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節 關於感覺統合 第二節 感覺統合的階段過程 第三節 神經系統與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概論 第一節 關於感覺統合 第二節 感覺統合的階段過程 第三節 神經系統與感覺統合 01
2
第一節 關於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 SI)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一位具有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的職能治療師艾爾絲(Ayres)於1972年所提出 將感覺統合定義為「將來自身體及環境的感覺訊息加以重整組織,並且產生出適當反應的神經生理過程」。
3
艾爾絲將幼兒的基本感覺分成五種,分別為: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及本體覺。
4
前庭覺 前庭覺是指身體移動時,來自內耳的三個半規管與耳石器官偵測到的身體位置是否平衡的感覺。
5
前庭覺
6
本體覺 本體覺是指身體在空間中位置的感覺。
當身體移動時,位於肌肉內的接受器會傳遞身體肌肉收縮、骨骼關節位置的訊息給大腦,使大腦在統合多項訊息後,察覺得知身體各部位空間中的位置。
7
艾爾絲的感覺統合理論強調幼兒大腦的可塑性,認為感覺統合從出生開始就一直持續在神經系統的大腦中進行統合,而關鍵期則是在3~7歲,在這發展的過程中,幼兒與周遭環境互動,大腦持續接收到感覺的輸入。
8
大腦的「食物」 對於幼兒的大腦而言,這些感覺的輸入就如同食物對於身體一樣重要,因此,感覺訊息就如同大腦的「食物」。幼兒於發展過程中,如果缺乏適當的感覺訊息輸入,就如同大腦缺乏「食物」,將會影響大腦的成長。 幼兒藉由密集進行感覺統合,來強化神經系統中大腦的運作,讓幼兒可以有效率地運用這些感覺訊息,發展出適應性的行為與認知表現。
9
艾爾絲認為幼兒學習發展過程,如同層層堆砌而成的金字塔。最基礎的第一層就是感覺通路(sensory channel)的建立,第二層為感覺動作(sensory motor)的發展,第三為知覺動作(perceptual motor)的形成,最後才是認知學習(cognitive learning)的產生。
10
感覺統合的過程是自然漸進的發展,幼兒依循各統合階段發展,有些幼兒進展較快,有的則較慢,但是大部分幼兒統合的過程都非常相近。
某些在感覺統合發展未循正常軌道而行的幼兒,日後的生活中將可能在動作、認知、情感和思考方面遭遇困難。
11
幼兒每天從早上睡醒起床的那一刻起,就時時刻刻進行著感覺的統合,直到晚上上床閉眼睡著為止。
舉例來說,6歲的小明早上在睡夢中聽到了媽媽叫他起床的聲音,這時小明的聽覺器官發生了作用,知道是該起床的時候了。 當小明從床上起來,走到廁所完成刷牙、洗臉的盥洗動作之後,自己換穿衣服準備上學。
12
到了幼兒園後,小明將進行整天的學習活動,他必須集中注意力來學會幼兒園所規劃的活動課程。
小明要順利獨自完成以上的動作,就必須由神經系統對各種身體接受到的聽覺、視覺、本體覺、前庭覺及觸覺等五種感覺訊息加以篩選、組織及整合後,神經系統再針對這些輸入的感覺訊息做出適當的反應。
13
感覺統合的過程可比喻為電腦的輸入與輸出過程,在鍵盤(如同人類的感覺接受器)輸入注音符號後,經由鍵盤的線路(如同人類的神經系統)將訊息傳遞至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經過處理後的訊息輸出於螢幕上,呈現出文字或顯示出訊息。
14
