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拉美文化
2
内容简介 地理 三大古文明 种族 奇观 语言 各国简介 宗教
3
地理 在历史上,这一地区主要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故称拉丁美洲。
4
种族 Ⅰ 蒙古利亚人种 Ⅱ 欧罗巴人种 Ⅲ 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当地土著印第安人 殖民者和欧洲移民 非洲黑奴
日本人、印度人、华人以及亚洲其他民族的移民
5
语言 西班牙语 使用最广,大部分国家官方语言 葡萄牙语 巴西 法语 海地、法属圭亚那和法属西印度群岛 英语 牙买加、圭亚那、巴哈马等国
荷兰语 苏里南及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等 印第安语 印第安居民较多的地区
6
宗教 拉丁美洲国家信奉同一个宗教: 罗马天主教 基督教主要分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
7
三大古文明 阿兹台克文明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8
阿兹台克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
9
传说 传说有一天,战神对正在寻找栖息地的阿兹特克人说:“你们去寻找一只鹰,它栖息在一株仙人掌上,口中还衔着一条蛇,找到之后,那个地方就是你们居住的地方。”阿兹特克人遵照战神的指示,来到了特斯科科湖畔的一个岛上,果然看到一只鹰叼着一条蛇站在仙人掌上的奇特景象。于是他们便在岛上居住下来,开始建立新的城市,并把这个城市称之为“特诺奇蒂特兰”,意为“仙人掌之地”。
10
简史 公元 11~12世纪间,阿兹特克人从北部迁入墨西哥中央谷地,1325年在特斯科科(Texcoco)湖西部岛上建造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án)城。 16世纪初西班牙人入侵美洲之前统一了周围的部落。发展到鼎盛时期全国有人口六百万。都城特诺奇蒂特兰有三十万人口,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利用印第安人内部矛盾,进攻阿兹特克国。阿兹特克人们殊死抵抗,科尔特斯在所谓“悲惨之夜”侥幸逃命后,又于1521年卷土重来。 1521年8月,西班牙人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在城中大肆屠杀,并将该城彻底毁坏,后在其废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11
经济生活 农业:比较发达。主要作物有玉米、豆类、南瓜、马铃薯、棉花、龙舌兰(Tequila)等,其中龙舌兰是其特产。
“查那巴斯”:先在湖面上打桩,然后扎上木筏,铺上河泥,最后在上面种植庄稼,这种人工岛是浮在湖面上的。 手工业:相当发展,有金、银、铜、宝石、皮革、纺织、羽毛、陶器等各种工艺品。 首都:特诺奇蒂特兰面积约10平方公 里,人口达30万。城内有神殿、王宫、 行政官署、贵族邸宅、游戏场、学校等 建筑。城北的市场是国内贸易中心,据 记载可以容6万人交易货物,比西班牙的 市场还大。实行以物换物。
12
社会 实行集权统治,最高首领国王和贵族高居于民众之上,并拥有强大的军队。
土地被分成王田、祭司田、军田,由公社成员集体耕种,以供国王、贵族、祭司和武士所需。 社会组织以被称作“卡尔普里”的氏族公社为基础,土地为氏族公有,分配给各家庭耕种。 阶级划分:贵族、祭司、武士和商人构成社会的统治阶级。贵族拥有土地和自己的姓氏,子女可受到特殊教育。平民接受农、工和战技等专业教育,是军队的主体。最下层是奴隶,主要来自阿兹特克内部,少数来自外族的战俘。
13
文化艺术 文字:仍属图画文字,但已含有象形文字成分。 天文历法:使用太阳历与圣年历,已知一年为 365天,每逢闰年补加一天。
医学:知道利用各种草药治病,并已使用土法麻醉。 艺术: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4
建筑 首府特诺奇蒂特兰是一座岛城,有3条宽达10米的石堤与湖外陆地相通,石堤每隔一定距离就留一横渠,渠上架设吊桥,可随时收放,以防外敌入侵。城内建有宫殿、神庙、官邸、学校,建筑宏伟,最大一座金字塔台庙其规模甚至可与古埃及的媲美。为了满足城市稠密人口对粮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独特的“水上园地”,以扩大种植面积。岛城四面环水,市内河道纵横,景色富丽,殖民者为之倾倒,惊呼为“世界花园”。
15
宗教 宗教在阿兹特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居民相信灵魂永存,并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们崇拜自然神,主神威济洛波特利(Huitzilopochtli)被视为太阳神和战争之神。信仰多神。 祭神时以战俘为牺牲。其特异习俗之一是以活人为祭品,每年有数千人被祭神灵。武士以献身祭坛为荣。
