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评估的内涵 王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评估的内涵 王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评估的内涵 王毅

2 3月22日至23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新跨越。   袁贵仁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牢牢把握阶段性特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发展观,以思维方式、工作重心、工作模式的转变,从思想观念、时间精力、改革举措、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切实体现全面提高质量的要求,推进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到内涵式发展为主的转变,从注重硬指标显性增长向注重软实力内在提升的转变,引导和促进高等学校练内功、比内涵、强底气,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3 教学质量评估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何为教育质量?它与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是什么关系? 教学质量的内涵?主要观测点? 教学质量的评估方法?

4 目 录 CONTENTS ●教育质量的内涵 ●教学质量的主要观测点 ●评估的几个环节

5 第一部分:教育质量的内涵

6 教育质量的内涵 教育质量——一个热点话题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7 教育质量的内涵 教育科学发展步入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 提高质量不仅是针对高等教育,而是应该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高等职业学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在2011年度全国职成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 鲁 昕

8 教育质量的内涵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项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9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项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项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质量的内涵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项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项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项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项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0 教育质量的内涵 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研究能力 高等教育质量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文化传承创新深度

11 教育质量的内涵 ●教育质量是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总的评价 ●教学质量是学校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规定性释义
●教育质量可以看作学校外部质量标识,教学质量可以 看作学校内部质量本质,或者说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是 教学质量

12 第二部分:教学质量的主要观测点

13 教学质量的主要观测点 (大学的)根本问题: 培养什么人?——定位。 怎样培养?——途径(人才培养模式)

14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教学质量的主要观测点 观测点一:定位准不准 各级教育科学定位、科学分工、科学布局,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在2011年度全国职成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 鲁 昕 (2011年5月16日)

15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教学质量的主要观测点 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定位职教体系高端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从人才层次结构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处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端,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具有引领和导向性的作用。 从教育功能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和骨干作用。

16 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我们主要的培养定位,那么如何依托产业、面向产业和服务产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个问题。第一,我们要把产业的需求分析清楚以后来决定我们的市场细分,就是我们的市场在什么地方。第二,当我们的培养定位定下来以后,如何制订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及进行哪些方面的教学变革。第三,这样的变革发生以后,在学校里面需要非常复杂的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以及管理方面的保障。

17 需求分析与培养定位 : (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电子信息产业是SIP第一大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两大主导产业 机械制造业 1289.5亿元 784.6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1% 吸纳就业人口约占全区78%

18 2010年,SIP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共有企业884家,在职人才总量14,1767人,学历结构如下图:
18

19 IC工程师和电子工程师等中端人才缺口最大

20 SIP电子信息产业岗位分类 人才层次 岗位比例 相关职位 平均薪酬 高端人才 20% 研发部经理、项目部经理、项目开发经理 15—20万/年
中端人才 研发工程师、电气/电子工程师、IC验证工程师、销售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产品工程师 8—14万/年 低端人才 60% 模具工程师、配电工程师、电路板调试员 3—7万/年

21 IVT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名称 目标岗位 生产线长、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工艺员(产品导入工程师) 应用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 生产线长、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工艺员、 光电子技术 测试技术人员、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研发技术人员、客户服务技术人员 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 生产线管理员、工艺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

22 专业名称 目标岗位 网络管理员、IT维护工程师、网站设计工程师、网络技术员、硬件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
软件技术 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软件销售和技术支持人员 移动通信技术 通信产品组装与检验员、测试技术员、产品维修技术员、品质管理工程师(技术员)、销售工程师 通信网络与设备 勘测助理工程师、安装助理工程师、运维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客服人员 物联网应用技术 物联网应用层软件开发、物联网工程实施、物联网运行维护、生产测试维修技术员、客服人员

23 观测点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职业院校学生光掌握一门应用技能与技术太单一了。从现在开始必须把他们当做重点高中与大学的孩子一样看待,给他们补上职业与人文素质方面的“短板”,为将来的全面培养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太原市交通学校调研时指出

24

25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21世纪所需的人才: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
常言道:“人对了,什么都对了!” 而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对的人”。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 信息搜集和媒体采集能力 全球观念和本土化参与能力 解读金融和经济知识能力 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数学基础 技能是可以短时间速成的,但素质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积淀的。 (我们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简单的、重复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将很快被机器和外包的模式所替代….. 美国前教育部长雷利曾经指出2010年最热门的10种工作岗位,在2004年还根本不存在。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学生准备毕业后投入现在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大约每2年翻一番;对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当他们学习到第三年时,他们在第一年所学习到的东西有一半已经过时…… 变化是不可改变的,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准备好了吗?大家都知道,今年教师节前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一所小学听课并和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师座谈。在座谈中,温总理尤其对启发式教育提出了他的看法, 他说: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 座谈后温总理的讲话中又明确表示: (第二),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说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那么,21世纪的人才到底需要什么技能?我们到底面临什么挑战呢?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技 术的不断产生,技能被不断 地要求更新,而让学生能快 速掌握新技术的,恰恰不是 单纯的专业课程的培养,而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 业素质的养成。 25 25

