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教师专业发展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 电话:

2 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素质分析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影响因素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素质分析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影响因素 五、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 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及具体方式

3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一)专业的概念
专业是社会分工、职业分化的结果,是社会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达到一定深度的表现。 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4 (二)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
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5 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该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二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三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 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又要提高教师群体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还要重视教师职业专业地位的确立和不断提升。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就会阻碍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6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进程必须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中考虑,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的职责,以合作的方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因为教育事业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事业,教师专业化的结果也必须获得社会的认可才能成功。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霍利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界定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7 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其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境中。 当前教师专业化更多地集中于教学专业化的内涵发展上,并且其内涵越来越广泛。

8 (三)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
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 但从狭义的角度说,他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

9

10 这两个不同的思维角度是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进程而不断明晰的,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人们采用的是群体专业化策略,关注教师作为专业性职业的地位及其提高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的重心有群体转向个体,强调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一转移并不意味着提高教师地位的问题不重要,而是希望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来达到提高教师地位的目的。

11 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教师专业化的目标有两个:
其一,是把教师视为社会职业分层中的一个阶层。专业化的目标是争取专业的地位与权力及力求集体向上流动。这种把教学工作坊在整体社会结构中的分析是社会学者的研究取向。

12 其二,是把教师视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专业化的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这种以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的取向应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
如美国政府在日本和德国经济腾飞的压力下,重新审视本国的教育状况,向全国大声疾呼:国家处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14 因此,80年代以后,人们对过去忽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的提高的做法给予了强烈的批评,教师专业化的目标的中心亦开始转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日之教师》两个报告,同时提出了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5 卡内基工作小组关于教师专业的报告《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中再次肯定教师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是建立美国优良教育新标准的最大希望,呼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霍姆斯小组《明日之教师》报告中对教师很少有机会在专业上得到发展的现状,教师发展自己所需的专业是没有价值的观念以及虚假证书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批评。提出要通过提高标准、改革专业教育、进行专业分工等方法来提高教学工作的专业地位。认为要改变教师专业地位的现状,提高教学专业水平和声望,必须对教师胜任工作的能力进行区分,这种区分可为教师专业的改进和发展创造机会并激励建设性的专业活动。

16 报告还提出要建立“专业发展学校”,既为教师提供各种机会,以促进它们的专业发展,同时又促进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完善教师的专业教育。
显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17 因此,从本质上说,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在当代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背景里,教师专业发展直接指向于胜任教师的新角色。

18 (四)教师的专业性 教师的专业性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教师专业中的“专业”不是把所教的“学科专业”,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 那么,教师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呢?要理性地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确定“专业性职业”的标准。

19 1.专业性职业的标准 所谓成熟的专业工作,应该具备下述六大特征与标准: 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
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 需要不断的学习进修; 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 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

20 2.教师专业性现状 根据以上关于专业与专业性职业的标准,显然,古代社会的教师职业很难称之为专业性职业。但在现代社会,社会的发展已使得受教育者的对象和范围大大拓展,教师已承担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责任。 因此,社会学家埃利奥特等西方学者认为,教师与医生、律师、神甫职业等并称为“四个伟大的传统专业”。

21 但埃齐奥尼等人却认为教师培训时间较短、社会地位较低、团体专有权难以确立、特有的专业知识较少、专业自主权缺乏。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性不及典型的专业人员,还没有达到完全专业的水准。所以,教师与护士、社会工作者三种人员应属于“半专业”人员。

22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及各种流派在教师职业是否能够成为专业性职业这一问题上争论不休,但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一文,给这场争论引导了一个主流方向。
《建议》提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和不断研究才能获得专业知识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这以后,将教师职业看作是一个专业性职业,就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 我们认为,就教师的专业标准来看,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的要求和特征,并越来越专业化。

23 (五)我国教师专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依据上述六个衡量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标准,综合考察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教师专业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4 1.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关于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能,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步入21世纪教师,既要有现代教育理论,如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教育社会学以及新兴学科等,还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 又有人认为,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把握学术前沿的意识和能力,又需要通晓教育的规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

25 就目前世界各国教师教育而言,其专业知能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科专业知识(学生毕业后讲授的专门课程)、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等)三大类。 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还存在着以学科为中心、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等一系列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我国现任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比例失调,学科专业知识相当较好,但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请看下面几个案例:

26 案例:“朝”字 一位老师上语文课,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朝”字,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看黑板上有什么?”学生答:“有字”。老师问:“这是什么字?”有学生举手答:“这是朝鲜的朝字”。老师说:“不对!”又有学生站起来答:“ 这是朝气蓬勃的朝”。老师又说不对。这时候学生开始挖空心思地回答,有学生说是中国字,有学生说是汉字。老师都说不对。最后,老师恼火地指责:“都是傻瓜,这是多音字”! 分析:老师的提问语言表述不明确,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提问的用意。

27 案例:加和减 这是一节低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加和减。老师上课时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看图画上有谁?在干什么?
生:图画上有小朋友,他们在植树。 师: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吗? 生:是春天。 师:对,是春天,春天真美丽呀!看有几个小朋友在美丽的春天里植树? 生:远处有6个小朋友,近处有1个小朋友。 师:近处的那个小朋友叫小明,他看到那么多小朋友去植树,他也不甘落后,推着小车和大家一起去劳动,同学们看小车里放了些什么? ……

28 分析 数学课的情景创设必须讲究实效,一个短小的故事、几个有思考性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等都会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激活他们的思维,目的是为了他们更好的学习,而不是为营造表面的情景而“作秀”。因此,上例中的老师只是作了表面文章,看上去热闹,实则苍白,浪费课中珍贵的学习时间。 从上述两个简单的例子,不难看出,我国有些中小学教师教学语言、教学技能方面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是教学能力是当前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9 2.专业道德危机潜伏,师德建设仍需加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对社会、学校、同事、学生等负责,其行为都要符合教育工作的伦理规范,使得教师角色具有异于其他职业的特殊性质。 教师专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来说,教师职业应有更高、更严格的专业道德要求。

30 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要求。 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形势,教师职业道德潜伏着危机。 根据有关调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31 ①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 有63.4%的学校领导和46.8%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事业心、进取意识薄弱,缺乏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表现在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不认真遵守劳动纪律等”。

32 ②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 学生在回答“老师打不打学生”的问题时,有69%的学生指出,他们的老师有打学生的现象,而认定教师用罚站的方式体罚学生的占到72%。学生还反映教师体罚学生的手段,除罚站外还有打耳光、拧耳朵、揪鼻子、拧胳膊、打手板、用脚踹、罚蹲(有的是蹲马步)、罚跑(有的是罚在楼梯上来回跑)、罚写作业(抄课文)等,另外还有相当多的教师经常用带侮辱性的语言伤害学生。

33 ③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
有46%的家长认为教师有歧视和赶撵“差生”的情况。而学生认为他(她)所在班级“所有的教师都不歧视差生”的仅占到26.5%,认为多数老师有歧视差生现象的比率占到63%。

34 ④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比如,有的家长指出个别教师“利用节日(如教师节)向学生索要礼品”、“利用学生搞创收,把学生当作赚钱的工具”、“不注意生活小节,在学生面前说话随意”等。 以上问题说明我国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专业道德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真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5 3.教师学历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 教师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基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是社会进步、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体现。 我国20世纪50年代教师教育有四个层次,即初师、中师、师专、本科,60年代层次结构上移,初师被中师替代,形成中师、师专、本科三个层次,此结构一直延续至今。

3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小学教师具有中师学历、初中教师具有大专学历、高中教师具有大本学历。
同时,建立了一套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教育体系,对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实行考核合格的证书制度,并于1995年底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1997年还开始了教育硕士学位的试点工作,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程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37 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教师教育改革中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进修,建立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
截至2005年底,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5%、83.5%,其中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到56.3%,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师达到35.3%,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达到1.2%,教师学历合格率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38 然而,即使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接近100%,我国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仍然偏低。
这一状况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形势的需要。

39 4.在职进修形势紧迫,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从专业发展看,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与实践脱节、培养与培训倒挂的现象,前者指培训者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关注程度不够,后者指高水平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接受相对落后的教师进修的培训。 教育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无止境的过程,只有经过艰苦卓绝、成年累月的学习、实践、进修、思考与钻研,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40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1993年《教师法》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师的在职进修和教育。但我国现有的教师职前与在职教育,存在着分离的现象。
现有的师范院校(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负责培养新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这种两相分离的格局,使得教师专业培养与在职培训相隔离,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情况。

41 同时,在部分进修院校内,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教条,不联系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效果也不佳。这些都影响着我国教师的进修和素质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师队伍庞大而又状况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这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障碍与瓶颈。这一切,决定了我国教师进修与培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42 5.专业自主受到限制,专业权力名不副实 教师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的权力,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我国,过去人们习惯于从义务的角度去规范教师,而较少思考或研究在教师的职业工作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尤其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权利。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逐步认识与尊重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专业权利。 1993年10月通过的《教师法》和1995年3月通过的《教育法》,规定教师现阶段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

