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汇

2 目 录 词汇概说 词义 语汇的构成 词汇的构成 词汇和语汇学 词汇单位 词汇的规范 单纯词 合成词 短语 词义的发展 多音、多义、同形、
目 录 词汇概说 词汇和语汇学 词汇单位 词汇的规范 词义 单纯词 合成词 短语 语汇的构成 词义的发展 多音、多义、同形、 同义、反义、类义词 词汇的构成 古语、方言、外来语 习语 熟词

3 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 。
第一节 语汇概说 一、词和词汇 (一)词 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 。 所谓“能够自由运用”,是指词本身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可以独立地自由地用来造 句,能 自由地从一句话换到另一句话里去。

4 例如“小红吃葡萄”里的三个词,都可以分别自由地用 来造句,并不是一定要这样固定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也可以说“小红爱学习”、“他吃苹果 ”、“葡萄丰收了”等。

5 词都是代表一定的意义的。例如“为祖国的统一和昌盛而努力奋斗吧”,其中的“祖国”“ 统一”“昌盛”“努力”“奋斗”,都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确定的、同其他词相对独立的概 念,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其中的“为”“的”“和”“而”“吧”,不表示实在的词汇意 义,只表示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表示句子的语气,具有一定的语法意义。由此可见,作 为一个词,无论是表示词汇意义还是表示语法意义,都是代表了一定的意义的 。

6 词一般都具有完整、固定的语音形式。例如“葡萄”这个词,不管是在“小红吃葡萄”中, 还是在“葡萄丰收了”中,都读pútáo,这个读音不因所处的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另外,词的语音形式还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一般只有在它的末尾才允许停顿,词的内部在语 音上不允许割裂开来。例如“小红吃葡萄”,只能读成“小红/吃/葡萄”(“/”表示停顿的 符号),而不能读成“小/红吃葡/萄”。

7 词汇是一种语言(或方言)里的词的总汇。
从广义上来说,一种语言(或方言)里的所有的词就构成这种语言的词汇,如“汉语词 汇”、“吴方言词汇”、“英语词汇”、“藏语词汇”等。 从狭义上来说,一个人所使用的全部词或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所使用的全部词,也可以叫做这 个人、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词汇,例如可以说“鲁迅的词汇很丰富”、“《红楼梦》的词汇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的词汇”等等。

8 2词汇和词的关系 词是指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词,词汇则是指词的总和,两者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它们的 含义不同,不能混淆。例如,可以说“人民”是一个词,而不能说它是一个词汇。下面三例 中的“词汇”都用得不对,应改为“词”。 谈“过失”——从一个词汇联想到其他(《光明日报》1 979年11月15日一篇文章的标题) 建国以来,出现了不少新词汇。 民事判决书不应随意缩写词汇(《司法文书与公文写作》1984年第2期第30页 上一篇文章的标题) 现代汉语词汇,一般就是指普通话的词汇。现代汉语词汇还包括了作用相当于词的熟 语——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 词汇能够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丰富是语言发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一种语言的词汇越 丰富,这种语言就越发达。汉语的词汇是无比丰富的,汉语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

9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逐渐充实和积累了 大量的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这样一部中型词典中,就收词语56000余条。词汇的丰富 为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反映纷繁的事物和现象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就一个人来说,他掌 握的词汇越丰富,驾驭语言的能力就越强,思想感情的表达就越精确,说话、写文章就能 生动有力、丰富多彩。一句话、一篇文章都是由词组成的,词汇贫乏,就必然“语言无味” ,“像个瘪三”。因此,不断地努力扩充自己的词汇量是学好语言的一个重要前提。 以语言的词汇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词汇学,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各 种语言词汇的共 同规律的,叫“普通词汇学”;研究词汇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的,叫“ 历史词汇学”;研究某 种语言的某个时期的词汇系统的,叫“描写词汇学”。现代汉语词汇学属于 描写词汇学,是以汉语普通话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本章所介绍的词汇学知识,主要包括词 的构成、词义的性质、词义的类型、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义素分析和语义场 、词汇的构成及其规范等。

10 1词汇的发展变化 2词汇的规范化 (三)词汇的发展和规范化
词汇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一种记录。客观世界在不 断发展变化,人类的 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词汇也随着不断地发展、变化和丰富起来。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反映 社会发展变化最敏感、最迅速的部分。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反映到词汇中来,说 词汇是社会生活的风雨表可能不算夸张。 2词汇的规范化 汉语词汇规范化是汉语规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词汇的规范化,就是按照词汇内部 发展规律进行人为调节,引导词汇向更完善、更精确、更丰富的方向发展。 普通话词汇规范化的标准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话的词汇为核心 。北方方言区域 十分辽阔,其间又包括了若干次方言区,各个次方言区使用的词汇也是不统一的。因此必须 选择其中的一个次方言区作为词汇规范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北京话的词汇。

11 词汇规范化应该考虑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第一,必要性的原则即在表达上是不是必不可少的,该词在普通话词汇中 有无存在的必要 。词汇规范化不是让词汇变得简单、单调,相反地要让它更丰富多彩。某些方言词有某种特 殊的意义,而在普通话里又没有适当的词可以代替,或者即使代替也有细微差别的(如“名 堂”“扯皮”“搞”等);有些古语词可以表达特殊的意义、感情或语体色彩;有些外来词 是我们语言里没有的而又对我们适用的东西,这些,普通话都应吸收进来。至于在普通话词 汇中没有必要存在的词 第二,普遍性的原则即要选择大家普遍使用的或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而舍 弃那些过于土俗 的方言词、陈旧冷僻的古语词和只在个别地区使用的外来词。例如,在北方方言区内,“玉 米”“珍珠粟”“包米”“包谷”“棒子”等并用,从普遍性原则看,该选用“玉米”。 第三,明确性的原则即选用意义明确的、已经为大家所了解或容易为大家 所了解的词,而 舍弃那些含义模糊的方言词、晦涩费解的古语词和一些音译外来词。例如,不取“洋火”“ 火水”,而取“火柴”“汽油”;不取音译词“盘尼西林”而取意译词“青霉素”;不用“ 揠苗助长”而改用“拔苗助长”。这些都是遵循意义明确的原则来取舍 的。

12 二、语汇单位 (一)语素及其分类 1什么是语素 2语素的分类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词就是由语素构成的。
语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从音节的角度看,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 素和多音节语素;从意义的角度看,语素可以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 从活动能力角度看,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也称为“ 自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又分为“半自由语素”〔有的书又 称为“粘着语素”〕和“不自由 语素”)。由于分类的角度和标准不同,所以不同角度的分类之间往往存在着互相交 叉的情况。

13 (1)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单音节语素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如“山”“人”“语”“言”“胖” “子”“吧”等 。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语素单音节化 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 多音节语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语素,如“玫瑰”“玻璃”“参差”“巧 克力” “奥林匹克”“英特纳雄耐尔”等。这些语素中的每一个音节都不能单独表示意义,只有几 个音节合在一起才表示一定的意义。这是多音节语素的特点。 多音节语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古汉语遗留下来的构成“联绵词”(即两个 字联绵不断, 不能分开)的语素,如“秋千”“琉璃”“苗条”“逍遥”“玛瑙”“妯娌”等;另一种是 构 成音译外来词的语素,如“坦克”“咖啡”“吉他”“沙发”“葡萄”“菩 萨”“莫斯科”“巧克力”“奥林匹克”“英特纳雄耐尔”等。 多音节语素数量不多,在现代汉语语素中不占主要地位,一般也比较容易辨认。

14 (2)实语素和虚语素 实语素是具有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虚语素是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例如:“ 改革”中的“改”和“革”,以及“胖子”“阿姨” “以前”中的“胖”“姨”“前”都有 实在的词汇意义,都是实语素;其中的“子”“阿”“以”都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表示 一些语法意义或抽象的词汇意义),都是虚语素。 汉语的语素中绝大部分是实语素,虚语素的数量很少。汉语中多音节语素基本上都是实语素 ,单音节语素中绝大多数都是实语素,极少数是虚语素。 虚语素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具有抽象的词汇意义的,主要用来构成汉语的虚词,其构词能力 很弱,数量也十分有限,如“以前”中的“以”和“因而”中的“因”和“而”;另一种是 具有特定的语法意义的,其构词能力很强,数量也不多。 这后一种由于在词中的位置比较固定,处于词的前部的叫前缀,处于词的后 部的叫后缀 。总起来叫词缀,跟词缀相对的叫词根(是词中表示基本意义 的语素)。例如:“阿姨”“胖子”中的“阿 ”和“子”,分别是前缀和后缀(都是虚语素),“姨”和“胖”则是词根(都是实语素)。

