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2005年省级教改立项项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2005年省级教改立项项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
2005年省级教改立项项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第三节 视听教育理论 第四节 学习理论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第六节 系统方法理论
3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一. AECT94教育技术定义 二. AECT94定义的发展—2005定义 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四. 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4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一、AECT94教育技术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 )对教育技术作了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5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该定义译为: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该定义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研究范畴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6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我们用图1-1来刻画AECT’94定义的结构:
7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内涵: 根据AECT 94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几个方面:
(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2)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8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3)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领域是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4)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9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二. AECT94 定义的发展-2005定义 AECT’2005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进行了更新和发展: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 using ,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10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该定义译为: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11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AECT94定义与2005定义比较: 1.领域名称
94定义使用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2005定义使用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2.研究范畴 新定义使用“创建、使用和管理”来代替原定义中“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12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3.研究对象 新定义使用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避免了原定义中对研究对象“过程和资源”的泛化。 4.研究目标
新定义使用了“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双重表述。 5.研究领域 新定义使用了“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的说法。
13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国内被大量使用的一个术语,它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个概念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带有强烈的现代化、信息化色彩 .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与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华南师大李克东)
14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其内涵具体体现在: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
2. 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技术或方法 3.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 4.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方法是系统方法 5.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15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四.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二)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6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一)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20世纪20年代) 以幻灯教育、无声电影、广播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以有声电影、录音教学的出现为标志 3、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以电视、程序教学机及CAI的出现为标志。
17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4、系统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以各种系统媒体的出现为标志。
5、网络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使用多媒体系统、计算机网络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二)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至今已走过70多年的历程。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 从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片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194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
19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0世纪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我国的教育技术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到1993年前后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 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网络教育的开端。 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
20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将表现在几个方面: 1、网络化 2、多媒体化 3、智能化 4、理论基础研究的深入化 5、应用模式的多样化
21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我国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热点: 1. 课件开发方面 课件的开发趋势和热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基于教学策略(Teching Strategy)课件、 电子作业支持系统(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EPSS)、群件(Group)、 积件(Integrated Ware)。
22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 多媒体教育应用方面 多媒体教育主要的研究热点: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电子出版物(Electronic Publishing) 超媒体技术(Hypermedia)。
23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3.网络教育应用方面 在网络教育应用领域,发展的趋势和热点集中在:
远距离教学、网上学校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 4.计算机教育方面 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远程教学 5.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校园网的建设和网上学校方面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24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一、 教育信息化 二、教师教育信息化
25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一、教育信息化 (一)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 (二) 教育信息化的组成要素 (三)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政策
26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一)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该定义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范围,突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实现教育现代化。
27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多媒化 教学个性化 资源全球化 学习自主化 活动合作化 管理自动化
环境虚拟化 系统开放化
28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教育模式 信息化教育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接受式学习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探究式学习
29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二) 教育信息化的组成要素 教育信息化的六个组成要素 信息网络是基础, 信息资源是核心,
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 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保障。
30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三)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政策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是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 四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
31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 教育部提出,将从三个方面推进教育信息化:
一是在学校中普及和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 二是推进网络的普及和应用; 三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并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以此为平台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32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内容
①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及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 ②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教育资源是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信息资源。 ③人才培养和教师培训:如果教育工作者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实际意义,教育现代化也只是一句空话。
33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二. 教师教育信息化 (一) 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涵义 (二) 在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应努力提高的信息素养
(三) 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34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一) 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涵义
所谓教师教育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广大教师(包括在职的和职前的)专业技能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这一定义首先阐明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直接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和自我完善。 这一定义还指出教师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实践。
35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直接目标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术/教学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协作/合作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36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教师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渐进过程 建设适用的信息基础设施; 开发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 培养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保障机制; 推进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
37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二) 在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应努力提高的信息素养 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
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能,增强自身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能力 面对信息技术环境,增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38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三)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200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指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发展目标和措施 推进“十五”教师教育信息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9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0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2. “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发展目标和措施 。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重要思想为指导 。 原则:以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根本。
41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目标:逐步构建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体系;显著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探索并初步构建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
