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水文對聚落的影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水文對聚落的影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文對聚落的影響

2 組員 U 洪芳瑩 U 黃子庭 U 王昱心 U 陳月盈

3 分工 淡水河查資料:洪芳瑩、黃子庭 淡水河PPT製作:洪芳瑩 大稻埕查資料:王昱心 大稻埕PPT製作:王昱心 大稻埕建築查資料:陳月盈
來去實際走一遭:洪芳瑩、黃子庭、王昱心、陳月盈

4 前言 動機:今年元月上映的國片《大稻埕》,講述平凡的大學生佑熙,在陰錯陽差下穿越時空,重返1920年代的大稻埕,在過去生活並目睹一系列的歷史事件的發生的故事。自古河川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而大稻埕的發展正與淡水河有密切關係。究竟聯繫大稻埕與淡水河的樞鈕究竟為何?而大稻埕又是如何由興轉衰?今日的大稻埕又有甚麼新發展?這是我們想要了解的。 目的:以淡水河對大稻埕的影響為例,了解水文對聚落發展的影響。 報告分兩部分,先大致介紹淡水河的基本資料,再來就是介紹大稻埕的興起與建築特色。

5 淡水河 發源自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 長158.70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僅次於濁水溪及高屏溪;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
流域之平均年雨量為2966.1mm,豐水期五至十月,雨量約為1883.5mm,佔全年總雨量之63.5%,枯水期十一至四月,雨量約1082.6mm,佔全年總雨量之36.5%,各月雨量分配相當均勻。由於降雨充沛,季節分配穩定,全年無明顯的乾旱季節,故造就了淡水河全年穩定的流量的景觀。

6 河川名稱 起點 終點 長度(公里) 備註 淡水河 出海口 大漢溪&新店溪 23..7 大漢溪 新店溪 石門水庫後池堰 37.9 三峽河 東眼橋 17.9 大漢溪支流 南勢溪&北勢溪 32.2 北勢溪 非翠水庫副壩 2.4 新店溪支流 南勢溪 覽勝大橋 3.0 景美溪 石碇區都市計畫區界 18.2 基隆河 侯硐介壽橋 59 二重疏洪道 新北大橋 7.7 合計 202.0

7 淡水河 淡水河的右岸「淡水」曾是台北重要的國際商港,有數百年人文歷史背景,隨後有了芝蘭堡、艋舺、大稻埕、大龍峒、新莊、大溪等地的開發。早年台北盆地對外交通長期一直倚賴淡水河出海,過去重要的產業諸如茶、煤、樟腦、石磚和魚類等重要物質,都是靠河川航運路網來回運送。 台北盆地由農業社會而貿易商業而轉變為政治、文教中心,興衰繁華都與淡水河的變遷息息相關。

8 淡水河 狹義的淡水河,則是指江子翠到油車口河段。此段長度僅23.7公里,卻是台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與可進行水運的河流。

9 淡水河 主要出口茶、煤、樟腦、石磚和魚類 四周山地大量墾殖,濫墾濫伐使水土流失,淤積河道,陸運興起後,水運逐漸沒落。
淡水河年平均逕流量合計約為57億立方公尺,經開發取用之水量佔平均年逕流量之50%。 18世紀淡水河及其支流的舟楫之利、民生灌溉與漁獲,使得許多沿岸聚落因此得以發展,如當時北台灣首埠滬尾與沿岸的艋舺、大稻埕、八里坌、三腳渡、中港街與內陸的枋橋、大姑陷等城鎮的興起。

10 1、清領時期( 年) 根據郁永河在《裨海記遊》的描述,1697年5月2日,郁永河率採硫隊繞過林口,抵達八里社、淡水社。然後溯淡水河進入台北盆地,入口是兩山夾峙的甘答門 (關渡),眼前只見一片寬達數十里的湖水。隨行的淡水社「通事」張大為郁永河引路解說,提到這裡在三年前(1694年農曆四月),發生大地震,地層下陷坍塌,土壤液化流失,海水入侵形成鹹水湖,稱為「康熙台北湖」。湖水淹沒的區域包括台北盆地的西北部(今社子島和關渡平原),估計面積約為30平方公里,僅東南部及南部靠山地勢較高的地方露出水面。 台北盆地已存在了幾十萬年,盆地西緣,平均每隔數百年,會以它的東緣為軸,整面向西傾斜陷落,其破裂線就是沿著盆地西緣的「山腳斷層」,但是很快地在百年內就又會被土石流所淤平。康熙台北湖代表了最近一輪的事件。300年前郁永河在《裨海紀遊》裡就為我們留下了康熙台北湖這份珍貴的史料。