多位學者指出,感覺統合發展的高峰期是在學齡前階段,因此,學前教育應以發展幼兒感覺統合能力為主要目標,如果沒有把握感覺統合的黃金時期,日後可能將會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體力來加強彌補,進而對學習、情緒等造成困擾。
15
第二節 感覺統合的階段過程 感覺統合是持續不斷進行的過程,依據幼兒的發展,感覺統合可分為四個階段的統合。前一階段的統合成功,才可使得後一階段的統合如期發生,並且發展出適當的動作表現。 因此,神經系統功能無異常的幼兒,在0~7歲的成長過程中,持續進行著每一階段的感覺統合(表1-1)。
17
第一統合階段 第二統合階段 第三統合階段 第四統合階段
18
第一統合階段 嬰幼兒統合視覺、前庭覺與本體感受輸入的訊息,使其能控制眼睛的動作。
如果嬰幼兒缺少這些感覺統合過程,將難以控制眼睛的視線焦點對準目標物體,視線也很難隨著物體移動。
19
第一統合階段 在嬰幼兒成長後,可能造成眼球控制能力差,很難隨著書本一行一行的文字進行閱讀。
如果前庭覺與本體覺的統合不佳,嬰幼兒的姿勢動作可能會有發展遲緩現象, 例如:不會翻身、無法做出爬的姿勢,不會自己調整姿勢,身體平衡能力不佳,動作就會顯得笨拙或怪異。
20
第一統合階段 嬰幼兒時期,觸覺是安全感的主要來源,溫柔的撫摸可安撫嬰幼兒不安的情緒,嘴唇接觸的感覺可以幫助嬰幼兒學習吸吮、咀嚼、吞嚥食物的動作。 觸覺整合不佳的嬰幼兒,可能會有吸吮困難,長大後不喜歡吃較硬、需多咀嚼的食物。
21
第一統合階段 前庭覺與本體覺的統合及觸覺與前二者的統合結果,可使嬰幼兒發展出第一統合階段的能力
當嬰幼兒具備身體姿勢控制能力及行走能力後,其雙手便可以自由的運用 由於可以自由地碰觸到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或接觸到外界的物體,就可以認識自己身體的狀況,進而促進「身體知覺概念」的建立,更加深身體對周圍事物的理解。
22
第二統合階段 「身體知覺概念」是貯存於腦內的「身體形象」所構成。
「身體形象」指一個人經由大腦的認知解釋自己的身體,如高度、形狀、重量和年齡等身體外表,同時也包括了身體各部位之間的相互關係與訊息聯繫及身體所能做的動作。
23
第二統合階段 在幼兒日常活動中,來自皮膚、肌肉、關節的感覺接受器所傳來的感覺訊息會被大腦進行組織與分類,之後此身體的感覺就貯存於大腦內,以提供幼兒未來處理感覺統合的資料。 如果「身體知覺概念」不佳,將影響身體兩側之間的協調關係,幼兒就有可能做不好需要雙手雙腳或單手單腳的動作 例如:敲打玩具鼓或舞蹈律動對這類幼兒就會顯得特別困難。
24
第二統合階段 「身體動作計畫」的能力是指對輸入的感覺訊息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此能力乃是幼兒對新的動作,表現出該有的計畫與應有的反應,幫助幼兒在面對新的挑戰時,大腦能夠自動地運用過去的經驗、知識及潛意識內的身體感覺來組織新的動作以適應新的挑戰。
25
第二統合階段 「身體動作計畫」是大腦傳達命令給身體的肌肉與骨骼系統準備做出動作的過程
大腦會根據以前的動作經驗作出反應,前庭覺及本體覺功能不佳,會影響身體動作計畫能力,如果伴隨觸覺區辨功能不佳,會更影響身體的動作品質,例如:跳繩、騎腳踏車、舞蹈、體育、球類運動表現不佳。
26
第二統合階段 「身體動作計畫」可使幼兒經由多次的練習後,逐漸適應不熟悉的工作,並學會如何有效率的完成動作。
「身體動作計畫」的過程包含觸覺、本體覺和前庭覺的統合。
27
第二統合階段 如果幼兒的神經系統不良,會造成幼兒「身體動作計畫」有障礙,做出許多不適當的動作表現
例如:幼兒可能無法好好地玩玩具,常會有破壞玩具的行為動作,但幼兒並不是故意要破壞玩具,只是幼兒無法了解要如何玩這個玩具。
28
第二統合階段 感覺統合的處理過程不是單獨發生的,是幼兒與所處的環境互動同時發生。