16
祭祀 阿兹特克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喜欢用祭品。有这么一个传说:必须用人的鲜血供奉太阳,他才有力量每天从东边升起。用活人当祭品的数量更是可观,一天之内用掉数千人常有的事。这些人牲通常被斩首或剥皮,或是活活被挖出心脏。他们被带到金字塔的顶端 (最接近太阳的地方),让血沿着石阶流下。由于阿兹特克的经济主要依靠玉米的生产,而他们相信农作要有好收成得依靠祭祀鲜血才行。 由于常常需要用活人祭祀,让阿兹特克人不太在乎对附属城市的控制,因为这些城市如果起来反抗的话,正好给予他们在战争中俘虏新的牺牲者的机会。在和平时期,他们会严格安排一些只为作战而作战的「荣冠战争」,目的是考验武士的勇气和战技,同时掳掠牺牲者。
17
灭亡 因为阿兹特克人的残忍,西班牙人得以取得当地费阿兹特克人的支持,打败阿兹特克人。
18
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是最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文明,因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其遗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地。玛雅文明诞生于公元前10世纪,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后古典期三个时期,其中公元3至9世纪为其鼎盛时期。 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其诞生和消失都充满神秘色彩(一夜之间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中)。 19世纪30年代,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首次发现了玛雅古文明遗址。
19
历史 中美洲文明被划分为三个时期: 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300年 古典期:公元前300年至公元900年
后古典期:公元900年至16世纪 传说玛雅人在3000年前就开始建造宗教性建筑,最早的遗迹由一些简单的土坟组成,后来演化为金字塔。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800年是玛雅文化的兴盛时期。玛雅人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万—20万居民。数百座城市发展成许多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金字塔和皇宫。 曾经参与古代中美洲的长途贸易,主要的货品有可可、盐和黑曜石。 公元9世纪开始,古典玛雅文明的城邦突然走向衰败(未解之谜)。 公元10世纪,曾经繁荣的玛雅城市被遗弃在丛林之中。 此后,以奇琴·伊察为首,犹加敦半岛北部兴起一些玛雅城邦,开始了史学上称为玛雅文明的后古典时期。奇琴·伊察城邦政权于公元1224年被推翻,继之以玛雅潘为首的城邦联盟。1450年玛雅潘政权因内乱而瓦解。当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陆时(1492),玛雅人的地区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20
文明成就 石器文明。未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 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轮车,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出现畜牧业。农民采用的是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 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 天文历法上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动规律。现代天文观测一年是 天,而玛雅人已测出一年是 天。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测算50年内误差仅7秒。 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
22