11 1、清領時期(1683-1984年) 清領初期,整個臺北盆地對外連繫,都是倚賴淡水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水運系統,船隻可上溯直達新莊的頭前埔。
1767年以後,因為淡水河上游帶來大量的泥沙淤積河床,大漢溪河床漸高,新莊水岸淤積,船隻航行不便,開發及貿易重心逐漸移到艋舺。 1857年英法聯軍之後,清廷被迫開放淡水、基隆等五口通商。1882年建立台北府城。當時除了臺灣巡撫衙門、布政使司衙門、文武廟、巡檢司等官府建築之外,台北城內仍大多為稻田,尚未開發。城外僅有艋舺(西門至淡水河右岸)較多人為活動。後來,艋舺因為淡水河沙淤積日益嚴重而無法泊船,市況漸衰而沒落,台北物資集散地的通商機會讓給了大稻埕,形成所謂的「沉艋舺、浮大稻埕」。

12 2、日治時期( 年)

13 2、日治時期( 年) 臺灣堡圖 充分反映清季與日治初期臺灣各地的社會經濟面貌。臺灣堡圖內容詳實,包括地形起伏、三角點、溪流、堡里庄街界線、土地利用、聚落分布、道路、鐵路、橋梁,以及中日文地名等等

14 地形測量圖

15  台北盆地仍是點狀農業聚落,只有台北城內區與艋舺、大稻埕區略見都市雛形規模,商店街聯成一整區。

16 3、民國時期( 年) 19世紀末期,淡水河航道逐漸淤塞,水利運輸逐漸被鐵路橋樑取代,渡口因此沒落;直到戰後初期的淡水河已幾無航運功能。 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人口驟增,新店溪、大漢溪中下游發展出永和、板橋等密集的住宅區,農業灌溉水圳逐漸淤積加蓋與陸地化,新店、板橋、新莊、三重等市鎮逐漸發展為民生工業區。60年代開始,隨城市發展,大量廢水往河裡排泄,淡水河開始遭受汙染,最嚴重時更有「黑龍江」之惡名。

17 3、民國時期(1945-2012年) (1) 新店溪與大漢溪整治 (2) 基隆河整治 (3) 二重疏洪道與200年重現頻率防洪堤防
(1) 新店溪與大漢溪整治 (2) 基隆河整治 (3) 二重疏洪道與200年重現頻率防洪堤防 (4) 石門水庫與翡翠水庫 近代以降的淡水河則兼具供給臺北都會區民生用水、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中下游則成為排水集汙之河道。淡水河流域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包括人口成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趨勢,均與淡水河有密不可的關係。

18 曾經的繁華 大稻埕的歷史發展

19

20 大稻埕? 今行政區屬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分。 閩南語「埕」有「空地」、「廣場」之意,「稻埕」即「曬穀場」。自清末至日據期間,大稻埕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活動上都有傲視全島的發展及成長,不僅商業活動頻繁,同時也是人文薈萃之地。

21 範圍 對照今日的範圍,蓋指民權西路(台1甲線)、台北橋以南、忠孝西路(台1線、台3線)以北、重慶北路一-二段以西,西臨淡水河。該區地理位置位於台北城北方,經北門可進入城內,北方則有大龍峒。西臨淡水河則有舟楫之便,大稻埕興盛的命脈——船舶——可自此直接出海,駛至唐山互市,甚至可遠達歐美。

22 過去…… 開港前 1851年,泉州府同安籍移民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從基隆搬到大稻埕,興建了三間閩南式建築,這就是大稻埕最早的店舖。
1853年,艋舺發生「頂下郊拚」,頂郊的泉州三邑人偷襲下郊的泉州府同安人,同安人無力抵抗,先奔往北方的大龍峒,再轉到大稻埕,沿著淡水河建起毗鄰店屋,形成街市,重建廟宇,利用淡水河來從事對渡貿易,形成以同安人為主的河港聚落區。

23 過去…… 淡水開港 兩次英法聯軍之後,在1860年,淡水正式開港。但是實際起卸的口岸,則包括艋舺和大稻埕。但艋舺因為河沙淤積,大稻埕取而代之,成為北台灣的商業貿易中心。 在洋行帶引下的茶葉貿易,不但使市場擴大,也迅速造就大稻埕驚人的財富。

