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继承与创新 特色和追求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第四轮(2014)改革培训 苏州大学 田雷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材研究专业组组长
继承与创新 特色和追求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第四轮(2014)改革培训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材研究专业组组长 全国技工院校德育课课程标准主撰 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德育》第一册主编 苏州大学 田雷
2
第四轮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讲课内容 5.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1.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 的历程和背景
4.技工院校德育新课程实施建议 2.技工院校德育课程 课标(2014)解读 讲课内容 3.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 教材(2014)分析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3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2014 第四轮 改革 (小改) 2010 第三轮 改革 (大改) 2004 第二轮 改革 (大改) 1997 第一轮 改革 与时俱进 中高职 衔接 政治 德育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4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第二轮(2004)课程改革历程回顾 二、第三轮(2010)课程改革的动因 三、对第三轮课程改革的成果评价 四、第四轮(2014)课程改革的思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5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第二轮(2004)课程改革历程回顾 1.传统教材和传统教学方法需要变革 (1)从传统教材看 内容上 “繁、难、偏、旧” ,过于理论化、学科化、知识化、成人化。 “繁”:指内容繁杂、面面俱到。 “难”:指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 “偏”:指教学要求过高,重视高深的理论问题,忽视生活中的德育问题,比较空洞。 “旧”:指教学内容的更新不及时,时代感不足。 (2)从传统的教学方法看 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中心”成为最常见、最普遍的教学模式。教学主要依靠,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 技校(97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 《法律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 《世界观、人生观》 缺乏针对性 没有实效性
6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第二轮(2004)课程改革历程回顾 传统德育课程内容举例: 例:介绍刑法基本知识一定会介绍犯罪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知识。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通常把犯罪客体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这三者是按照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所作的不同层次的概括,是一般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犯罪客体是抽象的,它总是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这一载体就是犯罪对象。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物或者人。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对象则不一定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7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第二轮(2004)课程改革历程回顾 3.技工学校德育课程第二轮改革 (1)改革的过程:启动于2002年,完成于2004年,历经4个阶段 (2)改革的主要成果 ▶ 创新的改革思路:一是必修+选修的课程体系,其中必修课程突破学科体系,注重知识的关联、整合和综合运用;二是突出了道德教育,体现了德育的核心内容,探索了课程综合化,具有先进性。(德育1: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 领先的改革成果:课程标准研制、新版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目标:实际;教学内容:实用;教学模式:实践)
8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一、第二轮(2004)课程改革历程回顾 4.对技工学校德育第二轮课改的总体评价 ---- 站在了中职课改最前沿 (1)科学把握并体现了中职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一是凸显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中职第三轮、高校两课改革均加) 二是突破学科体系的束缚,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教育部第三轮) 三是注重就业教育,体现职教特色 四是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五是教材体例活泼、美观,注重栏目设置和教学活动 六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深入浅出,语言平和可亲 七是教学资源立体化开发,为教与学提供多种途径和渠道 (2)为中高职德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体现在二点: 一是增加了道德教育的内容(中高职) 二是教学的起点是职业生涯规划(学业规划)和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的适应(中、高职)
9
中专、职高与技校第二轮、第三轮德育课程设置比较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中专、职高与技校第二轮、第三轮德育课程设置比较 中专、职高 技工院校 第二轮2002 第三轮2009 第二轮2004 第三轮2010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职业生涯规划 德育1:思想品德 德育1:道德法律与人生 法律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与法律 德育2:经济政治 德育2:经济与政治常识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经济政治与社会 德育3:职业道德 德育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哲学基础知识 哲学与人生 选修:法律基础、哲学基础、国情教育、心理健康、创业教育、公关礼仪、美育常识 选修:心理健康教育 继续保持领先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10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二、第三轮(2010)课程改革的动因 1.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需与时俱进 (1)第二轮改革至此已有5年时间 (2)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发生很大变化 (3)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情况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11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略有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增长,增速放缓。全国高中阶段学校为2.9万所,比上年减少1177所;在校生4677.3万人,比上年增加36.4万人,增长0.78%;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2427.3万人,比上年下降0.3%;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2238.5万人,比上年增加43.3万人,增长1.97%。
12
从中职新生入学中考三年平均分数看,说明中职入学新生总体处于不及格水平,而且大半处于50分以下水平。
课题组对近三年的入学新生,进行了中考情况资料的数据整理和统计。 1.中考 总分 重庆 福州 武汉 柳州 洛阳 保定 金华 株洲 新生 平均分 45.0 42.7 53.8 33.5 44.6 37.0 49.3 41.0 2.单科 平均分 英语 数学 语文 重庆 40.51 43.26 51.38 福州 37.56 44.01 51.97 武汉 46.11 49.50 57.69 柳州 24.20 26.91 33.70 洛阳 40.83 43.72 58.67 保定 33.33 43.52 45.93 金华 43.19 50.15 54.01 株洲 50.45 54.48 56.73 从中职新生入学中考三年平均分数看,说明中职入学新生总体处于不及格水平,而且大半处于50分以下水平。 中职入学新生中考“主科”即中职开设主要文化课的水平更低。英语得分最低,数学次之,语文稍高。
