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工作标准解读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工作标准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工作标准解读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工作标准解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工作标准解读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工作标准解读

2 内容提要 1 标准与标准化 2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

3 1 标准与标准化

4 1.1 标准及相关概念 标准 最佳秩序 规范性文件 协商一致 公认机构批准 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

5 标准的对象:重复性概念和重复性事物。 标准的本质: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 一。 标准的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 件。 标准的目的应当是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 综合成果为基础,促进最佳社会效益。

6 1.2 标准的分类 按标准化对象划分: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按适用范围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1.2 标准的分类 按标准化对象划分: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按适用范围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7 1.3 标准的结构——按内容划分

8

9

10

11

12 1.3 标准的结构——按层次划分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13

14 1.3 标准的结构——按层次划分 部分:一个标准可以分成若干个单独的 部分 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 条:是章的细分 段:是章或条的细分

15

16 1.3 标准的结构——按层次划分 列项:应由一段后跟冒号的文字引出。 在列项的各项之前应使用列项符号(“破折 号”或“圆点”)。

17 1.3 标准的结构——按层次划分 附录: 规范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18

19

20

21 1.4 条款的类型和表述所用的助动词 要求型条款:表达如果声明符合标准需要 满足的准则,并且不准许存在偏差的条款。
1.4 条款的类型和表述所用的助动词 要求型条款:表达如果声明符合标准需要 满足的准则,并且不准许存在偏差的条款。 推荐性条款: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 陈述型条款:表达信息的条款。

22 助动词 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等效表述 要求 应该 只准许 不应 不得 不准许 推荐 建议 不宜 不推荐 不建议 允许 可以 不必 无须 不需要 能力和 可能性 能够 不能 不能够 可能 有可能 不可能 没有可能

23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24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 第2部分:藏品分类、定名、计件规范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 第4部分:藏品影像信息采集规范

25 1.5 标准化 标准化是一项活动 一个过程 为获得最佳秩序 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 制定 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 条款 活动 标准化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26 1.6 藏品普查数据标准化 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必须标准先 行。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是本次 普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6 藏品普查数据标准化 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必须标准先 行。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是本次 普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对藏品登记著录工作的规范化、对美术馆 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27 2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

28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 第1部分:藏品登记著录规范 第2部分:藏品分类、定名、计件规范 第3部分:藏品编码规范 第4部分:藏品影像信息采集规范

29 2.1 藏品登记著录规范

30 范围 主要内容:规定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中藏品登记著录工作的术语和定义、流程、 登记信息项和著录说明,以及相关文档的格 式。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中馆藏美术作品的登记著录工作。 不属于美术作品的历史文物、纪念物、 文献等实物藏品,其登记著录工作参照 WW/T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31 关于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的补充说明 《藏品登记著录规范》是专门针对全国 美术馆藏品普查的登记著录制定的标准,而 不是美术馆日常的藏品管理工作标准。 《藏品登记著录规范》的著录规则,适 用于美术馆收藏的美术作品的登记著录工 作,美术馆收藏的非美术作品类藏品,其登 记著录方法宜参照馆藏文物登录规范的规 定。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 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WW/T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WW/T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

33 已列入美术馆藏品总登记账,或以其它方式 确定入藏的 美术作品。 2.1.3 术语和定义 藏品
术语和定义 藏品 博物馆依据自身性质、任务和社会需要搜集并经过鉴选符合入藏标准,完成登记、编目等入藏手续的文物和自然标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卷》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藏品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价值。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已列入美术馆藏品总登记账,或以其它方式 确定入藏的 美术作品。

34 纳入普查范围 基本单元 美术馆和其它美术机构 2.1.3 术语和定义 美术馆
术语和定义 美术馆 指纳入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范围的美术馆和其它美术机构,是本次普查的基本单元。 纳入普查范围 基本单元 美术馆和其它美术机构