43 ①教育教学权。 包括教师可依据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量等具体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验。

44 ②科学研究权。 包括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创造性劳动;
有权将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或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等撰写成学术论文,著书立说; 有权参加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依法成立的学术团体并在其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学术争鸣。

45 ③管理学生权。 包括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就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46 ④获取报酬待遇权。 包括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报酬,工资报酬一般应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课时报酬、奖金、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及其他各种津贴; 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包括医疗、住房、退休等方面的各种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47 ⑤民主管理权。 包括对学校及教育行政部作有权提出批评和建议;
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发展、改革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48 ⑥进修培训权。 包括教师有权参加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从而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 但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

49 因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学内容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是由教研部门提供的,教学方法是由教研部门介绍的,考试试卷是由教育部门编制的,教师成了游离于研究过程之外的被动的旁观者,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成了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成了教研部门提供的一些模式的盲目模仿者。 教师自主权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教师权力名不副实。

50 “教师教育活动必须符合提高教学专业的总政策。国际专家、专业团体和教师工会应该参与各项行动战略的准备和实施”。
6.教师组织力量薄弱,活动时空余地有限 “教师教育活动必须符合提高教学专业的总政策。国际专家、专业团体和教师工会应该参与各项行动战略的准备和实施”。 通过教师专业组织的运作,可以提升教师素质,约制教师行为,并且同时确保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51 因之,教师专业组织于教师在专业层次的提升上是极其必要的。但是由于教师时间不足,经费短缺等原因,我国教师专业组织发展缓慢,力量薄弱,在对政府教育决策的影响与教师福利的增进两方面而言,不能称之为强有力的专业压力团体。或者说,在我国,除了教育工会以外,作为教师专业组织的机构还没有形成,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52 二、教师专业素质分析 (一)国家法律政策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从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角度探讨了教师的素质结构问题。

53 1.《教育法》的总纲规定 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规范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的“母法”。 《教育法》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第四章第三十二条、三十四条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作了概括性的规定。

54 三十二条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法》对于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的要求。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业务素质是通过教师资格、职务和聘任制度得以提高和考核,以期优化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结构。

55 2.《教师法》的素质纲领 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法律保障。 在《教师法》中确立了教师必备的一些素质要求。《教师法》总则的第三条,首先,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规定了教师的地位是“专业”人员;接着,对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了具体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概括起来基本包括三项素质要求: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56 3.《教师资格条例》的具体规定 根据《教育法》和《教师法》,1995年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明确规定了国家对准备进入教师队伍、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基本要求。 国家实行的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公民担任教师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教师资格的人才能担任教师,否则不允许从事教师职业。《教师资格条例》中对于教师资格做了相对具体的规定。

57 结起来,教师资格由五个要素构成: 一是国籍,必须是中国公民; 二是思想品德,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 三是学历,学历是一个人受教育的经历,一般表明其具有的文化程度。所以,学历因素是教师资格的主要方面,是教师任职资格的一般标准。 四是教育教学能力,指教师从事相应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技能; 五是程序,教师资格必须经过法律授权的行政机关或其委托的其他机构认定。从《教师资格条例》可以看出,教师必备的素质结构应当是职业思想和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学历水平。

58 (二)教育学者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研究
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的研究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 而一般性的法律法规及其政策只能给出作为教师入职、入门的最基本的规定,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进一步探求其所需要的专业素质。 专家学者们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研究硕果累累,代表性的观点有:

59 1.二分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认为教师素质结构主要由“知识和道德品行”两方面构成。传统的教育学视野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也主要认为包括两大方面: “德”与“才”。 “德”主要指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对教育、学生、教师集体和自身的政治与思想、职业态度和道德要求。 “才”是指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才能。

60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非常关心教师在政治上的进步和业务上的提高,并把它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他殷切地希望广大教师努力在政治上、业务上不断提高,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 “政治思想过硬和业务素质”较强是邓小平同志所认为的教师应当具备的两个基本素质。

61 2.三分法 华东师范大学的著名学者叶澜教授,在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的基础上,将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三个方面。 叶澜教授认为,未来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 其次,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也不同于今日教师。它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

62 再次,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中的能力要求。社会赋予未来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师要胜任就需要新的能力。
最后,叶澜教授把“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三个方面综合的结果称之为“教育智能”。

63 “具有教育智能,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是上述诸方面专业要求在教师身上实现综合的结果。
至此,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的三分法奠定了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内核,以后的理论发展基本围绕此观点展开。

64 3.四分法 在三分法的基础上,国内许多学者又继续产生出四分法的专业素质结构来。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将教师专业素质分为“教师的观念结构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教师的能力结构素质、教师的身心结构素质”四大方面: 第一,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之核心。 它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

65 第二,“T”型化的知识素质——结构之基础。
第三,复合型的能力素质——结构之重要方面。 跨世纪教师起码应具有以下能力: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性的教育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第四,健康的身心素质——结构之必要部分。 包括两层的定义,一是身体素质,二是心理素质。

66 4.五分法 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五分法,基本是在三分法、四分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五因素三层次”说认为,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素质结构的业务方面、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教育理论素质”。 并且,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五个主要因素不是处在同一平面的并列关系,而是在三维空间规律而有序地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处于最高层次和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素质;二是处于中心地位的业务素质,三是处于基础地位的文化和身体素质,概括为“五因素三层次”说。

67 我国著名学者林崇德教授将教师素质分为: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和策略。
在林崇德教授看来,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知识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包括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68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计划与准备、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呈现、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评估学生的进步、反省与评价; 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形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教学行为的明确性、多样性、任务取向、参与性、效果评估等方面来衡量。

69 5.三维空间立体素质结构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提出,人才素质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维的立体复杂结构,由不同领域或方面以及由不同层级或水平组成。 根据“英国学者卡特的关于人才素质的一般分类”将专业教育目标划分为3个领域10个方面:

70 (1)知识:事实知识、经验知识; (2)技能:心智技能、信息技能、行动技能、社会技能; (3)个人品质:心理特征、态度和价值观、个性特点、精神品质。 有研究者在探析“新型小学教师素质结构”时,认为:人才素质结构可划分为应是(思想道德和个性品质维)、应知(知识维)、应会(技能和能力维)三个领域,以及普通要求与专业要求二个层级,并构成2×3矩阵结构:

71

72 对于“新型小学教师素质结构”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进一步指出:
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形式也应当是品性、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普通要求和专业要求两个层级的2×3矩阵结构。小学教师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又有其独特的内涵。 从以上的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研究成果种目繁多,层次有异,但是总的说来,基本上主要围绕着三大素质内核进行。

73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一)专业知识 (二)专业技能 (三)专业情意

74 (一)专业知识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名师成长的基本要素。对一个教师来说,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
但是,从当前一线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整体也呈现出一些不足和缺陷。 比如,有的教师重视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忽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导致某些教师在教学中不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发展规律;

75 再如,有的教师仅限于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对其他学科了解不多或知之甚少;
还有,许多教师对所学学科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比较重视,而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方面的一般性知识注重不够。 由此可见,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完善教师的各方面知识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6 “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知识必须能体现教学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独特性,即能够说明教师知识在教师专业素养构成中的独特规定性与不可替代性。教师知识不仅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资源,而且,其丰富程度和运作情况也直接决定着教师专业水准的高低。 目前,一般认为,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教师在系统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的知识构成的体统。

77 1.一般方法论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的最上位层面是一般方法论知识。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逻辑学知识等。
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以及科学的表达方法,才能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

78 2.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中间层面的是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就像蜜蜂采蜜一样,需要博采众长,不仅要有渊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还要饱学有识,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

79 只有具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才有利于教师在学科对比中互为基础,相互渗透了促进学生的整体全面素质的提高。
具体说来,包括基础知识、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科学发展史知识和文化科学的新发展和新成果三个方面。

80 (1)要扎实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 任何学科教给学生的知识首先都是基础知识,它是教材的主体内容。
对于这些知识,教师不仅自己要懂得,还必须能够给学生讲解清楚,能够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会用。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理解得更深刻,

81 以便做到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学生的观察与思维做出恰当的指点,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同时,教学活动有及时性的要求,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要准确、深刻,还要熟练,能够敏捷而灵活地应用,以保证教学流畅地进行。

82 (2)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掌握广博的知识,首先是教好功课的需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直接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教师要把握好所教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正确理解与其相关知识的关系,则必须具有更为广博的知识。同时,在现代教育条件下,学生吸收知识的信息源是多方面的,每天学生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书刊等扩展其知识视野,随时都可能向教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83 虽然教师不可能完满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却应该在回答中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用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另外,与掌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相联系的教师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包括尊重文化科学的态度,读书与探索的兴趣和习惯,参加文化活动的主动精神,以及艺术修养等,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