13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 ----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专业技能课程(含顶岗实习)的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14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二、第三轮(2010)课程改革的动因 2.教育部新三轮中职课程改革开始启动 (1)总体情况介绍 ----公共文化课程:活泼、应用 ----专业教材:趣味、实践 (2)中职德育课程出现重大变化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15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三、对第三轮(2010)课程改革的成果评价 1.对相关新教材的比较 图片 (1)高中实验教材情况简介 学科体系,逻辑严谨,内容丰富;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栏目材料增加 (2)中职德育新教材情况简介 一是强调教化和感性,弱化知识和理性。从教材看和以往相比,教学目标对于知识和理性的掌握较少,而对于观念的灌输、情感的体验占据了较大的篇幅。其中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已经让位于法制观念的强化,对于哲学知识的理解可以较简单而直述人生问题。总体上感觉十分偏重德育认知的教化和植入。 二是强调未成年化,甚至“儿化”和“童化”。教材设计注重“直观感受”、“图形认知”和“整体感悟”,语言叙述直白,观点论述简单,教材内容平面化。
16
第三轮高中段同等学历教育德育课程设置比较(2010)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三轮高中段同等学历教育德育课程设置比较(2010) 高中 中专、职高 技工院校 《经济与生活》 《职业生涯规划》 《德育1:道德法律与人生》 《政治与生活》 《职业道德与法律》 《德育2:经济与政治常识》 《文化与生活》 《经济政治与社会》 《德育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人生》 选修:法律基础、哲学基础、国情教育、心理健康、创业教育、公关礼仪、美育常识 选修:经济学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科学思维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选修:心理健康教育 继续保持领先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17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三、对第三轮(2010)课程改革的成果评价 2.对技工学校新教材的总体评价 (1)继续领先的课程开发思路 (2)富有特色的新版教材体系 (3)追求改革的课程教学模式 ----适度降低了知识性的教学内容,更突出体验和感悟的教育,顺应学生目前的基本状态 ----进一步加强了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更符合“三贴近”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按照学生的成长需求展开教学内容、内容针对性强) ----调整充实课程内容,具有鲜明地时代感(数据、事例、内容、理念) ----中高职无缝衔接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18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四、第四轮(2014)课程改革的动因和思路 1. 改革动因 (1)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充分反映小康社会建设的新成果 (4)进一步推进全国技工院校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19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四、第四轮(2014)课程改革的动因和思路 1. 改革动因-2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背景: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 --贯彻落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20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四、第四轮(2014)课程改革的动因和思路 1. 改革动因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存在,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一个基本现实,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基本状况。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如何形成强大凝聚力,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总会面临各种情况和问题,特别是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各种质疑和不同声音纷纷扰扰。这就要求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按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在多样中立主导,在差异中谋共识,提升社会思想意识的有序化、健康化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西化、分化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21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四、第四轮(2014)课程改革的动因和思路 2. 改革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成果,对课程标准、部颁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等开展修订完善工作。 (1)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2)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落实“三进”要求 (3)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果,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4)总结德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坚持完善与深化改革并举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22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1.德育理念的新变化 (1)从“对象”出发的教学设计(“主体性”德育) ★主体性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追求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德育就具有了激励个体不断发展的功能。 ★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主要来源于上级的要求、形势的要求、学科教学的要求,而不是学生思想的实际需求;在德育活动的组织上,特别是教学活动,仍然是以教师讲述为主,课程考核上采用知识性的考试方式。这种忽视教育对象的德育,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参与和投入 。 ★坚持“思想调查—状况分析—确定主题—开展教育—考核反馈”的教育设计思路,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大力开发“德育活动类”课程,通过实践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改革,弥补学校教育中道德训练不系统,不科学的问题。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23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1.德育理念的新变化 (2)从“现实”出发的教育内容(“针对性”德育) ★人们的思想认识来源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如果回避社会现实问题,也就失去了德育的价值。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对民族传统失去认同感问题;现代科技发展所引发的人类伦理的混乱1;市场经济中的利益突显所引发的金钱观、消费观、享乐观、婚姻观、理想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2;改革中的利益调整、人们贫富差距的拉大和社会丑恶现象的存在等引发的对社会和政府的不信任感3;以及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所带来的人际交往的变化、虚拟社会的迷离、技术支持下的个性过分张扬等等4。 ★回避不等于不存在,教育不等于给结论。针对当前的社会现实开展德育教学教育,等于抓住了影响学生思想的症结。 1 2 3 4