15 (3)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又称自由语素)是具有独立运用能力的语素。这种语 素不仅可以单独构成一个词, 而且可以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组合时它的位置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 (4)各类语素的相互关系 各类语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统一在一个整体中。

16 第二,从意义上看,词表示的意义比较确定,语素表示的意义则比较宽泛。
(二)语素、词、字 语素、词和字是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1语素和词的关系 语素和词都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有的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词和语 素 是一致的。 语素和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结构功能上看,语素是构词单位,是词里的一个有意义的成分;词是造句单位,是 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可以直接充当句子成分,语素不能。 第二,从意义上看,词表示的意义比较确定,语素表示的意义则比较宽泛。 第三,从语音形式上看,词一般都具有完整、固定的语音结构形式,在词的末尾可以停顿; 语素的语音形式并不固定,它往往随着结合条件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语素只有当它处于一个 词的末尾时,才可以停顿,语素本身是不容许停顿的。

17 2字同语素、词的关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有拼音的,也有不拼音的。在拼音文字里基本上没有字和词的 区别,它们所运用的最小单位,不管是由一个字母或几个字母组成的,只要是在语言中自由 运用的最小单位都是词。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写出来的方块字,看起来一个字就是一个单位 。它是不是一个语素或一个词呢?不一定。汉字同语素、词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它们之 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 也是一个词,如“人”“走”“学”“好”“红”“吧”等。 一个字只是一个语素,而不是词,如“语”“肃”“阶”“妇”“童”“牧”等。 一个字既不是语素,也不是词,如“玻”“葡”“璃”“萄”。“布尔什维克”中 的每一个字也都只是字,既不是语素,也不是词。 同一个字有时是词,有时又只是一个语素。例如: 我们学外语。(“学”是一个词) 小良爱学习。(“学”只是一个语素) 我们迷了路,不辨东西。(指方向时,“东”和“西”都是词 ) 我买了点东西。(指事物时,“东”和“西”就分别 只是一个语素)

18 第二节词 一、单音词和多音词 (一)单音词 (二)多音词(又叫“复音词”) 从音节的角度来看,词可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两种。 
单音词就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人”“学”“绿”“把”“了”“花 儿”等。单音词 在书面上一般就是一个汉字,至于“花儿”,虽由两个汉字组成,但也只有一个音节,所以 也是单音词。 (二)多音词(又叫“复音词”) 多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如“人民”“芙蓉”“拖拉机”“巧克 力”“ 社会主义”“英特纳雄耐尔”等。 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中,两个音节的双音词占大多数。双音词中又有下面几种特殊的形式。

19 1叠音词: 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的双音词,例如“悄悄”“熊熊”“常常”“往往”“巍巍”“ 妈妈”“奶奶”“妈妈”“奶奶”中的第二个音节都念轻声,这不妨看作是叠音词 中的一种特殊情形。等。 2双声词: 由两个声母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词,例如“仿佛”“忐忑”“参差”“蒙昧”“弥漫”“ 大地”。 3叠韵词: 由两个属于同一个“韵”只要韵腹、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管)的,都算同一个韵。 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词,例如“叮咛”“殷勤”“窈窕”“从容”“逍遥”“草帽 ” “玫瑰”等。其中“玫瑰(méi·gui)”两个音节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只是韵腹和韵 尾相同,都是ei),但它们属于同一个“韵”,所以也是叠韵词。 这些具有特殊形式的双音词,在语音表达上,声韵和谐,有音乐美,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 在民歌、诗词中用得比较多。

20 (1)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其中有双声的,有叠 韵的,有非双声叠韵的。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从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少来看,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它又分单音节的和多音节的两种。 1单音节单纯词 这是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例如: 天地马看红二他不 一般情况下,单音词都是单音节单纯词,只有“花儿(huār)”之类的情况例外, “花儿”是单音词,但并不是单纯词。 2多音节单纯词 这是由多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其中有双声的,有叠 韵的,有非双声叠韵的。

21 (2)叠音词由相同的两个音节重叠而成的词。例如:
a双声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如: 伶俐仓促吩咐慷慨枇杷澎湃 踟蹰蜘蛛忸怩玲珑参差仿佛 b叠韵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例如: 苗条朦胧逍遥蜻蜓依稀苍茫 堂皇叮咛从容窈窕玫瑰烂漫 c非双声叠韵例如: 芙蓉蝴蝶鸳鸯蝙蝠蛤蚧囫囵 (2)叠音词由相同的两个音节重叠而成的词。例如: 孜孜巍巍熊熊匆匆奕奕瑟瑟 潺潺翩翩饽饽猩猩姥姥皑皑 (3)拟声词指模拟声音的词。例如: 丁冬轰隆哗啦扑通嗡嗡叽叽喳喳 叽里咣当噼里啪啦叽里咕噜

22 (4)音译外来词指按外族语词的声音翻译过来的词。例如:
咖啡扑克坦克沙发吉普葡萄 伦敦拷贝法西斯模特儿尼古丁 奥林匹克歇斯底里英特纳雄耐尔 多音节的单纯词,不论音节多少,其中的每一个音节(字),单独都不表示任何意义, 只有合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 (二)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绝大多数是多音节的, 儿化的单音词是 个例外,如“花儿”,只有一个音节,但它是由“花”这个实语素和“儿”这个虚语素构成 的一个合成词。

23 (1)联合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的合成词,称为联合式合成 词。例如:
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复合式 这是由词根与词根复合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现代汉语的构词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所以它 在构词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复合式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小类 : (1)联合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的合成词,称为联合式合成 词。例如: a语言土地朋友道路群众停止改革 询问收获书写购买美丽刚才永久 b眉目领袖矛盾买卖尺寸手腕优劣 骨肉笔墨方圆口舌反正开关成败 c国家质量窗户人物女儿妻子 兄弟动静忘记干净 a组的合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可以互相说明、补充;b组的合成词,两个语素结合起 来后产 生了新的意义;c组的合成词,两个语素结合成词后,只有一个语素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 个语素的意义已完全消失,整个词的意义偏于一方.

24 (2)偏正式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偏正式合成词。例如:
火车卧铺花城象牙纸烟花盆唐诗 笔谈函授前进狂欢热爱偷听轻视 雪白笔直天蓝葱绿飞快火热冰凉 偏正式合成词的词性,一般随后一个语素(即中心语素)的性质转移,词义也以后一个 语素的意义为基础,基本意义由中心语素意义来体现。 (3)补充式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补充式合成词。这种合成词前 一个语素是中心语素,是主要表义部分,后一个语素是次要的补充、说明部分。前一个语素 决定整个词的词性和意义。有的书又称它为后补式、述补式或前正后偏的偏正式。例如: a缩小说明提高推广看见割断刷新 改正削弱揭穿肃清延长扭转降低 b书本车辆花朵船只枪支灯盏稿件 人口羊群布匹纸张事件药剂房间

25 (5)主谓式后一个语素用来陈述前一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主谓式合成词。有的书 又称为陈述式。例如:
a组合成词,前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或趋向;b组合成 词,前一语素表示事物,后一语素是与该事物相应的计量单位。 另外,“地球”“汗珠”“雪花”“熊猫”等词,也可归入补充式合成词。“地球”,并不 是像地一样的球,而是像球那样的大地;“汗珠”是像珠子般的汗滴;“雪花”是像花一样 的雪片;“熊猫”是像猫那样的一种熊。前一个语素是中心语素,所以它们也都是补充式, 而不是偏正式。“晚上”“夜里”“天上”“国外”“乡下”等,也有人主张看作是这类补 充式合成词。 (4)动宾式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这 种合成词称为动宾式合成词。有的书又称为支配式或述宾式。例如: 传奇拉手顶针司令镇纸鼓掌 留神出席拍马理发表态投资 (5)主谓式后一个语素用来陈述前一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主谓式合成词。有的书 又称为陈述式。例如: 月亮霜降海啸事变饼干自修