84 (3)教师要有文化科学发展史知识,并对文化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有所了解。
文化科学发展史诸如文学发展史、文学史、科技发展史等等,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积累过程,劳动人民的智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们的伟大创造。 它会帮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材,也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提供生动的实际材料。

85 所以说,文化科学发展史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它是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了解文化科学领域的新发展,知道出现了哪些重大的新成果。
尽管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科学知识,并不要求立即教给学生,教师却是应该了解的。因为教材在不断改革与更新,不断吸收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教师要理解教材中的新内容,就必须了解文化科学的新发展。

86 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与创造精神,而当代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精神。
教师要承担起新时代的教育任务,要具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科学素质,就必须了解文化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学习新知识,不断充实与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科学素养。

87 3.教育学科知识 要成为一位好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 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论包括: 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教师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测评、青少年心理学及学科教学论、课程论、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88 教师实施教学过程,是教师使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来思考学科知识、对具体的学科知识作出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解、将自己具有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比较系统的教育学科知识。这些教育学科知识,从具体内容上看,既要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又应包括学科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知识。

89 所以,如果说,普通文化知识使教师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应对复杂教学情景并能够有“远见卓识”,那么,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性支撑作用。
目前,一般认为,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教师在系统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的知识构成的体统。

90 4.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所从事的是具有的特定专业的实践工作,只有具备一定学科专业知识水准,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有效教学。而且,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应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必须理解学科知识是如何创立、构建并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就更有必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因此说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必要条件。

91 5.实践知识 对教师知识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了新的转向,开始关注“教师经验”问题,并提出了教师的“实践知识”这一概念。
通过新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之间的对比研究发现,影响教师教学成效的因素不仅是关于“教什么”的知识和“如何教”的知识,教师的经验作为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教师知识结构中包含着实践知识的因素,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与一般大众知识或“理论性知识”相区别的概念。

92 同“理论性知识”相比,它缺乏严密性和普适性,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的知识;是凭经验主动地解释、矫正、深化现成的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
加拿大学者康奈利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概念,指出,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是出自个人经验的,就是说,那种知识不是某种客观的和独立于教师之外而被习得或传递的东西,而是教师经验的全部。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教师的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

93 教师实践知识是来自教学实践的智慧,对它的研究不能剥离具体的实践情境,实践情境和经验背景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实践知识不能以语言的方式加以传递和陈述,是一种“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是由英国学者波兰尼提出来的。波兰尼对缄默知识的揭示和认可以及尊重,为分析作为缄默知识的教师实践知识提供了合理性的基础。 教师实践知识诞生于实际教学情境这一母体,它彰显的是教师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智慧。

94 教师的实践知识作为一种缄默知识也是一种个人化的知识,康奈利等人称为“个人实践知识”。“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关涉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是一种体现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的知识。
个人实践知识越丰富,标志着教师在专业方面越成熟,越意味着教师开始建构具有个人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 这说明,教师的实践知识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化的,因为它出自教师个人的经验,是教师自己的体验与体悟,它服务于教师个人化的教学实践行为”。

95 在实际教学中,诸如魏书生、于漪老师等很多优秀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他们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充分,对学生需求的把握到位,课堂教学氛围的良好,这种令人羡慕的教学风格就是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表现。
因此,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于你那具有魔力般的课堂,感受你高超的教学艺术,就需要深刻地去思考,怎样完善自我的个人实践知识,让教学实践更具魅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96 (二)专业技能 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教师的专业能力。 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在活动中体现,又在中发展。 因此,教师专业能力是针对教师专业素质中的活动维度而言的。

97 教师的专业能力,概括起来不外乎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在教师能力方面,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需的一般能力,包括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都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的能力,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此外,中小学教师还须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必须的特殊能力。综合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并细化到教学层面,又可以划分出许多能力的子集。

98 (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都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就要善于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向同学了解,看成绩单与换行评语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师的直接观察,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智力活动、情感表现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99 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捕捉教育时机的重要条件,善于观察学生的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可以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反之,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拖延很长时间,到了较为严重程度再去解决,教师就很被动。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

100 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要求现代教师要善于同学生交往,使学生喜欢和他接近,愿意和他说心里话,显然,建立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善于和学生交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成为学生信赖的人,同时又成为他们的朋友。

101 (2)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
首先,是语音正确,发标准音,说普通话,表达的内容能被学生顺利接受; 其次,要用词准确,语句完整,准确传达思想内容,既保证科学性又通俗易懂,为学生所理解;

102 第三,要系统连贯,逻辑性强,善于运用独自式语言,讲述知识或说明问题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确;
第四,要富于启发性,有感染力,掌握对话的语言艺术,在对话中善于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勇于发表个人意见,进而形成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在交流中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103 最后,在音量、语速、声调等方面要符合环境和表达内容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卫生的需要,适中而有变化。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基本功,在提高文化、业务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有意识锻炼,矫正缺欠,才能使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高水平。 为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教师还应善于利用非语言的交流手段,使其同语言表达相配合,如表情、手势、姿态,与学生的距离、讲话方向等,这些处理恰当则能增强表达效果。

104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由传统教育采用的模型、标本、图表、画片等发展为幻灯、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捕助教学,对教师运用教育手段的能力必然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如绘制幻灯片,编制录音、录像带,乃至进行教学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育现代化必然实现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现代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就必须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基本能力。

105 (4)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学生来说是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 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主要有两项:
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 二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

106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使学生遵守课堂常规,又要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还要处理好一些偶发事件,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求教师具有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对教学的知识内容掌握得再好,教学设计再科学,如果缺少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秩序不好,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相互干扰,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07 对于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教师同样起着关键作用,善于组织管理的班主任,总是给学生提出富有鼓舞作用的集体奋斗目标,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进行适当纳委托,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形成集体的核心,树立正确舆论,培养优良班风,充分发挥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寓教于管,使学生在团结友爱、积极上进的集体中健康成长。 教师缺乏组织管理能力,往往费时很多,学生集体还是没有形成,教育难以顺利进行。

108 对学生的组织管理有时需要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密切联系,教师提高组织管理能力,需要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清楚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种种影响,这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所不可缺少的。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对学生而言的,只有很好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恰当的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是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特点。

109 (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需要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盲人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是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从实际工作中提出课题,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任务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观察,积累第一手资料,从中进行分析探索,求得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

110 教师在参加教育科研的过程中,要有正确选择课题、科学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做好观察记录、积累系统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科研能力。教师虽不同于专职研究人员,从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都有一定限制,但基本的研究能力却是同样应该具备的,否则就无法承担起教育规律研究者的角色。 现代学校普通要求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发挥创造性,进行一定的改革实验,定期提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因而教师必须懂得教育科研方法,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这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111 教师的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现代教师的提高应是整体性的。
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表明,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也就是说,教师专业能力与其工作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12 (三)专业情意 有的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狂轰滥炸骂一通,或干脆把学生赶出教室;
有的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宣泄的对象,把学生当作出气筒,对于学生出现的过失,往往恶语相加:“蠢猪”、“笨蛋”、“朽木”顺口而出; 有的老师,学生见面就会主动向他打招呼问好,并喜欢上他们的课,学生对他们“言听计从”,他们常常一呼百应;

113 而对有的老师,学生总是躲着他,尽管他“发号施令”,却没有几个人响应,即使响应,也是被动、消极、草草应付。学生面对“河东狮吼”,整日胆战心惊……
作为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具有丰富感情、思维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直接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专业情意”细水长流地感染着学生、打动着学生。

114 “什么样的教师最受欢迎?”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对北京市中学教师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问卷和访谈一些问题:“现今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家长欢迎哪种类型的教师?” 在教师素质方面,研究的结果发现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分别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和具有职业特质的个性品质提出的,

115 其中,“正直诚实、情绪稳定”被认为是教师最重要的个性品质。在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影响比较大、非常重要的个性品质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正直诚实(63.5%)、个人情绪稳定(53.8%)、善于组织(40.9%)、风趣幽默(37.4%)、干净整洁(27.2%);家长的认识也大体相同。 这反映了在教师的专业情意素质方面,家长和孩子把专业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放在了第一位,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教师个性方面的要求。

116 那么,何谓教师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情感领域是与认知、动作技能相提并列的三个领域之一。
据此,教师的专业情意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方面:

117 1.专业理想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教师的专业理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包括诸如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内容。 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是教师专业理想的必然要求。具体说来,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精神。

118 第一,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①对教师职业社会定位的认同及其表现——敬业意识。教师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认同和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是职业道德观念的核心。 如果一个从教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认同,就不会有热爱和忠实于职业的敬业精神;而认同的方面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敬业态度。 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环节,是要从职业认同入手培养敬业意识。

119 人民教师崇高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无限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劳动。
对教育劳动之于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个人的前途和未来的伟大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当教师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看到它的伟大历史作用,产生工作的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的时候,他才能以其忘我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尽善尽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120 ②教师职业目标理想的确立及其表现——乐业意识。
人们通过职业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和理想,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职业道德观念的进一步表现。 教师在职业岗位上是否能够做到敬业而安心,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追求,取决于他能否从教师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 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是教师乐业的基础和最高表现。

