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2江苏历史高考 重点与热点考点分析与复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2江苏历史高考 重点与热点考点分析与复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2江苏历史高考 重点与热点考点分析与复习

2 2012江苏各大市模考考点透视 一、高频与冷点考点梳理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早期分封制与宗法制及特点;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古代选官制度尤其是科举制;唐明清等中央官制 西周建立与灭亡没涉及;秦朝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秦三公九卿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等几乎没涉及。

3 2、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小农经济特点与局限、古代商业发展重点表现为市场的变迁,朝代主要是唐宋元明清;重农抑商政策
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民间手工业、古代城市的发展、制瓷等手工业成就、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特点等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

4 3、传统主流思想的形成发展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与遭遇,尤其是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心学; 老子与老子与战国时诸子百家主张几乎没涉及 4、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书体特点;文人画;世俗文学尤其元曲和明清小说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贡献涉及很少。汉字、中国画中风俗画等,戏曲和京剧产生发展等没有涉及。

5 5、古代希腊雅典与罗马 雅典民主特点与局限;罗马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特点; 希腊自然环境与城邦制特点、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阐述没有涉及。 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成熟尤其是启蒙运动产生与影响; 但丁、薄伽丘和彼得拉克和莎士比亚作品涉及很少

6 7、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没有考查。 8、欧美代议制确立发展(英国美国德国)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1832年改革;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权利法案》颁布,美独立前严峻形势,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及影响没有或很少涉及。

7 9、10、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典力学和进化论 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斗争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共产党宣言》问世,伽利略的贡献等没有涉及 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民族抗战;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没有或很少涉及。 中共诞生,井冈山根据地、长征、内战爆发、战略反攻、三大战役等史实没有或很少涉及。

8 12、 1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和思想解放潮流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同时期特点;近代中国思想逐步解放尤其是新文化运动 林则徐与魏源主张;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没有涉及。 14、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与新型工业化;赫鲁晓夫改革; 《四月提纲》、十月革命及其历史意义没有涉及。

9 15、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措施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克林顿改革与新经济涉及很少; 16、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美苏冷战格局与多极化趋势中欧洲联合、欧美关系;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等没有或很少涉及 17、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发展 经济全球化及其问题与反全球化; 《关贸总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入世等没有或很少涉及。

10 18、19 、现代科学技术与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 爱因斯坦相对论;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苏联文学、印象主义美术等没有涉及 2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三大民主政治、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成就没有或很少涉及

11 2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 日内瓦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席位、中日建交、新时期外交建树等很少涉及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五计划;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八大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对外开放新格局等内容很少涉及。

12 23、中国近现代生活变迁 24、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5、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社会习俗婚俗考查最多; 其他习俗很少涉及;交通和报刊传媒等方面很少涉及 载人航天 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没有涉及 26、改革 27、人物 梭伦、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 孝文帝改革涉和明治维新涉及比较少 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华盛顿、甘地;邓小平等没有涉及

13 二、热点分析聚焦 热点一 关注三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时事热点】
热点一 关注三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时事热点】 1.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定调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会议指出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被视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致力改善民生的亮点。

14 【历史回顾】 1、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安定民生、立国之本) (1)生产力进步与耕作方式变化(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2)土地私有制确立与小农经济产生(私田到自耕农经济) (3)政府重视促进与保护农业发展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唐太宗存百姓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慎刑,劝课农桑,选修水利。 (4)古代思想家关注民生与和谐:孔子仁、德、中庸;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尚同。

15 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与民生关注 (1)太平天国:1853《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张绝对平均主义,试图建立理想农业社会主义。 (2)辛亥革命:1905阐发民生主义,通过核定地价达到国民共享,家给人足;1924新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田。 (3)新民主主义革命:1931年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16 3、现代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1)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剥削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农业合作社( )在自愿互利基础上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强调生产资料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