感覺統合處理過程順利,幼兒自然會具備動作計畫的能力,否則在面對不熟悉的事務時,將會有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體力卻仍然做不好的情形。
29
第二統合階段 幼兒轉動頭部所產生的前庭覺或肌肉收縮關節位置改變所產生的本體覺,可以使幼兒感覺到頭、身體及四肢在活動空間中的相對位置,也可促進幼兒對於上下、左右、大小等空間概念的發展。 幼兒這些能力增強之後,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自由的控制身體的活動,這就是動作計畫的發展基礎。
30
第二統合階段 幼兒於此階段將發展出雙手的協調統合及同側手腳的協調運用,並且逐漸發展出幼兒的慣用手,為第三統合階段的手眼協調及精細動作發展奠立基礎。
31
第三統合階段 聽覺與前庭系統密切相關,說話和語言要靠聽覺、本體覺與前庭覺的統合。
前庭系統必須幫助大腦處理所聽到的東西,前庭覺有問題的幼兒,會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 語言文字的發音要正確,需要聽覺、本體覺與前庭覺三種基本感覺統合良好
32
第三統合階段 即使是簡單的單音字,舌頭與嘴唇均需要放置在準確的位置才能發出正確的字音。
如果幼兒在此方面的感覺統合功能失常,不能確切地感覺到舌頭在口腔中應該擺放的位置,也沒有配合嘴唇的動作,則幼兒所說出的字音會不清,無法順利進行語言溝通。 音韻覺識
33
第三統合階段 「視知覺概念」是指幼兒知道所看到的事物有什麼意義。
當眼睛內的視網膜接受到光線的刺激後,會將訊息轉成微細的電流,藉由神經傳遞至大腦,大腦會選擇及調整這些感覺訊息,並且與先前已經儲存的訊息進行比對,大腦再對訊息給予意義,此為「視知覺概念」的形成過程。
34
第三統合階段 最初步的「視知覺概念」是認識所看到的東西,更進一步的「視知覺概念」是看出物體與背景之間的關係。
「視知覺概念」可以使幼兒知道周圍環境中的許多情況 例如:玩具茶杯是正放的或是倒放的?拼圖板中的各塊拼圖是否都放對位置?這些感覺統合的經驗將影響未來幼兒抽象思考能力的發展。
35
視知覺 你看到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轉?
36
每個人看到這張圖的旋轉方向不同是由於左右腦的作用。
每個人看來都是不一樣的, 順時針轉:屬於是用右腦較多的類型 逆時針轉:屬於使用左腦較多的類型
38
第四統合階段 在第四統合階段,幼兒的大腦進行分化,即為「單側專責化」,最明顯的是慣用手的形成。
專責化不佳的幼兒,同時使用左右兩手時,可以做好動作,但是在使用單手時,動作表現就會比正常專責化的幼兒差。 幼兒在遊戲時,會經常運用雙手玩玩具或單手拿取物品,經由這些感覺的整合,逐漸理解左右之間的不同,此為未來慣用手建立的基礎。
39
第四統合階段 幼兒在第四整合階段時,準備進入小學,將要面對更多的課業學習,此時幼兒的閱讀、書寫、計算、抽象思考能力、組織理解能力與注意力更顯重要。 如果幼兒大腦不能有效率的將身體的感覺加以統合,造成統合步驟遲緩異常,幼兒在學業上及生活上將會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幼兒的自信心與自我成就感。
40
第四統合階段 當幼兒經由第一統合階段,至第二階段、第三階段,達到第四統合階段,此時便是在幼兒學習各類學科的時期,也是幼兒未來進入社會及培養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幼兒在第一統合階段需有適當的姿勢控制、肌肉張力與平衡發展 在第二統合階段才會有健全的身體知覺或身體動作計畫及協調能力的發展,而這些發展又必須要有前庭覺及本體覺的統合才能發揮功能。
41