26 构建了“双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综合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新型课程体系 公共平台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公共课程 专业课程
生活通识与通用技能类课程 就业创业类课程 审美与人文类课程 身心健康类课程 思想政治类课程 公共平台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公共课程 专业课程 典型社会生活 典型工作任务 问题 情景 事件 活动 矛盾 对象 工具 方法 组织 要求 基于社会生活 基于工作过程 以系统论方法为指导

27 专业课程开发步骤 教学实施 1、专业实践专家访谈会 5、 学习情境设计 2、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6、 教学流程设计 3、产生学习领域课程
7、课业设计 4、确定课程学习目标 8、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确定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教学设计

28 染整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设置 仿色打样 质量检验 工艺实施与管理 生产组织与监督 工艺制定与产品开发 染化料检验与优选 行动领域 设备操作
企业管理与创业 染整设备操作与维护 测色与配色 染化料检测与优选 染整过程质量检验与控制 染整前处理工艺实施与管理 染色工艺实施与管理 印花工艺实施与管理 整理工艺实施与管理 印染企业生产组织与监督 染整工艺设计与产品开发 学习领域 企业经营管理与创业 职业能力逐渐增强 学习难度逐渐增加 职业成长规律 学习认知规律

29 每种能力的培养均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并形成递进的能力培养主线。
分解目标,落实课程 每种能力的培养均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并形成递进的能力培养主线。 整合能力 一年级 工程导论 工程实践 大学英语 团队合作 创新能力 交流能力 微积分 大学物理 电路分析基础 ...... 二年级 大气科学概论 模拟电子技术 工程实践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 ...... 信号与系统 每种能力的培养均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并形成递进的能力培养关系。 三年级 综合气象 观测实践 气象遥感遥测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 卫星气象

30 考核的设计理念发生了以下的变化       传统理念                改革理念 教师管理为主           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管理      相结合
考核学生学习个体 个体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      合 考核最终学习结果为主 考核学习过程为主 单一的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团 队互评相结合

31   1.根据行业需要制定——实用的教学内容          2.按照行业岗位实施——实在的教学方法         3.依托行业渠道开展——实战的顶岗实习          4.利用行业场地进行——实际的现场教学          5.参与行业市场竞争——实操的真实项目          6.遵照行业标准推行——实效的考核方式

32 观测点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深入推进学生工学结合。要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二是创新校企合作实现形式。鼓励校企共建职业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办急需专业,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积极营造实践教学环境,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通过开展生产性实训,促进“技能作品”、“企业产品”和“市场商品”的衔接转换。

33 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1 “大生案例” 基于全面合作的校企“四共享” 合作机制探索

34 1.人才共享。校企双方人员职务互兼互聘,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和产品研发团队。
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大生案例”:基于全面合作的校企“四共享”合作机制探索 1.人才共享。校企双方人员职务互兼互聘,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和产品研发团队。

35 2.设备共享。大生集团建立教学化生产车间,学院实验、实训设备向大生集团开放。
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四共享”合作机制探索的“大生案例” 2.设备共享。大生集团建立教学化生产车间,学院实验、实训设备向大生集团开放。

36 3.技术共享。联合开展纺织新材料应用、新型面料设计、功能性纺织品开发等,联合申报科技成果转化课题。
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四共享”合作机制探索的“大生案例” 3.技术共享。联合开展纺织新材料应用、新型面料设计、功能性纺织品开发等,联合申报科技成果转化课题。

37 4.成果共享。校企合作项目获江苏省纺织技术创新奖、“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联合申报专利5项。
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四共享”合作机制探索的“大生案例” 4.成果共享。校企合作项目获江苏省纺织技术创新奖、“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联合申报专利5项。

38 “四共享”合作机制推进了“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四共享”合作机制探索的“大生案例” 企业 学校 人才共享 学生作业 学生 教师 学习过程 教学场所 实际产品 徒弟 师傅 工作过程 生产车间 设备共享 技术共享 成果共享 “四共享”合作机制推进了“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9 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4 “蓝丝羽案例” 基于产品研发的“四共创” 合作机制探索

40 1.共创蓝丝羽商学院。共同制定了加盟企业管理、导购岗位的培训标准,推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及规范化建设。
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蓝丝羽案例”:基于产品研发的“四共创”合作机制探索 1.共创蓝丝羽商学院。共同制定了加盟企业管理、导购岗位的培训标准,推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及规范化建设。 2.共创蓝丝羽驻校研发中心。企业派驻设计师,带领学生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 3.共创民族文化产品品牌。与学院敦煌国际家纺布艺研究所合作开发了具有敦煌元素的家纺产品15款,形成了数百万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4.共创就业基地。成为我院实习与就业基地

41 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蓝丝羽案例”:基于产品研发的“四共创”合作机制探索

