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2 抗日战争 标志 原因 意义 背景:历史、现实 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 全民抗战 抗战: 敌后战场 国外战场 日军滔天罪行 胜利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全民抗战 抗战: 抗日战争 敌后战场 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抗战:开展游击战争、百团大战 国外战场 南京大屠杀 日军滔天罪行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 标志 胜利 原因 意义

3

4 二、知新整合 1、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1)抗战初期,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 (2)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造成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 (3) 迟滞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5 防御阶段 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 相持阶段 胜利
2、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共根据形势变化,分别制定了怎样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赢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防御阶段 (2)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3)开辟抗日根据地 1937、7—1938、10 (4)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 (1)发动百团大战 相持阶段 (2)巩固根据地 (3)中共七大召开 1938、10——1945、8 胜利 日本投降 中共力量发展壮大 1945、8——1945、9

6 解放战争 政治 经济: 军事: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北平和平谈判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
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军事: 战略决战 向全国进军,结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7 3、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之演变 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政策:同国民党合作。 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1)特征: (2)表现: 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政策:同国民党合作。 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政策: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③抗日战争时期: 政策: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④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政策:打倒蒋介石,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8 影响: 结论:国 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伤,两党的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并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第一次分裂、国共对峙: 大革命失败,十年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③第二次国共合作 实现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不断失败的局面。 ④第二次国共对抗 三年内战,最终新中国诞生,但也导致祖国至今不能统一。 结论:国 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伤,两党的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9 4、概括说明中国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在结果和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不同之处,结合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不同原因。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结果 影响 原因 清朝战败,签《马关条约》 第一次反侵略完全胜利 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提高国际威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清政府腐败无能 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日热情 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 列强偏袒日本 国共合作 实现全民族抗战 持久战、游击战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结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国家独立、民族富强。

10 5、我们怎么处理中日关系? (1)、牢记历史,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2)、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3)、尊重历史,崇尚和平,面向未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11 6、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发生了一些列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变化的历程,研究中共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依据,并得出规律性认识
(1) 依据:根据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制定的。 (2)历程:①大革命失败后,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共把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了土地,生活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为提高。从而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②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巩固根据地,保证抗战的胜利,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从而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等各阶层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③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实行新的土地政策,制定了《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解放区1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2)认识:①中共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维护了农民基本利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中共能够依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方针政策,说明中共具有策略的灵活性,说明 中共已经 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12 1.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c 2.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B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 九一八事变之后

13 B

14

15

16


Download ppt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