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八章 镇 痛 药
2
镇 痛 药 概念: 是作用于CNS,在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的情况下,选择性抑制痛觉的药物。因反复应用可成瘾,又称麻醉性镇痛药。
3
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药品: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使用和贮存应严格管理。如:阿片类、可卡因、大麻类等。
麻醉药:全麻药、局麻药
4
疼痛和镇痛的意义 (1)疼痛: (2)镇痛的意义: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是机体受到伤害后发出的一种保护反应,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可分为锐痛和钝痛。 (2)镇痛的意义: ①镇痛药的及时应用不但能消除病人的感觉,还可改善、防止可能产生的生理功能紊乱。 ②疼痛的部位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不要滥用镇痛药。
5
药物分类: (1)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如吗啡; (2)人工合成镇痛药:如度冷丁; (3)其他类镇痛药:如罗通定。
6
一、阿片生物碱类药 阿片(opium) 从罂粟科植物未成熟果实浆汁的干燥物,公元16世纪已被广泛用于镇痛、止咳、止泻;1806年,德国学者分离提取出有效成分,并命名为吗啡。
7
镇痛药 阿片生物碱类 阿片生物碱类
10
吗啡(Morphine) 【体内过程】 1. 口服易吸收,但有明显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低,常注射给药;
1. 口服易吸收,但有明显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低,常注射给药; 仅有少量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发挥作用,并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临产前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吗啡。
11
1、镇痛、镇静: [药理作用] 一、中枢神经系统 ①镇痛作用强大,对各种疼痛有效,特别对慢性钝痛效果大于急性锐痛。
②在镇痛的同时,有镇静作用,消除疼痛引起的情绪反应。 ③有欣快感 ,这种欣快感是导致成瘾的重要原因。
12
吗啡激动阿片受体,抑制P物质释放,干扰痛觉冲动传入脑内,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
镇痛机制: 吗啡激动阿片受体,抑制P物质释放,干扰痛觉冲动传入脑内,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 图14-1含脑啡肽的神经元与疼痛 含脑啡肽的神经元释放脑啡肽,后者可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减少感觉神经末梢在疼痛刺激时释放P物质,从而阻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
13
内源性抗痛系统 吗啡 1806年被分离 1962年 邹冈证明镇痛部位在第三脑室周围灰质 1973年 Snyder等提出脑内存在阿片受体 1975年 Hughes等成功分离出脑啡肽 年 克隆出 μ δ κ 阿片受体
14
作用机制示意图 含脑啡肽的神经元 镇痛药 接受神经元 向中枢传入 冲动→ 痛觉感受 神经元 P物质受体 P物质
15
2、抑制呼吸: 治疗量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中毒量时,呼吸3-4次/分,呼吸停止死亡。
机制:①激动阿片受体,降低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②直接抑制呼吸调整中枢。 3、镇咳 镇咳作用强大,因为成瘾,少用。 4、缩瞳 : 中毒时瞳孔针尖样大小, 是中毒特征。
16
二、心血管系统 1、扩张外周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①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 ②促进组胺释放,扩张血管; 2、扩张脑血管,升高颅内压:因抑制呼吸,引起CO2蓄积而致脑血管扩张。
17
三、兴奋平滑肌作用 1、引起便秘,有止泻作用 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张力,使肠道推进性蠕动减弱,引起粪便干燥,导致便秘。 2、升高胆内压,诱发胆绞痛:提高奥狄括约肌张力。 3、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延长产程,禁用于分娩止痛。
18
[作用机制]:激动阿片受体 产生作用。 作用部位: 镇痛—丘脑、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脊髓胶质区。 镇咳、呼吸抑制—延脑的孤束核
镇静—边缘系统 欣快感—蓝斑核 缩瞳—中脑盖前核
19
阿片受体的分型 体内存在至少8个亚型,中枢至少有4种亚型 即:μκδσ
阿片受体的分型 体内存在至少8个亚型,中枢至少有4种亚型 即:μκδσ 激动μ受体 :镇痛(脊髓以上水平 激动δ受体:镇痛(脊髓水平) 激动κ受体: 镇痛(脊髓水平) 激动σ受体:血管运动中枢兴奋 吗啡能激动前三种受体,对σ受体几乎无作用, 镇痛新能拮抗μ受体,激动后三种受体 σsigma δdelta ξksi
20
1.镇痛: 各种剧痛,包括严重创伤、烧伤、战伤及晚期癌肿疼痛。 2.心源性哮喘: 由于左心衰突发性急性肺水肿而引起呼吸困难。
[临床应用] 1.镇痛: 各种剧痛,包括严重创伤、烧伤、战伤及晚期癌肿疼痛。 2.心源性哮喘: 由于左心衰突发性急性肺水肿而引起呼吸困难。 治疗包括:强心苷、氨茶碱、利尿及吸氧外,静注吗啡可产生良好效果。 机理:①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利于消除水肿 ②镇静作用,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情绪 ③降低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缓解急促浅表的呼吸。 3. 止泻: 不用
21
【不良反应】 1. 常见的有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嗜睡、体位性低血压; 2.成瘾性 一旦停用吗啡,产生戒断症状 严格管理,严格控制使用。
22
不良反应 反复应用引起成瘾!
