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复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复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复习

2 考试题型 1、选择题(2分×14) 2、计算题(8分×4) 例1:集中式总线仲裁中,( )方式对接口电路故障最敏感。
例1:集中式总线仲裁中,( )方式对接口电路故障最敏感。 A.独立请求   B.计数器定时查询   C.菊花链查询 例2:假定下列带奇偶校验位的字符码均没有数据错误,采用偶校验方式的字符码是( )。 A   B    C 2、计算题(8分×4) 例:若X=-1011,Y=+1101,求[X]原、[-Y]补、[X]移, 求[X+Y]补,用Booth算法求X×Y。

3 3、简答题(5分×3) 4、应用题(13分+12分) 要求:知识点掌握←→量化分析及简单设计 例:简述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的存储程序原理。
例1:用1K×4位的SRAM芯片组成2K×8位的存储系统,请说明需多少芯片、画出逻辑结构图(含引脚)。 ←课件CH3.P42例5 例2:单总线结构CPU中,请写出指令R1←(R2)+[(R3)]的微操作步序列。 ←课件CH5.P30练习1 要求:知识点掌握←→量化分析及简单设计

4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一、计算机系统简介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功能与软硬件,层次结构,结构与组成 1、冯·诺依曼模型计算机
结构与组成,数据表示与运算, 存储程序原理(程序存储方式、程序控制机制)             ↓   ↑(按逻辑顺序)    (一维、按地址)存储器结构 ────┘(自动、逐条)         ↓ (操作码、地址码)指令格式 取指令 执行指令 指令地址 +“1” 指令发生转移时

5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高级语言程序/机器语言程序
2、计算机硬件组成 CPU 主存 I/O接口1 I/O设备1 I/O接口n I/O设备n 磁盘适配器 磁盘 3、计算机软件组成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高级语言程序/机器语言程序 4、计算机工作过程 取指令 取指阶段 分析指令 执行指令 执行阶段 +“1” 指令地址PC 存储器 指令内容IR 指令译码ID 功能部件 地址形成部件 指令产生转移时

6 三、计算机系统性能 1、硬件性能参数 *机器字长:CPU同时处理的位数 ←常指CPU中哪个部件长度?
*机器主频:单位(1KHz=1×103Hz) ←对应CPU哪种时序信号? *存储容量:单位(1KB=1×210B),最大主存容量(寻址空间) 2、系统性能指标 *响应时间:T响应=TCPU+TI/O等待,TCPU=IN×CPI×TC *吞 吐 量:TP=∑IN(某任务)÷TCPU(所有任务) 〖例〗课件CH1.P34例1,求执行时间、吞吐率 3、性能设计 *冯·诺依曼模型性能瓶颈:CPU-MEM、指令串行执行 *优化方法:平衡设计、CPU性能设计

7 第2章 数据的表示与运算 一、数据的编码 1、数制及转换 2、机器数及其编码 原码、补码、反码、移码的定义、特性、相互转换
原码 无 11… …01 10…00 00…00 00… …11 反码 无 10… …10 11…11 补码 10…00 10… …11 00…00 00… …11 移码 00…00 00… …11 10…00 10… …11 真值 -2n-1 -(2n-1-1) (2n-1-1) 3、十进制数编码(BCD码)

8 *奇偶校验码 :编码原理、校验方法、校验能力
4、字符及字符串编码 字符码的类型,字符编码与字符数据, 字符串常见编码方法 5、检验码 *冗余检验思想:检错及纠错原理 *奇偶校验码 :编码原理、校验方法、校验能力 校验码组成— 数据mn-1…m1 校验位p1 校验位编码—奇校验 p1=mn+mn-1+…+m1+1 (mod 2) 偶校验 p1=mn+mn-1+…+m1 (mod 2) *海明校验码:编码原理, 校验能力目标→校验原理推导 └→编码方法、校验方法

9 二、数据的表示 1、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 *硬件特征:二进制表示(只有0/1)、定长运算 *表示方法:进制、符号、小数点、数码长度、运算方法
*数据的表示属性:表示格式、编码方式、数码长度 2、数的定点表示 定点表示方法,定点数的表示 ←有符号数及无符号数 与机器字长、主存字长的关系 3、数的浮点表示 浮点表示方法,浮点数的表示、规格化 ,IEEE754标准 4、非数值数据的表示 *字符的表示:表示方法,关系运算处理方法 *逻辑数的表示:表示方法,运算处理方法 硬件需设置状态位(ZF、CF/SF)

