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讽刺小说的经典 ——《儒林外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讽刺小说的经典 ——《儒林外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讽刺小说的经典 ——《儒林外史》

2

3 一、作者与版本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18岁成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被视为“败类”。33岁迁南京。36岁拒绝博学鸿词科考试。54岁客死扬州,朋友收殓,归葬南京。

4

5 从封建家庭浪子到逆子 从热衷功名到弃绝仕进 从笃信儒学到追求民主

6 写于36岁以后,49岁完成。始以抄本流传,现存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本,共56回。

7 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我国第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即封建的士大夫阶层;外史即不在官修的正史之列。它是一部儒林人物的精神风貌图。小说以反对科举制度和功名富贵为中心,旁及当时的官僚制度、程朱理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尚。

8 1、对封建八股取士制度的批判。 王冕评论朱元璋制定的八股取士制度:“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的轻了。” 文即学问,行即道德品行,出即作官,处即退隐。 科举制是毒害知识分子的精神鸦片。

9 通过两人中举前后的鲜明对比,说明科举制是以名利为诱饵,使读书人抛掷岁月,并造就浅薄世风。
(1)范进和周进是老童生一朝发迹变泰的腐儒类型。 周进贡院痛哭,死去活来; 范进中举傻笑,狂奔疯跑。 通过两人中举前后的鲜明对比,说明科举制是以名利为诱饵,使读书人抛掷岁月,并造就浅薄世风。

10 (2)科举制使纯朴青年堕落,使正派人士麻木不仁。
文人加流氓式的人物匡超人; 不失美德而愚昧的马二先生。 “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 “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

11 (3)科举制产生了一批冒称风雅的假名士。 娄氏兄弟 杨执中 权勿用 张铁臂 赵雪斋 杜慎卿 牛布衣

12 2、对黑暗吏治和程朱理学的批判。 (1)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

13 南昌太守王惠: 衙门里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高要汤知县: 枷死无辜的回民师傅; 退职知县张静斋: 为谋夺田产而诬陷和尚同妇女通奸; 地痞恶棍严贡生: 强圈王二的猪,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给钱,诬赖船夫吃他贵重药;没借给人银子却要利息;弟弟刚死,就强占弟媳和侄子房产。

14 (2)对程朱理学的批判主要通过塑造两类人物来实现。
一类是满口仁义道德,又满肚子利欲的伪君子,如王仁、王德。 一类是程朱理学的虔诚信徒,如王玉辉:劝女殉夫。

15 杜少卿:鄙视权贵,拒绝皇帝召见;敢于批驳朱注;与妻手拉手游清凉山。 沈琼枝: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法,敢做敢当,自食其力。
3、作者也塑造了一批正面人物形象来表现对理想的探索和追求。 首回读书人王冕 杜少卿:鄙视权贵,拒绝皇帝召见;敢于批驳朱注;与妻手拉手游清凉山。 沈琼枝: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法,敢做敢当,自食其力。 虞育德等:致力于以德化人。 末回四个市井奇人:一手好字的贫苦的季遐年,善弈的卖火纸筒的王怡,能弹的裁缝荆元,能画的开茶馆的盖宽。他们自食其力,不图富贵,生活自由。

16 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形成了“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风格。

17 善把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讽刺显得真实可信。如马二先生的正面品格
1、讽刺特征 善把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讽刺显得真实可信。如马二先生的正面品格 善把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从喜剧性中发现悲剧。如周进的哭死;范进的笑疯;王玉辉的先笑后哭、马二游西湖等 。“含泪的笑”

18 2、 讽刺手法 把人物前后截然相反的语言和行为相对照,使读者看清其面目,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言行;梅玖对周进的前倨后恭; 通过典型细节的夸张描写,把要否定的东西放大,来突现人物性格本质,如严监生的两根灯草; 让反面人物一本正经讲大话、假话,但轻轻一笔点出漏洞,使读者看穿,如正吹嘘不晓的占人便宜的严贡生却当场让人知道强占了别人的猪。

19 第二十回匡超人吹嘘自己是一个有名的选家:“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反驳说:“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说:“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

20 四、《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 全书没有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作为主干,而是由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由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这个人物的故事完了就很少提到或不再提到他,故鲁迅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21 《儒林外史》结构评价的分歧 胡适:“《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这个体裁最容易学。”近代的《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等小说都是袭用这种体裁。 吴组缃先生提出“连环短篇说”不再指责其结构“松懈”,而是以之为“一种特殊的崭新形式”。