宗教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多神论)。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此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
23
社会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
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 玛雅城邦复原图
24
城邦与神庙 所有的玛雅人都信奉同一个神,说同一种语言。但是他们既没有共同的管理者,也没有共同的首都。
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国王,称为“库哈阿伽”,意思是“神授的权利”,拥有统治整个城邦的无上权利。国王死后,长子继承王位。 城邦之间会发生战斗。 比较著名的大城邦有蒂卡尔、奇琴·伊察和科潘。城邦主要是出于圣神的目的而建造,同时成为贸易和娱乐中心。城邦里的居民大都是官员、祭司、商人和工匠,大量平民则住在城邦外的小农场和村庄里。 道路把城邦连接起来。城邦里有大型宫殿,狭长的球场和高耸入云的金字塔神庙。 玛雅神庙坐落在大金字塔顶端,大金字塔的四个梯形斜面上有陡峭的台阶。有时新的神庙会在旧的基础上修建,有些金字塔高达61米。 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
25
衰落原因假设 外族入侵 人口爆炸 感染疾病 气候变化 农民起义
生态危机论: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 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雨水更容易冲走肥沃的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也跟着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热带雨林的降雨主要依赖树木),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民食不果腹,社会状况一落千丈。
26
印加文明 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它的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的安卡斯马约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马乌莱河,全长4800公里,东西最宽处500公里,总面积达9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大体说来,它包括了现今厄瓜多尔山区、秘鲁山区部分,玻利维亚高原地区、半个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地区(是美洲最早出现农业的地区)。
27
历史 印加文明因印加人统一居住在安第斯山区,建立印加帝国而得名的。
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个部落,10世纪以后,他们逐步北迁,一路征战,于1243年来到现今库斯科,在瓦纳卡里山上扎下营寨。自第一任首领至最后一任,印加国大约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的发展过程! 古印加文明遗址
28
国家体系 印加帝国享有“美洲的罗马”之称,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国家体系而闻名于世。
印加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包括印加王、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祭司。 印加王被称为太阳之子、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独揽国家一切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他以库斯科为中心,通过各级官吏,牢牢地控制着全国。 除了政权机构外,印加奴隶主还拥有一支20万人的训练有素的常备军队,用其对外扩张,对内镇压反叛力量。 印加帝国还建立了严厉的司法制度,用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印加王还采取了一些文化和经济措施。例如,对于那些刚被征服的地区,强行推广克丘亚语。再者,在全国大兴道路和驿站。以库斯科为中心,修建了条条道路通京城的交通网,以利于对边远地区的控制!
29
马丘比丘遗址 马丘比丘遗址是在海拔3800米的山顶上挖掘出来的,这里原有大约400间石造的住房,还有不少壮观的宫殿与神庙。当时这里居住着2万名印加人,他们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他们用来建神庙祭坛的巨石就有大约百吨重,另外还在山顶垒起了总重达数百吨的巨石,作太阳的日晷。
