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2

3 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一)社会建设 “社会”的涵义是什么?
广义的“社会”概念是将一切社会现象都包括在内,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不过,社会建设中的“社会”不是这种“大社会”的概念。

5 在我国第六个五年计划中,“社会发展”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此后的五年计划都叫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规划)”。“经济”是与“社会”并列的两个概念。换句话说,这里的“社会”不仅不包括经济,而且是与经济相对的。

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将全部社会活动区分为四个方面: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个社会生活概念与我们现在所讲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中的“社会”比较契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的“四大建设”理论,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与马克思的经典论述相一致。

7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8 对于“社会”的外延,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六个方面: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指出了六个方面:就业与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人口、社会管理。

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0 1.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11 2.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12 3.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13 4.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

14 5.关于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

15 6.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

1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教育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体制,为推进社会建设,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

17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18 (一)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具体涉及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

19 当前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障水 平总体不高,还 没有实现城乡完 全统一。 2.教育发展不 平衡,教育资源 分配不合理。

20 3.就业的结构 性矛盾突出,社 会就业压力仍然 较大。
4.收入分配差 距拉大,利益矛 盾加剧。

21 当前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
2.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差距,特别是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差距,是当前民生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

22 3.传统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往往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相对滞后。

23 4.政策机制不完善,社会建设的政策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符合,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

25 保障和改善民生涉及到的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因为改善民生的主体一定是政府。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成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之间不协调。社会建设的重点就是放在改善民生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必须具体化,最终就是落实在改善民生上。

26 第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就业和公平分配,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完善社会保障,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都是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切身利益而进行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

27 第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

28 在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和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建设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得不到切实处理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

29 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成为社会建设的基本着立点。

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的,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的根本问题进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激发生活活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

31 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32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趋复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33 1.利益矛盾日益凸显。 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表现出来。

34 2.矛盾的复杂性增强。 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不仅表现为矛盾是由历史、现实、政策和一些具体问题等诸多原因引起的,而且还表现在矛盾主体增多,矛盾关系更加复杂,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解决的难度明显增大等方面。

35 3.矛盾朝对抗性演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但若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出现经济问题政治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的趋势。

36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维护群众权益,做好群众工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37 (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形式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转变。

38 我国社会利益呈现出利益主体多样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和利益矛盾复杂化的新特点。

39 需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加强权益保障机制建设。

40 (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1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42 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落实公平的切实措施,推动社会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43 (四)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44 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某些领域分配秩序混乱,存在着不规范收入甚至是非法收入;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等。

45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的措施: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6 第三,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第四,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47 第五,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扩大的趋势。

48 (五)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汲及优化政府职能结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等方面。

49 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劳动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公共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均等化,生产、消费以及安全服务均等化。

50 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劳动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公共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均等化,生产、消费以及安全服务均等化。

51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途径: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第二,加大财政投入;第三,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价体系。

52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53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54

55

56 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等都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管一切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现实要求。这也是大量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

57 因此,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理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构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既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重要前沿课题,也是人们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

58 社会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经济管理而言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渐趋成熟。如果与经济管理体系相比,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则仅仅处在起步的阶段,仍在探索之中。

59 (一)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60 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会管理理念不够科学,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重管理控制,轻社会服务,重强势群体利益,轻弱势群体保障等问题。

61 2.社会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存在社会管理职能越位、缺位等问题。
3.社会管理法律政策还不完善,存在社会管理立法滞后、社会管理执法不公等问题。

62 4.社会管理方法还不适应发展需要,存在社会管理过于行政化、社会管理渠道不畅、社会管理体制新旧转化不到位等问题。

63 (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64 社会管理水平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执行力的重要体现。

65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就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目标,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入手。

66 在确保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同时,不断推进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充分调动和凝固各方面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之路。

67 1.加强和完善社 会管理格局,建立 全员参与社会管理 的新格局。
2.加强和完善党 和政府主导的维护 群众权益机制,妥 善处理和缓解社会 矛盾。

68 3.加强和完善流 动人口和特殊人群 的管理和服务,建 立健全实有人口动 态管理机制。
4.加强和完善基 层社会管理和服务 体系,健全新型社 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

69 5.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70 6.加强和完善非公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71 7.加强和完善信息网 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 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 上舆论引导机制。
8.加强和完善思想道 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

72 谢 谢!


Download 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