35 内容包括:本体属性信息、管理工作信息及图像资料等。
术语和定义 登记著录 对入藏藏品进行确认登记,并将藏品的相关信息进行记载的过程。登记著录的内容应包括藏品的本体属性信息、管理工作信息及图像资料等其他相关信息。 藏品信息记载过程 内容包括:本体属性信息、管理工作信息及图像资料等。

36 2.1.4 登记著录工作流程 2.1.4.1 美术馆和普查工作人员信息的采集与 著录 2.1.1.2 藏品认定登记
登记著录工作流程 美术馆和普查工作人员信息的采集与 著录 对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涉及的美术馆和工作 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每个美术馆填写一份 《美术馆信息表》,每位工作人员填写一份《美 术馆普查工作人员信息表》。 藏品认定登记 对已列入美术馆藏品总登记账,或以其它方 式确定入藏的藏品进行登记。 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中,应以件(套)为单 位进行藏品登记著录,每件(套)藏品填写一份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做到不重不漏。

37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过程中,应采集藏品的 文字信息和影像信息。
藏品信息采集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过程中,应采集藏品的 文字信息和影像信息。 藏品文字信息可从原有藏品总登记账或其它 藏品档案材料中采集。现有藏品档案材料中,普 查信息项内容缺失、不详、存疑的,应通过核 对、测量实物等方式采集。 藏品影像信息可通过数码相机拍摄或数码扫 描仪扫描等方式采集。已有藏品影像资料且符合 本次普查要求的,可按有关标准转换后采集。

38 国家普查工作机构、省级普查工作机构使用 藏品普查数据管理系统对存储于全国美术馆藏品 普查数据中心的普查数据进行审核。
藏品信息上报和审核 各美术馆应对本单位采集的藏品信息及其所 形成的电子数据进行审核,并使用全国美术馆藏 品普查信息采集软件的上传功能,报送至全国美 术馆藏品普查数据中心。 国家普查工作机构、省级普查工作机构使用 藏品普查数据管理系统对存储于全国美术馆藏品 普查数据中心的普查数据进行审核。

39 登记著录项目及著录说明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应填写《全国美术 馆藏品普查登记表》。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应记录本 次普查标准时点(2013年12月31日)时的藏品 状态。

40 登记著录项目及著录说明: 《藏品登记著录规范》以条款的形式给出 了藏品登记著录项目及著录说明。 著录说明包括: 对信息项目具体含义的解释

41 信息项内容的填写方法和示例

42 信息项内容的可选项

43 有些项目的示例仅起辅助说明和提示作用,并没有罗列可能填写的全部内容。

44 附录 附录A《美术馆信息表》的信息项目、著 录说明和表格样式 附录B《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人员信 息表》的信息项目、著录说明和表格样式 附录C《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的 表格样式 三个附录均是规范性附录,属于规范性 技术要素,是正文部分的附加或补充条款。

45 参考文献 属于标准文件中资料性补充要素。包 括: 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或规章性、标准性文件 相关专业技术文献。

46 2.2 藏品分类、定名、计件规范

47 范围 主要内容:规定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涉及藏品的术语和定义、藏品分类、藏品定 名、藏品计件的规则。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中藏品分类、定名、计件工作。

48 2.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代码 GB/T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代码 GB/T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3304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 法和代码 WW/T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49 术语和定义 美术馆:(略) 藏品:(略) 单件藏品:只包含一个单体的藏品。 成套藏品:由多个单体组成的藏品。 单体:在展示、使用中可独立或者并列存 在,构成美术作品内容的最小单位。

50 美术馆藏品分类原则 一、符合信息分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采取体系分类法,即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 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 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 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同一分支的不同层级 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包括三个层级,107个 类目,其中:一级类目12个、二级类目72个、 三级类目23个。

51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示意)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备注 01 绘画 0101 中国画 010101 人物 …… 0102 油画
含水墨画 010101 人物 …… 0102 油画 含丙烯画 010202 风景 0103 版画 010301 木版画 02 书法、篆刻 0201 篆书 含甲骨文、金文