23
镇痛药 阿片生物碱类 成瘾性
24
3. 急性中毒:血压下降、紫绀、昏迷、呼吸深度抑制、针尖样瞳孔、休克。
呼吸麻痹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措施:可注射吗啡拮抗药纳洛酮。人工呼吸、给氧抢救。
25
4.颅脑损伤及颅内压升高患者 [禁忌证] 1.诊断未明确的急腹痛 2.分娩止痛、哺乳期妇女止痛 3.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
5.肝功能严重减退
26
可待因(Codeine) 【特点】 1. 在体内脱甲基转化为吗啡后才产生作用; 2.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
3. 镇咳作用是吗啡的1/4; 4. 用于中等疼痛和剧烈干咳。 伴有胸痛的干咳首选(胸膜炎)
27
二、人工合成镇痛药 哌替啶(度冷丁,Dolantin) 【特点】 1. 镇痛、镇静作用时间比吗啡短,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 哌替啶(度冷丁,Dolantin) 【特点】 1. 镇痛、镇静作用时间比吗啡短,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 抑制呼吸作用似吗啡,成瘾性小于吗啡; 3. 兴奋平滑肌,因作用时间短,无止泻作用; 4. 不延缓产程,可用于分娩止痛(临产前2~4h内不宜使用)。
28
【临床应用】 1. 各种剧痛:如手术后、创伤、烧伤、晚期癌痛等,取代吗啡。 2.心源性哮喘,代替吗啡。 3. 麻醉前给药:可消除患者手术前紧张、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 4. 人工冬眠: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于人工冬眠疗法。
29
安那度(anadol) 短效 镇痛药,维持1~2小时 1. 镇痛强度是吗啡的100倍 2. 常用于神经安定镇痛术
芬太尼(fentany)、舒芬太尼(sufentany)、 阿芬太尼(alfentany) 1. 镇痛强度是吗啡的100倍 2. 常用于神经安定镇痛术
30
美沙酮(mothadone) 1. 口服与注射同样有效 2.依赖性产生慢 3. 主要用于代替吗啡脱瘾 曲马朵(tramadol)
1. 口服有效 2. 镇痛强度是吗啡的1/3 3. 依赖性轻、慢
31
(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喷他佐辛(pentazocine 镇痛新) 1.非麻醉药品管理 2.拮抗μ受体,激动κσ受体,属部分激动剂
3.镇痛作用是吗啡的 1/3
32
三、其他镇痛药 罗通定及延胡索乙素(颅痛定) 植物延胡索(玄胡、元胡)的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左旋体即罗痛定。 【作用机制】
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也可促进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产生明显的镇静和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
33
【作用特点及应用】 1. 镇痛作用比度冷丁弱,但比解热镇痛药强。对慢性持续性钝痛较好。 2. 用于胃肠及肝胆系统疾病引起的钝痛,也用于痛经及分娩止痛。 3. 有镇静和催眠作用,用于伴有头痛的失眠首选; 4. 不良反应小,无成瘾性。
34
阿片受体拮抗药 纳洛酮(naloxone)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对阿片受体有竞争性拮抗作用,能快速对抗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吗啡类及酒精类急性中毒,解除呼吸抑制及中枢抑制症状,也用于吸毒成瘾患者的诊断。纳洛酮也是重要的工具药。
35
轻度疼痛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栓剂等)
癌痛镇痛三阶梯疗法 轻度疼痛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栓剂等) 中度疼痛 弱阿片类(可待因、曲马朵等) 重度疼痛 强阿片类(吗啡、二氢埃托啡、度冷丁等) 需要时可加辅助药物,如解痉药、精神治疗(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36
疼痛 1 2 3 吗啡 可待因 非甾体抗炎药 疼痛
37
思 考 题 1、吗啡的药理作用、镇痛机制和临床应用。 2、哌替啶的临床应用。 3、癌症患者三级止痛疗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