第四統合階段 前兩階段的統合提供幼兒在第三階段及第四階段的良好發展基礎,如果幼兒在這些統合階段中的項目統合有問題時,便必須從幼兒的行為表現及神經系統評量來分析造成動作及行為表現不佳的真正原因。
42
第三節 神經系統與感覺統合 神經細胞 神經細胞的分類與功能 神經系統構造與功能
43
神經細胞 從腦的構成元件看,組成大腦的細胞有神經細胞(又稱神經元)與神經膠質細胞兩大類,每一類又有許多不同類型。神經細胞之間有許多突觸連接,神經細胞具有接受感覺訊息和迅速傳導感覺訊息的能力。
44
神經細胞體所發出的突起,包括樹狀突和軸突,樹狀突呈樹狀分支,軸突則細長。髓鞘將軸突包覆以阻絕對周圍其他軸突之間的干擾,並且可加快訊息的傳遞(圖1-1)。
46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隨時準備好接受各種不同的生活經驗,而外在的環境感覺訊息會促進相關功能神經元細胞體的樹狀突愈長愈密集,神經細胞間的連接就愈緊密,訊息的傳遞就愈快速。
如果感覺訊息輸入不足,有些不活躍神經細胞未能與其他神經細胞連結,將使得相關功能的神經元細胞體樹狀突逐漸縮小,嚴重者,更會造成軸突及樹狀突萎縮失去功能。
47
神經細胞的分類與功能 神經細胞依照主要功能可分為三類:感覺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和聯絡神經元,各類神經細胞的細胞體位置及樹狀突和軸突均有其不同的功能。 各類訊息於神經細胞中傳遞的方向是由樹突收集來自周圍的訊息後傳入細胞體,細胞體再將收集到的訊息從軸突輸出至脊髓,脊髓彙整來自身體各處的訊息直接傳遞至大腦。
49
神經系統構造與功能 神經系統控制身體的生理反應機制,並且負責身體對環境變化的察覺。
神經系統是身體生命現象的主導者,凡是生理功能的變化、身體的成長、心智的成熟,均需要有完整成熟的神經系統為基礎。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神經系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50
感覺統合就是神經系統處理的過程,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均需藉由神經系統將外在環境感覺加以協調統合,才能順利地讓幼兒對環境產生適當的行為表現。
神經系統可分成中樞神經系統及周邊神經系統(圖1-2)。中樞神經系統可比喻成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而周邊神經系統則如同電腦主機板上的線路,負責傳遞訊息。
52
周邊神經系統將身體所接收到的感覺傳回中樞神經系統來進行感覺訊息篩選、組織及整合。
周邊神經系統由腦延伸出來的12對腦神經及脊髓延伸出來的31對脊髓神經所組成。 12對腦神經及31對脊髓神經負責支配身體的肌肉,協助控制身體的動作及感覺的傳遞。
53
身體周邊訊息由「感覺接受器」負責接收,由周邊神經系統進行訊息傳輸,送入中樞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不斷地收集來自身體各處的感覺訊息,並且將這些訊息進行分類處理,此即為將各種感覺訊息輸入中樞神經系統,然後再加以組織及處理的感覺統合過程。
54
身體內具有數百萬以上的感覺接受器,以其功能大致可分為四類:
(1)一般感覺器官:負責偵測軀體的一般感覺,例如:觸、壓、溫、冷、痛覺等; (2)特殊感覺器官:可接受特殊感官訊息,例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平衡覺; (3)內臟感覺器官:可偵測臟器的穩定性,例如:血壓、滲透壓等; (4)本體覺器官:可傳達肌肉的收縮程度及骨骼的移動訊息,使運動系統的運作更具協調性。 其中,一般及特殊感覺訊息經大腦統合後,將產生有意識性的感覺及認知感覺 。