121 只有当一个教师把教师工作当作他一生追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时,他就可以摆脱任何困难、挫折、痛苦和懊悔等的困扰,摆脱人生虚荣的累赘和患得用失的浮躁,而心情畅快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乐在业中”,乃至到欲罢不能、欲弃不忍的境地。 总之,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包括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的职业尊严感和荣誉感,目标明确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创造、进取开拓的职业信念、信心等,并通过守规、勤业、精业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表现出来。

122 第二,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 教师的勤业与精业是教师对其职业价值的积极追求和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精神的重要表现。勤业表现为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执行规范,坚持不懈,积极进取,它是实现教师职业功能的基本保证。精业表现为本职工作的业务纯熟、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它是实现职业劳动最高效益的价值追求。勤业与精业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勤业是精业的前提,精业是勤业的必然。 中国古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爱因斯坦说:“成功等于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

123 人生而有别,别即差异,差异并不可怕,怕的是懒惰、不求进取。
每一位教师,不论你的个人学历出身如何,也不论你的天赋如何,只要你肯于花时间,勤钻研,善于拜师求教,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方法技巧,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工作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 以精益求精的工作完成国家赋予的人才培养重托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期望,这是一名教师对国家、对家庭,对学生最道德的表现。

124 2.专业情操 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从内容上看,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①理智的情操,是由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和光荣感和使命感; ②道德的情操,是由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125 第一,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 教师对职业规则的信奉和职业规范的遵守是教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态度的具体表现。
职业规则包括经济的、行政管理的、业务技术的,也包括道德等方面的行为规定,通常表现为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必需进行的道德行为规范。 职业规则是维系职业和岗位生命的自我保证。

126 每位从教者是否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执行这些规则,不仅表明他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也直接反映出他的职业道德水平。
具有高度自觉的职业规范意识,意味着不仅能充分认识相执行职业规则,而且能很好地完成职业工作。 教师的职业规则很多,其中对学生、对集体、对各项职业规定的态度是对其是否爱岗敬业的最直接的折射。

127 一个具备着积极职业道德态度的教师,应表现出对教育对象的积极热爱、尊重和关怀,对教师集体的团结合作与集体荣誉感,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充分理解和认真遵守,对教育劳动的积极投入和忘我奉献。
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不仅仅是被动地遵守,还包括积极地创建。以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主动创建一些新的富于时代和职业道德需要的职业规则和规范,更是具有积极职业道德态度的表现。

128 第二,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 教书育人是一项影响社会,影响个体,具有重大社会责任的职业,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失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教师的一点失误,则可能贻误学生一世。 因此,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科学的精神陶冶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是教师恪守职业规范,坚持高尚职业道德行为的表现。具体之:

129 ①知识传授上的道德性,即以科学、准确的科学知识和例证等发展学生的身心,使学生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②人格发展上的道德性,即以公正、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以身正而正身。 ③思想品德教育上的道德性,即以道德的方式方法实施道德的教育。 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综合表现和标志。坚持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应成为我们从教的最高追求和指针。

130 3.专业性向 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优秀的教师的专业性向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①有见识; ②有奉献精神; ③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见微知著,富有预见性; ④有独立性。不囿于教学的刻板教条、清规戒律,勇于实验与创新; ⑤在人际关系中,耿直、坦率、幽默、诙谐。

131 4.专业自我 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在教师专业素质的情意领域,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们教师的自我意识或自我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 教师的专业自我情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132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己具有深切的认同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和自我价值感,从而有效地作为独特的个性“自我”来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果。 作为一名现代中小学教师,需要做到不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反思与建构自身的职业角色,形成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情意。

133 案例 重庆合川市南屏中学在提升教师形象的举措
案例 重庆合川市南屏中学在提升教师形象的举措 (1)仪表形象 教师衣着得体、举止大方、神情端庄、态度和善、平易近人,适合“角色”要求,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使学生见了有亲近感。

134 (2)语言形象 教师语言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对所用语言仔细推敲,反复提炼,文明高雅、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情理交融,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信服、佩服。 禁忌讲话罗嗦、拖泥带水,会使学生生厌;讲话云山雾罩、不着边际;更忌一切生硬、粗俗、讽刺挖苦、辱骂歧视等有伤学生自尊、有损学生人格的语言。

135 (3)行为形象 教师加强师德师风修养,管住自己的手和脚,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举止文雅、宽严有度、融洽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收到潜移默化、“不令而行”之效。

136 (4)教学形象 教师认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努力把功夫花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用好用活45分钟。

137 同时,重庆合川市南屏中学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教师的心理调控能力和情感调适能力:
(1)遇怒制怒的自控力。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保持冷静,要有遇怒制怒、当怒不怒的自控力。 (2)调整学情绪的引导力。出现突发事件后,学生们会表现出各种情感和态度,这便要求教师以平静的心理迅速分析并做出判断,对各种情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调整,使学生都能消除各种错误的情绪,并与教师一道研究寻找解决突发事件的方法。 (3)“艺术语言”的表达力。艺术语言包括诸如采用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等等方面。

138 分析: 教师应时时处处围绕有利于引导好学生,影响好学生,在角色上规范自己的行为,显现教师本色;
在评价上要自省,了解自己,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在心态上要自控,不失态,不失言; 在情感上要自悦,要乐观。 用良好的正面形象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当自己各方面修养达到了教师职业所要求的高度,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教师了。

139 案例 江苏南通某高级中学的一线教师的“教师人格魅力”塑造
1.威而不令。 教师树立自己威信时,不能简单粗暴,一味命令,更不能借外界的权力来压制学生。比如拿家长、领导来压制学生,或以分数、评优等来要挟学生。

140 2.严而不死。 对待认知与做人,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责任感,但要严而有度,讲原则也要有方法。

141 3.亲而不猥。 教师之爱如父母不能太宠,似朋友不能太亲,要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距离感。教师不要随意踏入学生安全区,多留给学生一份安全感与温馨感。

142 4.活而不散。 教师应尊重学生好奇爱动多变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环境,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纵容学生处于游离状态;要活而有序,培养学生的纪律观、法制观,以及道德等公共准则至上的观念。

143 5.宽而不乱。 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和错误。教师应予以宽容,并积极鼓励、正确诱导,给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提供改正的途径。但教师不可容忍错误,包庇缺点,掩饰失误,美化弱点。

144 6.博而不骄。 教师不宜因此而居高临下,自称专家,而漠视学生的新观点、新创造。教师需要存有谦虚、严谨的作风。

145 7.新而不怪。 教师在知识创新与教学创新时不能图新鲜走形式,玩花架子、屡出怪招来糊弄学生。创新教育要有新意,但还应注意基本功训练,尊重教育规律。

146 8.雕而不俗。 教师生活在当今社会中,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追求和希望。但教师又不能太俗气,鸡肠小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势利虚伪,阿谀奉承,行为粗俗或跟着感觉走,赶时髦,追风头,一派“闪亮登场式”的明星作风。

147 9.刚而不犟。 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观点鲜明,分析深刻,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同时不要过多地渗入个人感情色彩,滔滔不绝,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判定的机会,允许并鼓励学生不同于己甚至超越自己。

148 10.愤而无私。 教师要让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就少不了针贬时弊,揭露丑恶,鞭笞虚伪。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不可把阴暗面夸大,过分渲染;或把个人生活的挫折、人生的苦恼、工作的困惑等传染给学生。

149 分析: 教师人格魅力价值意义重大。因此,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其他任何魅力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教师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它像种子一样撒播在学生心田,迟早会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绽放出灿烂和美好。许许多多的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不计个人得失,在一方讲台上送走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

150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一切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其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印象,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会成为学生人格品质的基因,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传授知识是最基本的教育技能,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才是高超的教育艺术。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莫不如此。回忆我们每个人的老师,给我们带来深远影响、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正是那些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吗?