42 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对照表 合作内容 1.基本形式 2.延伸形式 3.拓展形式 1.发展规划 2.专业建设 3.课程建设 4.师资建设
1.1.1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 1.2.1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 1.3.1校企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集团或联合体 2.专业建设 2.1.1学校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2.2.1校企共建重点专业和新专业高层决策机制 2.3.1建立由企业主导的专业建设协调机制 3.课程建设 3.1.1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3.2.1校企共同确定课程体系 3.3.1企业主导课程开发 4.师资建设 4.1.1 校企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4.2.1企业专家培训教师 4.3.1 企业专家到学校实行“阶段性全脱产”教学 4.1.2学校培养培训师资 4.2.2 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和技术设备更新改造 4.3.2 学校从企业直接调入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5.实习教学 5.1.1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5.2.1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5.3.1引企入校建立生产实训基地 5.3.2校企”一体化”管理 5.2.2产教结合开展实训 5.3.3学校在厂区建立教学区 5.3.4企业自主建立面向社会的实习基地 6.能力评价 6.1.1 学校为企业参与考核评价创造条件 6.2.1 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评价制度 6.3.1建立企业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制度 6.1.2 学校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6.1.3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调查 7.研究开发 7.1.1学校建立专门教学研究机构 7.2.1 校企共同开展研发或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7.3.1建立区域性研发机制 8.招生就业 8.1.1学校制订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8.2.1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8.3.1 企业组织招生和培训 8.2.2校企共同举办在职技工高技能提升培训班 9.学生管理 9.1.1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制定学生行为规范 9.2.1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操行考核 9.3.1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内容

43 观测点四:师资队伍 三支队伍 充分调动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建设三支队伍、实施三层培养、打造三种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校内专任、兼课、
聘任行业知名专家、企业技术能手、企业管理骨干主要承担校外专业实践课教学 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校内专任、兼课、 返聘教师主要承担校内 专业及基础课教学 校内教师队伍 三支队伍 校外兼课教师队伍 周边高校的高职称教师,作为承担校内基础理论课教学的补充力量。

44 三层培养 充分调动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建设三支队伍、实施三层培养、打造三种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专业课教师重点培养
基础课教师重点培养按学生认 知特点设计学习项目的能力 项目设计能力培养 专业课教师重点培养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 程及工程实践能力 三层培养 工程实践 能力培养 教学组织 能力培养 企业教师重点培养教 学组织与实施能力

45 三种团队 充分调动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建设三支队伍、实施三层培养、打造三种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职教专家为指导,行业专家、 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和学院的专 业带头人组成 指导型专业 建设团队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企业技术骨干为中坚,试行 “双师联合授课” 三种团队 工程型课程 教学团队 从企业技改、社会服务等项目 中遴选课题,由企业技术人员、 教师和学生组成 服务型技术 研发团队

46 师资 教学条件 机制与制度 理实一体课程 学习性 工作任务 专任 + 兼职 理实一体 专业教室 过程管理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专业教室
观测点五:实训基地 师资 教学条件 机制与制度 学习性 工作任务 专任 + 兼职 理实一体 专业教室 过程管理 理实一体课程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专业教室

47 师资 教学条件 机制与制度 专任 + 兼职 教学车间 企业运作 双重身份 实际 工作任务 生产性实训 学生在汽车检测线上进行生产性实训

48 师资 教学条件 机制与制度 兼职 + 专任 合作企业 弹性管理 员工化管理 岗位 工作任务 顶岗实习 学生在中鑫之宝公司顶岗实习

49 观测点六:教学手段

50 内容丰富的纺织服装特色专业链教学资源库

51 未来课堂模式:从“满堂灌”转变为“互动式教与学”
课前、课中、课后 传统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 时时、处处、人人 学生 学生 学生 老师 Teacher 学生 老师 其它学校和组织 课程内容 同学 学生 教育变革 父母\专家 网上获取 教育内容 学习社区 学习工具 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51

52 第三部分:评估的几个环节

53 教学质量的评估 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实现“目标评估向过程评估转变”、“硬件建设评估向软件(即内涵、质量)建设评估转变”、“被动评估向主动评估转变”。 (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 (软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动就是人才培养过程)

54 评估原则 1. 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强调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55 评估的几个环节: 说课(听课) 说课重点在于分析本课程在实现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责任;本课程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及平行课程之间的关系,本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岗位之间的契合度;完成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手段、方法及所需教学资源,本课程教学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的办法;本课程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办法;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展示教学手段的运用。举例说明本课程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以及运用教学方法的目的、效果等。

56 专业剖析 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奇异点并初步分析其原因。听取专业带头人介绍专业建设情况,查阅相关资料。为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如果信息不足应及时索取。对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要有针对性(如分析出现奇异点的原因,了解资料中出现的疑点问题等),同时要注意引导被访对象全面真实地反映专业建设情况。有选择地参观、考察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走访合作企业,听取说课等。

57 深度访谈 针对学校薄弱环节的核心问题,以学校领导、各部门中层领导、管理人员、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等作为被访谈对象,对被访谈对象作启发式的交谈与询问,了解问题的实质,掌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达到开阔思路、启迪思维、探究成因及解决问题的目的。深度访谈的结果将对评估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58 谢 谢 Thank You


Download ppt "评估的内涵 王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