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应对全国历史卷考查要求的 三大教学策略 (2-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应对全国历史卷考查要求的 三大教学策略 (2-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应对全国历史卷考查要求的 三大教学策略 (2-1)
上杭一中 傅国兴 特级教师

2 傅国兴 福建省特级教师 福建上杭一中 傅国兴,福建省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福建省龙岩市“傅国兴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现供职于福建上杭一中。长期从事高中历史课程教材教法和考试命题研究,近期发表《近年来福建卷与全国卷比较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5)和《福建考生应对全国历史卷考查的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4)。

3 福建卷与全国卷的比较 范围:福建的命题依据本省研制的“考试说明”,其考查范围已在全国“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有所“减负”,考生须复习的考点较少。
难度:全国卷试题呈现方式更加重视“问题情境”与设问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解答难度高。 学科素养要求:全国卷更加重视对应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科素养要求较高。 选考试题:全国卷更多采用不“依纲靠本”的策略,要求中学历史教学重视对选修模块内容的历史思维培养,关注选修模块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考查。

4 三大教学策略 一、重视学科思维与方法 二、突破解读信息的瓶颈 三、构建宏观知识结构

5 一、重视学科思维与方法 “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

6 (1)学科思维 把历史理解为由具体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活动着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所构成的历史过程,以具体历史形象为观察和思考对象,运用直观形象、表象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等加工过程中而呈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就是历史形象思维。 历史抽象思维是历史思维的核心,表现为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将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所构成的历史过程上升为“概念”认识,以揭示历史的普遍性和因果关系,从而发现历史的本质,对历史进行解释。

7 (2)学科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根本方法和基本出发点。 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史学范式上还表现为文明史范式、全球史范式、现代化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等 。实际上这些范式本质上都是以某种史学研究的理论模型或方法在“阐释、描述”和“概括”历史而已。

8 在试题中对历史思维与方法的考查,常常表现为以逻辑推理的形式要求考生完成试题的正确解答过程,这是全国卷的基本特征。
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7题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9 解析 内阁成员原本只是皇帝的顾问,但明中后期内阁首辅却能位不高而权极重,其权利来自君主的授以。 本题的思维考查表现为要求考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下形成对明朝内阁的形象认识,继而通过对内阁权位变化与君主权力授以的因果关系分析与归纳,进一步产生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是B。

10 例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8题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11 解析: 晚清的奕䜣、丁日昌等因为主张和筹办洋务,得了“鬼子六”、“丁鬼奴”等贬义称号,即便是郭嵩焘担任驻英公使也遭遇冷嘲热讽。 试题通过特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历史要素,形象地营造了“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冲突”的历史问题情境。解答本题,须在把握以上试题信息所形成的历史直观形象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综合加工才能判断其正确选项为A。

12 例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5题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13 解析: 本题考查对唐朝儒佛道三教的地位变迁与政治统治需要之间具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认识。题干中并没有“儒学”的相关信息表述,但选项的设置却反映了命题者对三教地位起伏变迁的考查。 解答本题所需的逻辑推理是:大前提是唐朝三教并存(属已学知识,不需呈现在题干的问题情境中),小前提是道教与佛教地位随君主更替而更迭起伏(内容已在题干中清晰陈述),结论是只有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14 例4: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Ⅱ第41题 卷Ⅰ第41题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5 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 一等 (12-9分) 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二等 (8-5分) ①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4-0分) 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 ①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16 卷Ⅱ第41题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卷Ⅱ第41题 —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春节 3 劳动节 国庆节 2 星期日 星期六 ——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17 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8 教学策略A 重视历史思维方法的养成,适时利用经典案例创造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辨热情
教师的示范引导很重要,引导考生朝着正确思维方法的方向去解决相关历史问题。 通过合理的相关逻辑推理的训练、讲评和反思总结,才能使考生逐步培养出善于应用历史科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9 谢 谢!


Download ppt "应对全国历史卷考查要求的 三大教学策略 (2-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