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老人身心變化與常見疾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老人身心變化與常見疾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老人身心變化與常見疾病

2 疾病自然史及三段五級預防 (Mausner & Bahn, 1974 )
疾病(disease)是一個生物體抵抗外來侵犯的過程 (process) 潛伏期(incubation time) 病原侵入至宿主產生病變的期間 誘導期(induction time) 病原侵入至宿主產生臨床症狀或徵候的期間

3 疾病自然史及三段五級預防 (Mausner & Bahn, 1974 )
初段預防 (primary prevention):可感受期 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 特別防護(Specific Protection) 次段預防 (secondary prevention):臨床前期及臨床期初期 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Early diagnosis and Prompt treatment) 末段預防 (tertiary prevention):臨床期以後 限制殘障(Disability Limitation) 復建(Rehabilitation)

4 疾病自然史與三段五級預防 第 一 段 第 二 段 第 三 段 可 感 受 期 症 候 前 期 臨 床 期 殘 障 期 死亡 臨床水平
第 一 段 第 二 段 第 三 段 疾病自然史與三段五級預防 可 感 受 期 促進健康 1.  衛生教育 2.  注重營養 3.  注意個性發展 4.  提供合適的工作、娛樂和休息環境 5.  婚姻座談和性教育 6.  遺傳優生 7.  定期體檢 特殊保護 1.  實施預防注射 2.  培養個人衛生 3.  改善環境衛生 4.  避免職業危害 5.  預防意外事件 6.  攝取特殊營養 7.  消除致癌物質 8.  預防過敏來源 症 候 前 期 臨 床 期 殘 障 期 死亡 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 1.找尋病例 2.篩選檢定 3.特殊體檢 目的︰ (1)   治療和預防疾病惡化 (2)   避免疾病的蔓延 (3)   避免病發和續發症 (4)   縮短殘障期間 限制殘障 1.適當治療以遏止疾病的惡化並避免進一步的病發和續發疾病 2.提供限制殘障和避免死亡的設備 復 健 1.心理、生理和職能的復健 2.提供適宜的復健醫院、設備和就業機會 3.醫院的職能治療 4.療養院的長期照護 病 因 宿 主 環 境 致病因子進入宿主體內 後遺症 殘障 合併症或續發症 各種癥候和症狀 臨床水平 組織、生理變化 病因的繁殖或活化

5 老人的身心變化與常見疾病: 持續性、進行性的變化。 存在極大的個人差異性。 多重因素影響。

6 一、身體組成: 非脂肪結構(主要是蛋白質和水)減少。 脂肪所佔百分比增加。

7 身體組成的變化 25歲 75歲 脂肪 蛋白質 骨質 水份

8 二、基礎代謝: 隨年齡的增長而減低,約每十年減低2%, 對熱量的需求約為年輕人的70%。

9 三、體重 中年時,體重可達到最重,之後即逐漸減輕。

10 四、循環系統: 血壓漸漸上昇,尤以收縮壓較為明顯。 血管彈性減弱,周邊阻力增加,血流速度減慢,因此造成 腦、冠狀動脈、腎與肝的血流量減少。
舒張壓 收縮壓

11 台灣心血管疾病現況 15歲以上國人,每19人中就有1人有心臟病,65歲以上老人,更高達每5人中就有1人。
根據健保統計,91年的心臟病住院費用達77億元,急診為1億3千萬元。

12 心臟病盛行率 Data from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in Taiwan, 2001

13 中風盛行率 Data from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in Taiwan, 2001

14 高血壓盛行率 Data from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in Taiwan, 2001

15 五、消化系統: 牙齒:牙齒因蛀牙及牙周病會發生掉牙。 舌:味覺在74歲到80歲時降低80%。 胃: 腸: 胃細胞萎縮,
胃酸的分泌量及酸度均減少,影響吸收。 腸: 小腸、大腸張力減少,運動性較低, 飲食失調,造成便秘; 易發生憩室及痔瘡。

16 六、內分泌系統 卵巢:停經後心臟冠狀動脈硬化及骨質疏鬆 有明顯增加。
睪丸:男人性機能,20歲處於頂點,35歲以 後,生理能力開始走下坡,性能力減低。 胰島素:老年人胰島素分泌減少,身體細胞對胰島素作用遲緩,以致於空腹血糖較高。 甲狀腺:老年人的甲狀腺的分泌減少。 ADH抗利尿激素上升,但對口渴感覺較不靈 敏