52 美术馆藏品分类原则 二、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一般以美术作品的创作形式,或工艺技 法,或题材内容,或材料质地等属性(或特 征),作为设置和划分类目的依据和标准。

53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一级类目) 代码 一级类目 备注 01 绘画 02 书法、篆刻 03 雕塑 04 工艺美术 05 设计艺术 06 民间美术
含设计方案、样品 06 民间美术 31 摄影 41 现代装置 50 数字艺术 含视频、动画 60 综合艺术 90 其他美术作品 99 其他藏品

54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雕塑部分)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备注 03 雕塑 0301 木雕、木刻 0302 石雕、石刻 0303
金属雕塑 0304 漆雕 0305 泥塑 0306 陶塑、瓷塑 0307 石膏雕塑 0360 综合材料雕塑 0399 其他雕塑

55 美术馆藏品分类原则 三、与藏品管理实际情况相结合。 以美术藏品的整体作为分类对象,而不应 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收藏单位或某一个行政区划 内的收藏范围。 美术馆藏品分类法还是一种实物分类法, 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分类法。

56 美术馆藏品分类原则 四、服务查询、统计和管理。 适当增加类目层级,可以提高类目专指程 度和藏品查询统计的精确程度,符合藏品和藏 品信息管理的需求。

57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中国画部分)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备注 01 绘画 0101 中国画 010101 人物 010102
含水墨画 010101 人物 010102 山水 010103 花鸟 010104 杂画 010199 其他中国画

58 美术馆藏品类目表(节选)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备注 01 绘画 0101 中国画 010101 人物 010102 山水
含水墨画 010101 人物 010102 山水 010103 花鸟 010104 杂画 010199 其他中国画 0102 油画 含丙烯画 010201 010202 风景 010203 静物 010204 抽象 010299 其他油画 0103 版画 010301 木版画 ……

59 美术馆藏品定名原则和方法 定名原则: 一、科学、准确、简洁。 二、使用术语或规范性语言。 三、揭示美术作品的核心信息和主要特征。

60 美术馆藏品定名原则和方法 藏品名称的格式: 基本格式: 作者+类别+原名或主题

61 美术馆藏品定名原则和方法 藏品名称的格式: 扩展格式: 地域+民族+作者+质地+类别+原名 或主题+工艺技法+纹饰题材+形态+形 制+物名

62 美术馆藏品计件原则和方法 计件原则: 体现不同单体之间的功能关联性。 记录多单体藏品的物理完整性。 计件方法合理可行。

63 美术馆藏品计件原则和方法 计件方法: 以“件(套)”为单位统计“藏品数量”, 即“统计数量”。 藏品的实际数量是指1件(套)藏品所包含 的单体的数量。单件藏品的实际数量为“1”; 成套藏品的实际数量为组成该藏品的单体数量。 藏品的部件或附件、附属物等,不计入实 际数量。

64 附录 附录A《美术馆藏品类目代码表》类目说明 是规范性附录,属于规范性技术要素,是正文部分的附加或补充条款。 参考文献 属于标准文件中资料性补充要素。 同前

65 2.3 藏品编码规范

66 范围 主要内容:规定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工作中藏品编码的术语和定义、编码原则、 结构和编码规则。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中的藏品编码工作。

67 2.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7710-2008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校 验字符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校 验字符系统 GB 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

68 术语和定义 藏品:(略) 藏品编码: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中 编制的,用于标识藏品本体,反映其相关信息 并具有唯一性的一组字符。

69 编码原则和方法 编码原则: 唯一性 可操作性 可读性 可扩充性

70 编码原则和方法 编码结构: 编码类型:字符数字混合型编码。 编码长度:22位,分为6段。

71 附录 附录A规定的藏品类别代码表 附录B规定的校验公式和校验码算法说明 两个附录都是规范性附录,属于规范性技术要素,是正文部分的附加或补充条款。 参考文献 属于标准文件中资料性补充要素。包括: 部门规章或规章性、标准性文件 国家标准。

