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三章 内分泌生理 第一节 激素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第三节 垂体 第四节 甲状腺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第六节 肾上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三章 内分泌生理 第一节 激素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第三节 垂体 第四节 甲状腺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第六节 肾上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内分泌生理 第一节 激素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第三节 垂体 第四节 甲状腺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第六节 肾上腺
第十三章 内分泌生理 第一节 激素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第三节 垂体 第四节 甲状腺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第六节 肾上腺 第七节 胰岛 第八节 松果体、胸腺及前列腺素

2 第一节 激 素 体内重要内分泌腺: 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第一节 激 素 体内重要内分泌腺: 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其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如胃肠内分泌、心脏内分泌、肾脏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等。

3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
远距分泌: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而发挥作用。 旁分泌: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细胞。 自分泌: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自身。 激素作用的特定部位称为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

4 一、激素的分类 (一)含氮类激素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 1.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 2.胺类激素:
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降钙素、胃肠激素等。 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褪黑激素。 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胆固醇衍生物-1,25-二羟维生素D3)。

5 (二)作用的相对特异性:靶 (三)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二、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 (一)信息传递作用 (二)作用的相对特异性:靶 (三)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一般都在ng/100ml甚至pg/100ml数量级。当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如下丘脑的0.1μgCRH→腺垂体释放1μgACTH→肾上腺皮质分泌40μg糖皮质激素=放大400倍。

6 (四)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生长素→[血糖↑]←糖皮质激素 2.拮抗作用: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3.允许作用:
如糖皮质激素对血管平滑肌并无直接收缩作用,但当它缺乏或不足时,NE的缩血管效应就难以发挥。 如高浓度的孕酮能与醛固酮竞争同一受体→减弱醛固酮的效应。 4.竞争作用:

7 (五)激素分泌的周期性 有日节律、月节律、季节律、年节律。 ACTH分泌的日节律

8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9 (一)含氮激素作用的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1、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cAMP第二信使模式 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 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cAMP(第二信使) ATP 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细胞内生物效应

10 IP3 和 DG PIP2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IP3 /DG第二信使模式 激素(第一信使) 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 激活G蛋白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磷脂酶C(PLC) (第二信使) IP3 和 DG PIP2 内质网 释放Ca2+ 激 活 蛋白激酶C 细胞内生物效应

11 3、酶偶联受体介导-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模式
生长因子、胰岛素 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细胞内生物效应

12 (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 基因表达学说
激素进入细胞膜 与胞浆受体结合成H-R H-R复合物进入核内 H-R复合物与核内受体结合 H-R复合物 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 的非蛋白质的特异位点上 调控DNA转录过程 细胞内生物效应

13 四、激素的分泌及其调节 (一)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和阶段性 (二)激素在血液中的形式、代谢和浓度 (三)激素分泌的调节

14 (三)激素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

15 复习思考题 1.主要内分泌腺体所分泌的激素有哪些?其化学本质是什么? 2.简述含氮激素与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3.以β-肾上腺素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为例,说明激素的作用为什么能迅速发生。 4.简述激素的作用特征。

16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一、下丘脑与腺垂体 (一)垂体门脉 下丘脑 下丘脑 垂体门脉 下丘脑垂体束 N垂体 腺垂体

17 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视交叉上核、室周核、弓状核、正中隆起等)的神经内分泌小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前7种分别控制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二)下丘脑调节肽 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视交叉上核、室周核、弓状核、正中隆起等)的神经内分泌小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前7种分别控制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18 二、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1、催产素 2、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19 第三节 垂 体 一、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嗜酸性细胞:生长素、催乳素
第三节 垂 体 一、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嗜酸性细胞:生长素、催乳素 嗜碱性细胞: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嫌色细胞: (一) 生长素 生长素有较强的种属差异,除猴生长素外,其余动物的生长素对人无效。  静息状态下,血清中成年男性GH浓度为1~5μg/L(女性略高于男性)。 GH的分泌呈脉冲节律性(1~4h/脉冲),睡眠时分泌明显增加。

20 1、生长素的作用 机 制 异 常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软骨骨化和软骨细胞分裂→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对脑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机 制 异 常 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软骨骨化和软骨细胞分裂→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对脑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幼年↓→侏儒症;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 促蛋白质合成 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并加速DNA和RNA的合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脂肪分解 GH能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减少组织的脂肪量 GH↑→酮体症 促糖利用 GH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利用; 抑糖利用 GH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血糖↑ GH过量因脂肪酸氧化↑→抑糖氧化 GH↑→垂体性糖尿

2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IGF-Ⅱ)
2、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生长素(GH) 肝、肾、软骨、骨骼肌等的GH受体 通过酶偶联受体信号介导模式 诱导产生 生长素介质(SM) 又称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IGF-Ⅱ) 软骨、骨骼肌等细胞上的IGF受体 通过酶偶联受体信号介导模式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物质代谢