55
中樞神經系統 周邊神經系統
56
中樞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包含腦與及脊髓。腦的構造主要可區分成:大腦、間腦、腦幹及小腦,其構造與功能見表1-3。
58
大腦 間腦 腦幹 小腦
59
大腦 大腦對於感覺訊息的處理有一套非常精密的系統,展現出精準、靈敏、速度、效率等特質,這些特質主要是依靠神經系統控制,大腦是一切行為的最高總指揮。
60
大腦是非常巨大複雜的自動控制系統,有著驚人的感覺訊息處理能力;它是人類一切智慧的物質基礎,透過大腦,產生思維與意識;它有著奧妙的整合機制,高度可塑性與適應性,能根據不同的環境狀態與經驗學習來改變。
新生兒腦的重量約350公克(約為成人的1/4),6歲時約可達1,300公克,已接近成人的1,400公克。由此可知,0~6歲是幼兒大腦發展的黃金期。
61
大腦分成左右兩半球,中間有「胼胝體」相連,協助左右腦的溝通。左大腦半球控制右側身體的動作,而右大腦半球控制左側身體的動作。左大腦半球的優勢能力為:理解、組織、邏輯分析、閱讀、語言、計算、分析、理性思考等;右大腦半球優勢能力為:觀察、感情、想像創造力、藝術、音樂。左右大腦半球雖然各有其優勢能力,但是兩者之間是既分工又合作的關係。
62
大腦腦葉 大腦皮質
63
大腦腦葉 大腦半球表面有數條明顯的凹溝將其分成四大腦葉(圖1-3),各區域腦葉的位置及主要功能如下:
65
額葉:位於中央溝前方、側腦溝上方。主要功能是控制抽象思考、判斷、語言能力、肌體運作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
頂葉:位於中央溝後方、側腦溝上方,其與額葉的分界線為中央溝,而頂枕溝為頂葉和枕葉的分界線。主要功能是處理各類感覺訊息(包括痛覺、觸覺等)的中樞,同時也和語言、記憶等功能有關。 枕葉:位於頂枕溝的下方。主要功能包括處理視覺訊息。 顳葉:位於側溝的下方,語言相關的重要部位韋尼克區位於此區。
66
大腦皮質 大腦皮質位於大腦半球的表層,由功能來分類,大腦皮質又可分為:前額葉皮質區、運動聯絡區、主要運動皮質區、主要體覺皮質區、感覺聯絡區、視覺聯絡區、視覺皮質區、聽覺聯絡區、主要聽覺區、語言理解區及語言運動區等區域(圖1-4),各皮質區域所負責執行的功能如表1-4所示。
69
間腦 間腦包含視丘和下視丘。主要負責察覺疼痛、溫度及壓力,調控情緒及行為模式、飲食調控及控制體溫。
70
腦幹 腦幹包含中腦、橋腦及延腦,是人體的生命中樞,意識、呼吸、心跳等生命現象,均由腦幹控制。
71
小腦 幼兒學習各種動作以及控制姿勢平衡都與小腦有關。小腦的主要功能包括協調身體的動作及肌肉運動,使運動的動作協調,維持身體平衡。
72
周邊神經系統 周邊神經系統包含腦延伸出來的12對腦神經及脊髓延伸出來的31對脊髓神經。
73
腦神經的功能與分佈 脊髓神經的分類與分佈
74
腦神經的功能與分佈 腦神經共有12對,分別以羅馬數字I~XII代表,主要功能是負責頭、頸部區域及部分身體內臟的協調控制,其功能與分佈見表1-5及圖1-5。
77
脊髓神經的分類與分佈 脊髓神經共有31對,包含: (1)8對頸脊神經(C1~C8)負責支配身體喉、胸、上臂及手部區域的感覺與動作訊息傳遞
(2)12對胸脊神經(T1~T12)負責支配身體從胸骨上方到肋骨下方及腹部區域的感覺與動作訊息傳遞 (3) 5對腰脊神經(L1~L5):負責支配腿及足部前方區域的感覺與動作訊息傳遞
78
(4)5對薦脊神經(S1~S5):負責支配臀部、會陰與下肢區域的感覺與動作訊息傳遞;
(5)1對尾脊神經(C0):負責支配腳底及腿部後方區域的感覺與動作訊息傳遞。脊髓神經之分類與分佈區域見圖1-6及圖1-7。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