17 4、世界各国对农业和民生关注 (1)英国圈地运动: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俄国农奴制改革:农民获得自由、获得一块份地
(3)日本明治维新:废除禁止买卖土地禁令,确认土地私有。 (4)苏俄和苏联:从余粮收集到粮食税再到农业集体化再到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5)西方人文精神和理想社会构建:从智者运动到启蒙运动。 (6)希腊和罗马对公平社会追求:限制贵族特权、追求社会公平、公民法与万民法调节国内矛盾,维系国家长治久安。 (7)西方国家“福利国家”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但也带来问题:财政重负、社会惰性、挫伤积极、影响经济增长等。

18 热点二 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推动政治文明演进
热点二 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推动政治文明演进 【时事热点】 1、2011被称为法治之年。年初,北京人民大会堂那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庄严宣告,意味着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了法治化轨道,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实现“有法可依”。 2、2012年5月7日,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初步结果显示,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以近52%的得票率击败现任总统萨科齐,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成为17年来首位左翼总统。2012年5月7日,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举行就职典礼,成为新一任俄罗斯总统, 3、十二届全国人大的代表将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城乡“同比同票同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大进步。

19 【历史回顾】 1、古代中国皇权下的权力制约与民主呼声 (1)中央官制:秦朝的三公九卿,分掌不同政务,国家军政大事决策要进行朝议,一定程度减少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2)唐朝三省六部,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六部执行,门下省设政事堂,三省宰相共同议政场所,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决策已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 (3)明清之际: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主张法治与学校决策;顾炎武主张众治、经世致用;王夫之循天下之公等。

20 2、近代中国的民主求索 (1)太平天国运动:洪仁玕《资政新篇》提出开明君主、依法治国、公众选举等。
(2)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改良政治、兴民权、逐步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3)孙中山等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结束专制、确立共和、颁布宪法(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4)陈独秀等激进派强调民主与科学并重,彻底铲除专制根源。 (5)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推翻国民党专制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1 3、现代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建设 (1)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提供民主前提
(2)建国初期一宪三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文革时期民主曲折 (4)新时期不断完善:完善政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立法和依法治国;祖国统一坚持一国两制;民主范围不断下移基层民主等。

22 4、西方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1)奴隶制民主----雅典民主与罗马法律。 (2)资产阶级民主----西方代议制确立与扩展(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英国(温和)、美国(典范)、法国(艰难)、德国(脆弱)。 (3)无产阶级民主----解放人类阳光大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法国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到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到后来民主政治探索。 (4)国际关系日趋民主----战后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发展: 两极格局形成(战后到50年代)到多极化趋势的出现(60-80年代)到多极化趋势的加强(90年代后); 有利于发挥联合国作用,有利于建立公正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有利于世界的整体发展等。

23 热点三 经济危机与经济政策调整 【时事热点】
热点三 经济危机与经济政策调整 【时事热点】 2012年1月1日,欧洲人在迎来了又一个新年之际,也见证了欧元诞生十周年历史。在这个本应“双喜临门”的日子里,欧元却正在经历一场最严重的危机。面对已相伴十载的共同货币,欧元区国家的心情可谓复杂纠结。德法两国领导人更是坦言,经济危机在2012年将只会加剧而不是有所缓解。总之,年满十岁的欧元现在已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接下来何去何从无疑将考验欧洲人的勇气和智慧。欧债危机使欧洲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面临挑战。

24 【历史回顾】 1、世界各国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 (1)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 年爆发了从美国开始进而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影响。 (3)1921年春苏俄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推行而带来经济和政治危机,导致新经济政策实施。在其后高度集中并逐步僵化斯大林体制之下,即使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始终未能扭转经济颓势,最终导致国家解体。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之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经济困难,进而到达文革时期的经济崩溃的边缘。

25 2、世界各国经济政策调整与相互协调机制 (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模式)调整: ◇资本主义发展早期(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 ◇18-19世纪的自由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 ◇20世纪30-70年代由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0世纪80-90年代通过里根改革与克林顿改革资本主义世界逐步走上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第三条路线即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道路。

