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 发展模式研究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狄保荣 2011年12月2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 发展模式研究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狄保荣 2011年12月24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 发展模式研究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狄保荣 2011年12月24日

2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旅游业的发展使应用型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3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旅游业的发展使应用型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2009年) 《中国青年报》 1700万人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旅游管理类人才在校生仅为43万多人, 将来几年招生规模在18.62—20万人左右,将来5年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14—19万人之间。 旅游业人才缺口每年200万人 1000万人 2010年 2015年 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数

4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2.高职旅游教育是旅游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旅游年鉴2010 国家旅游局《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到2010年末,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 967所,比上年末增加115所, 在校生59.61万人,增加9.77万人;

5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 旅游行业的低就业率,较高的流失率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中旅游业需求脱节

6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丰富的旅游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又要有全球化视野、辩证的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 国际化视野突出, 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的“山旅模式” 内外兼顾,研究多元。 很强的代表性及典型性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完整、清晰,可操作性强。

7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相关文献综述义 王晨光、狄保荣的《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2008)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相关文献综述义 王晨光、狄保荣的《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2008) (一)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校企紧密合作的机制 李应军《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原则及侧重点》(2004) 黄远水、周翀燕在《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问题研究》(2003)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程胜龙《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问题和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2010) (三)积极推动旅游教育集团化发展 马捷《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探讨》(2006) (四)为应对全球化的需要,旅游职业教育要具备国际的视野 李春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目标模式的探讨》(2005) 唐少霞、谌永生《高校旅游教学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探析》(2008)

8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相关文献综述义 (一)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相关文献综述义 (一)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于海静《美德日澳高职产学合作及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2006) (二)政府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作好宏观规划和管理 沃斌峰《澳大利亚旅游教育特色及其启示》(2007) (三)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 赵淑贞《瑞士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比与思考》(2004) 凌强《日本旅游教育新特点探析》(2006) (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资格认证促进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进程 田喜洲《美国的旅游职业教育》(2004)

9 第二章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 第一节 一般教育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二、缄默知识理论
1. 强调实践、操作及自主探索行为。强调从做中学,从行动中学习。 2. 重视人际交往互动和学习共同体的作用,突出情感体验的作用。 3. 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学习。 三、多元智能理论 1. 在评价功能上,应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2. 在评价内客上,应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查。 3. 在评价方法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4. 在评价对象上,应由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5. 在评价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10 第二章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 第二节 职业教育概述及基本理论 一、职业教育概述 (一)职业教育的内涵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进行某种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而实施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定位:   目标定位   职业定位   能力定位 (二)职业教育的特征   1. 广泛的适应性   2. 强大的中介性   3. 鲜明的产业性 (三)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横向划分,教育体系可以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子系统。 在纵向上,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1)职业教育是传统教育模式在新时期的重要表现。 (2)发展职业教育,有助于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3)发展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 (4)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重要手段。

11 第二章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 第二节 职业教育概述及基本理论 二、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杜威职业教育理论 (三)职业精神理论
1.杜威职业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职业”内涵的全新解读。 (2)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观。 2.杜威职业教育理论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二)西方新职业主义 1.着眼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高核心能力。 2.围绕核心能力,推进教学改革。 3.大力倡导情境化教学。 4.以核心能力为中心,进行全过程评价。 (三)职业精神理论 1.职业精神的内涵 2.职业精神的特征 (四)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 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12 第二章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 第三节 旅游职业教育概述 一、旅游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旅游专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二、旅游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1.旅游职业教育的概念 旅游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同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   2.旅游职业教育的特征   专业性   实践性   综合性

13 第二章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 第四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目标说,结构说,综合说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
  “两要素”说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五要素”说   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运行、教育教学评价   “七要素”说   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编纂、师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系统性,典范性,多样性,动态性

14 第三章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节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瑞士洛桑模式 二、德国双元制模式 三、英国工读交替模式
四、美国、加拿大CBE模式 五、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模式 六、日本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 课程设置 培养途径 师资队伍 经费来源

15 第二节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分析
第三章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二节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分析 瑞 士 美 国 澳大利亚 发展动力 早期是第一线员工的需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后期由于高层人才的需要,推动学历教育的发展。 起初是由于国内酒店业高速发展,中高层酒店管理人员需求推动,后期是由于旅游业更全面深入的发展。 入境旅客快速增长,中、高层酒店服务管理人才与需求驱动。 特 点 治学严谨、学以致用、店校合一、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程教学重在培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岗位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混合存在,具有弥散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人才培养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 市场针对性强,旅游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密切结合,关注学生职业生职业生涯发展。 课程开发 课程体系具有定向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课程内容根据旅游行业发展变化及国际旅游业发展现状设计,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超前性。 旅游企业人员参与制定,与市场需求同步。 培养途径 店校合一,以店为校。 学校与教师提供完善帮助,学生独立完成。 途径灵活,根据自身工作、生活实际选择学习方式 培养趋势 强调国际意识,注重国际市场竞争。 由强调管理能力培养转向管理与技能并重。 加强市场细分