22 3、生长素的分泌调节: 血糖降低 氨基酸↓ 慢波睡眠 应激刺激 下 丘 脑 GHRH GHRIH ⑴下丘脑激素: ⑵GH、IGF的反馈调节:
下 丘 脑 GHRH GHRIH ⑴下丘脑激素: ⑵GH、IGF的反馈调节: ⑶代谢产物: ⑷睡眠: ⑸运动、应激、性激素: 腺垂体 cAMP/Ca2+ (第二信使) IGF GH 甲状腺素 雌激素 雄激素

23 4.生长素分泌异常 侏儒症:垂体先天性损害导致GH缺乏 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巨人症:幼年时GH分泌过量 身材高大
肢端骨及面部骨骼增生

24 1、PRL的作用:催乳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生长发育,引起和维持成熟的乳腺泌乳;调节月经周期。
(1)对乳腺的作用:青春期乳腺的发育主要依靠雌激素(促进乳腺导管的发育)和孕激素(促进乳腺小叶的发育)。 妊娠期乳腺的发育是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共同作用,但此时雌激素却拮抗催乳素的生乳作用。因此,只有分娩后雌激素↓→催乳素才具有生乳作用。

25 ①女性:在PRL与LH配合,促进黄体形成并维持孕激素的分泌。
(2)对性腺的作用: ①女性:在PRL与LH配合,促进黄体形成并维持孕激素的分泌。 高浓度的PRL通过负反馈抑制作用→下丘脑GnRH↓→腺垂体FSH、LH↓→抑制排卵。 ∵哺乳可促进PRL的分泌,∴延长哺乳期可作为计划生育的手段。 闭经溢乳综合征是因PRL和雌激素分泌减少所致。 ②男性:PRL能促进前列腺和精囊腺的生长,加强LH促进睾酮的合成。

26 注:对下丘脑分泌的PRF和PIF的提纯尚未成功。PRF可能为多种激素,包括TSH、VIP、PRL等。
下 丘 脑 吸吮乳头 应激刺激 PRF PIF ⑴下丘脑激素: ⑵吸吮乳头反射: ⑶应激刺激: 腺垂体 PRL 注:对下丘脑分泌的PRF和PIF的提纯尚未成功。PRF可能为多种激素,包括TSH、VIP、PRL等。 PIF一般认为是DA(∵DA为下丘脑唯一的非肽类调节垂体激素)。

27 (三)促黑激素(MSH)    MSH能促使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四)促甲状腺素(TSH) TSH促进甲状腺细胞的生长发育,腺体增大;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素。 (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发育,并合成、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六)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1、FSH: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并与LH协同促使卵泡分泌雌激素。在男性促进精子成熟。 2、LH:少量LH与FSH协同促使卵泡分泌雌激素;大量LH与FSH共同促使排卵与黄体的生成,并促使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男性促进雄激素分泌。

28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 CRH通过cAMP第二信使模式促进ACTH合成与分泌。 TRH通过IP3第二信使模式促进TSH合成与分泌。
GnRH通过cAMP第二信使模式促进FSH、LH合成与分泌。 ADH通过IP3 /DG第二信使模式促进ACTH合成与分泌。 TSH通过cAMP和IP3/Ca2+第二信使模式促进T3合成与分泌。 ACTH通过cAMP第二信使模式促进糖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 腺垂体促激素和外周靶腺激素对下丘脑起反馈作用,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体内外环境变化(如创伤、大出血、剧烈运动等),可反射性地影响下丘脑的活动,从而影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29 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是贮存和释放激素的部位。
二、神经垂体激素 视上核、室旁核 ADH、OXT和运载蛋白 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是贮存和释放激素的部位。 下丘脑垂体束 视上核主要合成抗利尿激素(ADH) ;室旁核主要合成催产素(OXT)。 在适宜的刺激作用下,视上核、室旁核N元兴奋,兴奋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中的N末梢,引起Ca2+内流,激素与载体蛋白释放入血。 Ca2+ ADH、OXT 和运载蛋白 释放 ADH、OXT和运载蛋白

30 (一)催产素(OXT) (1)对乳腺的作用:使乳腺泡和导管肌上皮收缩,乳汁排出。OXT还可维持乳腺继续泌乳,不致萎缩。
 (2)对子宫的作用:对妊娠子宫有强烈收缩作用;对非孕子宫的收缩作用较小,但利于精子的运行。 2、OXT的分泌调节: (1)吸吮乳头引起的N-体液反射(射乳反射): (2)分娩时产道压迫引起的N-体液反射: 吸吮乳头 产道压迫 下丘脑 N垂体 OXT 合成分泌↑ N-体液反射

31 (二)抗利尿激素(ADH) 1、抗利尿作用:ADH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V2受体结合,通过cAMP第二信使模式促进水通道由细胞内向细胞膜的转移,促进水的重吸收。 2、缩血管作用:ADH大剂量时,与血管平滑肌的V1a受体结合,通过IP3 /DG第二信使模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又称为血管升压素)。此作用一般发生在体液大量丧失或失血导致ADH水平急剧升高的情况下,因此不属于ADH的生理性作用。 3、释放ACTH作用:下丘脑室旁核还有一些神经内分泌小细胞,其合成ADH的经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与V1b受体结合,通过IP3 /DG第二信使模式促进ACTH的释放。

32 复习思考题 1、腺垂体分泌哪些激素?各有何作用? 2、哪些下丘脑调节激素影响腺垂体激素的释放? 3、神经垂体分泌哪些激素?各有何作用?

