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課程與教材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工具,教法 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教材和教法彼此 不可分離,而且每一種教材必須配合一種 適切的教學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課程與教材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工具,教法 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教材和教法彼此 不可分離,而且每一種教材必須配合一種 適切的教學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課程與教材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工具,教法 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教材和教法彼此 不可分離,而且每一種教材必須配合一種 適切的教學法。
教育方法之一……教學 課程與教材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工具,教法 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教材和教法彼此 不可分離,而且每一種教材必須配合一種 適切的教學法。

2 一、教育性與非教育性教學涵意之區辨 (一)教育性教學意義: 教學屬於教育這個概念之下位概念。 (二)非教育性教學意義: 係指與教育並列的同位概念。

3 二、教學之意義(教育性) 所謂教學,係指指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活 動,亦即運用適當的技術來刺激、指導 、鼓勵學生自動學習,以獲得生活所須 的知識、習慣、理想等。 教學是教學者應用適當的方法,選擇有 價值的教材,設計良好的學習環境,以 使學生達到學習的目標。

4 三、教學的理論 (一) 斯基納的教學理論 理論依據:操作制約(工具性制約) 1、操作制約三要素 (1)辨別刺激 (2)個體自發性反應 (3)增強刺激

5 操作制約歷程有以下幾個重要概念: (a)個體自發反應如能帶來有效後果,該反應將 被強化而保留。 (b)凡是能夠強化個體反應的一切刺激,均可視 為增強物或稱增強刺激。 (c)因增強物的設置,而使個體某種反應,經強 化而保留的安排,稱為增強作用。 (d)凡因正增強物出現而強化某種反應的現象, 稱為正增強。凡因負增強物消失而強化某種 反應的現象,稱為負增強。

6 2、斯基納的教學概念 教學乃是藉著安排增強的構成情境,使學習者得到一些對他將來有用的行為。 教學是指教育者有計劃的安排增強情境,來促使個人形成與持續某些有效的行為,並免除各種不好的行為。

7 3、操作制約的教學原理 正增強、消弱、塑造、間歇性增強、刺激 、控制、類化、聯結、消退、懲罰、逃脫 與躲避。

8 4. 編序教學技術

9 (二)蓋聶的教學理論 理論依據:以心理學為基礎的教學理論並 融合行為學派與認知學派的觀 點。

10 1、學習階層: 學習活動有其合理的次序存在,較簡單的 學習為較複雜學習的先備條件。因此教師 在教學之前,必須先確定教學目標,亦即 希望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後,能夠做些甚麼 ?利用此種步驟採取任務分析的方式,一 直分析下去所獲得的結果,即成一個金字 塔型的分析圖,稱為學習階層。

11 2、學習的五類結果:亦即所謂教學目標,包含:
(1)心智技能,包含: 辨別具體概念,定義概念原則,高層次原則。 (2)認知策略,包含 學習者用來調節其注意、學習、記憶、思考等 內在過程的技能。 (3)語文知識,包含: 用語言說出或用文字表達的訊息。

12 (4)動作技能,包括: 使用到肌肉、動作的技能。 (5)態度:指影響個人對其行動選擇的內部狀態 ,包括:認知、情意、行為結果。 換言之, 即個人對人、對事、對物的一種相當持久的 信念、情感與行為的傾向。

13 3、學習的內、外在條件 (1)內在條件:指的是存在於學習者本身,那些對 學習者有幫助的因素,且是學習者進行某種學 習之前,便已存在於學習者內部。 (2)外在條件:指存在於學習者之外,足以影響有 效教學的各種刺激情境,而這些情境是教學者 可以注意,並加以安排或控制的。

14 4、學習與記憶的訊息處理模式 (1)訊息流程: 感受器 短期記憶 長期記憶 反應發生器 動作器 回饋

15 (2)控制流程: *執行控制:執行影響學習者的注意力和選擇 知覺,決定感覺記錄器中,哪些內容可 進入短期記憶。同時也確認在短期記憶 中,反覆演練哪些資訊,以便決定何者 需作長期儲存。 *期望:代表學習者達到學習目標的特定動機

16 5、教學設計,應包含: (1)確認學習目標的重要性,並強調以行為目 標的形式來敘述。 (2)進行教學設計,應以學習階層及任務分析 為依據。

17 (3)擬定教學活動或設計學習階段時,應注意
學習者的內在條件與外在情境,以獲得最 佳學習效果。 (4)決定評量方式、標準及工具,以評量學生 的表現,並實施教學評鑑。

18 (三)布魯納的教學理論 理論依據:布魯納在認知發展方面,主張表徵系 統論。學習理論方面,強調結構的重 要性。他認為教師必須配合學生的認 知結構,使學生發現教材所包含的結 構。

19 1.學習理論 學習性質:學習是一種學習者主動參與處理訊息,並將訊息加以組織和建構,使納入學習者心中代表真實世界模型之歷程。 結構:知識之間的關聯性,亦即使學生所學習到的教材與教材之間,或事物與事物之間,發生有意義的關聯。

20 2.教學理論 發現教學法:布魯納主張在實際教學情境中,設法安排有利於學生發現各種結構的情境,而且必須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些有價值的結構。

21 3.教學的心理原則 (1)動機原則: (2)順序原則:動作表徵、影像表徵、符號表徵 (3)學習遷移: (4)過程技能:學習如何發現。

22 (E)預備狀態: (F)收錄策略:將教材轉換成心智上真實的方 式,才能被吸收而納入學生的 認知結構。 (G)增強與回饋原則:

23 四、教學模式 1、基本教學模式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評 鑑

24 2、三段式教學模式 目標 影響 影響 教學策略 評量過程 (回饋環線)

25 五、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四項要素: (1)選擇: (2)分類:認知、情意、技能 (3)分析: (4)詳述:(行為目標敘述)

26 2.教學目標的性質: 教學目標要求以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詳 述學生的學習。

27 3.教學目標的構成要素: (1)誰要完成這項合宜的行為 (2)達成目標的實際行為 (3)用來評鑑以確定目標是否達到精熟行為結 (4)完成行為的有關條件 (5)用來評鑑結果或行為表現成功的標準

28 4、教學目標的分類 (a)認知領域 (b)情意領域 (c)態度領域

29 六、教學方法 視分類標準而定。若依不同領域學習為 分類標準,可有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30 (一)認知領域教學法與策略 1、講述教學法 2、精熟學習法 3、啟發式教學法 4、協同教學法 5、設計教學法 6、五段教學法 7、問題教學法 8、編序教學法

31 (二)情意領域教學法與策略 1、道德討論教學法 2、價值澄清法 3、角色扮演法 4、欣賞教學法

32 (三)技能領域教學法與策略 1、練習教學法 2、發表教學法

33 若依教學目的來分類可分: (一)練習教學法 (二)欣賞教學法 (三)發表教學法

34 (四)思考教學法 1、講演法 2、觀察法 3、啟發式教學法 4、問題教學法 5、自學輔導法 6、社會化教學法 7、設計教學法

35 七、教學技術 (一)動機激發 (二)發問技巧 (三)討論技巧 (四)媒體運用 (五)教室管理


Download ppt "課程與教材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工具,教法 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教材和教法彼此 不可分離,而且每一種教材必須配合一種 適切的教學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