22 五、《儒林处史》的语言特色 比较纯熟的白话。
晚清蒋瑞藻:“长篇小说中,其完全白话之小说,予平生实未之见。其俗语、官语文言较少者.似不得不推《儒林外史》为首屈一指。” 钱玄同说它是“国语的文学”,可作“中等学校模范国语读本”。

23 读书的人,先应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知府主持的府试,及格的称“童生”,再应本省学政(宗师)主持的院试,及格的便算“进学”、称“生员”,即秀才。
当了秀才,就可以参加全省性的乡试,由皇帝钦命的正副主考官主持,每三年一次。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第二年,举人在京师参加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的会试和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的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 返回

24 严监生这个有十多万银子的大地主,临死时,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后来妻子赵氏将灯盏里的两根灯草挑掉一根,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返回

25 写实性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自始至终是以写实为主的。将荒谬可笑的事物按照它本来的面貌加以描写;很少把被讽刺对象某一特征加以夸张;每个人都是有生气的人,而不是寓言式的抽象品。

26 魔幻化的讽刺小说:《斩鬼传》、《何典》、《常言道》
题材内容:一是把阴间的鬼魂请到阳间斩鬼,一是把人间的活报剧搬到阴间,一是以海外之民俗影射本土之风情。

27 讽刺重点:对丑恶世相的讽刺;对官场黑暗的抨击;对金钱本质的揭露。封建社会末期的讽刺三部曲。
外在形式:都是中篇小说;都用俗语写成;三多是借鬼写人。 艺术手法:怪诞,但“谈鬼物正似人间”, “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

28 既有《儒林外史》的写实笔法,同时又有《斩鬼传》等虚构的特征。
讽喻式的讽刺小说:《镜花缘》 既有《儒林外史》的写实笔法,同时又有《斩鬼传》等虚构的特征。

29 ——《常言道》 魔幻和讽刺 一、滑稽与恐怖 1、群鬼缠身钱士命和化僧装腔作势驱鬼 2、贾斯文令人捧腹的“出口成文”与死亡
3、刁钻的贼笑与吊死树上 4、钱士命的叫嚣挑衅与蚂蚁般的死亡

30 二、怪诞的变形 1、钱士命 头歪、面仰、腿大、肚小 2、衣冠禽兽 人头兽腹、头生四角、身出扁毛、穿衣戴帽;将成语为具体事物

31 三、怪诞的夸张 1、邛鬼大战钱士命(贫富之战) 起因:为狗报仇 备战:拜师学艺、招兵买马、自封为王 演习:调兵遣将、耀武扬威
交锋:邛鬼被一刀两段,没一滴血水 象征:贫不敌富,为富不仁,不安于贫

32 四、超现实意味 1、小瞎子万弗著之死 见钱眼开——淹死枯井——万笏复仇 ——被押赴刑场——监斩官装腔作势——刀枪不入——小偷窃刀
2、神奇的金银钱 腾空飞去——化为满天蝴蝶——变成馒头模样——恢复本来面目 钱眼变大变小——钱士命钻在钱眼里玩耍——铜钱眼里翻筋斗

33 五、钱奴的世界 1、借虚构之旅带出钱奴的世界。 第一回追逐金钱的众生相:
劳心劳力,日夜千辛万苦,也因为要这个;为客为商,奔走千乡万里,也因为要这个;卖男卖女,骨肉东三西四,也因为要这个。奴颜婢膝,为要这个甘作低三下四;朝张暮李,为要这个不顾九烈三贞。至于六街三市、三百六十行、九流三教,做尽千奇百怪的勾当,无非都为要这个上头起见。

34 小人国里迷失本性的金钱奴隶: 钱士命跳海捞钱,为钱残杀无辜 施利仁为骗取金银钱献出妻子 轩格蜡娘娘为金银钱甘心卖淫 光明尾巴: 大人国战胜小人国——义胜于利

35 2、寓言化人物 每个人物是一种癖性或理念的拟人化 时不济——成长中的义人 邛鬼——不甘食贫的贫士 钱士命——视财如命之人
施利仁——无耻小人化身 李信——义理的化身 妒斌——醋坛子的化身


Download ppt "讽刺小说的经典 ——《儒林外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