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志者,心忧天下,为国家昌盛效力。 大智者,心有民生,为黎民百姓尽心。 孺子牛 勤务员 公务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志者,心忧天下,为国家昌盛效力。 大智者,心有民生,为黎民百姓尽心。 孺子牛 勤务员 公务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大志者,心忧天下,为国家昌盛效力。 大智者,心有民生,为黎民百姓尽心。 孺子牛 勤务员 公务员

4

5

6 《学术论文与申论写作.下篇申论写作》 第一章 申论概说 教学大纲 1.识记公务员的性质与内涵 2.掌握申论的内在要求
3.掌握申论的性质、目的与规则 4.掌握的构成与特征

7 《学术论文与申论写作.下篇申论写作》 第一章 申论概说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申论溯源 第二节 申论的性质 第三节 申论与传统的作文考试
第一节 申论溯源 第二节 申论的性质 第三节 申论与传统的作文考试 第四节 申论考试的试卷架构和测试环节

8 申论考试 是我国公开、公正、公平选拔公务员制度的一种创新 为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提供了一个规范化的竞争平台 是一张迈进国家机关大门做公务员的“入门券”。闷倦

9 第一节 申论溯源 申而论之。 ——《论语》 论者,弥纶群言, 而研精一理者也。 ——《文心雕龙 论说》

10 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 远,流洋洋而不溢。” ——《文心雕龙 议对》
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 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 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 远,流洋洋而不溢。” ——《文心雕龙 议对》 解析:策论应该深刻阐述国家管理的策略,要结合当 前国家的主要事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 解决问题。

11 第二节 申论的性质 “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 “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
第二节 申论的性质 “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 “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 “申论”也就是对某个事物,现象或问题作出说明、申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中有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2014年申论考试大纲中对申论是这样定义的: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12

13 导语: ● 身份假定是公务员审论考试成功的前提 一、公务员的概念与责任 ■ 概念 我国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依法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其中,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称为领导职务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14 ⒈ 公务员在执行职务、履行职责时,不 是代表个人,也不是代表一个集团, 而是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 权力;
■ 责任 ⒈ 公务员在执行职务、履行职责时,不 是代表个人,也不是代表一个集团, 而是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 权力; ⒉ 公务员的工作性质是执行国家公务、 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科研活动、教育 活动等; ⒊ 公务员执行任务时必须按照国家的法 律、法规办事,不能自行其事。

15 公务员的 4种角色: ●政策的执行者●政策的调研者 ●政策的建议者●领导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二、 公务员审论考试下笔要进行身份假定
有的考生在审论考试中得分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口气太大,或者口气太弱,也就是不能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有的甚至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论述,这样的审论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 公务员的 4种角色: ●政策的执行者●政策的调研者 ●政策的建议者●领导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16 (一)政策执行者 公务员不等于领导。对于刚刚毕业要到机关工作的人员来说,他仅仅是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办事人员。他手中并没有权力,他的任务就是执行领导和上级的命令。而且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必须去掉个人的主观看法,按照命令的要求去执行,任何的情绪性的做法和主观修改上级的命令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从某种意义上说,初级公务员就是工具,是会思想的工具。

17 (二)政策调研者 作为一个公务员,他的一项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政策调研。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收集数据,观察事物发展的趋势,回来后写成调研报告,上交给有关领导。在这个调研报告里面,有数据罗列,有不同的人的反映,有趋势的分析,还有政策建议。政策调研是一个初级公务员的基本功。目前,在部分地方公务员审论考试中,就已经出现政策调研的试题了。

18 (三)政策建议者 初级公务员没有权力制定政策,也没有权力修改政策,只有对政策的执行和修改的建议权。在充分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上级提出政策的执行和修改建议。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正式公布新的政策之前,公务员还必须严格地执行原有政策,不得有不负责任行为。

19 (四)决策者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中介)

20 政策、形势、决策 领导 公务员 领导与群众的中介, 实践与政策的中介。 民众 实践、事件、突发事件、 政策调研对象

21 从上图可以看出,公务员的上面是领导,领导是属于政策、决策等宏观性的事物,在公务员的下面是具体的人、物、事件,这些方面常常与处理具体问题和突发事件联系在一起。因此,公务员是领导与群众的中介,实践与政策的中介。