26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苏俄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再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再到自身修正与完善实行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 ⊙中国由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到实行改革开放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一条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27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4)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与贸易协调机制:
◇1978年后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扩大农户和企业自主权 ◇1992年后从南方谈话到十四大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股份制为形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001年全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开放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与贸易协调机制: ⊙战后形成以美国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实现了全球范围贸易的自由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28 热点四 周年历史大事件 【时事热点】 1、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2、2012年1月1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并致辞: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要以更加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的未来,始终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彼此核心和重要利益,妥善处理分歧,牢牢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

29 【历史回顾】 1、鸦片战争结束与《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B1Z2)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与《辛丑条约》签订110周年(B1Z2) 3、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B1Z3) 4、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共90年的奋斗历程)(B1Z3) 5、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B1Z5) 6、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30周年(B1Z4)

30 7、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20周年(B2Z3)

31 热点五 中外科技的发展历程 【时事热点】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首次“太空相拥”,这是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高度。它意味着中国已经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空间站是当今人类载人航天技术的标志性产物,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 。

32 【考点回顾】 中国: 1、古代中国科技辉煌与中学西传 四大发明及其外传,奠定中国文明古国地位,但没有带来实际社会效益;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和欧洲社会转型 2、明清时期科技总结与渐趋落伍(源于社会环境) 3、近代中国科技整体落后与主动学习 从无视西方科技到先进中国人的主动学习(新思想萌发到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到新文化运动时期) 4、现代中国的科技逐步走向世界(国防、医学、农学、航天、信息、原子能等)

33 世界: 5、近代科学理论产生与发展 (1)产生(15-16世纪):天文学(哥白尼) (2)形成(17-18世纪): 经典力学(伽利略牛顿) (3)发展(18-19世纪中期): 电磁学(法拉第)、生物学进化论(达尔文) (4)突破(19后-20世纪初 )量子论(普朗克)与相对论(爱因斯坦) 6、科学理论指导技术成果发明 从蒸汽机到发电机到电子计算机和原子弹 7、技术成果应用与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 8、产业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从社会生产力到社会关系到世界格局到中国等

34 热点6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视角1:中美关系发展 一、近代美国在华侵略势力的此消彼长 1、19世纪中期追随英国等西方列强侵华
热点6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视角1:中美关系发展 一、近代美国在华侵略势力的此消彼长 1、19世纪中期追随英国等西方列强侵华 2、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和参与瓜分中国 3、一战及战后初与日本激烈争夺中国 4、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华占据绝对优势

35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1、中美二十年之间的敌视与对抗(建国到70年代初) 2、中美关系从改善到走向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 3、中美之间相互合作与彼此斗争(20世纪80年代以来)

36 视角2:中日关系发展 一、近代中日两国的图强自救与剧烈冲突 1、中日两国的救亡图存与近代化探索 2、日本推行大陆政策和发动侵华战争
二、战后以来中日之间的对峙与关系缓和 1、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和中日冷战对峙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的中日关系发展

37 视角3:中苏关系发展 一、古代 两国冲突:清朝康熙时期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和《尼布楚条约》 二、近代
1、追随西方侵略中国热衷领土扩张《瑷珲条约》等 2、19世纪末参与八国联军侵华瓜分中国 3、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城市暴动. 4、二战期间,结盟共同抗击德日法西斯。

38 三、现代中国 1、 50年代的“蜜”,中苏结盟时期(“一边倒”,全盘苏化:工业化和政治经济体制)
2、60年代的“争”,从分歧到分裂。国家利益的矛盾,是中国的国家安全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之间的对撞。 3、70年代的“斗”,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4、80年代的“缓”,关系正常化的十年谈判。 5、当今“稳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格局。

39 视角4:美日关系发展 1、19世纪中期美国叩开日本国门 2、20世纪初期美日在华激烈争夺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助蒋抗日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扶植日本 5、20世纪70年代后美日合作竞争

40 视角5、欧美关系 1、近代以来欧洲侵略美洲与美国追随欧洲(欧化),欧洲主宰世界。 2、一战后欧洲格局动摇,中心向两侧转移美苏
3、二战后欧美军事结盟与彼此配合; 美国全面扶持与控制西欧(美化) ; 欧洲联合与欧美全面竞争。 中国外交准则: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立足经济建设与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利益