33  第四节  甲状腺  一、形态结构:主要由许多囊状腺泡组成。腺泡是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基本功能单位。 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甲状腺激素主要有: T4:四碘甲酸原氨酸/甲状腺素; T3:三碘甲酸原氨酸; rT3:逆三碘甲腺原氨酸。 T4的含量在腺体或血液中占绝大多数;但T3的活性比T4强约10倍。

34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I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步骤: ①腺泡聚碘; ②I--活化; ③酪氨酸碘化; ④碘化酪氨酸的偶联(缩合)。
  甲状腺激素是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腺泡细胞内合成的。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步骤: ①腺泡聚碘; ②I--活化; ③酪氨酸碘化; ④碘化酪氨酸的偶联(缩合)。

35 1、腺泡摄碘 “碘泵”的摄碘 I- 摄碘 (<甲状腺内≈20~50倍),约1/3被甲状腺上皮细胞主动转运摄入甲状腺。
1、腺泡摄碘  由肠道吸收的碘,以I-形式存在于血液中,浓度为250μg/L (<甲状腺内≈20~50倍),约1/3被甲状腺上皮细胞主动转运摄入甲状腺。 甲状腺对碘的摄取是依靠腺泡壁上皮细胞膜上的“碘泵”逆着电化学梯度继发性主功转运的。 如用哇巴因可抑制“碘泵”的活动,从而抑制摄碘作用治疗甲亢。 临床常根据摄取放射碘的能力来检测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20~50倍 I- [I-]o 摄碘 [I-]i -50mV I- “碘泵”的摄碘 实际是Na+-K+泵活动提供能量完成的,∴是继发性主功转运。 ClO4-、SCN-能与I-竞争转运。

36 3、酪氨酸碘化 I- I- 活化部位在腺泡上皮细胞与腺泡腔的交界处。 过氧化酶 I-的活化是酪氨酸碘化的先决条件。
+ TG-酪氨酸-H 过氧化酶 碘化 3、酪氨酸碘化 腺泡腔内贮存着由腺泡上皮细胞核糖体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TG)。 酪氨酸碘化部位在腺泡上皮细胞与腺泡腔的交界处。 TG-酪氨酸-I (MIT) + TG-酪氨酸-I2 (DIT)

37 4、碘化酪氨酸的偶联 TG-酪氨酸-I (MIT) 上述的活化、碘化和偶联(缩合)都在同一过氧化酶(TPO)催化下完成,TPO的活性受TSH的调控。 用抑制TPO活性的药物(如硫尿嘧啶)→阻断T4和T3的合成,从而治疗甲亢。 + TG-酪氨酸-I2 (DIT) 过氧化酶 偶联(缩合酶) T3:三碘甲腺原氨酸 T4:四碘甲腺原氨酸 DIT+MIT (T3) DIT+MIT (rT3) DIT+DIT (T4) T G MIT 酪氨酸 DIT 上述的活化、碘化和偶联(缩合) ,都是在同一TG分子上进行的,故TG分子上含有多种成分。其中T4∶T3 ≈ 20∶1,这种比例受碘含量的影响,缺碘时MIT↑从而T3↑。

38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T G I- 释放 I- I或I2 TG-酪氨酸-H TG-酪氨酸-I TG-酪氨酸-I2 血液 摄碘 MIT
腺泡上皮细胞 脱碘酶 MIT DIT+MIT (rT3) DIT+MIT (T3) DIT+DIT (T4) I- DIT TPO 活化 蛋白水解酶 I或I2 + 溶酶体 TG-酪氨酸-H 腺泡腔 TPO 碘化 胞饮 TG-酪氨酸-I (MIT) 缩合 DIT+MIT (T3) DIT+MIT (rT3) DIT+DIT (T4) + TPO TG-酪氨酸-I2 (DIT) T MIT 酪氨酸 G DIT 贮存

39 (二)甲状腺激素的贮存、释放、运输和代谢
1、贮存 合成后的T3、T4仍然结合在TG分子上,贮存于腺泡腔内。贮量较大(贮量T4>T3),可供机体利用2~3月之久;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时,用药时间较长才能奏效。 2、释放 当甲状腺受到TSH刺激后,腺泡细胞将腺泡腔内的TG胞饮摄入细胞内,TG与溶酶体融合,在溶酶体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离出T3和T4,释放入血,MIT和DIT在脱碘酶作用下而脱碘,脱下的碘供重新合成甲状腺素。

