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說 劍 《莊子‧雜篇》─ 第 一 組 賴泊錞 謝孟儒 張維真 羅苡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說 劍 《莊子‧雜篇》─ 第 一 組 賴泊錞 謝孟儒 張維真 羅苡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說 劍 《莊子‧雜篇》─ 第 一 組 賴泊錞 0953901 謝孟儒 0953897 張維真 0953919 羅苡芸 0953902
說 劍 第 一 組 賴泊錞 謝孟儒 張維真 羅苡芸 劉慕真

2 內容講解

3 一、題解 〈說劍〉以義名篇,指莊子為趙文王說劍一事。 〈說劍〉真偽之說: (一)偽託莊子之名的策士之文 (二)莊辛學派之作
 (一)偽託莊子之名的策士之文  (二)莊辛學派之作  (三)莊子學派的人所寫

4 二、主旨 〈說劍〉以劍術諷諫趙文王,旨在勸說趙文王當以 天下國家為意,且應以天人並用的原則治理國家, 不可以沉迷於鬥劍取樂的人為小道而亡國。
※ 承繼《莊子‧內篇‧應帝王》的觀點:   說明「為政當無事,以無為而治就會得到治  理」。

5 三、本文講解 (一)寫趙文王好劍而太子悝患之 昔趙文王1喜劍,劍士夾門2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
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注釋】  1、趙文王:就是趙惠文王,名何,趙武靈王的兒子。  2、夾門:擁門,聚集在門下。

6 太子悝3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4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
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 【注釋】  3、太子悝:悝,趙太子名。兪樾說:「趙惠王以後是孝    成王丹,則此太子悝大概沒有即位。」    按:莊書所記未必事實,蓋寓言也。  4、說:通「悅」。 1、趙文王喜劍  國漸衰敗,諸侯欲反 2、太子悝患之  左右舉薦莊子

7 (二)說明「莊周輕物到千金不受而願意去 說服趙文王」的過程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
   說服趙文王」的過程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 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太子曰:「聞夫子明 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5。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莊子 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 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6金乎?使 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注釋】  5、幣從者:幣,動詞,「贈」的意思;左傳殽之戰: 「以犒從者」,此幣字亦犒字之意,犒,慰勞。    從者,僕從,此指莊周。    按:李鐘豫說:「贈人金帛,謂為犒賞僕從,是謙遜    語。」  6、事:猶「用」也。

8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7,唯劍士也。」莊子曰:「諾。周
善為劍。」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8垂冠 9,曼胡之纓10,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11,王乃說之。今夫 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莊子曰:「請治劍服12。」 【注釋】 7、見:召見。按:見字非誤,文選注及御覽三四四所引    「見」作「好」,疑所引之誤。  8、突鬢:鬢毛突出。  9、垂冠:壓低帽子,因為要鬥劍,所以帽子低傾。  10、曼胡之纓:粗實堅固的冠纓。 曼胡,堅固的意思。    按:「曼」與「滿」一聲之轉,「胡」與「粗」聲近    義通,司馬訓為「粗」可證,滿粗之纓謂頗粗之纓    也。吳汝綸解為「堅固」,纓粗所以能堅固也,堅固    欲使鬥劍時帽不致脫落。 纓,繫帽之繩。

9  11、語難:有二說:一說語言困難,一說語言相詰難。當
   從後說。  12、請治劍服:此非請太子代製劍服,係莊子自擬做劍服    也。莊書「請」字多作「試」字或「擬」字解,下文    云:「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足見莊子自做劍    服,劍服既成,然後見太子也,非太子為之製劍服 也。 1、賜周千金  莊子弗受 2、轉折──太子與莊子間的對答:   a.敗身刑而死,安所事金乎 b.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3、請治劍服

10 (三)莊子論劍:「天子劍、諸侯劍、庶人 劍」三劍說 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莊子
   劍」三劍說 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莊子 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13﹖」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注釋】  13、使太子先:缺「焉」字。御覽三四四引「先」下有    「焉」字,文意較完備,當從之。

11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14?」曰:「臣之劍,十步一人,
千里不留行15。」王大悅之,曰:「天下无敵矣﹗」莊子 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16,後之以發,先之 以至。願得試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17請 夫子。」 【注釋】  14、禁制:制服敵人。  15、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叔岷曰:「李白〈俠客    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據李白詩及司    馬彪成玄英之注,步下應有「殺」字。  16、開之以利:顯示人有可乘之機。  17、待命令設戲:待設劍戲。戲,比賽武術之會。