24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1.德育理念的新变化 (3)为“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生活化”德育) 德育内容: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 德育功能: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个体和他人的关系教育、个体和国家(社会)的适应教育 一是德育要从关注政治性问题向关注生活性问题转变。 二是德育要在追求遵循社会规范的同时,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德育的自我完善能力,树立“终身德育”观。 四是注重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能力。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要突破只重视有关政治、社会、道德知识的传授的狭隘视野,应同时追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文化。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25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2.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新要求 2001年中办国办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调整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综合考核制度。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 教育部、劳动部、中宣部等6部委在2009年6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26
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2.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新要求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其中提出:战略主题。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27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2.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新要求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其中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28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2.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新要求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中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29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2.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新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30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3) 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4)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31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6)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7)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具有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 (8) 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和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良好地表达和交流;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32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第一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背景 五、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4.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必需、够用为度。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教育部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009) (1)总的指导思想:岗位能力 (2)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 (3)课程开发:工作任务 (4)课程实施:行动导向 (5)公共文化课程:注重发展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33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一、关于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含义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一、关于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核,以及审查教材的规章。换言之就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 提出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 对教学实施和评价作出建议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34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一、关于课程标准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一、关于课程标准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 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 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刚性。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
35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分教材) 项目 内容 处理 方式 前言 课程性质 详细 具体 说明 简单 宏观 基本理念 课程任务 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和能力 课程 教学要求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 课程内容 学习目标 内容目标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实施 建议 教学建议(分章节) 能力培养建议 课时安排 评价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编写 课程资源建设
36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 对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 对教学内容提示的基础性 一、关于课程标准 3.课程标准的特点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一、关于课程标准 3.课程标准的特点 ◆ 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性 ◆ 对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 对教学内容提示的基础性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37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一、关于课程标准 3.课程标准的特点 ◆ 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性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一、关于课程标准 3.课程标准的特点 ◆ 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性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本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教学的具体内容。因而,课标是对课程整体设计的要求和说明,具有对课程整体建设的宏观指导性。它们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有弹性的,给教学组织实施留下了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38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一、关于课程标准 3.课程标准的特点 ◆ 对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一、关于课程标准 3.