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和对中国的冲击
2
课标要求: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 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 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4.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 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5.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 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
3
6.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 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 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7.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4
单元概述 15世纪末期到16世纪初以新航路开辟为契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两次工业革命则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这一切引发了一系列的剧变,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 伴随着列强的侵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展了巨变。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发生一系列变化,从一个完全独立自主和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主要表现在传统的经济结构破产,近代企业出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曲折发展,打上了深深的半殖民地烙印。
5
复习策略: 1.对工业文明的崛起,应以市场为主线,整体认识:出现—新航路 的开辟;途径—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基本形成—工业革命;最终
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2.对两次工业革命应对比掌握,注意总结规律。了解英国率先进行 工业革命的原因(从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等方面分析或者从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的条件。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3.对于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冲击,则突出“变”字。重点掌握一个主线。就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从宏观上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陷入绝境,要注意分析每一个阶段发展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学习本单元应将中国变化放到世界大背景下(工业文明的冲击)去认识,从而在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内容。 6.复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曲折发展,要从根源上找原因,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从而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之路行不通。
6
单元易错点 1.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是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3.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4.注意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这是一个特例。 5.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 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7
6. 近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 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经济史主 要侧重在经济领域的变化。 7.“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 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8.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9.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资 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10.注意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 代表。洋务运动创办的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 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 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8
12.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
13.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 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 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 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14.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二者虽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 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 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 常情况下,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 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15.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于困境。但它是近代进步性、 革命性的经济成分,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 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
9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
级基础。 外国资本是相对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 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 经济。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 称,实质是在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指南京国民政府时以四 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除剥削工人外,还利用政治特 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 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在旧中国,它是在封建社会演变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消亡于新 中国成立初期的“没收官僚资本”措施中。 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主义比重较大,本国资 本比重较小;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比重很大, 且畸形发展,民族资本比重很小,实力较弱。
10
单元线索----两条线索 一、工业文明的崛起 二、对中国的冲击 产生了消极的恶果(为主);同时也产生了客观上的进步影响。
(一)新航路的开辟 7 (二)早期殖民扩张 8 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三)两次工业革命 9 10、11、12、13、
11
一、工业文明的崛起 课标要求 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2
线索 一、工业文明的崛起 (一)新航路的开辟 (二)早期殖民扩张 (三)两次工业革命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3
一、工业文明的崛起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① ② ③ ④ ⑤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东方黄金的追求 ③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④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 ⑤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①造船技术的进步(多桅多帆海船) ②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和星盘的应用) ③地图绘制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经度和纬度做绘图坐标) ④地理知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⑤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⑥有胆有识的航海家
14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地理大发现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支持者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葡萄牙王室 迪亚士 西欧-好望角 葡萄牙 哥伦布 意大利 西欧-美洲 西班牙王室 葡萄牙 葡萄牙王室 达伽马 西欧-好望角-印度 麦哲伦 葡萄牙 环球航行 西班牙王室
15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对欧洲:①引发了“商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引发了“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促进了欧洲的崛起,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贡献;④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⑤为欧洲殖民者走上对外扩张提供了便利。 对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殖民掠夺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贡献。 非洲:成为猎获黑人的场所,跨越大西洋的奴隶贸易从此开始; 亚洲: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发展; 对世界:①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②人类由此从各民族的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16
探究一:阅读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航海组织和任务对照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目的与性质:1)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宫廷享受的需要,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和贡赐贸易;2)西欧的航海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远洋活动具有明显的经济和商业目的。 2.历史影响: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花费巨大、得不偿失,无益于国计民生,也无益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2)西方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使西方大规模殖民活动的开展,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落后原因:1)贡赐贸易“倍偿其价”,国力不堪重负,难以为继;明清厉行海禁、闭关自守,航海业每况愈下。 2)西方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蒸蒸日上。 探究一:阅读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航海组织和任务对照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航海目的 船队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 皇朝特遣船队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外交使团 欧洲 私人航海探险队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和香料 冒险家、投资商、水手、工匠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西方新航路开辟在目 的和性质、影响方面的差异,并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 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22
一 工业文明的崛起 (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A.对殖民扩张的认识 1.早期殖民扩张
概念:所谓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西、葡、荷、英、法等五个国家,其中大多数为封建国家。 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伴随着种族奴役政策,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它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 原因:欧洲列强之所以进行殖民扩张,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23