26 主谓式合成词同有些偏正式合成词形式上很相似,如“年轻”和“狐疑”。“狐疑” 不是指 狐狸多疑,而是指像狐狸一样地多疑,语意重点在“疑”,所以不是主谓式,而是偏正式; “年轻”则是指年纪不大,前后语素是陈述被陈述的关系,所以是主谓式。其他如“鸟瞰” “桃红”“铁青”“油绿”等,也都是偏正式合成词,而不是主谓式的合成词。另外,“夏 至”是“夏之极”(即夏天中白天最长的一天)的意思,而不是“夏天到了”的意思,所以“ 夏至”也是偏正式合成词;同样的道理,“冬至”也应是偏正式合成词。 复合式合成词主要是上面这五种,另外还有连动式的(如“接管”“借用”“查封”“报销 ”“抽调”“退休 ”“承包”“进驻”“贩卖”等)、兼语式的(如“请教”“逼供”“遣返”“召见”“召集 ”“引见”等)。由于这些类型比较少见,我们就不再着重来分析了。

27 (1)词缀+词根(又称“加前缀”,即“虚语素+实语素”) (2)词根+词缀(又称“加后缀”,即“实语素+虚语素”)
2附加式 这是由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1)词缀+词根(又称“加前缀”,即“虚语素+实语素”) (2)词根+词缀(又称“加后缀”,即“实语素+虚语素”) (3)词根+词缀+词根(又称“加中缀”,即“实语素+虚语素+实语素”) 另外,还有词根附加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缀的。 3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构成的合成词。例如: 妈妈爸爸哥哥妹妹星星有的书把“仅仅”“偏偏”“刚刚”也 看作是重叠式合成词,我们觉得把它们归入单纯词似乎更为合理。有的合成词,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语素构成,在这样的合成词里,语素和语素的组合是 有层次的。

28 1词和短语的区别 (三)合成词和短语(词组)
词和短语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词和短语混淆不清,大 而言之,将影响词典的编纂和汉字的拼写(用汉语拼音拼写汉字要实行分词连写);小而言之 ,将直接影响到句子成分分析的正确性。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词和短语的 分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由于汉语是用方块汉字来记录语言的,它不像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那样实行分词连写 ,一个 汉字不一定就是一个词。因此判断词和非词就有不少困难。50年代,我国语言学界曾结合 汉语词的特点、汉语语法和拼音文字正字法,就词和短语的区分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 论。近年来仍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词和短语的界限十分明显,二者是可以区分的。因为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 小的语言单位;短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一种大于词的语言单 位。

29 第一,由几个词构成的名称是短语,不是词。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初中语文课本在介 绍“词、词组和 概念”时说:“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者一个词组,总是表达一定的概念的”初中 语文课本第二册第9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这就是说,有的概念是由一 个词来表示的,如“月亮”“北京”“长江”等;有的概念则是由一个短语(词组)来表示的 ,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长江大桥”等。有 些书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会堂”等说成是“词 ”和“专有名词”。其实,这些都是由短语(词组)来表示的一个概念,是专用名称,不是词 。专用名称和词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由一个词构成的专用名称,当然是词,如“月亮”“ 北京”等,这时专用名称也可以说成是“专用名词”(或“专有名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词构成的专用名称则是短语(词组),这时就不能再说成是“专用名词”了(因为它并不是 一个词)。

30 有些专用名称虽然不能随便拆开来理解它的意义,如“北京大学”并不是“北京的大学”的 意思,但是“北京”和“大学”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所以分别都是词。正 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一般人心目中的词是不太长不太复杂的语音语义单位,大致跟词典 里的词目差不多……例如袖珍英汉词典,大型彩色纪录片,同步稳相回旋加速器,多弹头分 导重入大气层运载工具,等等,说这些都只是一个词,行吗?”吕叔湘《汉语语法分 析问题》第21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吕先生认为,“袖珍”“英汉”都分别 是 词同①,第21—22页。。因此,“袖珍英汉词典”就该是由三个词构成的一 个专用名称,其他几个名称当然也分别是由几个词组成的。同样的道理,“北京大学”、“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会堂”等也都是短语(词组),不是词。 第二,从意义上来看,词表达的概念是比较单纯的、凝固的,一个合成词的意义并不是各语素所表示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短语所表示的,则是较为复杂的概念,因而一个短语的意义 ,一般是组成该短语的各个词的意义的相加。例如: “男人”是“男性的成年人”或“丈夫”的意思,并不是“男性的人”就是“男人”;“女 人”是“女性的成年人”或“妻子”的意思,并不是“女性的人”就是“女人”,所以“男 人”“女人”都是词。而“中年人”就是“中年的人”,“男教师”就是“男性的教师”, 所以“中年人”、“男教师”是短语。

31 “黑板”不等于“黑的板”,“白菜”不等于“白的菜”,北方话里的“大车”是牲口拉的 两轮或四轮载重车,当然不等于“大的车”,“大豆”也不等于“大的豆”,所以这些都是 词。“黑布”就是“黑的布”,“白花”就是“白的花”,“大树”就是“大的树”,“大 山”就是“大的山”,所以这些都是短语。 “他心肠很好”中的“心肠”不等于“心和肠”,“骨肉团聚”中的“骨肉”不等于“骨和 肉”,所以“心肠”和“骨肉”都是词。“心肺正常”却等于“心和肺都正常”,“血肉 ”也等于“血和肉”,所以“心肺”和“血肉”都是短语。 “矛盾”不等于“矛和盾”,“国家”不等于“国和家”,是词;“新旧”却等于“新和旧 ”,“风雨”也就是“风和雨”,是短语。 “打场”不等于“打场地”,是词;“打虎”却等于“打老虎”,是短语。 表示“羡慕、忌妒”的“眼红”不等于“眼睛红”,表示“伤筋脑”的“头痛”不等于“头 部疼痛”,是词;“手痛”、“脚痛”就是“手部疼痛”、“脚部疼痛”,是短语。 第三,从结构关系上来看,合成词的构成成分是语素,它们之间结合紧密,一般不能随便拆 开,不能插入其他语言成分;而短语的构成成分是词,它们之间的结合程度较松散,一般可 以拆开,可以插入其他语言成分。根据这一特点,就可以用插入法来区别词和短语。

32 二是插入时不能改变原式的意义 ,如“雪白”是“像雪一样的白”的意思,不能插入成“雪很白”。
运用插入法要注意三点: 一是插入以后的例子同原来的例子,必须是同一结构形式。例如“ 白 雪”可以插入成“白的雪”,都是偏正结构;但如果把“电车”插入成“电和车”就错了, 因为“电车”是偏正结构,而“电和车”变成联合结构了。 二是插入时不能改变原式的意义 ,如“雪白”是“像雪一样的白”的意思,不能插入成“雪很白”。 三是某些词的形态变化 不能误认为是插入法,如“漂亮”重叠为“漂漂亮亮”,这不是插入法。 下面我们用插入法来辨别一些词和短语。 不同结构的语言单位,可以插入不同的成分,其中常用的可以作为鉴别词。 联合式常用“和”作鉴别词。例如“不辨东西”,可以说成“不辨东和西”,所以这儿的“ 东西”是短语;而“买了点东西”中的“东西”之间,不能插入“和”,是词。同样的道理 ,“心肺”“血肉”“新旧”“风雨”能插入“和”,是短语;“心肠”“骨肉”“矛盾” “钢铁”“江湖”“皮毛”等不能插入“和”,是词。

33 偏正式中名词性的,可以用“的”作鉴别词。一般情况下,能插入“的”的是短语,不能插 入的是词。例如“男教师”“中年人”“黑布”“白花”“大树”“大山”等都能插入“ 的”,是短语;“男工”“大豆”“幼儿”“白铁”等不能插入“的”,是词。“黑板”“ 白菜”“大车”“马车”“高炉”等,虽然可以分别插入成“黑的板”、“白的菜”、“大 的车”、“马拉的车”、“高高的炉子”,但插入后词义已起了变化,因为“黑的板”并不 就是“黑板”,“白的菜”并不就是“白菜”(“小白菜”就是绿色的),“马拉的车”并不 就是“马车”(有些“马车”也还可以是用牛拉的),“高高的炉子”也并不就是“高炉”, 所以“黑板”“白菜”“马车”“高炉”等也是词。 “社会主义”中间不能插入“的”,而且“主义”已有虚化的特点,所以“社会主义”是词 。同样的道理,“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等也是词。

34 偏正式或补充式中动词性的,可以插入结构助词“地”“得”或副词“不”的,是短语,否 则是词。例如“快走”可以说成“快快地走”,“打死”可以说成“打得死”、“打不死” , 所以“快走”、“打死”是短语;而“热爱”“苦笑”“注定”“改动”“改善”“说明” 等,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是词。至于“打倒”“推翻”“缩小”“抓紧”“降低”等,一般 认 为未被插入时是词,一旦插入了别的成分,就是短语。“来不及”“来得及”“吃得消”“ 吃不消”等,则是加中缀的合成词,不是短语。因为去掉中缀“得”“不”,变成“来及” “吃消”,是不能成立的。 主谓式可以用“不”“很”等作鉴别词。例如,“手痛”可以说成“手很痛”,是短语;“ 他得了眼病,眼红了”中的“眼红”,可以说成“眼很红”,也是短语;而在“有的人看到 别人得了奖金就眼红”中的“眼红”就不能插入别的成分,是词。跟“眼红”相类似的还有 “头痛”“心疼”“手松”“手硬”等,一般说来,它们的本义能插入,是短语;它们的引 申义不能插入,是词。