课程标准的特点 ◆ 对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课标不仅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指导性的原则意见,而且对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提出了要求,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编写的要求、教学理念的确立、评价方式的变革、课程资源的建设等。包涵了课程建设的诸多方面,比传统教学大纲的内容更丰富和全面。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39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一、关于课程标准 3.课程标准的特点 ◆ 对教学内容提示的基础性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一、关于课程标准 3.课程标准的特点 ◆ 对教学内容提示的基础性 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只明确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但不是全部要求和最高要求。因此,课程标准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是一个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和教材的教学内容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具有对教学内容提示的基础性的特点。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40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1.课程性质(见课标) ☆课程性质:是学生的必修课。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1.课程性质(见课标) ☆课程性质:是学生的必修课。 ☆课程地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课程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增强法制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适应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政治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切入点和针对性: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发展为线索,围绕学生的德育需求,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实现德育的育人功能。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41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2.改革理念 德育的价值 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2.改革理念 (国家对德育的新要求) 德育的价值 基本理念 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国家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 (技工学校德育教学的现实需要)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42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2.改革理念 从德育的价值维度看: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2.改革理念 从德育的价值维度看: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学校德育的功能 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维度看: (2)从学生出发,内容平实易懂 (3)突出时代感,培养探究与创新精神 (4)落实素质教育,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 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维度看: (5)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努力实现课程综合化 (6)突出职业特点,满足德育的社会功能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43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3.设计思路 (1)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3.设计思路 (1)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以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从技工学校学生各个阶段的德育教育需求作为建构课程的出发点,以现实的社会生活、职业活动和价值观念作为学习和探究的领域。在教学目标上主要突出实际、实用的原则,不追求学科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主要追求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适应就业的需要。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44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3.设计思路 (2)以“适应”为主线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3.设计思路 (2)以“适应”为主线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突破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点,以“适应”为主线,从适应自我发展,转向适应社会生活,进而适应职业活动,逐步扩展,形成了“思想品德教育”—“经济政治常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教育主题,其目标是学生从自我出发,在对人生和社会的科学认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和社会公民。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45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3.设计思路 (3)以课程综合化为目标 (4)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新课标体现的改革思路 3.设计思路 (3)以课程综合化为目标 (4)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46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三、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1.课程总目标 2.课程分类目标 3.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三、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1.课程总目标 2.课程分类目标 3.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本次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其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如果说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结果性目标,那么过程与方法是实现这些结果的方法、手段、途径和桥梁。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47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四、新课程的内容标准 1.课程内容标准 2.正确理解内容标准 (1)内容标准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第二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解读 四、新课程的内容标准 1.课程内容标准 每个主题下分设若干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均由学习目标和内容目标组成。 2.正确理解内容标准 (1)内容标准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2)注意把握内容标准的基础性特点 (3)注意课标对内容标准表述的变化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48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一、《德育1:道德法律与人生》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和内容介绍 每课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一、《德育1:道德法律与人生》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和内容介绍 每课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 ◆引言:用具体的案例和情景,或简洁优美的语言引入本 课内容,起到承前启后、巧妙设疑、引人思考的作用。 ◆教学内容:以节、目为单位,展开教材所陈述的教学内容。 ◆探究与实践:针对课程所讲述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49