12 王乃校18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於
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19。」莊子曰: 「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20,長短何如?」曰: 「臣之所奉21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 試。」王曰:「願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 有庶人劍22。」 【注釋】  18、校:通「較」,考校也,謂考驗比較。  19、敦劍:即治劍之意,亦即兩相比較之意。敦,借為    「對」。  20、御杖:御,用。杖,指劍。  21、奉:用。  22、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此三「劍」字上應均有 「之」字,缺。

13 1、求見趙文王 2、莊子之劍:   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   是道家的立場,體現了「天道不爭而常勝人」的基    本原則 3、就舍待命 4、提出三劍  一問一答

14 ※ 天子劍 ※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23 為鋒24,齊岱25為鍔26,晉魏27為脊28,周宋為鐔29,韓魏為夾 30;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31;制以五行 32,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注釋】  23、燕谿石城:燕谿,地名,在燕國。石城,在塞外。  24、鋒:指劍端。  25、齊岱:齊國岱山,即泰山。  26、鍔:劍刃。  27、晉魏:下既言「韓魏」,則此應作為「晉衛」。  28、脊:劍背。  29、鐔:劍口。  30、夾:劍把。  31、常山:北岳。  32、五行:金、木、水、火、土。

15 此劍,直33之无前34,舉之无上,案之无下,運35之无旁,上
決36浮雲,下絕地紀37。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 子之劍也。」 【注釋】  33、直:伸也。  34、无前:謂前無阻檔,無敵也。  35、運:動也。  36、決:裂也。  37、地紀:地基。「紀」借為「基」。

16 ※ 諸侯劍 ※ 文王芒然38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 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 鐔,以豪傑士為夾。此劍,直之亦无前,舉之亦无上,案之 亦无下,運之亦无旁;上法圓天39以順三光40,下法方地以順 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41。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 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此諸侯之劍也。」 【注釋】  38、芒然:芒,通「茫」。  39、圓天:天如圓形,故云圓天。  40、三光:指日、月、星三者之光。  41、四鄉:四方的意思。鄉,通「向」。

17 ※ 庶人劍 ※ 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 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 決肝肺。此庶人之劍,无異於鬬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 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18 ◎旨在以「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三劍喻治政方法,來委
婉勸諫趙文王: 1、天子之劍:匡諸侯,天下服矣。 既順乎自然,又摻和人為,體現了人君「天人並用」的    基本原則。 2、諸侯之劍: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 以人治為主。 3、庶人之劍:無所用於國事。 純任人為,則更加等而下之。

19 (四)寫趙文王之省悟,劍士服斃 王乃牽而上殿。宰人42上食43,王三環之44。莊子曰:「大王
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45矣!」於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 皆服46斃其處也。 【注釋】  42、宰人:掌膳食之人。  43、上食:送上酒食。  44、三環之:繞了三圈。環,環繞。  45、奏:奏述。  46、服:與「伏」通。

20 〈說劍〉是否為一篇小說 ─以小說理論分析

21 一、哈德遜分法的小說要素 以哈德遜分法的小說要素:情節、人物、對話、背景、作 風、人生觀,來探討莊子之〈說劍〉符合了幾點。 ※ 情節:
  情節為事件(=行動)的組合,分為糾紛、危機、解決三 個階段,我們將一開始趙文王喜劍一直到國衰之一段當作糾紛;太子悝找來莊周見到王的一大段當作是故事高潮,也就是危機;解決為最後一句「於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其處也。」 ※ 人物:   即為莊周、趙文王、太子悝三人。

22 ※ 對話:有之。 ※ 背景:   即活動的時間和場所。可看出採用直敘,場所為趙文王 之宮中。 ※ 作風:即風格。 ※ 人生觀:  即哲學因素。文中莊子告國君三劍,來說明國家盛衰之 原因。  可見莊子大約有符合此六要素。

23 二、敘事學角度 ※ 敘事邏輯 ─ 使用連接式敘列。 A 文王喜劍,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找莊周 → A2a 莊子與使者俱→A3a往見太子
  ─ 使用連接式敘列。 A 文王喜劍,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找莊周   → A2a 莊子與使者俱→A3a往見太子   → A2b X      A3b X B 莊周勸見文王   → B2a 於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其處   → B2b X           → B3A 趙國免於動亂   B3b X