17 七、免疫: 胸腺質量從15歲至75歲減少91% T-cell、B-cell(淋巴球),數目不變或略 少 自體抗體增加

18 八、泌尿系統 : 腎重量:40~80歲減輕50g 腎小管損失:30歲~80歲約30% 腎小球的分泌和重吸收能力:90歲老年人為年輕人的50%
老年人經腎臟的血液減少,腎絲球濾過率減 低。 前列腺肥大引起多尿。 老年人之膀胱容量只有250毫升(年輕人600 毫升),且常有殘餘尿約I00毫升,造成多尿

19 九、肺臟: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FEV1及FEV1/FVC 下降。 餘氣量(Residual volume)上升。
全肺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不變 動脈血氧(PaO2)下降, 但動脈二氧化碳(PaCO2)不變。

20 十、骨骼: 約自35歲左右起,骨質即明顯流失,女 性是男性的2倍,停經後高達6倍。 關節部份:膠原蛋白變硬, 軟骨彈性降低,易形成關節炎。

21 若之前就有發生骨折的病史,應考慮測骨密並積極治療
亞洲人骨質疏鬆症風險評估自我評量表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94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94 40-44 95-99 體重 (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低風險群組 可能發生率 ~3%: -3 -4 年紀 (yr) -5 中風險群組 可能發生率~15%: 考慮骨密儀檢測 -6 -7 -8 高風險群組 可能發生率~61%: 測骨密與積極治療 -9 -10 -11 若之前就有發生骨折的病史,應考慮測骨密並積極治療

22 十一、肌肉: 肌肉細胞減少,脂肪及膠原取而代之,故 產熱及代謝也受影響 。 肌肉的肌力與耐力自30歲後逐漸喪失, 每十年約減少5~10%。

23 十二、神經系統 : 腦: 神經: 反射: 腦細胞約有I50-160億個,但過了20歲以後,平均一天 會死I0萬個腦細胞,尤其是大腦皮質。
血流量減少,腦代謝明顯減少,腦耗氧率下降 老年人只剩3/4以下的腦組織。 神經: 神經傳導在老年人約慢10~15% , 反應的正確度低,但尚能運作準確, 反射: 老年人反射通常較遲緩,足踝反射消失。 極端的壞情況可能為一病兆。

24 十三、感官: 耳: 眼: 到了65歲,聽力不好的人增加為13.3%。 男性聽力衰退速度為女性二倍 老年人對高頻率音感降低。 調適能力變差
水晶體蛋白變性 暗適應下降。

25 十四、睡眠: 睡眠時間減少,尤以慢波睡眠較為顯著 熟睡與快速動眼期睡眠的比率減少。 夜間擾醒頻率增加 老人失眠比例佔32%

26 老年人之檢驗之變化與判讀 個體間存在極大差異性,難以建立常模

27 檢驗結果受年齡影響可能之因 因年老所致之生理功能退化 -如肝腎功能因器官實質減少及血流量減少所導致之功能減退 腎功能退化,廓清率減低
-如糖份耐受性因胰臟老化而減退 -如胸腺荷爾蒙分泌減少使T-淋巴球製造減少 腎功能退化,廓清率減低 慢性疾病所致:如慢性感染血清總蛋白增加 營養及水份狀態改變:如白蛋白減少 服用藥物所致

28 老人常見健康問題(14個i) Immobility Instability Incontinence Irritable colon
Immune deficiency Infection Intellectual impairment Impairment of vision and hearing Isolation Iatrogensis Insomnia Impecunity Inanition Impotence

29 2004台灣地區十大死因 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中與HTN有關高達5種:腦血管疾病/ 心臟疾病/ 糖尿病/ 腎炎腎徵候群及腎變性病/ 高血壓性疾病 DOH

30 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特徵〈一〉 老年人疾病的原因多,且複雜而不明確。 潛伏期長,初期可能無明顯症狀。
老年人對其健康問題常有低報的情形, 而醫事人員也常有低察的狀況。 老年人治療成效較差。

31 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特徵〈二〉 老年人的疾病常不易與其功能老化區別。 老年人得了病常常不能免疫,而患病的老人容易得其他疾病,且常易引起殘廢 。
存在極大的個人差異。 老年人傾向於傳統的民俗醫療,常相信所謂的『獨家秘方』。

32 老年人跌倒的後果 大部分的老人跌倒只會造成擦傷、挫傷、裂傷或疼痛等輕度傷害 。
10到20%的跌倒會造成如骨折、脫臼、頭部外傷、內臟挫傷或血腫等。 少部分老人因跌倒而直接死亡,或由於其他身體傷害間接死亡。 髖骨骨折約佔1-2%,病人在六個月內有20%會死亡,有一半以上無法獨立生活或需要住進長期照顧機構。