40 99%以上T4以结合型存在,T3主要以游离型存在。 只有游离型才有生物活性,T3的生物活性比T4约大5倍。
3、运输  T3、T4释放入血后, 结合状态 游离状态 (与血浆蛋白结合) 99%以上T4以结合型存在,T3主要以游离型存在。 只有游离型才有生物活性,T3的生物活性比T4约大5倍。 结合型与游离型可以互相转换,使游离型的T4与T3在血中保持一定浓度。 正常成人血清中T4浓度为51~142nmol/L,T3浓度为1.2~3.4nmol/L。

41 4、代谢 T3的半衰期为1.5天,T4的半衰期为7天。T3与T4的20%在肝脏、80%在靶组织中被脱碘酶脱碘降解。T4脱碘→T3(45%)和rT3(55%); T3和rT3脱碘→MIT、DIT和不含碘的甲状腺原氨酸。 妊娠、饥饿、应激、代谢紊乱、肝病、肾衰等均会使T4脱碘→rT3↑(∵rT3生物活性低,其产热效能仅占T4的5%)而影响T4在组织中的生物作用。

42 书P471图

43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特点为:广泛、缓慢而持久。主要作用是:促进代谢产热↑、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心血管活动。 (一)对代谢的影响 1、能量代谢-产热效应  T3与T4最显著的作用是加速机体绝大多数细胞的能量代谢,使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BMR)升高。 其产热作用主要与Na+-K+-ATP酶活性↑有关;其次与促进脂肪酸氧化产生大量热能有关。 甲亢:怕热易出汗,BMR>超过正常值50~100%; 甲减:喜热恶寒,BMR<正常值30~45%。

44 2.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 (2)脂肪代谢 (1)蛋白质代谢 生理剂量:T3与T4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2.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  (1)蛋白质代谢 生理剂量:T3与T4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大剂量时:促进蛋白质的分解(骨骼肌蛋白分解→肌缩无力,骨组织蛋白分解→骨质疏松、血钙增加)。 甲亢:消瘦无力,尿氮、尿钙增加,呈负氮平衡; 甲减:因蛋白质合成减少,肌缩无力,细胞间的粘液蛋白增多,出现粘液性水肿。 (2)脂肪代谢 T3与T4促进脂肪酸氧化,增强胰高血糖素对脂肪的分解和脂肪酸氧化。 虽能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但更明显的作用是通过肝加速胆固醇的降解。因此,甲亢:血胆固醇低于正常;甲减:血胆固醇高于正常。

45 ∵能促进小肠粘膜对糖的吸收,促进糖原合成和糖的分解,以加速脂肪、肌肉等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
(3)糖代谢 T3与T4生理剂量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能促进小肠粘膜对糖的吸收,促进糖原合成和糖的分解,以加速脂肪、肌肉等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 T3与T4大剂量时则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能促进糖原分解,增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GH的生糖作用。 甲亢:血糖升高,有时出现糖尿。 T3与T4对三大物质的代谢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分解作用。剂量大时主要是分解作用,小剂量时促进蛋白质和糖原的合成。

46 (二)促进生长发育 ☆ 作用:T4、T3具有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的作用(尤其对脑和长骨)。在胚胎期~出生后的前4个月内,影响最大。
☆ 机制: ①诱导某些生长因子的合成,促进N元轴突和树突的形成,促进髓鞘及胶质细胞的生长; ②促进长骨的生长发育; ③促进腺垂体分泌GH和对GH有允许作用。 ☆ 临床: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素将患呆小病。 预防呆小病应从妊娠期开始,积极治疗甲减和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孕妇;治疗呆小病必须在出生3个月前补充T4、T3,否则难以奏效。

47 (三)对其它器官系统的作用 1.神经系统 T4、T3具有促进CN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亢:烦躁、易激动,睡眠差且多梦,肌肉纤颤等;
 1.神经系统 T4、T3具有促进CN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亢:烦躁、易激动,睡眠差且多梦,肌肉纤颤等; 甲减:表情淡漠,行为迟缓,记忆力减退,终日思睡。  2.心血管系统  T4、T3能使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 T3能增加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的数量,增强肾上腺素刺激心肌细胞内cAMP的生成;促进肌质网Ca2+释放↑,增强心缩力。 甲亢:心跳加强加快→收缩压↑(但∵组织耗氧量↑而相对缺氧→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舒张压稍↓)→脉压↑。临床常用:(心率+脉压)-111=简易BMR计算法,初步诊断甲亢。

48 3.其他 甲状腺素可增加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甲状腺素对NE的溶解脂肪作用、GH的长骨生长作用具有允许作用。 甲状腺激素对维持正常的月经及泌乳也有作用。