16 第二节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分析
第三章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二节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分析 一、发展行业协会,促进旅游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国家制度保障,实现旅游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三、联合政府企业,建立院校合作体系 四、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理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五、加强国际合作,重视国际旅游业人才的培养

17 第四章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一)培养模式内容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一)培养模式内容 1.与时俱进的培养目标 2.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 3、贴近行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4.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 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二)培养模式特点 1、依托行业的办学思路。 2、面向国际的办学理念。 3、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确保教育质量的毕业生跟踪体系。

18 第四章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三、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一)培养模式内容 1、积极开办新专业,大力进行教学改革。 2、以能力为重心,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模式特点 1、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 2、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毕业生就业上岗“零适应” 。 三、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一)培养模式内容 1. 围绕旅游办专业,围绕旅游育人才,围绕旅游搞科研,围绕旅游强服务。 2. 培养有社会责任、敬业精神、博爱胸怀、国际视野的旅游英才。 3. 建立和健全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和保障机制。 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 (二)培养模式特点 1.两种就业基地合作模式。 2. 深化就业基地建设内涵,拓展就业基地功能。

19 第四章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四、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五、四川省旅游学校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四、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一)培养模式的内容 1、诠释“大旅游”发展格局。 2、多种育人路径的教学实践。 3、技术领先的实习实训基地,校企联动、集团化办学模式。 (二)培养模式特点 1、特色校训下的教风、学风。 2、极富旅游特色的校园文化。 五、四川省旅游学校 (一)培养模式内容 1、校企合作 2、订单培养 3、“2+1”模式 4、教学改革。 (二)培养模式的特点 1、抓好学生的三大能力 2、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20 第四章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七、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一)培养模式内容 1.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建立高层次实习基地。 (二)培养模式特点 1. 实践教学系统化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七、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一)培养模式的内容 1、以合作办学为契机,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2、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3、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二)培养模式的特点 1、利用多种实习方式培养学生国际竞争力。 2、重视服务意识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21 第四章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八、天津商业大学TUC-FIU合作学院 (一)培养模式的内容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八、天津商业大学TUC-FIU合作学院 (一)培养模式的内容 1、先进的硬件是人才培养之基础。 2、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3、独树一帜的实验教学。 4、贯穿四年的职业养成教育。 (二)培养模式特点 1、中美共享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2、改革创新教学及管理模式。 3、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 4、管理机制创新为教学改革搭建平台。 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一)培养模式的内容 1、中国特色的“洛桑模式”。 2、两大优势专业比翼齐飞。 3、汇聚学界、业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4、多彩校园生活,浓郁文化氛围。 (二)培养模式的特点 1、专业教学设施,国际培养模式。 2、“双证书”制度和“订单式”培养。 3、职业生涯规划,瞄准就业市场。

22 第四章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台湾高雄餐旅大学 (一)培养模式的内容
第一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台湾高雄餐旅大学 (一)培养模式的内容 1、特色鲜明的餐旅专业教育。 2、优质的校内实习设施,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3、重视劳动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养成。 (二)培养模式的特点 1、一年实习、两次分发、多元配套的精英实习制度。 2、确保实习成效的标准流程。 3、注重教学效益。

23 第二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
第四章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二节 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以技术应用型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理论教学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 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旅游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优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24 第五章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分析 我 国 发达国家 培养目标
我 国 发达国家 培养目标 1.宏观上,目标与普通教育趋同,缺乏职业教育特色。 2.微观上,大多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缺乏学校自身特色。 1.培养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2.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突出学校办学理念。 教学内容 1.国家规定严格、细致,自主权较小。 2.内容相对固定,更新周期较长,时效性、灵活度较差。 1.国家规定较宏观,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安排课程。 2.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教学方法 1.大多数学校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利于能力培养。 教学运行 规则不健全,人为因素较多,起伏较大。 规则严密,体系健全,运行稳定。 教学评价 1.评价标准系统性、透明度、科学性不高,主观因素较多。 2.师生评价主体地位弱化。 1.评价标准透明、公开。 2.强调师生评价主体地位。

25 第五章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分析 坚定
一、在外部发展环境方面,发达国家保障体系完善、运作高效,而我国则相对薄弱 (一)国家责任与制度建设差异 (二)行业协会发展差异 二、在内部办学机制方面,发达国家职业院校贴近实际,灵活多样,而我国则整体相对保守、单一 (一)培养目标差异 (二)教学内容差异 (三)教学方式差异 坚定

26 第五章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第二节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成因分析 一、社会历史因素 二、教育体制因素 三、师资因素
四、教育投资因素 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国社会历史、意识形态、教育体制、教育投资、师资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形成不同的发展风格。 因此,我们既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做法;又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27 第五章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第三节 完善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丰富师资培训途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1. 政府办学模式: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为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研发型人才,健全国民就业体系。 2. 行业办学模式:其培养目标是为本行业培养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3.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不断满足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 4.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其培养目标是放眼全球,为业界培养高技能、高素质涉外人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丰富师资培训途径。   2. 拓宽师资引进渠道。   3.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1. 要强化国家责任,加大政府投入。 2. 要积极拓宽职业教育投资渠道。