151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不仅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灵魂去引领学生的品格。只有人格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
教师的思想观点、治学精神、品德修养、仪表风度等等,都对学生起着示范影响作用,也都受着最严格的监督。 可以说,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自身的人格处在整个德育过程的最前沿,教师人格风范的辐射驱动着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152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影响因素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如下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业预备期:主要指教师职前教育阶段,“教师”接受师范学院、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等机构的培养。 第二阶段,专业形成期:教师从教的第一年,可能持续到第二年。开始形成简单的教育观念,并初步了解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适应以求得生存。

153 第三阶段,专业成长期:教师增加了对教学的认识和经验,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对教育工作产生了较强的使命感。
第四阶段,专业高原期:由于长年累月固定的教学程式或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情境,及年龄增长、性格变化、掌握了工作相关的所有技能和信息及家庭生活稳定等个人因素,使得一些教师可能觉得自己的技能和绩效都停滞不前了,从而丧失了晋升的能力和动机,并对工作逐渐丧失了激情,整个工作陷入一种僵持状态;一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挫折感甚至无力感,处于消极状态中。

154 第五阶段,专业更新期:教师在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鼓励下参加在职继续教育,或经过自我心理调适,开始思考和检讨已有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始走出上一阶段形成的固定教学程式,能灵活自如地应用各种教学技能并组合成新的教学方式,发展更加实用和自主的教育方法。 第六阶段,专业成熟期:教师在努力钻研业务和开展科研中,结合自身特点和教育发展要求,逐步发展新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思想,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专家型的教师。教师专业达到了成熟状态,体验到了教育教学的幸福感,追求一种教学的境界。

155 第七阶段,专业退化期:年届退休的教师离开工作岗位。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这一阶段是必然存在的,但它也明显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我们所指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最终归宿是教师达致专业的成熟。

156 (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因素 1.社会舆论定位
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的舆论定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上逐渐树立了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教师地位日渐提高,在农村,教师甚至成为让人艳羡的职业。这一切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但在主旋律的背后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特别是在有些地区,大量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教师的基本生存需要都满足不了,焉谈教师的专业发展呢?

157 有论者认为“虽然经济收入高低并不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唯一因素,但待遇不高,特别是工资收入低,则是教师地位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能力发挥的主要原因。”
看来,提高教师地位不是抽象的言说,而是具体地体现在教师工资等细节问题上的。不难理解,只有教师工资提高了,社会舆论对于教师的评价才随之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才会由理想变为现实。

158 2.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对教师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制度为教师教学内容的确立提出了要求,基层中小学教师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去,这将需要他们更快的适应和更多的劳动。 基层中小学教师反映:在教育内部,来自教学行政和教研部门对教师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的使用有过多干预的情况。

159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具有较大的专业自主性,这是在活动空间环境上的一种需求。而教育政策对教师成长的这种负面影响无疑是应当尽力克服的。
值得强调的是:当今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业绩的做法是不全面的,至少是不科学的,因此,制定并执行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是时势所需。

160 3.家人的支持程度 我们认为家庭是个人发展的“小气候”,教师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优秀的教师在阐述其成功的经验时,总是会提高家人的支持。 在我国现实的国情下,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行业,此时更需要家人的支持,倘若家人动辄埋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不了的。

161 (三)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因素 1.学校的组织文化
学校的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教育环境,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还直接制约教师的发展。专家认为学校的组织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学校组织的物质文化,包括着其文化中各种存在和构成。 例如,学校的整体环境,各种建筑物、教室、操场、实验室及各种象征物,甚至还包括着教室的设计和安排。

162 学校的物质文化影响着教师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基础条件。
学校组织的制度文化,包括组织中各种条例或规章制度、法律、行为规范等,以及学校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风格或传统等等。 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教师教学习惯与特色的形成,教师精神面貌及其职业情绪,都受到学校组织制度文化的影响。

163 学校组织的观念文化,包括学校组织中的特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这种观念文化常常无形却又无处不在。
在学校组织中,这些观念文化比较集中地体现为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念,包括什么样的班级是一个好班级,怎样的教师是一个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学是一个好教学等。 在学校组织观念文化中,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是校风和学风。校风从价值观念和倾向上影响教师的发展;学风从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上培育着教师的成长。

164 2.教研组(年级组) 教研组(年级组)是教师行为的近身环境,是教师经常性活动的专业生活小区。教师在这里交往、备课、批改作业、讨论问题、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教研组里体现着教师直接的人际关系,也是教师专业活动中的微观心理环境,它往往决定着教师工作的情绪与心境。

165 马卡连科曾经作过这样的贡献比较,“在一个紧密联结在一起的集体内,即使是一个最年轻、最没经验的教师也会比任何一个有经验和有才干的,但与教育集体背道而驰的教师能做出更多的工作。”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从中不难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教研组与年级组其他成员的发展水平的密切相关关系。

166 3.校长 校长对教师的成长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譬如,校长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估,校长给予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满足,校长对教师成长中困难的解决,校长给予教师以内行的教学法方面的帮助。 俗话说得好:火车要想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优秀的校长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士为知己者死”等文化因子的影响,校长的知人善任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

167 (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因素 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等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教育理论界的各种文献中,这些不同的表达形式实质上表示了同一内容,

168 即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应当结束长期以来的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代之以积极主动的新形象,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的这种教学反思使得教师对教育问题比任何人都有发言权。 因为教育第一线的专家和学者有时根据“应然”的假设所提出的观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免会有隔靴搔痒之嫌。 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式与途径,并付诸予以验证,这会极大地加速教师发展的进程。

169 2.教师工作中的需要、动机和态度 需要是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
满足教师的工作是不能忽视教师的环境和条件的,但教师的工作热情相当重要一部分是来自教育工作本身。 教师在工作中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的话,教师需要的满足程度就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步伐就大。

170 动机,即推动人们行动的力量。它是人们的愿望、兴趣、理想表现出来的激励人们活动的主观因素。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面临着学生、领导、家长、同事四者的评价,倘若教师把学生的评价放在第一位,即树立学生本位价值观,这才是真正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最为稳定的动机。 即认为教育应使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人,而决不只是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当作手段,而应当把学生的发展当作目的。”(罗素语)

171 态度,是对具体的对象或主张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反应。态度的成分包括价值和观念,以及程度不同的事实知识,也包括认知、行为、情感方面的因素。态度具有许多种心理功能。它们是工具性的(我们都喜欢看到符合我们需要的事情,还会促使这种态度产生),知识性的(产生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我们生活的需求),也可以是价值表现性的(与我们的道德信念和自我概念有关)和社会顺应性的(产生于我们自己成为社会和政治成员的欲望)。 所谓对教师专业发展“知之深,爱之切,意之坚”的教师,不正是我们所期许的么?

172 五、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 案例:李吉林老师的成长之路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青春年华,黄金岁月全给了小学生,不少师范生和年轻的老师常给我写信,要我传授做个好老师的“秘诀”。这秘诀就是40年磨得的一句话: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

173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把“教师”与“美好”联系在一起,把“育人”与“祖国”与“崇高”联系在一起,我鄙视低俗,警惕庸庸碌碌;摒弃颓废、消沉,追求真、善、美的境界;热爱和学生和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气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认别、挑选;

174 我会为优选孩子学习课文最佳的情境,在灯下静静地想着,画着,做着各种生动的而又是最简洁的教具,一遍又一遍地摆弄着,比划着,从不厌倦;我会为了让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175 这些带着浓郁稚气,甚至伴随着“痴情”的个性色彩也许不少人是不理解的,但却是当好小学老师需要的情怀,这也是一个教师的思想素质,具备了这样的思想素质,才能做到“诲人不倦”,“爱生乐教”。当一个好老师除了要有较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歌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

176 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探索的“情境教学”,运用音乐、图画、表演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得益于当年在师范读书时打下的坚实基础。 在当教师之后,我一直注意继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可以说,我是在“小学里读大学”。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

177 晚上有计划地阅读鲁迅、茅盾等名家的著作,莎士比亚、契诃夫、列夫
晚上有计划地阅读鲁迅、茅盾等名家的著作,莎士比亚、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果戈理、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世界文学巨匠的一批名著,就是那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的。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勉励自己。因此,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还经常练笔。

178 这些年来,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我常常谢绝许多邀请,专心在家伏案写作。我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实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概括,实验成果得到许多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但是,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做不到这一步的。

179 分析: “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李老师简朴的话语或许已经揭示了一名普通教师如何成长为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秘诀。我国学界对于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成长历程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不断塑造自我为追求的自主发展,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核心的积极发展,是绝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成长历程的根本特征。 因此,如何激励教师去自主发展,如何促进教师去积极发展,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校长和教师自身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80 1.优秀教师及其主要特征 案例 一名数学教师 曾见到一名数学教师,很有敬业精神,一天到晚除了认真上课,精心批改作业,就是钻研各种难题。他对每年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总是最快最好。但报纸从来不看一张,期刊一年也翻不了几回;图书馆难得光顾,影视几乎不看。他觉得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可是他的教学很一般,学生反应也不太好。对此,他很不解。请问,为什么他“好心没得好报”?这样的教师能说是好教师吗?

