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题讲座 台湾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1月,台湾海峡 www.themegallery.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题讲座 台湾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1月,台湾海峡 www.themegallery.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题讲座 台湾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1月,台湾海峡

2 本节的主要讲授内容: 一 台湾海峡两岸的过去与现在 台湾当局在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角色 二 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三
范爱军手机:

3 一、台湾海峡两岸的过去与现在 1989 1979 (一)台湾政论片对两岸的描述 1969 《两岸并行40年》 1959 1949年

4 (二)台湾近些年的发展状况 (1)台湾的GDP 2004年大陆GDP为1.65万亿美元,台湾约为大陆的四分之一;
但台湾的物价比较贵,约为大陆的3-4倍。 例如水果、服装等。.

5 (2)台湾经济对大陆严重依赖 第一、台湾商品对大陆市场依存度高 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
两岸贸易发展很快,贸易额从1980年的3.11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292.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37%。其中,台湾向大陆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0.78%,台湾自大陆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为24.79%。 从2003年起,大陆超越美国、日本,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大陆还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 台湾2008年出口对大陆市场的依存度高达39%

6 第二、在两岸贸易中台湾保持巨额顺差 2006年台湾对大陆顺差663.7亿美元。 2008年台湾顺差为774.6亿美元。
2009年台湾顺差652.1亿美元。 2011年台湾顺差898.1亿美元。 分析2009年台湾对大陆外贸依赖情况: 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高达652.1亿美元 当年台湾外贸总体顺差仅有306.1亿美元 换言之,若扣除两岸贸易,台湾当年将产生346亿美元的逆差。 (近两年大陆各省领导人率领的经贸文化访问团相继访台,大量采购台湾产品)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2010台湾年经济增长率(GDP)达到10.47%,是1988年以来最高(该年经济增长率10.68%),创23年来新高。

7 第三、台湾外汇储备主要来自 与大陆的贸易顺差
到2009 年底,台湾的外汇储备为3482亿美元,高居世界第四位。(大陆当年外汇储备为2.4万亿美元,世界第一) 仅 年的五年中,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累计达到了3300多亿美元。 可以看出,台湾外汇储备主要来自与大陆的贸易顺差。 .

8 第四,资金开始从大陆回流台湾 2006年10月4日信息: 据台湾当局金融主管部门统计,从大陆汇款到台湾的金额近10年来增长了约252倍,1996年为0.94亿美元,到2005年已增至238.46亿美元。 同期从台湾汇款到大陆的金额增长约26倍,从1996年的6.6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81.84亿美元。 这显示,近10年来,资金自大陆回流到台湾的金额,已远大于台湾汇往大陆的金额。台资企业若有获利还是会汇回台湾,而非“台独”分子所污蔑的“掏空台湾”、“钱进大陆、债留台湾”。 .

9 (3)关于两岸的“三通”问题 从转口贸易到人员转港入境 2005年台湾人曾经算过一笔帐:两岸不实现三通,台湾每年损失300亿新台币;
另一笔帐:不对大陆开放旅游业,台湾每年又要损失600亿新台币。(祥见下页台湾《联合早报》的文章) .

10 (4)台湾生态环境保护的好 如果说新加坡是个花园城市,台湾就可以被称作花园海岛。全岛一片郁郁葱葱。
贵州省也可以称作是大陆的“后花园”或称花园省,自然环境很好,基本上还没被破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贵州落后、贫穷,还没被开发。 台湾在开发度很高的情况下,能保持如此好的生态环境,很难得。 .

11 (5)陈水扁与民进党2000年执政后经济发展缓慢,派系争斗激烈
第一、台湾政局近些年划分为了两大阵营:“蓝营”和“绿营” 马英九2008年5月执政 国民党党旗 以蓝色为主 民进党党旗 以绿色为主 台湾政局 国民党 (蓝营) 民进党 (绿营)

12 在2011年新党党庆大会上,郁慕明主席就两岸关系提出如下主张:
在2011年新党党庆大会上,郁慕明主席就两岸关系提出如下主张:   一、在台湾地区,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华民国”。只有用“中华民国”这块招牌,才能和大陆对等谈判,全体国民必须遵行“中华民国”宪法,团结起来,有尊严的“做大台湾,面对统一”。   二、在两岸之间,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国”。“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中”,两岸同胞都是乡亲。祖先留下来的疆域就是我们的土地,绝不放弃;13亿中国人是我们的同胞手足,我们应该“胸怀大志,纵横中国”。   三、“统一”不是毒蛇猛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新党主张“和而不独,和而求统”的两岸政策,明白指出“和而不独”是台湾可以做到的,“和而求统”是大陆需要努力的。   2005年6月郁慕明在人民大学讲演