30
结绳记事 神秘的绳结被印加人称为奇普,是用棉线、骆驼或羊驼毛线制成的。它是在一根主绳上串着上千根副绳,每根副绳上都结有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绳结。在所发现的600多个奇普中,大多数都是公元前1400年到1500年间结成的。不过,其中还有一部分只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奇普是用来记录和交流信息的某种手段。然而这些密码记录了什么信息?怎样记录信息?数代专家仍然困惑不已。
31
科学成就 医药:外科手术特别是穿颅术在当时居于世界先进行列。麻醉术也是内行。印加人知道多种草药,如奎宁、可可等。
天文:测得地球运行周期是365天零6小时,并据此制定了太阳历。还有一种历法是太阴历,包括354天,是根据对月亮的观测结果制定的。 数学:采用10进制。结绳记事来技术:用结节表明数字,用不同的颜色和长度表明不同的类别。 没有文字。 音乐:有人认为印加音乐可与欧洲古代民歌相媲美,甚至更为高超;还有人认为,印加音乐具有亚洲古代音乐的水平和相似的表现手法。 文学:由于印加人没有完整的文字系统,文学多是口头传说和戏剧。其中最著名的有《奥扬泰》,此诗在15世纪被改编成戏剧。1770年-1780年间被西班牙传教士用拉丁文记载下来。
32
国家组织 基层:农村氏族公社。耕地归公社所有,分3部分,分别属太阳神、国王和公社成员,产品用于供应祭祀和祭司生活需要、政府和军队开支以及维持公社成员生活,所有土地均由公社成员耕种。帝国内实行劳役制,25~50岁的男子均需服劳役。公共工程的兴建通过轮流抽调壮劳力形式来完成。 制度:中央集权制。都城库斯科号称世界中心。国王称为萨帕印加(独裁执政者),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脑,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全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为4个大行政区,由印加贵族任总督 宗教:印加人主要崇拜太阳,自称为太阳之子。全国的宗教中心是库斯科城中的太阳神庙(金宫)。祭典上的牺牲主要是动物,但当印加王出征或发生巨大自然灾害时,则以活人为牺牲。 太阳神庙
33
经济 农业:水渠和梯田,非常坚固,有些水渠至今还在使用。培育了大约40多种作物。饲养骆马和羊驼,成为美洲印第安人中唯一饲养大牲畜的人民。提供肉食,皮毛。 金属加工:不但懂得金、银、铜、铅、锡、汞的冶炼,还会冶炼各种合金,并知道利用汞来提纯黄金。金银主要用来制作装饰品和艺术品.铜及其合金主要用来制造武器、日用器皿和利刃工具。掌握了许多种金属加工工艺,如铸造、锻打、模制、冲压、镶嵌、铆接、焊接等。由于印加人崇尚黄金和大量使用黄金,印加帝国也被称作黄金帝国。
34
经济 纺织:公元前2000年,他们就会纺纱织布了。他们的毛织品和棉织品花色多样,色彩调和,制作精细。如lO00年前留下来的一幅地毯,每英寸含绒纱500根,而欧洲中世纪同类织物却只有100根。在南部沿海皮斯科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被称作是“世界纺织品的奇迹之一”。 陶业:陶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引人注目的磨光技术、雅致的装饰、优美的几何图案和绚丽的色彩。
35
交通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便于印加王事对全国的统治,而且也促进了各地区的联系与文化交流。印加人修筑的道路举世闻名,其中有两条主干道自北向南纵贯全国:一条沿安第斯山而行,从哥伦比亚南部起,穿越厄瓜多尔和秘鲁,进入玻利维亚后通向阿根廷,全长达3200公里;另一条沿太平洋岸而行,起自秘鲁西北的通贝斯,全长达2.300公里,路面宽达3.5—4.5米。在山峦起伏、沟堑纵横的安第斯山区,修筑这样的道路并非易事。根据地形,道路有时盘旋曲折,有时需要开凿阶梯和隧道,有时又要架设桥梁。印加入尚不知道拱顶知识,他们的桥梁主要是吊桥。桥两端立上石柱,用5根粗达40厘米的藤条相连,三根平辅成桥面。两边各有一根作栏杆。有的吊桥达长60余米。
36
灭亡 印加帝国的灭亡在1532年,最后一任印加帝国国王阿达华巴 ,被西班牙人殖民侵略者弗朗西斯克·皮泽洛杀害,结束了400年以上繁荣的帝国历史。 今日印加帝国最著名的遗址:马丘比丘。 小故事
37
奇观 复活节岛 纳斯卡线条
38
复活节岛 智利在东太平洋的属岛,是波利尼西亚群岛中最东端的岛屿,以其巨大的石雕像驰名于世。呈三角形,面积163平方公里,其最高点特雷瓦卡山(Mount Terevaka)海拔600公尺(1,969呎)。 该岛最早的居民称之为“拉伯努伊岛”(Rapa Nui)或“赫布亚岛”(Te Pito te Henua,意即“世界之脐”)。最早登上该岛的欧洲人是荷兰人,他们为该岛取名“帕赛兰”(Paaseiland,意即“复活岛”,以纪念他们到达的日子。