181 什么是优秀教师?有学问?爱学生?讲课好?敬业?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呢?这需要多长时间?很多教师都问过这样一些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的问题。案例4.4中,短短的一段话,字数不多,却耐人回味。
虽然有关优秀教师的研究已历经数十年,但我们仍然很难给优秀教师下一个恰切的定义,它仍然是我们教育学界当前面临的最困难的任务之一。

182 一位小学老师在鲜活的事例中形成如下关于优秀教师的三点认识:
首先表现在视界上,他(她)善于阅读观察与思考,具有教育眼光; 其次在技术上,他(她)能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可视的教育行为,而且科学有效; 第三在意志上,他(她)为教育,丹心一片,攀登不止。

183 《最受学生喜欢的十种老师》 网络上曾经流行着一篇题为《最受学生喜欢的十种老师》的文章,刘良华博士结合在我国产生较大反响的影视,富有趣味地将其引入教师培训领域。

184 一是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老师。 这种老师往往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又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这种教师认为,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

185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186 二是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 这种老师多为中年女教师,他们有抚养孩子的经历和体验,知道抚养一个孩子的甘难辛苦,所以对待学生表现出关爱和耐心,体现出一种母爱。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和烦心事告诉妈妈老师,而且在妈妈老师那里总是得到满意的回答和耐心的指点,所以他们对妈妈老师感到特别的亲切,也特别听妈妈老师的话。

187 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

188 三是实习老师。 这种老师处于实习阶段,把所学的教育理论刚刚用于实践,没有受到教育世俗的影响。他们的年龄与学生很接近,大哥哥大姐姐,所以与学生很合得来。他们受到自己学校的约束,不敢指责或体罚学生,同时又不对学生将来升学负责,代课少,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多,经常跟学生一起玩耍,很知己,自然受学生欢迎,离去后学生念念不忘,保持通信来往。

189 日本电影:《麻辣教师》

190 四是有宽容心的老师。 这种老师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对学生能够宽容的缺点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给学生很好的印象。比如,一个学生上语文课画画,被语文老师发现后,老师指出他画画选择错了时间和地点是不对的,同时鼓励他在合时的时间和地点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口服心服,这个学生后来不但打好了知识基础,而且发展了个人兴趣和特长,很感激老师。

191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

192 五是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 对长得很帅青年男教师,学生视为青春偶像,但有个前提就是跟他们合得来,是哥们,而且课讲得特好,认为有本事,让人崇拜。痛恨那些动不动叱责甚至体罚学生青年大个子老师,认为他们无能,只会用武力征服学生。

193 电视连续剧:《十八岁的天空》

194 六是温柔的美女老师。 欣赏年轻女教师长得漂亮,衣着得体,温柔又大方,感觉这种女教师声音好听,讲课有表情,绘声绘色,上课很轻松,是一种享受。特别喜欢上这种老师的课。对学生有耐心,知心姐姐。痛恨那种急躁而恶狠狠的青年女教师,背地喊她母老虎。

195 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

196 七是风趣幽默的老师。 这种教师讲课往往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引入新课,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在学生感到疲劳时就会来几段风趣幽默逗学生快活,让学生乐学。特别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效率高。讨厌那些讲课枯燥乏味而成天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老师。

197 美国电影:《春风化雨》

198 八是充满爱心的老师。 有位老师特别关心贫困家庭学生和离异家庭缺乏家庭温暖的学生。经常将没有饭吃的学生带到自己家吃饭,将自己孩子的衣服给没有衣服穿的学生穿。老师的行动深深地感动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无限崇敬,自然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

199 电影:《烛光里的微笑》

200 九是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 这种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学生一下子难以做到的,从不强求学生。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总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计划性很强,阶段性很强,大计划往往由小计划组成而逐步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很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不好高骛远或简单粗暴。

201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

202 十是真才实学的老师。 这种老师并非有多高的学历,而是勤奋学习,严谨治学。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备有一桶水。这水不仅是知识方面所要准备的,也是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具体的反映教师的道德观念、面貌和才智。这种老师德才兼备,才要求学生品学兼优,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

203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

204 从上述小学老师的三点认识和网民总结出的十个特点,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积极的精神气质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受欢迎的教师即优秀教师所必需的。

205 优秀的教师是指能够实现自己预订的目标并能达到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制定的目标的教师。
他们具有如下特点:

206 (1)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思想和依据,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育实践。因此,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 中小学优秀教师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他们深刻领会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7 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需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现代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要求人的一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优秀教师也只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才能实现教育实践的科学性。

208 (2)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认知结构。 专业知识是中小学优秀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基础教育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又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以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

209 (3)深厚的教学基本功。 中小学优秀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不仅表现为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及优良的教姿教态,更是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善于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

210 (4)独特的教学个性与风格。 教学的个性与风格是教师教学工作获得成功的根本条件。
教师只有探索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风格与个性,才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动机与热情。 因此,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善于结合和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爱好,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积累,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211 (5)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也是中小学优秀教师群体表现出来的突出的特点。
他们态度谦虚谨慎,气量大度容忍,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沟通,擅长调整人际关系,自我调控和调节的能力较强。

212 2.优秀教师成长的规律性特点 案例:全国优秀教师李桂元的教育之路
李桂元,1978年考入湖南大学物理系进行本科学习。毕业后,他义无返顾地回到了母校——湖南省衡山二中。1985年,他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1986年,他被评为湖南省“希望杯”赛“优秀辅导员”。1987年,他在学术专业刊物《湖南中学物理》上发表了《关于装砂漏斗摆动过程中周期变化的问题讨论》的论文。1996年,在他获得衡阳市“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时,他出任了衡山二中的校长,从学科带头人变成了学校带头人。

213 对于专业教学,李桂元是个弄潮儿,他严谨治学,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他多次上县、市级教改教研示范课,参加县、市级的教学比武,多次获得表彰。
作为物理教师,他备课精细: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他设计的教案、学案,是学校老师模仿、学习的典范;他授课精辟:语言精练,生动风趣,注重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践。每一堂课他教得应手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活泼。

214 对于专业科研,李桂元不仅表现出了深厚的专业功底,而且表现了良好的理论修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结合工作实践,不断钻研,不断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001年,38岁的他又参加了湖南师大教育管理研究生班的学习,他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从事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三年后,他顺利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在自我教育的路上,他一直追求不懈。

215 作为一名教师,李桂元锐意改革,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年年教毕业班,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物理会考、高考成绩年年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许多学生因他的教学得当而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出类拔萃。
作为一位校长,李桂元重才重教,率领教师齐力绘蓝图。上任10余年间,他引领衡山二中这所曾经暮气沉沉的百年老校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骄傲地实现了由薄弱高中向市重点中学的跨越!如今,生源年年爆满,常年在校学生人数超过2000余人,高考升学一年一个新台阶,学校成了无数学子向往的“天堂”。

216 有人曾这样评价李桂元:他像一头黄牛,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像一只雄鹰,迎击风雨,勇敢地展翅飞翔,他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最充沛的精力、最宝贵的心血,全部奉献给了衡山这块土地,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优秀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因此,这一发展过程既离不开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成长创设的优秀的环境和发展的机遇,更是教师个体不懈奋斗,努力进取的结果。所以,考察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在追求自我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他们的成功经验有相通之处。

217 (1)成长以理论为基础 优秀教师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十分突出和有益的借鉴经验就是喜欢读书、不断学习,将成长寄于一定的理论学习之上。
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其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但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更快、程度更加成熟。

218 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得较为突出。而优秀教师之所以在同等的发展时间和同样的发展条件下,专业发展快于其他教师,除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较高外,在工作之余注重对先进理论的学习,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他们的成功之源。 阅读优秀教育家的传记和著作及一些教育理论书籍,不断地将教育家们的优秀教育思想吸收,并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相融合,

219 久而久之在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明显的体现出了理论的影子和痕迹。
同时,受到成熟理论的指导,他们还可以博采众长,不拘于某一理论和某一家思想,广泛地接受新的信息、思想观念,加深了自己的理论功底,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手段等形成了超强的吸收和消化能力。

220 (2)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进取心是人从事任何工作的成功基础,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全面、持久的过程,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而这一过程又是教师个体根据职业发展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以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过程。 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在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为其提供深造和培训中的发展,更是在日常的工作中积累点滴心得和经验,在工作之余通过自修完善自我的过程。

221 因此,没有自我发展的强烈需要和不懈学习的顽强毅力,就不可能形成优秀教师们专业发展的超速进行。
善于思考和发现是教师专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总结,在发现和总结的过程中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突破了自己的发展。 同时,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性和优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苦干与巧干的结合。

222 (3)重视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任务,课堂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
对此,中小学优秀教师们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因而,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重视教学的共性。

223 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处琢磨、细细体会,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模式,从教学研究到教学信息动态。
正是在这一明确目标和发展方向的指引下,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学技能和技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优秀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优势得以确立,成为其当选优秀教师的重要砝码。

224 (4)倚重科研 考察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历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他们不仅以理论为基础,重视教学工作,更是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走研究型教师的发展路线。科学研究对教师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科学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

225 首先,它可以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开阔教师教学视野。通过科研活动,教师可以将感性的分散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的自觉性、逻辑性、预见性和理论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在从事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辩证的思维过程,锻炼了自己科学的思维能力,从而使教育教学的内容、过程、途径更加科学和理性等等。

226 总之,对于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成长来说,教学和科研犹如教师前行的一双翅翼,只有共同展翅,才能高飞。
一方面,科研要以教学或教学实践为基础和依托,脱离实践的空洞的理论研究是没有前途的; 另一方面,脱离了教学科研的理论实践,也无法取得显著的成效和突破性进展。中小学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倚重科学研究,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成为研究型教师。