13 六、两岸经贸的互助合作,赚全世界的钱,并在中华文化的激荡下,两岸合作实践“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赢得全世界人的心。
四、面对统一,我们要求马英九连任后必须依据《国统纲领》,贯彻中长程的计划,不能以“不统、不独、不武”以拖待变,须进一步推展“文字统一、币制统一、市场统一、人才统一”,才是推动《国统纲领》具体作为。  五、在军事和政治协商方面,两岸都要展现维护和平的决心。新党一向反对军购,主张将军购经费用在健保、社福和教育上,且两岸在达成军事协议后立即进行政治协商。 六、两岸经贸的互助合作,赚全世界的钱,并在中华文化的激荡下,两岸合作实践“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赢得全世界人的心。  郁慕明说,当两岸的政治制度、经济规模、生活条件都慢慢趋于一致时,两岸的统一也就水到渠成。所以,我们要以前瞻的眼光、开阔的心胸“面对统一,纵横中国”。

14 台湾各大媒体每天都在批评陈水扁政府的各种政策。 例如:2005年阿扁政府打算提高税收,引来一片抨击声。
第二、台湾言论比较自由 台湾各大媒体每天都在批评陈水扁政府的各种政策。 例如:2005年阿扁政府打算提高税收,引来一片抨击声。 又如:2005年连战和宋楚瑜成功访问大陆后,陈水扁提出争取与胡锦涛会谈,台湾媒体对阿扁一片嘲笑:你主张台独,胡锦涛能见你吗?

15 (三)民进党执政的8年经济低迷 在经济成长方面,自2000年至2007年,平均每年经济成长4.1%,与政权轮替前八年平均每年成长6.5%比较,下降了将近四成,在亚洲四小龙中排列最后,与蒋经国时代的四小龙之首,不可同日而语。 在人民收入方面,据家庭收支调查,2006年台湾全体家庭平均每户可支配所得,与政权轮替前的1999年比较,七年来平均每年仅增加0.4%,扣除物价上涨,实质所得不增反降0.5% 。

16 (四) 两岸差距在快速缩小 先看GDP: 台湾《经济日报》2007年9月27日社论指出,两岸经济此长彼消的情况愈来愈显著。
虽然台湾目前人均GDP仍然远高于大陆,但2000年台湾人均GDP是大陆的15.7倍,2006年已经缩至8倍,2010年又缩至4.5倍。 .

17 再看两岸的对外贸易: 20多年前的1986年,台湾出口不仅是亚洲四小龙之首,亦高于大陆出口,位居世界第11位大出口区,大陆则居第16位。
可是政权轮替以来的七年间,台湾出口平均每年增加率仅8.9%,只是大陆出口增加25.7%的三分之一。 2006年台湾出口2,240亿美元,不仅沦为四小龙之末,在世界出口排名更倒退至第16位。 2006年大陆出口则骤增至9,694亿美元,是台湾出口的4.3倍,且跃升至世界第3位。 .

18 2008年11月3日陈云林访台,进行陈江(丙坤)会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海协会、海基会2010年12月14日在上海宣布,两会领导人第六次会谈将于一周后的12月20日至22日在台北举行。 陈云林: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 江丙坤: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

19 两岸分治已经60年,有千万条无法解开的政治心结,但大陆以“经济共融、政治搁置”的方式“缓解这一代台湾人的不满、宽容上一代台湾人的对抗、期待下一代台湾人的合作”,的确可能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马英九政府上台之后,两岸和世界主要大国,都认可了台海问题上“政治现状”的现实合理性。台海各方势力,现在等于必须在以“政治现状”为格局的棋盘下棋。从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陈云林的身段柔软,还是马英九的主动非战姿态,都是按规则出招的现实主义举措。 不接受“政治现状”的民进党以及“台独”势力,只能继续做民主社会的“少数”,而无法主导台海进程。

20 二、台湾当局在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角色 台 湾 经 济 台湾经济体制属于混合经济 计划经济(公有制加计划调节) 市场经济(私有制加市场调节)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混合体:混合经济 市场经济(私有制加市场调节)

21 (一)台湾农业发展政策的选择 国民党当局迁台以后,百废待兴,农业、工业、商业都处于紊乱而凋敝状态。经济复兴,孰先孰后?
日本占领时期的台湾,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战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国民党当局迁台以后,百废待兴,农业、工业、商业都处于紊乱而凋敝状态。经济复兴,孰先孰后? 台湾经济面临着历史性选择。 .