10 三、定点数的运算方法 1、移位运算 (逻辑/算术)移位规则、溢出判断方法 2、补码加减运算
*运算规则:[A+B]补=[A]补+[B]补,[A-B]补=[A]补+[-B]补 *溢出判断:OVR= = = *硬件配置及流程:思路为[A]补+[B]补+0,[A]补+[B]补+1 n位加法器 REGB(n位) CF 取反逻辑 溢出判断逻辑 OF =0(ADD) =1(SUB) C-1 REGA(n位) REGZ(n位) OVR C ADD/SUB *无符号数运算:与有符号数相同,仅溢出判断不同

11 四、浮点数的运算方法 3、原码一位乘法运算 运算规则、硬件配置、算法流程,无符号数乘法 4、补码一位乘法运算
bn … b0 n位加法器 REGB REGP 控制门 加法 REGA 移位和加控制 计数器C 右移 积符号SP 乘法标志GM an … a0 4、补码一位乘法运算 比较法运算规则、硬件配置、算法流程 四、浮点数的运算方法 浮点加减运算规则与警戒位、运算步骤、算法流程

12 五、算术逻辑单元ALU 1、加法器组成 全加器、串行进位加法器,并行进位逻辑、并行进位加法器 2、ALU组成 ALU功能(满足数据运算要求)
状态REG 移位器 REG堆 锁存器 ALU MUX G 3、运算器组成 运算器=ALU+状态REG+… CPU =运算器+… 状态REG=OF+CF+SF+ZF+… 溢出 够减 相等

13 第3章 存储系统 一、存储系统概述 二、半导体存储器 1、存储器性能指标 2、层次结构存储系统
程序访问局部性,层次结构与存储器 ,存储系统工作方式 二、半导体存储器 1、SRAM 存储元组成,芯片组成、参数与引脚 ,读写时序 2、DRAM 存储元及芯片组成,行刷新与引脚,读写时序,刷新方式 3、ROM 芯片特征、存储元状态、读写控制

14 三、主存储器 1、主存储器组成 应用需求,主存组成(ROM+RAM)、应用特性 2、主存储器逻辑设计
SRAM及DRAM芯片的位扩展、字扩展、字位扩展设计 芯片信号←→模块信号 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CPU外部接口(CH1),主存所有信号线与CPU引脚的连接 〖例〗课件CH3.P48例1,主存设计、主存连接到CPU CPU接口主要由第一章的性能参数决定 4、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 CPU访存特征,多模块MEM(并行方式、交叉方式), 高性能MEM(EDO DRAM、SDRAM、DDR SDRAM),双端口MEM

15 四、Cache 1、Cache基本原理 功能与引脚,性能,与主存交换单位、存储空间管理, 基本工作原理,结构与组成 2、Cache相关技术
*地址映像及变换:全相联、直接、组相联的 映像规则、目录表结构、地址变换方法 〖例〗课件CH3.P72~P78例1~例4 *替换算法:RAND、FIFO、LRU 的算法原理、实现方法、特点 *写策略:命中策略/不命中策略的原理、组合 2、Cache的改进 请求字处理技术、多级Cache结构、DIB结构、哈佛结构

16 五、虚拟存储器 1、虚拟存储器概述 VM定义、组成,工作原理,虚存的组织(交换单位/空间管理) 辅存 主存 2、虚拟存储器存储管理
辅助软硬件 数据 地址 命令 虚存-主存 地址映像及变换 成功时 虚存-辅存 地址映像及变换 不成功时 成功时 主存存储管理 系统异常 不成功时 2、虚拟存储器存储管理 段式、页式、段页式的存储管理方法及地址变换方法 3、虚拟存储器工作过程 完成访问过程,地址变换优化与TLB,优化后完成访问过程

17 第4章 指令系统 一、指令系统组成 *指令系统:机器指令,指令系统定义、与软硬件关系 1、指令功能
操作数的类型及长度,操作的类型(功能、操作数及个数) 2、指令格式 *约定参数: OPD类型及长度? OP编码? A1/A2? 显式地址个数? 下条指令? 部件及地址? OP A1 A2 目标地址←(A1) OP (A2) Ix: Iy: 思考,若 *操作码:包含内容、编码方法 *地址码:包含内容、表示方法 *指令字:组成、特征、结构