39
石像 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驰名于世。岛上约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遗迹。调查认为,岛上存有三个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墙,可用以观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类石雕像时间约在公元前1680年。中期以石台上的长耳朵、无腿的半身石雕像为特征。石像高3─6米。最高的一尊达9.8米,重约82吨。6米多高的石像。 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让石像戴上帽子则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40
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
41
雕像制作 一种说法是这些石像是岛上人雕刻的,他们是岛上土著人崇拜的神或是已死去的各个酋长、被岛民神化了的祖先,同意这种说法的人比较多。
但是有一部分专家认为,石像的高鼻、薄嘴唇,那是白种人的典型生相,而岛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他们的长相没有这个特征。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像不是岛上人雕刻的,而是比地球上更文明的外星人来制作的。他们为了某种目的和要求,选择这个太平洋上的孤岛,建了这些石像。
42
石像重量 用来雕刻石像的材料是凝灰岩和层凝灰岩,比重小于1.4克/厘米3,有的甚至是浮石,它干燥后,比水还要轻。因此,最大、最重的帽子至多也不超过5吨。复活节岛的大部分雕像高度为3—5米,10—12米的雕像并不多,只有30—40尊,它们的重量至多也不过10多吨,大部分雕像的重量还不到5吨。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重。
43
纳斯卡线条 纳斯卡线条位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地区,是存在了2000年的谜局:一片绵延几公里的线条,构成各种生动的图案,镶刻在大地之上,至今仍无人能破解。因此纳斯卡线条被列入十大迷团 46米长的细腰蜘蛛 大约300米的蜂鸟
44
发现 一天,两个美国人来到秘鲁南部的纳斯卡高原上,眺望着绵延数英里的一片标记,它看起来像是涂画在一本巨大而神秘的便笺上。在广阔的沙漠上,上千条苍白的线条指向各个方向。 他们被纳斯卡沙漠这些像机场跑道一样的线条深深地吸引住了,“对于这些奇异的遗迹,我们心里涌起千百个疑问,突然我们发现夕阳的降落位置几乎正好位于其中一条长线的尾端!过了一会,我们才想起那一天是6月22日,正是南半球的冬至,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45
分布 专家们发现大部分的线条和图形,都分布在秘鲁南部一块完整地域上,北由英吉尼奥河(Rio Ingenio)开始,南至纳斯卡河(Rio Nazca),面积达二百平方英里。由于图案十分巨大,只能在三百米以上的高空,才能看到图案的全貌,所以一般人在处于地面的水平角度上,只能见到一条条不规则的坑纹,根本无法得知这些不规则的线条,所呈现的竟是一幅幅巨大的图案。
46
面积 这些图案是将地面褐色岩层的表面刮去数公分,从而露出下面的浅色岩层,而所形成的坑道线条,每条的平均宽度约为十至二十公分,而当中最长的则达约十公尺。所以由这些长度不一的线条所组成的图案,其面积也有所不同,
47
图形 考古学家们不仅发现了直线条和弧线图案,还惊奇地发现了巨大的动物形体,这使得那些图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它们有些绵延8公里,还有数十幅图形,包括18只鸟。这些动物图案中,只有兀鹫这种动物是当地的土产,其他动物如亚马逊河蜘蛛、猴子、鲸鱼等,似乎与寸草不生的荒漠格格不入。有些图案描绘得十分精致。
48
108米卷尾猴 烛台
49
用途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古纳斯卡人分配水源的标志,而那些图案是不同家族的族徽。人们发现,在那些的图案覆盖的地下,分布着大量的水渠。这一说法较易为人接受,因为纳斯卡平原是一片很荒凉的平原,几乎是没有降雨的。 1983年,一支意大利的考古队在纳斯卡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陶器,这些陶器上都装饰有一些动物图案。而这些图案在荒漠上又以更大的规模重复出现。 太阳恰好就是从这些红条中某一条的末端的上空落下去的:世界最大的天文书。
50