内 容 课时 学科分类 学习领域 第一课 谱写崭新篇章 6 心理 健康 教育 学习的适应 第一节 职业伴随人生 第二节 学习改变命运 第二课 培养健康心理 8 心理的适应 坚强面对生活 学会和谐交往 第三课 恪守道德规范 道德 法制 行为的适应 加强道德修养 抵制不良侵袭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提高法律意识 预防违法犯罪 第五课 走好人生道路 人生观 观念的适应 正确对待人生 实现人生价值 总计 36
50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一、《德育1》教材分析 2.教材简要分析 (1)教材的逻辑结构 (2)教育需求和功能分析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一、《德育1》教材分析 2.教材简要分析 (1)教材的逻辑结构 (2)教育需求和功能分析 (3)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51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一、《德育1》教材分析 2.教材简要分析 (1)教材的逻辑结构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52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一、《德育1》教材分析 (2)教育需求和功能分析 教育需求 教育功能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一、《德育1》教材分析 (2)教育需求和功能分析 教育需求 教育功能 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所带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发展目标不明,学习缺乏动力 从理想教育入手,辅之以学习和心理健康的指导 容易在行为规范方面放松自我要求,应及时强化纪律和法制教育 突出品德与法制教育,从品德入手,提高自我约束的内控力 正值16~17岁,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着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客观、全面地观察世界,看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53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一、《德育1》教材分析 (3)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 ◆ 学习节奏的调控 ◆ 教学辅助材料的呈现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一、《德育1》教材分析 (3)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 节前故事 ◆ 学习节奏的调控 媒体聚焦 资料卡片 ◆ 教学辅助材料的呈现 案例链接 ◆ 教学专题活动的设计 活动天地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54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序号 课 别 体验活动 实践活动 1 第一课 读书讲故事 调查技能人才需求 2 发现职业兴趣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序号 课 别 体验活动 实践活动 1 第一课 读书讲故事 调查技能人才需求 2 发现职业兴趣 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3 第二课 自我认知调整 自信心练习 4 学唱有关歌曲 交往演讲 5 第三课 网络查找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宣传活动 6 思考辨析 行为养成 7 第四课 法律学习周记 法律知识宣讲(法律讲坛) 8 行为反思 出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制小报 9 第五课 寻访人生故事 发展目标实现状况的自我评价 10 拟写座佑铭 校园人生观调查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55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二、《德育2:经济与政治常识》教材分析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56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二、《德育2:经济与政治常识》教材分析 《德育(第二册)》的构建思路: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二、《德育2:经济与政治常识》教材分析 《德育(第二册)》的构建思路: 我们要学会理财和消费,学会运用货币和投资创造财富;就要了解市场、读懂企业,学会承担责任;就要能够把握和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的我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其宗旨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政治权利,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部署,从而自觉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中。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57
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三、《德育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三、《德育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材分析 三、《德育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材分析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58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课程理念和特点 (一)知识、情感与价值观、行为养成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第三部分 技工学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三、《德育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材分析 三、《德育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材分析 课程理念和特点 (一)知识、情感与价值观、行为养成 (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职业指导 (三)典型案例、情境体验、分析判断 (四)讨论对话、活动项目、模拟训练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59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课程关键词及原理 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生涯 行为 职业 职业能力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60
第三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新版教材介绍 课程体系解读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61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深入把握教学需求 1.把握课程设置与内容的针对性分析,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活动 2.注重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学生生活,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注重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62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2.教学目标确立的合理性 3.教学目标的可检验性 如:《德育一》第三课第二节《抵制不良侵袭》 知识目标:了解成长中的诱惑及不良习惯对成长的影响,从而掌握增强自制能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一个自律的人,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63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1.把握逻辑结构 2.把握教学内容 3.把握教学深度 如第一课是谈学习的适应,第二课是谈心理的适应,两者统一在学生现实的生活之中。而第一课学习的适应的内部的逻辑关系是: 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如何成为技能人才)--引出职业教育---接受教育的目的?--培养技能—怎样才能做到?--引出“有理想才会有追求、爱学习才会变成材、善把握才会有成效”这三个方面(这实际上就是学习的适应的内涵)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64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四、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1.