49 四、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㈠下丘脑 腺垂体 甲状腺轴: ㈡甲状腺 自身调节 ㈢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 寒冷、睡眠 应 激 下丘脑 - + 生长抑素
| 腺垂体 甲状腺轴: 应 激 下丘脑 - + 生长抑素 雌激素 生长素 ㈡甲状腺 自身调节 皮质醇 ㈢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

50 (一)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1.TRH的作用
内外环境刺激: 寒冷、应激、妊娠 1.TRH的作用 下丘脑分泌的TRH经垂体门脉运输,作用于腺垂体TSH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促进TSH的合成与分泌。 下 丘 脑 T R H 雌 激 素 影响腺垂体分泌TSH的因素还有: 腺 垂 体 长负反馈 生长抑素 生长素 皮质醇 T S H 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生长素抑制腺垂体分泌TSH; 雌激素增强腺垂体对TRH的反应。 甲 状 腺 甲状腺激素

51 2.TSH的作用 TSH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刺激甲状腺腺细胞增生,腺体增大。
当TSH与甲状腺腺细胞膜上的TSH受体结合后,通过cAMP和IP3/Ca2+第二信使模式促进T3、T4合成与释放。 有些甲亢患者,血中出现化学结构与TSH相似的免疫球蛋白—人类刺激甲状腺免疫球蛋白(HTSI),与TSH竞争受体。 内外环境刺激: 寒冷、应激、妊娠 下 丘 脑 T R H 腺 垂 体 长负反馈 T S H 交感神经 甲 状 腺 甲状腺激素

52 3.T3、T4的反馈调节 血液中游离的T3、T4浓度升高时,与腺垂体的TSH细胞核内特异受体结合:①诱导某种抑制性蛋白质的合成→TSH的合成与释放↓;②抑制TRH受体的合成→TRH受体数量↓→TRH作用↓。从而保持T3、T4浓度相对恒定。 内外环境刺激: 寒冷、应激、妊娠 下 丘 脑 T R H 腺 垂 体 长负反馈 T S H →T3、T4的合成和释放↓→T3、T4的负反馈作用↓→TSH的合成与释放↑→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地方性甲状腺肿。 长期缺乏碘 甲 状 腺 甲状腺激素

53 (二)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 机制:自身调节的机制尚不很清楚。
☆ 概念:对一定范围内血碘浓度的变化,甲状腺具有自身摄碘及合成、释放甲状腺素能力的适应性调节,称为自身调节。 ☆ 机制:自身调节的机制尚不很清楚。  

54 ☆ 效应: 当血碘浓度: >1mmol/L → 10mmol/L 甲状腺的摄碘能力:开始下降 → 消失 甲状腺激素: 合成、释放降低。 注:过量碘产生的抗甲状腺摄碘效应称为Wolff-Chaikoff效应。 若再持续加大碘量,则出现对高浓度碘的适应,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再次增加。 临床: 给入大量碘,可暂时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及减小腺体和血管容积。碘剂的这一作用被用于甲状腺术前的准备。

55 (三)自主神经的作用: 交感神经可使甲状腺素合成增加; 胆碱能纤维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56 复习思考题 1.甲状腺激素合成、贮存、释放及转运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2.甲状腺激素有何作用?幼年时期及成年时期甲状腺素缺乏各有何异长?
3.调节甲状腺机能的机制是什么? 4.腺垂体切除后,甲状腺的结构及功能有何改变?

57 甲状旁腺:合成、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具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的作用。
第五节 甲状旁腺与甲状腺C细胞 甲状旁腺:合成、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具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的作用。 甲状腺C细胞:合成、分泌降钙素(CT)。具有降低血钙、血磷的作用。 1,25-二羟维生素D3:具有升高血钙和血磷的作用。 三者共同调节钙磷代谢, 维持血钙、血磷的正常水平。

58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 (一) 促进骨钙入血,血钙 1、快速效应:骨中Ca2+的泵入血。 2、延缓效应:破骨细胞溶骨作用的Ca2+入血。
PTH作用数分钟,能迅速提高骨膜对Ca2+的通透性,骨中的Ca2+进入细胞内,进而使骨细胞膜上的Ca2+泵活动增强,Ca2+入血。 2、延缓效应:破骨细胞溶骨作用的Ca2+入血。 PTH作用后12~14h(通常在几天甚至几周后达高峰),促进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溶骨作用,骨组织溶解,钙、磷入血。

59 (三)促1,25-(OH)2-D3生成,升高血钙:
(二)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 PTH促进远曲小管重吸收钙,升高血钙;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磷,降低血磷。 (三)促1,25-(OH)2-D3生成,升高血钙: PTH激活肾1α-羟化酶,促进25-OH-D3转变为有活性的1,25-(OH)2-D3: ①促进肠粘膜重吸收钙磷;②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升高血钙。