35 动宾式不能单纯用插入法来解决问题。有的不能插入别的成分,当然是词,如“顶针”“司 令”“知己”“知音”“围腰”“裹腿”“化身”“出席”“关心”“动员”“注意”等。 其中动宾式的名词,一般没有异议。有些动宾式的动词性结构,虽然能插入别的成分,但不 一定就是短语。例如,“鞠躬”可以说成“鞠了一个躬”,但一般都认为“鞠躬”是词。类 似的还有“带头”“留神”“效劳”“吃惊”“越轨”等。张寿康先生曾把这类可离可合的 动词叫做离合动词,当没有插入成分时,可看作是词,一旦插入了成分,则应看作是短语。 张寿康《构词法和构形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3~44页。 至于“存款”“泡菜”“烙饼”等,应根据语言环境来确定是词还是短语。在“取存款”、 “吃泡菜”、“吃烙饼”中,“存款”“泡菜”“烙饼”都是词,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而在“他去存款”、“他在泡菜”、“他在烙饼”中,“存款”“泡菜”“烙饼”都是短语 ,中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如可以说成“他去 存了一笔款”、“他在泡几棵菜”、“他在烙几块饼”等。“握手”、“吃饭”等没有这种 区别,就只能是短语。

36 第四,从语音停顿上来看,合成词内部语素之间没有语音停顿,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有语音停顿。有些专用名称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就可以用这一方法来分辨。例如:“北京——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其间可以稍有停顿,因此都是短语;而“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等,其间不能停顿,因此是词。 语音停顿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多音节的词,其间也可以有所停顿,但并不是短语,如“无 条件”“反封建”“反法西斯主义者”等。所以用语音停顿来区分词和短语,必须把它同其 他方法结合起来。 语音现象是复杂的,词和短语之间不仅有一些互相转化的情况,而且还有一些兼属两类的现 象。像“‘羊毛、鸡蛋、人造丝、人造纤维’,说它是复合词,可以,因为是一种毛、一种 蛋、一种丝、一种纤维;说它是短语,也可以,因为相当于(不是等于)‘羊的毛、鸡的蛋、 人造的丝、人造的纤维’。”见《中国语文》1981年第5期,第325页。所以 ,词 和短语区分起来有时确实不太容易,但只要我们从多方面地去看,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结 合语言环境,综合运用以上的几种方法来进行辨认,词和短语也是不难区分开来的。

37 a简化:在不改变原义的前提下,把全称短语简化成一个合成词。例如:
2词和短语的联系。 词和短语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它们的联系表现在可以互相转化上:有些短语 可以简化或节缩为新词,有些合成词可以拆开而构成短语。 (1)有些短语可以简化或节缩为新词。 a简化:在不改变原义的前提下,把全称短语简化成一个合成词。例如: 理科工科——理工科政治委员—政委 文化教育——文教家用电器——家电 外交部长——外长少年先锋队——少先队 师范学院——师院扫除文盲——扫盲 安全理事会——安理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 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农贸市场 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

38 b节缩:取全称中具有共性的关键词语用数字加以概括。例如:
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好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四美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 通过简化、节缩而成简称,表达简洁, 说写方便,便于交际。但是这种缩减必须按照需要、 明确、约定俗成的原则来进行,不能只图个人方便而任意滥造简称。如有人把在农村发展喂 养“母猪、母牛、母羊、母马、母鸡”简称为“五母运动”;北京的一家大百货商店曾把“ 女式猪皮鞋”和“男式牛皮鞋”简称为“女猪”“男牛”;有的把“五讲、四美、三热爱 办公室”简称为“五四三办公室”……光看这些简称,真让人莫名其妙,以至有些外国人看 到“女猪”“男牛”后,竟以为汉语里已把“母猪”改称为“女猪”、把“公牛”改称为“ 男牛”了。至于有些含有歧义的简称,如“文体”(文娱体育或文章体裁)、“春运”(春季 运输或春季运动)、“业校”(业余体校或业余学校)等,一般以不用为好,实在要用,则应 作必要的解释说明。比较庄重的场合或正式文件里,一般不用简称,而用全称。

39 (2)有些合成词可以拆开,中间插入别的语言成分构成短语。例如:
通用的简称,已经近于一个词的(简称逐渐凝固成词也是一种合成的方法),它的内部结构, 仍按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分析。例如“扫盲”是动宾式的,“肥效”“疗效”“劳模”“武钢 ”“军属”都是偏正式的,“文教”是联合式的。参见张寿康《构词法和构形 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7页。 (2)有些合成词可以拆开,中间插入别的语言成分构成短语。例如: 鞠躬——鞠了一个躬 洗澡——洗了一个热水澡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词都可以这样拆开的,只有少数动宾式、补充式的合成词才 可以这 样,而且插进去的语言成分也是很有限的。因此我们不能任意把词割裂开来,如不能把“决 议”说成“决个议”、把“报销”说成“报不了销”、把“动员”说成“动了一次员”等等 。 3词和名称 人和事物的名字叫名称。名称是由词和短语来充当的。例如,“太阳”“长江”“《呐喊 》”“化合物”“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名称是由一个词来充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现代汉语词典》”等名称是一个短语来充当的。这种由短语构成 的名称,用起来像一个词一样,可以独立地作句子的一个成分,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是一 个词。

40 第三节词义 一、词义的性质 (一)客观性 (二)概括性 (三)模糊性
词义就是词的意义,就是一个词所表达的内容。例如,“祖国”一词的语音 形式是zǔguó, 它的词义是“人们祖籍居住的国家或自己的国家”。“人民”一词的语音形式是rénmí n,它的词义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一、词义的性质 (一)客观性 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里概括的反映。词义是表示客观事物或现象的。 (二)概括性 词义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反映,不是具体的、个别的,而是抽象的、概括的。 (三)模糊性 语言中有一些词具有模糊性。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不清楚。

41 (四)社会性、民族性 词义还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一个词的意义,不是由个别人任意规定 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交际过程中共同确定下来的。也就是说,一个词的语音形式和 它所表示的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社会全体成员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而一旦约定俗 成以后,任何人都无法随意改变,人们必须按照全社会成员所确定的词义去理解和使用,这 正是词义的社会性的显著表现。 另外,对某一事物不同的语言所用的词可以不同,就是说词义概括的对象可以不同 ,由此就产生了词义的民族性的特点。例如汉语里用“姐姐”“妹妹”表示同一父母 所生的女儿,而英语里只用sister表示姐姐或妹妹(英语里用elder sister表示“姐姐”, 用younger sister表示“妹妹”);又如汉语里的“朋友”一词,指彼此有交情的人,也指 恋爱的对象,它的词义与英语里的friend也并不完全相当。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 有民族性,在附着于理性意义上显示人们肯定或否定的主观态度、主观感情的色彩意义方面 也 可以显示出民族性。例如,“象”这种动物,在中国和东南 亚国家,它是吉

42 祥如意的人人喜爱的动物,而在欧美国家,人们则认为它是蠢笨的动物。由 于人们对“象”的主观态度、感情色彩的不同,因 此,我国生产的一种“白象”牌电池在东南亚一带就很受欢迎,十分畅销,而在欧美市场上 则无人问津(因为谁也不愿意把有蠢笨动物商标的“白象”电池带回家)。以上这些词义上的 差异正显示了词义民族性的特点。词义民族性的特点,实际上也同样证明了词义的社会性, 因为不同民族语言的这种词义上的差异也正是不同的社会成员各自约定俗成的结果。

43 二、词义的演变 (一)词义的扩大 (二)词义的缩小 (三)词义的转移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一个词的词义也会产生变化 ,或者产生了新义,或者改变了原来的意义。词义的演变,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就是指词的意义范围由小变大了。 (二)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就是指词的意义范围由大变小了。 (三)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就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转到指乙事物,甲乙两者之间没有类属的关系。