41 三、复习备考策略 (一)复习内容选择与新意准度 1、加大对高频考点立意与视角新选择
历史主干知识与重点内容年年都考,但对于这些高频考点每年考查的主题立意与切入点都有不同,要根据主题选取新的史料来设置新问题情境,如罗斯福新政内容考查,可以从新政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来考查;可以从恢复农业,保障农民利益,保护生产环境来考查;可以从以工代赈,缓解失业来考查;可以从社会保障和社会和谐来考查等。再如社会史观年年都考,但选择的社会生活面都不同,从近几年江苏高考来看,08年考查娱乐场所瓦子瓦肆、09年考查婚俗与择偶观、10年考查饮茶之风等,复习时可以变换视角,如服饰变化、妇女地位、人际交往(明清结交官到交商)、发型变化、语言变化、姓名变化、家庭观(小家到大家)、建筑、报刊传媒、人际交往(烽火到书信到电话到电报到网络)等。

42 2、注重对冷点知识的梳理复习与训练 通过江苏各大市今年的主要高考模拟试题与考纲要求的必考考点的比对,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没有涉及和很少涉及的考点,而每年高考前的命题都会组织人员收集和研究这些模拟试题,所以最后复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一般凡是近年高考和模考已出现的会有回避。 (见上述梳理)

43 3、重视通史阶段复习和各领域之间联系 历史具有时序性,为了给学生有历史感,近年高考历史加大了对通史阶段的考查,而在今年的各市模拟考中也频频出现,就拿连云港三模来说,第22题最后一问:(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商业发展在社会生活、思想和文学领域产生的主要影响。第23题最后第二问:(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连云港四模23题第一问:指出人文精神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等等,所有这些就将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紧密联系起来。

44 4、注意将时事热点与历史问题紧密结合 历史学科有现实性和教育功能,近年来高考尤其是新课标区高考以当今社会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作为问题背景材料来切入考查的题目增多,注重将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对接,以历史的眼光和现实问题来解读历史知识,借鉴历史实践中的经验与智慧去理解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中:1、如反恐问题(第19题: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2、如日本福岛核泄漏问题(第24题: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

45 (二)复习方法的高效选择 冲刺阶段复习,学生对基础知识已有一定积累,三轮复习后主要是考前模拟训练,主要是讲评试题,那么我们就要将讲评试题与知识复习联动起来,注重不同视角的延伸。如以评讲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考点为例: (1)通史阶段横向联系,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政治民族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深入(从改良到革命,从制度到思想文化);文化思想上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华民国社会生活方面的法令)。 (2)专题模块纵向联系,回顾民族资本主义90年的曲折历程(晚晴时期到民国时期再到新中国初期)。 (3)中外联系,放在世界大背景下考查,将这一时期的列强加剧侵华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不同派别救国探索联系起来(实业救国、改良救国、革命救国、文化救国)。

46 (三)答题技能的培养巩固 1、审题关最重要:要看清表述,要找准中心词,要踩准信息点,要定位问题指向,还要注意材料的出处等
2、坚持“论从史出”:现在开放性历史小论文形式试题频频出现,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学术观点会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材料,答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作具体分析,树立立足“史实”的证据意识。 3、精准答案要点:历史高考中,为了增强主观性试题效度,减少评分误差,材料题答案一般要求突出重点,言简意赅,注意条理性,不能迷糊一片。在视角疲劳的情况下阅卷就是找点踩点,同时要看清楚每一问的分值,一般来说有几分至少就要答出几个要点。 4、严格规范答题:历史科答题时,用的语言文字必须规范。在平时训练中学会正确使用术语,使语言表达尽量做到规范准确、学科化,而不能口语化和使用方言,注意历史学科的语言特色。同时注意书写工整,保证卷面整洁。

47 有的放矢,赢得高考 谢谢!


Download ppt "2012江苏历史高考 重点与热点考点分析与复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