复组成的会意字。 1、二字重复的会意字。比如:
一、同形重复组成的会意字。 1、二字重复的会意字。比如: 甲 篆 甲 甲 篆 甲 篆 甲 甲 篆

39 2、三字重复的会意字。比如: 篆 甲 篆 篆 篆 篆 篆 篆 篆 篆 篆

40 二、非同形字组成的会意字。 1、图形式的会意字。   图形式的会意字,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图形表示一个意义。与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画出物体的形象,所画出的物体都是名物,图画式的会意字,是画出一幅图形。这幅图形是由两个或几个独体字组成,所表示的多是动作、行为等。比如: 甲 篆 图 甲 图 篆 甲 篆

41 甲 金 甲 金 甲 篆

42 甲 金 篆 甲 金 篆 甲 篆

43 2、主体与器官组成的会意字。比如: 甲 篆 甲 金 甲 金 甲 篆 甲 金 篆 金 篆偏 甲 金偏 隶偏 甲 篆

44 三、其他类型的会意字。比如:


Download ppt "第二章 汉 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