18 二、操作数存放与寻址方式 三、指令系统举例及发展 1、操作数存放方式 数据在REG、MEM、指令中的存放, ←不同长度的表示方法
2、寻址方式 *指令寻址:顺序与跳转,显式与隐含 *数据寻址:方式与地址形成 〖例〗课件CH4.P30例4、P45例5 三、指令系统举例及发展 性能、优化方法,CISC,RISC

19 第5章 中央处理器 一、CPU结构与工作原理 1、CPU功能与结构 五大功能→部件及基本结构,寄存器组织 (下页图) 2、CPU工作流程
五大功能→部件及基本结构,寄存器组织 (下页图) 2、CPU工作流程 指令系统→指令周期,CPU功能→CPU工作流程 3、指令执行过程 指令执行过程→基本操作→微操作→指令执行的微操作序列 4、数据通路组织 性能与微操作步,数据通路种类, 单总线通路→运算器组织,微操作序列→微操作步序列 〖例〗课件CH5.P28起例1~例6,注意相关因素的影响

20 ※CPU组成原理及设计方法: ④ 冯·诺依曼模型 ① 指令系统 CPU功能(5类) ②③⑤ CPU工作流程 实现④ CPU结构
实现需求 CPU工作流程 实现④ CPU结构 CPU数据通路 运算器(ALU) μOP形成电路 基本OP→uOP 各指令对应的uOP序列 需求细化 当前程序 当前指令 各指令对应的uOP步序列 各指令对应的uOP命令序列 实现① 时序系统 硬件实现 (I/O/逻辑) 功能表示信号 时序表示信号 uOP 序列 实现需求 约定 功能 微操作控制信号 微操作 控制信号 形成电路 功能部件 数据通路 uOP步 序列 uOP命令 序列 实现需求 实现 功能

21 二、控制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三、硬布线控制器 1、控制器基本结构 CU(指令循环/时序/uOP形成)、BIU、中断机构
2、时序系统组成 时序的“序” *CPU相关周期:指令周期,机器周期、节拍周期、节拍脉冲 *时序系统组成:环形信号发生器、信号周期组成 3、信号时序控制方式 --时序的“时” 同步方式、异步方式、联合方式 4、微操作控制信号的形成 微操作与微操作命令,微操作信号有效条件、形成电路 三、硬布线控制器 结构,形成电路的设计方法

22 四、微程序控制器 1、微程序控制器思想 uOP命令序列→微程序→CM,自动、逐条取出并执行微指令 2、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原理
基本组成,微指令、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工作原理 机器状态 时序系统 IR 状态REG uAR 控制存储器CM uIR 微地址形成电路 uOP控制译码电路 所有的uOP控制信号 …… 形成电路 uOP控制 顺序控制 PC CM(uAR)→uIR uAR←下条微指令地址 形成uOP控制信号 部件实现uOP功能 形成下条 微指令地址 操作控制 顺序控制

23 水平型/垂直型,操作控制字段编码方式(3种)
3、微指令格式及编码格式 水平型/垂直型,操作控制字段编码方式(3种) 4、微指令地址形成方式 顺序控制字段编码方式 计数器法、下址法、测试网络法、硬件产生法,方式应用 5、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形成uOP 命令序列 特征 抽取 微指令 格式设计 相关电路 设计 微程序设计 实现CPU 工作流程 (循环)执行 翻译 约定 实现 ※学习目标:掌握基本原理,进行量化分析 设计给定指令系统对应的CPU

24 五、CPU举例 六、指令流水技术 8086 CPU的基本参数、基本结构、存储管理、控制器组成 1、流水线基本原理
工作原理、基本要求、分类、性能 2、流水线相关处理 结构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的处理方法与硬件配置 3、高性能流水线 超级流水线、超标量流水线、VLIW