22 一般而言,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要实现社会进步,有两种发展战略可供选择:
台湾:1949年实施“以 农业培植工业,以工 业发展农业”的政策。 2 农工兼顾发展 重视工业 而忽视农业 1 印度、 韩国等

23 土地改革成果:使得农民生活大为改善,提高了生产诱因,奠定了农业的繁荣基础。并且为公有企业的私有化铺垫了基础。
这种“农工兼顾”发展战略的选择,使台湾农业稳步发展,1952~1981年30年间平均增长率为3.5%,而且,工业同期增长率也取得了年均8.7%的好成绩,并且避免了很多忽视农业可能会带来的麻烦。 .

24 (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选择 1、50年代的台湾实施进口替代的内向型经济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出口能力有限,外贸呈巨额逆差,使其不得不大力限制各种商品的进口,并把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产品上,以替代进口。 2、60年代转向出口导向 但到了50年代末,进口替代产品开始出现饱和状态。台湾根据自己内部市场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等特点,选择了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的外向型发展道路。 .

25 3、世界银行1987年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认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更快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中外向型经济(如台湾、韩国、泰国等)比内向型经济(如墨西哥、印度等)的实绩要优良的多。 .

26 (三)经济成长的奠基者 1、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基础设施(这些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等。这些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而利润率又很低,有的甚至无利润可赚,使得私营企业不愿干,必须依靠官方的投资。各类基建项目的完成,大大改善了台湾的投资环境。) 2008年 1985年 1978年 1973年 十四项建设 十二项建设 十项建设 爱台12项建设

27 2、抑制通货膨胀,创造宽松的 经济发展环境 于是,开始采取措施抑制通胀。
台湾“光复”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经济面临着生产下降和商品匮乏的困难局面。这一时期台湾的预算支出主要依靠增发货币来维持,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46—1949年6月,物价年均上涨922%。这种情况影响了社会安定,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导致投机倒把猖獗。台湾决策部门逐步认识到了靠超量发行货币来发展经济无异于饮鸠止渴。 于是,开始采取措施抑制通胀。 主要措施有:(1)进行币制改革,发行新台币,并严格控制发行量;(2)提高存款利息率,回笼货币。 取得了高增长而低通胀的良好效果。1961—1970年年均通胀率只有3.4%,同期经济增长率高达9.6%。1984、1985年通胀率甚至出现了负数。.

28 3、重视教育事业,培养建设人才 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经济竞争,而经济竞争就是人才竞争。台湾决策部门重视教育的发展,为长期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台湾人有两多:上过大学的多,当过兵的多。 台湾大专年龄就学率:从1966年的11.3%上升为1979年的27.5%,1986年约33%(在校生),目前约为70%。

29 中国大陆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18年未兑现 各国: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 中国: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2009》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以4%的比例为目标,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843亿元。2002年到2003年间,经费投入甚至还出现了0.06%的倒退。 截至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 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9%。

30 台湾的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 台湾国立大学前四名是:台湾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成功大学。 私立大学有:东吴大学、东华大学、逢甲大学等。
台湾教育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国民素质,并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例如2005年来大陆访问的连战、宋楚瑜还有马英九、江丙坤等都是博士。还有李登辉。 .

31 (四)市场竞争的裁判者 台湾当前的经济成分是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其次是官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台湾仅民营中小企业(资产总额不超过1.2亿新台币)就多达70余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 这众多的企业为了求生存而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管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作为这场生存竞争的裁判员,台湾宏观调控部门是以尽量公允的姿态出现的。.

