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上课了 请安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上课了 请安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课了 请安静

2 复习上一次课内容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特点。 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特点。 新生儿出血症的治疗。

3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ticemia
万杰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栾建国

4 定义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反应。

5 病因-免疫功能低下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 屏障功能差 淋巴结发育不全 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 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 细胞因子能力低下

6 屏障功能差--皮肤破损

7 脐残端未完全闭合

8 血脑屏障功能不全 内皮细胞 基底膜 星形胶质细胞足

9 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 IgG 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易感染。 IgM、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 含量低,易感染G-杆菌。
T细胞 处于初始状态,产生细胞因子低下。

10 致病菌 我国: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克雷伯杆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我国: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克雷伯杆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欧美: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 李斯特菌.

11 葡萄球菌

12 大肠杆菌

13 表皮葡萄球菌

14 绿脓杆菌

15 产气荚膜梭菌

16 空肠弯曲菌

17 幽门螺杆菌

18 B族溶血性链球菌

19 感染途径 产前感染:母亲菌血症或败血症; 产时感染:出生时呑入或吸入被污染的羊水 或消毒不严所致; 产后感染:最常见。多在三天后或更晚发病。

20 临床表现:特点为无特异性表现。 晚发型 早发型 1.出生后7天后起病 1.生后7天内起病 2.感染发生在出生后 2.感染发生在出生
3.常有脐炎、肺炎或 脑膜炎等局灶性感 1.生后7天内起病 2.感染发生在出生 前或出生时 3.常呈暴发性多器 官受累

21 反应差、嗜睡(不动) 发热或体温不升 不吃 不哭 体重不增 一般表现—差(五不现象)

22 出现下列症状时高度怀疑败血症 黄疸 肝脾肿大 出血倾向 休克征象 合并症: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
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或暂停、青紫 合并症: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

23 黄疸 正常 黄疸

24 肝脾肿大

25 出血倾向、瘀斑 中毒性肠麻痹

26 呼吸困难

27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5×109 /L或>20×109 /L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所占比例≥0.16 粒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

28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尿培养、其他。 病原菌抗原、抗体的检测 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增高(CRP)
鲎试验: 阳性提示G-杆菌感染

29 其他

30 诊断 高危险因素(病史) 临床症状体征 周围血象改变 C反应蛋白增高 确诊:血培养

31 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尽早用药; 静脉、联合给药; 尽量减少用药次数; 疗程要足(10-14天); 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32 二、处理并发症 抗休克 清除感染灶 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减轻脑水肿

33 三、支持疗法 四、免疫疗法 保暖、供给足够热卡和液体、维持血糖和电解质正常 静注免疫球蛋白 交换输血 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者输粒细胞
血小板减少者输血小板

34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
第五章 第十三节 P82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 万杰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栾建国

35 概述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因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

36 病因和发病机制 寒冷和保温不足: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
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 缺乏寒战反应;棕色脂肪储存少; 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凝固)。

37 基础疾病 严重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脑等; 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硬肿。

38 多器官功能衰竭 寒冷 去甲肾上腺素 毛细血管收缩 肺血管收缩 酸中毒 肺动脉压↑ 无氧代谢 右 左分流 低氧血症 卵圆孔、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

39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 出生3日内,以早产儿多见; 发病初期表现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等症状;
病情加重时发生硬肿和多器官损害体征。

40 (1)低体温: 肛门温度常降至<35℃,重症<30℃。
腋温-肛温差:低体温早期,棕色脂肪代偿产热良好时,腋-肛温差为正值或0;重症、或病程长,能量贮备耗竭时,腋-肛温差变为负值。 与棕色脂肪分布有关

41 (2)硬肿:皮脂硬化和水肿所致 特点: 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
硬肿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硬肿范围: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42 皮肤硬肿

43 (3)多器官功能衰竭 早期常有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微循环障碍等表现;
严重时可呈现休克、DIC、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衰竭(MOF)表现。

44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临床分度 分度 体温(℃) 硬肿范围 器官功能改变 轻 中 重 肛温 腋-肛温差 ≥35 正值 <20 无明显改变
<35 0或正值 25-50 不吃、不哭、反应差及心率慢等 或<30 负值 >50 休克、DIC、肺出血及急性肾衰竭等

45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动脉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 尿素氮、肌酐 血小板、凝血酶原酶原时间、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检测
必要时可进行胸部X线摄影等辅助检查。

46 治疗 (一)复温 肛温>30℃且腋温高于肛温者,可置于已预热至适中温度(300C)的暖箱中,一般经6-12小时左右即可恢复正常体温。
体温低于30℃者应置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待肛温恢复至35℃时,维持暖箱的温度于适中温度。 亦可采用恒温水浴 等快速复温措施。

47 复温中应观察腹壁温、肛温及腋温的变化随时调节暖箱温度
同时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气等 基层单位复温可用热水袋、火炕或电热毯包裹等方法; 也可置婴儿于怀抱中紧贴人体。

48 (二)补充热量和液体 经静脉给予热量者应达到每日210kJ/kg(每日50kcal/kg);
可进乳者应尽早喂哺,热量渐增至每日 kJ/kg( 卡/kg)。 液量可按60-80ml/kg计算.

49 (三)控制感染 (四)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选用适当抗生素防止感染; ①有微循环障碍、休克者, 纠酸、扩容; ②有肺出血时应及早气管内插管,进行
正压通气治疗; ③及时处理肾功能障碍和DIC。

50 预防 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适宜的产房和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不应低于24℃; 新生婴儿应立即擦干羊水,注意保暖和用温热毛毯包裹;
加强母乳喂养,补充热量; 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应有合适的保暖措施 预防早产、感染、窒息等新生儿高危因素。

51 新生儿肺炎(自学) Neonatal pneurmonia
万杰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栾建国

52 新生儿破伤风 Neonatal tetanus
第五章 第十三节 新生儿破伤风 Neonatal tetanus 万杰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栾建国

53 概述 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引起的急性感染; 多在生后4-7天发病; 临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为特点。

54 破伤风杆菌 新生儿脐部感染

55 病因与发病机制 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 破伤风杆菌在脐部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痉挛毒素(具嗜神经性);
痉挛毒素沿神经轴索漫延作用于神经肌肉的传递介质及中枢的运动神经细胞; 全身骨骼肌痉挛。 交感神经也可出现兴奋症状。

56 临床表现 特点:神志清醒;早期不发热。 潜伏期:4-7天(以哭闹不安起病,最早出现张口困难,典型症状为苦笑面容);
痉挛期:全身骨骼肌紧张度增高(顺序: 面肌 四肢肌 腰背肌 呼吸肌), 可由各种刺激诱发阵发性强直性痉挛; 恢复期:1-4周后。 特点:神志清醒;早期不发热。

57 破伤风苦笑面容

58 诊断 消毒不严接生史; 生后4-7天发病; 特殊面容及其他临床表现。

59 治疗 护理: 治疗分三个环节: 保证营养 尽量减少各种刺激 彻底清理病灶(局部及全身用药); 中和痉挛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
免疫球蛋白) 控制痉挛:大剂量,交替用药。

60 复习思考题 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分度; 新生儿硬肿症的复温措施;

61 谢 谢 !


Download ppt "上课了 请安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