227 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及具体方式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1. 职前培养 职前培养主要是由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来承担。他们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新教师,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现代学校教师主要是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的人通过师范院校的专门职业训练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的职前培养可以说是其专业发展的起点。

228 据国内研究者的调查显示,师范院校近年毕业生(即新教师)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普通话、外语、计算机能力比较强; 知识面比较广,整体素质较好; 思想开放,愿意接受或尝试新事物; 有些方面的适应能力比老教师强(如对新教材的适应)等。 了解其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其存在的某些问题。

229 据许多中小学校长反映,现在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总体看来是“半成品”,能够马上适应教学工作的不多,需花很多时间用于职后培训。
具体说来,新教师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敬业精神不够;组织管理班级、团队的能力欠缺;独立编制课件的能力不强;教育理论素养与教育科研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230 2. 入职指导 新教师的入职指导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计划,现在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主要由教师任职学校主持实施。 新教师是一个已经完成了所有职前教育课程的教师,他业已获得执教资格,并进入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他负有的责任通常与那些有经验的教师所必须负有的责任在种类和程度上是相同的。

231 对于新教师来说,由师范生到开始正式任教教师一个身份的转变,角色的转换,责任的变化,往往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而且会发现他们所预想的成功与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差距,感觉自己不能胜任或者尚未准备充分。 最初的教育生涯可能会给一些新教师留下一段受挫经历,而对大多数新教师来说则需经受相当严峻的考验。

232 他们需要支持、理解、鼓励、给予信心、给予安慰和辅导,更需要教学现场的支援与各种教学技能方面的协助。
因此,新教师任职的第一年受到普遍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教师的入职指导是一个安排有序的计划,意在专门向新教师提供至少为期一年的系统持续帮助,使其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233 经常采取的策略是学校有经验的指导教师进行“传、帮、带”,多数是由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并与之分享经验。
入职指导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敬业态度、教学研究等方面。 根据上文关于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即新教师)存在诸多不足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我国新教师的入职指导的任务繁复而艰巨。

234 3. 在职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的整个任教期间应该接受继续教育,以扩大和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但这并不是在职教育的唯一目的。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人都要接受终身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要继续学习。而对新教师来说,这种学习尤为迫切。

235 因为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和充实,单凭教师职前学习的知识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如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接受新的培训;教育思想的发展,新教育经验的积累,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的研讨和学习。

236 教师在职教育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制度化,我国的制度化是“在途中”。
在我国,教师的在职教育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 ①脱产进修。教师到教师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集中培训一个阶段,或者攻读高一级的学位。尽管多数教师认为脱产进修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方式,能保证培训效果,但其中凸现的“工学矛盾”等现象所引发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237 ②参加函授学习。教师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条件下,以通讯方式为主完成学习任务,假期参加面授集中学习。
③收听收看电视、广播教学课程。按规定时间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并参加考试。 ④参加业务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学术年会等各项活动。 ⑤到外地或外国进行考察学习。

238 ⑥学校建立自培基地,实施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基本精神,是以中小学为基地,注重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学校环境、老教师经验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39 材料:美国校本培训的主要做法 (1)在学校中指定专人负责新任教师的入职训练,从各个方面对新教师予以帮助和指导,是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
(2)每个中小学职培师资培训的联系人,定期收集教师信息并向大学或教师教育机构、教师专业团体汇报。然后由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并亲自到中小学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240 (3)设立校外中心,即由师资训练机构选定若干个中小学设立此类中心,为邻近的几所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种进修服务。
(4)吸收资深中小学教师担任专职培训人员,和大学教授、师资训练机构人员、教育官员一起,共同设计和制定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内容和目标等。 (5)在中小学设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小组,一般由校长和资深教师参加,负责制定和管理本校教师在职学习和提高工作。

241 他们的经常工作有: ①负责教育和教学新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向教师传达; ②组织校内教学观摩和研讨; ③与教师建立学习契约,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能; ④促进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即组织同年级教师或同学科教师定期聚会,分享研究成果,研究困难问题,讨论解决办法。

242 (6)由大学、教师训练机构或教师专业团体定期在中小学或校外中心开研讨会,安排教师与专家见面,通过演讲、咨询、讨论等方法获得新知,发展理论和解决问题,每次研讨会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师可根据需要参加。

243 (7)由中小学教师提请,大学、教师训练机构或教师专业团体指派专家协助开展专题研究。这类研究可由同学科、同年级或不同学校的教师参与,其内容很丰富,只要是教师感到重要和有兴趣、有价值的问题都可研究。专家们帮助教师制定研究计划、分析过程、指导方法,并帮助推广研究成果。许多种小学经过实践后认为,开展专题研究是师资培训中最基础、最严格,也是最有提高价值的工作;它能整合专家知识和教师的实际经验,能实现“教师即研究者”的角色转换。

244 (8)建立个别顾问制度,即由中小学教师向大学、教师训练机构或教师专业团体聘请顾问,让他们彻底了解学校各方面问题,经常与教师谈话、讨论、帮助教师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并为某个或某些教师制定自修计划。
(9)中小学之间是紧密联系,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许多学校都通过这种校际联系,培训各自的教师,如借用对方的设备、资料;让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试验和研究;请对方学校优秀的教师讲学指导等。

245 (10)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政府投资和各方筹资,美国的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已和大学、教师教育机构、社会服务单位建立了现代化的通讯网络联系。大学和教师教育机构通过这种网络联系,为中小学教师开展电化进修服务,如提供正规系统的进修课程、模拟教学示范、情境性问题处理训练等。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网络联系,选择学习内容、调节进修计划和进程,并通过它进行交换式咨询活动,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246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方法 1.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简称PD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霍姆斯小组提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中小学校运行机制,目的在于为职前教师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和为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践条件。

247 教师发展学校,不是重建一所独立的专门学校,而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进行的一种功能建设,它是大学与中小学的一种合作建设,通过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共同体,加强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在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获得有效的持续发展。

248 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共有四大要素: 合作对话,实践生成, 反思建构,专业发展。
这四大要素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目的: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方式;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对话;建设原则;在实践中,通过实践,为了实践;建设途径;形成教师教、学、研合一的专业工作方式。 每一个要素都有思想、制度和行动不同方面的支撑。

249 材料:教师发展学校的可鉴经验 (1)2001年5月,借鉴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特别是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成果,吸收国内相关研究的宝贵经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北京市丰台区的5所中小学建立了首批教师发展学校。 三年多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题组的教师定期深入到实验学校,以认真的态度,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等多种服务。

250 各实验学校普遍开展了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的学生访谈,使教师的发展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开始。在此基础上,各教师发展学校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师行动研究,由中小学教师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一系列的“研究课”、“教师专业发展日”、“意义课堂”等探索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路径。

251 这样,通过了解学生、分析课堂、教育教学研究、对学习经历反思等形式的合作研究,使中小学教师紧密结合学校日常生活,体验和形成自己的专业生活方式。
在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中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着理论的探讨,并逐步形成这样一些基本认识:“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意味着需要重新理解教育、重新发现教师、重新认识学校。”

252 从目前9所学校的尝试实践看到,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激发出的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有效地改变着教师在工作中的被动地位,实现着一种充满主体创造精神、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新型教师专业工作方式,由此形成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使得中小学真实的教育环境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丰厚土壤,不但惠及在职教师,也包括职前教师的实习环节。

253 同时,这种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有效地改变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实现了大学与中小学文化的融合。正如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所说,“这种新的形式能够为高师院校参与基层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素质创造新鲜的经验。”

254 (2)山东省旨在培养教师理论和专业水平的“教师发展学校”
在济南师范附属小学成立,这所“教师发展学校”的老师,主要来自高校教授、教育专家,以及社会各行各业杰出人士,共同组成了“客座教授”队伍,“学生”就是教学一线的在校教师。

255 同时,济师附小发展了与教育科研机构、高校的良好合作关系,发展学校内设“教育科研规划中心”、“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教育问题诊断中心”等专门机构,以达到教学研同步的目的。
为开拓“学生”视野,学校还定期举办与专家面对面的“先锋论坛”,使“学生”们能及时接触到国内外前沿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56 (3)北京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的教师有一项“功课”,
就是打开电脑,点击中国教师发展学校网。作为首批教师发展学校中的一所,以往他们的活动是在工作中面对面开展的,现在,网上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运用键盘,他们可以了解教师发展学校的“最近动态”、“理论研究”、“课程改革”、“教师生活”等内容。

257 这种形式的教师教育,受到了包括南宫中心小学教师在内的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中国教师发展学校网”的创办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开通这样一个服务于教师学习的网站,意在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渠道。