22 三、公务员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公务员)必须具备五种意识 (一)政策意识 在申论考试中,要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概括、建议和论述问题,不能“语不惊人誓不休”,更不能背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去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观点不是越新越好,也不是越奇越特就越好,而是越全面、越深刻、越具体、越合理就越好。

23 (二)执行意识 在审论考试中,执行意识表现为提出建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说大话,不能抽象地空谈理论,要做到每一句话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中心观点,要么是逻辑推理,要么是平行说明几件事情。

24 (三)管理意识 管理意识在最近几年的政府管理中有所淡化,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管理。注意,在审论中,管理要从经济手段、沟通手段、协调手段、法律手段去考虑,不要动辄使用行政手段,现在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行使管理意识的时候,暴力的、粗野的手段要坚决屏弃,而要用人性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例如:

25 一个农贸市场秩序混乱,管理措施缺失,让你提出整治意见。你该如何下手?
例如 一个农贸市场秩序混乱,管理措施缺失,让你提出整治意见。你该如何下手? 正确的做法是,要从三方面考虑建议:一是运用沟通手段去做形势调研;二是综合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整治,最后形成制度,让市场有序有效地运转。

26 (四)民本意识 当代政府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民本意识,因此,要求公务员也要有民本意识,公务员审论的考生也要有民本意识。体现在审论中的民本意识,主要是要求考生从民众的利益出发,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和进行答题。从2000年到2013年的审论试题可以看出,所有试题都是民生问题,而这样的试题只有从民本意识出发,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27 (五)服务意识 公务员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是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者,从政府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公务员的收益来自公民的纳税,也就是说,公民从自身的收入抽出一部分来,聘请公务员来管理他们的共同事务,因此,公务员实际上真正的职能就是服务。否则,公务员就失去存在的理由了。 ● 身份假定是公务员审论考试成功的前提

28 申论考试 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不会向某一专业特别倾斜; 其所引用的材料具有普遍性和非专业性。 因而对哪个专业都是公平的。

29 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问题解决的方案一般具有可行性(见教材P110)
(二)申论的材料,涉及面一般很广 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问题解决的方案一般具有可行性(见教材P110) 《 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归属领域一览表》 上表所列都是社会热点问题,不管多么复杂,都是能够解决的。其命题的思路,也是公务员的性质所决定的。 换一句话说,是可解的,是有一个标准的,这个标准是公共的结论。

30 1、申论考试 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 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

31 申论考试 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考察方法,全面考察考生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了当今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32 2、申论测查的内容 是致力于成为国家公务员的考生的职业能力, 是一种典型的“能力”考试。

33 申论测试的内容 ——从考试大纲及历年实际情况来看: ⑴ 提供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 ⑵ 要求仔细阅读材料
⑶ 概括出它们主要反映的问题 ⑷ 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 ⑸ 最后再对自已的观点进行比较详细地论证。 ■申论写作,避开了传统写作的模式,突现出 考查考生的能力。内容上更有针对性,形 式上更灵活多变。

34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
重点考查五大能力: 阅读理解能 综合分析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

35 (一)阅读理解能力 分析事物和概括问题的敏捷性和准确度。 迅速读懂所给材料的意义,准确概括提炼出材料背后所反映的主旨。

36 (二)综合分析能力 在正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提炼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37 (三)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问题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方案。 例:唐僧减员

38 (五)语言表 达能力 逻辑清楚,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用词准确,结构严谨,简明扼要。

39 总之—— ■ 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 ● 阅读理解 ● 综合分析 ● 提出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 文字表达能力

40 第三节 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 申论和传统的作文有些类似,但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说,它比一般作文难度要大一些。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测评要素,涵盖了传统作文考试的基本方面。 申论不是写作文, 申论不是论文, 申论也不是一般议论文。 什么是申论考试?