72 2.4 藏品影像信息采集规范

73 范围 主要内容:规定了藏品影像信息采集的 术语和定义、采集方式、采集要求、采集设 备技术规格等。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中的馆藏美术作品的影像信息采集工作。 不属于美术作品的历史文物、纪念物、 文献等实物藏品,其影像信息采集工作参照 WW/T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74 2.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4.3 术语和定义 美术馆藏品影像采集 数字化方式 直接数字化方式 间接数字化方式
规范性引用文件 WW/T0017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术语和定义 美术馆藏品影像采集 数字化方式 直接数字化方式 间接数字化方式

75 影像信息采集方式 直接数字化方式 a) 藏品没有影像资料; b) 原有藏品影像资料不能准确如实反 映本次普查时点时藏品状况的。 间接数字化方式 a) 能够反映在本次普查时点时藏品状 况,且能较好地表现藏品造型结构、陈列组 合状态; b) 藏品影像资料符合本文件第5章的要 求。

76 直接利用方式 a)其格式和质量符合本文件5.4要求的, 可以直接采用; b)其格式和质量通过计算机专用软件转 换后能够达到5.4要求的,可转换采集。 应正确处理新旧影像资料的关系,充分 认识原有影像资料的价值,妥善保管原始影 像资料,不要喜新厌旧。

77 影像信息采集要求 画面质量 应影像清晰,影调层次丰富,色彩还原 准确,反差适中; 应保证色彩统一、准确; 以拍摄方式采集的数字化藏品影像信息, 应完整、准确地表现藏品的造型及结构,客 观表达原作主题; 以扫描方式采集的数字化藏品影像信息, 应准确选择扫描范围,完整记录藏品形象。

78 2.4.5.2 平面藏品采集要求 每件平面藏品应至少拍摄一幅全形影像,即 用一幅画面记录藏品的完整影像;
平面藏品采集要求 每件平面藏品应至少拍摄一幅全形影像,即 用一幅画面记录藏品的完整影像; 配框藏品,应拍摄多幅全形影像,其中画框 年代较久或具有其他特殊意义的,带框、不带框 和带框背面各拍摄一幅; 中式装裱藏品,也应拍摄多幅全形影像,其 中装裱年代较久或具有其他特殊意义的,画心和 全形(完整装裱)各拍摄一幅;

79 平面藏品采集要求 成套藏品应按原作状态拍摄全套影像,其中 组成成套藏品的每个单体,应逐一拍摄全形影像; 带框的需要按配框藏品拍摄; 藏品尺寸较长、较大,拍摄一幅全形影像难 以获得足够精度影像的,应分段、分部拍摄多幅, 其中由分段、分部拍摄的影像拼接后形成的全形 影像,应作为一个单独的影像文件; 册页等包含多个画面的藏品,应逐个拍摄; 有题名、款识、题跋、铭文、题签和印鉴等 标识性内容,伤残、破损部位,特殊装裱形式, 其他特殊信息等,应加拍局部影像。

80 2.4.5.3 立体藏品采集要求 每件立体藏品,应对其主要代表面拍摄一幅 全形影像;
立体藏品采集要求 每件立体藏品,应对其主要代表面拍摄一幅 全形影像; 具有连续且不重复图案的立体藏品,宜每隔 15-20度拍摄一幅影像; 单件立体藏品,宜以正视角度从其各个侧面、 顶面和底面,拍摄影像若干幅,以完整表现藏品 的造型或结构;