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常见的教学法(例): 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法、活动模拟法 道德教育----认知法、体验法、情景表演法、社会调查法 法制、经济、政治常识教育----认知法、参观法、案例分析法 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认知法、问题辨析法、自我教育法 知识—认知法;情感—体验法;能力—活动法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65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四、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2.努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3.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式 (1)更新评价理念 (2)把握评价重点 注重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重评价学生理解社会现象的能力 注重评价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能否对社会现象进行质疑和反思 能否较合理、客观地评价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社会探究技能和实践能力 能否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 能否依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能否用恰当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社会责任感 是否具有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 能否做到自尊、自信,尊重、理解、关爱他人 是否热爱生活、学校、家乡和祖国
66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四、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3.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式 (3)使用多元评价方式 主题活动评价 、个人成长记录 、观察记录 、合作学习评价 、口头讨论 、学生自我评价 、个案分析 、作业评价 、形成性测验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67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五、探索培养综合能力 信息收集和运用的能力 问题辨析和思考的能力 自我教育与体验的能力 合作交流与实践的能力 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2.对能力培养的新要求 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技能、理论及相应的知识;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拥有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是职业劳动者自身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重要手段。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68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六、注重活动课程建设 是指以各种形式的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自行探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过程。 1.活动课程的特点 实践性、自主性 综合性 、系统性 2.活动教学方案设计的原则 情境设置原则 活动参与原则 方法指导原则 任务驱动—学习动力 项目导向—学习载体 行为引导—学习方法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69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六、注重活动课程建设 3.课程教学实施的主要模式 (1)教案与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本课程课内教学的教案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的场所及时间安排、活动步骤、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法、活动材料和活动管理等内容。 课内教学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第一,创设教学情景,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融入于一种与之紧密相关的活动情景之中;第二,提出任务,在已经创设的情境中穿插入包含所要学知识或能力的任务,使得学生进入思考和学习的状态;第三,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去确定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寻找和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再充分利用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和消化利用。或者按照要求开展自我训练、练习或完成作品;第四,协作学习,学生相互通过辨别、讨论、交流、展示等途径,补充、修正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第五,评价任务的完成状况。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后,老师进一步补充说明。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70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七、综合使用课程资源 1.配套教参的使用 2.配套光盘的使用 3.配套练习册的使用 4.配套组卷系统的使用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71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第四部分 技工院校新版《德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教学参考书介绍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和结构 本课的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步骤、内容和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设计建议 教学策略建议 教学评价提示 教学建议 活动内容建议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设计举例 专题活动指导 教学栏目解析 相关资料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72
第五部分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一、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73
教学方法一览 演讲法 头脑风暴法 张贴法 四阶段法 案例法 项目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74
任务驱动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对学生 主动性 要求高 跟学 提出任务 明确项目任务 介绍相关知识 制定计划 分析任务 实施计划 检查评估
独立完成任务 归档或应用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75
引导文教学法 评估 咨讯 检查 计划 实施 决策 应该作什么? 怎样改进? 怎样采取行动? 是否完成? 完成工作 确定方法、材料 处理合同
画图、工作合同、 引导问题 评估 咨讯 是否完成? 检查 怎样采取行动? 工作计划、引导问题、 小组工作 计划 完成工作 处理合同 实施 决策 确定方法、材料 同培训师谈话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76
(一)新课程理念下衡量好的德育课的基本标准 (主要看两“度”)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预设和生成的结合度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77
教学模式改革评价矩阵 无 改良型 改革型 高 保守型 改良型 改革型 改革型 保守型 传统型 改良型 改良型 保守型 保守型 无 低
行动导向 无 改良型 改革型 高 保守型 改良型 改革型 改革型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保守型 传统型 改良型 改良型 保守型 保守型 无 低 传统讲授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78
第四轮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继承与创新 特色和追求 谢谢 联系方式:sztjtl@163.com 13862010822
继承与创新 特色和追求 第四轮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部德育课程组QQ群号: 个人QQ号: 谢谢 苏州大学 田雷 2015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