44 三、词义的类型 (一)概念义 (二)附属义
词义包含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主观的评价、态度,词义相应地就有了概念义 和附属义两种类型。 (一)概念义 词义中与概念有关的、反映现实现象的意义,又叫理性意义,逻辑意义。它是词义 的核心内容,是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意义,也是词典释义中最为重视的意义。 (二)附属义 依附于词的概念义上反映人们某种主观态度、感情色彩以及语体、形象色彩的意 义,又叫色彩 意义、非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如“母亲”这个词的概念义是“有子女的女子”,伴 随这一意义,“母亲” 具有庄重的语体色彩,还有“慈爱”的联想色彩。词的附属义主要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 形象色彩三种。

45 1感情色彩 词义的感情色彩表现在褒贬性上。带有赞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叫做褒义词;带有贬斥、憎恶、轻蔑等感情色彩的词,叫做贬义词,没 有褒贬色彩的词叫中性词。 2语体色彩 语体主要是指“口语体”和“书面语体”。根据文章的 体裁、形式 和内容、性质的不同,书面语体又可分为公文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和科技语体等。 3形象色彩 有一些词因概括了具体事物的形象而获得了形象色彩。词义的形象色彩能给人提供生 动可感的形象,使感知的经验复活并使人产生想象。

46 四、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 (一)单义词
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从语素单一与否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单纯词与合 成词; 从音节多少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从词的语法特征和功能来划分,可 分为实词和虚词;从词的概念 义的数量多少来划分,可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从词的概念义是相同、相近还是相反相对来 划分,可分为同义词和反义词。 (一)单义词 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做单义词。例如:书包、铅笔、稻子、工人、长江、 北京、音素、沙 发、石英钟、逻辑学、人文主义、计算机、网站等。在现代汉语里,常见事物的名称、科学 术 语、专有名词、外来词和新造词等多半是单义词,因为这类词要求意义单一、固定,不允许 同时存在几种意义。这类词在整个汉语词汇中所占比例很小,也容易掌握。

47 (二)多义词 具有几个互相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做多义词。多义词就是“一词多义” 的现象。多义词在词典里表现为有多个义项。
在汉语里,单音词的多义现象比较突出。其中,又以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例如,“好”这个形容词,在应用中就有以下多种意义: ①表示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反。如“好书”、“好 人”、“好事情”等。 ②表示友爱,和睦。如“好朋友”、“相处得很好”等。  ③表示痊愈。如“病好了”。 ④表示使人舒服、惬意。如“好看”“好听”“好吃”“好睡”等。 ⑤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如“文章写好了”、“把衣服穿好 ”等。 ⑥表示赞许、同意。如“就这样写好了”、“就这么办好了 ”等。

48 ⑨用作对数量或程度的疑问词(用法跟“多”相同)。如“有好大?”、“有 好远?”等。
⑩“以便于” 的意思,表示目的。如“今晚把材料整理好,明天好交会 上讨论”、“在书上画上符号,课后好复习”等。 “消息”这个名词,有以下两种意义: ①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信息或报道。如:“听到什么消息没有?”、“今天 报纸上有什么好消息?” ②音讯。如:“好几年没听到他的消息了。” “从容”(cóng róng)这个形容词,也有以下两种意义: ①镇静、沉着。如“举止从容”、“从容不迫”、“从容就义”等。 ②(时间或经济)宽裕,不紧迫。如“时间很从容”、“手头较从容 ”等。 词的多义性是词义发展变化的结果。一个词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总是单义词 。由于客观事物不 断发展变化,而语言中反映客观事物的词的数量却是有限的,所以,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 识的深化,就常常用原有的一些词来表示有关的其他事物,这样就造成了词的多义现象。

49 1多义词的基本义和转义 (1)多义词的基本义
多义词反映了词义扩大的规律,是语言发展和丰富的表现。多义词虽然一词多义, 但是一用 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义就确定下来了,就只有一个意义了。因此,对于多义词的词义,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获得正确的理解。 1多义词的基本义和转义 从词的运用角度来说,多义词的几个意义的地位并不是平列的。根据词义形成的先后和使用 频率的多少,一般可以把多义词的意义分为基本义和转义两种 。 (1)多义词的基本义 一个词在长期使用中所固定下来的最常见、最基本的意义,叫做基本义。

50 第二,多义词的比喻义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性,运用得恰当,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多义词的转义 由词的基本义或本义发展转化而来的意义,叫做转义。 2多义词的作用 多义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一个词通过引申和比喻的方法,转化出几个互有联系的意义,其作用就等于增加了 新词,丰富了原有词的内容,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因此,多义词的大量产生是词汇丰富的 一种标志。 第二,多义词的比喻义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性,运用得恰当,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三,有时利用多义词的多义现象,构成表里两层意思,即修辞上的“双关”,可以使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表意深刻。

51 (三)同音词 1同音词的类型 2同音词的形成 (1)字形相同的同音词,可称为同形同音词。
同音词是语音形式(包括声、韵、调)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也称为“同 音异义词。” 1同音词的类型 同音词按字形的异同可分为两类: (1)字形相同的同音词,可称为同形同音词。 (2)字形不同的同音词,可称为异形同音词。 2同音词的形成 同音词是各种语言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概括地说,是因为语言中总是 音少义多,这就不可避免地得用相同的语音表示不同的词。比如现代汉语基本音节总共只有 四百多个,加上声调的区别也只有一千多个音节,用这一千多个音节去表示几十万个词,尤 其是单音节和双音节的词,这就必然造成大量的同音词。从现代汉语中同音词形成的直接原 因来看,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造词时语音形式偶合 (2)语音演变的结果 (3)词义演变的结果 (4)音译外来词的结果

52 3同音词的作用 (1)同音词在语言中可以构成“双关语”,使语言含蓄,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例如:
执手与欢别,会合在何时? 明灯顾空局,悠悠未有棋。 末一句明写“未有棋”,实指“未有期”,与“会合在何时”相呼应。 又如: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杨”和“柳”表面写的是杨花和柳絮,实指杨开慧烈士和柳直荀烈士,说他们的忠 魂升天,永垂不朽。 (2)同音词可以构成谐音的歇后语,常常用在文学作品中,给人一种幽默感。例如: 一切似乎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 咱们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这里,利用“舅”和“旧”、“书”和“输”在歇后语中的谐音,使语言表达得幽默 而有风趣。

53 4同音词和多义词的界限 (3)有时用同音词和音近词组合的谐音手法,可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
果然正像老百姓说的那样:“遭殃军”、“刮民党”,又是夺来又是 抢!这里,“遭殃军”是“中央军”的谐音,“刮民党”是“国民党”的谐音。人民群众 运用 这种谐音手法,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军队的残暴腐朽,表达了对他们的愤恨和讽刺。 同音词在语言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很多同音词的存在,是造成 一些人写别字的原因之一,有时会引起意义上的混淆,影响思想表达,甚至造成误解。因此 ,我们要正确地掌握词义及其书写形式,防止张冠李戴,把汉字写错。 4同音词和多义词的界限 多义词(一词多义)和同音词(几词同音),都是一种用同一语音形式来表示不同意义内容的语 言现象。它们在性质上有一定的共同点,但彼此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别。 多义词是一个词有几个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即一词多义;同音词是几个词语音形式(声 、韵、调)相同,而书写形式不一定相同,几个词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是几个词同音。

54 词的多义性和同音词之间本来没有绝对的界限。有些词从词源上看是多义词,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意义上的联系逐渐变得不明显,就可能被看作同音词了。 例如,“管”指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即管子,今天“水管、竹管 、钢管、管弦、电子管”的 “管”都是这个意义。可是,古代把“钥匙”也叫“管”或“管钥”(guǎnyuè)指拨开 关 键的工具(《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后来“管钥”由名词 而产生动词“掌管”“管理”的意思。如“管账”、“管家”、“你管不管”等短语里的 “管”,就是从“管钥”的“管”转化而来的。但这种意义上的联系,现在已很难觉察得到 。这样,“水管”的“管”和“掌管”的“管”就只能看成同音词了。 辨别多义词和同音词的方法,主要就是审察它们今天在词义上有无联系,词义上有联系的是 多义词,词义上完全没有联系或觉察不到有联系的是同音词。