2.殖民扩张的分期 3.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是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掠夺财富为主要手段的早期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②是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中期阶段(工业革命以后); ③是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的帝国主义的后期阶段,也是最后一阶段,世界几乎被瓜分完毕。(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3.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对殖民地:①是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落后。②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对全世界:①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距离。②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24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B.殖民扩张概况 a.葡萄牙 特点:①建立据点和商站作保证②凭借武力垄断亚欧贸易 区域:主要在非洲、亚洲、美洲
特点:①直接掠夺财富,屠杀土著居民、采用奴隶制等②建立农业大庄园、大种植园,压榨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 区域:主要在中美洲、南美洲 c.荷兰 特点:①贸易范围:西北欧海域贸易,对亚洲、“新大陆”的远洋贸易②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 结果:①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②银行信贷业发展,首都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5
探究:英国之所以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原因及影响
d.英国 特点:①政府鼓励海盗劫掠②进行对外贸易和掠夺③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④进行商业战争 结果: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探究:英国之所以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航运日益繁忙,英国正处于大西洋航路的中心②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③先进的政治制度。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资产阶级统治④强大的海军力量。英国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为殖民争霸提供了武力后盾⑤政府的支持。英国海盗的掠夺行为得到了政府的鼓励。 影响:①随着英国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促使英国率先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将大量资金投往殖民地以获得高额利息,没有把资金投入到新技术新设备方面,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开始衰落。
28
实质是大规模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
一、工业文明的崛起 (三)两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概念: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它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到机 器生产的飞跃,即发明、使用机器并用机器生产取代手 工生产的过程。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革命,也是社会关 系的大变革。 实质是大规模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
29
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A.工业革命的背景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技术条件:自然科学和工场手工业的积累和发展
材料一 “光荣革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君主立宪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有产者牢牢地掌握政权,财产被作为“自由”的基本条件;但同时国家又不受一个人的摆布,经济的成长不会因有可能威胁到国王的个人权力而受到压制。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材料二 16—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力学,机械学理论等的出现,为发明机器提供了条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分工更为精细,这都为机器生产提供了可能。 技术条件:自然科学和工场手工业的积累和发展
30
市场条件:殖民扩张(最大的殖民帝国)和圈地运动 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
材料三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资本条件: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 市场条件:殖民扩张(最大的殖民帝国)和圈地运动 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 材料四 英国本土煤铁资源丰富,运输也很便利。英国海外殖民地很多,原料来源十分充足。在当时,英国的煤、铁、锡、铜、石油和盐很丰富,煤田分布很广,且质量好。 原料条件: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31
A、归纳工业革命的背景 ①政治前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
的资本。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 ④劳动力: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 ⑤市场:圈地运动拓展了国内市场;殖民掠夺拓展了 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 工业革命的背景
32
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的领域----棉纺织业 B.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C.进程及主要成就 影响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 1814年 推动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的到来 蒸汽轮船 富尔顿 1807年 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推广 改良蒸汽机 瓦特 1785年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18世纪60年代 影响 重大发明 人物 时间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33
D.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厂制的确立 形成两大对立阶级 提高社会生产力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工厂制的确立 材料二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形成两大对立阶级
34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 加快殖民扩张和掠夺,形成世界市场 巩固对世界统治 材料四 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所有这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35
引起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材料四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工业化的开端,是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深入发展。它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提高,工业资产阶级代表的使用机器的企业发挥了巨大威力,使资本主义势力大为增强。于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运动开展起来;工业革命还使工业无产阶级诞生,从而使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很快发展起来;另外,工业革命造成的产品剧增,促使各工业国家加速了占领殖民地以扩大市场的过程。这样就刺激民族独立运动高涨起来。于是就形成了三股在政治上进步的历史潮流。按照国际史学界的习惯说法,称为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大历史潮流。其中,自由主义是主流,占有中心地位。这三大历史潮流实际上构成了19世纪历史的基本内容。 引起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材料五 19世纪晚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出呛人的浓烟。岸边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自然环境污染
36
D 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E.工业革命的特点 1.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3.经济结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4.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 5.社会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6.社会意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 7.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 方);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E.工业革命的特点 在英国率先爆发,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显著标志, 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发明者主要表现为 技师和工人,科学技术含量不高
3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8
知识拓展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那么,工业革命后,英国等 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给中国带来那些影响呢? 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说明
39
“破坏性使命” 政治上: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思想上: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天朝上国”的梦幻破灭 “建设性的使命” 政治上: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加强了同外国的联系,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经济上: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 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40
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A.背景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材料一 19世纪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运动席卷欧洲、北美和亚洲的日本。如19世纪二三十年代希腊、比利时的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改革或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确立或巩固完善;其次是西方资本主义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变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19世纪中晚期,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了整个世界,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41
科技条件: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阻碍,又经过对外扩张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兴起和向其它国家的扩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可以说,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取得重点突破性成果的高潮期。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定律与转化定律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电机原理的提出;生物学中细胞学说的建立,进化论学说的创立;化学中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绝大多数有机化学重要原理的确立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果,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条件: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42
市场条件: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材料四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后都开辟了各自统一的国内市场;美国南北战争后,也形成了统一而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列强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此期间,轮船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使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这有利于资本主义列强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量掠夺工业原料和输出工业品和资本,并进一步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即使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成规模,但它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它需要更强劲的生产力才能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市场条件: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43