42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措施: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加快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加强师范院校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等专业建设,培养、培训适应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积极探索和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新模式;加强领导、管理和评估。
43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3. 推进“十五”教师教育信息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坚持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坚持探索创新,注重应用; 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
44
第三节 视听教育理论 在视听教育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比较系统和成熟的就是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戴尔于1946年在其所著的《视听教学法》一书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 一.经验之塔理论 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45
第三节 视听教育理论 一.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如图1-3所示。
46
第三节 视听教育理论 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戴尔把“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概括为以下五点: 1.塔的经验分布
塔的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 2.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47
第三节 视听教育理论 3.教育升华 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4.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是替代的经验 ,它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48
第三节 视听教育理论 5.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使教学更为具体、直观,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49
第四节 学习理论 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内在规律的学习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理论有:
一、行为主义理论 二、认知主义理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人本主义理论
50
第四节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
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51
第四节 学习理论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
斯金纳从操作性学习中提出了程序教学,并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 20世纪70年代后,程序教学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52
第四节 学习理论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斯金纳从操作性学习中提出了程序教学,并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从而促使了教学设计过程和理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53
第四节 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理论 (一)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2.学习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而是顿悟 3.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54
第四节 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专家们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教学设计的原则:
(1)用直观的形式向学习者显示学科内容结构,应该让学习者了解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各类知识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习材料的呈示应与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应当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
55
第四节 学习理论 (3)学习以求理解才能有助于知识的持久和迁移 (4)向学生提供认知反馈可以确认他们的知识正确和纠正他们的学习错误。
(5)学习者自定目标是学习的重要促进因素 (6)学习材料既要以归纳序列提供,又要以演绎序列提供 (7)学习材料应体现辩证冲突,适当的矛盾有助于引发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56
第四节 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 1.以学习者为中心;
2.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3.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57
第四节 学习理论 4.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 5.强调学习的情景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清静的创设;
6.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58
第四节 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教学的实现途径 建构学习理论中学习者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建构知识意义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建构
支架式建构即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有同性质的材料B的知识,将有助于A的学习。
59
第四节 学习理论 2.抛锚式建构 抛锚式建构即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呈现一组概念,从而有助于A的学习。 3.导引式建构
导引式建构即指为了建构新材料A,可以选用一种材料B的学习来引入A的学习,使A的意义在材料B的基础上更易理解。
60
第四节 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的解释,有助于中小学学科教育尤其是理科学科的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情境性教学,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对改变教学脱离实际,对深化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61
第四节 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62
第四节 学习理论 四、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1.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和意愿;
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63
第四节 学习理论 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64
第四节 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焦点。
教师被看作是促进者角色,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65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一、传播模式 二、教育传播要素 三、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
66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一、传播模式 (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67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该模式阐述了传播行为包括的五个要素: 谁(Who)、 说什么(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说(To Whom)、 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就是著名的“五W模式”。
69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从拉斯威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 控制分析
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 内容分析 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70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3. 媒体分析 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 受众(对象)分析
研究那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 效果分析 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71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二)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 香农和韦弗(Shannon-Weaver)在研究电报通信问题时提出了该传播的模式 :
72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成七个组成要素,即信源(传播者)、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受播者)、反馈、干扰。
73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传播的过程 “信源”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编码”,通过媒体传出。“信宿” 对经过“编码”的信息符号进行“译码”,最后为受播者所接受利用。 受传者收到信息后,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息。此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干扰信号。
74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三)贝罗的传播模式
75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 信源:研究信源和编码者需要考虑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系统与文化背景诸项
信息:影响信息的因素有符号、内容、处理。 通道:传播信息的各种工具 受传者:影响受传者与译码者的因素与传播者、编码者相同,也是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系统与文化背景诸项。
76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二、教育传播要素 (一)教育传播的特点 1. 明确的目的性 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活动。 2.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规定的。
77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3. 受者的特定性 教育传播有特定的受播者,那就是学习者。 4.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各种各样的媒体和通道的优势进行面对面的传播和远距离的传播。
78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二)教育传播的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控制者,如学校中的教师、学生家长等 .
2.教育信息 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了教育信息的获取、传递、交换、加工、储存和输出.
79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3.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施教的对象,一般说就是接收教育信息的学生。 4.媒体和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 ,在教育传播通道中,教育传播媒体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
80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5.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影响较大较直接的有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社会信息、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电、光、声、色、空气、温度等。
81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三、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 根据教育传播中传者与受传者的关系结构,可以将教育传播分为以下四种方式:
1.自学传播:自学传播是指没有专职教师当面传授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2.个别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单独面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82
第五节 教育传播理论 3.课堂传播:课堂传播是当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教育传播方式,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课本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亦即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符号进行。 4.远程传播:远程传播是非面对面的传播活动,例如函授、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等等。
83
第六节 系统方法理论 一、 系统、系统方法 二、 系统方法的基本理论
84
第六节 系统方法理论 一、系统和系统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85
第六节 系统方法理论 二、系统方法的基本理论 (一)信息论
信息论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系统信息的一门科学。
86
第六节 系统方法理论 信息论有狭义信息论和广义信息论。
信息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信息论,教育信息论是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如何传递、变换和反馈的理论。
87
第六节 系统方法理论 (二)控制论 控制论是一门以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为理论目的的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理论,它不仅从事物的质的方面而且着重从量的方面去发现各种控制系统的共同规律,并把反馈方法作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达到优化控制目的的有效方法。
88
第六节 系统方法理论 控制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控制论。教育控制论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控制目标,以信息流为主要传输形式的系统。
89
第六节 系统方法理论 (三)系统论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系统,教育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
90
思考与练习 1.谈谈你对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理解。 2.阐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3.阐述学习理论有哪些主要派别,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4.阐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教育技术的启示是什么? 5.阐述贝罗传播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阐述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教育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