25 第6章 总线及互连 一、总线概述 二、总线传输与控制 三、总线互连结构 定义、分类(含组成)、特性、性能指标
*操作步骤:4个阶段的任务、各部件动作,隐藏式仲裁 *总线仲裁:3种方式的信号线连接、仲裁原理及特点 *总线定时:3种协议的定时及传输原理、信号线及特点 *传输模式:总线标准 主设备举例:CPU、DMA接口 CPU是总线仲裁机构吗? 三、总线互连结构 *互连结构:单总线及特点,多总线与提高性能方法 *互连实现:接口单元种类、接口单元功能

26 第7章 输入输出系统 一、I/O系统组成 二、I/O设备 1、I/O系统组成
目标(可扩展性、CPU性能),组成(设备+接口+管理,I/O指令) 2、I/O设备与主机的联系 连接方式、编址方式,设备寻址实现,联络方式 3、I/O传送控制方式 目标(减少占用CPU时间、提高传送速度),传送控制方式 二、I/O设备 1、I/O设备 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存储设备 结构,操作步骤,性能指标(存储容量、寻址时等); 磁盘MEM的信息记录格式、组成,RAID,光盘MEM

27 三、I/O接口 1、I/O接口功能 设备选址、数据缓冲、操作中转、信号转换、状态监视 2、I/O接口组成
*硬件组成:功能→部件,两段式工作过程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 外设信号 内部控制逻辑电路 数据输出锁存寄存器 状态寄存器 数据输入缓冲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 数据总线缓冲 地址总线锁存 设备选择电路 端口地址译码器 信号转换逻辑 *软件组成:I/O端口→I/O指令→驱动程序

28 四、程序查询方式 1、程序查询方式流程 传送控制原理,接口程序模型 2、接口硬件组织
测试所读状态 N 与外设交换数据 读取外设状态 Y 外设就绪? 启动外设工作 设备选择电路 端口译码电路 控制口 数据口 Q S BS R 状态口 S RD R 2、接口硬件组织 部件设置(RD/BS状态),工作过程(响应总线操作、触发部件工作) 3、无条件传送方式 传送控制原理(直接操作)、接口组织(无需状态)

29 五、程序中断方式 1、中断概念 *中断与中断I/O方式:注意基本概念 *中断分类:分类/应用方法→实现方法 中断允许位IF 中断(外)
现行程序 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分类:分类/应用方法→实现方法 中断允许位IF 按中断请求类型 中断(外) 异常(内) 按识别中断源方法 向量中断 非向量中断 按中断可否重叠 单重中断 多重中断 可屏蔽中断 不可屏蔽中断 指令间处理 返回下条指令 立即处理 返回下条/当前指令(由请求类型决定) 软件可随意选用 中断响应时默认 中断向量表IVT 系统常使用 多个请求/中断源时常使用

30 *中断响应:步骤、任务,I/O中断请求的响应条件
a b 中断程序B i i+1 k k+n 主存 当前程序 中断程序A 指令i 指令i+1 指令k … 指令k+n 时间 指令m … 指令m+p IVT IProcAddr 其他空间 主存 PC 中断请求判优逻辑 中断请求检测逻辑 中断类型号 中断机构 I/O接口 保存现场逻辑 其它REG 时序系统 程序入口获得逻辑 中断返回逻辑 *中断处理:中断服务(单重/多重),中断返回

31 *I/O接口:部件设置,查询/中断方式的选择, 中断请求产生、中断响应、中断请求撤消
中断使能位EI EI=1、RD←1 INTR位(触发器) *识别中断源: 连接方式(共用请求、独立请求), 判优方式(软件查询/串行判优/并行判优), 应用: 外部共用式 内部独立式 中断控制器(功能,组成[请求REG/编码器…]) *多重中断:尚未服务机构、正在服务机构、比较机构 *中断屏蔽:增设屏蔽REG、屏蔽中断请求的实现 ※学习目标:掌握基本原理,进行量化分析

32 六、DMA方式 七、通道方式 1、DMA方式概念 传送控制原理(I/O接口控制传送、批量传送),
DMA方式对CPU的要求(负责准备及结束工作、传送时让出总线) 2、DMA的传送方式 暂停CPU访问/周期挪用/与CPU交替访问方式的原理及特点 3、DMA的传送过程 DMA接口基本组成,预处理、数据传送、后处理的功能及实现 4、DMA的硬件组织 基本型DMA接口、增强型DMA接口(选择型/多路型) 七、通道方式


Download ppt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复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