41 申论考试 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 申论考试为考生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42 传统的作文考试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或材料展开 写作,凭自己的主观爱好去立论选材,考生的答卷也只能反映其 “纸上谈兵”的能力,只需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所写的内容 符合题目即可,其它方面不做过多要求。因此,这种作文考试只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试者的写作水平,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 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申论测试不仅可以考核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 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考核考生结合当前社会实际 和路线、方针、政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 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其难度大于传统的作文考试。

43 申论既区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的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形式。
申论问题的特质 申论既区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的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形式。 ■ 区别于策论 区别于以往录用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形式 ● 用于公务员考试的应用文体,是针对特定事实提出对策并展开论述,表明自己观点或言论的文章,也可以理解为”现代八股”。 ● 要求:做四平八稳的大文章。 ● 风格:平和、中庸、凝练、沉稳。

44 1、条例;2、规定;3、公约;4、守则;5、章程;6、制度;7、细则;8、办法;9、须知
申论考试部分形式一览表 文书分类 具体类型 宣传文书 1、讲话稿;2、公务演讲辞; 3、倡议书;4、简报、公报 事务文书 1、述职报告;2、大事记; 3、调查报告;4、申论 会议文书 1、会议记录;2、会议纪要;3、会议报告 交际文书 1、专用书信;2、公务书信;3、事务书信。 晓谕性文书 1、公告;2、通告;3、通报; 4、函;5、公报 规章性文书 1、条例;2、规定;3、公约;4、守则;5、章程;6、制度;7、细则;8、办法;9、须知 指挥性文书 1、命令;2、决定;3、决议;4、布告 指示性文书 1、指示;2、批复;3、意见;4、通知 呈请性文书 1、请示;2、议案;3、报告

45 2009-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归属领域一览表
年份 题材 归属领域 2009上半年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社会 2009下半年 沿海地区农民工荒问题 2010年 郭明义助人为乐的先进 事迹 2011上半年 全国人口普查 社会+经济 2011下半年 打击拐卖儿童犯罪 2012上半年 动物保护 社会+生态 2012下半年 最美校长 2013上半年 新时代工人力量 2013下半年 “小人物”精神 2014上半年 大气污染防治 生态

46 (一)考查目的、要求的明确性 1.考查能力 目的:为国家选拔人才。 申论考查的是能力不是知识的临时记忆,这些能力主要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论述体现出来,从所提出的方案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体现出来,即能够读懂、读通、读明材料,并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2.作答要求明确 考试时间:150分钟(建议阅读40分钟,答题110分钟) 阅读量:6000字左右;完成3-5题。

47 (二)材料选择的多样性 1.材料内容的多样性(如前所示《申论题材、归属领域一览表》) 2.材料来源的多样 申论给定材料一般来源于权威性报刊杂志、各大主流媒体网站,如《人 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瞭望》 新闻周刊、人民网、新华网等。 3.材料性质的多样 根据材料的性质特点,可以把申论的材料归结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 事实材料其表现形式可以是事例、经验、做法、措施,数据、图表、访 谈等等。理论材料是对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抽象概括,其表现形式可以是 文件、经典言论、法律条文、定理、规律、原则。思想观点等等。 4.材料功能的多样 申论材料依据其价值、功能、作用,可将其分为依据性资料、参考性资 料、干扰性资料三种。

48 无论是提出对策或是对对策进行论证,都不会有一个确切、固定、 惟一的标准答案。
(三)测试答案的不确定性 无论是提出对策或是对对策进行论证,都不会有一个确切、固定、 惟一的标准答案。 (四)行文答题的多层性 申论考试按照大纲中的能力要求,将题目设计为概括、分析、对 策、写作四种类型,这种命题的着眼点,侧重在对考生逻辑思维 能力的考查。申论答题的多层性表现在整篇申论由内容相同、表达要 求不同的三项式或四项式写作要求组成。 (五)行文角色的假定性(公务员、支教人员、企业管理人员) (六)写作文体的多变性 今后的申论考试很可能不会再是简单的叙述、说明、议论的分步写作, 而是会将原来的一项或两三项写作不留痕迹地融于某种应用文体尤其公务文 体的写作之中。 重点文体应以报告、请示、意见、议案、提案、讲话稿为主”。 既考察写作能力,又考察公文写作能力。