55 五、同义词、反义词 (一)同义词 1同义词的类型 (1)等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做同义词。同义词是通过对词义的互相比较而存在 的。 严格地说,一种语言里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很少,大多数都是“同中有异”,只是有的相同之 处多一些,有的相同之处少一些。如果在意义上和用法上都完全地、绝对地相同的话,就没 有研究的必要了。正因为它们虽有相同之处,但大多不完全相等,在语言中存在细微的差别 ,所以才有研究它们和掌握它们的必要。 1同义词的类型 根据词义的相同或相近,一般可将同义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 (1)等义词 意义完全相同的同义词,叫做等义词。例如: 气力——力气感情——情感 健康——康健演讲——讲演 上面这样一些同义词,人们在语言里可以互相交替运用,在意义和色彩上毫无区别, 所以也 可称为“绝对同义词”。它们在词汇中为数极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达功能,应 作为词汇规范化的对象。

56 (2)近义词 意义相近、在用法上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叫做近义词。由于它们的意义并 不是绝对相同,所以也称为“相对同义词”。这类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最多。 同义词中以近义词为最多。这类同义词在词汇中的大量存在,对语言表达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是研究词汇的重要对象。 概念的同一性和意义的共同性是确定同义词的主要条件。同义词所表示的是同一概念之内的 各种细微差别。如果词与词的概念并不相同,即使它们在意义上有某些联系,或应用时在某 些条件下也可以相互替代,但它们在意义上或使用上毕竟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不能把这些 词当作同义词看待。 前四组的前一个词所表示的是事物的统称(逻辑学上称为“属概念”),后一个词表示 某种具 体的事物(逻辑学上称为“种概念”),两者只存在类属关系而并不相等;后两组的前一个是 词,后一个是短语(词组),词和短语不能看成同义词。

57 一组同义词通常是词性相同的词,但不能因此认为一组同义词一定属于同一词类,例如“刚 ”“刚刚”“刚才”是一组同义词,“刚”和“刚刚”是副词,而“刚才”却是时间名词。 同义词的构成,本质的东西是词义上的共同性,不能用词类标准去取代词义标准。词类和词 义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完全一致。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词义上的分类, 不是逻 辑 分类,任何一种语言的词类都不是完全按意义划分出来的,所以有些词义相同、相近的词并 不一定属于同一词类。 此外,从音节结构和构词成分来看,同义词还可以分为单音节同义词、单双音节同义词和双 音节同义词三种类型。分别如: (1)看——瞧关——闭折——叠 弯——曲起——始自——从 (2)关——关闭追——追赶加——增加 乐——开心走——离开窄——狭小 (3)明白——清楚飘泊——流浪本领——才干 品质——品德保证——担保领会——领悟 展开——开展源泉——泉源到达——达到

58 第五,为表达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而不断创造出来的。
(1)同义词的产生 一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是词汇丰富的显著标志。研究同义词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认 识同义词的性质、辨别同义词的意义色彩和使用范围,都有帮助。同义词的产生,一是词汇 内部发展变化的结果,二是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 和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就需要选用足以区别细微差别的词去称呼 和表达,于是就产生了意义上仅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具体地说,汉语的同义词,大致产生 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吸收文言词而产生的。 现代汉语里有很多文言词,其中,有些是自古代沿用到现在的,有的是后来吸收的, 这就同现代汉语的词形成了同义词。 第二,因吸收方言词而产生的。 方言词里有很多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被吸收到普通话里来,就同普通话里的词形 成同义词。 第三,因吸收专业词而产生的。 专业词包括“科学术语”和“行业语”。专业词在语言中同普通话的词语并用,就形 成了同义词。 第四,因吸收外来词而产生的。 吸收外来词,有时音译和意译同时并行,这样就形成了同义词。 第五,为表达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而不断创造出来的。

59 第一,恰当选用,可使表达严密、贴切。 例如,鲁迅在《故乡》里写闰土叫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 “那孩 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作者在这里不用“拉”而用“拖”,不用“靠”而用“ 贴”,精确地选用了这两个动词,就把一个贫苦农民孩子在陌生“老爷”面前畏怯的心理和 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了。 又如,在《孔乙己》里,鲁迅写道:“他……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 出九文大钱。”作者在这里,不用“摆出”而用“排出”,形象地刻画出孔乙己当时为显示 自己的气派,把九文大钱一枚一枚地排列到柜台上的情态。后来孔乙己更穷困了,作者描写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里不用“拿出”而用“摸出”,活画出孔乙己在破 衣袋里摸来摸去,却再也摸不出更多一文钱的穷途潦倒的窘态。

60 第二,前后互用,可使语言富于变化。例如:
“骄傲”和“自豪” 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 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心情”和“心绪” 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 有什么好心绪。 上面所举两组例子,在上下文中前后对称地运用同义词,不但可以避免用词重复,使 语句富 于变化,而且可以互相补充语义,起到强调作用。这种语言现象,在古文中称为“互文”。  第三,并列连用,可使语义明确,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如,周恩来总理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有一篇重要发言,其中有这样一段: 我们认为,美国这些侵略行为应该被制止。亚洲的和平 应该得到保 证,亚洲各国的独立主权应该得到尊重,亚洲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 由应该得到保障,对亚洲各国内政的干涉应该停止,在亚洲 各国的外国军事基地应该撤除,驻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队应该撤退 ,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应该防止,一切经济封锁和限制应该 取消。

61 在文章里,有时用一个词显得力量不够,往往并列连用几个同义词,使语气加强,起到强调 作用。如: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袁鹰《井冈翠竹》) 此外,在语言运用中,人们还常常把同义词组成短语并列连用,如“生动活泼”、“ 繁荣兴 旺”、“慷慨激昂”、“惊涛骇浪”、“左顾右盼”、“轻描淡写”等。这些同义并列的短 语,有的形成了具有特殊色彩的成语。 第四,避免直陈,可使语气委婉、含蓄。例如: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这里,“老了”就是短工对祥林嫂不幸死去的委婉说法,他不说“死了”而用同义词 说“老了”,表现了旧社会深受阶级压迫的同命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又如,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为了避免使对方受刺激,往往把“死”说成“去世”,把“落后 ”说成“后进”,把战士受伤说成“挂彩”等等,都是借同义词而运用的“委婉语”或“禁 忌语”。

62 第五,区别语体,可使风格庄重、突出。  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训令》中说:
本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内容各地各军略有 出入。现在统一规定,重新颁布,望即以此为准,深入教育,严格执行。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文中“其”“略”和“望即以此为准”等,都是文言词语,如果改用口语词“它的 ”“ 稍微”和“希望(你们)就拿这个(训令)做标准”,虽然词的意义完全相同,却显得不够简练 和庄严有力,失去了“训令”特有的风格色彩。 许多跟口语词同义的文言词,现在还常用于党、政、军等机关带指令性的公文、布告里,使 语言表现得庄重严肃而又精练得当。这是书面语体在语言表达中特有的作用。 掌握住大量的同义词,就能选择适当的词来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细致地描写不同的 事物或现象,并能根据语言环境或文章体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词,使语气的表达做到确切 、优美、生动。善于使用同义词的人,也可以反映出他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精确和深刻。反之 ,不掌握一定数量的同义词,运用语言就会受到限制,也难于适应不同文体和语言环境对语 言表达的要求。

63 3同义词的辨析。 第一,从意义方面辨析。 (1)词义的着重点不同。 
同义词绝大部分都是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即所谓“大同小异”或“同中有异”。大同 易辨,小异难分。一般用词不当的毛病,往往就是由于不善于分辨同义词而造成的。 要掌握更多的同义词来丰富我们的词汇,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就必须细心地 辨析同义词。这也就是我们研究同义词的主要目的。 辨析同义词,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从意义方面辨析。 (1)词义的着重点不同。 例如:“合作”和“协作”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它们都可以表示为了共同目的,一起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意思,但两 个词的着重点不同。 “合作”着重指共同合力地从事某一工作,“合作”的双方或数方一般没有 主次之分,共同的任务由大家共同来完成。如: 我们合作得很好,两人的感情也很深。 (齐怀《刑场上的婚礼》)

64 “协作”着重指若干人或若干单位互相配合、协助以完成任务。“协作”的 双方或数方一般 有主次之分,某一方除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能积极地配合、协调有关方面完成任务。如: 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两位干部……邀请吴吉昌去陕西大荔参加全 国棉花栽培技术协作讨论会。 (穆青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又如:“尊重”和“尊敬” 这两个动词,都可以表示以敬重的心情或态度对待别人。但两个词的着重点不同。“尊重” 着重在“重”,指重视而尊敬的心情或态度;“尊敬”着重在“敬”,主要 指恭敬的态度。如: 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 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 例如:“盼望”和“渴望”