劳动力条件: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
材料五 一方面,欧美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如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美国经过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等;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更加重视对工人阶级的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如德国统一之前的普鲁士时代,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的儿童入学率就达到97.5%,文盲率仅为5.52%。其它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通过政策使自由劳动力在数量上大量增加,而且使劳动者在素质上有了本质的提高…… 劳动力条件: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
44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A 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初步确立
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 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资本集中 直接推动力: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市场: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时间:19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国家:英、德、美几个国家同时开展
45
C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利用 2.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3.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4.化学工业的建立 5.钢铁工业的发展
(1)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电力的广泛利用 (2)爱迪生制成耐用电灯泡。 (3)电车、电影放映机等问世 C主要成就 (1)贝尔发明电话 2.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2)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通讯成功 (1)内燃机和柴油机的诞生 3.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2)卡尔·本茨制造出汽车 (3)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 机(莱特兄弟)得到迅速发展 (1)李比希提出使用有机化肥 (2)柏琴发明人工合成染料 (3)雷佩发明合成橡胶等 4.化学工业的建立 5.钢铁工业的发展 出现多种炼钢法
46
促使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大企业时代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促使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大企业时代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快速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使先进国家变成工业大国。它一开始就创建出电力、电器、化工、石油和汽车制造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并又迅速地对冶金、机器制造业等进行了改造。这些工业部门多属于基础工业,因而能快速推动工业化进程,完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主要工业国因此取得了迅猛发展。1900年,美、德、英、法四国的工业产值已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72%。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还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把世界瓜分完毕。在垄断资本的统治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也最终形成。 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家垄断组织手里。……当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即进入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 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7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促进了经济发展,引发了经济结构变化。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工业的比重超过农业;在工业结构中,重工业的比重超过轻工业;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实现了机械化;城市人口超过农业人口,城市化进程在发达国家完成。 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支柱产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现代化 材料四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化的第二次大浪潮,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工业文明的确立,带动了整个世界工业的蓬勃发展。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还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把世界瓜分完毕。在垄断资本的统治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也最终形成。……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在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和日本等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形成“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东西方差 距进一步拉大,殖民侵略进入了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时代,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48
材料五 在这个时期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中,呈现一些突出的特点。首先,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由此引起它们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急剧变化。美、德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英国降至第三位,法国仅到第四位。……其次,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在世界市场上,美、德成为英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以英国一个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与政治的倒挂。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
49
垄断组织产生并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体(大企业时代到来)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重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垄断组织产生并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体(大企业时代到来) 2.政治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 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 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3.国际关系方面:世界被瓜分完毕(20世纪初),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世界殖民体系最后形成;随着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重新瓜分世 界的矛盾加剧,一战爆发。
50
垄断 含义:一些大企业放弃自由竟争的原则,采取各种方式, 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 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垄断的影响 1.政治上,垄断资本逐渐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的干 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赚取更多的利润 2.经济上,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3.对外关系上,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 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51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知识拓展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5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发明来源:科学家潜心钻研,自然科学的发明同技术、生产真正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2.范围不同: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开始部门不同:开始于重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4.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石油化工工业等 5.进程不同: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德国
53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开始部门 棉纺织业(轻工业) 重工业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经济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 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形成) 社会关系 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人类进程影响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自由主义开始向凯恩斯主义过渡 国际格局 东方从属于西方 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54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破坏性使命” “建设性的使命”
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承受着深重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经济上: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原料,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 思想上: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科举制被废除。 “建设性的使命” 政治上: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经济上: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思想上: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55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与认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注重实效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注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56
D A 1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途径是靠英国的侵略扩张 B、世界各地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而融为 一个整体
C、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给世界各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2005·春季·文综)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 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A、西方殖民扩张加速 B、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A D
57
A A 3(2009年山东文综,1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 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
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 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4(2007广东卷)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 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A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
58
5(2009年上海历史,13)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B.乙 C.丙 D.丁 C
59
A C (08海南历史,1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 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