49 第四节 申论考试的试卷架构和测试环节 一、申论试卷架构 ●申论试题: 题本(申论试卷) 答题纸 草稿纸

50 (一)题本(申论试卷) 1、注意事项 2、给定资料 3、作答要求 ⒈ 注意事项 (1)考试的性质 (2)考试时限 (3)作答指定位置
1、注意事项 、给定资料 、作答要求 ⒈ 注意事项 (1)考试的性质 (2)考试时限 (3)作答指定位置 (4)总分值 (5) 考试要求 (6)考试用笔

51 考试时间: 150分钟 答题时限(参考): 其中: 阅读资料40分钟 写作110分钟

52 ⒉ 给定资料 给定资料是整个试卷中所占篇幅最大的部分。给定材料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国考材料 6000—8000字 省考材料
材料一般10则左右

53 作答要求包括:作答范围、作答任务、作答条件和作答分数 ⑴作答任务:作答时所要完成的任务。 (例:P31)
⒊ 作答要求 作答要求包括:作答范围、作答任务、作答条件和作答分数 ⑴作答任务:作答时所要完成的任务。 (例:P31) ⑵作答范围:作答时所选取(锁定)要点的范围。(例: P31) ⑶ 作答问数:一道题中的多个要求(例: P32) ⑷作答身份:按照文中限定的身份作答。 (P32) 内容、语言、格式和字数上的要求。 (5)作答字数:超过规定字数:扣1-3分,空格、标点在内。

54 (二)答题纸 书写答案的地方。 答案在规定的书写范围内,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标点要占格。

55 (三)草稿纸 简单记下阅读材料时找到的重点、关键词、 重要信息或写作提纲。

56 二、申论测试的主要环节 阅读材料 概括要点 提出对策 进行论证   1. 申论测试的环节之一──材料的阅读   申论测试所给定的材料通常会很长,考生一定要静下心来细读,真正掌握材料内容,才能保证以下各个环节的质量。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阅读给定材料不少于40分钟。

57 2. 申论测试的环节之二──要点的概括 概括要点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是阅读资料环节的小结;另一方面,这个环节完成得好不好,又会直接影响提出对策是否更具针对性,影响到将进行的论证是否有扎实的立论基础。概括要点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住给定资料,以便进一步着手解决问题。

58 3. 申论测试的环节之四── 对策的提出 特别注意的是,所提对策应有针对性,就是根据材料中提到的“问题症状”去寻找治疗疾病的“药方”, 这种对症下药的分析方法,首先要检验这个原因是否是“题干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是,该对策则具有针对性,反之,则不具有针对性。

59 4. 申论测试的环节之五──论证的进行 论证环节,所占字数多,分值相对较高,应试者个人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准、思维品质、文字表达都将在这个环节得到展示与检测。  论证部分的写作时应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可拟一个简要的提纲,有利于文思畅通、线索清晰、重点突出、逻辑严密。论证部分最好集中笔墨分析论证某一个方面,而不要平均用力,均衡对待。如果涉及面大、范围广,则无法使论证深入,就难免空泛而缺乏说服力。因此,应尽量从小处着眼,这样有利于在所选的一"点"上做比较深入的开掘,把意思表达透彻。

60 5. 申论测试的新增环节──不同观点分析 观点分析,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对于某个人或某些人的看法进行评价,在申论里面,也就是对于材料里面的观点,发表考生自己的分析和看法。
如:

61 如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第二题: “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说明的字数应在规定篇幅内。对观点一致的帖子请勿作答,否则扣分。

62 对材料中某些(个)观点或态度作出分析判断,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是对片面观点的辩证分析, 二是对正面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三是对错误观点的反驳, 四是对两两观点进行比较分析。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思路。对正确观点要赞成,并指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对错误观点要反驳,并指出错误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片面观点要指出片面性之所在,如何弥补加以纠正;对两两观点的比较分析,要找出观点间的异同处,特别是将双方观点中的重要关键词再加以对照,便会得出结论。