65 这两个动词都可以表示非常希望的意思。“盼望”表示殷切期望。“渴望”表示如饥似渴地、迫切地希望,程度比“盼望”重。如:
(我)真盼望海上再出现那种缥缈的奇景。 (杨朔《海市》) 那掺着稀番茄汁令人作呕的干菜粥也成了我们渴望的美味…… (伏契克《二六七号牢房》) 又如:“违背”和“违反” 它们都可以表示不遵守、不依从的意思,但“违背”着重指背离,不遵守、 不实行。如:“不 能违背自己的诺言”。“违反”着重指背离而相对立,或向 反面去做,词义 比“违背”稍重。如:“违反科学”、“违反劳动纪律”。  (3)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如:“局面”和“场面” 这两个名词,都可以表示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出现的情况,但意义范围和使用范围都有差别 。

66 “局面”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着眼于全局,所指范围大,时间长。一 般用于政治、经济、军事、革命和生产等方面的形势和大事上。如:
开国之初,生机蓬勃,虽然百废待兴,但已经是万紫千红的局 面。 (徐迟《地质之光》) 眼上,又下了一场透雨,秋后的丰收局面,也大体可以确定下来了 。(竣青《海滨仲夏夜》) “场面”一般指戏剧、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和生活中,在一定时间、场合下 构成的情景。着眼于局部,所指范围小,时间短。如: 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 两个山头联 在一起,一条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砂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地流到坝顶上。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那是盛大的节日赛会的场面。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又如:“事情”、“事件”和“事故” 这三个名词,都可以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生的或遇到的社会现象,但三个词的意义范围和 使用范围不同。

67 第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
“事情”泛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包括所有的 大大小小的事情 ,范围最大。如:“有事情和大家商量”、“办事情”、“ 这并不是小事情”。 “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它的范围较小。如: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州也发 生了“四·一五”反革命事件…… (齐怀《刑场上的婚礼》) “事故”多指在生产、工作等方面发生的带有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范围更小 。如: “红旗”轿车把我们送到天安门交通队,谈了谈这次事故的经过。 (《一件珍贵的衬衫》) 第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 某些同义词所包含的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不同。其中,有的词表达了说话者对某一事 物或行为肯定、赞许的感情,含有褒义,是褒义词;有的词表达了说话者对 某一事物的否定、憎恶的感情,含有贬义,是贬义词;有些词不带褒贬的感 情色彩,是一种中性词。

68 (2)语体色彩不同。 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二者本来没有绝对的界限,因为在语言实践中两方面共同应用的词很多 。不过,书面语一般都是经过文学加工的,同时受古代文学语言的影响较大,常常表现出一 种特殊的风格色彩,跟日常生活用语的意味不同,因此可以把书面语体和口语体分为两类。 这对于我们从语体风格色彩的异同上来辨析同义词,也就比较容易掌握。 关于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之间的差异,在前面介绍“词义的色彩”时,已经举过好些例子。 这里 要强调的是,运用某些具有语体色彩的同义词,必须结合实际,分清场合,既要掌握不同语 体的风格特点,又要注意运用语言的具体场合和接受对象。 例如,“父亲”“母亲”分别和“爸爸”“妈妈”是同义词。 “父亲”、“母亲”带庄重色 彩,多用于书面语;“爸爸”、“妈妈”带亲切意味,多适用于口语。但是,年纪稍长的人 同别人讲话,提到自己的父母时,如果仍像年轻人一样称呼“爸爸”“妈妈”,就不相宜 了。

69 第三,从用法方面辨析。 (1)适用对象不同。 ①有的有上、下或内、外的区别。 例如:“爱护”和“爱戴”
这两个动词所表示的基本概念相同,但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有差别。 “爱护”指爱惜并保护。适用的对象较广。用于人的,如: 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 (《一件珍贵的衬衫》) 这里“爱护”是就革命长辈上对下而说的。常说的还有“爱护人民”、“爱护集体” 、“爱护儿童”、“爱护荣誉”、“爱护公共财物”、“爱 护工具”、“爱护庄稼”等等。它既可适用于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用于抽象的东西。对具 体的人,多适用于上对下说。 “爱戴”指敬爱、尊崇和拥护。它只适用于人,而且只用于下级对上级、群 众对领袖、小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或一般群众对英雄模范人物。如: 那是标志着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衷心爱戴的歌…… (吴伯箫《歌声》)

70 ②有的有指人与指物的区别。 例如:“关心”和“关怀”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又可用作名词。它们都表示牵挂、重视和爱护的感情。但两个词 的适用对象却有一些区别。 “关心”指(对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适用的对象较广。如:  我对不起总理对我的关心……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 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 (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头一个例子里的“关心”,用于人,并且用于上对下;第二个例子里的“关心”,也 都用于人,其中“关心党”用于下对上;第三个例子里的“关心”,用于对事物。

71 ③有的有集体与个体的区别。 ④有的有一般与特殊的区别。 (2)搭配关系不同。
有些同义词所指的事物相同,但有的词指的是集体的、概括的,有的词指的是个别的、具体 的。例如: 书籍——书树木——树 词汇——词信件——信 纸张——纸布匹——布 ④有的有一般与特殊的区别。 例如:“死”和“牺牲” “死”可以泛指一切生物的生命终 结的状态。适用的对象较广。如“那个人死了”,“小鸡死了”,“小树死了”。 “牺牲”,就“死”的意思而言,只是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是有价值的死。 (2)搭配关系不同。 有些词虽然意义相近,但在具体运用中,往往只能同固定的某些词语搭配,换用别的词语就 不恰当,这几乎是带有“约定俗成”性质的。 例如:“发挥”和“发扬” 这两个动词都可以表示展开、扩大的意思,但它们的搭配关系不完全相同。

72 第四节 词汇的构成 词汇不仅包括词,也包括某些特殊的“语”,这就是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它们有词组或句子的结构(水落石出——两个并列的主谓结构,打蛇要打七寸——无主语的紧缩复合句,横桃鼻子竖挑眼——两个并列述宾结构,各带状语,猪八戒喝磨刀水——内“秀”,是一个主谓句和一个独词句),这种结构的成份和格式是语言长期运用中形成的,它们的意义往往有整体性。它们是语言中的固定结构。

73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一 成语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语,一般由四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或五个字以上组成的。了解成语的一般常识,学会正确地运用成语,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成语是结构定型、意义具有整体性的固定词组,不能随意变动和更改。例如: “四分五裂”不能说成“五裂四分”, “满城风雨”不能说成“满街风雨”, “叶公好龙”不能说成“关公好龙”, “牛头不对马嘴”不能说成“狗头不对羊嘴”。 许多成语都是从个别的具体事实里引申出概括的、抽象的意义,它的意义往往不是组成成分表面上的意义。例如:“满城风雨”是比喻消息一传出,引起骚动,到处议论纷纷,并非指真正的风雨。在实际运用时,成语相当于词。

74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归纳其来源,有四个方面: 1.寓言故事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是非常丰富的,故这方面的成语也不少。例如: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一)成语的来源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归纳其来源,有四个方面: 1.寓言故事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是非常丰富的,故这方面的成语也不少。例如: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守株待兔(《韩非子》) 叶公好龙(《新序·杂事》) 自相矛盾(《韩非子》) 黔驴之技(《河东先生集》)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画蛇添足(《战国策》) 滥竽充数(《韩非子》) 2.历史事件有许多历史事件,后人常用一简单的语句表示,沿用久了,就成为“成语”。例如: 卧薪尝胆(《战国策》) 四面楚歌(《史记》) 草木皆兵(《晋书》) 完璧归赵(《史记》) 夜郎自大(《汉书》)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 指鹿为马(《史记》) 卧薪尝胆(《史记》)

75 3.诗文语句 有的成语是从古书中摘引下来的原句,有的是经过节缩而成的。例如: 扑朔迷离(《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比喻难以辨认)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3.诗文语句 有的成语是从古书中摘引下来的原句,有的是经过节缩而成的。例如: 扑朔迷离(《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比喻难以辨认) 满城风雨(源自惠洪《冷斋夜话》:满城风雨近重阳) 一鼓作气(源自《左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唇亡齿寒(源自《左传》: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风马牛不相及(源自《左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枕戈待旦(源自《晋书》: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不遗余力(源自《战国策》: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鞭长莫及(源自《左传》: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76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4.口头俗语 有不少人口头习用的通俗而形象的语言,或随着汉语的历史发展相伴时代而新产生出来的说法也被吸收为成语。例如:七手八脚、雪中送炭、三心二意、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颠三倒四、囫囵吞枣、趁热打铁、一劳永逸、通宵达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力争上游、厚古薄今、一穷二白、百花齐放、奋发图强、精兵简政等。 我们使用的成语,也有来自外国的。魏、晋、六朝、隋、唐时,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佛经里面的语句和典故,不少成了我国的成语。例如: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不可思议、不即不离、回头是岸等。明、清以来,我国跟西洋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西方的典故、格言以及西洋著作的汉文译本中的精炼语句,有的也就变成了我国人使用的成语。例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旧瓶装新酒、火中取栗、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等。