24 ※ 角色模式 國家興衰 -支使者 莊周-助手 趙文王 趙文王-對頭 太子悝 趙國-承受者  可成立。

25 ※ 語義方陣 趙文王 太子悝 莊 周 劍 士  可成立。

26 ※ 敘事時間  應該為概要。為簡單的說明此一故事。 ※ 敘事人身   若此篇為莊子所作,為層內內身。若非為莊子所作,為 層外外身。 ※ 驚奇與懸念:此篇無。 ※ 核星與衛星  此篇唯一個核星為「使趙國不再衰弱」一事,衛星為莊 周與他人的對話。  以上可看出〈說劍〉已有小說之架構。

27 三、總結 〈說劍〉具備了小說的六大要素,且也符合了敘事學中大多 數要件──此篇有兩個序列,也有核星與衛星部份,甚至有
語義方陣、角色模式,可清楚明白其敘事人身等等。但在驚 奇與懸念這較為細部的處理上,或者人物內心的刻畫,例如 趙文王聽完莊子這一席話的反應、表情,這些都沒有描寫出 來,在文字間留下了許多空白。 故我們認為〈說劍〉大體上已有了小說的模樣,但還不算是 一篇成熟的小說。

28 〈說劍〉之文學價值

29 〈說劍〉在文學上的價值,在於其小說身分承先啟後之地位及其對後世文學之影響。
吳勇、陸永品認為〈說劍〉「不愧是一篇較好的先秦小 說。」大陸學者楊興華也認為其具備了較完整的故事情節、 生動的人物形象以及藝術上的想像和虛構等小說要素,已是 比較成熟的短篇小說。並將中國小說的形成期從魏晉南北朝 推至先秦。黃國彬更認為〈說劍〉一文是武俠小說的鼻祖。 以上學者皆認為〈說劍〉並非散文而是一篇小說,因此在說 明〈說劍〉的文學價值以前,必須先說明〈說劍〉一文之小 說特點。

30 ※ 從情節、人物、對話以及背景看起: 從情節上來看,〈說劍〉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故事。故事起
因於趙文王喜劍,使劍士日夜相鬥,死傷頗多,以致於國 力衰竭,諸侯謀趙。趙太子深感憂慮,重金招募能說趙王止 劍者,左右薦舉莊子。而太子使千金以奉莊子,莊子不受, 往見太子,謀劃見趙文王,趙王大悅,將設劍戲請莊子比 劍。此為故事的發展。趙王設劍戲請莊子,莊子以三劍之說 諷諭趙王,此則為故事的高潮。最後趙王被說服,則故事的 結局。

31 第一段說明趙王喜劍,太子深感憂慮而使莊子說之。簡潔有
力地交代背景。 第二段引出主要人物,寫莊子與太子的對話,描寫莊子根據 太子所說的話脫去儒服,以「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 短後之衣」之貌求見趙王之情節。 而後又寫莊子論劍,以三劍之說法就統治者、武士心胸、志 向之不同,作了形象化的頗析。此段論述又以趙文王的發 問開啟,用「天子之劍何如?」、「諸侯之劍何如?」、 「庶民之劍何如?」三個問句開啟,在文章層次及內容漸進 方面給人深刻的印象。

32 ※ 從虛構部份觀察: 文中人物太子悝即為一虛構人物。〈說劍〉虛構莊子應趙太 子之請,遊說趙文王勿重劍客。依照學者之考證,趙文王所
立之太子為太子丹,並非文中太子悝,且趙文王立太子趙丹 時大約是西元前二七七年,當時莊子已歿九年。作者不僅虛 構出「太子悝」,並虛構莊子說趙文王之情節,更虛構當時 莊子未逝之事。 從以上情節、人物、對話、背景以及虛構等特色可發現〈說 劍〉的文學意涵,黃國彬進一步從「武」、「俠」、「小說」三個武俠小說的要素推論〈說劍〉為武俠小說。