33 老年人慢性病及用藥 台灣地區56%(94萬)的老人罹患慢性疾病,80%的老人有一種以上的疾病,40%的老人有兩種以上的疾病,每位老人平均罹患1.4種疾病 台灣地區70%的老人使用藥物 老人平均每天服用4種藥物與6.4顆藥。吃兩種藥物產生副作用的機會是6%,吃5種藥物產生副作用的機會是50%,吃8種藥物產生副作用的機會是100%

34 藥物不良反應 2000年美國約有106000人因藥物不良反應死亡,每年因此花費 850億美金。 可說是美國人第五大死因。
最常見藥物問題為:劑量過重、資訊不足、劑量過輕,其他如重覆用藥、處方錯誤、開錯人等。 根本原因在於醫病溝通不良。

35 代謝症候群 冠心病、高血壓症、高血脂症與糖尿病常合併存在,這些病症在交互影響下,造成病因複雜的症候群,並具有家族遺傳性,合稱為「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心臟病或腦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二到五倍,總死亡率則為一般人的一點五倍

36 代謝症候代謝症候群之臨床診斷準則 危 險 因 子 異 常 值 以下五項危險因子中,包含三項或以上者,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危 險 因 子 異 常 值 腹部肥胖(central obesity)或 身體質量指數(BMI) 腰圍(waist): 男性 ≧90 cm 女性 ≧80 cm ;或BMI ≧27 血壓(BP)上升 SBP ≧130 mmHg / DBP ≧85 mmHg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 男性 <40 mg/dl 女性 <50 mg/dl 空腹血糖值(Fasting glucose)上升 FG ≧110 mg/dl 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上升 TG ≧150 mg/dl

37 銀髮貴族保健 三原則:從運動、飲食、行為入手。 運動三建議:每週運動至少3次,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運動強度需達心跳速率每分鐘130下。
飲食建議:三餐定時定量、均衡的飲食、多吃新鮮食物。 「三少」:少糖、少油、少鹽。 「三高」:高纖、高鈣、高營養。 行為三建議: 「三不」:不抽菸、不喝酒、不亂服成藥 「三要」:要保持快樂的心情、要維持充足的睡眠、要定期接受預防保健

38 降低膽固醇值 LDL cholesterol Total cholesterol HDL cholesterol
< 100 Optimal Near or above optimal Borderline high High ≥ 190 Very high Total cholesterol < 200 Desirable Borderline high ≥ 240 High HDL cholesterol < 40 Low ≥ 60 High 百分之二十七點二的心臟病患者膽固醇過高。 膽固醇過高者患心臟疾病的機會比一般人多三倍。 血中膽固醇下降百分之一時,其心血管的危險度下降百分之二。

39 成人血壓分類標準及定義

40 2 mm Hg decrease in mean SBP
血壓控血壓控制效果 制效果 Meta-analysis of 61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1 million adults 12.7 million person-years 7% reduction in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BP Reductions as Little as 2 mm Hg Reduce of the Risk of CV Events by up to 10% Data from a meta-analysis of 61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has provided powerful evidence that throughout middle and old age, BP is strongly and directly related to vascular mortality.13 These findings show, for example, that a 10 mm Hg lower systolic BP is associated over the long term with a 40% lower risk of stroke death and a 30% lower risk of death from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or other vascular causes. Importantly, within each decade of life between 40 and 89 years the proportional difference in the risk of vascular death associated with a given absolute difference in mean BP is roughly equivalent down to at least 115 mm Hg for systolic BP and 75 mm Hg for diastolic BP (below which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us,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a J curve across all middle and older age groups. Perhaps most striking is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data: even a small, 2 mm Hg fall in mean systolic BP would be associated with large absolute reductions in premature deaths and disabling strokes.13 As shown here, a 2 mm Hg lower mean systolic BP could lead to a 7% lower risk of IHD death and a 10% lower risk of stroke death.13 13 Lewington S, Clarke R, Qizilbash N, Peto R, Collins R. 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ective studies. Lancet 2002;360: 2 mm Hg decrease in mean SBP 10% reduction in risk of stroke mortality Lewington S et al. Lancet 2002;360:

41 衛生署建議國人飲食 衛生署建議國人飲 3 湯匙油脂 1 杯牛奶 4 份肉類 3 碟蔬菜 2 份水果 3-6 碗飯

42 補充抗氧化物? 胡蘿蔔素 維生素 C 維生素 E PCO Q10

43 補充荷爾蒙? 生長激素 雄性激素 女性荷爾蒙 DHEA去氫皮質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胎盤素

44 醫療團隊成員 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專科護理師 社工師 治療師 營養師 臨床藥師 心理師 宗教師 其他科醫師

45 老人醫學的目的,是增進老人的 生活品質,而不僅是延長壽命而已


Download ppt "老人身心變化與常見疾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