60 ②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 PTH激活肾1α-羟化酶,促进25-OH-D3转变为有活性的1,25-(OH)2-D3,其作用:
①促进肠粘膜重吸收钙和磷; ②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 Ⅰ.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促骨钙沉积和骨的形成; Ⅱ.当血钙降低时,又能提高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强骨的溶解,释放骨钙入血,使血钙升高; Ⅲ.增强PTH对骨的作用,若1,25-(OH)2-D3缺乏时,PTH的作用明显减弱。 Ⅳ.刺激成骨细胞合成与分泌骨钙素(存在于骨质中,能与钙结合的多肽,对调节和维持骨钙起着重要作用)。

61 二、降钙素的作用 (一)抑制骨钙入血,降低血钙和血磷 1.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溶骨作用 2.增进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
CT作用后15min抑制骨原始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破骨细胞的溶骨作用,减弱骨组织溶解,降低血钙、血磷。 2.增进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 CT作用1h后(并可持续几天),增进成骨细胞的活动,促进骨组织钙化,钙磷沉积增加,降低血钙、血磷。 (二)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钠、氯的重吸收和胃酸的分泌。 (三)抑制1,25-(OH)2-D3生成,降低血钙。

62 - - - - - 总结一、影响钙、磷激素的作用 1,25-(OH)2-D3 →升高血钙、升高血磷。 作 用 1,25-(OH)2-D3
作 用 1,25-(OH)2-D3 P T H C T 破骨细胞的活动→溶骨作用 + + - 成骨细胞的活动→成骨作用 + + + 肾远曲小管重吸收钙 + - + 肾近曲小管重吸收磷 - - + 1,25-(OH)2-D3的生成→肠粘膜吸收钙 + - PTH→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C T →降低血钙、降低血磷。 1,25-(OH)2-D3 →升高血钙、升高血磷。

63 - - - - - - - - 总结二、影响钙、磷的激素的调节 因 素 1,25-(OH)2-D3 [Ca2+]↑ [Ca2+]↓
因 素 1,25-(OH)2-D3 P T H C T - - [Ca2+]↑ 血钙 + [Ca2+]↓ - + + - [P2-]↑ + + 血磷 [P2-]↓ - - + 生长素、催乳素 + - 糖 皮 质 激 素 + 儿 茶 酚 胺、 C T - 生长抑素、血[Mg2+]↑ 进食→胃泌素、胰泌素、胰高血糖素↑ +

64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甲状旁腺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试述降钙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试述降钙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65 第六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 (一)皮质激素 球状带: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束状带: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第六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 (一)皮质激素  球状带: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束状带: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网状带:性皮质激素(少量的雄性激素和微量的雌二醇,亦可分泌皮质醇)。   

66 灭活 醛固酮与血中白蛋白及CBG结合很少,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和运输。 性激素与其专一的结合蛋白结合后在血中运输。
  运输  皮质醇与血中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BG)、白蛋白结合,其中以与CBG结合为主。 醛固酮与血中白蛋白及CBG结合很少,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和运输。   性激素与其专一的结合蛋白结合后在血中运输。 灭活   在肝脏中灭活,产生葡萄糖醛酸脂和硫酸脂及非结合代谢物,随尿液排出。

67 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时,可出现糖原减少和低血糖;分泌过多则血糖升高,甚至能引起类固醇性糖尿。
(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1)糖: 促进肝糖原异生 抑制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胰岛素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时,可出现糖原减少和低血糖;分泌过多则血糖升高,甚至能引起类固醇性糖尿。 →血糖浓度↑

68 (2)蛋白质: (3)脂肪: 皮质醇分泌过多,则会引起生长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骨质疏松,淋巴组织萎缩及创口愈合延缓等现象 。
促进肝外组织(特别肌肉) 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氨基酸在肝中转化为葡萄糖。   皮质醇分泌过多,则会引起生长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骨质疏松,淋巴组织萎缩及创口愈合延缓等现象 。 (3)脂肪: 促进脂肪的分解,增强脂肪酸在肝内氧化过程,有利于糖异生。 皮质醇分泌过多,动员脂肪重新分布→ “满月脸” “向心性肥胖”(Cushing综合征)。

69 2.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 (1)血细胞(三高二低)
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血小板↑。当糖皮质激素增多时,病人红细胞↑,加上皮肤菲薄,常有多血质外貌。 能抑制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淋巴细胞↓。 通过促进附着血管壁的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中性粒细胞↑。 通过增加肺和脾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贮留→嗜酸性粒细胞↓。 还能使嗜碱性粒细胞↓。

70 (2)胃粘膜屏障: 胃病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以防诱发或加剧胃溃疡。 (4)神经系统:
糖皮质激素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胃粘液分泌,加速胃上皮细胞脱落。 胃病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以防诱发或加剧胃溃疡。 (3)心血管系统: 能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允许作用);抑制使血管舒张的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糖皮质激素对离体心脏有加强作用,对在体心脏的作用不明显。 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可出现低血压。 (4)神经系统: 糖皮质激素具有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 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大剂量则引起思维不能集中、烦燥不安和失眠等症状。  