33 ※ 說劍中的武俠成份: 「武」與文相對,可泛指武功、武人、武林、武事、武器等。 而「俠」一般指俠客、俠士、俠義等。無論是武人、武林、武
事或武器,〈說劍〉都帶有「武」的色彩,而文中更有關於 「武功」之描寫:「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說劍〉中的「俠」則為莊子,莊子能以三劍說趙王,有智亦 有謀;又其心智不因太子之賞金而轉移,謂為有德。而莊子成 竹在胸,見到國君不但不惶恐,竟入殿見趙王卻不拜,而面對 劍戲之考驗莊子也沒有退縮,展現了俠客之勇。有勇、有德、 有謀、有智,可謂之俠矣。 〈說劍〉一文有「武」有「俠」,更符合小說之定義,因此黃 國彬認為其稱為武俠小說並沒有牽強誇張之處。

34 ※ 對於後代的影響: 許多學者認為小說起源於神話傳說,雖然中國小說的源頭可 以追溯到遠古神話、傳說,但小說的形成期卻晚至魏晉南北
朝。先秦高度發達的史傳文學和諸子散文卻僅被視為從遠古 到魏晉南北朝之間對小說有直接啟發或影響,為小說提供經 驗的中間環節。 若只從〈說劍〉的內容來看,其具備了小說所需的各種特質,可視為一篇先秦小說。潘先規曾在《中國古代短篇小說選注》中從《孟子》、《莊子》、《晏子春秋》、《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左傳》、《戰國策》等先秦書籍中選取數篇文章做為富有故事性的短篇小說,並認為這些作品「實在是極早和極優美的短篇小說」。

35 〈說劍〉作為一先秦小說接續了原本遠古至魏晉南北朝之間
小說的空白時期,並影響了漢代的筆記小說及野史之記載, 更開唐代傳奇志人小說之先河,此為〈說劍〉對後世之影 響。 〈說劍〉不僅是一篇小說,更是一篇武俠小說,且其可做為武俠小說之鼻祖。 唐代傳奇〈聶隱娘〉、〈紅線傳〉、李公佐〈謝小娥傳〉、 杜光庭〈虯髯客傳〉,甚至是漢代司馬遷的〈遊俠列傳〉、 〈刺客列傳〉、〈戰國四公子列傳〉胡仲權皆將其列入武俠 小說的範圍,但若說武俠小說之源頭則須上溯至先秦。

36 在《武俠小說研究參考資料》一書中,胡仲權便將武俠小說
的起源上推到先秦時代,將《論語‧泰伯》、《墨子‧經 說》、《左傳‧魯襄公二十九年》、《莊子‧說劍》、《莊 子‧盜跖》、《韓非子‧五蠹》等篇章都列入武俠小說的範 疇。但從文章的時代、內容、結構來看,黃國彬認為〈說 劍〉雖限於篇幅在情節上不能像唐代豪俠小說那樣盡情發 揮,但與同時、同類且同篇幅的作品相比,無疑是上上之 選,因此將其列為武俠小說之鼻祖。 武俠小說上朔至先秦,下至現代,〈說劍〉可說是開武俠小 說之濫觴。

37 無論是純粹做為一篇小說或做為一篇武俠小說,〈說劍〉都
擔任承先啟後的角色,在小說史上有其重要的立足點存在, 因此無論〈說劍〉之作者是莊周、莊辛所作抑或其他人所 為,皆不會影響〈說劍〉的文學價值,其文學價值在其於小 說史上的定位及對後世小說的影響。

38 〈說劍〉的政治思想

39 一、〈應帝王〉政治思想概述 該篇以政治哲學為主題,與前六篇關切個體精神自 由的人生哲學主題頗為不同。 〈應帝王〉篇開篇首言:
 齧缺問於王倪,四問而四不知。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 p.287

40 有虞氏與泰氏之間的差別,即心靈境界上的「有
己」與「無己」之間的差別,其間優劣差等比較涉 及到的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哲學問題,即治者以何為 治理天下之出發點的問題。

41 天根游於殷陽,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游无何有之鄉,以處壙垠之野。汝又何帛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為?」又復問,无名人曰:「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應帝王〉)p.292 本則寓言從正面回答了「如何治理天下」的問題。

42 〈應帝王〉篇,老聃在回答陽子居「明王之治」之問時說:「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於無有者也。」作為理想治者,明王在政治生活中雖有其功績、教化,但他既不自矜其功,也讓被治者感受不到教化,他實行的是「使物自喜」的治理方式。