24 過去…… 鼎盛時期 1885年,臺灣建省,劉銘傳大力推動新式建設,大稻埕即以其北臺灣貨物集散中心的優越地位,成為興建台北火車站的首要考量之處。劉銘傳最後選定大稻埕的南端(前鐵路局遺址)興建「臺北火車票房」(今臺北車站前身),此舉更加帶動了附近商街的繁華。

25 在大稻埕設茶釐局、軍裝機器局等公家機構,在該區形成一個「官府建製區」。漸漸地,臺北在政經地位勝過台南,成為台灣第一大城。
板橋林家的林維源與買辦李春生合資建昌公司,在大稻埕開闢建昌街(今貴德街),興建洋樓店舖作為外僑區,出租給外商使用,此後各國領事先後在此設立,商機蓬勃洋風鼎盛。

26 過去…… 日本時期 初期,大稻埕的茶葉貿易依然興盛。以日本、東南亞為主 要進出口市場。南北貨、中藥、布匹批發業,更因台灣縱 貫鐵路的全線完成,而更加彭勃發展。 中期以後,大稻埕市況的繁榮,逐漸被日本人極力建設的 城內(原城中區,今中正區)所取代。城內逐漸成為日本 人統治重心,而城外的大稻埕則陰錯陽差地成為臺灣人的 「本島人市街」,並保留了最原始的街道景觀與生活樣貌。

27 過去…… 失去行政地位 1902年,日本人實施台灣地方官制及行政區域改制, 廢除原由臺北廳直轄的艋舺、大稻埕、臺北城內,設 臺北市 (州轄市),隸屬於台北州。1922年3月實施町 名改正,大稻埕不再作為行政區劃。「大稻埕」轉為 純粹的地名,不再作為行政區名稱。

28 如今的大稻埕…… 今日的大稻埕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見 證昔日風華的迪化老街,以及一年一 度熱鬧非凡的年貨大街。
大稻埕法主公廟與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大稻埕慈聖宮合稱大稻埕三大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29 如今的大稻埕…… 早期的大稻埕雖然是台灣新文化的啟蒙地,但是在通俗文化方面也有傲人的成績,各處總是有著京劇、話劇、布袋戲、歌仔戲等在上演。經過了數十年的沈寂,如今大稻埕也規劃了歸綏戲曲公園,提供各種地方劇一個適當的表演舞台。

30 大稻埕建築

31 迪化街 日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町 街道狹窄,南北走向 長條形連棟式店鋪 店鋪向東西方縱深發展 擁有70棟以上的舊式老建築 販賣中藥、乾貨為主

32 迪化街 大稻程取代艋舺後興起成為商業貿易港口,吸引了 不少外國人的移居。而迪化街是大稻程的中心,它 以碼頭為南方基準向北逐漸發展,同時店鋪從中間 的大馬路向東西兩邊縱深延伸。由於臨近碼頭,為 商船帶來停泊的便利,也方便了外國移民的進駐。 迪化街因此成為了貨物的集散地,一條條典型的街 屋也隨之建起。

33 迪化街 街上可看見的建築可分為四種: 1 閩南式 2 洋樓式 3 仿巴洛克 4 現代主義

34 閩南式建築 劉銘傳在開發台灣的時候,他根據大 稻程的地理位置將其規劃為商業活動 地區引來了福建、漳泉人的湧入。移 民的入駐,那裡便有了閩南式建築。 其特色(外觀)為: 單層 瓦片斜屋頂 木板門窗 屋簷下的亭仔腳(騎樓)

35

36

37 閩南式建築

38 洋樓式建築 1860年代淡水開港以後在大稻程設立了 外僑居留地區,因此帶來了仿自南洋的 洋樓式建築。不同之處在於加入了中國 風的特色,像是匾額。其主要特色有: 女兒牆 簷間線腳 拱形窗 花瓶欄杆 柱式 紅磚

39 洋樓式建築 女兒牆:在樓頂加蓋的平直短牆,牆面做成三匾額框形式,中間的匾額框特別突出。 拱形窗:由洋樓的拱形迴廊演變而來,拱圈與窗洞結合。
花瓶欄杆:臺灣洋樓建築一大特色,尤以上綠色釉彩最普遍。 柱式:屬於匠師的個人設計,混合了中西方柱式的做法,乍看起來彷彿將柱礎的部份倒提成柱頭。 紅磚:臺灣本地燒製的清水紅磚,是主要建材。 圖片來源:

40 洋樓式建築

41 仿巴洛克式建築 所謂「巴洛克」,是指十七世紀歐洲盛行的一種藝術風格,巴洛克藝術不僅在呈現在建築上,還包括了美術和音樂;而巴洛克建築最大特色就是華麗的立體雕塑外觀和繁複的花草紋路裝飾。 建築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巴黎的凡爾賽宮。

42 仿巴洛克式建築 由於在日治期間吸收了歐洲文化,因此 引進了不少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經過 仿效以後,這類建築便成為當時的熱潮。 其主要特色包括: 山牆 收頭 花台 花草紋飾 匾額框 托架 建材

43 圖片來源:http://dadaochen. ylps. tp. edu. tw/content. php
圖片來源:

44 仿巴洛克式建築

45 仿巴洛克式建築 雖說受到日本的影響,但臺灣的老街大部分為日 本人設計規劃,再由臺灣匠師監工建築,因此, 在臺灣的老街雖然也看到了巴洛克式的華麗建築, 但在建築物立面上卻也有漢字的姓氏、行號、匾 額…等裝飾,融入了我們臺灣的風俗與特色。 華麗的巴洛克風格最能凸顯迪化街曾經富甲一方 的氣勢,當時的大稻埕可是臺灣的通商口岸、經 濟重鎮,因此不論是商業建築,還是地方上的名 人仕紳的住宅,大部分也選擇以華麗的仿巴洛克 風建築來襯托其社會地位與財力。

46 現代主義建築 工業革命後現代主義建築取代了巴洛克式 的風格,過去的山牆被平直的女兒牆所代 替,彎曲的線條也變成了筆直的,因此這 類的建築看上去是簡潔有力、富有秩序及 比例的。其特色包括: 女兒牆 牛眼窗 柱式 鑄鐵欄杆

47 現代主義建築 山牆:水平狀的簷板取代複雜的花草紋飾。 牛眼窗:似牛眼的圓窗,以人參圖案圍繞,襯托出中藥行特色。 窗:採雙六角形設計。
柱式:竹節式的壁柱,以規律的線條配合整體設計。 匾額框:保留傳統匾額框形式,但採凹入設計,並不突出立面,框線線條簡單。 鑄鐵欄杆:乾淨俐落的欄杆設計,代替傳統的花台形式。 圖片來源:

48 現代主義建築

49 小發現…. 這裡有些店鋪的地基很高,特別是比較靠 近大稻程碼頭的貴德街。 主要是因為淡水河在颱風季節時候經常氾 濫,導致洪水成災。
人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便把地基打高, 這樣房子就比較不容易被水淹沒。 地基的高度可以達大人腰部的高度,可見 當時的洪水問題很嚴重。 這是台北市少有的特色,也是淡水河所帶 來的影響。

50 小發現~~高地基

51 結論 早年淡水河對聚落的影響甚大,例如水患、淤積,都會影響人的聚落的興起與沒落,大稻埕就是一例,由於艋舺的淤積加上艋舺居民的排外,茶葉等貨物集散地轉移至大稻埕,大稻埕的地位上升。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人們可以對河川進行整治和規劃,例如疏洪道及河川改道,人們選擇居住地已經不再考慮「住在此地是否會有水患的危害」,因此水文對人類聚落的影響已經大幅下降。

52 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政經地位的轉移及淤積等不可抗力的人文與自然因素,大稻埕也不可避免步上艋舺的後塵。
但歷經民間發起的「我愛迪化街」保存運動後,大稻埕歷史風貌保存特定專用區於2000年2月公布,除保存舊有風貌,亦讓傳統產業及街區生活得以延續。今天的大稻埕,有大稻埕戲苑經常上演精采的劇碼,有巴洛克式建築和閩式建築的遺存,有包羅萬象的南北乾貨,有霞海城隍廟的香火綿延,有大稻埕碼頭的落日和悠悠碎浪......結合歷史與觀光,大稻埕重新踏出屬於她自己的一條新路。

53 參考資料 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 經濟部水利署典藏日治時期地圖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永續河川 永樂國小大稻埕主題式網頁


Download ppt "水文對聚落的影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