71 糖皮质激素对水盐代谢的影响类似醛固酮(活性只有醛固酮的1/400);糖皮质激素能抑制ADH的分泌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
( 3.对水盐代谢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水盐代谢的影响类似醛固酮(活性只有醛固酮的1/400);糖皮质激素能抑制ADH的分泌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肾排水非常缓慢,甚至发生水中毒。 4.抗炎症和抗过敏作用: 糖皮质激素增强白细胞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减少蛋白水解酶进入组织液,减轻对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局部的渗出 + 抑制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抗炎症。 糖皮质激素抑制浆细胞抗体的生成和组胺的生成→抗过敏。

72 导致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称为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5.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失血、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惊恐等)时: 导致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称为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而紧急情况(如失血、巨痛)时,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轴活动增强,称为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 )。 在面临有害刺激时,二种反应是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应激反应是以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GH、ADH、PRL、醛固酮等)参与的非特异性反应。

73 糖皮质激素在应激反应中的主要作用: ②使能量代谢以糖代谢为中心,保证葡萄糖对脑、心脏重要器官的供应。
①减少有害介质(缓激肽,蛋白水解酶,前列腺素等)的产生; ②使能量代谢以糖代谢为中心,保证葡萄糖对脑、心脏重要器官的供应。 ③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升高血压。 总之,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主要可归纳为: 5增(增血糖、增蛋白分解、增胃酸、增RBC、增小板); 4抗(抗炎、抗过敏、抗免疫排斥反应、抗休克); 3减(减淋巴细胞、减嗜酸粒细胞、减嗜碱粒细胞); 1怪(向心性肥胖) 。

74 2、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 (1)CRH的作用 CRH对CRH本身也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有害刺激:疼痛 寒冷、创伤、缺氧 (1)CRH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有害刺激,下丘脑分泌的CRH、ADH(室旁核的神经小分泌细胞分泌)经垂体门脉运输,分别作用于腺垂体ACTH细胞膜上CRH-R1受体、ADH-V1b受体,促进ACTH的合成与分泌。 CRH对CRH本身也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下 丘 脑 C R H 短负反馈 腺 垂 体 长负反馈 ACTH 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75 (2)ACTH的作用 腺垂体分泌的ACTH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cAMP第二信使模式促进糖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
有害刺激:疼痛 寒冷、创伤、缺氧 (2)ACTH的作用 腺垂体分泌的ACTH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cAMP第二信使模式促进糖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 ACTH不但刺激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也刺激束状带和网状带细胞的生长发育。 ACTH也具有促进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作用。 ACTH对CRH的分泌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下 丘 脑 C R H 短负反馈 腺 垂 体 长负反馈 ACTH 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76

77 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有害刺激:疼痛 寒冷、创伤、缺氧 (3)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当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时,由于其负反馈作用, ACTH分泌减少,病人往往出现肾上腺皮质萎缩。因此,停药应逐渐减量。 下 丘 脑 C R H 短负反馈 腺 垂 体 长负反馈 ACTH 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78 3、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节律 受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生物钟的控制,CRH、ACTH和糖皮质激素呈昼夜节律性(晨后高午后低)分泌释放。
这也许是16时后易发生工作、交通事故的生理性因素。

79 (二)盐皮质激素 (三)性皮质激素

80 二、肾上腺髓质 (一)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1、合成: (如图所示) 髓质以E为主; 交感以NE为主。 2、代谢:
由体内的单胺氧化酶(MAO)和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而灭活。

81 ↑ ↓(在体) 不定 舒张 收缩 ↓ 稍舒张 血糖↑↑ 血糖↑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作 用 类 别 肾 上 腺 素(E) 去甲肾上腺素(NE) 心 率 ↓(在体) 心输出量 不定 冠脉血流量 肌肉小动脉 舒张 收缩 静 脉 总外周阻力 血 压 ↑(尤其Sp) ↑↑(尤其Dp) 支气管平滑肌 稍舒张 消化道平滑肌 妊娠子宫平滑肌 糖代谢 血糖↑↑ 血糖↑ 中枢神经系统 激动与焦虑 激动但不焦虑

82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调节 肾上腺髓质分泌 交感神经 多巴胺 ACTH NE 糖皮质激素 E E↑ 髓质细胞内 自身反馈 髓质细胞内
多巴胺羟化酶 诱导 糖皮质激素 苯乙醇胺氮位甲基移位酶 E↑ 髓质细胞内 自身反馈 髓质细胞内 多巴胺和NE↑ 酪氨酸羟化酶活性↓ 注:→为促进;→为抑制