77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二)成语的作用 成语的特点在其精炼,形象。精炼指言简意赅,简练,表达力极强。形象指有的成语本身就是用比喻(如拐弯抹角,半斤八两)、夸张等修辞手法构成的,有的就是一个历史故事或寓言(如杞人忧天、一鼓作气),因此,能引起人的表象、想象活动,得到情态形貌的感受。大多数成语结构整齐,有的还注意了声律(如南征北战,四面八方)。若运用恰当,则使语言显得准确、生动、鲜明、活泼,所以恰当地运用成语,能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因此在语言中,一般是书面语中,有广泛的运用。

78 有时文字需要概括,如重要观点、纲目、标题,选用恰当的成语,事半功倍。有时文字需要形象,但又不能用语过多,这时候,最好选用恰当的成语。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有时文字需要概括,如重要观点、纲目、标题,选用恰当的成语,事半功倍。有时文字需要形象,但又不能用语过多,这时候,最好选用恰当的成语。 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有捣鬼,这就是两面派的表现。(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上的地位》) 几个成语,语言生动,声音铿锵,又能用少量的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简洁明快,显示了成语的修辞作用。

79 成语一般不能拆开使用,也不能随意变换音节。但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修辞的需要,有些成语拆开使用,或者变换个别音节,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例如: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成语一般不能拆开使用,也不能随意变换音节。但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修辞的需要,有些成语拆开使用,或者变换个别音节,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例如: 中国的文人也一样,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鲁迅《论睁大了眼睛》) 因为一方面,是“自视太高”,于是别方面也就“求之太高”,彼此“忘其所以”,不能“心照”,而又不能“不宣”,从此口舌也就多起来了。(鲁迅《隐士》讽刺某些虚伪的文人)

80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二 谚语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作、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谚语形式凝练,蕴涵丰富,不像成语、格言那么“庄重、典雅”,不像俏皮话、顺口溜那么“俗气、土气”,但往往兼具它们的诸多特点,因此广泛流传;人人爱说,人人欣赏,口语性很强。 谚语由于内容包含有生活经验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所以有论证的力量,可以拿它作论据,证实某个观点。这是一种特殊的论据,既有逻辑的概括力、说服力,语言又简明,有时还很形象。恰当地选用谚语,不仅可以深入浅出地说明真理,还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精警凝练,增强表现力。

81 这里用了两个近义谚语,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讲明了深刻的道理——做事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写文章作演说要看对象,不能主观臆测,不能想当然。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这里用了两个近义谚语,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讲明了深刻的道理——做事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写文章作演说要看对象,不能主观臆测,不能想当然。

82 有些谚语与成语能互换,如: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阿谀比仇恨更危险。(西班牙) 喜欢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喜欢背后挖苦别人。(日本)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阿谀比仇恨更危险。(西班牙) 喜欢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喜欢背后挖苦别人。(日本) 捧你的人是害你的人。(英国) 人在甜言上容易栽跟头,马在软地上容易打前失。(蒙古) 人是铁,饭是钢,三日不吃饿得慌。 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有些谚语与成语能互换,如: 横挑鼻子竖挑眼——吹毛求疵。 爱火不爱柴,火从哪里来——舍本逐末 八杆子打不着——风马牛不相及 饱带干粮热带衣——居安思危。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 画虎不成反类犬——弄巧成拙。 邻家失火,不救自危——唇亡齿寒。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 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

83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三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口语性语句,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也可以说,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结论。平常说话时可以只把前一部分说出来,而把体现本义的后一部分省去,让听话人自己去意会猜测(有时两部分都说出来或写出来)。 歇后语都是巧于比喻、双关,说法俏皮,幽默活泼,富于修辞色彩的语句。说话写文章如能恰当地选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我们说一个同志工作作风飘浮,深入不下去,可以说他“工作不深入”,但这种说法太抽象,要是说成“碟子里栽豆芽——扎不下根”,就具体得多,形象得多。又如: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84 歇后语的类型: 歇后语很多,按修辞手法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歇后语的类型: 歇后语很多,按修辞手法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比喻性歇后语——这种歇后语在前一部分用某种事物打比方,然后在后一部分说出这个比方所具有的含义。就是用一个比喻引出所需要的某个意义。这是歇后语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类型。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可以是实有或实际上可能有的,也可以是实际上不可能有的。例如: 夜猫子拉小鸡——有去无回。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屋檐下的洋葱头——根焦叶烂心不死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稻草人救火——自身难保

85 (2)双关性歇后语——这种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一语双关,即同时具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但真意也不在字面意义,而是言在此,意在彼。例如: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2)双关性歇后语——这种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一语双关,即同时具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但真意也不在字面意义,而是言在此,意在彼。例如: 水兵的汗衫——满是道道。 “道道”指条条杠杠,又有“道理”、“办法”等解释。这句歇后语,表面上是说水兵汗衫上条纹很多,真正的意思是说“道理很多”或“办法很多”。 (3)谐音性歇后语——这种歇后语,一般在它的后一部分由一个(组)字引出读音相同的另一个(组)字,也就是由原来的那个意义引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梦里坐飞机——想入非(飞)非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唐僧的书——一本正(真)经 飞机上吹喇叭(飞机上放鞭炮)——响(想)得高。 猪八戒的脊——无(悟)能之辈(背) 猪鼻孔里插大蒜——装相(象)

86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4)引用性歇后语——运用群众熟悉的故事、典故等打比方,可以收到言简意赅、引起联想的效果。这种类型的歇后语,大多取材于古代小说、古代戏曲,其中引用最多的是《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例如: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孙悟空闹天宫——慌了神 贾宝玉做亲——上当。

87 四 惯用语 惯用语都是比喻性的现存话,鲜明生动,凝练简洁,通俗晓畅,富于感情色彩。恰当地选用惯用语,可以收到诙谐风趣、嘲讽挪揄的修辞效果。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词汇成分 四 惯用语 惯用语都是比喻性的现存话,鲜明生动,凝练简洁,通俗晓畅,富于感情色彩。恰当地选用惯用语,可以收到诙谐风趣、嘲讽挪揄的修辞效果。 有“小广播”,是因为“大广播”不发达。只要民主生活充分,当面揭了疮疤,让人家“小广播”,他还会说没时间,要休息了。(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人们私下里咬耳朵。谁都吃不透,这个手紧如锁的把家婆,今儿怎么会舍得拿着票子闹光景……(王润滋《内当家》)别看他们咋呼老百姓吹胡子瞪眼挺有能耐,其实呀,都是些空心萝卜。(同上) 其他如: 傍大款 包二奶 煲电话粥 擦边球 吃定心丸 挖墙脚 和稀泥 开夜车 钻空子 碰钉子 抓辫子 扣帽子 捅漏子 敲边鼓 翘尾巴 走过场 开倒车 敲竹杠 走后门 放空炮 吹牛皮 开绿灯 磨洋工 挖墙角 铁饭碗 耳边风 马后炮 大锅饭 拦路虎 下马威 小道消息 这些都是动宾词组凝固而成的惯用语,用在适当的地方,生动活泼,形象具体,而且语言显得精练。

88 本章练习 1、什么是词汇,阐述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如何? 2、试述词汇的基本属性。 4、简述汉语词汇的基本属性。 5、汉语语素有哪些基本类型?
6、举例说明汉语字、词和语素的关系。

89 7、简述连绵词的类别。 8、试述单纯词与连绵词的区别。 9、什么是词的感情色彩?如何恰当运用词的感情色彩? 10、简述词的形象色彩的类别。

90 11、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的比喻义。 12、简述义项与多义词的关系。 13、举例说明关系义场的层次性。 14、分析反义义场的类型。 15、外来词有哪些种类? 16、什么是方言词,拿你了解的方言词与普通话词语相比较,说说有哪些不同之处。

91 17、给下列歇后语的比喻语说出说明语部分: 1、南天门上种南瓜—— 2、剥花生剥出个羊粪蛋—— 3、葫芦落水中—— 4、小胡同里赶猪—— 5、上楼梯吃甘蔗—— 6、人造卫星上天—— 7、土人洗澡—— 8、南来北去——

92 谢谢观赏!


Download ppt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