81 2.4.5.3 立体藏品采集要求 成套立体藏品,应拍摄一张或多张全套影像, 该影像应能准确展现每一单体藏品的位置及彼此 组合(组装)方式;
立体藏品采集要求 成套立体藏品,应拍摄一张或多张全套影像, 该影像应能准确展现每一单体藏品的位置及彼此 组合(组装)方式; 成套立体藏品中,组成成套藏品的每个单体 藏品,应逐一拍摄全形影像和能够完整表现藏品 的造型或结构的侧面、顶面和地面影像。 有款识、铭文等标识性内容,伤残、破损部 位,或者其他特殊信息,应加拍局部影像; 扁平形立体藏品宜拍摄正背两面。

82 互动装置艺术采集要求 拍摄互动装置艺术类藏品的影像,应按照立 体藏品的拍摄要求施行,同时要通过拍摄多幅影 像,记录装置基本运行过程。

83 影像文件技术参数 分辨率:扫描135规格胶片,分辨率宜不低 于2400PPI;扫描120规格胶片,分辨率宜不低于 1200PPI;扫描相片,分辨率宜不低于600PPI。 文件格式和质量: 提交给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数据中心的单个 数字化藏品影像文件,应符合下列要求:JPEG格 式;3840X2560像素(具体数值依据所用设备设 定);300PPI分辨率;Adobe RGB色彩模式;8位 色深;数据量不小于5MB。

84 影像文件技术参数 文件格式和质量: 为积累高质量影像资源,供本单位长期使用, 宜选择所用设备最大影像尺寸、无压缩文件格式 进行拍摄或扫描,生成最大影像尺寸的影像文件。 相关参数为:TIFF格式;5760X3840像素(具体 数值依据所用设备设定);300PPI分辨率; Adobe RGB色彩模式;16位色深;数据量不小于 60MB。

85 采集设备技术规格 相机 相机机身的基本配置是:装配全画幅、2000万 以上有效像素图像传感器的35mm数字单反机身。有条 件的,可选用推荐配置:可调透视的中画幅皮腔式机 身装配35mm数字单反机身,或者中画幅相机机身或 4×5英寸技术相机机身,装配数字后背,其图像传感 器有效像素应不低于4000万。 相机的镜头。35mm数字机身宜选用焦距范围约 为90~120mm的中焦距镜头或中焦距移轴镜头;装配 数字后背的中画幅相机或4×5英寸技术相机,宜选用 焦距范围约为120~150mm的中焦距镜头。

86 灯光 拍摄藏品影像使用的灯光设备应功率稳定、色 温准确、显色指数在95﹪以上。 基本配置的技术指标包括:一体式常规影室闪 光灯;灯具4-6盏,闪光管输出功率不小于1000WS, 造型灯功率约150W;调光范围为全光-1/4级;有线 触发和无线触发功能;配装柔光箱和灯架。 有条件的,可选用推荐配置。推荐配置的技术 指标包括:分体式高端影室闪光灯;灯具6~8盏,闪 光管输出功率不小于2400WS,造型灯功率约150W;调 光范围为全光-1/8级;有线触发和无线触发功能; 配装柔光箱和灯架或固定于天花板的导轨。

87 扫描设备 扫描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无接触方式扫描; 无红外线及紫外线的同步冷光光源;线型传感器 有效像素不小于14400像素;实时智能自动对焦; 支持Adobe RGB色彩模式,12至14位色深,分辨 率不低于600PPI;支持色彩管理系统;图像系统 可获取超过GB级别的影像文件。

88 附录 附录A美术馆藏品拍摄技术指南,是资料 性附录,属于资料性补充要素。 参考文献 属于资料性补充要素。包括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和博物馆藏品影像采集规范等国务院文物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规章性、标准性文件。

89 结束语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经文化部 批准实施,应当成为本次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中 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只是针对 普查工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还不是针对美术馆 藏品管理工作制定的、完整的日常业务工作标 准。 美术馆的信息化、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希 望《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能对此有所 帮助和贡献。

90 谢谢


Download ppt "工作标准解读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 工作标准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