83 复习思考题 1.盐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各有何作用?机能过高或过低可出现哪些异常? 2.调节糖皮质激素分泌的机制是什么?
3.试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途径。肾上腺素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切除两侧肾上腺可以导致死亡?其生理机制如何? 5.糖皮质激素对靶器官的作用是如何调节的? 6.糖皮质激素的特异性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84 第七节 胰 岛 二、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一、形态和结构 胰岛中A细胞:25%,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60%,分泌胰岛素
第七节 胰 岛 一、形态和结构 胰岛中A细胞:25%,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60%,分泌胰岛素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PP细胞:分泌胰多肽 1965年我国首先人工合成。 二、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85 一、胰岛素的作用: 1.糖代谢:降低血糖。 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肝脏和肌肉糖原的合成及贮存,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并贮存于脂肪组织中。 2.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促进肝细胞合成脂肪酸并将其转运入脂肪细胞中贮存;促进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脂肪酸和α-磷酸甘油→甘油三脂→储存于脂肪细胞中。 抑制脂肪细胞脂肪酶的活性→抑制脂肪分解。 3.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促进氨基酸向细胞内转运;加快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增加DNA、RNA的生成;加速核糖体的翻译,促进蛋白质合成。 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 (其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与促进蛋白质合成直接相关) 4.降低血钾:促K+入胞→[K+]o↓。

86 (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胰岛素 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 与靶细胞浆中的ISR-1 (≈IGF-1)受体底物结合 调节细胞的代谢与生长
膜外N端:识别、结合胰岛素 膜内C端:酪氨酸激酶活性 与靶细胞浆中的ISR-1 (≈IGF-1)受体底物结合 调节细胞的代谢与生长 注:Ⅱ型糖尿病的ISR-1含量低。

87 (三)胰岛素缺乏时的三多一少症状 胰 岛 素↓ 葡 萄 糖 利 用↓ 蛋白分解↑ 脂肪分解↑ 糖氧化↓ 血 糖↑ 酮体生成↑ 能量不足
胰 岛 素↓ 葡 萄 糖 利 用↓ 蛋白分解↑ 脂肪分解↑ 糖氧化↓ 血 糖↑ 酮体生成↑ 能量不足 >肾糖阈 饥饿感 高渗性利尿 脱水 酮血症 多 尿 (尿糖) 口渴 体重↓ (尿氮) 酮 尿 酸中毒 昏 迷 多 食 多饮

88 (四)胰岛素的分泌调节 胰岛素分泌 4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β α 3胰高血糖素 1血糖↑ 肾上腺素 3胃泌素、胰泌素、GH 生长抑素
(还通过胃肠激素的间接作用) 胰岛素分泌 4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β α 3胰高血糖素 1血糖↑ 肾上腺素 生长抑素 胰抑素 3胃泌素、胰泌素、GH T4、糖皮质激素 抑胃肽 降钙素基 因相关肽 (CGRP) 2氨基酸、脂肪酸↑ 注:→为促进;→为抑制

89 三、胰高血糖素 (一)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1.糖代谢: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
促进糖原分解是通过cAMP/PK系统实现的;促进糖异生是通过加快氨基酸进入肝细胞,并激活与糖异生有关的酶系实现的。 2.脂肪代谢: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加强脂肪酸氧化,酮体生成增多。 3.蛋白质代谢:促进氨基酸转运入肝细胞,为糖异生提供原料;抑制蛋白质合成。 4.其他:促进胰岛素、胰生长抑素的分泌;增强心肌收缩力。

90 (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 胰高血糖素分泌 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 血糖↓ 血糖↑ C C K 生长抑素 胃泌素 胰泌素 氨基酸↑ 脂肪酸↑
Β受体 胰高血糖素分泌 M受体 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 血糖↓ 血糖↑ C C K 生长抑素 胃泌素 胰泌素 氨基酸↑ 脂肪酸↑ 注:→为促进;→为抑制

91 第八节 松果体、胸腺及前列腺素 一、松果体:褪黑素(促使皮肤退色;抑制性腺活动,防止早熟)
第八节 松果体、胸腺及前列腺素 一、松果体:褪黑素(促使皮肤退色;抑制性腺活动,防止早熟) 二、胸腺:胸腺肽,胸腺生长素等。促T细胞分化成熟。 三、前列腺素:A-I。功能广泛 PGE:扩张血管,抑制胃液分泌,增强胃肠平滑肌收缩等。 PGF:兔、猫血压下降,大鼠和狗血压下降

92

93

94

95 复习思考题 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原因。 3.与糖代谢有关的激素有哪些?
4.与脂肪代谢有关的激素有哪些? 5.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激素有哪些? 6.与水盐代谢有关的激素有哪些? 7.与生长发育代谢有关的激素有哪些? 8.与造血功能有关的激素有哪些?


Download ppt "第十三章 内分泌生理 第一节 激素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第三节 垂体 第四节 甲状腺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第六节 肾上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