28 第六章 引领中国旅游教育的“山旅模式” 第一节 “山旅模式”打造背景
集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特征于一体的旅游产业的规模发展与素质提升,一定离不开旅游教育的精神文化引领、智力技术支撑和人才用工供给。 一方面,旅游人才供给不足,数量匮乏,无法满足中国旅游业扩大规模的需要,但旅游专业毕业生又在行业内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旅游人才素养参差,结构失衡,也无法满足中国旅游业提升内涵的需要。特别是旅游本科教育的萎缩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9 第六章 引领中国旅游教育的“山旅模式” 第二节 “山旅模式”内涵特征 一、培养绅士淑女 (一)鲜明的行业色彩与职业特色
(二)教师与学生互促共进、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三)精英化的办学定位 二、打造文化殿堂 (一)精神文化人本化 (二)制度文化严细化 (三)行为文化多样化 (四)环境文化景观化 (五)品牌文化特色化

30 第六章 引领中国旅游教育的“山旅模式” 第二节 “山旅模式”内涵特征 办学理念 硬件部分 校园环境、建筑 设备、图书 办学定位、目标愿景
校训、校歌、学校精神 设备、图书 办学定位、目标愿景 社团、俱乐部 规章制度 风度、气质 活动: 教学、科研、文体、社会服务等 软件部分 办学理念 主体:教师、学生、管理和服务人员等

31 第六章 引领中国旅游教育的“山旅模式” 第二节 “山旅模式”内涵特征 (三)完善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外语交际应用能力水平作为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配强配齐外语教学师资,试行分层次教学,积极建设外语教学第二课堂。 (四)建设国际化的教学师资队伍 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教师达90多人。 (五)拓展国际化的双向研修渠道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已有两千多名学生出国实习、研修、就业,是全国旅游院校中海外实习学生最多、研修渠道最多的院校,其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已经遍布全球。 三、实现知行合一 (一)行业导向的专业课程 (二)双师双证的师资队伍 (三)工学结合的校企协作 (四)校企合一的实训基地 (五)供需一体的订单培养 四、锻造国际人才 (一)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定位 与发达国家旅游教育接轨 (二)理顺国际化的组织行为机制 在新加坡、阿联酋、澳门等项目上试行“2+2”的培养模式,在赴日本、美国等项目上试行“2+1”的培养模式,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2 第六章 引领中国旅游教育的“山旅模式” 第二节 “山旅模式”内涵特征 遍布世界的实习基地 澳门 新加坡 阿联酋 日本 美国 香港 国家地区
新加坡圣淘沙 迪拜阿拉伯塔 澳门 新加坡 阿联酋 日本 美国 香港 美国迪斯尼 澳门威尼斯人 美心集团 日本银水庄 国家地区 品牌企业 遍布世界的实习基地

33 第六章 引领中国旅游教育的“山旅模式” 第二节 “山旅模式”内涵特征 五、服务创造幸福 (一)对内服务做表率 “与院长面对面”活动 沟通交流
  “与院长面对面”活动   沟通交流   释疑解惑   建言献策   共建和谐 (二)对外服务结硕果 社会公益活动日; 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行业岗位培训基地,山东省旅游培训中心、山东省葡萄酒培训中心也设在学校。

34 第六章 引领中国旅游教育的“山旅模式” 第三节 “山旅模式”启示
通过创新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将之进行严格细致地科学落实,在全球范围内汲取各类教育资源的营养,创造性地建设既有本土性又有国际性的教育服务文化,努力奉献于旅游业健康、和谐、持续、高效的发展,实现旅游教育办学活动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共赢和幸福满足,以此回报并增重哺育旅游教育成长的国内外各类优秀教育资源,从而实现自身的幸福存在。这就是“山旅模式”给予国际化背景下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启示。

35 第七章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旅游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二、突出能力本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一)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管理经验,更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主动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 (二)拓展国际化的实习就业渠道 (三)教师互派讲学,共同开展合作研究 (四)紧密联系国内外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及大型企业,建立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争取国际项目。 二、突出能力本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化 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目的人才培养目标

36 第七章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旅游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三、改革办学模式,促进产学一体 四、完善课程体系和学生的知识结构
(一)深化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探索校企合一模式 1.充分发挥校办企业的作用。 2.服务社会,引领行业,开拓校企合一新领域。 3.利用职业教育集团平台,整合教育资源,更大规模地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 4.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四、完善课程体系和学生的知识结构 (一)按照国际旅游业市场需要改革课程体系 (二)坚持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结合紧密 (三)教学内容模块化 (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密切结合 (五)重视隐形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7 第七章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旅游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六、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一)积极借鉴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 (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 五、构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国际化的教学团队

38 第七章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旅游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七、注重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三)制定相关措施,加强日常学生管理 八、创新评价机制,实现人才评价标准的国际化 (一)变革试卷考核的单一知识性学习评价方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 (二)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1. 提高认识,和国际潮流接轨。 2. 学校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 3. 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4.加快“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步伐。 5.积极投入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工作的建设与研究。 (三)改革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39 谢谢!


Download ppt "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 发展模式研究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狄保荣 2011年12月2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