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 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14(2008宁夏,3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 “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 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 、《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 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C A
60
B 8(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31)表一, 美国 钢铁业统计表 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8(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31)表一, 美国 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投资额(美元) B 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6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和发展过程 阶段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影响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殖民扩张、争霸 世界市场继续拓展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私人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40年代以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 国家垄断资本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66
2.形成原因 3.形成途径 4.世界市场体系基本特点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③殖民扩张与掠夺 ④国际贸易的发展
⑤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 3.形成途径 ①国际贸易发展②人口的流动、迁移③资本的流通(资本输出) ④武力威逼 4.世界市场体系基本特点 ①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②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的属性决定 ③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④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⑤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67
5.评价 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消极影响 ①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之上的,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68
6.认识 ①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②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③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在全球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 知识拓展
69
第部分 工业文明的崛起 对中国的冲击
70
政治 独立自主-半殖半封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经济 洋务运动 近代工业兴起 民族资本 思想 向西方学习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经济 洋务运动 近代工业兴起 民族资本 思想 向西方学习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
71
课标: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2
A.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⒈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①方式:发动侵华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②危害:中国失去了关税等主权,被迫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⒉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①原因:凭借政治和经济等特权。 ②表现:1842—1846年以英国为代表,大量洋货涌入;滞销的原因(自然经济的抵制;盲目的输入;鸦片贸易大量白银外流人民购买力下降);;1860年以后,洋货涌入通商口岸乃至内地。畅销的原因①列强攫取了更多特权(低关税和子口税,更多的通商口岸)②产品适合中国市场,物美价廉 3.影响 ①自然经济破坏并逐步瓦解,促使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失业,社会矛盾激化;②使中国农产品日益殖民化、商品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兴起;
73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解体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
因;②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③小农经济的 落后性和脆弱性,抵挡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2.表现: ①出现了“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 离);②农产品日趋商品化(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 ③中国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 和原料产地; 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买办阶层的兴起 3.影响: ①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使中 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②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③是列强侵华的结果之一。中国社会的 商品化程度虽增强了,但中国经济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74
如何看待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分为二的观点(讨论) 一方面,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 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是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处境 悲惨。 另一方面,冲击了旧的经济结构,传播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5
知识拓展: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和巨大屈辱;
经济上: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上: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浪潮,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
76
B 下列关于中国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之前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分解 ②小农经济瓦解的原因主要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下列关于中国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①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之前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分解 ②小农经济瓦解的原因主要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③小农经济形成于秦汉时期 ④ 小农经济瓦解的主要表现是“耕织分离”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77
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C、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D、中国棉纺织价格下降 C
78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 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
79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这样记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C、英国占有广阔的原料市场 D、英国对殖民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 D
80
c.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1.时间和背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内忧外患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旗号:“自强”-军用企业、“求富”-民用企业 4.实践: ①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 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②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这些民用企业大多采用官 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培养人才,创办新式 学堂、派遣留学 5.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6.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7.评价:①洋务企业是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工 业的起步;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科技 外交人才③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得抵制作用,对本国自然 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得促进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④中体西用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经营 管理腐败,核心技术被西方国家控制等等决定了洋务运动的败局。
81
难点突破: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历史上的作用
1.积极方面:缩短了中国从传统社会过渡到近代社会的进程,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兴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客观上加速了旧的生产关系的瓦解,新生产关系的产生。 ②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 ③创建了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力量; 2.消极方面:实质是利用西方文明成果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①由清朝官府发起,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②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救国图强; ③民用工业因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没有达到求富的目的; 思维点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经济、教育、科技和国防的近代化,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根本出发点最终导致其失败。
82
C C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 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 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 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C C
83
B C 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 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 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 国本乃可益固。”洋务派的哪一活动符合上述思想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成立三支海军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 B C
84
A B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道:“我办了一 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我们从其话中可以看 出洋务运动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遭到李鸿章的强烈批判和否定 C.没有培养出近代科技人才和新式海军 D.主旨是创办军工企业和海军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 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扩张 A B
85
B A 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帆樯云集,百货流通,富饶遂为西国之最。”该国家应是
A.荷兰 B.英国 C.西班牙 D.美国 著名学者卓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口口口口,服若干剂来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 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 B A
86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 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至一战前;
3.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尤其是一战期间; 4.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抗战前夕); 5.日益萎缩:抗战时期; 6.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 7.获得新生:建国初期。