63 第五节 申论作答的基本要求 一、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基本要求:全面、准确、简洁 二、申论提出对策题基本作答要求:针对性、可行性、逻辑性
三、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基本要求:条理清晰、观点鲜明、分析合理。 第五节 申论作答的基本要求 四、申论作文写作基本作答要求 内容:立意鲜明,见解独到、深刻,充分联系实际和给定资料,论证有力。 语言:语言简明、流畅、得体、生动,表达方式运用恰当,无病句。 结构: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卷面: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标准,无错别字,标点正确,卷面整洁、美观。

64 第一,要求我们阐明和申述的是什么样的社会问 题和什么样的社会理论知识?
一、所有关于《申论》考试的问题 就在于—— 第一,要求我们阐明和申述的是什么样的社会问 题和什么样的社会理论知识? 需要我们能够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当前的社会问题有一个透彻全面地了解,并能站在一定的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规律的高度。

65 第二,如何来论证这些问题和理论? 如何利用所给的材料进行概括归纳和分析论证?
● 要求我们总结和掌握必要的考试技巧和答 题模式,包括如何概括材料,如何写作 文章以及其基本句型。

66 二、为了使公务员写作更贴进政府工作实际 ⒈ 扣住政府面对的现实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行政管理问题、国家治理问题) ⒉ 扣住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的专业化才干,即具体解决考题中给定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各种能力。这种能力靠说,靠表演或其它方式来展现。而是给定材料的写作来证明,靠解决问题来证明。 ⒊ 通过给定的资料和考试要求,设置一个角色或虚拟的身份,让考生进入相应的公务员角色。

67 ●字迹清晰,尽量不改动,甚至不改动。有错也不改(只要不是原则问题)。
三、申论临场高分秘诀 ●字迹清晰,尽量不改动,甚至不改动。有错也不改(只要不是原则问题)。 ●首尾段、首尾句原则。要特别注意要斟酌第一段、最后一段;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要在草纸上写好再往上写。 ●关于草稿纸的用法:只发一张。概括归类/提炼对策/斟酌首尾段和首尾句。 ●语句力求通顺。简短、精练、主谓宾齐全。

68 ■把它当成一般公文,不完全正确。公文里 不存在议论的成分,公文没有商量的余 地,更不能主观发挥自己的观点。 ■申论,可以议论,只是议论必须限定在政策的框架内。 ●准确地说,申论就是“策论”。

69 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 解析: 策论应该深刻阐述国家管理的策略,要结合当前国家的主要事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根据策论特征,可把它总结为“三要”,“三不要”

70 ●要紧密结合时代和国家主要事务,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三要”,“三不要 不要脱离时代空泛的高谈阔论;
●要驾驭权力来拯救世俗的不良风气, 不要发表刻薄的伪谬之论; ●文章要象行云流水,论述立足点高,切中 时弊,不要太锋芒毕露。 (重点!重点!)

71 ⒈ 时间的限定性 从2000年—2013年,在时间要求上没有任何改变:150分钟,至少要做下列几项大的工作: (1)阅读5000—8000字左右的琐碎文字资料; (2)书写1800—2500字的材料; (3)进行相关知识、政策、理论的联想; (4)完成3—4道答题写作。 时间紧,任务重,应试者须事先做好训练工作。

72 ⒉ 材料的基础性、典型性和复杂性 申论写作所给材料一般是涉及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民生等方面具有普遍性的现象问题,或者是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或问题,或者与自己所报考公务员行业相关的事情与问题。 这些材料虽能反映和表现某一主题,而且反映的主题具有典型性,知识运用具有基础性,但又具有复杂性。从申论考试看,材料越来越复杂,答题难度越来越大,须善抓重点、善抓主要矛盾。

73 ⒊ 行文的多层性和综合性 申论写作的多层性表现在整篇申论由内容相同、表达要求不同的三项或二项写作组成,综合性体现在三项或二项写作中,或主题贯穿、逻辑贯穿,构成写作链和结构整体,或几项写作巧妙地融于一项之中。 如2008年申论写作就把“概述问题”融进“提出对策建议”之中,因为提出的对策建议必须具有针对性,因此首先应该概述问题或现状状,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或改变现状的对策建议。 2011年申论写作“概述问题”与“提出对策”就被巧妙地融入“情况报告”的写作之中,因为它们都是“情况报告”写作中应有的内容。