43 二、〈說劍〉的政治思想 〈說劍〉篇的思想內容,其主要的肯定性的方面就體現在天 子、諸侯二劍上。
首先,天子劍「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 夏,行以秋冬」。而諸侯劍「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 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在比較具體的以什麼為劍 鋒、什麼為劍鍔之類的描述之上,〈說劍〉的作者又加上這 樣的說明,其實便是加上了「合乎自然」一條,故而成疏說 天子劍「夫陰陽開辟,春夏維持,秋冬肅殺,自然之道 也」。諸侯劍遜一等,因為「夫能法象天地而知萬物之情, 謂諸侯所以為異也」,但仍然「宇內無敵」。上述強調這二 劍的「自然」特性,天子劍比諸侯劍高,其「自然」性質較 高恐怕是一個關鍵的原因。

44 第二,〈說劍〉的作者把天子、諸侯二劍都描述為「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的東西,即是強調其廣大無限的特性。在「道」的諸多特性當中,無窮無限性是比較根本性的一條:惟其無窮無限,才能籠萬物於形內,無失無遺;惟其無窮無限,才不能為人理性認知,而只能「體道」;惟其無窮無限,有著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人才不能違背它,而只能順應它。

45 三、〈說劍〉篇所承接〈應帝王〉篇之政治思想
〈說劍〉中的天子、諸侯二劍沒有具體的針對性與可行性, 而作者對它們的描述頗可與《莊子》內、外篇中對「道」的 描述相呼應。這樣我們便不難發現成玄英以下這段話的正確 性:「夫以道為劍,則無所不包,故上下旁通,莫能礙者; 浮雲地紀,豈足言哉!既以造化為功,故無不服也。」 通觀上述分析,〈說劍〉的作者實際上是在強調以自然之道 來治理天下,呼應了〈應帝王〉篇中所說的: 「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則天下治矣。」

46 這裏所講的治天下的道理,便是順任自然,也就是以「道」治天下。陳鼓應先生指出:「莊子的『外王』之道,便是批判儒家形態的德治和人治,而提出了無治主義的觀念。」在〈說劍〉篇中,越讓人不知所云的「治道」地位越高,這恐怕也多少閃現著莊子本人「無治」的思想光芒吧。當然,諸侯劍要借重於「智勇、清廉、賢良、忠聖、豪桀」之士,這與理想中的「不肖賢,不使能」、「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的「至德之世」是有差距的,而這也恰恰反映了莊子後學融會諸家的特點,其中當然也包括受縱橫家的影響。

47 其他輕鬆有趣的 補充資料

48 一、蔡志忠漫畫《莊子說》的莊子三劍 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旡異於鬬雞,一旦命已絕矣,旡所用於國事。 ▲ 庶人之劍

49 ■ 諸侯之劍 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鐔,以豪桀士為夾。此劍,直之亦旡前,舉之亦旡上,案之亦旡下,運之亦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

50 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衛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旡前,舉之旡上,案之旡下,運之旡旁。上決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 天子之劍

51 劍,人所帶兵也,從刀僉聲。乃中國古兵 二、中國兵器 ─「劍」的鑄造與發展 之一,又稱鋏。是由匕首進化而來。多為平
直、細長、尖鋒,兩邊開刃之兵器。因其功 能萬千,外型卻又纖細、斯文,因此,又有 「百刃之君」之雅稱。

52 青銅器時代 ◆人類自從銅器時代起開始使用帶刃的武器。 ◆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人類就可以製造類似於匕首的武器。
◆中國在商代開始有製劍的史料記載,在考古上也發現了青銅劍遺物,當時通常是作為長兵器之下的輔助武器。 ◆春秋時代的名劍大多出於吳、越地區。 清‧乾隆御用匕首

53 鐵器時代 ◆中國的鐵劍,自戰國時代就已經隨著冶鐵技術的發達而出現。 ◆當時楚國與韓國的名劍滿天下。
◆漢代是中國把劍作為戰爭兵器最盛行的時代。 ◆東漢以後,長劍在戰場上逐漸由刀取代。 東漢‧鎏金環首刀

54 ◆東漢時出現的「環首刀」流行於之後的三國、晉、南北朝與隋代。
唐‧橫刀 ◆東漢時出現的「環首刀」流行於之後的三國、晉、南北朝與隋代。 ◆唐代則將環首刀改良為唐刀(橫刀)。 ◆從西元九世紀開始有記錄的日本刀也源自中國唐代的橫刀。 日本刀 ◆明代為抵抗日本海盜,將日本刀仿製成一系列的倭刀與苗刀。 ◆雙刃的劍成為防身武器,至於戰場上使用的,幾乎皆是刀了。

