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保证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保证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保证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

2

3

4 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

5 1.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即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总规划,这种规划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

6 1.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预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构建知识体系、配置课程资源的基本依据。不同类型的学校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

7 1.1培养目标 基本要求:学校应确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人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体现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

8 1.2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学校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各个方面(例如,学生应达到的思想品德标准、能力标准、学习标准)、各个教学环节(例如,教师课程教学的标准等)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的学校因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基本要求:学校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应能够指导教学过程的工作,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9 1.3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是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学制或学分、毕业条件、授予学位等。

10 1.3培养方案 基本要求:培养方案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能够很好地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应建立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审批程序,以及监控和评审制度;应保证得到有效执行。

11 2.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学校为人才培养所提供的所有软件、硬件条件,例如,教师、实验室、图书资料、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教学经费等;资源的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等,以保证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12 2.1教师队伍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核心要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教学的基本保障。
基本要求:学校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教师能够把足够的精力投入本科教学。

13 2.1教师队伍 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教师中外籍教师、具有海外教学背景或获得国际著名大学学位的比例不低于10%;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不低于95%;教师有机会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访问、访学等。

14 2.1教师队伍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主讲教师比例不低于90%;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比例不低于30%。

15 2.2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是学校为学生学习所提供的所有条件,包括实验室、图书资料、网络、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教室等,以及为保证学生有效学习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支持系统,包括有效的学业指导和心理咨询等。

16 2.2学习条件 基本要求:学校应以学生需求为服务宗旨,为学生提供恰当并充足的学习资源,图书馆、体育设施、实习、实践、实训基地等能够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并建立全方位的学生学习支持系统。

17 2.2学习条件 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学习条件可提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学校应要求将高水平的科研资源、学科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学习异国文化的机会等。

18 2.3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主要体现教学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包括教学四项经费(本专科生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尤其是持续增长情况。 基本要求:教学经费的投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保证持续增长并有效使用。

19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形成过程,由各个教学环节组成。教学环节对培养质量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

20 3.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包括备课、讲授、讨论、作业、答疑、考试等,理论教学要突出强调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倡导研究型、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21 3.1理论教学 基本要求:学校应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很好地掌握了基本理论。

22 3.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实践教学要突出构建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本要求:学校应切实加强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实践教学环节应满足专业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

23 3.2实践教学 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实践教学可提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学校应要求依托高水平的科研项目、高水平教师队伍,建立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机制,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校应更强调加强学生实训和社会实践。

24 3.3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讲座、社团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25 3.3第二课堂 基本要求:学校已经建立并完善了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围绕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以及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26 4.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保证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的一种手段。质量管理通过对影响质量的要素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质量监控、质量评估、质量分析后,进行持续性地质量改进。

27 4.1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是对教学的关键环节,例如,课堂教学、实验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等设置质量控制点,以质量控制点为重点,制定质量保证流程和实施条例,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建设—检查”的运行机制具体实施,使执行过程与监督过程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的流程。

28 4.1质量监控 基本要求: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监控机制,对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实施全方位有效监控;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督导队伍,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建立完善的评教、评学等制度等。

29 4.2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是对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各个指标,例如,生源质量、学生的学习状况、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工作状况和成就感,用人单位的反映等进行定期的分析。

30 4.2质量分析 基本要求:学校应建立制度,对生源情况进行年度分析,对应届生就业情况进行年度分析,对在校生学业状况进行年度分析,对校友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调查与分析。

31 4.3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进行持续改进。

32 4.3质量改进 基本要求:学校应针对质量监控、质量评估和质量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纠正与改进措施,配备必要的资源,进行质量改进,并对纠正与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适时进行评价。

33 5.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高校内部自身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政府、社会通过对高等学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质量监督体系。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高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制度和规章,运用测量和评价等手段。

34 5.1 校内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形成于过程,保证质量靠的是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重在过程,而其指向质量保证体系。也就是说,审核评估不是直接评质量(结果),而是前移至过程,通过评质量保证体系来间接评质量。这也是国(境)外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趋势,尽管首轮本科教学评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管理,高校初步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但还不完善。我国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还只停留在教学管理层面,只是对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资源保障,没有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所有要素。