74 ⒋ 要求的明确性 ⑴ 时间要求明确 考试时间: 150分钟 参考答题时限: 其中: 阅读资料40分钟 写作110分钟

75 ⑵ 写作要求明确 “三项式”写作,要求利用所给定的材料 遵循以下固定模式,写成三段具有记述、说明和议论文体特征的文章。 概述主要问题 ↓ 提出解决问题对策 论证对策合法合理可行性 例:《复旦大学投毒案件》

76 2003年的“二项”写作,分别被明确为“分析给定材料,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概述主要问题)”和利用给定的某一材料情境“拟写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并论证对策合法合理可行性);

77 2008年明确为“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概述主要问题)”和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并论证对策合法合理可行性);”。 (注重应用文体的学习: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讲话稿、演说辞、情况报告、策划文书等)现在一般是就×××这一问题,写一篇文章。

78 概述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对策→ 论证对策合法合理可行性

79 ⑶答题要求明确 ①写作内容和行文要求的明确 如“概括内容”部分常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提出方案,,部分要求“意见合理,具体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洁”;“申述理由”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009年“关于‘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建议(题)”的写作,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通畅”;“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的写作,要求“根据选定情境,自拟标题”。 2007年“概述我国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写作,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关于我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的写作,要求“1.简要介绍情况,恰当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2.条理清楚,语言通畅”。

80 ②对字数明确要求 “三项式”写作概括主要内容部分,一般概述主要问题限定为200字内;提出方案部分为400字左右;论证部分在1 000或1 200字左右。 “二项式”写作,2003年“对策建议”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讲话稿”不少于1 000字;2004年则是从上限作出要求,因为给定的材料分量大(约4 000字),概述“我国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要求字数不多于1 000字,“关于我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字数不多于1 500字。 此外,还有“虚拟身份”、“行文角度”、“写作文体”的明确和要求等。

81 ⒌ 行文角色的假定性 申论考试是为国家机关选择人才,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公务员处理公务的一次预演。因此申论试卷一般明确要求以某种公务员身份提出对策方案,阐述问题:某些试卷即使未加明确,应试者也应明白要以某种公务员的身份写作。因此应试者的身份总是虚拟的。他应站在一个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紧扣社会现实、工和实际。我们在写作公务文书时也应是这样,但是很多学生却意识不到这一点或难以做到角色的转换,写出的公务文书要么不切实际、理想化,要么全是学生腔、学生味。

82 ⒍ 写作文体的灵活多变性 中央、国家机关申论命题由考测基础写作转向考测公务员职业写作的趋势看,今后的申论考试很可能不会再是简单的叙述、说明、议论的分步写作,将原来的一项或两三项写作不留痕迹地融于某种应用文体尤其公务文体的写作之中。 因为申论写作是应试写作,担负着选择真正的人才的重任,写作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更新,写作文体肯定也会是多变的。

83 有研究者认为今后“考生除应会写议论文外,应用文常见的文种,甚至新闻文体的写作都要掌握。 考虑到申论写作者的身份一般是公务员,重点文体应以报告、请示、意见、议案、提案、讲话稿为主”。 因此,考生在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还须涉猎多种应用文体,尤其是公务文体的写作,以适应多变的申论写作形式。

84 阅读书目: 1.《申论》宏章著 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2年 2.《申论真题范文解析》汪洪涛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3.《申论》张廷兴,葛凤华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申论》程连昌 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8

85 作业 一、简述题 ⒈ 公务员的定义与责任 ⒉ 公务员的角色和五种意识 ⒊ 申论的含义 ⒋ 申论考试的内容与实质 ⒌ 申论考试的目的 ⒍ 申论考试试题的结构 ⒎ 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 ⒏ 根据申论考试特点我们应如何面对(“三要三不要”)。 ⒐ 申论考查哪三种能力。 ⒑ 申论的特点(六性) ⒒ 所谓“三项式”是指代什么 ⒓ 要求的明确性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二、复习、整理、消化讲授笔记

86 谢 谢!


Download ppt "大志者,心忧天下,为国家昌盛效力。 大智者,心有民生,为黎民百姓尽心。 孺子牛 勤务员 公务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