32 3、减少垄断,鼓励竞争 (如王永庆的台塑集团)
1、给每个有志创业者以均等机会 台湾调控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特殊的金融制度,给每个愿意投资者以均等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私营企业。例如,当投资者打算购买土地建厂时,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向当局购地,不需任何资格审查,只需付上20%的款项,便可获得土地兴建厂房;而投资者可以把这笔钱和计划盖的厂房当作抵押,再向银行借足够的钱盖厂房。台湾当局推行的这种金融制度虽也受到过一些人的批评,但它在台湾的经济发展和给每个有志创业者提供平等投资机会方面确实起到过积极作用。 2、健全规则,使各企业平等地角逐利润 3、减少垄断,鼓励竞争 (如王永庆的台塑集团)

33 (五)推动均贫富政策 台湾决策部门总结了统治大陆时失败的教训。到台湾后,制定了各种法律和政策,调解各阶层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以此来减少政府的对立面,稳定政权,复兴经济。 据美国海外关系协会与哈佛大学合作70年代进行的调查,23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过去20年所得分配的变化可以看出,台湾50年代初20%高收入家庭的收入是20%低收入家庭收入的15倍,而到了70年代初 ,这一差距已缩小为4.5倍,成为贫富差距较小的地区之一。 .

34 近几年台湾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根据统计,2005年台湾地区720万户家庭中收入最高的前10%家庭,平均全年进帐210万元新台币,而收入最低的10%家庭,全年平均总收入仅有5.8万元。 换言之,家庭所得最高与最低的劳动报酬,相差36.2倍,这与6年前的23.7倍相较,增加了一半多!贫富悬殊问题相当严重。

35 (六)台湾的国有企业改革 50年代初,官营企业生产总值占到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而且政企不分,台湾当局是这些官营企业的总经理。
台湾的官营企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台湾“光复”后没收的日资企业;二是台湾当局投资办的企业。 台湾当局比较早地意识到了官营企业的弊端,开始逐渐民营化。 到80年代,民营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0年代初的不足20%增长到80%以上。 .

36 三、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点 启 示 几 发展现代 化农业的 关键,是提高土地耕作规模效益。 无论何种经济制度都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2 发展现代 化农业的 关键,是提高土地耕作规模效益。 1 无论何种经济制度都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3 放开企业,使其独立经营。

37 1. 无论何种经济制度,经济的快速和稳定发展都离不开决策部门的宏观调控。
近些年,随着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走向低潮,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在沉寂多年后又开始灵活的运作起来。这只“手”不仅在资本主义国家被普遍使用,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随着改革运动的深入,也被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使用。 我们通过对台湾经济起飞中宏观调控部门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宏观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经济生活中仍是绝对不可缺的。 .

38 2. 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是提高耕作的规模效益(校内研究生这部分放到WTO农业补贴一讲中讲解)
海峡两岸的两次农业改革:1949 年和1979年中国大陆与台湾都在进行农业改革: 第一次改革双方的内容相似:打土豪、分田地; 第二次改革的内容则相反:大陆是包产到户,台湾则是推行耕地集中经营。 台湾1979年开始的以扩大农场经营规模、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称为第二次农业改革。 台湾农业改革的启示:改变农业落后的关键环节应是提高农业规模效益而不是调整农产品结构。

39 3.放开企业,使其独立经营 台湾调控部门在经济生活里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中,扮演的最差的要算是“官营企业的总经理”了。当局参与经营下的官营企业,台湾人认为其“越来越成为纳税人的负担”。 台湾工业研究院院长张忠谋在《天下》杂志社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所说“台湾正面临着两种思想形态的冲突,一种是相信以市场导向的自由经济,另一种是仍把政府当做教父,认为政府随时都会拉他一把。” 这是台湾企业界当时的一种典型的矛盾心态。 .

40 中国大陆的国有企业改革目前也正处于这种矛盾之中
我们认为,政府在经济方面应只做应该做的事——宏观调控,而对企业则应放权让企业自己去经营,去参与生存竞争。政府只有忍看少数企业的破产,才能笑看多数企业的兴盛,并进而看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兴旺发达。 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1988年中国的物价改革与所有制改革问题。——苏联与东欧改革——社会主义的三个标志——邓小平的三条标准——今天不断深化的国企改革。

41 本讲复习题: 1.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2.如何看待台湾决策部门在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42 谢谢! 2011年12月14日


Download ppt "专题讲座 台湾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1月,台湾海峡 www.themegallery.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