35 5.1 校内质量保证体系 我国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只是初步具备了监督、调控功能,但缺乏改进功能。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应该具备“闭环”特征,即通过监督功能发现偏差,通过调控功能纠正这些偏差,再通过改进功能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并对系统进行改进。通过审核评估,引导高校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新一轮评估的主要目标。

36  5.2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要求。它有两个层面;学历学位标准和学科专业标准:前者与后者是上、下位关系。质量标准是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学历学位标准是由不同“层次”(纵向维度)和“类型”(横向维度)所构成的质量标准体系。纵向维度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等三个层次;横向维度包括一级和二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各学科门类,二级维度包括人才培养类型(如学术型、应用型等)。我国现有的学位标准过于宏观,且横向分类不够。

37  2.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学科专业标准是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依据,形成的相应学科(对于研究生)和专业(对于本科生)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按不同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也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是学历学位标准体系在学科专业层面上的具体化。我国目前的学科专业标准尚不完善。

38

39

40  5.2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在学校层面,要根据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学校的培养标准应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纲领,培养标准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准则。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用培养标准来衡量,满足培养标准就意味着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包括专业毕业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和课程(包括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两个层面。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相应专业的毕业要求,再根据专业毕业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要求,由此形成学校本科培养的标准体系。

41 6.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子系统 (一)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指挥系统 (二)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系统 (三)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督导系统

42

4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指挥系统 第一层次是学校,包括校长、分管副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务处。在这个指挥系统中,这一层次承担了教学质量管理的决策、指挥、组织和调度的职能。教务处是教学质量管理指挥中心,它起着上情下达和下请上传的作用。对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领导,它需要如实反映教学质量的现状,提出质量改进的建议和教学改革的设想,为学校作出合理的教学质量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学院,它是代表学校行使全校教学质量管理责任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方案,筹措教学经费和改善教学设施,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调研,组织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检测,确定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的原则,落实或实施相关教学政策。

44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指挥系统 第二层次是学院。其主要职责是依照学校的使命、人才培养要求和教学质量标准,管理所属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修订,协调教学环节的组织,检查课程实施的效果,完善教学基础建设,确保教学文档的齐全,监控各专业和教师个人的教学质量,指导和协调实践性教学活动等。

45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指挥系统 第三层次是专业教研室。教研室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和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措施,对所属专业的课程实施和教学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专业改革、课程建设、教材选用、讲义编写、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修、教研活动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学生学习指导和开展本专业毕业生追踪调查等。

46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系统 教学信息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没有准确、全面、客观的教学信息,就无法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系统包括教学信息收集、教学信息处理、教学信息的评估与诊断和教学信息反馈。教学信息的收集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有专家的信息、有校督导组的信息、有校领导的听课信息,还有学生的听课信息。

47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系统 教学信息的处理应该科学和全面,对一个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和全面的评价,只听一堂课或是只看教师课堂上的讲课表现是不充分的,要有足够的、长时间段的课堂教学样本量,以及教师课前的备课情况,甚至要考虑课程的性质,这样才能保证对教学信息处理的科学、合理和公正。收集大量的教学信息以后,对信息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被评估者本人,不排序、不对比、不公示,目的是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

48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系统 教学信息的反馈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校长可以查询全校教师的评估结果,院长可以查询本院全体教师的评估结果,系主任可以查询本系全体教师的评估结果,而教师本人只能看到自己的评估结果。因此,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教师的“隐私”,教师看到学生或专家对自己的评估,就可以去分析存在的教学问题,思考如何提高、如何改进。

49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督导系统 督导系统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约束机制,由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学督导委员会,以及各学系本科专业委员会构成。它改变了过去督导成员单纯由退休教师承担的做法,建设了一支参与面广、能力强的督导队伍。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由分管副校长、教务处长、各学院分管副院长、教授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

50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督导系统 学院督导委员会由分管副院长、各学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教授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教学督导委员会的职能是建立教学质量标准,监督质量管理规范的执行,深入课堂、实验室、教研室、学生宿舍进行听课、调研和谈话等,认定和处理教学事故,接受学生有关教学方面的投诉,以及引导教学改革的进行等,从而监督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

51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Download ppt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保证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