87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历程 1.产生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影响: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对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解放斗争;
88
2.初步发展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①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③中国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权的运动; ④列强的经济侵略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表现:①出现一批实业家:南张北周、荣氏兄弟; ②设立的厂矿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 ③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④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影响:①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维 新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 ②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 参照鼎尖教案p125
89
3.短暂的春天 时间:一战期间( ) 原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推翻了封建专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②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④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侵华(主要原因); 表现:①从发展规模看:投资增加迅速,工业发展速度快; ②轻工业(面粉、纺织、卷烟) 发展迅速;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影响: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②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③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起来,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阶级基础
90
4.较快发展 时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原因:①中国基本统一,政局相对稳定;②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表现: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超过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发展迅速,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影响: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②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主要); 5.日益萎缩 时间:抗战时期( ) 原因:①日本的侵略;日本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掠夺工矿业;控制金融和内外贸易;物资管制制度;掠夺大量劳动力。②官僚资本的压榨;“经济统制”政策 表现:在沦陷区,民族企业或毁灭或被吞并; 在国统区,大量企业倒闭;
9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认识 6.陷入绝境 7.获得新生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原因:①美国经济侵略加剧;②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挤压民族工业;③国民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7.获得新生 ①1949-1952年合理调整工商业 ——得到快速发展 ②53年—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认识 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发展经济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外环境做保证;要大力倡导科技兴国战略;在维护国家主权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
92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a.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b.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c.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d.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93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a.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c.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9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①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自然经济在近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②工业布局不合理: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或靠近通商口岸的地方 ③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④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力量薄弱,劳动生产率低;(先天不足) ⑤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发展。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革命性);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赖它们(软弱性和妥协性)
95
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 ②政治上: a.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b.促进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诞生和中共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思想上:冲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96
C A 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 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C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 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 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97
D 根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指出图中 C 点处于发展最高峰的原因( )
① 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②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③ 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④ 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A . ① ② ④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② ③ D . ① ② ③ ④ D
98
A 5、下列人物是根据一定标准归类的,按照这个标准,从A、B、C、D中选出一个与之不同的是 ( )
99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B.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变化 近代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以来 衣 食 住 风俗习惯
女装:旗袍等;男装:长袍、西服、中山装等 以朴素为主 多姿多彩 食 西餐、面包、咖啡等 统购统销、使用粮票 1987解决了温饱问题 ,实行“菜篮子”工程 住 花园式的楼房、石库门等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风俗习惯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婚姻制度等;改变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等 涤荡封建糟粕;制定《婚姻法》 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100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②政治上:政府的推动(洋务运动、民国政府)、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③经济上: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爱国人士的推动; 3.特点 ①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②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加深;③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4.影响 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③思想上:有利于冲破旧文化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推进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促进物质生活近代化。
101
C.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的进步 交通
1.铁路事业的发展: ①诞生:1881年唐胥铁路②发展:1909年京张铁路,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建国后飞速发展。 2.水运事业的兴衰: ①诞生: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②发展:1900年民间兴办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在列强的排挤下艰难求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管理,或较快发展。③衰落:20世纪90年代 3.航空: ①开始: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②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③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4.特点: ①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一定发展②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带有半殖民地色彩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102
探究: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使中国社会发展;②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③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2.影响:①积极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②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103
邮政和电讯 邮政和电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②国
1.邮政业的发展:①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③1920年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2.电报事业的出现:1877年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3.电话的出现和发展: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邮政和电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②国 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③军事政治的需要④政府的 支持 影响:①加快信息传递,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 加强了国防建设,改进了军情的及时性和军队的机动性; ③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④ 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104
大众传媒 1.发展 报刊: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时期,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③1872年《申报》创刊,成为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④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⑤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电影:①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②1905年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定军山》;③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拍摄完成;④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拍摄完成。 2.影响 ①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②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社会风气为之一变;③推动了国内社会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壮大;④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⑤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