委内瑞拉Venezuela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
是位于南美洲北部的国家,为南美洲国家联盟 的成员国,首都加拉加斯。北临加勒比海, 西与哥伦比亚相邻,南与巴西交界,东与 圭亚那接壤。它被称为“瀑布之乡”,面积 91205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813千米。 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世界主要的产油国 之一。石油产业是其经济命脉, 该项所得占委内瑞拉出口收入的约80%。
51
名字来源 委内瑞拉的国名“Venezuela”其实源自意大利文,是“小威尼斯”的意思,其典故出自意大利探险家阿美利哥·维斯普西(同时也是美洲的命名者)(AmerigoVespucci)当初在马拉开波湖见到美洲印地安人(Amerindian)所居住的水上高脚屋村落,联想到欧洲的水都威尼斯,因而如此命名。至于委内瑞拉正式全名里的“玻利瓦尔”,是1999年该国重修宪法时才加入,用以纪念被他们视为开国英雄的西蒙·玻利瓦尔。
52
国旗 启用于1811年,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自上而下由黄、蓝、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黄色代表丰富的资源,蓝色代表天空和大海,红色代表独立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的鲜血。旗面中央有八颗白色五角星,呈弧形排列;七颗代表1811年委内瑞拉联邦的七个省,第八颗代表1817年摆脱西班牙统治、并入委内瑞拉的圭亚那省。左上角绘有国徽图案。政府机构使用带国徽的国旗,民间使用了不带国徽的国旗。
53
国徽 启用于1836年4月18日。中央图案为盾徽,左上角红地,绘有二十株小麦捆在一起,代表二十个州的团结。右上角黄地,绘有剑、佩剑、三枝长矛和两面国旗,以象征胜利的月桂绑起。下方蓝地,绘有一只往左方奔跑的白马。三者加起来是国旗的颜色。盾徽被月桂和棕榈枝条。盾上方有两只丰裕之角,流出蔬菜、水果和鲜花。由国旗三色构成的绶带书有国名和“1810年4月19日、独立”和“1859年2月20日、联邦”。
54
货币 委内瑞拉原货币名称为玻利瓦尔,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委内瑞拉实行了货币改革,发行新货币强势玻利瓦尔(bolívar fuerte),有着让“玻利瓦强起来,经济强盛起来,国家富强起来”的寓意·。强势玻利瓦尔与玻利瓦尔的兑换比率是1:1000 。 货币编号:VEF 。纸币面额分别为2、5、10、20、50、100元,硬币有1分、5分、10分、12.5分、25分、50分、1元。
55
1人民币元=1.0062委内瑞拉博利瓦 1委内瑞拉博利瓦=0.9938人民币元
56
石油 委内瑞拉是拉丁美洲最重 要的产油国家,境内主要的 石油蕴藏区是国境西北角的 拉丁美洲第一大湖——马拉 开波湖。后在奥里诺科重质
原油带探测到新石油资源, 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大增41% 达到2970亿桶,因此,奥里诺科已成为委内瑞拉最重要的石油蕴藏区。
57
首都 加拉加斯 城市四周环山,海拔922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810毫米,整个都会区人口超过500万。卡拉卡斯虽然地处热带,但因地势较高,气候温和,没有四季之分,仅分雨季和旱季。每年5月至10月是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雨季气温较低,天气凉爽;旱季白天有点炎热,但夜间仍很凉爽。在卡拉卡斯,人们既可以享受风和日丽的春光,又可以领略热带海滩的情趣,被众多的游客称为“美洲大陆上得天独厚的首都”。 居民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本国第一大城市。其经济在拉美国家中居中上水平,石油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全国25家大企业中有19家设在这里。 市内交通便利,地铁建于1983年,有5条线路。按每平方公里汽车流量计算,它是世界上汽车最多的城市之一,居民中有64%的家庭拥有汽车,其中90%驾驶汽车上下班。
58
马拉开波 马拉开波:全国第二大城市,是世界上著名的石油产区中心和石油、咖啡输出港。原油输出量占全国一半,有石油化工、水泥、木材加工、食品等工业部门。有国际机场。 马拉开波湖:位于境内的西北部,南北长155千米,东西宽95千米,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最悠久的“石油湖”。湖区储油量约50亿桶。由于储量大,原油源源不断 从湖畔的裂缝中溢出, 浮在水面上。
59