55 近代的中國劍 劍在即將退出歷史舞台時,扮演的角色從戰士身上退到平民的腰間,過去在戰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已被火器替代。即使是作為個人的防身武器,劍在十九世紀初就已盡失優勢,而被輕便的手槍替代。

56 三、中國劍的構造

57 四、劍與中國文化 ‧早在《周禮》一書中,便有以身高、地位區分佩劍規格的記載。 ‧自漢以來,貴族、百官皆有佩劍之美風。
‧天子以劍為功勳、權位之封賞信物。 ‧武將以劍為征伐、建功之魂魄與精神。 ‧文人以劍為詠頌情志之強力素材。 ‧一般士人、百姓以劍為風雅的防身飾物。 ‧宗教家則以劍為行法、驅邪、鎮方的重要法器。

58 歷代寶劍、名劍多收錄於: 文學中的劍: ─ 南北朝梁陶弘景的《古今刀劍錄》 ─ 北宋之《太平御覽》 ─ 清康熙年間編纂的《御製分類字錦》
 ─ 南北朝梁陶弘景的《古今刀劍錄》  ─ 北宋之《太平御覽》  ─ 清康熙年間編纂的《御製分類字錦》 文學中的劍:  ─ 干將、莫邪的傳說:愛情的象徵、不畏強權    的精神展現。  ─ 《莊子‧說劍》:政治思想與文化的載體。

59 (五)中國十大名劍 ▲ 軒轅劍 ─ 聖道之劍 ◆傳說眾神採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 。 ◆又名「軒轅夏禹劍」。
◆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 ▲ 軒轅劍 ─ 聖道之劍

60 ◆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
◆鑄劍師歐冶子所鑄。 ◆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 ◆一把無堅不摧而又不帶絲毫殺氣的兵器。 ▲ 湛瀘劍 ─ 仁道之劍 ◆以公孫冶為首的幾位鑄劍名師所鑄。 ◆劍長三尺,劍身以玄鐵鑄成,整把劍散發出一股濃重的帝王之氣。 ◆傳說劉邦藉赤霄劍「斬蛇起義」。 ▲ 赤霄劍 ─ 帝道之劍

61 ◆典故見於《越絕書》。 ◆相傳為歐冶子、干將合力鑄成。 ◆楚鎮國之寶。 ◆典出《吳越春秋》。 ◆歐冶子、干將合力鑄成。 ◆為伍子胥所佩之劍。
▲ 泰阿劍 ─ 威道之劍 ◆典出《吳越春秋》。 ◆歐冶子、干將合力鑄成。 ◆為伍子胥所佩之劍。 ■ 七星龍淵 ─ 誠信高潔之劍

62 ◆干將、莫邪是一對雌雄雙劍,此兩把寶劍永不分離。干將劍劍長三尺,柄長六吋,重達三斤,劍身有龜紋雕飾,舞動時有如虎嘯。
◆莫邪劍劍長四尺,柄長一尺,重達四斤,劍身有水紋雕飾,舞動時如銀蛇吐信。 ◆此兩把劍因名鑄劍師干將與莫邪的傳說故事,而被後世稱為「摯情之劍」。 ▲ 干將劍、莫邪劍 ─ 摯情之劍 ◆典出《史記‧刺客列傳》。 ◆歐冶子在湛瀘山鑄成的名劍之一。 ▲ 魚腸劍 ─ 勇絕之劍

63 ◆外觀精緻華美,舞動時如芙蓉出水,劍身刻紋燦爛如星;鋒芒銳利,削鐵如泥。
◆典出《越絕書》。 ◆為越王勾踐所佩帶之寶劍。                 ◆天人共鑄的不二之作。              ◆外觀精緻華美,舞動時如芙蓉出水,劍身刻紋燦爛如星;鋒芒銳利,削鐵如泥。 ▲ 純鈞劍 ─ 尊貴無雙之劍 ◆《列子‧盪問》篇記載:「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二曰承影,味爽之交,日夕昏有之際,北面察之,淡炎焉若有物存,莫有其狀。其觸物也,窃然有声,經物而物不見。』」 ◆鑄於商朝,後來被春秋時衛國人孔周所收藏。 ▲ 承影劍 ─ 精緻優雅之劍

64 - END -


Download ppt "說 劍 《莊子‧雜篇》─ 第 一 組 賴泊錞 謝孟儒 張維真 羅苡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