258 (4)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正阳一校与沈阳师范大学联手,建立了“教师发展学校”。
“教师发展学校不是另外建立的一所专门学校,而是在现行小学建制内进行的一种教学培训功能的建设,通过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实现小学教师的再培训功能。” 张玲校长说:“教师发展学校让教育的灵魂—教师有了提升的空间,正阳一校正成为教师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地方。”

259 (5)成都高新实验中学 于2001年10月开展了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活动,积极与四川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接触,提出在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活动的基础上,共同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议,于2002年3月挂牌成立了省内第一家“四川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成都高新区教师发展学校”,同时组建了教师发展学校的机构——“成都高新实验中学教师发展学校办公室”,制定了“成都高新实验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创办了校内刊物《教师发展研究》。

260 成都高新实验中学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目的,是希望对原有学校功能进行拓展,为在职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的理念、训练和机会,满足学校、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占领教师素质教育、师德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的战略制高点,培养训练有素、综合素质优良、符合专业化标准的教师,以高质量的教师保证高质量的教学,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261 2. 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实际上就是一种以任职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模式。
这种模式,首先由任职学校在搜集校内外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向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出本校教师培训要求,然后在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和任职学校的参与下,共同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最后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培训的整个过程。

262 我国校本培训的具体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来校讲学,学校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②组织同一学科或同一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交流,互相切磋教育经验,共同研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263 ③发挥本校优秀教师中有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④组织教师听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来学习教学技能、教学方法,以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然后再进行交流、研讨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⑤组织专门的研讨会、交流会、教学沙龙等形式。 据调查,校本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64 材料:“三型十环”校本培训基本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校本培训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以报告的形式构架了“三型十环”(即三种类型的学校、十个培训环节)校本培训基本模式。 模式Ⅰ:学习——岗练——考评——分层,这种模式适合于欠发展型学校,培训以补课为主,通过讲授或看录相,分散自学,考查达到实验方案基本要求的课时,最终达到与模式Ⅱ衔接。

265 模式Ⅱ:分层——研训——师导——定向,这种模式适合大部分教师已接受过院校集中培训的发展型学校,他们可按照课程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技能训练等不同形式按教师的不同层次分类培训,逐步平衡,并自我完善。
模式Ⅲ:定向——专修——独创——发展,这种模式适合全面完成院校集中培训任务的优先发展型学校,在学校整体目标下,由个人定出自己应达到的目标,学校进行分别指导,分类调控,校内外多方监督,共同寻求发展的新目标。

266 3. 开展校本研究 随着“教育行动研究”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以及我国“科研兴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鼓励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者,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成为我国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

267 校本研究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亦称校本教学研究或校本教研,即把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一种研究活动。 教师个体、教师集体、专业研究者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268 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者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校本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推进校本管理,形成办学特色;有助于研究主体即广大教师素质的提高;最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69 案例:教研究竟还有多少“人气”? (山东省临沭县教育局 孙仕满)
(山东省临沭县教育局 孙仕满) “孙老师,快快替我想想办法。前段时间,我借鉴外地的经验,对学校的常规教研作了一番修改:每周安排两名教师举行校内公开课,然后让教师点评;每周组织一次教师沙龙活动,让教师交流教学体会。可我发现大家不愿意参加我布置的教研活动。公开课走了过场,讲课教师不认真准备,其他教师评课说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话。

270 教师沙龙开展得更糟,大家不愿发言,点名让他发言时,也好像做检讨一样,说什么自己的教学思想还须进一步端正啦,什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啦,甚至有的教师竟然带着作业来批改,让他们认真讨论,他们说活动也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改改作业。给他们讲教研工作的意义,他们说这些道理他们都懂……他们是不是瞧不起我呀?孙老师,我该怎么办?”

271 一打开邮箱,我就收到了小张发的一封电子邮件。小张曾是我的同事,很年轻,教学非常出色,前段时间通过竞争上岗当上了教导主任。新官上任,热情高涨,一心想把工作干好,没想到他会遇到这么棘手的问题。看完邮件,我不由地为他捏了一把汗。

272 分析: 教研难搞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他是“新官上任”呢。他所遇到的问题,反映了校本教研目前遇到的尴尬。
一是“教研无用论”的思想仍然存在。在有些教师看来,抓教研不如抓成绩,教研短期不易见效,评估时关键还是靠教学成绩,什么常规教研活动了,全是一些胡子、眉毛类的东西,为了好看而已。 二是教研形式化问题严重,活动开展缺乏针对性,没有实效。

273 譬如理论学习,检查笔记抄得多少;讲课比赛,都是青年教师的身影;论文评比,随便在网上下载一篇就能获奖;集体备课,大家分分工,然后复印几份就可以了;课题研究,立上课题就能结题……这样的教研活动,慢慢在教师心中失去了地位。 三是教研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许多教研活动是我读你听,我讲你听,看一看录像,抄一抄笔记的形式,枯燥乏味。

274 四是过分强调功利性。许多教研活动评比,总是和荣誉、职称挂钩,大家都是为了这样那样的证件而努力,教育的责任感被漠视,过分强调的功利性,凉了大多数教师的心,失去了教研应有的促进教学发展的意义,把教研引入了死胡同。种种原因,致使教研活动的“人气指数”下降,教师即使被考勤制度“逼”去,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275 要提升校本教研的“人气指数”,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与评价模式,改变那种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的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机制。没有这种管理与评价制度改革的杠杆作用,校本教研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教师就会失去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动力。

276 对于学校而言,切忌一时的跟“风”,切忌追求虚名,要紧紧贴近学校的实际。校本教研要让教师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在“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的磨练过程中,教育理念得到提升,教学技艺日臻完善,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的变化,体验到创造带来的快乐。

277 案例:让人受累的“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期望在学校建立的一种研究制度与文化。对于一所学校,校本教研的起点是什么?有校长说,校本教研当然要有研究,但是研究什么选题呢?应该研究课程教学的专业问题,研究能够代表教师的素质已经达到了一定专业高度的问题,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不同学校的课程结构横向比较”……只有这样的专业问题才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78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教师每天的教学任务繁重,除了教学时间外,还要备课、辅导、批改作业、进行班级管理,“事多得要命,学生一会不盯着也不行。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坐在那里研究?”于是有的学校干脆把校本教研分成两类,一类是集体备课,一类是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当然是全体教师参与的,主要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进行统一商定,

279 而课题研究则有专人负责,一些骨干教师会参与其中,研究的问题比较“专业”,研究的成果主要用于呈报、对外交流。
结果在“校本教研”中似乎没有赢家,人人疲惫,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感受到的都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原有的教师研究文化没有改变,却又增加了一种外在的行为评价尺度。

280 分析: 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说,校本教研,是先有“选题”还是先有“问题”?
“选题”是预设的,是一种理论上的假定,是在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中,选择一个核心的概念,或者一个有待澄清的观念,围绕它进行考察论证。这一研究过程往往游离于或者说逆向于教师日常工作思考的方向。

281 “问题”是生成的,来自于某个特定的、真实的实践情境,研究中教师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已经获得的理论来解释特定情境中问题的多种因素及其因果逻辑关系。
可见,在“选题”和“问题”中研究的路径与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只有基于情境问题的校本教研选题,才是适合教师胃口、顺应他们发展路径的,教师参与其中也是分享的过程,分享必然是有所收获并愉快的。

282 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人文环境等); 新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教案改革、作业方式、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等); 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活动课设计、学科渗透等); 综合实线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283 校本研究实际上是教育行动研究在我国新时期教改一线的代名词。其具体方法主要包括教育叙事、课堂观察、教学案例、教学日记、教后记等。
在实践领域,一些教育工作者总结了自己开展校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如“读书—实践—展示—提升”的思路与方法:

284 ①读书——开展读教育名著及新课改理论文章活动。
开展读书活动, 一是校长要坚持“教师发展第一”的理念; 二是学校要改变对教案与作业的评价办法,把教师从繁重、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三是学校要广泛开通信息来源渠道,办好“三室”——阅览室、图书室、微机室等。

285 ②实践——开展专项及综合调研活动。 教育科研必须触及课堂教学,从这一低层次目标抓起,才会出现“人人有课题,校校有项目,个个会研究”的局面。各校要积极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拓展创新”的教学模式,至少尝试1-3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两次示范课(或案例教学),写出详细的教案设计。

286 学校要把它定为工作制度,教师轮流主讲,讲解必须事先准备并作现场评价。
③展示——“举办新课程教学改革论坛”。 学校要把它定为工作制度,教师轮流主讲,讲解必须事先准备并作现场评价。

287 ④提升——设客座讲师。 把外校的优秀教师或理论专家请进来,搞专题讲座;把自己学校的优秀人才推荐出去,结帮扶师徒对子,为本校科研活动注入活力。

288 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素质分析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影响因素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素质分析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影响因素 五、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 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及具体方式

289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谌业锋主页 电话:18981539788 QQ:178990915 谢谢大家!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电话: QQ: 微信号:lsjksyf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谢谢大家!

290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数学教育、教育心理学客座教授 ⊙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Download ppt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