旅游 安赫尔瀑布:世界最高、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隐藏在高山密林里,最高落差979米,最高一级长807米、宽150米。只有乘飞机才能看到它那全部的雄姿,乘飞机通过瀑布的上空,可得到“勇敢的探险者”证书。
60
选美之国 环球小姐、世界小姐的最大制造国。2008年和2009年两届环球小姐冠军都是来自委内瑞拉。
每年的九月初,一年一度的选委内瑞拉小姐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在委内瑞拉女性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宁可去死,也不要丑陋。” 魔鬼训练: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北部有一栋粉红色建筑,被称为委内瑞拉小姐学校,也是美女们的训练基地。美女们需要接受高强度的训练,比如化妆、比基尼模特表演、穿10厘米高跟鞋走路等,还要遵守严格的饮食规定。
61
2009环球小姐 2008环球小姐
62
其他 教育:对6~15岁儿童实行义务教育,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无文盲国家。
新年习俗: 新年来临之际,很多委内瑞拉人还喜欢将大面额的纸币放在钱包或是右脚穿的鞋子里,表示自己掌握了财富。 在委内瑞拉,很多老人相信,如果想在新的一年里发大财,就应该在新年钟声敲响后祝酒碰杯,并让一枚金戒指掉进酒杯中。在委内瑞拉,新年时喝的酒首选香槟等起泡沫的酒,因为泡沫象征着好运。一些委内瑞拉人还相信,如果随着12下新年钟声的响起,一连吃掉12颗葡萄,或者事先在纸上秘密写下3个愿望,待新年钟声敲响后烧掉,便能梦想成真。
63
重要节日 新年1月1日 主显节 1月6日 狂欢节2月19-20日 复活节4月5-8日 独立宣言4月19 劳动节5月1日
独立日 7月5日 国庆节 西蒙玻利瓦尔诞生日 7月24日 也是马拉开波湖战役日 圣母升天节 8月15日 美洲发现 10月12 万圣节 11月1日 圣母怀孕 12月8 圣诞节 除夕 12月31
64
习俗 委内瑞拉人同人交谈时喜欢离得很近,有的人脸对脸几乎可以碰到对方的鼻子,谈话时可能捏捏对方的肩膀,摸摸对方的领口,熟人之间时常抓住对方的双手说话。 委内瑞拉人十分讲究社交场合着装整齐,在正式场合,即使天气比较热,男女都要穿西服,系着领带,穿上皮鞋。 委内瑞拉人一般只邀请关系密切的朋友到家中作客。应邀到委内瑞拉人家中作客,最好事先给主人或女主人送去一些鲜花或糖果,随身带去也可以,事后应再寄一封表示感谢的信。 委内瑞拉人请客吃饭以西餐为主,但吸取了当地传统的烹调方式和佐料。待客的主要食物有米饭、玉米薄饼、豆类食物、牛肉、猪肉、鱼、虾、海味、禽肉、禽蛋、蔬菜、水果等。饮料有咖啡;茶、牛奶、可口可乐、啤酒、白酒和各类果酒等。委内瑞拉人请客吃饭是有相互敬酒的习惯,按当地习俗,要等主人敬酒之后客人才能敬酒。
65
美食 阿利亚卡:最典型的圣诞食品。阿利亚卡用玉米面和猪肉、牛肉、鸡肉加上果仁等材料做成。 火腿果仁面包:圣诞食品。
66
足球王国 巴西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巴西全国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首都巴利西亚。 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货币名称为雷亚尔 1巴西里尔=2.8238人民币元 1人民币元=0.3541巴西里尔 ·巴西足球队是世界上唯一一支5次获得世界杯冠军的球队。此外,巴西队还获二次亚军,二次第三,一次第四,是世界杯历史上成绩最好的球队。
67
饮食 烤肉是巴西的国家招牌菜。肉多菜 少是巴西饮食的一大特色。巴西人民 惯常喜爱猪牛肉。一般富有的人家更 多喜爱牛肉,反之,则以猪肉为主。
咖啡:巴西以咖啡质优、味浓而驰 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 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 豆子炖肉:巴西除南部外,大都以 豆类为主食,豆子炖肉是巴西的全民 大菜,是人们日常食用的家常菜之一。
68
探戈故乡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是位于南美洲南部的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国土面积2,901,400平方公里,拉丁美洲面积第二大国,世界面积第八大国,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首都为布宜诺斯艾利斯。 货币:比索 1人民币元=1.2810阿根廷披索 1阿根廷披索=0.7806人民币元
69
特色 牛肉 红纹石:一种粉红颜色、娇嫩、可爱而又稀有的宝石,是阿根廷的国宝石。 探戈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